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XY字客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条不紊,减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混乱和偏差。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一

社会因素: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由于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即观看暴力影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书刊,这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该案件的发生就是源于校方的教育方法不当,实行简单开除这一方式,使得在孙杰内心埋下了报复的种子,从而导致这一悲剧的发生,这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据一些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有50%左右的少年犯是不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受害者。这则案例中的家庭属于溺爱型家庭,家长不分情况,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当不能满足时,孩子以偷来满足自己,最后走向犯罪深渊。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第一个案例就是由于主人公小辉一时冲动,自制力差,做事不计后果,最终导致犯罪。第二个案例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被告人都不知道自己“借钱”是在犯罪,对法律常识都是一知半解。在这种近乎于法盲的状态下,犯罪便有了滋生的条件。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二

对于上述我们所提到的不良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2、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在前面我们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时,我们知道未成年人不知法不懂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未成年人就应多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如学校开的法制课,政治课,另外还可多看看有关法制频道的节目,中央电视台2,吉林法制台的今日开庭,今日说法,这样才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才能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另外,还有一部分青少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我是未成年人,国家不是保护未成年人吗,犯了法,法律也不会拿我怎么样,这种想法也是法盲的表现。未成年人犯罪依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案犯舒某原是我们五中的学生,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的母亲把他转到三中读书后,他就自暴自弃,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并结识了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4、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如何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那就要求未成年人要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另外,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我们才能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5、加强用法维权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

6、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三

王榜平。

248班全体同学。

班会背景:

做为一名初二年级的班主任,每天接触着这些尚为孩子的初中生,初二年级是小孩在初中学习生活的最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出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会影响到在整个初中的学业,所以许多国内外专家一致强调了初二年级的关键性,称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而在此阶段极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早恋问题。这些孩子正是情窦初开,风华正茂的年龄,然而随着这些孩子的身体的不断发育,心里也将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再加上社会上各种媒体的冲击,对情和爱的新奇,对异性的`那种朦朦胧胧的好感使他们骚动起来,于是,这样一些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了迅速滑坡的现象,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家长急,老师慌,对本班的班风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还有的学生为次离家出走,更有的学生,上网交上网友发生网恋,或离家出走,或为之神魂颠倒,或上坏人的当而遗憾终身。而一些家长和老师只要见到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在一起走路或做其他事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早恋,搞得草木皆兵,所以到了初中好多男女生甚至在正常交往时见到班主任也是慌慌张张的,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正长交往。那么做为一名初二生,如何去面对早恋这一问题呢?为此我召开了“远离早恋,拒绝早恋”的主题班会。

通过对初二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的教育,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加强自身的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生回答)因为甲队的守门员。

(班主任继续提问)甲队的守门员怎么了?

(学生回答)。

他只顾在看对方前锋的胸口挂的照片呢!

(班主任继续提问)是不是在想那张照片是不是他的女友?

(学生回答)对!

(班主任继续提问)那他到底错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错就错在守门时不该想与守门无关的事。

(班主任说)对了,这就和我们初中生在青春年华这一该学习的大好时光不该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一样。

(播放大屏幕)。

(倡议大家在黑板上签名)让我们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吧!

(学生签名)。

(最后要求每人就此事再写一篇周记)。

班会后感:会后学生们普遍对早恋的危害有较深的认识,很多学生有问题直接找老师,喜欢把自己遇到的困惑和老师交流,师生关系空前协调。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四

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1、言语粗鲁,经常谩骂他人,好说谎话,满口脏话;

2、举止轻浮、衣着不整,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强行索物,哥们义气;

3、结交哥们、姐们,过度打扮,衣着暴露;

4、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

5、学业:旷课、逃学、成绩忽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1、预防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3、树立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

4、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5、增强用法维权意识。

6、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戒,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遵规守矩,严以律己,真正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后祝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总之,遇到不法侵犯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巧妙应对,要敢于揭发检举,善于和不法行为作斗争。同学们还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五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关方针、政策、原则,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保护及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协助配合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和青少年犯滋生地,减少或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组织领导。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康。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镇长李国斌同志任组长,对这项工作负全责,明确主管领导周桂芳具体负责,中、小学校校长具体抓,办公室设在综治办,由李军负专责,同时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维护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使每一位青少年健康成长,并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三、具体工作。

1、了解和掌握我镇有劣迹青少年家庭及个人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对劣迹青少年进行因人施教,建立帮教小组和帮教计划,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家访谈心,通过家人、邻居及其它渠道掌握劣迹青少年思想动态和社会交往。

3、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少开展法制讲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益活动,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利用宣传导向通过不同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增强青少年抵御不良行为和社会毒瘤侵蚀的能力。

5、利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这块阵地,以派出所为主,居委会配合,建立青少年维护权岗及青少年法制教育联系点,向学生普遍法及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常识。

6、学校要加强三个教育,即: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

(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教师和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一方面,要对广大教职员工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做到依法执教。中、小学校要把老师的依法执教情况纳入量化考核之中,并作为教师评聘的重要条件,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谩骂学生、赶撵歧视“差生”等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受教育权利的教师,要坚决处理,情节严重的,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决不姑息迁就。另一方面,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法制展览、法律讲座、以案释法、班(队)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网络、板报、手挑拣报等多种方法,对青少年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强化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同违法犯罪现象做坚决的半争。要继续在学校推行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制度,切实做到“四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各学校要建立法制教育活动室。

(2)加强首先教育,培育青少年良好的品行。青少年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首先规范开始的。学校应白领青少年学生品德、修改、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为规范教育、首先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自觉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障碍。

心理缺陷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出透到学校各科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中学要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展经常性的辅导,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和环境,协助青少年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使他们经常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4)加强“差生”转化工作,切实防止恶性事件发生。学校要把做好“差生”转化工作作为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建立“差生”转化责任制,学校领导包年级,中层领导和班主任包班级,老师包学生,不留死角。要坚持在思想上诱导、情绪上疏导、学生上辅导、行为上督导,形成有利于转化的氛围。对工作不力。教育不到位,致使学生有旷课、携带管制刀具、打架半殴、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等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不良行为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包干责任人责任;出现违法犯罪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六

1、知识方面使学生知道有关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规定,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方面使学生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活动教学法。

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课本观点,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老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澄清观点,掌握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构思。

1、温故知新回忆身边的侵害和保护各来自哪里?

2、导入新课幻灯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说明: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青少年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必要条件(外因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内因条件),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引出讨论的话题:我们青少年如何——幻灯片: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老师:大家慢慢长大,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也多了,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社会是复杂的,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不起眼的东西,也可能成为别人侵害你的手段和工具。

老师:身份证,它是我国公民身份的唯一证明,是十分值得重视和保护好的,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就可能会使自己遭到侵害。

幻灯片:看看身份证老师:完成预习练习:课本第93页案例1,李明所受到的侵害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份证。

这是一类情况,等大家领到身份证以后也许能体会得更深刻一点。还有一类情况是与我们关系十分密切的:

学生表演小品“聊天”。

边看边思考:小品中冯健文同学的“网上交友历程”里,存在哪些问题?

(结合课本第93页案例2,学生总结,老师最后归纳)老师:以后上网交友就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以小品中的案例为戒。这里给大家一点建议:

幻灯片:“中学生上网规则”

(1)遵守中学生守则,不到网ba上网服务的营利点上网。

(2)要善于网上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所创造的条件,学习并掌握获取、传递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本领。

(3)不浏览不良信息,一起监督网络、检举不当网站暴力的泛滥。

(4)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不恶意攻击网站。

(5)时刻提高警惕,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不随意约会网友。

(7)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8)要有益身心健康,注意上网时间不能太长,听从家长或指导老师的劝告,不沉溺于虚拟时空。

老师:引起大家尤其是女生们的注意了:女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往往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侵害的对象,所以对于女孩子来说,更应该保持高度警惕。

这里为女生们设计了一份自我保护建议,可是还不完整,仅仅开了个头,请同学们分组讨论1分钟,发挥聪明才智,继续写下去。

同学“开火车”讲出所讨论结果。

幻灯片:

(1)上学、外出结伴而行。

(2)不去偏僻的地方。

(3)……(请女同学齐声朗读)给女生的自我保护建议:

幻灯片:给女生的自我保护建议:

(1)上学、外出结伴而行。

(2)不去偏僻的地方。

(3)不去营业歌舞厅、录像厅、通宵电影院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娱乐。

(4)不与陌生单独会面。

(5)不搭乘陌生人的车辆。

(6)面对侵害,沉着冷静,积极寻求帮助,敢于抵抗,记住罪犯的特征并即时报案。

(7)自尊自爱,不穿着过于暴露的衣物。

(8)不卑不亢,把握好交往的程度。

学生作答。

老师:总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让侵害发生,把它拒之门外。如何把侵害拒之门外啊?提高警惕!所以,这是自我保护第一步。

幻灯片:提高警惕提高警惕,是指在侵害发生前,就将其拒之门外,是有遇见防范侵害,而非补救性的。

学生:用智慧!

幻灯片: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智慧保护自己,是指在侵害发生的时候,使用得当的方法使自己脱离险境或者将损失降到最低。

老师:引导,用智慧保护自己和提高警惕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作答,老师总结(发生之前与发生的时候)。

分析课本第96页四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脱险的好办法?”

1、请同学分析四幅图中,哪些属于自然侵害,哪些属于不法侵害。

2、重点讨论遇到不法侵害的解决方法。

学生讨论,并且发言。

老师:老师将刚刚学生讲的东西作总结,并指出:好好保护自己,必须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然而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险境中发挥智慧,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幻灯片:青少年在遭受不法侵害,实行自我保护时,应当注意。

(1)分析双方力量对比,在力量悬殊时应暂时妥协,事后报警(第95页案例2)。

(2)有效利用周围环境。

(3)机智求助他人。

(4)主观心理的调节。

(5)把自身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

(6)避免无谓的激怒对方。

老师:回顾,身边的保护除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是国家立法。引导学生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法律。

幻灯片: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老师:强调青少年积极学法用法的意义,特别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国家专门为保护青少年而立法的,与大家息息相关,大家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它们,利用它们保护自己。

学以致用:

自教育部颁发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文件以来,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学校应积极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中学生你遇到下列情形时,应该怎么办?请你分别为下列片段拟一条警示语:

(1)“包吃、包住、包玩,五折优惠!”网吧老板请你上网。

警示语:拒绝不良诱惑,警惕网吧陷阱。

(2)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同学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七

一年级八班全体师生。

教师节主题班会——学会感恩。

1、在庆祝28个教师节之际,使学生知道教师节的来历。

2、介绍古往今来名人尊重教师的故事。

3、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想对老师说。(自制教师节心意卡)。

4.促成师生良好情感,使学生懂得感恩。

1.猜一猜。

2.教师节来历。

同学们知道了教师节是每年的九月十日,但是教师节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

3.感受师爱。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1.介绍喜欢的一位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老师,我想对你说....)。

2.学唱《我爱米兰》。

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一位位自己喜欢的老师,深深地打动着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感动了我,老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地奉献着,有一首歌“我爱米兰”,情真意切地把老师比作米兰,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我爱米兰。歌词:老师窗前有一棵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放,默默地把芳香洒满人心田。……老师窗前有一棵米兰,小小的黄花朴素又平凡。它不是为了赞扬才开花,悄悄地用青春把祖国装点。啊,米兰,像我们敬爱的老师,我爱老师就像爱米兰……)。

在古代没有教师节,但是有很多尊师故事却广为流传:

(1)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这就是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谈谈“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尊敬老师你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交流)。

五、总结词。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懂得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在二十八届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对所有老师说一句“敬爱的老师,我们感谢你!”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八

两卡犯罪是指以银行卡和身份证明为工具进行的犯罪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组织了一场以“两卡犯罪”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参与班会,我深深认识到了两卡犯罪的危害性,并且学到了如何有效防范此类犯罪行为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我对这次班会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班会上,我们了解到两卡犯罪是如何进行的。通过介绍真实案例,我们了解到犯罪分子通过盗取他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明来实施犯罪行为。他们以冒用他人身份为手段,通过盗取银行卡密码和转账账户等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产。这种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人的权益,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深刻认识到,两卡犯罪不仅是针对个人的违法行为,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一种严重破坏。

其次,班会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有效防范两卡犯罪。首先,我们要保护好个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明。不轻易将银行卡和身份证明交给陌生人,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其次,我们要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和转账密码。密码应该设置复杂,并且定期更换,以免被犯罪分子盗取。此外,我们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例如,在互联网上购物或注册账号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再次,班会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收集有效证据和报警。如果发现银行卡丢失或发现他人盗取个人财产等情况,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报警。报警时,我们要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取证。同时,我们要及时备份重要文件和存储照片等资料,以备日后调查和追回相关财产时使用。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环境,留意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

最后,在班会中我们感受到了班集体的团结和力量。在此次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我们共同提出了问题,并且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汇集了大家的智慧和想法。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加强班级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对抗两卡犯罪,建立一个和谐与安全的校园环境。

总之,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我对于两卡犯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习到了有效的防范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能够预防和遏制两卡犯罪的发生。我将以这次班会为契机,积极宣传班会中所学知识,提醒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关注和防范两卡犯罪,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九

识记:

(1)我国指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2)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特征之一。

(3)法律的含义。

理解:

(1)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面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2)列举实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标。

运用:

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等一些较为抽象的。

概念;培养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思想觉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3.思想觉悟目标。

(1)认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认识法律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

教学重点。

(1)法律的含义。

(2)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教学难点。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检查。

1.回忆上节课内容。

从几个方面进行。

1)前言讲了什么?

2)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一是什么?

3)两个概念:国家的治理依法治国。

2.教师强调上节课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初二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要求。

导入新课。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十

第一,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第二,对犯罪人的理解。

第三,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关系。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个体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3.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

4.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1.1心理学特征描述。

布鲁塞尔博士对纽约炸弹狂的15点推论心理学特征描述(psychologicalprofile)。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一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犯罪人地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优点: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资料真实可靠。

是指使用标准化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心理特点的方法。

4.实验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以了解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5.案例分析法。

就是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案例1.2玛丽的“圆周假设”

三、非实验性数据因果关系推断的方法。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概况。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1.潜意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人格结构学说以及人格发展理论。

3.本能论。

4.焦虑论。

三、弗洛伊德的犯罪观1.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2.对犯罪行为的防治。

四、阿德勒的犯罪观1.犯罪的原因和动机2.对犯罪的防治。

五、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

1.运用潜意识理论分析犯罪人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3.运用人格发展理论分析犯罪行为。

4.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犯罪人的心理。

六、精神分析犯罪理论的评价贡献:

第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巨大作用第二,大大扩展勒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第三,引起我们对犯罪人早期经历的关注局限: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

二、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攻击行为的保持和自我调节机制。

三、其他学者的研究。

四、对行为主义犯罪理论的简评。

第三节道德认知发展与犯罪。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道德两难问题。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前习俗水平。

第二阶段工具性目的与交换阶段第三阶段人际和谐与遵从阶段。

习俗水平。

第四阶段社会和谐与制度维护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三、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犯罪。

四、简单的评价。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征。

二、遗传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家族史研究2.双生子研究3.染色体研究。

四、神经生物及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的人格倾向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需要和动机2.价值观。

二、个体的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性格与犯罪心理2.气质与犯罪心理。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有机的整体系统。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具有层次上的差异。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1.渐进式2.突发式3.机遇式。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犯罪情境1.侵害对象2.现场条件3.现场气氛。

二、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1.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条件2.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类型。

第五章犯罪动机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的概述1.需要的概念。

(5)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动机概述1.动机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3.犯罪动机的功能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4.犯罪动机的分类。

5.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一、不明显的犯罪动机1.少年犯2.精神病犯罪人。

二、激情犯罪的动机。

第六章人格与犯罪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1.人格的涵义。

第二节犯罪人格。

一、什么是犯罪人格1.犯罪人格的涵义。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导致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2.犯罪人格的形成。

二、有关犯罪人格的研究。

1.使用人格测验量表对犯罪人格进行描述2.采用访谈法对罪犯犯罪人格的研究。

3.从大量研究中归纳出与犯罪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三、研究犯罪人格的意义1.理论意义。

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1.认知特点2.情感和意志特征3.个性特点。

4.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5.犯罪处遇上的特点。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1.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2.女性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

一、吃亏心理。

二、攀比心理。

三、“补偿”心理。

四、掩盖心理。

五、享受心理。

六、贪婪心理。

七、侥幸心理。

八、随大流心理。

九、冒险心理。

十、蒙混心理。

一、初犯心理分析1.初次犯罪的心理状态2.初次犯罪的动机。

二、累犯心理分析1.累犯的人格特征2.累犯的心理特征。

三、惯犯心理分析1.惯犯的心理特征2.惯犯的行为特征。

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一、财产犯罪概述1.财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2.财产犯罪的特征。

二、盗窃犯罪心理1.盗窃犯罪地点的选择2.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诈骗犯罪心理1.诈骗犯罪的一般特点2.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3.诈骗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心理互动。

二、杀人犯罪心理1.杀人犯罪的一般特征2.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一、性犯罪概述1.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2.性犯罪人的一般特点。

4.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第九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下)。

一、邪教犯罪概述1.邪教的含义。

2.邪教犯罪的概念与范围3.邪教犯罪的特征。

一、毒品犯罪概述1.毒品的含义。

2.毒品犯罪的概念及类型3.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第二节毒品犯罪心理案例:一个吸毒者的心理变化轨迹。

一、计算机犯罪概述1.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4.计算机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第一节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第二节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

一、情境因素1.自然方面的意外情境2.社会方面的意外情境。

二、舆论因素。

三、工具因素1.使用熟练工具2.使用陈旧工具3.使用高科技工具。

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二、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过失犯罪人的认知特征(1)认识上存在错觉。

三、过失犯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1.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2.技术操作中的不良习惯。

案例:锅炉工忘关气阀,致人烫死案。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群体。

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有效地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洽性上达到密切地程度,并自身形成一个内部准则,知道价值地实现。

二、群体的分类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大群体和小群体。

四、群体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一、群体归属感。

二、从众。

三、服从。

四、去个性化。

五、模仿和感染。

六、群体无意识理论。

二、团伙犯罪1.团伙犯罪的概念。

2.团伙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3.团伙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三、有组织犯罪。

四、集群犯罪1.集群犯罪的概念2.集群犯罪的特点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

3.集群犯罪的过程。

第一节概述。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1.变态心理的生物基础。

2.心理因素在变态心理产生中的作用3.心理变态的社会文化根源。

第二节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

一、人格障碍概述1.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结构某些成分过分或畸形发展无自知之明相对稳定,顽固。

三、人格障碍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三节性变态与犯罪行为。

一、性变态概述1.性变态的概念2.性变态与人格障碍3.性变态与性犯罪。

二、性变态与犯罪1.性变态者违法犯罪的特点2.性变态类型与犯罪。

三、性变态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四节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5)脑外伤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三、精神病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一节概述。

测谎仪“polygraph”——多道生理心理描记仪。

3.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出现与发展4.当今心理测试仪的前沿研究。

二、常见的犯罪心理测试方法相关/不相关问题测试法(r/ir)控制问题测试法(cqt)紧张峰测试法(pot)犯罪情景测试法(gkt)。

第十四章罪犯心理矫治。

第一节概述。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及其在改造中的作用1.什么是罪犯心理矫治。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组织实施。

第二节罪犯心理评估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评估。

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是评估者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加上调查、观察多得到的多方面的资料,对被评估的罪犯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征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和科学的价值判断过程。

三、心理测验的实施方法1.准备2.施测3.收尾。

四、罪犯心理评估报告的一般格式案例:关于罪犯李威的心理评估报告。

第三节罪犯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1.罪犯心理咨询2.罪犯心理治疗。

三、罪犯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精神分析疗法。

案例:精神分析疗法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应用2.行为疗法3.理性情绪疗法。

三、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评估确定干预对象。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十一

近日,我们班级召开了一次关于“两卡犯罪”的主题班会。在会上,我们认真聆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这次班会,我对两卡犯罪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其危害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两卡犯罪是指以借记卡和信用卡为媒介进行的犯罪行为。它的特点是操作便捷、不易被发现和利润高。在班会上,老师向我们详细解读了两卡犯罪的定义和主要手段。通过了解,我发现两卡犯罪是一种先进的犯罪手段,可通过盗刷、伪造等手法获取他人的银行卡信息,进而获得经济利益。这种犯罪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公德,也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两卡犯罪作为一种高科技犯罪行为,几乎无处不在,并且还在不断升级和变异。我意识到,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有可能成为两卡犯罪的受害者。一旦个人银行卡被盗刷,不仅经济损失巨大,还会给个人的信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防范意识,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银行卡信息。

第三段:加强对两卡犯罪的防范。

在班会上,老师提出了一些防范两卡犯罪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正确使用银行卡,不随意外借、透露个人信息和密码。其次,要定期核对银行卡的账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加强对两卡犯罪的防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安全的需要。

第四段: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了解两卡犯罪后,我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是为了预防和抵御两卡犯罪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只有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段: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击两卡犯罪。

两卡犯罪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投身到打击两卡犯罪的阵营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宣传和强调社会的法律法规,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击两卡犯罪。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通过这次班会,我认识到两卡犯罪背后隐藏的骗术和套路,也深刻意识到了保护个人信息和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充分了解两卡犯罪的危害性,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抵御两卡犯罪的侵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实用12篇)篇十二

第一章导论。

第一,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第二,对犯罪人的理解。

第三,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关系。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个体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3.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

4.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布鲁塞尔博士对纽约炸弹狂的15点推论心理学特征描述(psychologicalprofile)。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一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犯罪人地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第3页,共18页。

3.测验法。

是指使用标准化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心理特点的方法。4.实验法。

就是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案例1.2玛丽的“圆周假设”

三、非实验性数据因果关系推断的方法。

一、西方国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1.早期犯罪心理学思想。

2.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3.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概况。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1.潜意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人格结构学说以及人格发展理论3.本能论4.焦虑论。

三、弗洛伊德的犯罪观1.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2.对犯罪行为的防治。

四、阿德勒的犯罪观1.犯罪的原因和动机2.对犯罪的防治。

五、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

第4页,共18页。

(1)犯罪者的自我及其特征(2)犯罪者超我的缺陷。

3.运用人格发展理论分析犯罪行为。

4.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犯罪人的心理。

六、精神分析犯罪理论的评价贡献:

第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巨大作用第二,大大扩展勒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第三,引起我们对犯罪人早期经历的关注局限: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

二、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的解释(1)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2)攻击行为的启动机制。

(3)攻击行为的保持和自我调节机制。

三、其他学者的研究。

四、对行为主义犯罪理论的简评。

第三节道德认知发展与犯罪。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道德两难问题。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前习俗水平。

第二阶段工具性目的与交换阶段第三阶段人际和谐与遵从阶段。

习俗水平。

第四阶段社会和谐与制度维护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三、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犯罪。

四、简单的评价。

第5页,共18页。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征。

二、遗传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家族史研究2.双生子研究3.染色体研究。

四、神经生物及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的人格倾向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需要和动机2.价值观。

二、个体的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性格与犯罪心理2.气质与犯罪心理。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案例期望不当,酿成恶果。

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有机的整体系统。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具有层次上的差异。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1.渐进式2.突发式3.机遇式。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1.不良的交往与模仿。

2.个体对消极社会信息的选择3.形成不健全的人格4.违法尝试获得体验。

第6页,共18页。

5.犯罪意向萌发。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犯罪情境1.侵害对象2.现场条件3.现场气氛。

二、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1.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条件2.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类型。

第五章犯罪动机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的概述1.需要的概念。

是指个体和社会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2.需要的种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

(5)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动机概述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第7页,共18页。

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3.犯罪动机的功能激发指向。

维持和调节。

4.犯罪动机的分类。

5.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1.一定强度的需要促使形成犯罪动机2.外部诱因引起的犯罪动机。

3.内在需要与外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犯罪动机。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一、犯罪动机转化的类型。

1.表现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动机转化2.表现在不同发展方向的动机转化。

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一、不明显的犯罪动机1.少年犯。

2.精神病犯罪人。

二、激情犯罪的动机。

第六章人格与犯罪第一节人格概述。

第8页,共18页。

一、什么是人格1.人格的涵义。

二、人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1.人格类型论。

(1)生物学类型论(2)心理学类型论(3)价值观类型论2.人格特质论。

第二节犯罪人格。

一、什么是犯罪人格1.犯罪人格的涵义。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导致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2.犯罪人格的形成。

二、有关犯罪人格的研究。

1.使用人格测验量表对犯罪人格进行描述2.采用访谈法对罪犯犯罪人格的研究。

3.从大量研究中归纳出与犯罪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三、研究犯罪人格的意义1.理论意义。

(1)对犯罪人格的研究可以使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加深对犯罪产生这一问题的理解。

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身心基础1.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2.青少年时期身心矛盾与犯罪的关系3.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冲突与犯罪的关系。

第9页,共18页。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1.认知特点。

2.情感和意志特征3.个性特点。

4.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5.犯罪处遇上的特点。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1.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2.女性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

一、吃亏心理。

二、攀比心理。

三、“补偿”心理。

四、掩盖心理。

五、享受心理。

六、贪婪心理。

七、侥幸心理。

八、随大流心理。

九、冒险心理。

十、蒙混心理。

一、初犯心理分析1.初次犯罪的心理状态。

第10页,共18页。

2.初次犯罪的动机。

二、累犯心理分析1.累犯的人格特征2.累犯的心理特征。

三、惯犯心理分析1.惯犯的心理特征2.惯犯的行为特征。

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一、财产犯罪概述。

1.财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2.财产犯罪的特征。

二、盗窃犯罪心理1.盗窃犯罪地点的选择2.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诈骗犯罪心理1.诈骗犯罪的一般特点2.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3.诈骗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心理互动。

一、暴力犯罪概述。

1.暴力犯罪的概念及类型2.暴力犯罪的类型。

3.暴力犯罪人的一般特征。

二、杀人犯罪心理1.杀人犯罪的一般特征2.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三、抢劫犯罪心理1.抢劫犯罪的一般特征2.抢劫犯罪的类型。

一、性犯罪概述。

1.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2.性犯罪人的一般特点。

4.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第11页,共18页。

第九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下)。

一、邪教犯罪概述1.邪教的含义。

2.邪教犯罪的概念与范围3.邪教犯罪的特征。

4.“法轮功”痴迷者的人格特征。

一、毒品犯罪概述1.毒品的含义。

2.毒品犯罪的概念及类型3.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二、毒品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犯罪动机2.错误的认识。

3.偏颇的人生价值观4.毒品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案例:一个吸毒者的心理变化轨迹。

一、计算机犯罪概述。

1.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1)犯罪技术具有专业化(2)犯罪手段具有隐蔽性。

第12页,共18页。

1.法律意识薄弱,缺乏道德感2.智力水平高3.犯罪动机。

4.计算机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第一节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一、过失犯罪的概念和类型1.过失犯罪的概念2.过失犯罪的类型。

3.过失犯罪与注意义务的违反。

第二节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

一、情境因素。

1.自然方面的意外情境2.社会方面的意外情境。

二、舆论因素。

三、工具因素1.使用熟练工具2.使用陈旧工具3.使用高科技工具。

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二、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过失犯罪人的认知特征(1)认识上存在错觉。

(2)注意品质不良或违反注意义务(3)记忆的缺陷与失误。

2.过失犯罪人的情绪和态度特征3.过失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三、过失犯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1.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第13页,共18页。

2.技术操作中的不良习惯。

案例:锅炉工忘关气阀,致人烫死案。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群体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有效地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洽性上达到密切地程度,并自身形成一个内部准则,知道价值地实现。

二、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大群体和小群体。

四、群体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一、群体归属感。

二、从众。

三、服从。

四、去个性化。

五、模仿和感染。

六、群体无意识理论。

二、团伙犯罪1.团伙犯罪的概念。

2.团伙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3.团伙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三、有组织犯罪。

1.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四、集群犯罪1.集群犯罪的概念2.集群犯罪的特点。

第14页,共18页。

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

3.集群犯罪的过程。

4.对集群犯罪的理论解释——紧急规范理论5.集群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案例:张君团伙系列抢劫杀人案件。

第一节概述。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1.变态心理的生物基础。

2.心理因素在变态心理产生中的作用3.心理变态的社会文化根源。

第二节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

一、人格障碍概述1.什么是人格障碍。

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行之有效地适应正常地社会生活的心理行为表现。

2.人格障碍的特征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

第15页,共18页。

人格结构某些成分过分或畸形发展无自知之明相对稳定,顽固。

二、人格障碍与犯罪。

三、人格障碍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三节性变态与犯罪行为。

一、性变态概述1.性变态的概念2.性变态与人格障碍3.性变态与性犯罪。

二、性变态与犯罪。

1.性变态者违法犯罪的特点2.性变态类型与犯罪。

三、性变态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四节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一、精神病概述1.精神病的概念。

二、精神病与违法犯罪1.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特点行为无法自控。

(5)脑外伤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三、精神病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一节概述。

第16页,共18页。

测谎仪“polygraph”——多道生理心理描记仪。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1.最早的“神裁法”米判法热试法水试法。

2.智力型的测试法。

3.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出现与发展4.当今心理测试仪的前沿研究。

二、常见的犯罪心理测试方法相关/不相关问题测试法(r/ir)控制问题测试法(cqt)紧张峰测试法(pot)犯罪情景测试法(gkt)。

第十四章罪犯心理矫治。

第一节概述。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及其在改造中的作用1.什么是罪犯心理矫治。

2.罪犯心理矫治在改造工作中的作用。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

第17页,共18页。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组织实施。

第二节罪犯心理评估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评估。

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是评估者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加上调查、观察多得到的多方面的资料,对被评估的罪犯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征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和科学的价值判断过程。

4.评估结果的使用阶段。

三、心理测验的实施方法1.准备2.施测3.收尾。

四、罪犯心理评估报告的一般格式案例:关于罪犯李威的心理评估报告。

第三节罪犯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1.罪犯心理咨询2.罪犯心理治疗。

5.评估咨询结果,结束咨询关系。

三、罪犯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精神分析疗法。

案例:精神分析疗法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应用2.行为疗法3.理性情绪疗法。

三、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评估确定干预对象。

2.激发有心理危机的罪犯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愿望3.让罪犯释放消极情绪与能量。

第18页,共18页。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田野的秋色六年级(热门19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具备清晰有序的组织,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下面是一些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的文字。秋姑娘悄悄走来,向

    2023年高中自我鉴定教师评语(优质20篇)

    利用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当我们面对写作任务时,范文范本可以作为参考和对比的对象,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最新学校中层领导力培训心得(精选17篇)

    培训心得是参加培训或学习活动后,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记录形式。以下是一些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写下的培训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思考有所帮助。

    最新小猫的生日中班语言教案(通用13篇)

    中班教案是中班教师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通过看看、猜猜、想想、说

    2023年申请高中申请书参考(精选20篇)

    在现代社会,申请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求职、升学、项目申请、奖学金申请等。通过这些申请书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校对申请者的要求和重点关注的方面。

    最新口腔医生个人工作总结(通用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亮点和突破,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动力。范文三:在本月的工作中,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了协作的优势,取得了

    2023年青少年请放下手机(精选21篇)

    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也成为了人们的一个消费热点,每一个新款手机的发布都会引起极大的轰动。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新款手机层出不穷,我们会为大家继续推荐更多值得关注的手机

    2023年迎接澳门回归周年心得感想范文(13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某个事物、经历或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以下是一些在工作中总结的心得体会,其中包含了一些职场技巧和个人成长的经验分享。首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

    2023年小猴盖房子四年级(汇总18篇)

    写作是一种艺术,只有不断练习和探索,才能真正写出优秀的作品。借助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从前,有一片茂

    2023年煤矿买卖中介合同(模板16篇)

    买卖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商品交换的重要方式,它体现了市场供求关系和商业行为的特点。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各种买卖,不禁让我思考起现代社会的交易方式。2.下面是一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