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曼珠

优秀作文不仅能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还能折射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文化的特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一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我国的夏朝和汉朝直至辛亥革命前都称为元旦,它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腊日”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做“春节”,因为“春节”一般在“立春”前后。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二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三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正月初一究竟从哪日算起呢?

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开始,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四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五

张兵掐着时间点写好“新年快乐”四个字,正准备发给远方的妈妈,紧急集合铃骤然想起,他连忙丢下手机,迅速穿戴好消防服,冲出宿舍,跑到操场,爬上消防车。

佳禾酒店失火。火借风势席卷楼层,在深夜,如魔狂舞。

三楼有人等待救援。

张兵。

到。

目标三楼。

是。

张兵蹭蹭蹭登上三楼,在浓烟烈焰中寻找被困人员。

叔叔,救我!

不要害怕,叔叔这就过来。

张兵循声穿过浓烟,跳过一道火墙,看见一个女孩躲在屋角。

张兵一边安抚惊恐的女孩,一边熟练的做好施救处理工作,并向外面的战友发出接应信号。

张兵将女孩安全的交给接应的战友,转身继续搜索,恰在这时,一块熊熊燃烧的牌匾,像一条火龙扑向他。

第二天,在重症病房,战友应张兵要求,给远方妈妈发新年祝福,帮他打开手机,有一条未读信息,点开是张兵妈妈昨夜零点发来的:崽,新年快乐!

战友们拨通张兵妈妈的电话,齐声喊道:妈,新年快乐!

作者:卢敦喜。

公众号:小说大世界。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六

中国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七

据传说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1、祝您新年快乐。

2、往后的日子是崭新的,谁也不要往后看了。

3、喜连连,乐翩翩,幸福陪在你身边。

4、祝你身体好,耐寒风稳如松。

5、暖暖祝福送身边,愿你今后的每一天幸福平安!

6、健康在,收入高,幸福生活乐逍遥。

7、愿新年的快乐一年四季常在。

8、新春之际献上我无限的祝福,愿你和幸运相伴。

9、往日情意再回首,暖暖祝福心中留。

10、元旦到了,愿你元旦快乐如意!

11、往后的日子是崭新的,谁也不许回头看了。

12、恭祝您事业蒸蒸日上,新年更有新气象!

13、秦时明月汉时关,元旦假期过得欢。

14、快乐伴着璀璨烟花,彻底绽放。

16、祝福你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财源滚滚!

17、朋友,元旦到了,愿你开怀,幸福永远!

18、团团圆圆幸福溢,和和美美家人丽。

19、祝你努力再努力,辉煌业绩更出奇。

20、我期待着新年过后,再上您的课。

21、元旦到来,愿好运相伴乐开怀!

22、愿联系常常,暖暖你的心田。

23、祝心想事成,心如所愿!

24、愿岁并谢,与友长兮。

25、幸福快乐,与君同在。

26、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提前祝你元旦快乐!

27、珍藏旧日的回忆,展望新年的幸福。

28、祝元旦快乐,友谊长存。

29、愿君幸福,健康平安,事事顺利,万事大吉!

30、愿你:圆了一个梦想,担一筐快乐。

31、健康长寿,安逸生活,与日同辉。

32、生活如意,事业高升。

33、祝你开口一啖,啖下一粒仙丹,神清气爽,成了仙。

34、相隔千里,时常惦念,牵挂期盼在心间。

35、雪花是我的贺卡,快乐是我的礼物!

36、年丰人寿羊得草,花好月圆猴采桃。

37、事业握在手上,祝福连在线上。

38、祝元旦快乐,福寿无边!

39、生活,花好月圆。

40、心情快乐“元”满,一切烦恼全完“旦。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八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没有人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颤抖怪叫。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有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的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元旦习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九

大约在公元5万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已由游牧变成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的两岸,他们的农业能否收成与尼罗河发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把这个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一年的开始定为这一天。这便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没有人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颤抖怪叫。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有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的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

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另外民间传说的大年三十要守岁,也有称其俗名熬年。为什么要熬年呢?原来民间流传凶猛的怪兽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365天就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夜晚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

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即所谓拜个晚年。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十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2021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除夕夜,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声睡着。“happynewyear!”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2022年寻视的双眼。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过去,我在班上并不是个优秀的学生,我羡慕那些班干部们。他们学习好,拥有许多朋友。我渴望像他们一样。于是,我便开始向那扇带着锁的大门前进。我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汗水。上课,我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下课时,当小伙伴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时,我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课后,我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尽量做到准确。我还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付出的汗水得到了收获。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在新学期的一次选举当中,我被同学们荣幸的选为班长,从那以后,为了不辜负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期望,我便更加努力地学习。现在,我已经是学校的中队长了,这一切都少不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鼓励。在这新春之际,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此刻,窗外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人们告别旧年的恋恋不舍,也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随着时光老人的脚步,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2022年。

在2022年的前一天下午,我们班成功的举行了一场联欢会。

中午,李晗雪等同学把我们班“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在黑板上写下了:庆元旦联欢会,着几个大字,还画上了一些气球、花……等多种装饰还在教师的门上、窗上粘上了气球。在电风扇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带。如果你猛地走进教室,你一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午,同学们来了,并坐倒了自己的位置上,观看表演。过了一会,联欢会开始了。先是主持人发言,发言完毕后,联欢会正式开始了。有弹吉他的,有拉大提琴和拉小提琴的,有说相声的,以打快板的,有唱歌的,真是应有尽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弹琵琶着项节目。“下面,由彭月欣为大家演奏琵琶。”彭月欣迈着步子走到了教室中间,并坐了下来静静的弹,当她弹到令一首曲子时,哪声音好像百鸟争鸣,哪曲子真是清脆动听。她弹的时候仿佛融入到了里面。她的曲子弹的既流畅又优美,我的身心都陶醉其中了。不一会,彭月欣的演奏完毕了。啊!听这一首歌,我的脑海中的烦事、愁事,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听着一首曲子,我仿佛获得了无数精神上的粮食,真是百听不厌。我们班梅表演完一个节目,台下的小观众,都回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我们为了庆祝新年的来到,还唱了一首歌——《同一首歌》。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这今天这欢聚的时刻……”随着这一首歌的唱响,我们终于迎来了2022年。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十一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

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十二

相传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1.关于元旦的故事。

2.关于元旦的趣味小故事。

3.关于元旦的传说故事。

4.关于元旦的儿童睡前故事。

5.关于元旦的传说和习俗的故事。

6.关于元旦的英文小故事。

7.关于圣诞节的三个小故事。

8.元旦传说故事。

9.关于元旦的传说。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十三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1)元旦到,新年好,愿你快乐源源不断、幸福源源不断、好运源源不断、财富源源不断,堆积如山,流淌成河,澎湃如江,激荡如海。

2)时光华丽丽地来到了年底,友情的温暖一直存留在心底,把千般万种的祝福都浓缩到你眼底,愿快乐好运全握在你手底。提前祝元旦快乐!

3)开心圣诞刚过完,迎来元旦喜洋洋,眉头舒展笑开颜。人逢喜事精神爽,社会和谐民心欢。国泰民安神飞扬,花好月圆家美满。祝元旦快乐!

4)元旦驾到,为了表示对你的爱,我决定圆你一个美丽的梦,但求你快乐;圆你一个五彩的'梦,但求你幸福;圆你一个甜蜜的梦,但求你如意;圆你一个温暖的梦,但求你成功。元旦快乐。

5)元旦佳节情意悠长,动笔写下思念几行;淡淡问候情义深长,要把祝福留你身旁;时光匆匆日月如梭,写尽惊艳珍惜过往;圣诞过去元旦来临,祝愿你鸡年有辉煌,坚强勇敢拥抱梦想!

6)新年将至,美妙的钟声又要敲响,让它敲响你20xx年的幸运之门,带给你一整年的健康平安、幸福快乐、如意吉祥。提前祝你元旦快乐!

7)元旦到了,愿你:给道路一个脚印,留下平安的足迹,给身体一个拥抱,留下健康的气息,给工作一个飞吻,留下成就的蜜意,给希望一分环绕,留下美好的传奇。过去幸福是你,未来顺利是你。祝元旦快乐!

8)为答谢朋友多年来关心支持,本人特在元旦期间大酬宾--凡在我心中有地位的人都将获得由我提供的价值人民币一毛的元旦祝福短信一条!别忘请我吃饭哦!

9)敲响元旦的钟声,驱散郁闷的寒冬,赶走烦恼的跟踪,好运过来吹吹风,新年快乐有几重,祝福给你是无穷,温暖温馨最从容,祝福祝愿喜相逢。元旦快乐!

10)元旦到了,祝烦恼--非诚勿扰;郁闷--呼叫转移;欢笑--即日启程;快乐--兵临城下;幸福--珠光宝气;前途--东成西就;人生--尽享桃花运;爱情--永远甜蜜!

11)元旦快到,提“钱”祝你元旦快乐!愿你生活无忧很有钱,事业成功会挣钱,顿顿大餐不花钱,悠闲娱乐不差钱。总之,就是生活美好一路向“钱”!

12)幸福已集结,好运已合围,平安当先锋,健康当后盾,吉祥在左边,如意在右边,福禄当内应,财源当外围,他们将在20xx年1月1日向你发起总攻,你还是趁早投降吧,祝元旦快乐!

13)元旦就到,祝你20xx年里:1月好运2月吉祥3月如意4月高升5月精彩6月平安7月发财8月美好9月愉悦10月高兴11月开心12月快乐。

14)20xx元旦到,收到短信心情好;抬头能见喜,出门捡钱包;伸手抓祥云,幸福来拥抱;踏上健康路,登上快乐岛;龙年多福运,年年乐逍遥!20xx元旦快乐!

15)平安说她很爱你!幸福说她追求你!健康说她拥抱你!财富说她亲吻你!长寿说她属于你!我说我要祝福你!心意都在短信里:提前祝你:元旦节快乐!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十四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没有人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颤抖怪叫。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有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的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

对联。

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另外民间传说的大年三十要守岁,也有称其俗名熬年。为什么要熬年呢?原来民间流传凶猛的怪兽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365天就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夜晚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

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即所谓拜个晚年。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十五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相关趣俗】。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十六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元旦的故事(通用17篇)篇十七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相关范文推荐

    瓶邪吧高考零分高考零分搞笑(专业21篇)

    幽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调剂,有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点搞笑的元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搞笑视频,看完保证让你开怀大笑。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

    幼儿园大班劳动节教案(热门15篇)

    幼儿园大班是幼儿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是一些幼儿园大班总结的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

    党员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二课有感(模板15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品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共同进步。继“非典”之后,中华民

    我是小书虫三年级(热门24篇)

    优秀作文是在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方面都具备高水平的作文。这些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思考能力。“饭可一日不吃,觉可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这是

    六年级学生会上的讲话稿(热门17篇)

    讲话稿是演讲者思考、组织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工具,也是传达信息的有效方式。在演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与听众的互动和沟通,使演讲更具参与感和吸引力。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

    穷人读后感写穷人读后感(模板17篇)

    读后感是读者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感想,是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表达。希望以下这些读后感范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精彩的读后感作品。

    家乡的小路小学生(实用21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逻辑严密的结构和合理的论证,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美

    原则读书笔记心得(热门18篇)

    读书心得是一种将所读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知识。在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书籍的热爱

    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自我介绍(模板17篇)

    自我介绍是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凝练和精确的文字来表达个人的特长和亮点,让他人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精彩的自我介绍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人不同风采,同时也给了我

    教师节庆祝活动发言稿(通用17篇)

    发言稿是一种能够让我们在发言前有充分准备的机会,借助这个机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向他人传达信息、交流观点。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这些发言稿范文,相信一定能够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