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JQ文豪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依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请大家参考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一

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二次函数占据极其关键且重要的地位,二次函数不仅是中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也是线性数学知识的基础。那老师应该怎么教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教学方法。

一、重视每一堂复习课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四、要多了解学生。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二

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数学,更主要的是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的道理,构建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研究,“发现”或“再创造”出数学知识。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知识是看中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数学知识,又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运用二次函数知识的方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内容。因此,搞好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研究最简单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画法,从而总结出它的性质。这既是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又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具有较高的数学教育价值。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的学习也很重要。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图像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级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基础,但他们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根据图像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函数图像,总结性质,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导学、小组讨论与反馈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

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较差学生提供得到帮助的机会,通过反馈练习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分析和矫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采用分层教学与学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层提问,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通过学案的设计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情况,反思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点:

1、上课一开始,我就注重对所学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平面内如何确定点的坐标、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和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的复习。使学生在画二次函数图像时描点找得很快、很准确。在讲解抛物线的概念时,出示了同学们很感兴趣的姚明投篮的照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得出a不同对抛物线图像和性质的影响,在学生画完三个图像后,教师采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发现、归纳、反思等数学活动,得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和性质,在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绘制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发现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如在画出图像后,提问学生“我们可以从图中观察到什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观察、综合分析的能力,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合作,肯于负责任的良好个性品质。

3、教师适时地总结、深化,提高认识水平。教师在不断地总结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这几个基本函数的学习上一节课经历了从实例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本节课由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反省思维的能力。

4、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作用”,其中“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起了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不足:对y=-x2的读法,教师读的不规范,没有注意小的细节。在总结二。

次函数性质时,对于开口宽度,我在备课时用a的绝对值来表示的,a为负数时与a为正数时正好相反,一个学生说对了,但不是老师要的答案,我当时没有多想,就说他说的不对。忽略了不同的说法。另外老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的时间还不够,因此本节课中教师有包办现象。

五、得到的启示:

反思这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再到课后作业效果和检测,我得到如下启示:

1、对教材的处理要灵活,要考虑到前后知识的联系。

2、学生是变化的,要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情况。

3、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其他老师学习。

4、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5、加强个别辅导。指导学生。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三

摘要:水彩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提升中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同时也可以强化他们的审美素养。这里,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水彩画技法教学的一点心得,以期大方之家给予批评指正。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水彩画;技法教学。

一、水彩画技法指导。

学生在画水彩画之前需要有这样的理念: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在脑海中必须有画面的整体构思与布局,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将画面有效地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逐一完成。具体过程下面将分条阐述。

(一)画面勾勒轮廓阶段。

第一步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先勾勒出素描稿,整体与局部的分配情况需要合理、恰切。为了提升上色的准确性、恰切性,整个过程需要运用铅笔来完成,并且在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表现反光、高光、投影以及明暗交界线等。其中投影、暗部需要淡淡地用铅笔进行标记。这个素描过程至关重要,成为关键的开端。

(二)画面着色阶段。

接下来就需要用刷子蘸上清水,在画纸上刷一遍,让水完全浸湿画纸。吃水饱和的画纸,在短时间内,就不会立刻干燥,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助于具体干湿画法的实践、运用。

水彩的透明特点需要被全面地观照、审视,主要着色程序是由浅至深,特定物体的受光面需要先画出来,紧接着再对其背光面进行绘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表现水彩画的明调与暗调。最后,将特定物体颜色最深的细部完成。可以说水彩的表现方法,通常来说,主要分为干画法、湿画法以及干湿并用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提倡采用干湿并用法,即有的地方使用干画法,而有的地方则采用湿画法。这种方法易于被中学生接受,并且表现力相对较强。再者,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湿画法来绘画每一个客观物象。

最后就是画面的整理、完善环节。局部独立物象的逐一绘画,这种罗列可能会导致整个画面的融合程度不足,进而容易产生层次方面的误差感,给观赏者一种拼凑的印象。鉴于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画面的整体处理,旨在让每一个局部都被统摄到整个画面中去,成为一个部分分割的成分。例如前景特定物象应该是实的,需要在这个物象的主要部位,将轮廓线凸显。而后面的特定物象应该是虚的。较之前者,后者需要淡化其色彩和形体方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创设出层次分明、立体感较强的画面效果。如果整个画面色彩显得有些乱,就应该在基调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整理。如果整个画面较为单调的话,就应该将环境色恰当地融入其中,进而色彩的丰富感就可以被提升。

二、重要注意事项强调。

在学生对范画的欣赏、感悟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张画,它的具体画法、运用色彩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解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水彩画的特点、画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体认。同时,需要提醒学生:如果调色过多,就可能丧失水彩画明快、透明的风格特征。而且涂色需要争取一次性完成,至多不可以超过三次,涂色越多,整个画面就会变得更为脏乱。鉴于此,在涂色之前,教师必须讲清楚调色与控制画笔中水分的具体措施,并且让学生全面把握绘画所要使用的工具,只有充分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谈及具体涂色过程的开展。

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即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绘画。教师可以一边绘画,一边讲解,在此过程中,将特定物象的具体画法,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一告诉学生。教师的这种示范教学,不仅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具体的绘画方法,如何规避不该出现的失误。另外,对于学生的作品不足之处,教师需要给予亲自改正,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绘画技巧迅速提升的。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水彩画的绘画技巧编成一系列的口诀,这样,学生记忆与掌握水彩画相关技法将会变得事半而功倍。

三、水彩画技法教学示例。

这里以水彩风景写生为示例对象。在写生的起初,需要力求一次性完成天空的绘画,当整体基调确定之后,余下的景物色彩需要与之协调搭配。当天空的绘画尚未“风干”之前,需要立刻将远山,抑或者是远树勾画出来。这样就会使得它与天空叠加的部分自然融合,避免了分离之感的产生。这样就契合了远虚近实的绘画要求。

画每一个特定物象之时,需要从左到右刷一遍清水,因为室外的空气是比较干燥的,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刷水,湿画法则难以为继。倒映在水中的树木和房屋需要在画纸湿条件下,立刻涂色,进而产生朦朦胧胧的倒影效果。待画面干了之后,在使用干画法,小心翼翼地在水面上画出几道波纹来,这样房屋和树木的倒影就显得愈加真实生动了。同时,水岸上的物象,需要使用干画法进行绘画,这样就会使得这些物象更为实在、凸显。进而与水中倒影构成鲜明的对比。

画面的主体部分需要着力进行刻画,进而让整个画面具有凝聚力。在让学生充分领悟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懂得艺术地处理画面的空间。最后,也就是对整个画面进行整理,湿画法的缺陷在于使得画面显得很“碎”,因此需要在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方面进行整体的调整,这样,整个画面就会变得和谐统一了。

参考文献。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四

1、教材所处的地位:

2、教学目的要求: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

(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由回顾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引入函数大家庭中还会认识那一种函数呢?再由例子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轨迹如何?何时达到最高点?引入二次函数。

2、自我尝试、合作探究—探求新知。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运用函数知识表述变量间关系,即自我探讨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间互动,集群体力量,共破难关,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通过观察,归纳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获取新知。

3、小试身手—循序渐进。

本组题目是对新学的直接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辨认二次函数,准确指出a、b、c,并应用其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能应用二次函数准确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变量间关系。本组题目的解决以学生快速解答为主,重点对第2题分析解决方法。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处理解决,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4、课堂回眸—归纳提高。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5、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共有6个题目,由学生独自处理第1、2、3、4、5小题,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第6小题可由学生或独自或同组交流均可。教师多以巡视为主,注意掌握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6、作业布置。

作业我选择“同步作业”里的题目,其中基础训练为必做题,全员均做;综合应用为选做题,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力提升用。

通过引入实例,丰富学生认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进而摆脱其原型,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种“数学化”的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五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六

学习目标:

1、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2、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间二次函数关系,从不同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3、通过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学习重点:

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学习难点:

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即表格、表达式、图象法,我们都不陌生,比如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这样写着:一种豆子的售价与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x(千克)00。511。522。53。

y(元)0123456。

二、探究活动。

(一)合作探究:

交流完成:

(1)一边长为xcm,则另一边长为cm,所以面积为:用函数表达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表示:

123456789。

10—。

(3)画出图象。

(二)议一议。

(1)在上述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请你描述一下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点拨: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请大家互相交流。

(1)因为x是边长,所以x应取数,即x0,又另一边长(10—x)也应大于,即10—x0,所以x10,这两个条件应该同时满足,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

(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就是求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所以要把二次函数y=—x2+10x化成顶点式。当x=—时,函数y有最大值y最大=。当x=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5cm2。

可以通过观察图象得知。也可以代入顶点坐标公式中求得。。

(三)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p62,p63的函数表达式,表格,图象问题。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y=________。

(2)用表格表示:

(3)用图象表示: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自我测试。

1、把长1。6米的铁丝围成长方形abcd,设宽为x(m),面积为y(m2)。则当最大时,所取的值是()。

a0。5b0。4c0。3d0。6。

2、两个数的和为6,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可能达到多少?利用图象描述乘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七

通过小球飞行高度问题展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然后进一步举例说明,从而得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最后通过例题介绍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表述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2)。会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从中体会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难点: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h=20t5t2。

考虑以下问题。

(1)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2)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m?为什么?

(4)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分析:由于球的飞行高度h与飞行时间t的关系是二次函数。

h=20t-5t2。

所以可以将问题中h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有合乎实际的解,则说明球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问题中h的值:否则,说明球的飞行高度不能达到问题中h的值。

解:(1)解方程15=20t5t2。t24t+3=0。t1=1,t2=3。

当球飞行1s和3s时,它的高度为15m。

(2)解方程20=20t-5t2。t2-4t+4=0。t1=t2=2。

当球飞行2s时,它的高度为20m。

(3)解方程20.5=20t-5t2。t2-4t+4.1=0。

因为(-4)2-44.10。所以方程无解。球的飞行高度达不到20.5m。

(4)解方程0=20t-5t2。t2-4t=0。t1=0,t2=4。

当球飞行0s和4s时,它的高度为0m,即0s时球从地面飞出。4s时球落回地面。

由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y=-x2+4x的值为3。求自变量x的值。

分析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即x2-4x+3=0)。反过来,解方程x2-4x+3=0又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y=x2-4+3的值为0,求自变量x的值。

一般地,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深入讨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二)问题的讨论。

(2)y=x2-6x+9;。

(3)y=x2-x+0。

的图象如图26.2-2所示。

先画出以上二次函数的图象,由图像学生展开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以上的问题。

可以看出:

(1)抛物线y=x2+x-2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横坐标是-2,1。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x-2=0的根是-2,1。

(2)抛物线y=x2-6x+9与x轴有一个公共点,这点的横坐标是3。当x=3时,函数的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6x+9=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3)抛物线y=x2-x+1与x轴没有公共点,由此可知,方程x2-x+1=0没有实数根。

总结:一般地,如果二次函数y=的图像与x轴相交,那么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0的根。

(三)归纳。

一般地,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可知,

(1)如果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x0,那么当x=x0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x0就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由于作图或观察可能存在误差,由图象求得的根,一般是近似的。

(四)例题。

例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解:作y=x2-2x-2的图象(如图),它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大约是-0.7,2.7。

所以方程x2-2x-2=0的实数根为x1-0.7,x22.7。

七小结。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八板书设计。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抛物线y=ax2+bx+c与方程ax2+bx+c=0的解之间的关系。

例题。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八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y=ax2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初步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3.能根据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数形结合。

利用具体的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时,应尽可能多地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图象和图象之间的比较,表达式和表达式之间的比较,建立图象和表达式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真正理解。

一、认知准备:

1.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什么?

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学生口答)。

你会作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吗?你想直观地了解它的性质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索。

二、新授:

(一)动手实践:作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

(同桌二人,南边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北边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两名学生黑板完成)。

(二)对照黑板图象议一议:(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你能描述该图象的形状吗?

2.该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公共点坐标是什么?

3.当x0时,随着x的增大,y如何变化?当x0时呢?

4.当x取什么值时,y值最小?最小值是什么?你是如何知道的?

5.该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你找出几对对称点。

(三)学生交流:

1.交流上面的五个问题(由问题1引出抛物线的概念,由问题2引出抛物线的顶点)。

2.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出示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函数y=x2和y=-x2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关于哪条直线对称?

(2)两个图象关于哪个点对称?

(3)由y=x2的图象如何得到y=-x2的图象?

(四)动手做一做:

1.作出函数y=2x2和y=-2x2的图象。

(同桌二人,南边作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北边作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两名学生黑板完成)。

2.对照黑板图象,数形结合,研讨性质:

(1)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2x2具有哪些性质吗?

(2)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2x2具有哪些性质吗?

(3)你能发现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各自的发现)。

3.师生归纳总结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性质:

(2)性质。

a:开口方向:a0,抛物线开口向上,a〈0,抛物线开口向下[。

b:顶点坐标是(0,0)。

c:对称轴是y轴。

d:最值:a0,当x=0时,y的最小值=0,a〈0,当x=0时,y的最大值=0。

e:增减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应用:(1)说出二次函数y=1/3x2和y=-5x2有哪些性质。

(2)说出二次函数y=4x2和y=-1/4x2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小结)。

1.会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它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知道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a:开口方向:a0,抛物线开口向上,a〈0,抛物线开口向下。

b:顶点坐标是(0,0)。

c:对称轴是y轴。

d:最值:a0,当x=0时,y的最小值=0,a〈0,当x=0时,y的最大值=0。

e:增减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九

老师讲课认真听讲,不会的问题及时标记。在课堂上,做一个好学生,认真听讲,对于老师讲的问题及时记录,进行相应的标记,在下课的时候,及时询问老师,早日解决问题。

一定要课前预习一下知识点。在上课前或平时闲暇时间,一定要注意课下多多预习,预习比复习更加重要,真的很重要,关乎到课堂的思维能力的转变,多多看看,对自己的理解有帮助。

课上要学会学习,记笔记,也要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课堂上,自己要活跃一点,带给老师感觉,让老师对你有印象,便于日后学习高中数学,与老师探讨学习方法,记笔记,记住讲的重点。

多做一些比较普通而又常出的问题,来熟悉自己学的知识。在课下的时候,自己找出适合自己做的题,在做题中找出适合自己的题目,来进行做和学,总有一份题目适合自己做,便会更熟悉自己学的知识。

学会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做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做一个学好习的人,让自己的心中有着大致的思路,能够解答出老师的,这便是可以了。

建立一个记错本,错误的题记录到本子上。将自己以前做过的错题,及时的整理出来,并且能够及时的回顾,便于日后在本子上学习到知识,能够复习到自己以前错过的题。

与老师经常交流学习方法,总有一个适合你。多多的与老师交流,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便于自己和老师更深入的交流学习,及时的询问一下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总有一个适合自己。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

一、教材分析:

《34.4二次函数的应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十四章第四节,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通过小球飞行这样的实际情境,创设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对应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有两个相等实根、没有实根的三种情况。这样,学生结合问题实际意义就能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有很好的体会;从而得出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也突出了课标的要求:注重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本节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3.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解决问题: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亲自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活动1]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2)x2-6x+9=0;(3)x2-x+1=0;(4)x2-2x-2=0.

2.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94问题.

3.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94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

例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一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增减性的理解和求法·。

三、解答题。

7·(1)请在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2x的大致图象;

(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方程x2—2x=1的根(精确到0·1)·。

(1)当t=3时,求足球距离地面的高度;

(2)当足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米时,求t;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二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最值问题的过程。

2、会综合运用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如有关距离等函数最值问题。

3、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例2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情景比较复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问题,它的一般方法是: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或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面积的最值问题。出示上节课的引例的动态。

图形(在周长为8米的矩形中)(多媒体动态显示)。

设问:(1)对角线(l)与边长(x)有什何关系?

(2)对角线(l)是否也有最值?如果有怎样求?

l与x并不是二次函数关系,而被开方数却可看成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引导学生回忆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被开方数越大(小)则它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小)。指出:当被开方数取最小值时,对角线也为最小值。

二、例题讲解。

多媒体动态演示,提出思考问题:(1)两船的距离随着什么的变化而变化?

(2)经过t小时后,两船的行程是多少?两船的距离如何用t来表示?

设经过t小时后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a’b’=ab’2+aa’2=(26-5t)2+(12t)2=169t2-260t+676。(这里估计学生会联想刚才解决类似的问题)。

因此只要求出被开方式169t2-260t+676的最小值,就可以求出两船之间的距离s的最小值。

解:设经过t时后,a,b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

s=a’b’=ab’2+aa’2=(26-5t)2+(12t)2。

=169t2-260t+676=169(t-1013)2+576(t0)。

当t=1013时,被开方式169(t-1013)2+576有最小值576。

所以当t=1013时,s最小值=576=24(km)。

答:经过1013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最近,最近距离为24km。

练习: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为2,求斜边的最小值。

三、课堂小结。

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四

1.注意渗透局部和全体、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结合所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要求学生思考:

(1)y=x2的图象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对称性。)。

(2)如何判断y=x2的图象有上面所说的特点?(答:由观察图象看出来;或由列表求值得出来;或由解析式y=x2看出来。)。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五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六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七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三个列函数关系式的实际问题,接着在学生探究这三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探讨对二次函数的判断,最后针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能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巩固应用。本节课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新知的巩固应用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不同题型的问题,很好巩固应用了本节的新知,课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对于每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凭经验设计。在每节课的课前,一定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中,同时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情况注意灵活处理课堂生成。课堂上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提前预设好教学时间,在每节课上,既要放的开,同时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收回,以保证每节教学基本任务完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次函数详细教案(汇总18篇)篇十八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给出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些性质,只是研究函数的方法都是按照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图象----性质的方法进行的,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作用是让学生借助于熟悉的函数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函数的更一般的方法,即: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来推断函数图象。它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站在新的高度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法。

按照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二次函数,理解和掌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研究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积极探索的氛围中,掌握从函数解析式、性质出发去认识函数图象的高度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等。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从教师的角色突出体现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经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师生互动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这方面,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方法等一系列活动为主线,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探究,巩固方法。

强化训练,加深理解。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的图象。目的是充分暴露学生在作图时不能很好的结合函数的性质而出现的错误或偏差问题,突出本节课的重要性。在学生总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以设问的方式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如何利用函数性质的研究来推断出较为准确的函数图象,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引用课本所给的例题1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并作出总结发言。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目标或暴露出在尝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析障碍,即不能很好的把握函数的性质对图象的影响,不能把抽象的性质与直观的图象融会贯通,这样便于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难点,各个击破,最终形成知识的迁移。在学生探讨后,教师选小组代表做总结发言,其他小组作出补充,教师引导从逐步完善函数性质的分析。其中,学生对于对称轴的确定、单调区间及单调性的分析阐述等可能存在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对解析式的分析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得到分析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把函数的性质完善。之后进入环节3:再次让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强化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关键。进而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新的认知体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图象为什么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等问题,为了消除学生的疑惑,进入第4个环节:教师要简单说明这是研究函数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函数的凹凸性,后面我们将要给大家介绍,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本第110页的探索与研究。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以上环节完成后,进入第5个环节:让学生对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然后推断函数图象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抽象、概括,得出研究函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使问题得以升华,拓宽学生的思维,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最终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化与发展,由此让引导学生进入独立探究,巩固方法的阶段。例2在题目的设置上变换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目的是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将会目标明确地进行函数性质的研究,然后推断出比较准确的函数图象,使新知得到有效巩固。

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但对二次函数中系数a、b、c的对二次函数的影响还有待提高,为此我把课本中的例3进行改编,引导学生进入强化训练,加深理解阶段。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对奇偶性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

第五个阶段:小结归纳,拓展深化。为了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二次函数和掌握函数的一般研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总结。在你对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方面教师要引导、拓展,明确今天所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研究函数性质图象的一般方法,对于一些陌生的或较为复杂的函数只要借助于适当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性质就可以推断出函数的图象,从而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定格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函数问题。

最后一个阶段是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作业的设置是分层落实。巩固题让学生复习解题思路,准确应用,以便举一反三。探究题通过对教材例题的改编,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六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得以迁移内化。而最终的探究作业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二次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总之,这节课是本着“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理念来设计的。

相关范文推荐

    私人教练个人简历(通用17篇)

    个人简历是一种让雇主或招聘者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式,通过它可以快速了解应聘者的基本情况。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简历示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

    秋季学期放假通知(优秀16篇)

    通知是一种书面形式,用于向特定的群体传达特定的信息或者安排。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常用的通知模板,希望能方便大家写作时的参考。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接触

    团支部年工作计划(优秀14篇)

    在工作计划书中,我们可以详细列出工作的步骤、要求和时间安排,以便更好地执行工作计划。看看别人是如何写一份完善的工作计划书的,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借鉴。

    小班劳动节活动方案策划及反思(热门15篇)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如时间、人力、资金等。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份策划方案范文,了解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计划。本次社区活动是庆五・一劳动节

    银行会计主管心得(汇总18篇)

    银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整理了一些银行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论文格式标准要求范文(19篇)

    范本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通过对范本的研究和模仿,我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风貌。范文范本能够给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启示,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

    面对焦虑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素养。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和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成长。我会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要求,不断

    独立投资心得体会(优秀19篇)

    心得体会的文字记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并为将来做出规划。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初次接触股市时,我并没有

    游中国美食街心得体会及收获(热门21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总结经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乡土中国》是社

    出租房屋简单合同(模板15篇)

    在租房过程中,房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租房者的经济压力。想要了解租房的最新政策和法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租房相关法规解读。乙方(受托方):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