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 三年级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设计(精选20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紫衣梦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 三年级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设计(精选20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实现的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它应该具备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在使用这些范例教案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合理的改编和运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一

教学准备:

1.纸巾、玻璃杯、筷子、毛巾、报纸,每人1份。

2.古代造纸的影像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收集的纸样和查阅到的资料,重点介绍造纸的资料。

2.教师介绍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图意。

二、我来造一张纸

1.阅读教材上的造纸步骤,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教师演示一遍造纸的过程。

3.学生独立操作造纸,教师巡回指导。

4.为了让自己的纸干得快一些,可以把它放在电热台板上烘烤。

5.小心地把自己造的纸揭下来,放在桌子上,相互比较;纸的厚薄均匀程度。

6.设想:如果要造一张很薄的纸该怎么办?如果要造一张彩色的纸该怎么办?

三、了解现代的造纸工艺

1.提问:现在的造纸厂是怎样造纸的呢?

2.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现代的造纸工艺和一些特殊用途的纸。

3.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

四、布置课外任务

继续收集各种不同的纸,下节课带来观察

三年级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让纸立起来的方法

3、增强探索精神,感受成功让纸立起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纸、积木、盒子、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人为什么能站起来?

2、那小狗是靠什么站起来的?

3、我们的桌子、椅子是怎么站起来的?

4、这个盒子没有脚,它为什么能站起来?

5、老师这里有一张纸,纸能不能站起来?(教师将纸放在地上检验纸是否能立起来)

6、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纸站起来?请你们来试一试。

二、操作探索

1、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展示过程中用语言进行表述)

2、还有没有小朋友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教师作一个小结,总结幼儿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三、再次探索

1、刚刚我们没有用到工具就让纸站起来了,你们都很能干,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我们请这些工具来帮帮忙,让纸站起来。

2、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几个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四、总结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指导老师建议:

1、缺少幼儿的主动性。引入部分“人为什么能站起来”、“桌子、椅子为什么能站起来”实际上已经给幼儿提供方法。可以直接引入纸,请幼儿来想办法让纸站起来。让幼儿在探索之后来总结道理,而不是由教师来告诉他们这个道理。这个活动还可以将团队合作加进去。

2、活动顺序方面: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探索可以换一下,有工具帮忙相对于没有工具要简单一点,最后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够站得稳稳的,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东西站起来的理由,最后作个总结。科学活动最终的价值或意义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

3、材料准备上:盒子这个工具不是很好,盒子的可塑性不强,如果用胶水把纸粘在盒子上的话,就用到了两个工具,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工具起到了作用。

4、教学点的问题:在幼儿把纸立起来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来比一比哪个更牢固,再来找一找牢固的原因是什么,使教学内容更深入一点。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自己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面对幼儿各种各样让纸站起来的方法的时候,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可能是事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没有对可能存在的方法进行分类,考虑得还不够周全,导致在上课的时候觉得思路不清晰。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纸怎样才算是站起来”这个概念没有跟幼儿交代清楚,事先自己有在思考纸应该是不离开地面的立才算是站起来,脱离地面就是悬空的,不算站起来。但是在活动进行的时候,看到有些小朋友是用积木将纸撑起来,这张纸是横躺在积木上的。看到这个现象后我还是没有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在考虑到底应该是先提供工具还是先徒手操作,在听了指导老师的讲评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三

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1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6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字帖临摹。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4、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继续进行作文片断的练习。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四

《心中那盏灯》是篇对童年往事回忆的文章。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父亲为作者做一个冰灯这过程,把握课文的内涵,通过洞析人物的刻画,来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通过以上的教学处理,师生达到了与作者感情间的共鸣,犹如耳听父亲关心之语;

目及父亲冻红之手;身感父亲冰凉之躯。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感动,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五

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1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人1份。

3.每个小组准备两本不同厚度的书。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1.出示一张白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以外,它还有哪些特点?请观察以后交流。

2.每人观察一张白纸,并记录。

3.小组交流观察特点,并记录整理。

4.全班交流,要求排除重复的和非观察得到的特点。

二、比较两张纸的不同特点

1.比较白纸与卡纸,它们有什么不同?记录。

2.比较挂历纸与报纸,它们有什么不同?汇报。

3.比较两张纸的厚薄,除了用手摸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比较?

4.怎样比较两本书的纸张哪种厚?引导用尺量的方法。

5.动手测量两本书的厚度,说说书本的纸有多厚。

三、观察纸的纤维

1.提问:不同的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属于纸?

2.把几种纸撕开,观察撕开的边,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再把纸揉成团,小心地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4.在观察中产生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想法?

四、布置课外任务

1.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裁成大小相同的纸片,做成纸的标本。

2.收集有关造纸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记录、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二、知识与技能

1.推测、验证衣料的吸水性。

2.找出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对推测进行实验探究的意识。

2.在对衣料吸水性研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体会探究的乐趣及成功的快感。

3.让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

1.五块相同面积不同材质的衣料。

2.烧杯、水、墨水、镊子、滴管、抹布、托盘。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想看吗?

(师表演魔术:一只不透明的杯子,里面塞入一块海绵。把杯子晃动、倒扣,让学生感觉这只杯子是空的。往杯里慢慢倒入一些水,再将杯子倒扣过来,水却没流出来。)

师:咦,怎么回事?大家推测一下,我刚刚倒入的水到哪儿去了?(板书:推测)

……

师:你们的想法真奇妙!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取出杯里的海绵,捏出里面的水。)

2.师:为什么我倒入杯子里的水没有流出来?

【设计意图】魔术因其神秘而倍受学生喜爱,用它进行情境导入,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迅速卷入到认知对象上,特别是学生的推测与实际结果相符或相近时,学生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师:因为海绵具有吸水性。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能吸水?(板书:问题)

……

(老师板书出学生回答的物体并选择衣服作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

师:同学们列举了这么多,说明你们平时都特别善于观察。但由于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只来研究做衣服的材料,也就是衣料的吸水性。(课件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快速浏览一下本课内容。

【设计意图】科学源于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例,是科学课有别于其它学科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学生举例越多,越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科学证据,将来他对科学的兴趣就越浓。因此,教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举例是可取的。

3.师:同学们,生活中汗水和雨水都会把我们的衣服弄湿,请看大屏幕。(播放cai课件:运动时和下雨时的着装。)

……

师:你们说的这些衣服吸水性都比较强,能吸收身上的汗水,所以让人感觉舒服一些。那么下雨时,人们往往会穿雨衣,这又是为什么呢?是的,雨衣吸水性很差,雨水落在上面就会流走,不会弄湿我们的衣服。

小结:不同衣料吸水性的强弱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学会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是一种能力,要让三年级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设计不同坡度的问题来进行相机诱导和潜移默化地训练。

二、学习探究

(一)认识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1.请大家取出信封里的衣料认一认,摸一摸,推测一下什么样的衣料吸水性比较强?什么样的衣料吸水性比较弱?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因素)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根据你们的汇报,我听出来了,大家推测出衣料吸水性的强弱与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材质以及软硬程度、松紧程度等因素有关。(相机板书:厚薄、粗糙程度、材质、软硬、松紧。)

【设计意图】推测是一种能力,是区分有没有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推测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科学课教学中。

师:可是,没有经过事实证明的猜想是没有说服力的。怎样才能检验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必须像科学家一样,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3.课件出示实验器材。

师: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五块大小相同、材质不同且标有序号的衣料,五个装有同样多水的烧杯,还有墨水、镊子、滴管。请各小组认真讨论,你们准备选择哪些实验材料?计划怎样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板书:计划)

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5.汇报。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得热火朝天,相信各组已经计划好了自己的实验方案,让我们来汇报一下。注意:汇报时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当同学汇报得不够完整时,小组内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

师:同学们真不错,能想出这么多办法来研究问题,我从你们身上感受到了科学家的那种钻研精神。

【设计意图】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面临问题,没有人教你怎么去解决,要凭个人的能力去设法解决。让学生面临要解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头脑风暴法”的方式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是科学课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有别于先前自然课教师“抱着走”的一大创举,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6.分组实验。

(2)大家的实验已经完成,请整理好实验器材,把桌面擦干净。

(3)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结果。)

7.归纳。(板书:分析)

师: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板书:结论):衣料的吸水性与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软硬程度、松紧程度、材质等因素有关。实验证实了我们刚才的推测。

8.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实验叫对比实验,科学家们也是像你们这样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一步一步做科学的。

【设计意图】感性的东西只有上升到理性层面,科学才能深入人心。蛹只有羽化成蝶才能实现质的跨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获得的信息,适时渗透“统计”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得出的结论会铭记在心。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课件出示资料包:“尿不湿”和“游泳衣”)

1.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许许多多吸水性强和吸水性弱的材料不断被发现,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造福于人类!如一片婴儿用的“尿不湿”尿布,即便吸入了1000毫升水,仍然滴水不漏,而且还能保持较好的通气性。游泳衣采用吸水性弱的材料制成,能起到防水的作用,还能减小人游泳前行时的阻力。

2.生活中相关的应用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请搜集更多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好吗?

四、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研究了衣料的吸水性,走了科学家科学探究的道路。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我们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设计意图】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课是一个引子,是一个振动点,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唤起学生做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聪聪的小朋友,搞创造发明的事。他在生活中遇到种种麻烦事情以后积极思考,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明了一种万能胶水,可惜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告诉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从而自觉实践,大胆创新;二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聪聪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和他是怎样做的。

1.课文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阅读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将课文多读几遍,了解聪聪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和他是怎样做的。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聪聪发明的万能胶水为什么暂时无法使用,他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突破理解的难点。

2.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对理解全文至关重要,需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以上围绕三个句子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谈得合理都应该给予鼓励。

3.朗读时,要注意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聪聪的心情变化。课文的前半部分,聪聪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麻烦事情并引起他的思考,要读出他担心、好奇、盼望的语气;他决定发明一种万能胶水以及研究、实验的经过,要读出他充满自信的心情;在宣布发明结果而又无法演示时,要读出焦急、生气、无奈但又无比佩服的语气。

4.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更多的发明创造的故事或尝试开展某种发明创造活动。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

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小组议答一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弄清:尽管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但这只是无法解决到它自身出的问题,这正说明这种胶水是万能的,而且效果极好,因此,电视新闻这样报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省略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片、舱”等9个生字。学会“得、扯”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的“风筝”象征着小朋友们各自的理想。

4、说出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感悟“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2、生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

4、师: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

4、齐读;

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反馈交流结果。(从哪儿读到的)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思考: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2、反馈。(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

4、班内交流。

一点通教学网

各小组编排朗诵,比赛

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

板书:

2、风筝

姓名

风筝

理想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九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教具学具:绘画用具、剪纸用具等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2、新授:

教师出示课件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

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

(2)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

(3)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3、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二方连续纹样,摆出一些重复的基本形式。

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 自由想象,进行课堂练习。

师:除了动物鱼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基本形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

四、小结:

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五、收拾整理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什么是重复?

2、检查作业,指出一些作业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欣赏、评价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这一课属于设计基础课,我采用直观式、对比式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课作业中,为避免学生全部选用单一的黑色,我鼓励学生重复的形内填色时可以选用1~3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再通过简单的示范,学生的设计新颖而精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色彩的强烈对比使形的重复这项单调的作业变的丰富多彩,重复的规律给人的视觉效果更强烈。

本课教学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但课堂绘画时间略显紧张,学生创作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尝试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培养正确的挥臂姿势,突出重点----快速挥臂,提出难点----方向性。

教学内容:原地投掷纸团

教学步骤:

观看动画短片“讨厌的马蜂”

教师提问:怎样把树上的马蜂窝打下来?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动物?下面请你们认真听各种动物的声音,判断是什么动物?再迅速模仿动物的动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以简单动作的简单组合为主,听音乐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一起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动脑筋思考:“怎样才能使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怎样纸炮才能甩得很响”,并找出答案。

投掷靶上的“马蜂窝”高低不等,表面带粘性,如果“石块”打中目标,即被粘住。投掷线为三条,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力量的大小,自由选择投掷目标、投掷距离进行练习。

教学口诀:两脚前后立,球儿手中拿。

看准马蜂窝,用力向前掷。

突出重点:快速挥臂。

提出难点:方向性----前上方

游戏方法:分8组进行比赛,每个同学站在座位旁,音乐开始,排队按顺时针方向绕桌子慢跑,音乐一停,每个同学迅速找就近的凳子坐好,没找到凳子的同学原地站立。

放松韵律活动:“小白船”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一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一、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引入《对鲜花》。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重点指导:“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2、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二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习题一

看看想想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

(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

哪两条直线相交?

哪两条直线垂直?

哪两条直线平行?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三

1、结合具体的活动,学会推算出日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通过实际情景学会根据条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 结合生活,引入新课。

1、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师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谁来猜一猜?

逐步给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这个月是大月。

(3)是这个月的第12天。

二、 创设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独立思考)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2、说一说,解决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简单的推理过程。(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出一些模仿练习,如:一年的倒数第5天是哪一天?)引导学生讨论:淘气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议一议。

师巡视、提示、纠错 。重点关注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思考。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书上p72上的填一填。

2、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你知道吗?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四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准备ppt课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五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并能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课前准备:电影《刘三姐》片断。

1、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看看影片中人们在做什么?

2、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

3、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对歌形式的歌曲,名字叫《对鲜花》(出示课题)。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1、“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

2、“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

3、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1、创编歌词

师提示:“什么开花在水里”这个问题谁有和歌曲不一样的答案?

生:荷花、水仙花……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六

1、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2、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能发挥想像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出眼里秋天。

1、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可以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2、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描写片段。

3、读几篇描写秋景的作文。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以秋天为最佳。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教师用语言描绘秋天的天空和秋天的田野、山林、小院的景色)

同学们,秋天美吗?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风景,你想到了哪些描写的成语或词句?

板书词语:

多好的词语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词语,走进迷人的秋景,一起来感受秋色,描绘我们眼中的秋天。

二、绘声绘色说秋天。

(一)仔细观察说不同

1、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在山林里,在果园里,在花园里,在校园里,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有秋天的影子。

2、学生自由准备,然后表达。

总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同时说明,同一个地点,各季节的景色不同,同是秋天,各处的景色也不同。能够发现差别的同学,就容易找到景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观察秋天景物是,一定要看清秋天景物的形状、姿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边看、边记、边想,就一定有收获。

3、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次观察描述。

(二)描绘具体表真情

1、读两位同学描写秋天的月季花的写法(略)

2、学生对比朗读,感受并表达描写的不同。

3、总结;两段话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而后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对月季花的颜色、姿态、气味、动态的具体描写之中,所以把文章写得具体,感情更真实。

4、你们描绘的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菊花等,知道怎么才能写具体吗?

三、总观全文明思路。

板书设计

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

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

整体到局部 局部到整体 地点转移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七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根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先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ppt,板书课题:吃西瓜)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ppt展示)你会列算式吗?

(2/8+1/8,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那看来大家的意见都等于3/8,那这个结果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想个办法,你能用图形来说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师给同桌两人提供了一张被平均分成8份的圆纸片,同桌进行角色分工,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姐姐,用斜线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据你们涂的这张纸片和你的同桌说说2/8+1 /8到底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活动并交流

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假设:请两组来说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们是数出来的

师:你能给大家数数看吗?

生数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3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师:哪一组再拿着你们的作品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说的真好,同桌再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

课件边展示请学生边叙述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个1/8,1份是姐姐吃的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也就是3/8)

师:结果就是3/8,(板书)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说说为什么等于6/7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阐述算理

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哦~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看,分母不变,分子加在一起。(板书)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到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板书计算过程。

师:注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知道了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再来解决一道问题?

师:一张长方形纸,做小旗用取3/5,做纸花用去2/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你自己的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3/5+2/5=5/5

师: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也等于1

师:为什么呢?

(因为5/5的意思也就是整体1)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求一个数比另外一个数多多少,应该用减法)

师:那再请你观察这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天还要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请一生板演。

请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跟黑板上一样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ppt)请一生说

师:谁再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2个1/8减去1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2/8-1/8你会算了,那4/7-2/7你会算吗?

师出题学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总结

全班说。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3/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3/8=5/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3/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3/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5/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考的过程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3个1/8,还剩5个1/8就是5/8)

做答

师:那如果这道题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才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算式跟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相同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如果孩子们计算熟练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五、练习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打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注意:3/4-3/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认真观察,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闪现红色部分,红色部分是这段的3/10,闪现兰色部分,兰色部分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闪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2/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同学们,吃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用一双充满智慧的,善于发现的研究去细心观察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八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

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十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 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小学三年级科学研究纸教案篇二十

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

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 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1、阅读例文

(1) 阅读《好阿姨》、

a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b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再仔细的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2) 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a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2畅谈感受:《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三、 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确定内容

3、交流构想: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做内容,拓展思路

4、其他要求: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 行笔成文,相机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内容:修改习作

一、 自主修改

二、 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 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五、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开学初家长会讲话稿(实用9篇)

    经典作品引发了无数的评论和研究,对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体验经典作品中的情感碰撞和思想迸发,让文字真正触动自己的内心?以下是一些经典作品的介绍,供大

    2023年创建无烟环境倡议书(优秀7篇)

    爱国标语是历史和时代的见证,承载着民族复兴的梦想和希望。怎样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写出有趣的爱国标语?爱国者,无私奉献,致力祖国兴旺发展。创建无烟环境倡议书篇一全市

    红领巾广播稿教师节(优质14篇)

    标语,宛如鞭策,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在设计标语时,可以考虑使用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视觉冲击力和记忆度。心怀感恩,人生更精彩。红领巾广播稿教师节篇一老师是

    公司比赛主持词开场白(优质12篇)

    致辞致谢是一种尊重他人和对他人努力的认可和肯定,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写致辞致谢时,要注意语气的真诚和诚恳,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感激之情,避免过分虚假或酸腐的言

    2023年霸气押韵军训口号一连 霸气押韵军训口号(实用16篇)

    典礼独特的仪式感和庄重的氛围,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特殊的仪式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举办典礼之前,我们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确保整个典礼顺利进行。这些典礼总结范文所包

    放鞭炮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鞭炮教案(优质8篇)

    教师通过编写教案,能够更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接下来是一些注重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安全教案范本。放鞭炮大班教案及反思篇

    最新每日早安祝福语经典(大全14篇)

    在欢迎词中,我们可以表达主办方的期待和祝福。一篇完美的欢迎词需要有条理、简洁明了,同时也应该富有诚意和热情。亲爱的家长和同学们,欢迎参加我们的毕业典礼,让我们一

    小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质14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都需要清晰明确,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的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教学质量。小

    2023年心内科医生自我鉴定 心内科医生转正自我鉴定(汇总8篇)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理想,因为理想代表着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个性特点。实现理想需要勇往直前,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克服各种难题。阅读以下这些优秀的理想总结范文,

    2023年申请经理助理求职信(通用12篇)

    离婚申请书是双方协商离婚或一方提出离婚的重要依据,它对于离婚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工作转正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鼓舞。申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