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紫薇儿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考范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一

《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两三滴,反复几次。估测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进行验证,观察一盒学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别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结合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一个成人的血液量约为4升8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适量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等。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二

《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两三滴,反复几次。估测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进行验证,观察一盒学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别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结合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一个成人的血液量约为4升8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适量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等。

文档为doc格式。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三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升的了解却很少。我是围绕以下几点反思我的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动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费时、费力,没有直接利用课件省事,但动手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的感觉完全不同,每一次的活动,可能都会让学生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比如,用滴管测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一起对着老师的手认真的数,通过实验得到的答案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四

上星期三到这个星期三一周的时间,我都在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这方面的知识平时学生关注的较少,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容量单位的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观念,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容器,从锅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进了课堂,结果这一周的数学课就不再像平时的数学课了,没有口算练习,没有新授巩固,课堂教学不再那么井然有序,我和孩子们都拿着瓶瓶罐罐不停地做着实验,孩子们陶醉于做实验的新鲜,兴奋地欢呼、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学习积极性之高是前所未有。我原以为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可一看学生的作业我迷惑了……(作业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各种常见容器的容量选择、判断或估计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太远)作业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

1、这样教行吗?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这样教学符合课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2、这样教目标达成了吗?

我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第一,教材编排不太合理。让学生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况下直接学习容量,不符合认知发展须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有困难。第二,生活经验太贫乏。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就较抽象,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我们老师平时关注的也较少,学生的脑海中所能联想到的有关容量的信息实在太少,虽然课堂中我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容量的直观经验,但仅仅利用几堂课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学时受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澡盆、水池等这些容器无法带进教室,让学生回家测试又无法具体指导等等。这些矛盾的解决还有待于和老师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范本篇一:范本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篇1:升和毫升教学反思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五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不但自己准备了各种杯子、瓶子,还让学生分工分别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桶、壶、瓶子、杯子、滴管等。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六

上星期三到这个星期三一周的时间,我都在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这方面的知识平时学生关注的较少,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容量单位的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观念,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容器,从锅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进了课堂,结果这一周的数学课就不再像平时的数学课了,没有口算练习,没有新授巩固,课堂教学不再那么井然有序,我和孩子们都拿着瓶瓶罐罐不停地做着实验,孩子们陶醉于做实验的新鲜,兴奋地欢呼、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学习积极性之高是前所未有。我原以为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可一看学生的作业我迷惑了……(作业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各种常见容器的容量选择、判断或估计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太远)作业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这样教学符合课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

(1)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它们之间地进率并能准确换算。

我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第一,教材编排不太合理。让学生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况下直接学习容量,不符合认知发展须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有困难。第二,生活经验太贫乏。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就较抽象,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我们老师平时关注的也较少,学生的脑海中所能联想到的有关容量的信息实在太少,虽然课堂中我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容量的直观经验,但仅仅利用几堂课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学时受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澡盆、水池等这些容器无法带进教室,让学生回家测试又无法具体指导等等。这些矛盾的解决还有待于和老师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七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和升,能把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了1升究竟是多少,与生活中的什么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大小不同的瓶子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多,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少,为后面学习毫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这节课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会看、会说、会做!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八

估算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进行比较正确的估算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用好参照物十分重要。如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知道一个盆大约装水9升。以此为参照物,学生估计一个水池的容量、高压锅、电饭锅的容量等就比较容易估计得正确。在多次有意识的培养下,学生的估计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九

1、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的需要。

2、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气比较适宜孩子们和水接触。需要孩子们通过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备学:我是小小调查员调查内容:家中液态物品的包装上是如何标注液体的多少的。根据调查,你认识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应用。

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了,这节课我们在科学实验室进行,先来认识测量液体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烧杯,每个同学拿一个工具认真观察刻度的是如何标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标注有什么特点,同样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标注的高度是否等高…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知。

这节课,我加了一个“估一估”的环节,每个小组一个纸杯,里面装着多少不一的睡,先让每个人根据自己提前感知的经验来估一估这杯水的多少,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没有达到探究的意义。因为最大的烧杯虽然可以装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标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够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来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这次探究的过程感觉缺少了一些实际的意义。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升的了解却很少。我是围绕以下几点反思我的教学的。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学生动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费时、费力,没有直接利用课件省事,但动手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的感觉完全不同,每一次的活动,可能都会让学生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比如,用滴管测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一起对着老师的手认真的数,通过实验得到的答案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一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升的了解却很少。我是围绕以下几点反思我的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动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费时、费力,没有直接利用课件省事,但动手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的感觉完全不同,每一次的活动,可能都会让学生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比如,用滴管测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一起对着老师的手认真的数,通过实验得到的答案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二

升和毫升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之所以在四年级就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是因为1、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的需要。2、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气比较适宜孩子们和水接触。需要孩子们通过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备学:我是小小调查员调查内容:家中液态物品的包装上是如何标注液体的多少的。根据调查,你认识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应用。

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了,这节课我们在科学实验室进行,先来认识测量液体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烧杯,每个同学拿一个工具认真观察刻度的是如何标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标注有什么特点,同样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标注的高度是否等高…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知。

这节课,我加了一个“估一估”的环节,每个小组一个纸杯,里面装着多少不一的睡,先让每个人根据自己提前感知的经验来估一估这杯水的多少,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没有达到探究的意义。因为最大的烧杯虽然可以装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标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够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来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这次探究的过程感觉缺少了一些实际的意义。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三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毫升以及升与毫升的进率的。事实上,在前两节课的.教学中,关于毫升也说了一些,学生对于毫升也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节课感觉一点也不像新课。只是在认识1毫升的水有多少时,稍稍化了一些时间。学生虽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却并不清楚。为了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我用量筒做了实验,但看得不太清楚,我就让学生观察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再把容器里的水倒入量筒,使学生认识到小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毫升,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数数有几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对1毫升到底有多少形成进一步的表象。这对学生在后面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估计有了一定的依据。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四

今天教学了升和毫升,因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来还是蛮轻松的。

不过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书本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煤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告诉他们了也还是没有什么生活体验,所以只是笼统地让他们说了大约的容量。

另外一个是想想做做的第1、2题,蛮有趣的实验,结果却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也让我大失所望,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学生的语言。因为想想做做第1、2题涉及到三个不同的杯子,我让他们给杯子编个号。结果大部分学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胖杯子,长杯子,矮杯子,这样交流起来听的学生也明白他们说的是哪一个,比给杯子编号要好许多。

还有一个地方,是给1升的水称重量,连容器称是1200克,一报出这个数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发觉这中间的问题。结果立即有4、5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应该要去掉这个容器的重量。嗯,总算还有一些学生懂得动脑。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五

转眼秋天就来了,一阵阵秋风吹过,到处是飘落的秋叶。红的,黄的,黄中带绿的,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孩子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孩子们喜欢树叶,每次户外活动时,他们总是会捡起树叶玩弄起来。生活中,孩子们会对一棵草,一片掉下来的树叶感兴趣,充满着好奇心秋天的树叶不仅会发展他们的智慧,更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小班《秋叶飘飘》的主题活动开始了。

在周一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树叶的旅行》,我制订了两个目标:一、结合具体情境,感知、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二、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的描述树叶的行踪。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树叶宝宝去旅行贯穿活动始终,为集中幼儿注意力,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把幼儿数学活动材料中《树叶的旅行》几张图片拍下来,放在电视机里播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先是谈话导入,带领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也为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在出示树叶的时候,孩子们并不感到陌生,因为树叶是幼儿常见的植物。但是树叶今天却要去旅行,“旅行”这一名词孩子们可能并不了解,所以我做了一番解释。

然后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仔细阅读画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描述树叶的行踪。对于刚入小班的幼儿来说,看图完整表达图片意思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表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带领幼儿完整表述的。从学习的情况来看,幼儿已能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最后我带领孩子们玩了一个小游戏“我和树叶去旅行”,小朋友手拿树叶想象自己是一片树叶,随着我的一声呼喊下,他们都飘到了几个不同的地方,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而后我让孩子们说说:你的树叶宝宝去哪里“旅行”了?孩子们兴趣浓厚:树叶宝宝去了小椅子下面;树叶宝宝去了玩具上;树叶宝宝来到了钢琴上……。

本次活动是利用身边的现象——树叶飘落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画面清晰地呈现了树叶飘落在不同物体的上、下方位,为幼儿认识空间方位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和前提,能够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六

已经有很久没有上全区的公开课了,刚接手任务时有些不安,又有些患得患失,这么简单的一节计算课,能上出什么新的东西呢?但当我着手钻研教材,写教案时,感觉多年来的积淀有了效果,有很多想法、理念想要表现在这节课中,尤其是与胡松林老师的一次交流后,一节成功的计算课的轮廓已在脑中清晰呈现。又于进度原因,又由于中间相隔一个十一长假,匆匆经过一次试教,便正式上阵了。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我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操作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知规律,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学具操作,从实践中感知“为什么商会是整十、整百数”。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运用“操作与计算相结合”方式,将学具操作与竖式计算相对照。尤其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编题游戏,让学生在自我编题中体验“商末尾有0的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七

学生已经学习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本节课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和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在课前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多收集一些有容量单位毫升的容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教学时可以和前面一节课的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些容器的容量都比1升小,引出容量单位毫升,学生在感性上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认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时,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发现,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在练习中,有许多的容器都是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教材的编排意图很好,我们老师也应该尽可能多地去准备,收集这些容器,在课堂上用这些容器来装上液体,让学生观察,以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不过,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存在着分歧,例如想想做做的.第5题“倒出100毫升饮料,数数你要几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这样的的问题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应该说在教学时是比较有难度的。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八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计量容器里容纳的液体或粉末状、颗粒状物体的体积。小学数学以往总是把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体积单位一起,编排在高年级教学。本单元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一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认识。由于升和毫升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直观认识、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容量的含义以及计量单位,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会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有关1升和1毫升的表象是教学重点。

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了突出重点,有效分散难点,虽然只有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却做了超过三节课的准备。从课堂表象、学生互动、情感状态、作业反馈中,这几节课有得亦有失。

三得:

1.从生活经验出发,拉近新知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看似两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是经常遇见的,是有生活面容的,只不过以前并不了解其本质内涵。在课前让他们去超市有目的性的去寻找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容器,就是让他们有目的性的去观察,拉近即将学习的新知与生活经验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

2.从动手操作入手,帮助提升空间想象,积累活动经验。

无论是1升能倒几杯水还是加强1升等于1000毫升的理解,我都让学生上台通过操作来建构,在直观观察、动手操作、试验验证、明确结论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建立起自己的有关“升”和“毫升”的空间感。

3.从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为样,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有所用。

教材中提供的学习素材非常的丰富,我将它们用好用足,帮助学生整理比较归类,让学生有意记忆,再闭上眼睛想像记忆,增强空间感,越来越接近事实。

三思:

一、在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适当进行推算,增强未知的空间感。

上课前,布置学生去超市观察、搜集标有“升”和“毫升”的`实际容器,去感受它们到底有多少,初步建立一个空间观念。但在实际应用时,因缺乏对一些未见过的器皿的推算,对准确数有模糊印象,不易明晰。若能在每个能观察到的容器容量后进行适当的数据扩大,同时学生的空间感就能跟随放大,提升空间感的质量。

二、学生动手操作素材有限,活动经验积累不够。

虽然有多媒体课件的支撑,在直观形象上有感触,但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课堂中我设计了1升可以倒满几个杯子的活动,以及1升等于1000毫升的操作验证,但只请了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的经验积累,不能通过自身感受来理解知识建立空间观念。课堂素材有限,如果学生能以小组为单位,带齐实验用具,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怕麻烦,不能图省事而屈从现实。

三、要加强对比训练,在观察比较中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每个知识点的背后若能建立起一定的必然联系,搭建一座桥,让学生能自如的从桥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对于他们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是非常有效用的。将每个有联系的知识点系统化,螺旋上升,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在学生头脑中架构一个框架,对于提升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有脾益的。那样,学生才能学的灵活,学的主动,学有所成。

0903晚。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十九

课文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全文的重点句,也是全诗理解的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说说,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播放祖国山水风光的图片,如巍峨的高山华山、黄山,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遍地的鲜花,让学生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感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让学生唱一唱《娃哈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家有大家,有小家。学习课文时,我不仅注意课文中说的家,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并将其拓展延伸,所有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家叫“中国”,全世界的人们有一个家,叫“地球”。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二十

这星期听了许多有关建构活动的课,通过听课、评课,让我知道了怎样上好一节建构课。这么多节课听下来,也有不少收获。

今天小朋友要学习搭金字塔,这个活动之前小朋友也接触过,塔层的层层递进一直是个难点。在活动中,我有介绍,但没有深入剖析。

由于对教案比较熟悉,所以我的提问以及对小朋友回答的总结干脆明了,不啰嗦。以下是我对整个活动的一个评价。

一.对小朋友的回答,不能给予很好的回应。例如,我问:“金字塔是什么形状的。”一个较聪明的小朋友给了很好的回答:“金字塔的有四面都是三角形。”而老师只是重复着他的话做了一个总结,这个时候如果能拿出一个用积木搭的金字塔来,让小朋友观察形状,会更加得直观,对后面的技能掌握也会更有效果。

二.在重难点的掌握上不够正确。原先我把这节活动的重点放在小朋友的两两合作上,但从整个活动中来看,小朋友对金字塔的塔法掌握得还不是很好,而我也只是一味地要求小朋友搭的金字塔与我的要一样,显得太死板,其实搭金字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把重点放在探索搭金字塔的方法上。难点的定位是掌握金字塔塔层的层层递进,但从整个活动中来看,小朋友对难点的掌握的并不是很好。可能小朋友对“层层递进”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并且ppt上的图片也不够显性,如果能出示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并将它们一层一层拆开来,进生重点讲解的话,小朋友也能理解得更好。

三.在评价环节,我的提问及语言不够精炼。由于年轻,教学机智还不够,对小朋友说的自己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给予很好地总结,也没有请搭得速度快的一组来分享自己的经验。在评价环节我与小朋友分享了他们一起合作的照片,可是从照片看来,这些合作并不是很显性,这个环节就显得有些无用,所以在下次活动中,还是要多思考,每一个环节要让幼儿学到什么,掌握什么技能。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二十一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随机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的“生成”也就成了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素。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有的专家将其称之为创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大于问题解决,“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知识构建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一种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我会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另外,我在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种容器,不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文档为doc格式。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二十二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我是围绕以下两点反思我的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1毫升的水是十来滴。接着,我安排了学生体验活动,用针筒分别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说出感受。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在学生的兴趣未了时,分组合作开展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2个50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升和毫升的重要性。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二十三

昨天放学时布置孩子们从家里找一个容量用毫升作单位的物品带过来,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

今天的课在三分钟口算后,是这样进行的: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

1.滴一滴:出示1毫升水,用滴管来实验1毫升水有多少滴?

在小组合作之后集体交流,孩子们对一毫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佳:一毫升是15滴。

林:不是,我们组测的一毫升是18滴。

华:我们组测的一毫升是20滴。

师:咦?结果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帅:滴的水滴有大有小。

苏:滴的速度有快有慢。

师:是啊,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数据会有一定的误差,一毫升是18滴左右。

2.掂一掂:把一毫升的水滴在手心里,掂一掂,感受一毫升。

师:伸出你的手,给你1毫升。

帅:哦,就是这么一坨啊!(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唉,怎么用这个字啊?)。

平时很文静的超也伸出了手,我赶忙给他1毫升。

超:好轻啊!

3.说一说:你带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的物品,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举例最多的是日常饮用的盒装牛奶,净含量是250毫升。还有今天带的针筒的容量是5毫升;一盒碳素墨水的容量是50毫升;一瓶修正液的容量是15毫升等。

量杯里装了50毫升的水,让孩子们估计倒在碗里,水面在哪里?孩子们先猜,再倒水验证,基本猜得差不多。让孩子们估计倒入杯子里的时候,很多孩子估计在一半的位置,结果相差很多。再让孩子们估计倒入保鲜盒的水面高度时,很多孩子有了刚才的基础,都说得差不多了。

5.喝一喝:100毫升的水,几口就能喝完?

让两个带了有刻度的杯子的孩子,拿杯子在饮水机里倒了100毫升的温水,让他们到讲台前喝下去,一个孩子喝了4口,另一个孩子喝了3口就喝光了,孩子们算出了一口大约多少毫升。

关于升与毫升的进率问题,孩子们都已经知道了,让他们来验证了一下,并进行了简单的换算练习。

今天认识的是毫升,虽然体态轻盈,但是有了孩子们的亲身体验,相信他们都已经能建立一定的表象了,接近下课的时候拿了两把大小不同的调羹,让他们先估计再验证,孩子们还都能估个八九不离十。这样的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只要我们教师准备充分,让孩子们多参与,多体验,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效果当然更不会差。今天我想对自己说:为了丰富孩子的表象,只要有可能就让他们体验一把,这比空洞的讲多少遍都奏效。

升和毫升课后反思(实用24篇)篇二十四

本节课,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验中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毫升”的观念,我抓住了学生好玩的天性,将1毫升的水滴在每一组一名学生的手中,看一看、记一记1毫升有多少,并说说感觉;然后让每组学生在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观察以后,说说给你的感觉;而让学生感知100毫升时,我采用让学生喝100毫升饮料的方式,说说可以用几口喝完,算一算,每一口可以喝多少毫升等,学生逐步体验,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习难点的突破。

相关范文推荐

    学期学校工作总结(汇总21篇)

    学期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我们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规划和调整,使得自己在下一个学期更加有针对性地努力。以下是一份学期工作总结的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一

    个人年度述职报告医生(专业20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总结和梳理工作内容和成果。以下是一些团队经理的述职报告,内容中既有个人的表现总结,也有对团队工作的评价和展望。自5月份担任体检

    大学生暑假假期实践报告大全(17篇)

    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践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第个国际减灾日活动总结汇报(通用19篇)

    活动总结可以让参与者对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回顾和思考,并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些活动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活动的认识和思考,对我们的活动策划和组

    房屋毛坯房租赁合同(优秀20篇)

    租赁合同的目的是确保租赁双方都能按照协议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租赁关系的稳定和良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见的租赁合同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实用18篇)

    自我介绍可以为他人提供关于我们背景和能力的重要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写自我介绍提供一些启示。应聘教师自我介绍如

    创城工作方案(实用19篇)

    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工作,提高团队协作效果,达成共同的目标。希望大家在使用这些工作方案范文时,能够灵活运用,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承诺书学生范文(15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参考文献,通过其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可以从范文范本中学习到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展开论述、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

    厨房员工工作总结(优秀17篇)

    每个月的结束都是回首自己工作的时刻,是时候给自己做个月工作总结了。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上半年分公司在集团总公司

    法制副校长开学讲话稿范文(16篇)

    讲话稿中需要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使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讲话稿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撰写讲话稿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