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数比大小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BW笔侠四年级小数比大小教学反思(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小数比大小教学反思篇一

老教材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重点是比较的法则,教材里列出若干方法与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比较时的思考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展开的,并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充实小数的概念。

在教学例7时,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较,如6角大于4角8分,60个0.01大于48个0.01,还用图形来表示等。这样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就不是教材或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他们自己建构的。再通过试一试的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比较,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比较,整数部分都是0的小数比较,还有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比较。

在比较大小的练习中,练习的量比较大,我让学生说说应该抓住哪一点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比较的方法。在开放问题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掌握一些规律,从而提升比较小数大小的`能力。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听取主讲老师的建议,并结合本班实际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年级小数比大小教学反思篇二

人教版三年级下安排了《小数的认识》这一节,从读教参和对教材的理解中,我感知到这部分小数的认识是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这只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切勿挖得过深。遵循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我体验,设计了以下小数大小比较的片断。

借助学生学平均数时测量的跳远成绩这一身边教学资源,将复习与新课导入合二为一:1、将测量数据转化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2、引出小数大小的比较。

学生活动,完成排序,然后汇报。

生:我是这样排的:1.55米、1.34米、1. 7米、1.4米,

师:能说出理由吗?

生: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都是1,一样大,就看后面的小数部分,55是最大的,所以1.55米排在第一名,然后是34、7、4。

生:我不同意。因为1. 7米可以在后面补上一个零写成1.70米,1.4米可以写成1.40米,应该这样排:1. 7米、1.55米、1.4米、1.34米、。

生:1.7米怎么变成1.70米?

生:7分米可以看成70厘米,写成小数就是1.70米。

生:我是这样想的:1.55米是1米5分米5厘米,1.34米是1米3分米4厘米,1.7米是1米7分米,1.4米是1米4分米,米和米相等,分米大的数就大。

生:我是这样想的:1.55米是155厘米。1.34米是134厘米,1.7米是170厘米,1.4米是140厘米。它们百位上的数都相等,十位上的数各不相同,哪个数十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

在随后的例2教学中,学生进一步发现,如果两个小数,整数部分不相等,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要一个一个的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

按照过去教学的惯例,要让学生通过比较具体小数的大小比较,逐渐总结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相同,并在比较中对这一方法进行升华,使学生由具体的感性比较转化为抽象的运用方法进行比较,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小数的大小比较就容易的多了,但关键是让学生发现方法,然后再运用方法。

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如果要求过多,学得过于精细,相对来讲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毕竟这部分知识比原教材提前了一年进行教学。遵循这样的理解,我将小数的大小比较放在了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比较小数的大小,特别着重强调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转化的方式进行比较,这既是对小数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至于后者,虽然是理想中的比较方法,教学中,我也有渗透的意识,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定,虽然在课堂中,也有一些学生已经意识到,可以不必用小数转化的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比较每个数位的大小就可以了。但就是这种方法,学生如果要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们除了会认读一些小数和一些具体的小数转化外,他们没有一丁点的小数知识的储备,诸如小数的数位,数位名称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描述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将这种方法作为重点的原因。

遵循教材的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体验,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教学,按理说是符合教学的规律的,但在随后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过去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重点是让学生发现小数比较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是简单适用的,学生一旦学会应用小数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在练习中几乎没有问题存在,甚至连差生都不会出现什么错误。可今天虽然有些学生有进一步的发现,但并没有作为重点强调,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由于小数的转化还没有过关,小数的大小比较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只能以小数的转化为基础,反复分析,效果甚微,最后不得不亮出法宝,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提前教给他们的。至于为什么,只能让他们自己去消化。

其实教学中,这样的矛盾经常发生,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用多样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时只能将一些知识灌输给学生,以此来达到高效,高成绩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差生,这样的方法往往比前一种方法的效果要强得多,这样一来,每次教学,我都感到我心中有两本教材,一本是“新的”,另一本是“旧的”。

四年级小数比大小教学反思篇三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整节课以比较为主线。首先请学生通过看教师出示的卡片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因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相同之处,都是从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能比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但是当整数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这点与小数大小比较方法不同,小数大小与位数无关.因此本课先复习整数大小比较方法,为讲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做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试着比较小数的大小,感受小数大小的存在,并揭示课题。

第二步比较小数大小,探索知识内在联系。你比较的小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两种比较的'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分”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大小。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第二种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多让学生来说一说,通过多说达到学会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借助卷尺来理解验证,学生想不到,这时我就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加深记忆。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有限,总结方法时语言表达不到位,所以教师还要进一步强调,以次来突破难点,达到学会的目的。

在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后,我安排了练习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习题,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选做课本的一些题目,课上加以指导,以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学生独自解决问题,所以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独学和群学环节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时间紧张,主要还是教师对课堂不能收放自如,学生在语言叙述小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的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

四年级小数比大小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从校园运动会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如“要知道跳远比赛、跑步比赛、谁的成绩好?”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较小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来解决。在教学的安排上,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采用分层推进的新知教学策略,即先安排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比较;再安排当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十分位上数的情况;最后安排当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的,比较百分位上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整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在练习设计中,我安排层次逐渐递进的练习,即第一题是基础题,它是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规则 、方法的直接运用。第二题小鱼宝宝比泡泡加入了多个小数比大小的环节,增加了难度。四、五两题是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校园运动会中成绩排名的实际问题,对于第四道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汇报结果后,老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老师要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结论,使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回顾自己设计和执教该课的过程,有收获,有不足。下面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各位老师分享:

在上这一课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教学建议。教材是从为运动员排名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再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小数的大小”来安排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初步设想将整个教学设计在一个校园运动会的情境中,将新授知识的学习拆分成不同的层次并与校园运动会这一主题相匹配。

有效备课中除了备学生还要精心准备教案,一遍一遍的写课堂实录。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前后关联性以及教师语言组织运用的重要性。现在回头再去比较教案初稿和最终的定稿,确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气象。教案定稿思路更为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过渡更为自然。

例如教学中就学生出现的“4.50( )4.5”这一错例。我当时以为这个同学是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不会,所以我让另一个同学先说说是如何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的,然后再让她说一说是怎么比的。课后我就问她当时是怎样想的`,她说:“4.50比4.5的位数多,所以4.50大”。这节课的教学中确实会有部分同学会将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中来,他们会错误地认为位数多的小数就大。当时如果我能让同学集体讨论一下: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有没有关系?再多举几个反例,效果就会更好些。

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教师对学生好的想法要及时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自己在上完课后也觉得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够。

当上完这节课后,我自己觉得学生的表现比我设想的要好。如果自己在教学中表现得自然一点,自信一点,对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话语,那整节课就生动、丰富多了。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另外,我在板书的准备上有不足之处,体现在没有及时将学生的语言组织加工写在黑板上;练习的最后一题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给学生造成了误解。

四年级小数比大小教学反思篇五

老教材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重点是比较的法则,教材里列出若干方法与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比较时的思考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展开的,并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充实小数的概念。

在教学例7时,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较,如6角大于4角8分,60个0.01大于48个0.01,还用图形来表示等。这样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就不是教材或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他们自己建构的。再通过试一试的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比较,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比较,整数部分都是0的小数比较,还有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比较。

在比较大小的练习中,练习的量比较大,我让学生说说应该抓住哪一点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比较的方法。在开放问题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掌握一些规律,从而提升比较小数大小的'能力。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听取主讲老师的建议,并结合本班实际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