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飞雪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

调查报告不仅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解和把握的一种记录,更是对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过程。在后续内容中,我们将分享一些精选的调查报告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帮助。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妇联通过县、镇、村妇联组织网络,对全市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形式,走访基层妇联干部、镇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思路。本文根据调研情况,对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粗浅分析,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根据妇联系统20xx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阳山县有3.9万多人,英德市有2.6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70%。

(一)基本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宽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只进行简单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

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6.2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36.4%,读幼儿园的占了12.3%,学龄前的占了16.3%。

(二)主要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的差异性,使其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隔代教育负面作用,学习水平和心智水平难以提高。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由于祖辈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计,有的自己也体弱多病,对于管教孩子是无能力也无精力,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同时“隔代亲”现象的普遍存在,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祖辈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文化辅导和行为习惯、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对孩子疏于管教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如清新县禾云镇的小健,今年13岁,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他的父母长期在广州打工,由奶奶负责监护其生活学习。奶奶不识字,对其也十分溺爱,少有对其进行严厉管教。小健对学习非常不自觉,成绩是越来越差。同镇10岁的小发读一年级时,有妈妈在身边监督、照顾,能上课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回家更会帮助妈妈做点家务。到了二年级,妈妈随父亲到佛山打工,由行动不便的外婆照顾他。结果他的成绩是直线下降,成为班中的差生。而且越来越调皮,和同学追逐打闹,有时更是不上学,骑着自行车到处游逛。像这样由于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辅导,造成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佳。部分更是因为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导致出现性格偏执或行为偏差,出现厌学、逃课、迷恋网吧和电子游戏等现象,甚至与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搞在一起,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2、缺乏亲情抚慰与倾诉沟通,心理问题显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正是极需沟通倾诉和正确引导的时候。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这些儿童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连山县上帅镇9岁的小琴,父母为了生计双双外出务工,剩下她和正在读学前班的妹妹跟随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天长路远,父母对两姐妹的生活学习情况甚少过问。两姐妹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贴身照顾,性格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往。13岁的小豪读六年级,父母在广州打工,由奶奶照顾他的生活。当他违反学校纪律时,班主任只能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远方的父母只能通过电话只言片语对其进行教育。为了加强沟通,他的父母甚至留下了手机,但手机却变成了“游戏机”,成为其学习的障碍。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差异大,巨大的代沟让两者难以交流沟通。父母忙于务工且身处远方,对孩子的情感沟通和心理关怀也少。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帮助。有的.儿童和父母感情生疏,甚至怨恨父母无情,久而久之对家庭缺乏温暖感和归属感。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极易产生社会认知、行为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这对于儿童人格的健全健康发展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

3、缺乏安全监管,生命安全受威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人或年纪老迈,或病痛缠身,对他们上学、放学途中、节假日的安全问题难以监管到位。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更加突显。他们上山捉蛇捕鸟,下河洗澡摸鱼,骑车到处游荡,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连州市龙坪镇7岁的小军,父母到了番禺打工,留下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去年12月,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军由隔壁50多岁的大叔帮忙接他放学,结果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政策社会因素。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其实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由于现行户籍管理等相关政策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无法更好地解决孩子进城后的入学、医疗保障和居住等问题,迫于现实的压力,把孩子留在农村就成了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无奈的选择。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极需得到家庭外的社会教育体系的更多帮助和疏导,弥补亲情、监管、教育等方面缺失对其成长形成的消极影响。但一方面,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开设专门的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课程还是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社会教育相关服务体系更是还未发展成熟起来。这样的现实状况直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不断产生。

(二)家庭个人因素。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弱,传统种植业收入水平低,农民往外走是必然的。农民外出务工谋生,目的是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希望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有的家长认为,毕业后没门路照样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早点就业。在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再加上忙于务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就不太重视和关注。委托的监管人又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更加不会对留守的孩子进行更多的教育。这些都是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因素。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存在。这个特殊群体的人数已在加大,问题也正在凸显。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对国家人才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深远深刻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影响的不仅是一代人,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为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一)推进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生活上的问题。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校配套建设宿舍,并不断改善寄宿条件,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尽量避免家庭教育缺失的弊端。

(二)多渠道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目前教育、妇联、关工委、团委、学校等部门、群团、社会组织都有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救助扶持工作。如市妇联去年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活动,一年来开展家教公益大讲堂1000多场,受教育家长35.6万人次,发放有关宣传资料28万份。招募4400多名(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集体和热心人士担任“爱心父母”,募得帮扶款130万多元,帮扶困境儿童1700多人。暑假期间还联合市关工委、团市委开展“携手关爱留守儿童缤纷夏日五个一”活动,让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假期。这些救助扶持工作虽然一定程度上代偿了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但毕竟力量微弱,而且都是分散、间断行为,并没有形成长效、持续的工作机制,成效是有限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短期内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利用社会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助。如建立综合性服务站、托管中心、心理咨询站等。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依托学校或有关服务机构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家庭情况等进行登记造册并实行动态跟踪。根据相关信息,更好发挥各种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提供救助和帮助。

(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家教理念灌输。引导和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农村留守儿童的委托监管人提高责任意识,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情况,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尽量给予孩子温暖与关怀。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利用书信、电话、信息、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利用家长学校经常性开设家庭教育讲座,让“第二家长”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

(五)重点关注,积极消除社会因素的影响。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逐步消除与户籍管理相联系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政策障碍,促进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相关政策的衔接与配套,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平等享有相应的权利权益,积极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社会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根源复杂,涉及人员广泛,极需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从而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二

中国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每年有1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120万人死于癌症。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发病率。

globocan估计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21.6/10万女性。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城市地区的asr是农村地区的两倍(34.3/10万vs17.0/10万)(图1)。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广州报告的asr是46.6/10万女性。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要早。上海和北京的数据都显示两个高峰,45-55岁,70-74岁。

死亡率。

globocan报告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死于癌症的第6位死因asr为5.7/10万女性排在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之后。城市地区的asr比农村地区高46.9%(7.2/10万vs4.9/10万)(图2)。

乳腺癌治疗。

手术。

乳腺癌手术方式在不同地区和医院间差别较大。自从1990s,保乳手术成为指南推荐的手术方法。但是,根据中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原发性乳腺癌手术中,乳房切除术仍占88.8%,而美国为36%。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保乳手术率只有12.1%,20上升到24.3%。

放疗。

中国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只有27%的乳腺癌病人将放疗作为主要治疗的一部分,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为40%,荷兰为58-68%,巴西为76%)。与保乳手术类似,放疗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系统治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中国比较普遍,约81.4%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会进行化疗,然而化疗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一项报告声称12.1%的治疗病人接受不到四个周期的化疗。一项北京研究的调查称,只有80.1%激素受体阳性女性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而9.2%的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也接受了内分泌治疗。

在中国,很多药物未纳入医保,经常造成病人高昂的自付费用。很多新药无法获得也限制了转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例如,只有40%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二线治疗,只有四分之一接受三线治疗。20.6%的北京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尽管曲妥珠单抗在已经在中国批准。但是该药未进入医保,导致病人自付费用较高。另外,一些高收入国家已经批准的新药(例如tdm1和帕妥珠单抗)目前仍不能获得,限制了系统治疗的方案。

目前,上注册,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表)。中国关于乳腺癌的论文发表在不断上升(图3)。在,总数已经超过了加拿大、英国、日本,居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表)。

表乳腺癌临床试验和发表论文数量。

图3不同国家的乳腺癌相关研究文章。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三

11月底,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都受到限制,同样的待遇,女性往往付出更多。记者调查发现,女性在就业、晋升、工作稳定性、薪酬等方面都会遇到种种障碍,而“隐性歧视”已成为女性就业歧视的新趋势。

a现状。

同样的工作,女人比男人付出更多。

郑州的师女士今年38岁,2000年从大学毕业后和老公在单位相识并结婚,师女士说:“我和老公的起点是一致的,工作能力也不相上下,结婚后我要努力工作还要照顾孩子老人,辛苦不说,现在在单位的职务却比老公低两级。领导考察升职干部的时候,总是会优先考虑男性。我觉得作为女性在社会上奋斗,肯定会比男人碰到更多困难,女人要兼顾母亲、妻子等各种社会角色,承受的压力确实很大。其实,基因已经决定了女人要想出色,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一个父亲要是在一段时间里不照顾自己的家小,周围的舆论不会指责,但女人要是这么做,一定会引来非议。”

有报告称,投递简历后,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的女性高约42%。《2016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和2015年,男性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比女性高约10个百分点。劳动力市场上针对女性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性别歧视问题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当下,有一些女大学生选择了当“研究生妈妈”,先结婚生子后求职,她们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受到限制。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不少职场女性及正在找工作的女大学生都在担忧,自己的生育问题会不会成为职场道路上的又一个“绊脚石”。来自郑州的李女士31岁时刚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她给记者说起了以前找工作的经历。

李女士称,两年前她刚刚结婚,应聘了当地一个大型房地产公司总裁助理的职位。经过两次面试和两次笔试以后,还是被淘汰了下来。面试的时候人家直接就问她:“29岁了?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啥时候生孩子?确定这两年不生吗?”最后,该公司决定录用一名年轻的男性担此职务。不甘心的李女士去找公司人事负责人理论,该负责人以职位工作繁忙为由推诿解释。

李女士现在依然很困惑,休完产假后的她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合适的职位了,老板的不满意显而易见,怀孕前大好的发展前途如今也看不到了。

“生一个孩子都成这样了,别提生二胎的事儿了!”李女士抱怨道。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女性在职场中遭遇生育歧视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生育、哺乳、养育儿女、照顾家庭等方面付出很大,大大削弱了她们在职场的竞争力,这也是现在大中城市职业女性对生育望而却步的原因。

b案例。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有案可循。

2016年秋季人才招聘渐入尾声。在招聘面试中,“是否已婚已育”的“拷问”、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男性的“潜规则”让很多女性大学生感到心寒。

法律与性别休戚相关,缺少性别平等视角的法律必然产生性别不平等问题。反之,具有性别平等视角的法律可以逐步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有案可循。

【案例一】。

2012年6月11日,曹某在求职网站上看到某辅导学校招聘行政助理的信息,便投了简历,但一直没有音信。2012年6月25日,她登录网站查看时,发现该辅导学校行政助理招聘启事中有“仅限男性”的条件。之后,对方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再次明确告知,该职位只招男性。曹某认为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于是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递交诉状起诉该辅导学校,但一直未被受理。2013年5月,一番波折后,法院最终对此案进行立案。

导学校承诺支付曹某3万元“关爱女性平等就业专项资金”,该案以和解告终。

【案例二】。

b2014年11月12日,法院作出判决,认为烹饪学校文案职位不属于法定女性禁忌劳动范围,烹饪学校未对郭某是否符合招聘条件进行审查,而仅以岗位限招男性为由拒绝录用郭某的事实成立。根据《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的规定,认定烹饪学校行为属于就业性别歧视,侵犯了郭某的平等就业权,给郭某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损害,应向郭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c举措:

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用人单位看来,女性大学生业务能力等并不输于男性,但女性生育会耽误用工时间,生育后又偏重家庭,事业心有所降低;一些岗位工作条件艰苦,需要经常出差、应酬,不太适合女性;此外,传统的男女分工观念也仍在影响用人单位。

12月1日,省妇联的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介绍了就业性别歧视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只招男性不招女性,或者实行性别搭配。

劳动合同中的性别歧视:劳动合同中含性别歧视色彩的条款,包括禁婚、禁孕、禁育等条款。

职位待遇上的性别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

录用和提拔方面的性别歧视:如女性因性别而不被录用或提拔。

女职工特殊保护范畴中的性别歧视:如女性因结婚、怀孕、生育被解雇。

女性退休年龄限制:女性的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剥夺了女性5至10年的工作机会。

省妇联6年向39.7万名妇女发放贷款238.4亿元。

帮扶困难妇女再就业一直是省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年58岁的.杨金平是郏县白庙乡人。她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老师。高中毕业后,她毅然投入到幼儿教育中,从两间旧瓦房开始创业,至今已有35年。近年来,她想办一所幼儿园,就拿出多年积蓄,建造近4000平方米的新园。后续的桌椅床铺需要一笔钱,而她的资金所剩无几。这时,白庙乡妇联主席雷晓为她送来了一套妇女小额贷款表格,并为其全程争取,让新园如期开园,200多名幼儿在这里学习成长。

记者了解到,6年来我省共向39.7万名妇女发放贷款238.4亿元。

去年以来,河南全省实施“巧媳妇”行动计划,与省服装行业协会联手,在农村留守妇女集中地区依托小额担保政策,支持农村女能人建立服装、手工编织加工点,实行订单生产。目前,全省已建立加工点1万多个,吸纳创业就业妇女40多万人。

d立法。

现有法律对就业性别歧视画出法律底线。

法律规范是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后屏障。河南鸿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民介绍了目前严惩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同时,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同时,该规定第二十七条强调,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应尽快完善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相关法律。

“现行法律对歧视行为缺乏惩罚性规定,加之行政部门的执法手段十分有限,难以形成有力约束。”王艳民说。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招聘网站上存在的就业性别歧视信息也相当严重。王艳民说,根据我国《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规定》第五十八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招聘平台发布有性别歧视问题的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应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惩罚。

长期关注和研究就业歧视的律师许英表示,目前,我国对于职业中介机构的规范还远远不够,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杜绝发布含有性别歧视的招聘信息。有关部门也要推动规范就业性别歧视的政策、尽快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助力改变招聘市场女性就业受歧视乱象。另外,行政执法和女性本身的维权意识不够,因此,除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和增强有关部门对用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外,还应当增强女性依法维权意识,让其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自觉自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四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近日在京发布《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该报告提出,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的“2016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活动由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

活动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教授发布《20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认为,我们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家长需要补上“爱”的教育这一课。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

调查发现,中国亲子教育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的民主意识、科学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家庭教育科学观念与方法的传播更加有效和多样化;家长更加注重儿童成长的全面性,特别是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的学**热情持续高涨;注重科学陪伴;关注亲子阅读;父亲参与度有所提高,等等。

调查也发现了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把**的恐惧、贪婪、功利心当作“爱心”传输给孩子;育儿焦虑、教育过度现象依然存在;体现家族文化传承影响的“隧道效应”还比较明显,而家长对此往往没有清楚的意识等等。报告认为,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

教育过度主要表现在过早、过多、过快地灌输知识;为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过长占有孩子的玩耍时间;过密的'言语和讲道理等。教育过度会造成教育异化。因为教育过度所引发的亲子冲突与家庭焦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社会问题,需要广大家庭深刻反省。

报告认为,在孩子进行玩耍、阅读、做功课、体育锻炼、交往、旅游、过生日或节假日等场合,家长的陪伴时间均有所增加,而妈妈的陪伴时间又明显高于爸爸;陪伴的功利性还比较明显。报告指出,68.37%的家长选择了“理解、信任和欣赏孩子”。这个现象令人欣喜,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并不能够真正懂得和做到对孩子的理解、信任和欣赏。他们的“爱”里面隐藏了较多的功利性。这样的“爱”很容易转变为“恨”,恨铁不成钢。

报告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家长要重新回到平常心,重新找回教育规律。焦虑的家长、过度的教育,都是从外部向孩子强行灌输、施压,而没有唤醒孩子内在的“天然学校”,孩子的生命力逐渐变得僵硬,失去了灵性,失去了他“自己”的天性。

调查表明,约有一半的家庭重视亲子阅读,这是很好的趋势,但还是不够的。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深入情感世界,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报告认为,每个家庭都具有一条象征家族文化心理结构代际传承的“隧道”,会极大地影响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与上一代人的关系,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模式和处事模式,进而成为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元素。家庭教育要警惕,不能把孩子的“自己”教没了、亲没了。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五

参与人员:。

社会现状:

一、教育制度的差异造成的人文差异。

中国教育95%以上采取的是应试教育,正是这样,中国的学生发展方向很单一,只是为了分数而拼命的学习。从小学到高中,本是孩子兴趣多元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中国,却有61%的`孩子兴趣被抹杀,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只是盲目学习。而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早晨8点钟开始上课,下午3点半就可以放学,并且家庭作业还不多,这样他们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使社会更加多元化。

20岁,学生开始逐渐步入社会,但这时从大学开始,中国的教育压力开始减缓,美国教育压力却开始上升;中国学生消怠至极,美国学生积极开工,就这样,开端不一样,注定结果也不一样,。

目前只有清华、北大等几所学校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感到紧张,学习社会经验。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要彻底的改变,要向美国的教育模式过渡,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多元化世界中站住阵脚,逐渐强大!

二、人口素质及涵养表现。

据统计表明,在国外餐厅吃饭时,有种幽雅的感受,但在国内,总是熙熙攘攘的感觉,好像有人在打架一般,言语稍有不合便拳脚相向。这大概就是我国人口素质不高及教育水平低下的表现吧!

得出结论:目前,我国教育制度阻滞了我国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我国社会单一化的现象。

整改建议:在我国现有教育制度上进行改革,逐步由分数教育、应试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真正做到“让孩子健康发展”!使我国公民能在多元化格局世界中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六

根据中国教育部官方统计,2014年,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达45.98万人;其中,低龄留学生成为新力军,掀起了新一轮的留学浪潮。在这股浪潮中,被开除学生群体的数量激增,吸引了中美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此,美国厚仁教育研究中心以全美1,657名被开除中国留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为数据支持,制作了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分析被开除学生的背景信息和开除原因,总结出以下这些开除高危人群特征:

——80.55%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

——69.43%来美国不到2年。

——过半数(51.28%)的学生gpa低于2.0。

——79.04%本科或硕士学位在读。

——主要集中在加州-纽约州-宾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等州。

五大最容易被开除的美国高校。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美国厚仁所接触到的被开除学生中:

13.7%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12.1%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

10.0%来自亚利桑那大学。

7.4%来自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6.8%来自波士顿大学。

“开除学生地理分布、就读学科、在读学位等比例都和美国移民局以及美国开放报告(opendoorreport)2015最新发布的数字趋势相近。厚仁接触到的被开除学生数目,是业界最多的,也具有代表性。”白皮书统计,被开除中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加州、纽约州、宾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和马萨诸塞州等州。据悉,如果学生被学校开除,学校有责任主动报告移民局,由学校发放的学生在美国居留身份(f-1)作废。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在美国的合法居留权。15天以内,学生必须离境。否则,学生可能会被拒绝入境三至五年不等的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家人入境,也就是说,既丢了学籍,又成了非法居留黑户。

开除主因:超八成学术不达标主要体现为gpa低。

开除原因及各比例。

学术表现差(57.56%)主要体现为gpa低。

学术不诚实(22.98%)是中国留学生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最常见的例子是论文有意或无意地抄袭、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代考代课找人代写作业等。

行为失当问题(3.87%)包括了课堂表现差、打架、人身威胁等。

违反法律问题(1.93%)包括了性侵、违反交通规则、非法持枪、因涉及刑事案件被起诉而被开除、未成年人吸烟及饮酒、未成年人藏烟、因延迟毕业i-20出现问题、使用住家的社会安全号而触犯了个人隐私、盗窃。

心理问题(0.57%)主要指的是来到美国后患上了忧郁症等心理疾病,妨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被校方开除。

国际学生身份问题(2.96%)主要是指国际学生每学期一定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成为全职学生才能拥有f-1签证的有效性。

财务问题(0.23%)主要是指学生未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如数支付学费而面临被开除的困境。

申学材料遗留问题(0.23%)主要是指申请美国学校的材料中语言或标准化考试成绩、推荐信、个人经历等作假。

其中,gpa太低或作弊等学术问题是造成学生被开除的最主要原因。

每所学校对学生最低gpa的要求不同。一般情况下,本科生需要2.0的gpa、研究生需要3.0的gpa才能顺利注册下一个学期和完成学业。如果学生未达到规定的gpa学校会给出一次警告,通知学生gpa已处于被开除的高危区段,若下一个学期仍不能达到规定gpa则会被开除。

名校学生也不例外常青藤女生竟是高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表明,被开除的学生群体并不仅限于学术表现差的学生:除了一些gpa过低被开除的学生外,有不少成绩优异(gpa在3.0至3.5不等)却被开除的学生出自常春藤名校。

而且,该群体多为在读女硕士,开除原因主要为作弊、申请材料作假、诚信问题等。白皮书指出,女留学生成绩优异,却容易因为就读于名校而过分注重成绩,加上自身能力问题或无法适应美国校园激烈的竞争环境而选择学术不诚实,一经学校发现便受到了严厉处分。

不过,部分因抄袭被开除学生感到十分“冤枉”:很多学生是因为“文献引用不当”而被教授认为抄袭。此外,代考/代课、成绩造假、想改成绩被举报、保留往届考卷、对老师撒谎、伪造导师签名等短视行为,一经发现也往往被开除。2015年的白皮书增加了性别分析向度。在本次留美中国学生现状调查的样本人群中,被开除的男生占61.6%,女生占38.4%,即男女比例约为6:4。值得注意的是,高危人群中,25岁以上的女生明显比男生多,女生中学术不诚实的比例比男生高了近10%,相应的学术表现差的比例却低了近10%。

公立名校成重灾区,理工科和商科更易被开除。

名校的学生是否相对更安全?事实正相反。在调查的被开除学生中,有超过一半(62.89%)排名前100的学校。

具体来讲,超过三分之一的被开除研究生来自于全美排名前50的名校,经济商管的学生比例最高;超过三分之一被开除的.本科学生来自于全美排名51­-100的学校,近40%的学生在大一就面临开除的问题,理工科学生比例最高。其中,被开除的综合性大学学生中有72%来自于公立大学。

在专业方面,被开除的学生中,理工类专业学生和经济商管类专业学生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分别为35.02%和31.77%,被开除理由通常是学术表现差、学术不诚实。

为何top100的名校和热门专业成了被开除的重灾区?主要是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太重视排名,为了能进入一个所谓综合排名更高的学校,不惜更换专业,也不管学生真正的兴趣。等学生进入了美国“名校”的热门专业后,常常松懈或听不懂,心理调节能力又差,兴趣不高,自然难以达标。

低龄留学生忧患重重是遭受学术挫折的高危人群。

白皮书针对低龄留学生专门作了专题分析,报告中提到,18-21岁之间被学校开除的中国低龄学生共有795名,被开除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为失当和违反法律。

低龄留学生因年龄小,自理和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适应中美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容易引发诸多问题。打架闹事、在校外过夜等都是小留学生初来美国、不熟悉学校规范和人文常识而容易触犯的问题。

研究中心专家指出,低龄留学生是遭受学术挫折的高危人群。学生进入美国学校以后,接受正规的学术规划和引导至关重要。不仅是学业,包括解释校规、制度、文化,辅导心理、学习方式、弱科等各领域,都需要重点关注。厚仁教育首席发展官陈航建议,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每个学生都需要尽快适应美国新的教育模式和新文化环境,加上中西差异巨大,低龄留美学生存在内在风险,建议寻求基于美国的专业帮助,有效预防,避免学术挫折的发生。希望白皮书的调查内容能引起更多社会关注,让准备赴美留学、在美修读课程的学生引以为戒,防患未然。

被开除的学生中,超过87%的学生在美时间不超过3年,其中43.22%的学生在美不超过1年,26.21%的学生在美学习1-2年。另外,如图3.6.2显示,进入学校的第一学年的学生更有可能被开除。由此可见,对美国学习、生活的陌生感很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

多位学者提到,对美国学习、生活的陌生感很可能使初来乍到学生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例如,一些中国学生因为从小受到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的影响,养成发言要举手的习惯。与此同时,美国学生从小被鼓励积极发言,发言不用举手。这样一来,当中国学生还在纠结要不要举手发言的时候,原本要讲的话可能就被美国学生讲了。长此以往,老师会产生一些偏见。而这些偏见很可能最终变成对中国留学生学习能力的歧视。类似的文化冲突(culturalshock)可能给新生留下长远的心理阴影,导致自闭、自卑、社交恐惧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留学新生来说,教育专业人士、心理辅导人士的帮助尤为重要。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七

摘要:1、根据民政部门调查显示,2009年,“经济适用男”“剩女”“宅男”“宅女”等与婚恋相关的词汇持续火热,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以此类词汇描述自己。婚恋问题已经成为单身男女首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

1、根据民政部门调查显示,2009年,“经济适用男”“剩女”“宅男”“宅女”等与婚恋相关的词汇持续火热,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以此类词汇描述自己。婚恋问题已经成为单身男女首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将形成一个高峰,每年适婚男女达到6000万左右,婚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

2、对于单身的原因,其中51%的被调查者表示缘分未到,在寻觅中;19%的'被调查者表示感情受过伤害,交友比较谨慎;11%的被调查者表示工作、学业繁忙,没有精力;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条件不够好;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条件出众,眼光比较高;4%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想太早失去自由,享受单身。

3、参与调查的单身男女通常会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婚恋对象,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寻偶现象日渐突出,成为70%以上受调查者的重要选择。

4、本次调查显示,92%的单身男女对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68%的单身男女对于适婚同居表示理解,85%的单身男女对于闪婚可以理解和接受。被调查者面对此类问题时,更强调以真爱为基础,看缘分,理性选择,而不拘泥于刻板的传统观念。这也反映了近年来与国家经济一起发展进步的社会观念。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八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在审议的《就业促进法(草案)》,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主要是对反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鉴于此,立法部门已将原案中的几条反就业歧视规定扩充为专门的一章,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对民意的重视。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的这份。

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也有助于立法机构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就业歧视的现状为反就业歧视的立法与制度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就业歧视涉及公民的基本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为了更准确了解当前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为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推动在我国实行就业机会平等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于xx年5月和10月,就中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在全国北京、广州、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郑州、银川、青岛等十大城市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发放了3500份问卷,收回了3454份。

现将这次调查所获得的重要信息报告如下。

1.就业歧视范围相当广。调查表明,我国当前就业歧视的主要领域有民族、宗教、政治面貌、残疾人、户籍、性别、年龄、健康、外貌身高、性取向等十来种。

根据反歧视定义,在同样的情况下实行差别对待构成歧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差别对待都构成歧视,但差别对待是歧视的重要表现。根据这次问卷调查,我们选择了13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否有差别待遇进行调查。

雇主单位的要求并非都是歧视,但有相当一些是有歧视性的。所以此表能一定程度反映我国就业歧视的范围。如就业中提出学历、工作经验、资格证书的条件大部分可能是合理的,健康有部分可能是合理的;但是,户籍、性别、年龄、外貌身高等要求基本上没有合理性,大部分可认定为歧视;而民族、政治面貌、性取向虽然表中比例不高,但是属于国际标准严格禁止的歧视。还有残疾人和宗教歧视虽然没有列入,却也是法律明确禁止的歧视。所以认为以上十来种歧视为我国的主要歧视领域是合适的,其他学历、工作经验等为非主流歧视,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构成歧视。

2.就业歧视相当严重。在问到“目前就业领域存在就业歧视吗”时,认为存在的被访者,累计占85.5%,认为非常严重和较为严重的占50.8%,认为不存在的只占6.6%。

七成多的人认为在就业中受到歧视。在问到被访者“就业过程中受到过何种歧视”时,有30.8%的人认为曾经在薪酬或福利方面受到过歧视;22.7%的人认为在岗位或工种安排方面曾经受到过歧视;21.3%的人认为在升迁和职称评定方面受到过歧视;17.6%的人认为在应聘时受歧视(以上为多项选择)。在问到受歧视的程度时,有54.9%的人认为受过各种不同程度的歧视,15.6%的人认为受过严重歧视。共有71.1%的人在就业和工作中受到各种歧视。

在求职中受到拒绝的情况,比例最高的是因为残疾,有21.8%的残疾被访者认为自己因为残疾而遭到用人单位拒绝;其次是因低学历,达18.7%;第三是因为外地户籍,达18.5%;最低的是政治面貌,只有3.4%。

3.就业歧视相当公开。调查表明,就业歧视是相当公开直接的。如在问到“因为疾病而被辞退,是否会直接告知理由”时,有51.3%的雇主会直接告知理由。

二、国家机关在带头歧视。

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和职业中存在相当严重的歧视。有65.9%的被访者认为公务员招录和职业中存在差别对待。

1.公务员招聘中的三大歧视:户籍、残疾人和健康条件。在公务员招聘中,被调查者认为受排斥的情况:学历低占第一位45%,外地户口被排在第二位43%,这是最严重的歧视;残疾人(40.9%)和健康原因(40.7%)分别排在第三、四位。由于学历要求不都是歧视,只有有些情况才是,所以上述三种是最重要的歧视。

2.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也非常严重。公务员招聘时的年龄歧视非常突出。招聘公务员中,要求30岁以下的占42.0%,要求35岁以下的占58.0%。有32%的人遭到性别歧视。由于只有女性才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比例是很高的。

3.歧视主要发生在复试阶段。国家机关的歧视主要发生在哪些阶段?有66%的人认为复试阶段存在歧视;有35.8%的人认为升迁阶段存在歧视;有29.4%的人认为招录体检阶段存在歧视;有27%的人认为公务员招录笔试阶段存在歧视。说明多数人不相信公务员的复试。

4.被访者认为公务员招录对性别、户籍和身高长相的要求是最没有道理的。被访者认为,在招聘公务员中设置的最不合理的条件,第一是性别,占67.7%;第二是户籍,占66.3%;第三是身高,占59.8%;第四是长相,占47.4%;第五是政治面貌,占41.6%。对企事业单位招聘设置条件的看法与上述有所不同,认为企事业单位首先不应设置的条件是户籍,占67.2%,其次是性别,占63%,第三位是身高,占54.5%,政治面貌排第四,占53.4%。这说明公众认为,国家机关招聘中提出性别要求,企事业单位提出户口要求是最没有道理的。还有公众更反对企事业单位招聘设政治要求,这个比例高于对公务员提出此要求的近12%。

被访者认为,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可以提出的合理条件,排在第一位的是学历,占80.7%;排在第二位的是健康,占59.8%;排在第三位的是年龄,占47.9%。可见,公众比较认同在招聘中,通过学历来筛选应聘者。也有超半数的人认为健康条件是合理的,近半数的人认为年龄是合理的,说明很多的人对健康和年龄歧视缺少意识。

1.最受歧视的三大群体——残疾人、艾滋病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根据我们研究,从群体的广泛性和受众面等综合情况看,就业和工作中的歧视最严重的领域是身份歧视,其次是对女性的歧视,然后是对残疾人、年龄、健康和身体特征(身高、长相、体重等)等的歧视。

但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在问到“哪些群体容易受歧视”的问题时,回答后前四位的是:残疾人65.6%,艾滋病患者62.8%,肝炎病毒携带者54.2%,由于学历条件不高构成歧视,所以对农民工的歧视(占45%)排第四位。可见,残疾人、艾滋病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农民工是最受歧视的群体。

2.最严重的歧视观念是健康歧视。

调查发现,公众在观念上最严重的歧视是健康歧视。在问到“如果你是雇用者,您可能不会招收下列哪些人员”的问题时,63%的被访者表示不会招收艾滋病毒携带者,55.8%的人表示不会招收乙肝病毒携带者,52.5%的人表示不会招收性病患者。在问到“您是否会与爱滋病患者、性病患者、乙肝患者一同工作吗”的问题时,分别有52.5%、51.6%、49.3%的人表示不会。以上调查反映的是人们的歧视观念,艾滋病患者、性病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最容易受到歧视的群体,说明很多普通人都对这些人抱有歧视观念。

女性和户籍身份为什么没有列在前列?是因为许多人主观上并不对女性和农民身份抱有歧视。但是,由于艾滋病患者的群体人数不多,而且这部分人得知患病后去求职的更少,所以从整体上显示并不太严重。但从个体上讲肯定是最严重的,很可能有一个拒绝一个。中国的残疾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但去正常应聘就业的比例也不是太多。而肝炎病毒携带者有一定的隐藏性,不提体检要求的招聘不会产生这种歧视。所以,这两种在很多人观念中抱有的、可能是很严重的歧视反而没有身份和性别歧视在就业市场中显示得更为严重。身份歧视和性别歧视之所以被认为是最严重的两种歧视,是因为这两个群体被歧视的人数量大,而且公开显示在招聘市场上。

3.公众最反对的歧视是性别和身份歧视。

调查还发现,公众最反对的歧视是性别和身份歧视。问到“对目前社会歧视现状有何评价”时,受访者认为“很不好”的歧视排序,第一位是性别歧视(占29.8%),其次是身份歧视,包括户籍歧视(26.4%)和籍贯歧视(26.2%),还有残疾歧视(26.2%)。被访者对健康歧视和同性恋歧视的反对度最低,认为健康歧视很不好的只有12.3%,认为同性恋很不好的只有14%,说明比较认同这种歧视。

四、关于性别歧视和农民工歧视。

性别歧视是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女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在本课题社会问卷抽样调查中显示,在回答“就业时单位或雇主是否提出过性别要求”的问题时,明确要求是男性的占13.9%,明确要求是女性的占7.1%,男女都可以的占32.2%,而无明确说明的占46.7%。可见,有21%的招聘单位明确提出性别要求。而明确提出要求录用男性的高出女性的一倍。

在问到“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是:外貌气质、学历和公关能力,分别有70.1%、67.2%和60.7%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而女性认为学历是最重要的,排在前三位的是:学历、外貌气质和公关能力,分别有72.6%、70.3%和64.8%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在问到“获取工作时是否有相貌和气质要求”的问题时,要求长相端正、气质优雅的,女性比男性百分比高8.3%。可见,对女性就业不是以本身的能力,而是以貌取人的现象是存在的。

另外,有不少雇主对结婚和生育的女性存在歧视,有的要求不要已婚女性或要生过孩子的。调查表明在订。

劳动合同。

时,有15.4%的女性受到结婚或生育方面的限制。

在问到“工作单位已经落实的女性权益”问题时,有52.4%的被访者回答单位落实了怀孕的权益,72.8%的被访者回答单位落实了产假的权益,落实了哺乳期权益的为49.2%,特殊生理期为17.5%,劳动与安全保护为45.4%。换句话说,产假权利落实得较好,特殊生理期的保护最差,还有47.6%的单位没有落实女性怀孕的权益。

关于农民工歧视。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工受歧视的严重程度大概排在第四位,在残疾人歧视、艾滋病和病毒携带者之后。但农民工是受歧视的最大群体。由于农民工的歧视很多是法律化的,所以调查所显示的数字并不充分。

农民工在就业准入时就受到法律歧视性约束,无法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但农民工在就业工作中仍然受到各种歧视。

根据回答,第一是工作和居住条件差,占89.7%;第二是在工种安排(脏、重、粗)方面受到歧视,占84.9%;第三是在报酬方面受到歧视,占36.2%;第四是从业的行业限制占35.3%;第五是医疗和工伤保险占27.9%。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九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十

尽管央行一再声明人民币没有贬值基础,但自英国脱欧事件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实在非常不乐观。高盛的研究员通过调查离岸与在案人民币资金流向得出外管局或许正在不断掩饰资本外流严峻程度的结论。

据高盛统计,最近几个月内的跨境人民币流动可能掩盖了中国真正的资金外流水平。高盛分析师mttang以及maggiewei的报告显示,根据他们的计算,自10月以来,总净资金流出已达5,000亿美元,比国家外汇管理局所提供的3300亿美元的在岸外汇结算高出50%。

以下是来自高盛分析师mktang的报告详情:

中国资金流更新——跨境人民币流动如何以不同渠道掩饰资金外流的压力:。

我们更新了对中国的资金以及外流渠道的预测。分析显示第一季度的净资金流出为1,230亿美元(去年第三季度结合第四季度的资金净流出为5,040亿美元)。

第一季度的净流出中,约70%是由中国居民积累外国资产所造成的;40%源自外汇负债的偿还;还有-10%来自外国人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外国人乃第一季度净流入的来源之一)这个组成结构与我们早前对年下半年的预测大致相同。

另外,我们标示了自去年10月以来高达1,700亿美元的人民币由在岸流向离岸的净流量,这有助于减少外汇储备的下降,并且向离岸人民币远期点数施加了下行压力。在我们看来,这笔资金流并不能以市场因素作充分的解释,看来也没有导致外国人离岸人民币的持有量增加。

我认为中国真正的外汇外流资金压力可能被掩饰了,在最近几个月里每个月被缩小了约200亿美元(或50%)。

放眼未来,我们认为追踪跨境人民币的流动以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的基本资金流情况也很重要。

企业偿还外汇债务:根据我们的预测,在2015年下半年,由中国企业偿还外汇债务所带来的资金外流高达1,56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的则有约600亿美元。我们把中国企业的外汇债务分成4个主要部分,分别为贸易债务、境外银行对中国非银行机构的债权、中国企业发行的外币债券,及境内银行(例如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借给中国国内非银行行业的外汇贷款。

中国居民累积的外汇资产:根据我们的计算,在2015年下半年,由中国居民对海外资产的需求所带来的资金外流有约3,62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的则有1,080亿美元。中国居民累积的外汇资产包括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组合的资产,以及其他投资资产。这三个渠道在去年下半年有约2,680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在今年第一季度则有690亿美元的资金外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我们认为净误差与遗漏(neo)的负值可能是变相的资金外流,因此,我们也把neo包含在中国居民购买外汇资产所带来的资金外流的其中一部分内。

外国人出售的人民币资产: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在今年的'第一季度里,这个驱动因素有所减弱。在去年下半年,由外国人减持人民币资产所带来的资金外流有约74亿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按净额计算,外国人累积的人民币资产不降反增,有约196亿美元,主要是由入境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相对稳定的离岸人民币所导致的。

高盛如下:

今年第一季度的总资金净流出达1,230亿美元,在总结了不同渠道的资金外流后,中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占70%的资金外流,中国企业偿还外汇债务占40%。外国人增持人民币资产帮忙减少了约10%的资金外流。在去年下半年,根据我们基于实际数据的计算,中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占70%的资金外流,中国企业偿还外汇债务占29%,外国人减持人民币资产仅占1%的资金外流。

这与我们在1月份的分析大致相同,(我们的预测比例为:60%/30%/10%);尽管最终的官方数据显示,相比起我们基于国际收支(bop)及外汇债务数据的预测,外国人减持人民币资产是一个更为不重要的驱动因素,而中国居民购买外汇资产则是更为重要的驱动因素。

虽然据bop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资金外流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所减缓的程度未必有数据所显示的那般多。

确切地说,自去年10月以来,我们观察到一大笔在岸流向离岸的人民币净流量,主要是源自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即是中国进口商以人民币支付进口货物)。到五月为止,总计有1,700亿美元或平均每月有200亿美元。这笔资金流减少了中国所面对的整体资金外流压力,因为这意味着进口商不必购买同样多的外汇以支付进口货物(因为他们以人民币结算)。

这也有助于解释我们以下问题的看法:尽管市场预期的国家相关单位将执行大型稳定离岸人民币的操作,为何离岸人民币远期点数(或相等地,离岸人民币利率)仍然在过去几个月里普遍下降。

与之前的操作相比,这次有点不太寻常。在以前,跨境人民币净流量通常是由离岸人民币的市场情绪所驱动的。例如,当离岸人民币市场情绪强劲时,离岸人民币倾向对在岸人民币溢价(即美元/离岸人民币的汇率比美元/在岸人民币的汇率低),自然地把人民币净流量从在岸驱向离岸(例如用于贸易结算时)以满足对人民币的高需求;反之亦然。

当离岸人民币越便宜(相对在岸人民币),在岸流向离岸的人民币净流量则越大。

总之,我们无法识别出任何明显的能够解释人民币在过去几个月内的流动的市场力量;在我们看来,非商业驱动因素似乎是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途径。

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于,这一大笔人民币流向离岸市场的净流量看来并没有反映在外国人所持有的离岸人民币资产里。一般来说,如果国外非银行机构收取了人民币,这笔钱能很有可能会变成离岸人民币存款;如果被国外银行所收取,这笔钱将被反映在银行持有的离岸人民币资产的上升。然而,在两个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以及台湾,离岸人民币存款在过去的几个月一直呈下跌趋势;而香港的银行就“其他货币”的现货头寸也一直在下降。

更广泛来说,在最近,国外机构所持有的在岸人民币存款(包括境外银行安置在境内银行的离岸人民币)大幅偏离迄今为止与离岸人民币累计净流量的同步模式,更甚至在绝对数值上被后者所超越。

简单来说,中国正在掩盖大量的资金外流,远比今年头三个月所报道的1230亿美元多。

这些官方数据拼凑起来只能符合以下两种可能性的其中一种:

1.一些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在离岸市场买入人民币然后再于在岸外汇市场卖出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民币大多数被卖给中国央行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在岸外汇结算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数据与在岸外汇需求基本一致(即是这不代表中国央行动用了大部分的外汇储备以满足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对外汇的需求)。

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银行(或者其他非央行的在岸外汇市场参与者)动用了他们自己的外汇头寸以购买人民币。而这么做可能使银行遭受了损失,因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离岸人民币普遍走弱。在四月底,国家外汇管理局放宽了对在岸银行的外汇净敞口头寸的监管,进一步以1,000亿美元做空外汇。

2.一个能进入离岸及在岸人民币市场的中国机构(有可能是国家支持的),以外汇在离岸市场购买人民币然后把人民币投资在在岸资产。由于该机构是中国机构,它的人民币资产便不会被反映在外国人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中。

出口转内销”。当南下的港股通资金,巧遇正北上的沪股通资金,两边握手互道一声同志珍重,然后各奔南北.......这画面太美不敢想。

总的来说,现实是,自10月以来的外汇流出并非3,300亿美元,真正数目要高多50%,即是高达5,000亿美元,意味着中国的资金外流情况尽管已经很严峻,却仍在恶化中,除此之外,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掩盖事实。

高盛写道:

基于以上的讨论,有可能实际的基本外汇流动情况(即是中国企业、居民及外国人对外汇/人民币的需求)比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在岸外汇结算数据所显示的更为不乐观。(例如,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五月份的外汇流出有约20亿美元),但在那个月里也有约240亿美元的人民币流向离岸市场——如果我们假设这笔流量并非由市场驱动的并且随后没有被外国人持有,那么五月份的基本外汇流出可能达260亿美元。自去年10月以来的8个月里,这种方法将显示总净外汇流出高达约5,000亿美元,或者是比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在岸外汇结算数据所意味的3300亿美元高50%。

你可能感兴趣: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十一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十二

我们调查的起因是因为发现大学生现在的夜间活动越来越频繁,这样是否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呢?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大学生更加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使身体更加健康。

我们对大一学生四个班部分男女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10%在11:00前入睡;55%在11:00~12:00入睡;20%在12:00~1:00入睡;15%在1:00~2:00入睡。女生,25%在11:00前入睡;45%在11:00~12:00入睡;25%在12:00~1:00入睡;5%在1:00~2:00入睡。白天睡觉的男生为80%,女生为70%;若睡不着时,有52%的学生选择玩手机,25%的学生玩游戏,20%的学生会听歌,3%的学生会胡思乱想这主要发生在女生;几乎80%的学生知道水果或牛奶有助于睡眠,而15%的学生会吃解饥的食物,甚至有5%的学生认为睡不着吃x眠药;65%的学生会选择平躺入睡;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睡眠的时间,超过95%的学生会有差距,其中20%的学生会长达4h;如果睡眠中途被打扰,45%的学生感到非常生气,50%的学生会感到烦燥,3%的学生会继续睡觉,2%的学生会打骂;80%的学生有赖床行为;晚上睡觉不关手机的占75%;最可怕的是80%的学生感到每天睡眠不充足。对于上课睡觉,100%的学生认为这是不好的,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还影响周围的其他同学,究其原因,60%的学生感到本课无趣,30%的学生是因为昨天晚上没有睡好,10%的学生是因为其它原因。

科学研究表明,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9—10点,因为这个时间正处于生物低潮来临之前,如果能顺应规律,就能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成年人睡眠时间为6—9小时为宜,早上5—6点起床最为适宜。午休对人体健康是很重要的,适当的午休可以解除疲劳,使精力、体能得以恢复,还可减少脑溢血、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还得注意的是睡眠姿势,一般平躺0.5—1小时,即可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精力得以恢复。睡前喝牛奶有助于睡眠,睡前适量的运动会使心率稳定有助于睡眠。关于每天应该睡多长时间,因个人体质存在差异,只要符合自己的睡眠习惯、能够保证白天精力充沛、醒后没有疲乏感即可。很多人,睡得少,但却精力旺盛,原因在于他们补充的主要是深睡眠,量虽少、质却高。

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我们来说,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保证。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例如,北京太阳谷经济信息中心就是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区别在于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特别注重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所得数据的叙述和列举。

跟上种类型相反,这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的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都曾开辟过公众调查专版。类似《北京人出游记——北京居民京、津、沪地区旅游消费调查》、《中国夫妻过得怎样》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十三

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日前发布了《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睡个好觉”成为青年人的奢望。有专家表示,中国青年人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不规律的作息,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

本次调查范围纳入了10岁至45岁的人群,共调查了近6万人。从整体的睡眠状况来看,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过13%的人甚至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其中,能“一觉到天亮”的人堪称是上帝的宠儿,而这样“没心没肺”的青年人只有11%,其他受访者都表示会半夜醒来。

中国青年人的睡眠质量不高,表示“睡醒后像充电一样”的受访者只有5.6%;而“睡不够,起不来”或者“睡了却依然疲惫”的受访者高达91%。不少受访者承认,睡眠好坏要看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时就睡不好觉。

当工作与睡眠发生冲突时,睡觉绝对不是首选。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受访者会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工作。更糟糕的是,即便加班完成了工作,他们依然不会选择睡觉,而是东翻西看,患有严重的“晚睡拖延症”,迟迟不愿意送走这一天。学历高的人更关注健康,自律性也强,因此对睡眠的掌控要好一些。但是,总体来看,生活作息非常规律的受访者只占5%。

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三大星座的人堪称生活作息一塌糊涂,他们更容易深夜兴奋。此外,睡眠问题跟收入、职业、社会地位没有直接关系,“各阶层睡不好的比例都差不多。可谓各有各的烦恼”。

中国睡眠研究会工作人员认为,压力、焦虑、情绪低落是中国青年睡不好觉的罪魁祸首。但是,电子产品也是偷走睡眠的帮凶,电子产品的蓝光效应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人的睡眠。93%的受访者睡前玩手机,追剧和购物消耗了大量睡觉时间。调查显示,一些平时很关注美容阅读内容的人群,凌晨2点时手机依然保持着非常活跃的状态,可谓是“贴着面膜刷屏”。调查者认为,中国青年作息时间随意性很大,不仅影响性欲,也造成了食欲不振、患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低下等负面影响。

中国同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4篇)篇十四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

一些村级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每年,都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被选考到城镇学校,这也大大减弱了农村教学教研的信心和力量。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生命教育论文(实用12篇)

    范文范本是总结写作的权威参考,它们经过精心挑选和编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

    离职报告自我介绍(专业15篇)

    当我们需要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时,一个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交流的大门。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自我介绍的常见问题和回答示范,希望能让大家对自己更加了解。

    辅导员疫情防控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

    经纪人合同如何解除(优质21篇)

    合同协议是法律关系的载体,它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下面是一些合同协议的编写要点,帮助大家提升合同写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试用期内,如何才能

    食品厂合作协议书(优质17篇)

    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合作的案例,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合作灵感。甲方:乙方:深圳__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

    残疾人参加活动心得体会(实用23篇)

    我在这段时间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对自己有高要求,才能真正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和休息的关系,发现只有注重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

    暑假十课的心得体会小学生(精选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回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来看

    庆七一心得体会教师及感悟(优质20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其他教师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看看下面这些教师心得体会的总结,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第一段:引言(大约

    校庆的活动策划方案(精选23篇)

    策划方案的编写需要细致入微地考虑各种细节问题,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应对措施的设计。下面是一些优秀的策划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为大家的策划工

    申请书中此致敬礼的格式(热门19篇)

    无论是申请工作、学校还是基金会,一篇出色的申请书可以为申请者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力。更多申请书范文的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写作思路,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