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退休的方案设计(实用9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文轩2023年退休的方案设计(实用9篇)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中国退休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退休改革方案。在亲身体验了退休改革带来的变化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方案对于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就中国退休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带来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退休改革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是及时的。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退休改革方案,并迅速付诸实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决心和意识。退休改革方案的实施使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改善。例如,过去退休金水平相对较低,难以维持正常生活,而现在随着政府提高退休金待遇的政策,许多退休人员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次,中国退休改革方案注重了公平与可持续性。在实施退休改革方案时,政府坚持贯彻公平原则,确保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退休人员都能公平地分享改革成果。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保障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举措使得中国退休制度更加完善和健康,为退休人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公平和可持续的退休制度,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关爱和福利待遇,让他们安享晚年,享受幸福生活。

再次,中国退休改革方案强调了多元化的养老方式。退休改革方案提出了多种养老方式,如养老院、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这些方式的出现,为老年人提供了选择的自由,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例如,一些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他们可以在家中享受家人的陪伴,同时通过社区的服务获得一些帮助和支持;而一些老年人选择养老院,他们可以在养老院里与其他老人建立友谊,共同度过晚年。这种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满足了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选择。

最后,中国退休改革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尽管退休改革方案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一些地区的退休金水平仍然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一些地方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退休改革方案,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的投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中国退休改革方案的实施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方案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权益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退休制度的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相信随着政府的努力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中国的退休制度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二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养老问题,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退休改革方案。在退休改革方案的试点与实施过程中,我有机会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一热门话题。在此,我将分享我对中国退休改革方案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退休改革方案是一个必要而迫切的举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行退休制度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按照现行制度,许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这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困扰。因此,退休改革方案的推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老年人过上更加安逸和富裕的生活。

其次,退休改革方案着眼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水平。这一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增加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并提高养老保险金发放水平。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加大筹资力度,提高养老保险金发放标准,可有效改善现行系统的不足之处,并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这对于我国的老年人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第三,退休改革方案在推进个人账户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个人账户制度的引入为人们的退休生活增加了弹性和选择权。按照个人账户制度,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前或推迟领取养老金,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己的退休金。这大大增加了退休后金融管理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个人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

第四,退休改革方案加强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管体系。基金的有效管理是保障基金安全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健全的基金管理和监管体系,有效降低了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有助于保障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合法权益。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退休改革方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资金来源不足可能影响养老保险金发放的稳定性。其次,改革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利益调整和社会矛盾。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此外,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中国的退休改革方案才能够更加全面、健康地推进,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群体的基本需求。

总之,中国的退休改革方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水平、推进个人账户制度改革以及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管体系,为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然而,与此同时,退休改革方案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对中国的退休改革方案充满信心,并期待它能够为中国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退休生活。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三

今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在昨天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演讲中,金维刚表示,“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推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去年改革方案出台后,还没有正式实施,今年将会正式实施。

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要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和法定人群的全覆盖。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预计可以把5000万人纳入到这个体系里,包括3800多万在职和1500多万退休人员。

即将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对于延迟退休政策,金维刚表示,由于目前退休年龄偏低,要适度的.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实现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办法。这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各类群体差异比较大,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情况,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尽量稳妥。

哪些人将“摊上”延迟退休?

社科院建议:男女同65岁退休

去年年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建议,从20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悲催的80、90后

第一批真正“享受”延迟退休待遇的人,将生于1980年。众所周知,自诩“被坑一代”的80后之前已有很多“第一批”的历史:第一批成为独生子女;第一批开始大学收费;第一批取消毕业分配;第一批取消单位分房……而这一次,是第一批开始延迟退休。有80后在网上吐槽:“我只想说,咱能不能换一代人坑”。话说,90后也满血赶上了这次。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四

延迟退休方案就要来了,你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退休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延迟退休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13日表示,今年将会拿出延迟退休方案,需履行审批程序,然后适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区分对待,分步实施;

第三、事先预告,做好公示。

如果2022年落地实施,那么以下群体将会受到新政影响

1、到2022年,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3、到2022年,小于等于60岁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影响较大是70后和80后,根据人社部方案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每年延长几个月退休年龄,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因此对于90后出生的人来说,到退休时估计已经完全赶上了新政。

比如说,如果从2022年起实施延迟退休,每年延迟六个月,按照现行的退休框架(女职工50岁、女干部和男工人55岁、男干部60岁),那么2022年退休年龄将分别是50.5岁、55.5岁和60.5岁。原本在这一年退休的人就要多干半年。以此类推,直到达到新的退休年龄为止。

据早前的报道,延迟退休的方向已经确定,具体怎么延迟有很多看点。每年延迟几个月,那么到底是几个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每年延迟的时间比较长,那么达到新退休年龄的过渡期就会缩短。反之,如果每年延迟的时间比较短,比如两个月或三个月,那么达到新退休年龄的过渡期就会比较长。

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对普通大众来说,过渡时间长的话适应期相对就要长一些;过渡时间短则适应时间更短,到底如何改,这部分也应考虑民意。

除了每年到底延迟几个月之外。还有一点是延迟到多少岁退休,以及是否延续现在的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框架。目前我国男女实行不一样的退休年龄。但有些国家男女退休年龄一样,比如美国日本等。实际上,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长,这也是部分人要求男女至少一样年龄退休的一大原因。

如果男女实行一样的退休年龄,是统一延迟到60岁还是65岁?如果延长到60,那实际上只是延迟女性和男工人的退休年龄。而如果同步延迟到65岁,对于女性特别是女性工人,这个跨度还是很大的,受影响的人会有很多。如果男女仍然是区别年龄来退休,这个间隔是不是还是现在的五岁,也值得关注。

有观点认为,延迟退休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支出总量将继续增加,不利于企业减负和释放生产力。随着延迟退休,社保费率能否下降受到关注。

尹蔚民早前表示,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推行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在确保发放养老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社保费率。

一位在基层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议,可以把社保费率下降作为延迟退休的配套政策,同步推出。

1、在单位参保,并且从单位办理退休的:男性,工人和干部的退休时间是相同的,都是60岁退休;女干部,退休年龄是55岁,工人是50岁。

2、在个体窗口办理退休的:男性是60岁退休;女性进入个人窗口参保缴费超过3年的,一律按工人办理退休手续和待遇,50岁退休。没有超过3年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55岁退休,工人50岁退休。

3、从来没有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直接进入个人窗口参保并且退休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退休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退休制度的问题,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退休改革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对这些改革方案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方案,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首先,退休改革方案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退休选择。以前,人们普遍是在60岁左右退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寿命的延长,60岁已经不再适应现实。新的方案允许人们可以选择在60岁以上延迟退休或者在55岁以下提前退休。这一改革因其灵活性而受到了许多劳动者的欢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

其次,退休改革方案鼓励人们延迟退休。为了激励劳动者延长工作年限,新的方案提供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例如,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可以享受更高的退休金待遇,并且可以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增加自己的养老金积累。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还可以充分发挥老年劳动者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退休改革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现行养老金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广大劳动者的养老金待遇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目前,养老金的水平主要依赖于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但由于工资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很多单位拖欠养老保险费用,导致许多劳动者的养老金积累不足。这给广大劳动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是退休改革方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外,退休改革方案也存在一些实施上的困难。由于中国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差异较大,导致实施退休改革方案的难度较大。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法提供足够的退休金支付能力,这使得方案实施的效果有限。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的支持,确保退休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总体而言,中国的退休改革方案是一项必要的举措。它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退休选择,并鼓励人们延长工作年限,为养老金的积累提供了机会。然而,退休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养老金待遇不足和地区差异。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个人也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退休时间,提前做好养老金积累的准备。

总的来说,中国的退休改革方案在提供灵活性和激励人们延长工作年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退休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六

当前,我国男女实行不一样的退休年龄。实际上,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长,这也成为部分人要求男女至少应在一样年龄退休的一大原因。

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女管理者、女白领先起步是肯定的,也没问题,因为女管理者具备身体条件。”

这一建议跟今年上半年出台的国家政策一脉相承。中组部、人社部2月16日联合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将年满60周岁退休。通知表示,处级女干部退休年龄延迟,是为了充分发挥女领导干部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目前女工人是50岁退休,应将退休年龄推后多久,业内莫衷一是。对此,苏海南认为,延迟退休从女工人起步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处理好体力劳动者所面临的延长工作时间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对体力劳动者一定要有一个“以人为本”的延迟退休的具体安排,“比如女工人延退,不是简单地因为女工人退休年龄早而延迟退休年龄,一定要确保女工人不是在原有偏重的体力条件下去工作。”

专家:方案应坚持“弹性选择、区别待遇”的原则

如果男女实行一样的退休年龄,是统一延迟到60岁还是65岁?人社部对外征求方案时,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等研究机构和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定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则数清华大学和社科院提出的两套方案。

清华方案建议从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从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同时,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领取养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别进行延迟领取,用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

而社科院的方案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完成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领取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为了减小对女性工人的影响,可以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女性工人可保留选择按照旧制度退休的权利。第二步,从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上述两套方案均体现了渐进式“小步慢走、弹性选择”的原则。这跟苏海南建议的“弹性选择,区别待遇”基本一致。苏海南认为,延迟退休年龄走的肯定是弹性的路子,分步骤稳步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延迟很多年。同时,允许劳动者做出自由选择,是否选择延迟退休自己说了算,与此同时,其领取的退休金也是不一样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也强调:“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一定会考虑到各种不同人群的需要,是有弹性的。”但是如果选择提前退休,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苏海南建议:“只要你履行了应尽的社保缴费的义务,提出要提前退休,比如国家规定65岁退休,你提出62岁就要退休,这样也可以,但是退休金可能就打八折或者八五折,就拿不到百分之百的退休金了。反之,如你选择67岁才退,则可在百分百退休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两个百分点。”

15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或将调整

世界各国延迟退休政策普遍较为缓和,还有一些国家是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来提高退休年龄,比如意大利在1995年和均采取弹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1995年的政策规定,参保人员只要缴费满35年,则可选择在57岁至65岁间的任一年龄退休,选择有效期截止至2035年;20提出男职工提前退休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养老保险缴费满35年并且达到最低年龄标准(的最低年龄标准为60岁,为61岁,则为62岁)。

相比意大利缴费满35年的规定,目前我国要求的个人缴费年限是15年,不及意大利缴费年限的一半。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对此,苏海南坚定地认为,现行规定的15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肯定是要调高的,这是因为我国刚开始实行养老保险时有相当部分劳动者已经四五十岁了,以前又没有交过养老保险费,只能定一个起码缴费年限。而今后每位劳动者一参加工作就应缴费,“比如一个人20岁或者22岁参加工作,才三十几、四十岁,就想着领退休金,别人还怎么活!”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七

未来延迟退休的都有谁

如果新方案落地实施了,那么以下三个群体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1)到2022年,小于50岁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3)到2022年,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如果方案2022年开始实施,72年以后出生的人,一定会延迟退休(法律规定的可提前退休的情况除外)。而据记者了解,其中55岁退休的女干部、女白领有可能是第一批执行延迟退休的人群。

政策落实时不会一步跨太大,而是每年推迟几个月时间,在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以后再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举个例子,原本你是60岁退休的,政策实施后可能会变成60岁零三个月,然后再过一年,会变成6年零6个月,以此类推。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八

全面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在全市普遍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同步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做好新旧政策衔接,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政策实施平稳有序,努力实现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均衡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总体稳定。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我市统一安排,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目标人群和出生人口变动预测,加强风险防控,加强各项配套政策的衔接工作,在适当提高生育水平的同时,防止政策外多孩生育大幅增加,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幅度波动。

(二)坚持服务为本。尊重家庭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维护群众正当的生育权利和生殖健康权利。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群众依法生育、健康生育、负责任生育的自觉意识。

(三)坚持法治保障。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人口计生法》《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完善配套政策,扎实推进“六权治本”,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生育。

(四)坚持统筹推进。加强配套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做到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与服务管理改革同步推进、配套政策同步制定。

三、工作步骤

(一)实施阶段。科学制定全市实施总体方案。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配合,运用我市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相关研究和摸底调查成果,科学测算目标人群底数、分析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可能情况,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正确研判生育政策调整可能给公共服务等带来的影响。研究梳理配套政策,明确政策衔接口径。加强风险评估,全面梳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做好部门协调,从妇幼卫生、学前和幼托教育、生育保险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制定风险防控预案。

做好《人口计生法》及《条例》有关政策的衔接。重点推进对涉及全面两孩生育政策调整、特殊情形再生育条件和计生家庭奖励保障政策等新旧政策衔接。

按照《山西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和《山西省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做好在我市实施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的相关工作。

按照新修订的《人口计生法》规定,从20xx年1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xx年1月20日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修改《条例》之日,执行特殊情形再生育条件和生育服务制度改革等政策。

适时召开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和其他有关会议,对全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市卫生计生委会同宣传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或新闻媒体通气会,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开、统一解读全面两孩政策。

(二)推进完善阶段。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任务分解做好全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工作;适时组织做好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引导、服务管理、公共服务应对和信访维稳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做好各地政策执行情况的收集、分析,加强政策实施后的指导和追踪调研,出台构建支持计划生育家庭的政策体系;认真研究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及保障措施;市政府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作为全市重大改革任务进行督促检查。

四、政策衔接和重点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新修订的《人口计生法》《条例》的相关规定,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做好政策调整前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社会制约措施的衔接,既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公平性,又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政策平稳过渡。

(一)关于奖励扶助制度衔接。一是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或者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夫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继续按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按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奖励扶助。二是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生育、且自愿终身只生育或者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夫妻,不再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各项奖励。三是对晚婚晚育的,不再进行奖励。四是从20xx年1月1日起,已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再生育或者依法收养子女的,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此前已经享受的不再退还。五是对20xx年1月1日前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家庭,以及20xx年1月1日前生育一个子女,20xx年1月1日后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且没有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按照规定给予扶助。20xx年1月1日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夫妻,子女出现伤残、死亡的,不享受此项扶助。

(二)社会抚养费征收衔接规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前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及以上的,按照修改前《条例》的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后违法生育的,按修改后的《条例》规定执行。对历史遗留的违法生育对象的处理可以按当时政策低限处理,要宽严相济,妥善解决,避免激化矛盾。

(三)再生育审批衔接规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后,全面推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孕前或孕后可持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或居住证)到一方户籍地或现居住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或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市县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主动办理生育登记。符合《条例》规定申请再生育子女的,由一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批准。

对登记对象个别证件不全的,可实行承诺制。对符合新修订《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再生育条件的,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再生育审批手续。

(四)做好市、县、乡妇幼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整合和工作衔接。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切实解决产科、儿科医护人员短缺和服务能力不足问题,使用全省统一的妇幼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所有住院分娩机构分娩情况的分类汇总和实时评价;整合全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资源,实现与全员系统和妇幼系统互通共享。及时将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生育对象纳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范围,做好免费优生健康检查等相关制度衔接工作。

(五)重点工作。一是重点依法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要严格落实《山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配套措施,要保障妇女就业、休假的权利,对符合政策生育的可享受产假158天,男方享受护理假15天,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待遇。特别是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女职工平衡职业和家庭关系的政策,帮助女职工做好职业规划,坚决反对在妇女就业问题上的歧视。二是重点增加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加的公共服务需求。要推进三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机构的建设,鼓励以社区为依托兴办托儿所,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建立托儿所。三是重点完善家庭的支持发展政策,研究完善生育保障、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和家庭发展政策,为生育、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提供支持。四是重点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健全服务网络,增加医院妇产科和儿科床位,完善职责分工,推广母子保健手册,在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一条龙”保健服务。加强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能力,保证母婴安全。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认真研究新情况,协调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工作计划,组织各方面力量抓好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完善、落实约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主要目标任务未完成、严重弄虚作假、违法行政造成恶劣影响等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防止政策外多孩生育大幅增加、人口发展形势发生大幅度波动。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保证计生队伍和力量,市、县卫生计生部门要配备必要的计生专门科股室和人员,专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乡、镇(街道)必须配备、保证计划生育专职人员,至少有一名公务员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成立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组,配备专门科室和承办人,落实从事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岗位津贴和待遇。

(三)推进协调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地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综合治理。按时召开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建立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做好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

各级发展改革、卫生计生、财政、教育、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制定规划、有关政策时要做好前瞻性安排,协同做好妇幼卫生、学前(幼托)教育、生育保险、养老问题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应对工作,妥善解决因政策调整生育需求增加可能造成的教育、医疗岗位人力资源紧张问题;财政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必须保证计划生育家庭奖扶资金、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资金、领证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奖励资金等需要,要安排和落实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存在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保障政策以及免费优生健康检查等所需经费。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基层卫生计生队伍能力建设,注重发挥计生协会的优势和作用。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做到政策措施相互对接、资源信息共享互动,共同推进全面两孩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强化宣传引导和法制教育。加强宣传、卫生计生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合作,制定和实施宣传工作方案,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计划生育工作者的重要贡献,准确解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精神,特别要对特殊情形再生育政策、政策衔接、生育登记服务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解疑释惑。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防止负面炒作,为政策平稳实施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要高度重视计划生育法制教育,将党的以来中央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纳入各地党政干部培训内容。要以领导干部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为重点,扎扎实实搞好《条例》的宣传培训。要利用新闻媒体、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家喻户晓。

(五)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大投入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妇儿医院,挖掘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资源潜力,增加服务和床位供给;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等紧缺人才培养,建立儿科医生和助产士委培制度,在服务价格、薪酬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推进分级诊疗,引导孕产妇合理选择助产服务机构;强化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畅通应急通道;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强化依法管理。严格执行《人口计生法》及《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增进妇幼健康的配套政策,提升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法治水平。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切实加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维护良好生育秩序。加大打击“两非”力度,建立健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水平。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七)做好风险防控。积极应对和防范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可能带来出生人口大幅增加造成妇幼卫生、学前(幼托)教育、生育保险等公共服务压力骤增的社会风险,高龄产妇大量增加带来的妇幼健康风险,以及政策衔接矛盾、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信访维稳风险,制订和落实风险防控预案。从20xx年起开展出生人口变动的动态监测和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建立出生信息发布制度和出生预警预报机制,及时为相关部门做好公共服务,共享出生信息。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把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过程中因政策衔接而出现的信访案件作为重点督办案件,及时化解矛盾。坚持群众信访属地管理,对信访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出现越级访、进京访和集体访等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两孩活动方案

退休的方案设计篇九

12月4日是第_个国家宪法日,根据开发区教文体局《关于开展“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及《关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施方案》(邢开办【20__】58号)的通知,我单位与20__年12月4日—7日在学校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成立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小组,充分认识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重要性。

学校成立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小组,张延辉校长为组长,王晓霞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小组成员,确保法制宣传日活动的顺利进行。开展宪法教育活动是落实“弘扬宪法精神”的具体行动,学校切实提高认识,将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作为加强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师生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

5、校长要主持一次教职工宪法学习活动或者为学生讲授一次宪法教育课。

三、加强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

明确中小学宪法教育的目标任务;科学安排宪法教育的内容;加强宪法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资源开展网上宪法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发富有特色的宪法教育校本课程,借助社会资源支持中小学开展宪法教育活动,加强在中小学开展宪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具体要求:

2、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广大教师结合贯彻宪法精神和本职工作,着力思考如何将各项纳入法制轨道。

3、在开展活动同时,各班级要及时向德育处处汇报开展情况。

20__年12月3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