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汇报材料 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报告(汇总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温柔雨五水共治汇报材料 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报告(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五水共治汇报材料篇一

“五水共治”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xx年的“五水共治、治污为先”已经如火如荼开展,为更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我市垃圾河清理和污水治理情况,收集群众身边还未清理的垃圾河、污染比较严重的黑臭河,并寻找存在的各种污染源等,征求受访者对五水共治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在温州市统计局指导下,20xx年7月-8月,xx市统计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五水共治”整治情况民意调查。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沿河沿岸的居民,这些人群生活在河流附近,对“五水共治”的各项工作及成效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使调查的结果更具说服力。根据各镇街平原村的分布抽取20个村,每个村计划完成15份样本,计划共完成调查问卷300份。调查采用入户调查和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五水共治”整治情况知晓程度和满意程度仅有40.9%和62.8%。

1、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河流。在对“您家产生的生活污水是怎么处理的?”问题的调查中,有72%的被调查者选择“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河流”,有20.3%的被调查者选择“纳入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还有7.3%的被调查者选择“直接排入河流”。选择“纳入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处理”都为城区沿河居民。

2、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对“你们当地的生活垃圾是怎么处理的?”问题的调查中,有9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村统一收集处理”,仅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随意堆放,自行处理”。

“五水共治”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要正确对待整治状况。

1、仅半数以上沿河居民知道“五水共治”整治情况。在对“您知道我市各地正在开展的“五水共治”吗?”问题的调查中,有17.5%的被调查者选择“知道,比较清楚”,有39.3%的被调查者选择“听说过,但具体不太清楚”,有43.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知道,没听说”,计算知晓率仅为40.9%。沿河居民主要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和网络了解“五水共治”整治情况,有57.1%的人通过电视新闻了解,有25.9%的人通过报纸了解,有31.2%的人通过网络、微博、微信了解。

2、近三分之二沿河居民满意“五水共治”整治效果。在对“您对我市前一阶段“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的效果满意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满意、较满意、一般”的被调查者占66%,选择“不太满意、不满意”的被调查者占16.3%,选择“不知道”的被调查者占17.7%。针对66%的满意居民,当问到“若满意,您认为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有哪些?”的问题时,有77.3%的被调查者认为“河面漂浮物的打捞和保洁”有明显成效,2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河道清障、河岸驳坎”、“沿河垃圾箱配备”、“治理乱倒、乱抛垃圾垃圾”、“清运、填埋工作”等工作有明显成效。针对16.3%的不满意居民,当问到“若不满意,则主要是哪些方面不满意”的问题时,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满意“还有很多污染的河水没有治理”;超过三成的被调查者不满意“治理力度不大,存在应付或造假”、“边治理边污染,出现反弹和回潮”、“只治理大的河流,小的黑臭河都没有动”;超过一成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工作不细,治理成效不明显”、“治理后续工作没有跟上,造成浪费”、“宣传工作没跟上”。

1、“固体垃圾倾倒污染”、“生活污水、粪便直接排放”、“重污染企业未搬迁,企业污水乱排放现象很严重”是沿河居民心目中水污染的主要形式。调查数据显示,42.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固体垃圾倾倒污染”现象,42.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生活污水、粪便直接排放”现象,3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重污染企业未搬迁,企业污水乱排放现象很严重”现象,13.7%的被调查认为在河道边存在“餐饮业污染”现象,10.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药、化肥等)”现象,7%的被调查认为在河道边存在“畜禽养殖污染较多”现象,6.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船舶油水污染”现象。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污染源查找工作,加强防范。

2、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沿河居民保护意识差,边治理边污染”、“管理部门执法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整治周期长,难以持久”。调查数据显示,52.3%的被调查者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沿河居民保护意识差,边治理边污染染”,45.7%的被调查者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管理部门执法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39%的被调查者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整治周期长,难以持久”,33.3%的被调查者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工业、商业和农业主要污染难以根治”。提高居民素质,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3、与上年相比,沿河居民感觉垃圾河清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明显好转。调查数据显示,在访问的7个项目中(表1),只有“垃圾河清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两个项目,达到半数以上的居民同比感觉好转,分别有71.33%和64%。而“重污染行业整治”和“养殖行业整治仅27.33%和18.33%”。

表1:沿河居民对“五水共治”整治情况与上年同比反映情况

单位:%

评价方面

明显好转

略有好转

基本不变

略有恶化

明显恶化

说不清

1.垃圾河清理

23.00

48.33

23.00

1.33

0.67

3.67

2.河边违章建筑

9.67

28.33

40.00

2.67

0.00

19.33

3.河道两边的绿化

15.00

23.67

51.33

3.00

1.67

5.33

4.污水处理情况

8.33

36.67

44.00

4.00

0.00

7.00

5.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17.67

46.33

31.00

1.33

0.67

3.00

6.养殖行业整治

7.00

11.33

31.67

3.00

0.33

46.67

7.重污染行业整治

8.00

19.33

28.67

3.33

5.00

35.67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调查显示,有30%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开设电视专栏,直接曝光污染水环境的现象和行为”,有19.7%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群众配合支持和参与”。要把“五水共治”作为促转型、优生态、惠民生的重中之重。抓紧在全市进行更深、更广、更细地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的素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五水共治”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的浩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2、完善政策制度,强化治水保障。要加强治水政策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治水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和廉政监督机制。要狠抓监督考核,把治水作为各部门各镇街重要的实绩考核内容。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建立各级各部门联动的执法监管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从严从重处罚偷排漏排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调查显示,48%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加强对工业污染和养殖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47.3%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加强对乱扔、乱倒行为的处罚”。21.7%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落实治水责任制,谁污染谁治理”。

3、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加强截污纳管工程建设,要及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三级管网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和提升农村污水治理。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落实河长制,要建设引水配水工程,加大水体置换,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提高水质。调查显示,46%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40.3%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定时清理河道垃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五水共治汇报材料篇二

班级:高二(11)班

一、实践时间:2月15日

二、实践者:江 恒

高二(11)班

三、实践地点:定阳社区桑园小区

四、实践报告:

在寒假期间,为了迎接春节,美化小区环境卫生,很荣幸在2月15日参加了定阳社区开展的“五水共治、美化环境”卫生实践活动。那天,天气很寒冷,即便有阳光普照,也敌不过冬风的萧瑟。我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党员一起在桑园小区内进行了一次卫生打扫活动。为了美化环境,大家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扫的扫,捡的捡,特别是那几个年近七十的老党员干得很起劲。把绿化带内的垃圾和卫生死角全部打扫干净,花了我们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小区环境状况焕然一新。

参加本次社会实路,让我见识到了课本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体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五水共治汇报材料篇三

外婆说,“我的嫁妆是水泥船载来的,小船悠悠,沿着小浃江,从下陈山摇到了渡头村。”说这些话时外婆满脸洋溢着笑容。那时候小浃江的水泥船是小港几个村庄互相运货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娶新娘时,农作物丰收时,庄稼田里灌溉时,都离不开小浃江,都离不开水泥船。

曾几时起,小浃江两岸杂草丛生,有些地段还造起了小作坊,把废水、废物一咕噜都排向小浃江。小浃江咆哮了,这不再是以前温柔可人的小港母亲河了,河水有些呈墨绿色,有些呈黑色,处处散发着臭气。水中的鱼儿,河边的小草不知不觉也搬家了,河埠头也看不见人们洗晒的影子了,小浃江仿佛被孤立了。

在全省开展的“五水共治”下,小浃江变化了。看,长臂挖掘机挖掉了河底的淤泥,加宽河道;河两岸都种上了绿树鲜花,拆除了违章建筑,还建起了小浃江公园游步道。白鹭也来河面上栖息了,小鱼儿又回来了。晚饭后,河边的垂钓者,岸上的打太极者,沿着河堤散步者,这是一幅幅多么美丽的自然与人风景画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五水共治汇报材料篇四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为了响应浙江省的号召,我们小组进行了“助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江”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在7月—8月之间,我们陆续走访了浙江湖州、桐乡、临安等地,实地开展了“五水共治”调查。

7月的天气是炎热的,是闷燥的。我们实地走进了临安的农村基层,向当地的居民询问了有关水质方面的问题,也进行水质的取样、检测。随后,我们实践团队成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桐乡、湖州等地,在这里进行 “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江”的宣传倡议书的发放,并进行随机采访。傍晚的广场满是休憩的人们、玩闹的儿童和锻炼的老人,实践队员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并记录了他们关心及反映的问题,如水源污染、饮用水处理等问题,同时向市民们介绍了一些水污染相关的现象,如水华的成因和危害,号召市民们关注水文水资源的发展和保护。经过长达将近一个小时的努力,实践队员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宣传和实践任务,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同时向周边居民分发了调查问卷,对现在的水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经过这段时间这样的走访,原本就“娇弱”的我们有些吃不消了,我们一个个疲惫不堪,脸和脖子都晒黑了,有的甚至还脱皮了,但我们大家却没有人叫苦、叫累。本以为满腹经纶的我们可以借此大显身手,可每每遇到实际问题时,我们却掏空头也搜索不到答案。时常陷入尴尬之中,也总是在这时,我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那么的有限。尽管我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问题,也有很多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也感觉很无助,很尴尬,但是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一切的问题都以不再是问题,一切的不知道也都会变成知道,正可谓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我们队每个人都是强悍而又谦让的人,一起的这段时间,我想难免会有些摩擦、偶尔也应该有些争执的,可我们大家好像很有默契是的,即使有不同的意见或见解,都会相互的体谅和比较,最终得到一致的答案。

据悉该团队开展“五水共治进社区”活动旨在得到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带动居民为“五水共治”办实事,为建设新社区、新浙江做努力,并通过居民群体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但“五水共治”任重道远,净化环境非一日之功,要走的路还很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这次实践的日子里,有了很多在学校里没有的感觉:如在学校我们每天都享受着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老师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我们由于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早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实践中,将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些,你必须知道应该做什么,要学会主动的去做,并且只管要求做到最好。学校,毕竟是学习的场合,没有在社会中这么多的勾心斗角。而在社会实践中,你就必须积极学会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充实自己。

在这次实践中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人际来往和待人办事的本领。无论什么事变我们都要积极的去做。对待朋友同学要朴拙,切不可斤斤盘算,你知道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别人回报给我们的肯定也是醉人的笑脸。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要时时保持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本身要有信心,要学会求同存异,多多的体贴别人!

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我们深刻地了解到现在水污染的严重性及整治的必要性。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水已经造成了水资源的破坏,居民的用水问题刻不容缓。所以我们要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此刻起,我们应当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再让可利用的水白白流走,而让它们得到充分利用。如:

1.我们把漂洗衣物的水用于冲洗马桶等;

2.我们用淘米水、煮面水洗碗筷,这不仅能去油,又可以节水;

3.我们用洗菜水用水来浇花。

4.我们可以将养鱼的水用来浇花(这能促进花木生长呢);

5.我们可以将洗脸水用来冲厕所等。

这些都是小事,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使微不足道,但可以节约用水,对水资源的保护尽一份心意。

保护水资源不需要我们轰轰烈烈地干大事,只需要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尽管“五水共治”的道路还很长,但是我们都在努力。

五水共治汇报材料篇五

“五水共治”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xx年的“五水共治、治污为先”已经如火如荼开展,为更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我市垃圾河清理和污水治理情况,收集群众身边还未清理的垃圾河、污染比较严重的黑臭河,并寻找存在的各种污染源等,征求受访者对五水共治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在温州市统计局指导下,20xx年7月-8月,xx市统计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五水共治”整治情况民意调查。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沿河沿岸的居民,这些人群生活在河流附近,对“五水共治”的各项工作及成效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使调查的结果更具说服力。根据各镇街平原村的分布抽取20个村,每个村计划完成15份样本,计划共完成调查问卷300份。调查采用入户调查和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五水共治”整治情况知晓程度和满意程度仅有40.9%和62.8%。

1、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河流。在对“您家产生的生活污水是怎么处理的?”问题的调查中,有72%的被调查者选择“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河流”,有20.3%的被调查者选择“纳入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还有7.3%的被调查者选择“直接排入河流”。选择“纳入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处理”都为城区沿河居民。

2、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对“你们当地的生活垃圾是怎么处理的?”问题的调查中,有9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村统一收集处理”,仅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随意堆放,自行处理”。

“五水共治”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要正确对待整治状况。

1、仅半数以上沿河居民知道“五水共治”整治情况。在对“您知道我市各地正在开展的“五水共治”吗?”问题的调查中,有17.5%的被调查者选择“知道,比较清楚”,有39.3%的被调查者选择“听说过,但具体不太清楚”,有43.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知道,没听说”,计算知晓率仅为40.9%。沿河居民主要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和网络了解“五水共治”整治情况,有57.1%的人通过电视新闻了解,有25.9%的人通过报纸了解,有31.2%的人通过网络、微博、微信了解。

2、近三分之二沿河居民满意“五水共治”整治效果。在对“您对我市前一阶段“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的效果满意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满意、较满意、一般”的被调查者占66%,选择“不太满意、不满意”的被调查者占16.3%,选择“不知道”的.被调查者占17.7%。针对66%的满意居民,当问到“若满意,您认为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有哪些?”的问题时,有77.3%的被调查者认为“河面漂浮物的打捞和保洁”有明显成效,2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河道清障、河岸驳坎”、“沿河垃圾箱配备”、“治理乱倒、乱抛垃圾垃圾”、“清运、填埋工作”等工作有明显成效。针对16.3%的不满意居民,当问到“若不满意,则主要是哪些方面不满意”的问题时,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满意“还有很多污染的河水没有治理”;超过三成的被调查者不满意“治理力度不大,存在应付或造假”、“边治理边污染,出现反弹和回潮”、“只治理大的河流,小的黑臭河都没有动”;超过一成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工作不细,治理成效不明显”、“治理后续工作没有跟上,造成浪费”、“宣传工作没跟上”。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调查显示,有30%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开设电视专栏,直接曝光污染水环境的现象和行为”,有19.7%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群众配合支持和参与”。要把“五水共治”作为促转型、优生态、惠民生的重中之重。抓紧在全市进行更深、更广、更细地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的素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五水共治”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的浩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2、完善政策制度,强化治水保障。要加强治水政策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治水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和廉政监督机制。要狠抓监督考核,把治水作为各部门各镇街重要的实绩考核内容。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建立各级各部门联动的执法监管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从严从重处罚偷排漏排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调查显示,48%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加强对工业污染和养殖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47.3%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加强对乱扔、乱倒行为的处罚”。21.7%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落实治水责任制,谁污染谁治理”。

3、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加强截污纳管工程建设,要及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三级管网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和提升农村污水治理。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落实河长制,要建设引水配水工程,加大水体置换,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提高水质。调查显示,46%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40.3%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定时清理河道垃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