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LZ文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

通过工作方案的制定,可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一些来自专业人士的工作方案,经过实践验证的可行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一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局,厅属有关单位:。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教〔2017〕8号),明确了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具体要求,是中小学实施德育工作的总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为在全省中小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特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指南》的学习,要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指南》以及相关学习资料,把《指南》学习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相结合,把《指南》学习与本地本校的德育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报告会、讨论会以及答卷、竞赛等形式,全面学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指南》内容做到深刻领会,主动践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在全员育人中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科渗透,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制定落实《指南》的实施方案,不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贯彻落实《指南》、本地德育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提出实施意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明确德育目标、各学段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工作要求及考核评价要点。

      各中小学是贯彻落实《指南》的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要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对贯彻落实《指南》进行整体设计,立足本校实际,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学校文化以及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师学生实际等因素,统筹制定本校贯彻落实《指南》总体实施方案;要依据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匹配、衔接,形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既科学全面,又突出特色,具体可行。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指南》和工作方案,切实抓好《指南》落实工作,要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培育德育典型,带动全面,推动《指南》的落实。要发现、挖掘德育工作中好做法、好经验、好学校,要帮助指导这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弥补完善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发挥德育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指南》的深入贯彻落实。

      各中小学校要根据《指南》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学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充分发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让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各类德育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要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要与学习身边各方面优秀的教师学生结合起来;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做到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要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形式、方法,不断增强德育实效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指南》纳入业务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培训学校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各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打造全员育人的德育队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各中小学校要利用家校沟通渠道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德育专项经费,保障德育活动正常开展。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协作共育机制,为学校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开展德育基地建设和德育专题研究等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和德育活动效果;实行省、市、县德育工作年度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考核和总结表彰激励机制;德育工作情况要纳入本地教育督导检查重点内容,定期检查《指南》落实情况和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及时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促进《指南》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对《指南》各部分进行了详细解读,提供了实施建议和参考案例,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学习。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二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局,厅属有关单位: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教〔2017〕8号),明确了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具体要求,是中小学实施德育工作的总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为在全省中小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特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指南》的学习,要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指南》以及相关学习资料,把《指南》学习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相结合,把《指南》学习与本地本校的德育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报告会、讨论会以及答卷、竞赛等形式,全面学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指南》内容做到深刻领会,主动践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在全员育人中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科渗透,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制定落实《指南》的实施方案,不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贯彻落实《指南》、本地德育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提出实施意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明确德育目标、各学段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工作要求及考核评价要点。

各中小学是贯彻落实《指南》的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要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对贯彻落实《指南》进行整体设计,立足本校实际,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学校文化以及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师学生实际等因素,统筹制定本校贯彻落实《指南》总体实施方案;要依据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匹配、衔接,形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既科学全面,又突出特色,具体可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指南》和工作方案,切实抓好《指南》落实工作,要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培育德育典型,带动全面,推动《指南》的落实。要发现、挖掘德育工作中好做法、好经验、好学校,要帮助指导这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弥补完善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发挥德育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指南》的深入贯彻落实。

各中小学校要根据《指南》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学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充分发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让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各类德育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要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要与学习身边各方面优秀的教师学生结合起来;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做到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要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形式、方法,不断增强德育实效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指南》纳入业务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培训学校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各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打造全员育人的德育队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各中小学校要利用家校沟通渠道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德育专项经费,保障德育活动正常开展。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协作共育机制,为学校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开展德育基地建设和德育专题研究等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和德育活动效果;实行省、市、县德育工作年度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考核和总结表彰激励机制;德育工作情况要纳入本地教育督导检查重点内容,定期检查《指南》落实情况和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及时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促进《指南》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对《指南》各部分进行了详细解读,提供了实施建议和参考案例,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学习。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三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教育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加强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规范德育管理,开展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以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开展,特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涵,优化工作方法,扎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和谐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中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在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简单的纪律约束型德育转变为引导发展型德育;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活动;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德育转变;由学校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立足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距离近一点,切入深一点,方法新一点,手段活一点,努力打造有效德育、特色德育,高效推进德育工作。

1、养成教育。以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

2、道德品质教育。即以明理、诚信、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家庭、爱学校、爱劳动、爱科学、爱祖国”的意识,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3、遵纪守法教育。即从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加强对学生的有关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

1、低年段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课内外相结合,说教与训练相结合,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2、中年段以学会学习,诚实守信为重点,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加强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3、高年段以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为重点,磨练学生意志,正确面对各项挫折,结合关爱留守子女,教育学生不忘恩情,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老师、社会,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立志成材。

(一)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学校要由校长负责,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德育作为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列入年度考核,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方案,确保各项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要加强德育工作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力度,以加强管理为重点,强化德育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德育建设,充分发挥德育机构在德育管理、研究、指导方面的职能。

3、重视德育档案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德育档案。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记录每次活动情况,注重德育活动影像资料的收集、保存,并按年或活动进行编集,从动态静态方面全面展示学校德育活动成果。尤其要注意各种活动过程性材料(文字、图片、音像、数据等)的积累,为德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文档基础。

(二)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建立德育教学一体化机制。切实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发挥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作用,探索推进集体备班制度、班科联席制度,强化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责任,切实让德育任务内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德育工作真正贯穿到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探索德育管理精细化机制。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建立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在校长总负责,班主任具体负责,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好地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创新德育精细化管理模式,健全日常监督制度。使德育活动项目化、项目流程数量化,不断细化每个环节,优化和关注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在循序渐进中去内化和提升。

3、优化骨干队伍。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激励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成长。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进一步强化考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抓好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队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队干部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好队干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以班队活动为载体,丰富学校德育内涵,拓展学校德育的空间。

(三)加强常规教育,打造德育特色。

1、深化爱国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观看影视、读书征文、演唱革命传统歌曲等途经,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集体、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持之以恒逐步落实,重点放在离异、安全、卫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要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在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特别是课间、就寝、出勤等方面。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以往许多学校推行的红领巾值岗制度;对各班的常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检查分数,每周进行小结;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使者”主题教育活动;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是日常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等。

3、夯实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积极创设法制教育活动载体,通过举办观看法制教育片、组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建立后进生帮教制,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目标,纳入课程计划,课设课程做好教案并上好课;完善心理咨询室管理和学生健康档案,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习培训;各校要,要让学生懂得珍惜,学会感动,学会关怀,享受生命的充实和快乐,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美好,培养完美的人格。通过课堂、黑板报、开设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加强交流、沟通,让学生逐步学会悦纳自己,关怀他人;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

4、重视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经常性地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普查活动,及时清除事故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学生的成长空间。强化安全教育,上好每学期的“开学安全第一课”,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普遍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的应急逃生、疏散模拟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逃生、自护能力。着重抓好交通、人身防范、防火、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四)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班级环境美化。班级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充分发挥班级中队角、黑板报的育人功能。开展班级黑板报评比,创设“洁齐美”的环境。倡导全员参与,突出人文关怀,体现学校特色,班级特色。

2、升旗仪式序列化。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化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办好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园信息网,大力加强文明上网教育,满足学生文化娱乐的需要,有效地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积极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五)丰富德育活动,拓宽德育渠道。

要结合实际,挖掘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办好各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重点推进清明“网上祭英烈”、六一“学雷锋做美德少年”、七一“童心向党”、十一“向国旗敬礼”四项专题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体现切实有效。让各种活动成为孩子们了解历史的窗口、开阔交流的途径;成为孩子们强身健体、协调发展、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的重要通道,促进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六)重视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学校队伍建设,提高家教水平。要充分利用家庭道德教育的资源,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家访、校报校刊、家教经验交流、给家长的一封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学校要积极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

(七)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要认真领会《中小学德育纲要》精神实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认真制定课程育德实施计划和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过程中认真落实课程育德要求,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和教材中固有的德育素材,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让学生熟悉的家乡人文习俗、历史文化等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素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使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转化为内在的动力。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四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守则(20xx年修订)》,坚持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德育工作与“家长学校”“选拔七彩少年”“道德讲堂”等活动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导向和契机,狠抓落实,为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系列德育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将此项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开好了专项研究会,对此项工作作了较为精细的安排,我校根据盟教育局《转发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制定德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布置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学校将此项活动立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新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活动精神的宣传,使每位教师了解县教育和我校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在本期教育教学中,强化班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努力将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一个班风好,学风正的优秀班集体,从而为争创“行为规范示范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德育常规管理制度,确保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2、系列活动,组织师生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革命传统教育故事会,阅读革命书籍,高年级学生参加网上扫墓活动等。召开第二班主任会议。开展班会,主题三爱教育,继续对学生落实品格教育、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系列活动,法制副校长讲课。家长学校-集中入户家访。

3、充分利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公民道德宣传周”、“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走向矿区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召开第三次班主任会议。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开展主题学生演讲比赛活动。评选“七彩少年”。

4、加强对争创工作的考核、评比工作。我校将紧紧按照县教育局的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评估标准,形成班级常规天天查,课间行为班班比,文明之星月月评:开展"庆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表彰优秀队干和队员。继续开展读好书活动。继续对学生落实品格教育。开展班会。

5、学校将在学期末总结表彰。

在“七彩少年”基础上评选出“行为规范示范班”。布置学生暑假系列活动。每位教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德育案例,择优投稿。学年总结,各班主任将各种总结、记录材料交德育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五

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局属各学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现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

1.领导带头学习。要确保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干部带头学习,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凸显区域及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

2.教工全员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和集体培训等方式,帮助全体教工领会文件精神,强化德育工作意识与责任,形成积极主动的全员育人格局,并能按照指南要求开展好德育教育和实践。

3.专家研究性学习。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广泛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开展指南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符合地方实际、满足学生需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4.家长参与学习。各地可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等渠道,带动家长一起学习,帮助家长理解文件精神,突出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养成。

1.对照“一个体系”查缺补漏。围绕指南要求的“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摒弃不合时宜的德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德育课程意识,注重德育内容的完整与内在科学性;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学段之间德育目标、方式手段的有机衔接;改变生硬、机械、灌输式的德育方式,提供鲜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的德育载体;将随性的、孤立的、碎片化的德育活动整合成系统性的、螺旋式的、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常态性德育工作系统。

2.对照“两个结合”扬长补短。围绕指南提出的“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努力弥补德育脱离生产与社会实践的薄弱环节,改变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教育乏力的局面,将德育向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延伸,充分利用各类德育基地及未成年人实践基地资源,加强合作,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全社会的教育责任。发挥教育部门的资源优势,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建好各级未成年人成长服务中心,扶持学校少年宫,提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服务能力。

3.对照“三个关键点”救偏补弊。围绕指南明确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坚持德育工作的规划、活动的设计要立足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深刻理解“育什么样的人”,做到眼中有人,坚持儿童立场,避免泛政治化代替人格培育;避免目标过高、空洞虚无,行动上从小微入手,从具体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深化“八礼四仪”教育,普及“三爱三节”等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待人接物习惯。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抓好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健全人格以及健康生活的教育,避免抽象概念,避免难操作难落地的现象,注重知行合一的引导,注重具体行为的培养。

1.坚持“四项原则”不迷茫。

“坚持常态开展”就是要将德育工作机制体制制度化,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全员性,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体系化,实施德育内容的课程化、日常性,保障德育阵地的专门化与稳固性。在时间上体现全程育人,在空间上体现全方位育人,在方式上注重融合育人,在手段上体现潜移默化的渗透育人。

2.实施“五个内容”不走样。

“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筑基之作。各中小学要广泛普及党史、国史教育,利用国庆、建党日、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假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要体现内容的严肃性与仪式的庄严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版块。要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分层落实,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避免用背诵考核代替形象引导的机械做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扎根之作。要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将家国情怀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常年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利用各地乡土资源积极开展“爱家乡”的实践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时代使命。要结合创建“省市绿色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等契机,利用各个环境教育基地资源,从垃圾分类入手,从节粮节电节水开始,从“环保小卫士”做起,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护航之举。要结合创建“省市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等契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建设,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师,落实他们的待遇,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建好各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为未成年人的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服务。

3.落实“六个途径”不偏航。

“课程育人”是主渠道。要构建德育课堂新范式,推进教学内容在鲜活、生动、有趣中明理,使课堂教学呈现强烈的感召力,真正为学生喜闻乐见;要进一步发掘学科育人资源,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并加强学科间的拓展与融合,形成人文情怀与科学思维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学科育人新模式;要挖掘和整理地方和学校课程,形成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地方与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文化育人”是主旋律。要整体创设校园育人环境,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新建、改建、扩建校园,从设计到施工,要重视全过程的校园物型课程建设,体现物态造型的教育价值、人文寓意和学生身心需求,让学生可感悟、可学用、可传承;要注重资源的创意开发,建立育人资源发布、共享、拓展、更新与再创造的有效机制,让各类育人资源以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师生鲜活呈现,促进学生按照个人发展需求平等、充分、便利地获得。要加强与校外各种德育资源和各类专题教育场所资源的共建共享,拓展互通。开发运用网络德育资源,研究“互联网+德育”模式,开拓德育工作的新路径。

“活动育人”是主阵地:要让节日文化进校园,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围绕各种纪念日开展系列性主题集中教育。重点打造公民教育、科技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等品牌活动。活动要突出主题鲜明、仪式神圣庄严、载体丰富多彩;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角等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中渗透融合思想道德教育;要支持学生组建内容丰富的各类社团,开展常态化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科学统筹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和班级工作,指导社团活动,形成工作合力。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社会志愿者为学生社团做指导和服务。

“实践育人”最有效果。要策划并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提供劳动锻炼岗位,鼓励家庭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场馆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组织研学旅行,设计组织主题多元、时间长短不一、年段不同的研学旅行菜单,磨练学生意志品德,提高沟通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

“管理育人”最有章法。要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完善安全制度,守住德育工作的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碰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红线。明确学校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与要求,画好全员育人的网格线。细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标注好学生道德品质的起跑线。健全面向全体、关注特殊群体的关爱机制,撑好特殊群体的保护伞。

“协同育人”最有力度。要建立开放对话机制,利用家委会、家长学校、开放日等形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开放校园,让家长走进学校。同时要积极走进学生家庭,建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家访制度,了解并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对接好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与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搭建育人平台。改善学校的外部教育生态环境,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常态化开展学校德育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具体、学科、可操作的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

2.专业化探索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各地各校要探索落实教师德育义务与责任的考核机制与方案,改变德育工作由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局面,可以采取“班级教育小组”等方式,发挥学科教师及家长的德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对班主任工作要建立荣誉制度、专业阶梯晋升与奖惩制度,激发班主任的荣誉感与积极性。

3.规范化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为升学、评优评先提供重要的评价依据。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六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现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

1.领导带头学习。要确保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干部带头学习,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凸显区域及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

2.教工全员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和集体培训等方式,帮助全体教工领会文件精神,强化德育工作意识与责任,形成积极主动的全员育人格局,并能按照指南要求开展好德育教育和实践。

3.专家研究性学习。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广泛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开展指南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符合地方实际、满足学生需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4.家长参与学习。各地可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等渠道,带动家长一起学习,帮助家长理解文件精神,突出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养成。

1.对照“一个体系”查缺补漏。围绕指南要求的“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摒弃不合时宜的德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德育课程意识,注重德育内容的完整与内在科学性;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学段之间德育目标、方式手段的有机衔接;改变生硬、机械、灌输式的德育方式,提供鲜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的德育载体;将随性的、孤立的、碎片化的德育活动整合成系统性的、螺旋式的、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常态性德育工作系统。

2.对照“两个结合”扬长补短。围绕指南提出的“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努力弥补德育脱离生产与社会实践的薄弱环节,改变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教育乏力的局面,将德育向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延伸,充分利用各类德育基地及未成年人实践基地资源,加强合作,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全社会的教育责任。发挥教育部门的资源优势,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建好各级未成年人成长服务中心,扶持学校少年宫,提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服务能力。

3.对照“三个关键点”救偏补弊。围绕指南明确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坚持德育工作的规划、活动的设计要立足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深刻理解“育什么样的人”,做到眼中有人,坚持儿童立场,避免泛政治化代替人格培育;避免目标过高、空洞虚无,行动上从小微入手,从具体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深化“八礼四仪”教育,普及“三爱三节”等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待人接物习惯。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抓好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健全人格以及健康生活的教育,避免抽象概念,避免难操作难落地的现象,注重知行合一的引导,注重具体行为的培养。

1.坚持“四项原则”不迷茫。

“坚持常态开展”就是要将德育工作机制体制制度化,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全员性,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体系化,实施德育内容的课程化、日常性,保障德育阵地的专门化与稳固性。在时间上体现全程育人,在空间上体现全方位育人,在方式上注重融合育人,在手段上体现潜移默化的渗透育人。

2.实施“五个内容”不走样。

“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筑基之作。各中小学要广泛普及党史、国史教育,利用国庆、建党日、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假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要体现内容的严肃性与仪式的庄严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版块。要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分层落实,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避免用背诵考核代替形象引导的机械做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扎根之作。要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将家国情怀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常年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利用各地乡土资源积极开展“爱家乡”的实践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时代使命。要结合创建“省市绿色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等契机,利用各个环境教育基地资源,从垃圾分类入手,从节粮节电节水开始,从“环保小卫士”做起,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护航之举。要结合创建“省市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等契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建设,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师,落实他们的待遇,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建好各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为未成年人的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服务。

3.落实“六个途径”不偏航。

“课程育人”是主渠道。要构建德育课堂新范式,推进教学内容在鲜活、生动、有趣中明理,使课堂教学呈现强烈的感召力,真正为学生喜闻乐见;要进一步发掘学科育人资源,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并加强学科间的拓展与融合,形成人文情怀与科学思维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学科育人新模式;要挖掘和整理地方和学校课程,形成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地方与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文化育人”是主旋律。要整体创设校园育人环境,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新建、改建、扩建校园,从设计到施工,要重视全过程的校园物型课程建设,体现物态造型的教育价值、人文寓意和学生身心需求,让学生可感悟、可学用、可传承;要注重资源的创意开发,建立育人资源发布、共享、拓展、更新与再创造的有效机制,让各类育人资源以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师生鲜活呈现,促进学生按照个人发展需求平等、充分、便利地获得。要加强与校外各种德育资源和各类专题教育场所资源的共建共享,拓展互通。开发运用网络德育资源,研究“互联网+德育”模式,开拓德育工作的新路径。

“活动育人”是主阵地:要让节日文化进校园,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围绕各种纪念日开展系列性主题集中教育。重点打造公民教育、科技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等品牌活动。活动要突出主题鲜明、仪式神圣庄严、载体丰富多彩;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角等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中渗透融合思想道德教育;要支持学生组建内容丰富的各类社团,开展常态化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科学统筹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和班级工作,指导社团活动,形成工作合力。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社会志愿者为学生社团做指导和服务。

“实践育人”最有效果。要策划并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提供劳动锻炼岗位,鼓励家庭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场馆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组织研学旅行,设计组织主题多元、时间长短不一、年段不同的研学旅行菜单,磨练学生意志品德,提高沟通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

“管理育人”最有章法。要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完善安全制度,守住德育工作的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碰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红线。明确学校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与要求,画好全员育人的网格线。细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标注好学生道德品质的起跑线。健全面向全体、关注特殊群体的关爱机制,撑好特殊群体的保护伞。

“协同育人”最有力度。要建立开放对话机制,利用家委会、家长学校、开放日等形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开放校园,让家长走进学校。同时要积极走进学生家庭,建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家访制度,了解并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对接好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与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搭建育人平台。改善学校的外部教育生态环境,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常态化开展学校德育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具体、学科、可操作的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

2.专业化探索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各地各校要探索落实教师德育义务与责任的考核机制与方案,改变德育工作由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局面,可以采取“班级教育小组”等方式,发挥学科教师及家长的德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对班主任工作要建立荣誉制度、专业阶梯晋升与奖惩制度,激发班主任的荣誉感与积极性。

3.规范化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为升学、评优评先提供重要的评价依据。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七

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学科渗透,遵循中小学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全方位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实施养成教育。2、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打好基础。

3、在德育队伍建设上抓培训、强素质;在养成教育方面抓过程、重落实、出效果。在创建平安校园方面抓安全、促和谐。

三、领导小组。

组长:李雨清。

副组长:殷庆艳。

成员:主管德育工作的主任和各年级班主任。

四、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党的和教育规划纲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全过程,以校德育活动安排为载体,强化学生优良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持之以恒做好德育常规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以德治校强化德育育人功能根据学校实际时时完善德育管理组织。本着“学校无小事,处处是德育;教师无小节,时时是楷模”的原则,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通过日常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认识,促进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建设,锤炼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导处要抓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完善班主任工作和教师综合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德育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立足课堂多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乡、祖国,讲解世界,引领小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三)多方位拓展德育教育途径。

1、营造校园德育环境。

倡导“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发挥其潜移默化高尚品行的德育功能。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把德育、科研、卫生等工作有机结合,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校园的新人、新事、新貌,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发挥校园板报、名人名言的育人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2、构建学校人文德育。

明确全员育人的要求,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校规校记,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建设。把德育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基础道德教育。用信任、尊重、关怀的情感和行为关爱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发挥少先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教育功能,利用少先队这一主阵地,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以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3、创建三结合德育网。

教育子女的方法。并重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依托社会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活动。

(四)抓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要从日常行为生活中去抓学生的习惯培养,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事要认真负责、学习要自觉努力。按照特色学校创建思路继续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通过方案制定、活动氛围营造、加强宣传、组织实施、督促引导,不断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五)加强安全工作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继续完善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继续坚持落实好师生五层次值班制度,加强领导校门口带班值班制度,强化校园重点地段、楼梯楼道教师安全值班工作,确保在校园每个时段每个地方都无安全隐患存在;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组织男教师进行安保培训和灭火演练,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防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夜间巡逻和双休日、节假日教师值班制度;继续投入资金,购置安设视频监控,争取校园全覆盖无盲点;加强门卫工作,坚持24小时落锁制度;建立集人防、物防、技防和险防为一体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实现“零事故、零犯罪、零投诉”,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在做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学校会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主题演讲赛、班级优秀案例评选等班主任比武活动,全面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质;组织开展好学生社团活动及家长会;开展好节假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带头抓,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教导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具体落实,形成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良好德育工作格局,力争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德育培训,使全体教师人人树立自己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学生思想教育者的思想,自觉学习了解德育基本内容和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科德育渗透性,把德育工作有机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于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做好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诚实、积极进取的人。

(三)加强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学校要组织开展好各项德育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德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导处平时要多检查多督促多记录多通报,及时进行总结,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和教师发展性评价中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汉东市“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汉东区“十二五”德育创新工程》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全区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提升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德育骨干工作者的典型示范作用,培育全区德育工作名师,推动全区德育工作水平整体提升。经研究,决定开展汉东区首届中小学德育带头人评选工作。现将评选工作相关细则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全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在职在岗班主任;在职在岗德育管理干部(中层及以上德育管理干部)。

(二)评选条件:

1.资格条件。

(1)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六年及以上;德育管理干部:担任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三年及以上。

(2)具有相应学段高级教师职称(小学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学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3)近五年来,年度考核等级为合格,至少有一次年度考核或专技考核等级为优秀。

2.基本条件。

(1)师德风尚高。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及各项法律法规,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未发现查实的有偿家教、体罚和侮辱学生、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师德问题。

(2)工作成效好。坚持工作在中小学德育一线。德育管理干科学有效地开展德育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明确、措施具体得力、成效显著,得到区域内同行的普遍认可;班主任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好,学生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

(3)创新能力强。严谨笃学,潜心钻研,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德育管理干部在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解决学校德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有新思路、新办法;班主任善于结合班级和学生实际,积极创生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的规律、经验。

3.区别条件。

(1)德育管理干部: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特色突出,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区级及以上德育现场会或者观摩活动一次,或学校(个人)获得市级及以上德育工作专项表彰。承担学科教学任务者,所任教班级学科教学质量居同类班级中等及以上。撰写的有关德育方面的`论文、经验总结两次及两次以上在市级及以上获奖(近五年来,至少一次在市级及以上获奖),或者撰写的有关德育方面的专著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发表。近五年来,承担或者参与区级重点德育研究课题或市级以上德育研究课题并结题。近五年来,承担或者参与学校校本德育教材编写并取得成果。

以上条件,1、2、3项为必备条件,4—5条,符合其中一项即可申报。

(2)学校班主任教师:曾获得汉东市功勋(含提名)、十佳班主任(含提名)、百优班主任、汉东区十佳班主任(含提名)、十佳青年班主任标兵(含提名)及以上荣誉称号或者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年及以上。所带班级曾被评为市级或者两次及以上被评为区级先进班集体(近五年,至少有一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班集体)。所带班级学生学业质量发展水平位居学校同类班级中等及以上。撰写的有关德育方面的论文、经验总结两次及两次以上在市级及以上获奖(近五年来,至少有一次在市级及以上获奖),或者撰写的有关德育方面的专著在市级以上范围发表。近五年来,本人承担或者参与区级及以上德育研究课题并结题,或承担(含参与)学校校本德育教材编写取得成果。

以上条件,1、2、3项为必备条件,4—5条,符合其中一项即可申报。

1.名额设置:本次拟评选汉东区德育带头人50人。

2.申报指标:德育管理干部序列,每校可申报1—2人;班主任序列,班级数在20以内(含20)的学校可申报1人,班级数在21—40(含40)的学校可申报2人,班级数在41及以上的学校可申报3人。

1.学校初评。全区各中小学组织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对照评选类别和条件自主申报,在充分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申报指标数,通过综合考评和民主测评产生候选名单,学校内公示认可后(公示期不少于三天),上报区教育局德育办公室。

2.区级评审。区教育局成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学校推荐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和集中评审,确定初步名单。组织实地考察工作,充分听取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意见。

3.结果公示。经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将初定结果在汉东教育网公示(不少于五天),接受社会监督。

4.结果审定。对无异议的公示结果,报请局党政联席会最终审定。

5.通报表彰。对获奖的同志,由区教育局通报表彰,颁发证书,并积极向新闻媒体推介宣传。

1.任期说明:区德育带头人实行任期制,每两年评选一次;每2年复核1次(复核标准、程序另行通知);每届任期为8年,任期满8年(或任期内,德育带头人脱离德育工作岗位的)即自动卸免,在职干部教师任期届满后可再次申报。

2.待遇说明:区德育带头人在任期内,享受每月180元的专项补助,补助按月发放。已经享受市、区学科带头人专项补助的,可同时享受区德育带头人专项补助。

申报人员材料以学校单位,于6月10日((全天)上报区教育局德育办公室,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见附件1),一式三份;评审表(见附件2),一式三份;德育工作自述材料,一式三份,材料内容应为第一人称,应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时代性,字数控制在2500字左右;佐证材料,有关德育工作的荣誉证书、论文、其他成果的原件(上交材料时审核)及复印件一份。学校同时上报学校初评工作报告,含学校初评时间、初评程序、初评人员名单、初评经过、公示等基本内容(纸质稿,一式一份,加盖学校公章)。逾期不报,视为弃权。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要有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陈列室、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加强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十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守则(20**年修订)》,坚持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德育工作与“家长学校”“选拔七彩少年”“道德讲堂”等活动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导向和契机,狠抓落实,为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系列德育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将此项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开好了专项研究会,对此项工作作了较为精细的安排,我校根据盟教育局《转发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制定德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布置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学校将此项活动立入学校的。

工作计划。

新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活动精神的宣传使每位教师了解县教育和我校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在本期教育教学中强化班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努力将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一个班风好学风正的优秀班集体从而为争创“行为规范示范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德育常规管理制度,确保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2、系列活动,组织师生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革命传统教育故事会,阅读革命书籍,高年级学生参加网上扫墓活动等。召开第二班主任会议。开展班会,主题三爱教育,继续对学生落实品格教育、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系列活动,法制副校长讲课。家长学校-集中入户家访。

3、充分利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公民道德宣传周”、“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走向矿区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召开第三次班主任会议。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开展主题学生演讲比赛活动。评选“七彩少年”。

4、加强对争创工作的考核、评比工作。我校将紧紧按照县教育局的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评估标准,形成班级常规天天查,课间行为班班比,文明之星月月评:开展"庆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表彰优秀队干和队员。继续开展读好书活动。继续对学生落实品格教育。开展班会。

5、学校将在学期末总结表彰。

在“七彩少年”基础上评选出“行为规范示范班”。布置学生暑假系列活动。每位教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德育案例,择优投稿。学年总结,各班主任将各种总结、记录材料交德育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要求,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推动德育工作全面开展,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成人、成才、成杰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师资队伍学习,深入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牢固树立“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观念,增强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规范制度,强化管理。2、定期开展班主任例会,加强班主任之间优秀管理经验和管理案例的交流,在学习、交流和思考中博采众长,积淀经验,更新观念,引领实践。鼓励人人都做智慧型的班主任,推荐优秀班主任交流自己的。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管理经验和做法,鼓励班主任勤写德育随笔,把自己与学生、家长的故事及时的记录下来,加以总结。以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让“孩子的习惯是我的责任,孩子的智慧是我的品味,孩子的未来是我的动力”成为全体班主任的共识。

第一周就进行广播操进退场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养成习惯。6、设立每周好习惯训练制,每周每班根据自己的情况训练一个重点,将文明言行的具体要求以简明的短语统一写在黑板左上角,明确要求,时时强化,直至养成习惯。7、加强爱护公物教育,各班订立爱护课桌椅公约,爱护门窗,爱护墙壁,爱护电器,爱护教学活动器材和设备,做到桌椅无划痕,墙壁无脚印。8、坚决杜绝校内吃零食现象。各班班主任要加强教育,禁止学生或家长带零食到学校,向学生宣传食用“三无”食品的危害,不提倡学生课间到小卖部购买零食。9、培养学生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的意识,做到不乱丢废纸杂物、瓜皮果屑。平时见脏就拾,见乱就理,除继续实施“学生会卫生检查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外,在全校实施“弯腰工程”,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10、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继续加强领导带班制度、教师的值日制度,避免因管理不力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继续利用每周一安全讲话与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邀请梅溪派出所干警到学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三、搭建活动育人载体,拓展德育活动空间1、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好每期一次的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了解教育,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更新家长育子观念,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校迅通、优学通、微信等家校互动平台作用,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形成家校联合教育网络。2、开展“我的***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1)开展“青少年书信文化比赛”。以祖国发展、学生成长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书信活动,以书信的形式向同龄人或父母、师长倾诉心声,回顾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感悟祖国发展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感受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变化与欢乐,感激成长过程中陪伴和帮助自己的人,他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2)“共享阅读快乐,争当阅读之星”读书活动。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结合“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勤奋读书、快乐读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营造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氛围,让浓浓书香陪伴学生的成长。3、开展“我文明、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学规范、争先进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这一活动将贯穿于整个学期始终。具体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游戏,习惯养成。4、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结合六一节,我们将举行师生书画展,评比表彰等综合性全校性的活动。九月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十一国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结合一些特定的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如3月5日学雷锋日组织团员志愿者打扫街道行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活动,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9月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黑板报,10月开展“爱国月”的爱国主义教育,12月宪法日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教育。

四、重视德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德育科研,提倡班主任老师以案例、随笔、博客等形式积累教育过程的点点滴滴,记录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研讨交流等活动,反思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要求每个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案例或教育随笔,以相互学习,创建***班级。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指南》,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学习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德育工作水平,为*********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十二

接到学校通知,根据上级精神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通过学习自己感悟很深,尤其是弄懂了很多这几年工作中比较困惑的问题,也为自己指明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向。下面写出我的心得体会: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德育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更是结合了孩子的特点及年龄,所以,作为低学段教师,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我国古代有谚语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抓好低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的思想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又是时刻存在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起着尤为关键的影响。所以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就成为了孩子德育教育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并作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才能给孩子德育培养生长出一双有力的翅膀,促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学段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孩子的心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应该:“营造氛围,提高效果”。我们不能仅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物、事入手,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学生知道要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另外,学校课程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开设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效果。

总之,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首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有未来的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经过研究,我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现在印刷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各地要加强组织实施,指南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请及时向我部报告执行情况。

教育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十四

近段时间,我校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我感觉这个指南来得太及时了,给了我很多思考。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指南》。一线教师要把握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质和价值方向,在实际学校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力求把工作做好。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个方向性原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原则,集中体现了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立德树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从实际出发,聚焦问题,找准发力点,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

一般而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比起智慧建构来说,更加具有开放性,容易受到多种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工作比起其他各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多,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注重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社区和各个社会机构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成人成才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学校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所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和人格养成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1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次学习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学校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指向灯。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至关重要。我们要注重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里,不断改进工作,才能把孩子们真正办培养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20xx年11月12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十五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要有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陈列室、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加强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十六

学习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后,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教师使命感。一个好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者。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都会烙下深深的烙印。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更有效果。在实践中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在日常教学工作、生活中,使德育工作常态化。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当然,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要积极的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除此之外,老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我将通过品德教育、榜样激励、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立志教育,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创新品质、学习能力和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温暖他人,奉献社会。我将以“努力构建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育人格局”为指导,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德育工作是学校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指向灯。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时刻谨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七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学期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组织师德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市县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以教育行评为契机,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本学期,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1)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开展好“祖国明天会更好”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孩”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

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了班主任联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

    开学班级活动方案(优质18篇)

    班级活动是学生们共同参与的一种体验式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搞一次班级聚餐,大家一起品尝美食,增进感情,共同度过美好时光。随着暑假的结束,新学期

    国际快递运输合同(通用20篇)

    运输合同是运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您想了解运输合同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请参考以下范文。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人们运

    社区基层减负工作汇报发言(模板16篇)

    通过工作汇报,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明确目标,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汇报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

    八一建军节演出主持词(专业21篇)

    今天我非常兴奋地做好准备,迎接大家的到来,并为大家带来一场难忘的活动。希望这些表演能够在您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好时刻。同:大家晚上好。男:八

    肿瘤工作方案(优秀19篇)

    工作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证能够顺利实施。这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工作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xx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医院各科室的支

    教师读书会主持词(热门23篇)

    6.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请大家留意下面这些获奖主持人的经验分享,也许对大家会有所帮助。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乙:书是人类最好的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员工作总结(热门18篇)

    通过技术工作总结,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技术工作总结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转眼间,20__年已经接近尾

    人力资源述职汇报(热门16篇)

    人力资源部门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整个组织的运转顺畅。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人才的招聘、培养和激励等手段,使其能够更好地

    领导竞聘演讲稿(热门15篇)

    竞聘不仅要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还要关注自身的能力和实力,以提高成功的几率。这些竞聘范文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在

    观看警示教育片叩问初心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成绩和失误,从中学习和成长。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叩问初心,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