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参观首都博物馆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翰墨2023年参观首都博物馆心得体会(通用5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观首都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

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竟然有同学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喊着“茄子”拍照留念,难道那些同学就没有感到不协调吗?在象征国耻的历史博物馆前留下那么灿烂的笑容当作纪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说:“同学,20岁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吧,希望这样的闹剧不要再重演了”

9月18日晚上10时许,日军自己炸毁了沈阳郊区柳条附近的一段铁路,诬指是中国人破坏的,于是日本军队开始炮轰东北军驻地大营以及兵工厂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也向各处进攻,由于中国军队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轻易地占领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于9月23日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讲中还继续说:“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抗强权,以和平对野蛮……”由于不抵抗政策,仅仅3个多月,美丽富饶的东北之省就全部沦陷了,东北人们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累累白骨鉴证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后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头发梳得干净整洁,戴着眼镜,看上去年轻精干的中国检察官倪征傲,用高亢的英语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征四郎发问:“你可承认爆发九一八事变之前曾持有作战计划……?”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对坂征坦征四郎处以绞刑,对于他欠下的滔天血债,这只不过算上是偿还了一滴而已。

我认为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导致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强大的中国可以和这样的悲剧说再见了,我也会祈祷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参观首都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二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中国最早的〝太阳神〞太阳神纹石刻,据说至今已有7000多年了,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刻画太阳神形象实物。这件石刻用写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躯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离的人,头顶上刻有23条光芒的太阳,腰部两侧的圆点似行星在宇宙中运行。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太阳神崇拜的情况,人们还能从这个形象中看到先民们按照人类自己的形象刻画心目中的〝神〞,反映出在生产力不发达,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对发展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以及对人主宰世界的信心。还有秦始皇兵马俑,那些将军。神射手。战马的尊荣,原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真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了,心里很兴奋很激动,能看到这些国宝文物首先感谢单位组织的这项活动。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参观首都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三

【导语】本站的会员“mnvmps”为你整理了“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年”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本周五,我们来到了首都博物馆,经过参观文物、观看短片、有奖问答等环节,学习到了北京城池的变迁发展,我们感叹其三千多年历史的发展变革,如今的北京已经成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一进展厅,摆放的第一个文物是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的北京人头骨,根据对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北京的历史就是从那里开始的。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在北京西南房山县境内的琉璃河古城遗址中,发现的有燕侯旨铭文的鼎,以及其他许多与燕有关的青铜器和墓葬,所以能够确认北京就是燕国第一个都城之遗址,燕侯旨即为召公奭的长子,为第一个到此就国的国君。一件件文物带领我们从东周的燕都蓟城到如今中国的首都。还有许多趣味的历史故事,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我们结合自我所有的历史知识,耐心地听着教师的讲解,时不时还会提出自我的问题。教师的讲解也颇为趣味,把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吸引住。经过历史史实,以及出土的文物。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推断出那个时期的历史。我紧紧地盯住这个石器,闭上眼睛,仿佛眼前就出现了当时的场景。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洛阳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

参观博物馆调查报告

参观首都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四

6月30日上午,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活动参观北京博物馆,看到一对对的小学生在馆前合影留念。多么熟悉的一幕,不禁唤起儿时的回忆,中心的全体参展人员也展开党旗在首博馆前合影。此刻我感觉到时刻变得之快,几十年前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情形,历历在目,有生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也是七一前夕,只记得站在红旗下,举起手臂攥着小拳头,幼嫩的喊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参观,回来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只记得其中一句话,看了一堆石头、瓦片、破盒、破罐,特没劲,大刀但是真家伙。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此刻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刻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好处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潜质,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一样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方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资料,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明白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一样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这天参观的过程,好像把这一过程浓缩在了一天,让我有了独特的感受,起床即刻将这感悟记在这张博物馆的创刊号上,以为记:

于西城三里河悟堂南窗下

参观首都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五

星期五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首都博物馆。下车后,呈现在我的眼前的首都博物馆高大雄伟。走近一看,首都博物馆的两侧是由一块块玻璃围成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耀眼。

老师带我们走进了大厅,这里宽敞、明亮。全年级的所有同学站在里面都不觉得拥挤。大厅正前方立着一个老北京的牌楼,那个牌楼红绿相间。上面还写着三个溜金大字“景德街”。讲解员告诉我们说:“这个牌楼明代时立在一条街上,后来因北京街道改造才移到这里的。这块牌楼象征着老北京的风貌。”大厅左边是一个圆柱体的建筑,这就是首博的圆厅。圆厅外面包裹着青铜,倾斜着穿过屋顶,就像一个巨大的青铜器。右边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外边铺着一块块木板,这就是首博的方厅。

讲解员先带我们去了古代书画艺术精品展厅。书画展厅里挂着纸作的、绢作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名画共一百六十七幅。

参观完了书画厅,我们又到了四层,燕地青铜精品展厅。这个展厅里陈列有兵器、乐器,还有一些杂器…,我们好象进入了青铜器的海洋。

随着人流,我们又到了五层—古代玉器精品展厅。这里有古代皇帝用的玉玺,有古代富人家挂在脖子上的玉佩,还有玉龙猪…,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勒子。那个勒子是圆柱形的,长八、九厘米,颜色乳白,上面还有两个小洞,这两个小洞可以穿线把它做为装饰挂在脖子上。讲解员对我们说:“这块勒子是用羊脂玉做的,但现在羊脂玉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这小小的勒子上刻着二百九十二个字的经文。”“哇”,我惊奇地看着那块羊脂玉。以前,我只在电视上看见过羊脂玉做的玉器。今天,我能亲眼所见,真是幸运啊!

到了中午,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首都博物馆。在这次参观中,我对老北京的历史和老北京的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浅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