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用权为民专题发言稿(优秀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书香墨领导干部用权为民专题发言稿(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领导干部用权为民专题发言稿篇一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实践好“严以用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领悟把握好权力这柄“双刃剑”,严防权力运行损害党和人民利益,让权力运行始终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应始终坚持“为民用权”这一基本准则。

坚持用权为民,是我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成功的法宝。任何时候,领导干部都要清醒的认识到手中掌握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会凭空而来,更不是靠买卖得到。因此,让权力回归“为民”本位,对解决好用权为谁的问题提供了坚定不移的方向。只有坚持用权为民,才能让人民群众坚定支持我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才能使反腐工作成为一把利剑,为纯洁党员干部队伍,树立党风政风一路披荆斩棘。

坚持用权为民,是我党巩固执政之基的根本要求。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随着我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移。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禁不住“呼风唤雨”的诱惑,在以“权”换“钱”的欲望驱使下,企图名利双收,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失信于民。“蝼蚁之穴,溃之千里”,若不加以警惕,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将慢慢的侵蚀其他党员干部的信念堡垒,动摇我党的执政之基。只有坚持用权为民,行使权力的时候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抛弃私心杂念,时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筑牢我党的执政堡垒。

严以用权要时刻敬畏制度笼子。“无规矩,不成方圆”。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按制度行使权力,会催生公权私有观,使权力寻租滋生蔓延,催生家族式利益集团的形成,从而导致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下降,加剧社会公共资源的两级分化,加深社会公平的鸿沟,引发社会矛盾。做到用权为民,需要在用权的过程中树牢规则意识,时刻敬畏制度笼子,使权力行驶在依法的轨道上,以制度管权、监督权力运行,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温暖人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手握权力的干部要谨记,莫让权力既“伤害”了人民又“葬送”了自己。只有时刻坚持“为民用权”要求,自觉履职尽责,才能成为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公仆。

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领导干部用权为民专题发言稿篇二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权力来自人民,其根本宗旨和运行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干净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既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又要做好制度保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干事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权力来自人民,其根本宗旨和运行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形象地表明权力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掌权只是拥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郑培民,这些光辉的名字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颂扬与怀念,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当然我们说执政为民、与民兴利,并不否认党员干部拥有合法、合理的个人利益。但这种个人利益要以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为前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尉氏县乡镇干部宋领安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务必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办事,决不能使之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要认识到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正确用权的警惕性就应该越高;要不断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使自己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今年1月,中共中央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焦裕禄致力于改变兰考面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党交给的任务”,用生命诠释了“心中有党”;焦裕禄在兰考工作虽然只有475天,但群众至今依然怀念他,根本原因就是他“心中有民”;他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和蹲点调研,作出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做到了“心中有责”;焦裕禄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从不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以身作则践行了“心中有戒”。

“当下,作风问题虽然大有改观,但仍然不容小觑,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仍有一些市场,有的地方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机关作风现象。作风不佳、服务意识淡薄,实际上是党风不纯,将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市民刘力勇感慨地说。

要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压力感,多挤出时间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还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增长才干。敢于到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摔打锻炼,到最基层、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进行一番锻炼,做出一番业绩。更要警钟长鸣,慎独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定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用党章党纪严格约束自己,经常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对照检查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

党的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用好的作风使精神深入人心。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以“一学两争三优”活动为契机,彻底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地干好工作。要围绕群众的利益开展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工作,始终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上。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遵守权力使用的纪律规定,牢记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要让权力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确保“一学两争三优”活动取得实效。

坚定信念为民服务

豫剧《七品芝麻官》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它用通俗幽默的话语道出了为政之根本就是为民,也道出了百姓对于党员干部的要求和希冀。一切为了群众,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有些干部存在为官不为现象,不仅是对服务的懈怠,更是对职责的亵渎。一些干部工作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消极懈怠的思想,干事的热情消退、动力不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上不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不为人民群众解愁,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想法。其实质是“没有好处不作为、有了好处乱作为”的思想在作怪,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思想不纯、行为不正。

市民周育奇在其博客中写道,广大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人民赋予领导干部权力,使他们通过国家机器和各种手段,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民族造福。如果领导干部忘记了这个根本,脱离了群众,不认真琢磨怎么搞好工作,成天谋划甚至追逐私利,就会被人民所抛弃,丧失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手中或多或少握有一定权力的干部,一定要提防“官本位”的陷阱,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知道群众在他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他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我市通许县司法局邸阁司法所原所长王运宏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忠诚践行者。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先后成功调解了1800多起民间纠纷,化解平息了10多起群体性事件,安置帮教了180余名刑释解教人员,为群众代写法律文书5000多份。因长期工作积劳成疾,王运宏于2月病逝,被中央政法委追授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

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

领导干部用权为民专题发言稿篇三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本次为严以用权:确保为民用权干净用权市政府党组举行“三严三实”第三次专题学习会。按照中央及市委统一部署,市政府党组昨天举行“三严三实”第三次专题学习会,重点围绕“用权为民”主题深入学习研讨。

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我们要反复、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不断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依法依规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确保为民用权、干净用权,始终经受住权力的考验。要继续开展好市政府党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好今年四季度工作冲刺、收官和明年及“十三五”工作开局,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切实把专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严以用权,一是必须以正确的权力观认识权力。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所有者。同时权力是把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绝不能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二是用权必须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心头。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三是行使权力必须守规矩、遵法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把权力运用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但只要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事,要做到“肩膀过硬”,善于决策,敢于担当。严以用权,核心是权,关键是用,标准是严。严以用权,必须始终做到用权为民。只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使权力造福于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严以用权,必须始终做到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只有依法依规用权,严格遵守规范和制约权力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公正无私地行使权力,任劳任怨地履行职责;严以用权,必须始终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领导干部用权必须自觉接受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严以用权,必须始终做到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领导干部用权必须始终廉洁自律。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严以用权,还必须把好法治关,确保秉公用权、公正执法;把好监督关,确保清正廉洁、严守底线;把好用人关,确保恪尽职守、务实履职。

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领导干部用权为民专题发言稿篇四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在“三严三实”重要论述中,对“严以用权”作了明确的阐述:“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窃以为,“三严”当中,修身和律己是针对领导干部自身修养和行为的规范要求,而用权则是行使权力,权力行使的客体是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三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权。严以用权,是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理应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

严以用权,首先要明白权从何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清楚,你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甘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民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赋予你手中的权力,体现我党执政为民、造福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用权为民。

明白权从何来,方可用之为公。古人云:“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就是用权为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古人尚且明白这一道理,如今官员则更应率先垂范。可是现在有少数党的领导干部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将手中的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而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各级党的领导干部,不论你手中的权有多大,一定要“公”“私”分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要做到严以用权,尤为关键的是行之有规,建立起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同志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谆谆告诫全党:“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权力的边界就是法制,权力运行要遵循法律的轨迹,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当前,党和政府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只要你敢以权谋私,不管你是“苍蝇”还是“老虎”,都将会面临党纪国法的严惩。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严以用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下是更多

领导干部用权为民专题发言稿篇五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特别在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过程中,更要把戒尺量在脚下,让敬畏在心中生根,始终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心存敬畏非一日之功,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们应扪心“三问”,把“敬畏”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严以用权。

一问“敬畏”何用。“敬”即尊重,“畏”即害怕。“敬”可让人心有所向,严肃威仪;畏可让人行有所止,言规身正。“敬畏”犹如压舱重石,哪怕风高浪急,人生航船终能行稳致远。心存敬畏,方能清醒自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与戒惧是“清醒剂”,也是“护身符”,让人可知沧海一粟之渺小,在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社会中保持头脑清醒,催生进取自觉;让人尊崇世间万物之规律,不为利所累,有权不妄为,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心存敬畏,才能律已防范。心存敬畏可荡污除垢,清晰分辨可为与不可为,正确把握上限与底线,懂规律、讲原则、守规矩。而人一旦丧失了敬畏,便心无所惧,为所欲为,就会出现“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逾矩不知后怕,公权成为私器,最后身败名裂,肠子悔青也无用。心存敬畏,才能勤政担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共产党人敬畏权力,就会明白权从哪里来,权为谁所用,明白手中有权,心中有责;共产党人敬畏权力,就会明白历史担当,夙夜在公,只争朝夕。缺失敬畏,就会导致当官用权为已而为,没有私利就“不干活”,为了私利就“乱干活”,沦为权力的奴隶。

二问“敬畏”何来。敬畏权力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为官标尺。敬畏之心不是与生俱来,而与信仰立场、道德情操、公心正义相生相伴。领导干部只有躬身自省,常谦常惧,常慎常戒,才能以敬畏之心为官用权。敬畏源于信仰。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信仰的力量让人心生敬畏,忠诚与坚贞之中饱含着时刻追随的精神动力;信仰的权威让人心生敬畏,甘愿一辈子用生命和热血去践行和守护。敬畏源于道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的力量总是在警醒着你,规范着你,约束着你。道德失范的人对权力狂热追求,毫无敬畏,手无遮拦,大胆妄为,肆意践踏,逆时代潮流,遭世人唾弃。道德高尚的人对权力一生谨慎使用,小心呵护,兢兢业业,造福于民,得人民支持,受世人景仰。敬畏源于公心。公正之心即大公无私的心,敬畏公心的人用权总是谦虚谨慎,低调行事。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因为你手中的权力关系到更多人的利益,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诱惑和陷井。如果你时刻把“公”字烙在心里,敬畏公权,就不会“剑走偏锋”,得“擅权病”,趟“浑水路”。

三问“敬畏”何行。敬畏权力不是害怕权力,手握权力不能裹足不前,不能“怕出事而不做事”,不能因“为官不易”而“为官不为”。敬畏之心也需要调适摆正,既保证用权不越界、不出轨,也要激励用权多办事、办好事。正视民心用权。个别干部“唯上不唯下”,敬领导不敬人民,用权看上级的脸色不看群众的脸色,丧失立场,失道寡助。敬畏权力以正视民心为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让权力回归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正如杨善洲那样,“工作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求实名而不务虚名,”“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正视规矩用权。说:“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治理国家离不开用权,正确用权离不开规矩约束。党员干部从严用权既要遵守党的规矩,也要遵循国家法律;既按权力清单办事,也按程序规则办事;既要用优良传统来指引正确用权,也要按照工作惯例来规范用权。正视发展用权。“敬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好权力,服务发展。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权力观,不随心所欲,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甘当铺路石、引路人。着眼长远发展,率先示范,引领一班人、一个地方从传统的“权力观”解脱出来,赋予更多的集体协商机会,推动科学决策,实现用对权、用好权。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