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琉璃

在学习总结中,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习总结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一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征,无论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二

初中学生在这一点非常欠缺,他们年龄不大,刚进初中热情高,爱冲动,喜欢表现自己这本来不是什么缺点,但这种表现如果不分场合,就会对学习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管是课堂还是课间,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同学们思考。纵然说课间应该让学生有所放松,但放松要看场合,有的学生课间还想回顾课堂所学的内容,以便有所准备。这就需要教室有相对安静的环境,要放松的学生可以到教室外面。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安静的习惯。

二、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四、独立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五、练后总结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六、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总之,中考数学中考察的应用能力是基于扎实的基础与扎实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利于学生打牢基础,把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必要的积累,最终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起质变,通过理性地、逻辑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其他科目的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数学课的学习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初中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刻不容缓的。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三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慢慢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集中注意力,养成认真听课、会听课的习惯。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首先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数学感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动脑想问题,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讲课不能以多为胜,不能平铺直叙,以免让教学的主干淹没在细枝末节中;要把握住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障碍所在,对教材深入研究、有的放矢,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引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培养学生自学教材和整理听课笔记的能力。

二、要训练说的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回答教师或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是新课程所主张的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的问题。为此要训练学生愿意说,要“说”就得先想,要“想”就得动脑思维。说的能力要分开层次,中差生不爱质疑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勇气,害怕说不好同学们会耻笑、教师要批评,针对这种情况,应主动鼓励其说的勇气,给他们以示范和训练;有的自己想说,又没有把握说对,对此,教师就要教给他们怎样说,模仿教师和同学说法,也可以在课前教给他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说对一点就鼓励一点,说不对或说不出来,就启发他们想好了再说。这是培养回答问题习惯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只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不仅能发扬每个学生的长处,而且能抓住个别学生的短处,有针对性地做细致工作。如对学习上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回答问题要认真细致;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着重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速度。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检查多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对思维能力较强,但学习不勤奋的学生,要多给予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他们勤于思考。只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很好地落实。

三、要训练学生掌握探索知识结论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结论产生的思维过程。数学学习的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听会、说会的,而是在独立思考的锻炼中养成的。数学教学就是要指导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的思维习惯,会运用数学语言的思维和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维的习惯,并要引导学生体验思考的乐趣,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如在数学概念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的真实含义。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从事物的现象深入到本质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讲课时,要让学生力求从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引出概念,教师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旧引新,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学生既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表达出来,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乐趣,并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指导学生看书,养成阅读教材的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课本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无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照本宣读,也不能只靠预习、自学获得知识。在讲完新知识后,对知识的结论和它的推导过程,必须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它是怎样叙述的。因为在课内指导阅读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阅读习惯所必需的。另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后复习阅读课本,让他们找到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做好圈划和批注,系统整理知识结构;练习作业中遇到困难,要指导学生从课本上找出路,会使用工具书。这些阅读教材的习惯是培养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培养学生审题、分析和自检的能力,养成学生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解题前的认真审题是保证正确解题的关键。对于一个问题的解答,首先要求学生审题分析,引导学生由问题的结论出发,去寻求解答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切忌就题论题,并能随时检查出错误,知道错误的根源。持之以恒进行这样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形成潜心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判断能力。

课堂练习是教师指导训练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手段,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练习和作业要通过自我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通过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本的例题、习题多层次变换,鼓励他们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17减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老师继续加以引导,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

(2)17比8多多少?

(3)8比17少多少?

(4)8再添上几就是17?

(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自觉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自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

1.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愿意听他的课。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吸引学生听课。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亲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和体态语言表扬他们。

同时,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应将抽象转化为形象,让单调变为有趣,创设情景,以情生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在课堂的结构上注意动静搭配,合理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调节学生听讲情绪。

2.让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同伴间的互动是智慧的碰撞,倾听同伴的发言也同样重要。在数学课堂上,一年级学生的发言往往出现重复或只顾自己抢着说。为此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其次,教育学生倾听同伴发言,要欣赏别人的长处,也要发现别人的不足。可采用听后评议的方法,即让学生边听边想:小明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意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并提出意见的习惯。再次,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组织学生轮流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课,老师作为“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倾听时的表情,提出意见时的口气、语调等都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

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么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积极思考更是一种智慧的力量。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1.养成认真思考每个问题的习惯。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家长经常会问:“今天老师请你发言了吗?”因为家长知道,发言表示思考了。可是,一个班一般有四五十个人,一堂课不大可能每个孩子都发言,更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发言。因此我们要纠正发言才思考的不良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不管老师有没有请你发言,你都应该认真思考每个问题,还要对照别人的发言与老师的评价,反思与调整自己的思考。

2.不能禁锢孩子的思维,鼓励孩子多角度看问题。

孩子不是我们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有权利走自己的路。一年级的孩子,常常有一些幼稚的观点,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这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他们成长的收获。所以,当孩子有了和我们相左的意见时,千万不要把它一棍子打死,要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恰当地提出建议。相反,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多角度、多个侧面地看待问题,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人类生活离不开社会,也就离不开交流。同样,学习数学也离不开相互的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1.与自我交流,调整认知。

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先与自己说一说,与心中的“我”进行交流。一方面,通过与自我的交流,孩子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认识趋于完善,或加深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与自我的交流,可以反思自己原有的思考,调整原先的认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2.与他人交流,提升认知。

数学课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老师相互交流,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无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是在集体交流中,我们都应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鼓励每个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既要鼓励孩子愿意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又要鼓励孩子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

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合作学习没有必要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

1.遵循教学原则,构建合作小组。

一年级孩子的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进行,也可以是小组进行。为发挥小组学习的交流、互助、合作功能,合作小组不能随意性分配,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特长、学习基础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动、协调和谐”原则把学生进行分成分组。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组内的学生不宜过多,一般以四人小组为主。

2.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有效合作。

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合作学习时,要听从组长的进行分工及安排,合作中各负其责且灵活互补。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定期或针对性的进行角色轮换,组长可以轮流当,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如操作不能争、抢,要懂得谦让与宽容;每个人都要参与,要有次序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习惯等等,从而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3.运用科学评价,激发合作兴趣。

小组学习的评价应以评集体和评个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小组学习时,组内的学生都是小老师,及时对组内发言的同学指出错误和不足,在自己组内展开表扬与批评。而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中,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表扬与批评,进行组际间的竞争。这样就促使在小组学习时小组内每个组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深深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得从一年级开始。

1.给学生良好的作业环境。

不同环境下的作业质量绝对是不一样的。数学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从书写质量、正确率等方面明显比课外作业好。因此我们要坚持做到不拖课,让孩子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一个字:静。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定作业时间,督促孩子做作业专心致志,不能放任他们边玩边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一遍并整理好所有学习用品。

2.养成不慌不忙的作业习惯。

贪玩是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孩子总以为先做完作业可以先玩,于是应付了事。我们要改变孩子这样的想法,要教会学生认真作业的方法,养成不慌不忙的作业习惯。作业前,听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再动笔做。作业时,认真思考,认真书写,每做一题,都要做到胸有成竹,力争做一题做对一题。作业后认真检查,每次作业完成后,不可以马上交上来,自己逐题检查,确定没有漏做,没有做错才可以交上来。

3.身教言传,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做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要先做到,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及订正后的再次批改,我们都要写得端端正正,给学生一个认真细致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4.在竞争中进步。

有这样一句话: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我们可以建立了完善的奖励机制。每天的作业,根据认真程度与正确率,盖上不同的“花”,然后每周进行一次小结,评出“优秀作业本”进行展览。每月一次总结,评出当月的“学习之星”,并发送“喜报”给家长。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单单是数学学科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需要各科老师以及家长长期的共同努力。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五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六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学生文明行为制度:每天由纪律班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做好记录,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共同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2)值日制度:由卫生班长严格负责,负责好学生的卫生表现,及时做好记录,并且做好教育,一周做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卫生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3)学习习惯养成制度:由小班长做好早读和午读管理工作,珍惜好时间,进行表扬和惩罚制度,让班级学生真正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个学期和上个学期相比,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明显好转,在学校的纪律和卫生评比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的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的。

同时,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正。今后,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更要注意积累,从细小处入手,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尝试,探索,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七

现就本学期数学第二课堂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反思。

一、和谐的教研氛围。

1、老师们参与的热情高。

数学组18位老师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本次活动中来,参与了选课、备课、试讲、说课、修改、再次试讲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不分彼此,并且作了认真的记录,课后对本节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

2、教研组内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活动中大家都抱着互相学习、深入研究、共同提高的心态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不断的学习新课标,接受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经过这次活动老师们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他家交流的话题也能紧紧围绕我们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来开展,所有的老师都感觉到自己在活动中有所获。

3、研究氛围的和谐。

各个教研组在确定了课题以后都进行了集体备课,确立教案以后都积极地进行了试讲,并且邀请了数学组的所有老师老听,课后又虚心的听取了每一位老师的意见,而组内的其他老师都能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客观、善意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修改意见,上课老师经过修改又进行再次试讲,这样的听课、评课、修改和试讲有时要反复多次的进行,最后才在全校进行展示,展示课后各小教研组又组织大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和谐。

在本次活动中中,我们看出老师们的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中,老师们注重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创设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并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例如:张玉凤老师教学的“负数”一课,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引出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杜老师所教学的“平面镶嵌”一课,为了加深学生对循环现象的理解,首先通过了一个实际问题,调和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接着通过让学生自己找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进一步的认识到这种想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而引出课题,数学学习中也有这种现象,这节课就对此进行研究,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表现持极大的热情,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八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而后者就是指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第二,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承担责任,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第三,除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具体地说,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每个人(包括所谓的“差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另外,真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教师,也不是任何的“权威”。显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然而,现实中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不端正的情况仍很突出,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抓起。为此,由我校语文教研组承担,向省教育研究所申报了《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省级研究课题,一学期结束,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我校《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组从九月份开题以来,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做了有关学习习惯的调研: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数以外,多数人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通过课题实验和探索,我们发现:学习成绩的取得,一是取决于教师的讲解、引导,二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教育正是教育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得当的学习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缘木求鱼。抓养成教育,培养和掌握得当的学习方法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培养训练,更多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本阶段是课题开展的开始阶段,重点对七年级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进行了研究。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教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讲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与别人谈话时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七年级生刚进入初中,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知识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我校课题组通过对比发现: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非听不可”的心理趋向,他们就会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我校的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相关的理论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学理念,通过现场抽签说课、上课,进行评比,评选出的学科带头人,每学期给教师们上一至二次示范课;而且每周由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听课的同时,利用周四的下午,分学科评课,及时教研把听课、评课落到实处。

其次,要养成倾听的习惯,还应加强听的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我们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不论是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教师都要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嗦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第四,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带头做到。为了促进教师们做到这些,我校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把以上内容纳入《标准》中,通过周二的听、评课,不断强化教师的“养成”意识。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在我校的家长联谊活动中,常听家长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七年级生家长这样说,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家长还是这样说。“粗心马虎”像个顽症,若不及时治愈,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我校课题,经过半年的实验发现,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表现在学习上,应注重: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字潦草是孩子们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个毛病,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力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三是适度评价。现在,我校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每次作业都会有两个评价等级:一个是书写,一个是成绩。四是每月以班为单位开展一次“作业展览”。

2、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关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关注孩子们关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每个月,我们的校本教研都会定期分学科开展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关于整理和总结习惯的经验交流”。

(二)让学习习惯赋于时代特色。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体现时代的特色,体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哲理特色,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为了促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必须养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不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和发展,在七年级教学中应该培养查找资料,及时收集信息的好习惯。在这半年的“信息技术与七年级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在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引导和培养,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一定会逐步形成。2.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的怀疑,大胆的批判,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我们的老师已经认识到: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从零开始,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的“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的怀疑、猜想、批判。我们通常是这样做的: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我们相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关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另外,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们这种大胆的质疑问难的精神。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这种好习惯也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3.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有一位专家曾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化为个人习惯的东西就是素质”。孩子们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伴随他们漫长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起着作用,为了孩子们终身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在教育训练的方法、途径等方面不断开拓与创新。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十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教学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担负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此我校认真落实《昌邑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见》,不断强化习惯培养,同时学校加强对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检查和指导,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为了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在教学中采取的办法总结如下。

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栖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见》,使全体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意义、内容及方法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学校利用组织教师学习期间,将《栖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见》中的15条习惯的培养作为15个议题供教师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为我校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算。在教学中,全体教师注重对一般性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

从一年级开始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学校加强读书习惯的培养,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诵读,语文教师加强指导,同时学校进行古诗文诵读比赛。每天早晨走进校园就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或三五成群,或集体朗读,有声有色,学生十分专注。通过比赛发现,有的一年级学生,能背诵一百多首古诗。

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还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学校特别从写字入手,教育学生写规范字。开展写字比赛,学生建立写字本,每天写一页,班级进行比赛。学校每周的星期五全校进行展览比赛,对优胜班级,优秀学生表扬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写字的重视。我校数学教师认真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好习惯。

小学各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态度的养成作为教学目标来加以落实我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同时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善于创设问题情景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新知。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鼓励学生“每天必问”,让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学习内容,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加之教师布置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作业,这样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积极搜集信息,参加社会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革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评价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把评价视为学生学习的活动,而不是游离于学习之外的所谓客观判断和评定。例如在教学《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课时,学生凭着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得出“玩具里有科学”、“衣服里有科学”,教师要及时给予口头评价。“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样的口头评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新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沟通,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学生把自己所学的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互评,使学生养成了科学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好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十一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十二

现在各种高质量知识资源,如三、五分钟的微课程、各种在线课程,唾手可得,学习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很受同学们欢迎。但很多努力上进的同学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资讯焦虑,生怕错过好课程,于是见到好的都挤时间去学。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知识系统变得零散、碎片,学了数学,忘了英语,到最后学了很多课程,却前后不连贯,掌握不深入,反而浪费了这些零碎学习时间。

所以,对这种零碎式的学习,一段时间之内,尽量不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而是在进入零碎学习之前,先借助教材了解相应的学科系统,在心中有一个整体轮廓,要求自己一段时间内就集中学习一门学科或者一个主题相关的知识。并且每学一小段都将它嵌入到整体系统相应的位置上,这样长期累积,就能化零为整。

这样的习惯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其重要。据说光是一个腾讯每天就要花费一亿元用以支持微信上的各种资讯传播和知识交流,可想而知,如果你现在不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系统学习的习惯,以后不是被碎片知识拖着走,就是被它淹没。

免费时代,时间最贵,谁能应对碎片知识对时间的切割,谁就赢得了最“贵”的资源。

追根溯源习惯。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习惯性地追根溯源,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数学、物理等学科,我们熟知的练题模式是将题分为a、b、c类,总结出相应的解题套路,做题时就用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够多,的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不能举一反三。

但如果你在学习各种公式、定理时,能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更注重公式来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题套路,最开始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就能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反而倍增。

常识思维习惯。

进入中学,同学们一头扎进题海无可厚非,但是不能麻木。什么是麻木?就是在做题的时候,思维过程是:首先判断“这道题学过”,然后开始检索记忆库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做,老师上课是怎么讲解这种题的,就是不跟实际生活挂钩,只为解题而解题。

于是,不管符不符合实际,都拿着记忆中的思路去套,结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来明显不靠谱的答案,但因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结算步骤经检查都没问题,因此对这个明显不靠谱的答案浑然不觉。

所以,做题的同时还要养成一个习惯性的反问:“这科学吗?符合实际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会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其实做选择题时,很多“不靠谱”的答案,只要你具备这种思考习惯就可以轻松排除掉,根本犯不着在草稿纸上绞尽脑汁地算计。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促进我们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力,让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十三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习惯能够塑造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声无息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规范者,监督者,榜样,应该认真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让良好习惯无声浸润学生的心田。针对学生四年级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主要制定了一下的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乐于听。时刻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此外,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对于学生难以掌握,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我要求他们在听到后快速的记录下来,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我重点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就可以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应加强学生的训练。使学生自觉的起来回答就表述完整。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十四

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回顾这学期的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为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解决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习惯培养正常、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了学习习惯培养的日常工作,我开学初就给班级干部和小组长布置了细致的工作和任务,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一)“知晓”:就是不但让学生知晓什么年段、什么学科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做什么。“知晓”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知晓之后,才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是以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举办小楷比赛,演讲比赛,加深学生对养成好习惯的认识,提高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兴趣。

(二)“严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严格执行,严格训练。首先是榜样示范带动训练。要用鼓励的方法来使学生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有时候不当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习惯性原则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原则之一。从这一原则出发,我在全体同学中开展了学习习惯之星位评选活动,通过自评,班级评:“预习习惯”、“质疑习惯”,“认真作业”,在全体同学中予以表彰。他们在学习习惯养成中发挥作用,养成那些好习惯、改正那些不良习惯,自己想办法定措施,争当学习之星,争创学习习惯之星。

其次是科学评价促进训练。及时、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我们制定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计划。同时,我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学生学习内容,课堂教学除按常规要求评价外,考试中,将学生书写姿势纳入学生学习成绩,从而更加科学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坚持”: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意志的磨练。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贵在一个“坚持”,它需要日积月累。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的训练呢?

首先是发培养“坚持”。我想办法,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活动,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其次,是学校氛围培养之坚持。本学期让学生生深切感受到对他们学习习惯的调查反馈,进一步明确了习惯养成的现状、优势、欠缺以及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步的培养的班级干部也好,小组长也好,每一位学生都注意到了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从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良好的学校风气就逐渐形成,它必将如缕缕春风,加快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在习惯养成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绝不懈怠。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我要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十五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的匀惯,主动提问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严守纪律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正确运用课堂语言的习惯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五个好习惯,供大家参考!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主动地去学,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其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启发,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因为对习惯来说,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我们在教学中就经常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对他们进行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去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一年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演示教具,或提一些要求,我就把看老师演示教具的要求编成:

定睛看,侧耳听,言语动作记心中。

需要时,我问学生:“现在,我要演示教具了,你们应该……”,学生就齐声回答:“定睛看,侧耳听,言语动作记心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常规歌》的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还要注意有节奏,最后一个字必须上扬,如果平平淡淡,无精打采地背诵就没意义了。对学生的认知指导,也不能全用儿歌,“讲故事说道理”的方法也不错。讲解格言警句、名人名言也是对孩子进行认知指导的好方法。我经常对孩子说的名人名言有:“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语言是心灵的镜子,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一种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提出学习要求,这仅是训练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训练,一个一个去落实并持之以恒。学习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培养一个习惯就要坚持一个月,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你的声音像播音员一样甜”、“你的口齿比宋士雄还流利”、“你的字写得多好呀,如果不涂不改的话,就能得三朵小红花了”(正确、规范、美观)。并对难以形成的习惯进行反复地行为演练。“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树立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学生的表率。一方面要大量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树立榜样。可以用设立“声音洪亮小标兵”、“团结协作小奖杯”、“课堂交往小专家”、“作业迅速小标兵”、“书写规范小标兵”等措施,发现学生的优点,具体细致地指出他们的长处,促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使其他同学察觉到自己和榜样的相似性与差距,从而更用心地观察学习。目前,我校教师用的最多的是小红花。不管使用什么方法作为奖励,激励性的语言都要跟上,奖励要有针对性,特别要注意到教学中的盲区。如:对于经常违纪的学生,可以说:“你改正缺点特别快,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对于坐在教师后面,老师不容易照顾的学生,可以说:“后面的同学,离老师最远,但听讲一点也不差,老师奖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对很少发言,但偶尔表现特别好的学生,可以说:“你不但问题回答的好,而且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老师奖你一个声音洪亮小将杯”;对于经过刻苦练习进步较大的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说:“你在咱班年龄最小,但操作学具又对又快,这个‘操作迅速’的小奖杯不归你又归谁哪?”“团结协作小奖杯”用于激励小组合作时配合最好的同学。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很重要一点是依靠学生自己长期主观努力,特别是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更需要学生自己顽强的意志,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充分利用幻灯片和制作色彩鲜艳、富有趣味的教具,并注意演示,经常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他们才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去行动或克服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7个葫芦兄弟上山采香蕉,每人采7根香蕉,大家来替这些葫芦兄弟数数看,它们一共采多少根香蕉,怎样算得最快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7的乘法口诀再进行讨论:“6和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记住6的口诀,怎样记7的口诀?”“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像老师那样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刚入学,好奇、好动、贪玩、自尊心强,不习惯学校生活,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任性、散慢。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可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办法,来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发他们去重复曾经受到表扬的行为,巩固发扬这些优点。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低年级段学生的成绩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低年级教师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习惯的机会。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让别人感到自己能力超群,出类拔萃。所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并产生完美感、荣誉感。为了维护这种光辉形象,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做出种.种努力,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经常用“肯定”激励学生的自尊、自信,用“赞赏”激发学生的自律、自强,从而培养学生成功的习惯。

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所以,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应遵循“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任何不良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去变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养成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是最佳的时机,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这四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听要专心,仔细。

以往,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一年级学生往往不是很明确。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当然,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那就是表扬鼓励。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学生的每个进步,让他们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

二、说要清楚,完整。

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说完整的话的习惯,回答问题喜欢用一两个词简单回答。也有一部分学生心里明白,嘴上却讲不清楚,弄得自己十分紧张,别人也听得吃力。

老师在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的时候,可以利用课文中学到过的句式,如一年级的六种基本句式: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说简洁而完整的句子。当然,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说话完整、清楚、有条理,才能起示范作用。

三、读要正确,入情。

我认为读的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的姿势正确:二是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读的入情就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由于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学生读书总是特别拖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先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然后从老师示范,学生跟读开始,慢慢的学生读得入情、读得入境,初步养成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四、写要规范,工整。

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首先应该教给他们的是正确的写字姿势。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写好字,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出脚,这些基本笔画要人人过关,才能帮助学生把字写得规范、工整。

我想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知识的缺陷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补上来,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将是自然、流畅的,将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事倍功半。让我们从“习惯”入手,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学习,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课题总结(实用16篇)篇十六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七种学习习惯入手:

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为了使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上课之外,要把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还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太累,应在快乐中学习。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同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

2、督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时专用、讲求效益。有的学生学习时“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因此,针对这一缺点,我平时在的学生学习上,注意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刚开始,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我就注意指导他们,该学时学,该玩时玩。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要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并且建立起评价机制,每次学习之后,让学生自我评价做得如何,而我及时纠偏或给以鼓励。坚持下去,使他们逐渐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3、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独立钻研、务求甚解。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培养:

方法之一:激发学生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学生爱动脑子。所以我并没有嫌学生嘴贫,冷漠对待或敷衍了事。而是能跟学生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

方法之二: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随着学习任务增多,学生往往满足于“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时我都是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让遇事好问“为什么”成为思维习惯。

方法之三:学生考老师,老师考学生。课后我有时会抽点时间,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互相考问。

4、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我在平时指导学生多利用工具书,同时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5、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我平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6、勤表扬,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孩子战胜胆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7、利用闲暇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进行正面引导。

8、和学生做朋友,遇事征求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管采纳是否都给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使学生愿意思考且思想活跃。

好转。有些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也得到很好的克服,都能及时的准备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按时上交、及时改正作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这些能给到所有家长及学生一些帮助、

相关范文推荐

    桂林的漓江(优质17篇)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思想,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漓江属于珠江水系,发源地在

    底线三年级(优秀13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准确、流畅的语言,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成长的烦恼,其

    学会体会发言稿(实用16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充分准备和思考,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阅览一些成功发言人的精彩发言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启发和灵感。初夏时节,万木葱茏;相别二

    老师会变声的老师(专业13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创作过程,是通过思考、积累和琢磨,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准确地传达给读者的艺术表达。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学习,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不断提

    大班语言蒲公英说课稿(模板15篇)

    不同学科和不同阶段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调整教案模板的内容和格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高二班务工作计划大全(18篇)

    工作计划书还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计划书编写有所帮助。

    太极拳活动方案(精选18篇)

    活动方案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活动计划和措施。活动方案的成功与否与实际效果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值得研究和参考的范文。书写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练

    请看这就是我(实用12篇)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斟酌和精心设计的文字构思,在表达上有层次、有亮点、有感染力的写作艺术。8.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那一刻真难忘(通用21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的一篇作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作文欣赏,一起来看看吧。“茄子!”“田琪!”谁在拍照?多么壮观

    摄影师个人简历热(模板14篇)

    在撰写个人简历时,需要注意规范格式、语言得体,并避免出现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遵循以下是一份优秀个人简历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个人简历写作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