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布鞋作文字四篇(优质)

时间:2023-05-29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双布鞋篇一

;

“咦!你脚上的鞋谁给你做的呀?好好看呀!”听到同学们称赞我穿的那双母亲做的布鞋,我脸上满是喜悦,但是一想到母亲,我的心却微微感到苦涩。

打从我记事以来,我脚上总是穿着母亲给我做的鞋子。春夏秋三季,我都穿单布鞋,到了冬天就穿棉布鞋。每当我穿着母亲做的新布鞋时,心里总是甜滋滋的,还到处炫耀。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要开学了,母亲为了让我穿上新鞋,赶在睡觉前把鞋子做好了,让我试一下。我穿在脚上就说什么也不肯脱,还要穿着睡觉。母亲笑着说:“穿着鞋子怎么睡呀?”可是我就是哭着闹着不脱,母亲没办法,只好依了我。现在想想都好笑。

一年又一年,我脚上的布鞋换了一双又一双,直到初中毕业。上高中那年的秋天,母亲说:“妈给你买了一双球鞋你穿着去吧。”“我不,我要布鞋,为啥穿球鞋?”我不解地问母亲。她心平气和地向我解释:“因为你上初中的时候,同学都是农村娃,穿布鞋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到高中就不一样了,大多数同学是城里娃,他们都穿买的鞋,而且还是讲牌子的,你穿布鞋去多不好看,会让同学们笑话的。”而我仍然很坚持,说:“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要穿布鞋去,他们爱说啥说啥,我的脚,我想穿啥穿啥,别人管不着。再说了,他们穿买的,我穿做的,这才与众不同。”说着我自己取了一双合适的布鞋穿在脚上离开了家。母亲慈祥地微笑着,看着我一直走远。

到了学校,我穿着布鞋上课,同学们不但没嘲笑我,而且还羡慕我有一个会做布鞋的母亲。我好高兴,特地打电话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叮嘱我,如果上体育课需要,还是要穿球鞋。

“你堂哥回来了,过两天就要走了。”那年暑假,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动了随堂哥南下打工的念头。我不顾家人、朋友、同学的劝阻,坚持要外出打工。我态度坚决,母亲顺了我。由于太过匆忙,我只带了两套换洗衣服,穿了一双凉鞋就出了家门。

听到这里,我鼻子不禁有些酸楚。虽然只是一双非常普通的布鞋,却寄托着母亲对女儿无比深沉的爱。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喜欢穿母亲做的布鞋。有一段时间,我专门想过这个问题,但总是想不明白,只是隐隐约约间,觉得穿着母亲做的布鞋心里踏实,走起路来也轻快,就像母亲在一直陪着我一样。

相关热词搜索:;

一双布鞋篇二

小时候,穿过许多双布鞋,塑料底的布鞋。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彻底摆脱穿布鞋的命运,穿皮鞋。现在基本都是穿皮鞋了,可总是无法忘记布鞋,常常怀念穿布鞋的乡村生活时光。

那时候,我最讨厌穿布鞋,特别是塑料底布鞋。看见别人穿着一双塑料底布鞋,我就知道他和我一样,是乡下人,就看不起他,像看不起我自己一样。看见别人穿着皮鞋,我就知道人家是城里人,很羡慕人家。自己每天穿着布鞋,只能穿布鞋,就万分沮丧懊恼,感叹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读小学和初中时,常摸黑早起,穿着布鞋,与母亲一起进城卖菜。我也挑着一担菜,二三十公斤,深一脚浅一脚,跟在母亲身后。雨季里,路上泥滑,陷脚,很快布鞋就会被洇湿,覆满厚厚的泥巴,使劲跺脚,也跺不掉,甩也甩不掉。我讨厌死了。那时候,我只好脱下布鞋,光着脚,忍受着路上细石草屑木棍的硌脚,在母亲再三的催促下,挑着摩得肩膀生疼的一担菜,赶往城里。

进到城里,城里人穿着很讲究的衣服和美丽的皮鞋,在我们一溜卖菜的乡下人的菜篮子前边,高傲地走来走去,很挑剔地翻看着我们菜篮子里的菜,把我们的菜翻过来,抄过去。不一会儿,我们菜篮子里的原本多么新鲜好看的蔬菜,都被他们翻砸酒(方言,翻烂)了。但是翻来翻去,他们又往往不买。后面来的“皮鞋”们,又嫌我们的菜太酒,更不愿意买,甚至对我们这些“布鞋”们极尽挖苦讽刺。看着冷酷、轻蔑、耀武扬威的“一双双皮鞋”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那时候,我对这些穿着皮鞋的城里人,又羡慕,又嫉妒,又充满了满腔的仇恨。我暗暗赌咒,将来一定要超过他们,比他们穿得好,穿比他们高档的皮鞋。

塑料底布鞋,白天进城,踩在被晒得很烫、粘稠粘鞋的柏油路上,热气传上来,烫得不得了,鞋底被紧紧粘住,走起路来,费劲,而且令人生厌。

塑料底很软,穿着塑料底布鞋,行走在乡间土路上,一不小心,刺就会扎穿塑料鞋底,就会被刺扎伤脚,疼得提起脚来,不敢落地,抱着那只脚,直转圈。等到蹲在路上,脱下鞋子,拔出扎着的棠梨刺,或者黄连刺,其他刺,塑料底就通洞了,踩着路上的水,下雨天,就更容易浸水进入鞋子,洇湿鞋帮鞋面。乡间多野棠梨树,棠梨刺,棠梨刺粗壮坚硬,很容易扎伤脚板,乡亲们喜欢砍挖它来作为栅栏,挡在靠近路边的庄稼地边。这些作为栅栏的棠梨刺,被大风吹到路上,或者被牛马牲畜绊到路上,走路稍微不注意,特别是走夜路,就很容易扎伤脚。扎伤了脚板,有时扎得很深,拔掉棠梨刺,血珠子就冒出来了,疼得直嗑牙齿。那时候,我往往更加厌恶塑料底布鞋,更加想穿皮鞋,更加羡慕、嫉妒和仇恨天天可以穿皮鞋的城里人,因为穿皮鞋,鞋底厚实,不会被棠梨刺等等和碎石瓦渣扎伤脚。

布鞋还很容易粘满泥土,灰不露处的,就像常年四季只能穿布鞋,满头满脸灰不露处的、灰头土脸的乡下人,洗起来也非常麻烦。而皮鞋只要用鞋油刷一刷即可,甚至用布抹一下灰尘即可。

白霜满地的隆冬里,穿布鞋,脚很僵,而那时候,又穿不起袜子,布鞋又经常破旧,扎线豁口,我的脚趾头经常露出来,被冻伤,长满了冻疮,疼得不得了。我对布鞋就充满恨,对只能穿布鞋的命运就也充满恨。就很想穿一双温暖的,挡得住风寒的厚实皮鞋。就暗暗发下毒誓,一定要拼命读书,将来也住在城里,不用再穿布鞋,不用再走土路,而穿皮鞋,走柏油路、水泥路。

那时候,无论我有多讨厌穿塑料底布鞋,无论家里有多艰难,我母亲都还是坚持每年给我们兄弟三人各缝绱一双布鞋。

我儿时,其实是穿过几双旧皮鞋的,是城里人家送的、他们家小孩已经不合适穿了的旧皮鞋。具体说,是军队干部家赠送给我的,他们家小孩穿过的旧皮鞋。那时我与外公一起,在西山半坡上的白龙新村住,为生产队守粪,就是看守着0411部队的厕所,让外公的生产队拉回去圧庄稼。外公为人善良直爽,与部队的领导和家属都处得极好,人家家里买一车煤,买几捆柴,外公就会去帮着搬运,干部和家属们在山坡上垦荒挖地,种植蔬菜菜豆,外公也会去帮着挖地。人家就很喜欢与外公交往,时不时与外公蹲在山坡地边,或者山坡上,说一会儿家常话,说一会儿世道人心。有些处得好的',就会时不时到外公的的小屋里或者门外来坐一会儿,家里收拾旧衣服鞋帽,也就会拿来给外公,特别是小孩的鞋帽衣服,有些还是很新的,没怎么穿戴,就拿给外公,叫送给我和二弟三弟。那时候,我们穿戴着外公转送的、这些从军队干部、城里人家拿来的鞋帽,在村子里的小伙伴们面前,很骄傲了些日子。当然,骄傲的同时,心里还是很有些悲伤,也很有些遗憾,同为孩子,城里人家、干部家庭的孩子,穿戴的是皮鞋皮帽,而我们农民家的孩子买不起帽子戴,买不起皮鞋穿,甚至在这之前,在乡间连皮鞋都没见过。

那时候,我就想做个城里人,做个干部,天天穿皮鞋,冬天天天戴皮帽,就遗憾自己没有生在城里人家,干部家里。

那时候,村里人认为命好的人,就是每天不必踩踏庄稼地里的稀泥,永远有两条好看的“白脚秆”,穿好看的皮鞋,不必走土路,不必与庄稼打交道。

村里人都说,我长得像我爹,命好,是穿皮鞋的命,将来可以做“白脚秆”城里人。村里有两句古话,“儿像爹,穿皮鞋;儿像娘,苦断肠”。

那时候,虽然穿厌了布鞋,每天天一亮,看见布鞋,我就讨厌,但是,哪怕是白霜满地的隆冬,还是只能极不情愿地穿起扎冰冰的塑料底布鞋,沮丧地走出家门。

虽然对布鞋厌烦透顶,还是得很珍惜布鞋,因为就算是令我生厌的布鞋,我母亲每年也只能给我缝绱一双。

我读小学时,家里太贫穷了,买布又要凭布票,家里连破旧衣服、破旧的布也没有多余的,我母亲又异常辛苦忙碌,又要忙出工,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又要忙家务,忙着做饭,煮猪食,总之照顾小孩和鸡猪,侍弄自留地菜园,都是我母亲的事,所以她每年只可能给我们兄弟三人各缝绱一双鞋子。所以,那时我虽然异常厌恶穿塑料底布鞋,但是还得很珍惜布鞋。每天放学后或者周末节假日,帮助家里挑水浇菜地,我都会脱掉鞋子,放在地边。下雨天,去上学,放学回家,我都会把布鞋脱下来,提在手里,像提着两尾鱼,在泥泞的土路山路上来来去去。

读初中,我还是只有一双穿得出去见人的布鞋,只有一套穿得出去见人的单衣,周末回到家里,才能换洗布鞋和衣服。找出破旧的布鞋和补疤累累的旧衣服替换,才能洗要穿到学校的布鞋和衣服。所以就盼望周末天晴。洗干净衣服和鞋子,就拿到太阳下翻晒,而且要勤翻。但是阴雨连绵的雨季里,洗过的布鞋和衣服,根本无法当天就晒干,即便是星期六匆匆回到家,就赶紧换下来洗,往往到星期天下午要赶回学校时还晒不干。

好在那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栽种着烤烟,雨季里正好是家家烘烤烟叶,于是我们学生就把布鞋衣服,放到烤烟棚里烘烤。当然必须赶巧,村里刚好有人家烤烟棚里刚好在烧大火。一般的人家,此时都不愿意别人把潮湿的东西放进他们家的烤烟棚里,因为此时要靠猛火迅速烘干烟叶。而且,此时有些烟叶已经半干,潮湿的东西放进去,烟叶就容易回潮,就变黑了,而烤烟叶,卖的就是成色,变黑的烤烟叶,就降低了品质,甚至成了垃圾了。叔伯堂兄家,倒是不好拒绝我们,但是其他血缘关系较远的人家,虽然同为余家人,却往往拒绝我们。我们往往只好到血缘关系较近的伯叔堂兄家的烤烟棚里去烘烤布鞋。但是,这样就往往不恰好。有的周末,这些最亲的人家,根本没有一家的烤烟棚里正在凑大火。凑小火和中火时,烤烟棚里潮湿,难以烤干布鞋。提着潮湿的布鞋和衣服去一家家问时,村里有的人家刚刚烘烤完一炉子烟叶,刚好熄灭了炉火,有的人家还在凑小火,有的人家还在凑中火。我们内心很懊恼,只好穿着潮湿的布鞋和衣服,赶回十几公里外地乡中学。潮湿的衣服粘在身上,非常难受,潮湿的布鞋,穿着更难受。

这样反反复复放进烤烟棚里烘烤,塑料底布鞋的塑料鞋底,容易被烘烤变形,粘在一起。布鞋的鞋帮,是用裱布缝的。裱布是用破旧衣服、破旧布片一片片粘摞而成的。布鞋反反复复放进烤烟棚里烘烤,鞋帮就很容易脆烂。

穿着布鞋走过了十八年的人生路,走了无数趟的乡间土路,一直厌恶布鞋,等到定居在城里时间久了,就常常怀念起布鞋了,怀念起穿着布鞋,走在乡间土路上、庄稼地里、田埂路上、山坡上和山林里的时光来,甚至怀念起穿着布鞋走在城里的柏油路上、走在城里同学群里、与穿着皮鞋的城里同学一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的学生时代。

阳光明媚的天气,就想穿起一双布鞋,去老家的土路上、村子里、庄稼地里、山坡上、山林里走一走,沐浴点阳光,粘满一双布鞋的亲切温暖的泥土,一身灰不露处的、灰头土脑地惬意回城里来。

一双布鞋篇三

幸福,可以穿在脚上,像一双布鞋那样。

——题记

初冬暖阳里。老家堂屋门前的空地上。奶奶正在做布鞋。

奶奶摊开一块红颜色的零头布,接着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摸出老花眼镜戴上,又比照鞋底样板用粉笔在布料上画下一个个比真人脚印略大的鞋底记号。然后拿起剪刀,一个一个把那些鞋底布片小心地剪下。坐在一旁的我,仔细地瞧看着。

鞋底布片用米粉做的浆糊粘贴在一起,压紧实就成了鞋底。鞋底只有正、反两面的外层是新的布料,好像都是白色的棉布,中间用的则是旧布,甚至是拼接成的碎布。我不理解,就问奶奶:“不是做新鞋嘛?为什么还用旧布?”奶奶不抬头,依旧盯着手中的布,笑着说:“旧布比新布软,穿着暖,放中间夹着看不到,鞋还是新的。”我听了,愣了愣。

奶奶的话,让我想起小时的事。那时候,家里的鞋基本上是布鞋,而我也很爱穿布鞋,每次拿到新的布鞋,便会迫不及待地穿上,开心地跳来跳去,有时到了晚上都不肯让奶奶脱下来。

心里想着布鞋的好,我低头看见脚上艳丽的“耐克”板鞋,觉得它竟然有些碍眼,我知道我是想穿奶奶亲手做的布鞋了。我脱去板鞋,将脚丫伸进一双已经做好的布鞋,可是发现那鞋太大了,自己不能穿。我抬头跟奶奶说:“奶奶,给我做一双鞋吧!”奶奶抬头笑了,看着我连声答应。

怀念穿布鞋的感觉,我总是惦记着奶奶的布鞋。

三个月后,我和爸爸回老家。一进门,我就追着奶奶要鞋子,满怀兴奋地喊道:“奶奶!我的布鞋!我的布鞋!”一边说着,一边还硬把奶奶从厨房给拉了出来。“别急,别急!我怎会忘记小乖乖哪!”奶奶笑眯眯地说着,然后走进房间拿出已准备好的布鞋,递给了我。厚厚的鞋底,是千层底,是奶奶一针又一针纳出来的;绵软的灯芯绒鞋面,手感非常舒服;鞋面、鞋底间的针脚非常紧密,白色的细条简洁养眼。拿着奶奶缝制新布鞋,我的心不能平静。

我蹲了下来,穿上新鞋。鞋子非常合适,穿上非常舒服,我就觉得脚被一层又一层的温暖包裹了起来,我笑得很开心。回头看看爸爸,发现他也咧着嘴笑。我和老爸一人一双布鞋,这新布鞋凝聚着奶奶三个月来的汗水,凝聚着奶奶对儿子和孙女无限的爱。

有时,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一双平常的布鞋,却隐藏着不平常的爱。

绿色的布鞋生活(节能减排稿)

初冬暖阳里。老家堂屋门前的空地上。奶奶正在做布鞋。

奶奶摊开一块红颜色的零头布,接着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摸出老花眼镜戴上,又比照鞋底的样板,用拾来的红砖碎块在布料上画下一个个比真人脚印略大的鞋底记号。然后拿起剪刀,一个一个把那些鞋底布片小心地剪下。坐在一旁的我,仔细地瞧看着。

剪下的布片用米粉做的浆糊粘贴在一起,压紧实就成了鞋底。鞋底只有正、反两面的外层是新的布料,好像用的是白色棉布,中间夹着的是旧布,甚至是拼接成的碎布。我不理解,就问奶奶:“不是做新鞋嘛?为什么还用旧布和碎布?”奶奶不抬头,依旧盯着手中的布,笑着说:“旧布比新布软,穿着暖,放中间夹着看不到,鞋还是新的。那些旧布和碎布放在家里占地方,拿去扔了会污染环境。”我听了,愣了愣。

奶奶的话,让我想起小时的事。那时候,我很爱穿布鞋,每次拿到新的布鞋,便会迫不及待地穿上,开心地跳来跳去,有时到了晚上都不肯让奶奶脱下来。心里想着布鞋的好,我低头看见脚上艳丽的“耐克”板鞋,觉得它竟然有些碍眼,我知道我是想穿奶奶亲手做的布鞋了,抬头跟奶奶说:“奶奶,给我做一双鞋吧!”奶奶抬头笑了,看着我连声答应。

怀念穿布鞋的感觉,我总是惦记着奶奶的布鞋。

一个月后,我和爸爸回老家。一进门,我就追着奶奶要鞋子,满怀兴奋地喊道:“奶奶!我的布鞋!我的布鞋!”一边说着,一边还硬把奶奶从厨房给拉了出来。“别急,别急!我怎会忘记小乖乖哪!”奶奶笑眯眯地说着,然后走进房间拿出已准备好的布鞋,递给了我。厚厚的鞋底,是千层底,是奶奶一针又一针纳出来的;绵软的灯芯绒鞋面,手感非常舒服;鞋面、鞋底间的针脚非常紧密,白色的细条简洁养眼。拿着奶奶缝制新布鞋,我的心不能平静。我蹲了下来,穿上新鞋。鞋子非常合适,穿上非常舒服,我就觉得脚被一层又一层的温暖包裹了起来。是的,新布鞋凝聚着奶奶的心血汗水,凝聚着奶奶对孙女无限的爱。

我想,正是由于有许许多多像奶奶那样的低碳达人,我们身边的环境才会如此优美!

一双布鞋篇四

;

平遥北大街31号

2005.3.17

手工布鞋工匠

渠维安

平遥古城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今天的平遥古城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整个城池平面布局形似龟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说,俗称“乌龟城”。

平遥县城墙是全国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也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有垛口,墙外有护城河。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还保留原有形制。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位于山西的晋国原本是个小国,晋献公当了国君后竭力拓疆,一举吞并了十个诸侯小国,开始称王称霸。为了让全国百姓永远记住他的文治武功,他命令宫中所有女子的鞋面上必须绣上石榴花、桃花、佛手、葡萄等钦定的十种花果纹样,同时还下令全国平民女子出嫁时必须以这种“十果鞋”作为大婚礼鞋。因此这种绣花女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叫做“晋国鞋”。

光绪八年平遥县城城池图,平遥手工布鞋是山西布鞋的典型。

平遥古城北大街,渠家鞋坊所在地。

手工布鞋其艺

手工纳底布鞋能够经历千年仍为人们喜爱,因为全部用纯棉布制成,所以吸汗养脚,会越穿越舒服,越穿越合脚。一双最普通的手工布鞋,至少也需要四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这些工序几乎都是无法用机器制作的。就是手艺熟练的师傅,完成一双鞋除去选料、下料的工序也要两个多小时。

清朝平遥票号的兴盛,也带动了制鞋业的发展。结实、精美的平遥布鞋陪伴着平遥人出塞外、下江南、进京城、走外埠,也随着平遥城川流不息的商贾走遍全国。

手工布鞋分为男鞋、女鞋、儿童鞋等等。男鞋除了有一般人熟悉的圆口鞋、松紧口懒汉鞋、棉鞋、棉靴外,还有戏鞋,镖师穿的功夫鞋,出家人穿的和尚鞋等等。鞋底有麻线千层底、牛皮底两种。鞋面的材料有棉布、缎面、礼服呢等。千层底鞋是最常见的,一般男鞋底6层,女鞋底4层,每层都用棉布裹边,并且每两层中间都有两层袼褙。“袼褙”是制鞋帮和鞋底的主要原料,由两层纯棉布中间夹浆糊贴在墙上晾干制成,既坚韧又柔软。老一辈做鞋的规矩是,一寸见方的鞋底上要纳九九八十一针,取一个吉利之数。现在人觉得千层底鞋不耐磨,是因为走的都是沥青路、水泥路这样的硬路。过去的人走的是土路,走的时间长了路上的土逐渐嵌进鞋底的缝隙中,鞋底就越走越硬,越走越结实。女鞋样式更多,搭带的“篮篮鞋”、木兰鞋、各式绣花鞋,还有一种方口鞋,又叫做海圆,穿的时候不用弯腰,很适合老太太穿着。

渠维安其人

32岁的平遥人渠维安,16岁那年开始跟从外祖父学徒,学习制鞋手艺。2001年渠维安在平遥古城里开了自己的鞋坊,成为古城之中的第一家手工布鞋铺子,命名为“渠家鞋坊”。如今,“渠家鞋坊”已经闻名平遥,许多人专程绕到巷子里来买“渠家鞋”。

在平遥古城内,循着远远望见的“渠”字红色灯笼,在一条安静的小巷找到鞋坊。渠家鞋坊门口,有一只一人多高的巨型手工圆口布鞋,渠维安说,高1.82米的这只巨鞋,就是他的招牌。鞋面上绣着的12个城墩,象征着平遥古城方圆12华里。这只鞋五六个人制作了半个多月才完工,光是8层布鞋底,就用去了二百多米棉布。

好多游客看到渠维安大眼睛、高鼻梁的长相,都不相信他是地道的平遥人,直到他拿出身份证才肯相信。可是,在渠维安身上,我们看到的分明是创造出晋商辉煌的平遥人身上才有的那一份精明。

绣花鞋的传说

王昭君的绣花鞋与青冢

多年后的一天夜晚,黄河渡口突然红光乍现,瑞彩升空,紧接着一声巨响,在埋着昭君绣鞋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坟茔。后来百姓们才听说,昭君娘娘在匈奴胡地已经去世了。大家感怀昭君“客死异乡”的悲哀,遂把这座坟茔当作昭君的真正坟墓来祭奠,这也就是今天的昭君墓———呼和浩特南郊的青冢。

绣花鞋与应县木塔的故事

传说鲁班的妹妹和哥哥打赌说:“我在一夜里能做12双绣花鞋,哥哥如果能在一夜里盖起一座12层的木塔,就算你的手艺高。”刚过三更,妹妹做的12双绣花鞋就只剩一双鞋的沿口没有缉住了。她不由得想先偷偷地去打探一下哥哥的虚实。结果却见12层的木塔已经盖起,便急忙转身回家,没想到在路上,鸡已叫过三遍,她知道自己输了。

再说鲁班这里,12层木塔建成以后,压得土地爷大声喊叫:“我受不了啦!”鲁班一看,果然塔一直往下陷,他一个巴掌把上面的6层打到了内蒙古一带,留下的6层慢慢地钻出地面,这便是现在山西应县的释迦木塔。

手工布鞋工具

特殊鞋楦从左到右分别是五寸、三寸金莲鞋楦,最右面是微型工艺鞋楦。

鞋楦 制鞋用的脚模子,不同的鞋有不同的鞋楦。

锤子

巴刀整理鞋的专用工具

鹰嘴用来绷鞋帮

虎口用来起钉子

过板用来使鞋底光亮平整

钉子

麻线,锥子,针,刷子,专用剪刀

纳鞋底的架子

手工布鞋工序

壹画样。在袼褙上画出鞋的大样。

贰裁剪。

叁绣花。多交给妇女完成。

肆做鞋底坯。

伍纳鞋底。千层底的鞋底相当厚,要用锥子来纳。

陆上鞋。

柒缝鞋垫。缝好鞋垫之后,还要用刷子沾水“刷灰”,使鞋干净挺括。

捌捶平。用锤子把鞋底捶成脚的弧度。

玖修边整形。用巴刀整理鞋型。

拾绣花鞋制作完成。

拾壹固定,绷鞋楦。平遥的布鞋是反上鞋,鞋面是反着上到鞋帮上的。

拾贰裹口。平遥布鞋的特点是暗口鞋,耐磨不易损。

拾叁排楦。用鞋楦使得鞋符合脚型。收口鞋用的是三段鞋楦,不收口的鞋则用整鞋楦。

拾肆起钉出楦。用工具虎口把钉子起出来。

拾伍贴面。把鞋面贴在裁剪好的袼褙上,并进一步裁剪细样。

渠维安师傅喜欢做鞋,也喜欢研究鞋,家里收集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和鞋有关的书和工艺品。媳妇说,他就连坐在火车上也净盯着人家的鞋琢磨。

渠维安的店里有七八个徒弟,一些是当年和他一起学艺的伙伴,有的比他的年纪都大,但这么多年来一直跟着他。他也曾劝手艺精湛的大徒弟自立门户,也做个小老板,但是徒弟还是愿意跟着他干。问到“师傅凶不凶”,徒弟们和他一起开心的笑起来。

在古城店铺后面的家里,渠维安拥有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幸福生活。渠维安媳妇是做皮鞋的好手,也是他经营上的好帮手。

绣花鞋,绣花鞋的鞋面绣花都由妇女完成,也有的妇女拿着自己绣的鞋面让鞋铺做成鞋。渠维安说他曾接到过一个老太太珍藏了几十年的缎面绣花鞋面,那一次他亲手制作了那双鞋,格外地小心翼翼。

木兰鞋,样式和男鞋几乎一样,只是多一道鞋带。传说花木兰从军时候穿着男子鞋,但是脚小穿不住,就加了一道带子,既精干又漂亮,人们见了纷纷模仿,所以这鞋就叫了“木兰鞋”。

功夫鞋,给镖师穿的传统鞋样。鞋面上缝的是真皮,两边的花纹是渠维安独创的样子。男鞋的鞋面有冲服呢、礼服呢等等。传统的礼服呢以猪鬃分成四份纺织而成,纯毛,不沾油、土,只有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穿得起。

虎头小孩鞋,渠维安做给他十一个月大的儿子的礼物。

女式棉鞋,俗称“骆驼背”。

绣花女凉拖,传统又时尚,很受年轻女孩们的欢迎。

童鞋十分小巧,但是制作工艺并不马虎,放在手上像件艺术品。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布鞋作文字 布鞋作文仿写(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一双布鞋作文8篇(汇总)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最新营业员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

    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中国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作文(九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二年级贪吃的妹妹作文字 贪吃的妹妹作文字精选(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2023年二年级贪吃的妹妹作文 贪吃的妹妹作文字七篇(优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最新贪吃的妹妹作文四篇(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最新幼儿园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中班(优质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幼儿园家长会家长代表发

    最新幼儿园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大班 幼儿园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