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

时间:2024-04-23 作者:雨中梧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的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帮助。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一

1.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开明官员掀起的“师夷长技”的历史事件是(a)。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创办报刊。

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d)。

a.禁烟运动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

3.“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d)。

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4.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提出“自强”与“求富”口号的运动是(b)。

c.新文化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

5.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d)。

a.“民主”与“科学”b.“自由”与“平等”

c.“扶清灭洋”d.“自强”与“求富”

6.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a)。

a.自强b.求富c.民主d.平等。

[•佛山]把李鸿章看成时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有(c)。

a.开办福州船政局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c.创办开平矿务局d.建立大生纱厂。

7.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下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

a.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

c.张之洞创办的近代企业。

d.表明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8.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a)。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制度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10.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括(a)。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

c.上海机器织布局d.湖北织布局。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实现背景切换、位置变换的操作方法。

2、理解并掌握一个角色由多个脚本同时控制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交朋友培养学生之间要团结互助的品质。

教学重点:

舞台背景的切换。

教学难点:

角色脚本的编辑。

教具:scratch2.0软件、课件、学件。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师:出示课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舞台的大小:480x360像素,两个轴分别是x轴y轴,x轴向右行走是正数,反方向是负数。y轴,向上行走是正数,向下行走是负数。坐标的中心点在舞台的交叉点中央。小猫一步的距离是30,用15步可以走到舞台的右边。

信息技术第六册第四课《小猫交朋友》玉泉中心小学雷长娟。

二、创设教学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

生:有。

师:出示课件。

任务一。

师:小猫它从家里出来到森林中去找它的好朋友小猴,小猫去找小猴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记录在纸上:角色是小猫、小猴。从家到森林是两个背景。造型:小猫两个、小猴3个。

生:动手操作。

师:首先我们编辑两个背景完成背景一、背景二的操作。

生:上机实践、讨论、探究。

师:1、请你说出添加角色的方法?

2、请你汇报一下添加背景的方法?

生:回答。

1、背景库中导入动物小猴角色。

2、从背景库中导入两张背景图片。

3、因为背景等待时间设定为15.5秒。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作品,教师适当点拨。

任务二。

师:两个好朋友好久不见,见了面的它们会聊些什么呢?

生:回答。

在scratch软件中怎样实现它们两个之间的对话?用什么模块的指令可以完成对话剧情呢?在脚本编辑过程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要想好。

生:动作、外观、事件、控制四个模块中的指令来完成。

师:首先让我们手动分析一下你设计的它们相遇后的故事动手实践。

信息技术第六册第四课《小猫交朋友》玉泉中心小学雷长娟。

1、学生小组互要探讨和尝试,共同解决新的问题,最后完成任务。

2、学生汇报交流、欣赏作品。

3、学生畅谈收获过程。

三、检测自学效果,教师精讲点拨。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觉得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模块的使用方法,运用模块指令你能自行设计脚本吗?把你想对好朋友说的话编辑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实践。

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评价。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背景的切换、一个角色脚本同时控制的方法,通过学习大家基本掌握了操作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把今天的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下课。

板书:。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三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观察讨论一:

(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网络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对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与人交流等方面的用途产生兴趣,并形成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态度。

2.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准备一个网络上的故事。

2.教师网上注册。

3.准备网络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师:《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首歌本来不为人所熟悉,但它以flash的形式,借助网络传播之后,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大江南北。通过这首歌的遭遇,我们可以窥见网络的力量。

板书课题:网络连接你我他。

二、认识“网络时代”,了解网络的作用。

1.自主阅读课本内容。

讨论:不同的交流方式相比,网络有哪些好处。

3.阅读《国际互联网》。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网络时代的特点,你会首选哪个词呢?

4.阅读《我与网络一起成长》。

网络故事会:你听说过网上有趣的故事吗?你和网络之间产生过故事吗?

交流故事。

5.阅读《网上寻医》《网上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

(1)网络作用知多少。

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把你能想到的网络作用写下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看网络的作用你们知道多少。

(2)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在不远的'将来,网络还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有用的网址。

(4)你平常上网吗?经常去的网站有哪些?

6.你利用网络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讨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哪些?你是如何从中受益的?

7.朗读《网络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

你是怎样理解教室里写的那段话的?

8.阅读《网上幽默》。

三、布置作业。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五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全班交流。

(4)小结。

2、交流。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2、延伸拓展:

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公转地轴倾斜。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六

窗体底端。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突厥的兴衰、唐和突厥的关系以及唐对突厥故地的管辖。回纥的发展,唐和回纥的友好关系。的兴起以及粟末和唐的密切关系。南诏的发展,唐和南诏的密切交往。吐蕃的统一,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突厥、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唐朝空前强盛,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密切,成为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

(3)唐朝和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友好往来、互相帮助、互相融合是其主流。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更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和边疆民族和睦相处的典范。

(4)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祖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3.要求培养学生能力:

(1)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图示法归纳、概括和综合教材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比较突厥和回纥等民族在生活习俗和文化诸方面的异同,指导学生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和表述相似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的关系。

2.本课难点:使学生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这是一个难点。另外本课内容较多,又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备。

1.自制突厥、回纥、、南诏、吐蕃板书提纲投影片各一。

2.自制《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和《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投影片。

板书设计。

(一)突厥。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冶铁、创字。

2.突厥汗国的兴衰:

(五)吐蕃——藏族祖先。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农耕、冶作、尚武。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讲过了唐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号称盛世。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同时,在我国古代各民族交往史上,唐朝以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友好地对待少数民族,也堪称历世王朝的典范。这节课,我们就讲唐朝时期的边疆主要民族以及唐朝和它们的关系。

2.讲授新课。

(提问)“和同为一家”怎样解释?课文大方框里的揭示都讲了些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并在课本22页和24页两个疆域图中用笔标出唐朝边疆主要民族)“和同为一家”这句话概括了唐朝和边疆各族之间的友好亲密关系。唐朝时期,北部和西北地区主要有突厥、回纥,东北有,西南地区有南诏和青藏高原的吐蕃,他们和唐关系密切。

(一)突厥(投影映出)。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冶铁、创字(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突厥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哪些特点?他们和以前讲过的哪个古代民族习俗相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看课本p23“突厥骑兵”图画,并回答)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5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提示学生在“唐前期疆域图”标出它的地理位置),他们放牧马、牛、羊、驼,饮奶吃肉,强健剽悍,擅长骑射,风俗习惯和匈奴大体相同。突厥人学会了冶铁,善于制作刀矛和甲剑。在我国古代北方各族中,突厥人第一个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强调指出突厥文字自5世纪开始创制和使用,到8世纪时,突厥文字结构已相当完整,词汇也相当丰富。

2.突厥汗国的兴衰(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突厥汗国何时建立?何进分裂?(指导学生看书,回答)6世纪中期,空厥强大起来。552年突厥首领土门(副板书)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突厥汗国最盛时曾控制了东起辽河上游,西到中亚里海的广阔地区(指“唐前期疆域图”)。但由于突厥汗国是建立在强力征服的基础上,汗国内部各种矛盾尖锐复杂,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不断反抗,贵族之间争斗加剧。6世纪末,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山以东直到兴安岭,是东突厥辖地;山以西直到里海的广大地区由西突厥控制(指“唐前期疆域图”)。

唐朝初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副板书)趁机多次南下骚扰,对唐威胁很大。630年唐军在阴山一战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唐太宗对颉利等芝突厥统治者优以相待,让他们住在长安,赐给田宅,授予官爵,颉利等十分感激。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课本p23“渭水之盟”图画和相关小字部分,使学生弄清:由于东突厥多次南下骚扰,严重威胁了唐的安全,唐太宗才决心用战争解除这种威胁,灭掉东突厥。他的开明之处在于:在打败东突厥以后,又给以妥善安置,优礼相待。

西突厥在唐初控制了西域广大地区,奴役当地各族,阴断中西商路,对唐构成威胁。为维护对西域的管辖和保护中西商路,唐高宗时,利用西突厥内部纷争加剧,趁机进兵,于657年灭掉西厥。

3.唐对突厥故地的管辖(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东突厥亡后,唐太宗在其故地任用原东突厥首领进行管理。对西突厥:640年,唐太宗为打击西突厥,派兵攻占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设置安西都护府,控制了西域天山南路包括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西突厥亡后,武则天又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讲述时,出示两都护府投影片,使学生明其管辖范围)。

两个都护府是唐管辖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都护府的官员由唐政府任命,其中一些官员由西域各族首领担任,并统辖着几万边防军。唐朝通过两个都护府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疆,保障了中西商路的畅通,西域和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的。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广大地区,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应向学生强调两都护府设置的历史意义)。

(二)回纥(投影片)。

(提问)同突厥相比,回纥人的生活习俗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回纥也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曾受突厥控制,因此他们的习俗与突厥相近。六、七世纪时,回纥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指“唐后期疆域图”),居无定所,“随水草转徙”。回纥人健朴豪爽,君臣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应向学生强调这点)。受突厥影响,他们使用突厥语言文字。随着和内地的接触增多,8世纪中期,回纥有了农业、商业,开始建筑城市和宫室,走上了半定居的生活。(向学生强调,这是和突厥不同的地方)。

2.回纥汗国的兴衰(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回纥汗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又是在何时瓦解的?(指导学生看书、议论、回答)东突厥亡后,回纥逐渐向南发展,和唐关系密切起来。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了各部,建立起回纥汗国。其辖地西起阿尔泰山,东到黑龙江上游,大漠南北尽为所有,可汗王廷设在色楞格河上游(指导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弄清回纥汗国范围)。骨力裴罗和唐友好,唐玄宗封他为“怀仁可汗”。8世纪晚期,回纥上书唐朝,请示改称“回鹘”,意思是像“鹰鹘”那样轻捷勇猛,这反映了回纥民族尚武的精神。9世纪中期,回鹘内部纷争激烈,国力削弱,汗国瓦解。此后回鹘人大部分西迁,其中迁到今天新疆的一支(西州回鹘),就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副板书“西州回鹘”,并提示学生在学习宋元部分时,还要讲到它)。

3.唐与回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投影)。

(提问)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回纥和唐的关系是亲密友好的?(指导学生看书、回答)回纥和唐长期友好。在政治上,受唐册封,接受唐的领导。安史之乱时(揭示学生,以后要讲到),唐政府曾两次求助回纥骑兵帮助平叛。唐还三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课本上提到的太和公主就是第三次出嫁的公主。在经济上,回纥用马匹、皮毛换取唐的丝绸、茶叶和粮食,双方贸易往来密切。在文化上,回纥受中原文化影响,有了农业、商业,建筑了城市和宫室,从游牧生活走上了半定居的生活(该部分前面已述过,可略提及)。回纥采用唐朝历法,回纥贵族喜穿华丽的丝绸服装(指导学生看“回纥贵族”图画并要求记忆),回纥的某些风俗也被唐朝内地人民所接受。长安、洛阳等都市的汉人爱穿回纥服装。当时一位诗人说:“回鹘衣装回鹘马”,正是汉族和回纥两族人民往来密切和汉族人民喜爱回纥文化的生动写照。回纥人到唐朝内地经商的很多,许多人在长安等地居住,长留不归,与汉族通婚。

(三)(投影)。

1.生活及习俗:狩猎、农耕、穴居(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人生活在哪里?其习俗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议论、回答)是生活在我国长白山、黑龙江流域的古老民族。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活,主要从事狩猎,也从事农耕,种植粟、麦等作物。为了抵御严冬,人掘地为穴,上在架上覆土,相聚而居。

2.渤海政权的建立(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说一说粟末的发展和建立政权的情况(学生看书、回答)。有许多部。唐初,居于黑龙江下游两岸的黑水(今黑龙江)部(提示学生,在讲辽金时期时还要着重提到)和生活在粟末水(今松花江)的粟末部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粟末部文化程度较高。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与唐通好。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大祚荣就专以渤海为国号。渤海受唐朝文化影响较深,经济文化发达,史称“海东盛国”(讲述时,强调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

3.渤海与唐的关系(投影片)。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渤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渤海都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仿唐长安城建筑,布局对称严整,是当时东北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指导学生看“上京龙泉府遗址示意图”和“石灯塔”图画)。渤海政权自建立起,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入长安学习。有的人在唐朝考中进士,有的学成回国在政府中任要职,这些留唐学生大力传播了中原文化(该部分内容系课文小字,如时间不够可不讲。温庭筠诗可着重点一下“车书本一家”的含义)。

(四)南诏(投影片)。

1.南诏的统一:(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南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指导学生看书、议论、回答)唐朝时,在云南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在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诏,即六个较大的部落。六诏当中包括有今天彝族(提示学生注意“彝”字写法)、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其最南的一诏称南诏。8世纪前期,南诏势力强大起来,首领皮罗阁统一了六诏。738年,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南诏政权正式建立(课本小字“皮罗阁设计灭五诏”的传说,由学生阅读)。

2.南诏与唐的关系(投影片)。

南诏和唐关系密切。南诏立国165年,历代国王继位都受唐册封。为了发展南诏的经济文化,南诏王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成都(副板书)学习。汉族工匠也大批进入南诏,他们带去了精湛的手工技术,促进了南诏丝织、冶铁和建筑业的发展。著名的大理千寻塔就是汉族工匠帮助建立的。它是汉族人民和西南各族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指导学生看“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彩图,说明其高超的建筑工艺,并强调大理三塔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五)吐蕃——藏族祖先(投影片)。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农耕、冶作、尚武(边讲述、边投影)。

(提问)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哪里?生活习俗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议论、回答〉强调本目的也是本课的重点)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他们有的从事游牧,有的从事农耕。饲养牦牛、猪、马和独峰缤纷(可略提独峰驼和双峰驼的区别),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他们用牦牛毛织布,住在毡帐里。他们能制作精美的金属器皿,制作的铠甲坚实耐用,就连劲弓刺刃也很难剌破。其习俗崇尚勇敢,以战死为荣,几代战死之家,被称赞为“荣誉甲门”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如时间不够,该部分内容可略讲,指导学生把课文要点记住)。

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青藏高原何时得到统一?完成统一大业的英雄是谁?他把都城定在哪里?(学生看书、议论、回答)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赞普。他平定的'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的叛乱,又打败了邻近一些部落,统一了青藏高原。这是青藏地区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完成统一后,松赞干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从此,吐蕃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统一政权时期(讲述时,指导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强调松赞干布是统一吐蕃,而不是开始建立吐蕃政权)。

3.文成公主入吐蕃(板书)。

(提问)谁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怎么回事〉有何重大意义?(指导学生看书、议论,提示学生注意课本彩图《步辇图》,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关系,松赞干布几次遣使向唐求婚。640年,他又派大相禄东赞为求婚使臣,携重礼再闪求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次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亲到柏海(今扎陵湖或鄂陵湖)迎接(讲该部分时,要说明《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这是珍贵的形象资料。在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时,要指导学生看p28《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线》图)。松赞干布还特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华丽的王宫(今布达拉宫前身)。为了尊重文成公主的宗教信仰(文成公主信佛),又为她修建大昭寺(今拉萨大昭寺前身)。如今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保存许多唐朝的珍贵文物(指导学生看《大昭寺》图画,说明大昭寺是汉族人民和吐蕃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

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又与唐通婚结好,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他不愧是吐蕃杰出的政治家。而文成公主入吐蕃意主也深为远大:和亲后,吐蕃贵族放弃了传统的毡裘笨重服装(指导学生对经p28《吐蕃赞晋图》和《回纥贵族》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服装,以说明吐蕃传统的毡裘服装之笨重),改穿华丽轻软的丝绸衣服。吐蕃人民学会了养蚕;改变了的始粗放的农耕操作方法,学会了平整土地和种植蔬菜的技术。松赞干布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和吐蕃历法,还派贵族子弟赴长安学习。在中的文化的影响下,吐蕃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文成公主为发展唐蕃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讲述时,指导学生看课本《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彩图,指出他们二人世世代代受到藏族人民的崇敬,以加深学生对其联姻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同时,吐蕃的土特产,如马匹、金银器皿、玛瑙杯等也输入内地,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尺带珠丹联姻金城公主(投影片)。

唐太宗以后(松赞干布在唐太宗死后一年死去),唐蕃关系继续发展。710年,唐中宗又应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请求,把宗室女金成公主嫁给他。金城公主入吐蕃,进一步传播了中原文化,发展了唐蕃友谊。730年,尺带珠丹怀着感激的心情上书唐玄宗(时唐中宗已死)说:“外甥是行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唐蕃友谊已情同手足,义为一家(要学生阅读29尺丹上书之语,并适当解释)。

3.巩固小结。

本课通过叙述突厥、加纥、、南诏、吐蕃等族的历史,以及他们和唐朝的密切关系,说明了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在祖国各民族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唐王朝尤为重要,唐朝时候中央政权和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各强,友好交往是唐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唐王朝的这种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边总结边画出“唐朝边疆主要民族及其与唐关系”示意图,请学生回答)。

4.布置作业。

1.画出唐朝时期边疆主要民族的分布示意图。

2.简答突厥、回纥、、南诏、吐蕃同唐朝的友好关系。

(三)教学建议。

1为提高教学效果,宜尽量采用电教手段(手法可多样,如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采用教师边讲述边写投影形式,重要的年代、地点、人名、族名亦可由学生书写投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讲清楚各民族的发展线索,教学宜采用图示法,结合讲述议论法。

3.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图画,以期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课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国现在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文档为doc格式。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七

《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里主要是分析一下自己在这次上课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1、首先,是整个课堂很有秩序。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好,基本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

2、其次,就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采取了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重点讲解的教学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动起来。

3、再者,就是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都能明确,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明白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以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基础知识。

4、本课的板书设计我认为很成功。我运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开辟近代化的道路”这一主线。对学生进行讲解。

下面,我主要想分析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教学改进。

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却做的不够好。比如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整场洋务运动,可我却讲得不清楚。另外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虽然给学生讲了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但我认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还要在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内容基础之上才可以,而这个我做得也不是很充分。这些都是我以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八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1.托勒密与“地心说”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1.读图1.4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北半球节气是春分、南半球是秋分,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南、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相等,3、4、5月是北半球春季,南半球秋季。

(导学):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夏至。

(讲解):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是夏至、南半球是冬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多、男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少,6、7、8月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导学):二分二至日(北半球)——秋分。

(讲解):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北半球节气是秋分、南半球是春分,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南、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相等,9、10、11月是北半球秋季,南半球春季。

(导学):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冬至。

(讲解):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是冬至、南半球是夏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少、男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多,12、1、2月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动画页:播放视频《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5.太阳直射点移动(北半球):昼夜变化和太阳直射状况(导学):北半球夏半年和冬半年的昼夜变化状况。

(讲解):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永远昼夜平分),全球昼夜等长。

(导学):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太阳在一年中的直射状况。

(讲解):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终年无太阳直射。

动画页:播放视频《太阳高度角》。

6.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第三课时。

(四)地球上的五带1.读图1.19地球上的五带。

(导学):图片展示,寒带、温带、热带获得热量状况。(讲解):寒带,阳光斜射得厉害,气候终年严寒;温带,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明显;热带,正午的太阳高悬空中,气候终年炎热。

(导学):分析各个温度带的天文特征和气候特点。

(讲解):热带有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南、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气候四季分明;南、北寒带有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上的五带》。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季节是夏季,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4)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因果关系。(5)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三、知识拓展:四季的划分(北半球)。

四、课堂练习。

1.读地球的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南极上空俯视,自转是顺时针。

(4)判断昼夜情况:济南昼长夜短印度洋昼长夜短,太平洋主要是昼长夜短,北冰洋是极昼(5)东京、济南、新德里三个地点,白天来得最早的是东京.2.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五、课堂小结。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定义、周期、方向、现象)。2.地球的公转(二分二至日):节气变化。3.地球上的五带。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活动p13和p152.记住地球自转的特点。

3.理解记忆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板书设计】。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九

《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难度比较大、又十分重要内容之一,是考试常考并题型多变的一节内容。之所以说它难,除了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之外,没有相关的知识准备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比如经纬网的知识、立体几何知识、日照图的判读、世界地理知识以及一些生活常识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现在不太懂没有关系,等到以后具备了相关方面的知识,自然就会明白了。

这一节课包括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以及各自产生的地理意义。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特征搞清楚,是学习和理解整节内容的基础。

在地球自转这块有三个难点:一是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和联系及自转的速度,二是地转偏向力,三是时区和区时的计算。对于第一个难点,课本为了减轻难度,把恒星日和太阳日放于小字活动部分。但是我认为既然提到了两个不同的参考标准,就有必要让他们去了解其中的原理。当然理解他们的区别的关键又在于能够否理解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是平行光这个道理。由于学生对物理定律的不熟悉,很难理解用公式计算出线速度的差异,理解掌握不了,只能用硬性让学生计出有关于线速度的三个特点。至于第二个难点,有关于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感兴趣,掌握起来也比较快。因为涉及到此知识点的题目都是比较有趣的,跟学生生活有相关性,至于第三个难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时差时区的教学较为抽象,理性思考的内容较多。一些逻辑思维较强的同学学习起来就较为轻松且兴趣浓厚。但有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所以尽量在课堂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提高,多练多看。

在地球公转这块难点很多,如正午太阳高度部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是这部分教材的一个难点,再有是季节更替的规律,对于这部分内容,教材并不完全拘泥于传统,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等因素做了灵活处理。

我感觉《地球的运动》这一整节课的讲授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放到教学中,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最开始时,介绍了生活中能反映地球运动的现象。比如问题像1月初是近日点,可是为什么我们这里反而比较冷呢?这样问题都能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当然,上课过程也有不少遗憾。比如:

1、没有借助是地球的模型来让学生对自球运动产生感性认识。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方位感。所以在以后有关地球方面的教学多让学生将地球仪移动,感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对于难理解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讲透。对于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就要花较多的教学时间来讲透,特别是要让学生讲,教师要认真听,要听出学生到底是哪里不明白。比如说两点方位的确定,a在b的什么方位,b在a的什么方位?让学生说一说。

3、让学生动手多画图。从一些作业和练习中看出学生学习地理的心不够细,比如说地球的经纬网的图,学生平常上课就一眼而过,没有留意要点,当要求他们交上作图的作业时,错漏百出。所以让学生再动手多画图,教师也可以从作业中看出学生掌握的情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

一、教学设想。

本节主要学习地球公转及公转产生的效应,包括地球公转的特征、太阳高度及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本节第一课时内容:太阳高度及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的特征。由于学生认识空间现象能力较差,对太阳公转及其产生的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内容的学习有较大难度,本堂可设计意图:从学生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熟悉的杆影变化现象引出太阳高度的概念及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读图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高度变化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杆影的变化、读图、做好模拟实验是学号本堂可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地球仪模拟演示,简要解释在观察杆影和读图等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

2、通过探究杆影,观测杆影变化,启示得出太阳高度变化。

三、教学重点。

太阳高度角。

四、教学难点。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探究杆影,观测杆影变化,启示得出太阳高度变化。

六、教具。

灯炮、长杆、电线、媒体辅助。

七、教学过程。

(一)、观测标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标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标影日变化的启示(幻灯片2、幻灯片3)。

【讨论】操场上的旗杆,在一天中杆影什么时候最短?此时杆影朝什么方向?

(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思考】杆影长度与什么有关?(灯泡模拟太阳、电线模拟杆影)。

【得出】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标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探究】影响杆影长短的因素(幻灯片4、幻灯片5、幻灯片6)。

结论: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火柴杆影子为零。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2、探讨标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标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幻灯片7)。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思考】1、同在中午,季节变化,杆影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吗?(幻灯片8、幻灯片9)。

2、造成“同在中午,季节变化,杆影长短也会发生变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3、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3、探讨标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标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夏高冬低)(幻灯片10、幻灯片11、幻灯片12、幻灯片13、)。

(二)、地球的公转。

【活动】读图(幻灯片14、幻灯片15、幻灯片16、幻灯片17)。

1、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2、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媒体辅助】视频:地球的公转。

【结论】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小结】观测杆影的发现:(幻灯片18、幻灯片19)。

1、杆影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

2、太阳高度日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季节性变化:夏季比冬季大;杆影夏短冬长。

2)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八、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认识空间现象能力较差,对太阳公转及其产生的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内容的学习有较大难度。本堂课我采用了“灯炮、长杆、电线、媒体辅助”等多媒体手段,效果不错。

1.动手操作易于理解。

2.太阳高度(角)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经动手后易突破。

3.由于知识点抽象并需要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学生难以正确设计实验。需要教师的引导。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一

地球的运动一节内容所讲述的问题尽管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基于初一学生年龄较小,这一知识点所介绍的内容又是宏观世界当中形象,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产生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实际上如果仔细考虑,大家会发现:关于地球是球体,地球的公转特点,最有发言权的不是地理学家,而是进入太空曾经面对地球的宇航员。基于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为处理这一部分难点,我在教学中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试验将这一宏观的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眼见为实的效果。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观看地球运动模拟短片,观看前要求学生做好角色的转换,那就是在观看时,学生已不再是在地球上,而是到达了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

二、付之于试验,模拟短片学生的参与度仅限于观察,还不足与让学生清晰,紧接着利用设计的教具,学生亲手演示地球自转,观察地球公转的现象,和地理短片中的收获进行有效地统一。

三、学生通过观看地理短片、亲手试验所得到的只是一些现象,这时候老师所要进行的就是引导学生把地球运动这一规律性的现象的规律总结出来。这样才算完成了这一难点的学习。

也许到这里大家以为难点的教学完成了,其实不然,要想真的让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根据师生归纳的规律性的结论,学生再去进一步观察地球运动,()找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的长短的关系,气温的变化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等等这些学生未曾接触到的现象与学生已知现象的统一。地球运动教学,我们教材中实际上注重了运动中的静态,比如四节气,或许学生在关注四节气特征时大都是记住了,在教学中,把地球公转示意图,进行横向分割把一年分为春半年,秋半年(当然教材中没有这种说法),比较春、秋半年气温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然后把地球公转示意图再进行纵向分割,分为冬半年、夏半年,比较冬、夏半年昼夜长短的差异,然后两种分割复合在一起,实际上一年当中也就分割成了四段动态部分,至于静态的四个节气的特点,也就不难掌握了。教材中有许多的内容使学生所力所不及的,在教学中多与生活中现象联系,不仅注重学生学到,更注重学生悟道。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二

《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主要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初一学生。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大致要学什么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很缺乏;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本节课要注意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讨论比较方法等形式,从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前两节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中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和读图、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但还应充分留给学生多的活动时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

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全班交流。

(4)小结。

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2、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2、延伸拓展:

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公转地轴倾斜。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五

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成功之处:

1.注重教学旋转的'特征。在例2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把直角三角尺按照顺时针旋转90°的位置变化,使学生发现: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也就是o点不变;三角形的每条边都绕点o按照顺时针旋转了90°;旋转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每个顶点到o点的距离不变。在上面特征的归纳总结后,要突出以下特点:对应线段相互垂直,即oa垂直于oa′,ob垂直于ob′,为下面教学画法做好铺垫。

2.精心提炼旋转图形的画法,使其简明扼要。在例3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共同总结出图形做旋转90°运动的画法:一是确定关键线段(与旋转点相连的线段就是关键线段);二是确定旋转方向,并作出标记;三是画出关键线段的垂直线段,描出对应点,并使其长度不变,即oa=oa′,ob=ob′;四是连接对应点。

不足之处:

在练习中学生对于画出关键线段的垂直线段画法出现错误,角度不是90°的问题;旋转方向没有把握好,不知道把三角尺怎样放是按照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画出的对应线段出现长度不相等的问题。

改进之处: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对画法的讲解,让学生确确实实的掌握住旋转图形的画法。

湘教版地球运动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六

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的云顶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觉;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理解度量做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图形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能只是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发展,要着眼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要准备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可是他自己动手亲自操作过获得的.知识却是很难忘记的。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操作活动,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照镜子等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在推一推、移一移等活动中理解图形的平移,在转一转、扭一扭等活动中认识旋转现象;同时,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上述运动方式的特征。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领导者的竞选演讲稿(优质21篇)

    学生演讲稿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以下是一些精彩的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

    学生奖学金申请指南大全(18篇)

    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第一要定好位。比如你想要申请什么样的学

    管理人员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热门17篇)

    通过情况报告,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以下情况报告,发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近期,我们根据上级工会组织的要求,有针对性、

    学生的消防安全工作个人总结(优秀17篇)

    个人总结是我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和工作动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个人总结,希望可以给大家多一些触动和灵感。

    防性侵害教育工作者(通用20篇)

    范文范本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和技巧的一种学习材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例,供大家学习

    大学生学期计划(精选13篇)

    学期计划是为了规划并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目标和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期计划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以便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学期计

    辅警执法技巧心得体会(热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在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中,有些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有些是关于工作经验和职业规划的思考,还有一些是关于生

    残疾证申请流程解析(实用18篇)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搜集和整理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评价作品的优缺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并为大家提供写作的

    活动策划师的创意新年活动策划方案(实用14篇)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实现它。借鉴一些优秀的策划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制定计划。一、活动目的:通过以“我的大

    创意新年活动方案(专业13篇)

    制定一个良好的活动方案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对你们的活动方案编写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