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雁落霞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

范本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和启发,使我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范文范本4:下面是一篇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范文范本,对于父母和孩子们来说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一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再读《资本论》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

·马克思主义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浅析“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二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对社会主义发展十分有必要。但是对马克思哲学中的财富问题却没有引起注意。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强对马克思财富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全面阐述人在生产力中的地位。

根据马克思哲学观点,所有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并具备客观“实体”特征。但是,前人留下的生产力会在新一代中将它作为既定力量,并为“过去”注入“现在”的活力,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可见,生产力的历史就是“个人力量发展”的历史。根据马克思哲学中“真正的财富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生产力”这一论述,是对财富问题本质的追问,这种生产力显然就是“个人独特主体的生产力”,因此具备“主体”特征。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自然力”与“人本身力量”的双重享用和占有。可以看到,“生产力”这一概念正是人的发展与生产财富的统一,并从中获得“实体即主体”的本体规定,可见,生产力不是自然永恒的,而是历史性地生成、发展、变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可以让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循环型或者维持型,并实现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人作为社会劳动的主体及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前者还不属于“发达生产力”,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发达的生产力”。

人作为生产力发达与否的衡量根据,在于个人能否在自由时间中获得“劳动能力”与“真正自由”,能否在充分得以发挥的基础上,作为最大的生产动力而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中。因此,在当前社会自由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何让人成为最大生产力,并真正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将对人力资本的研究,上升到国家与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

二、人学意蕴中的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家多用“物质”来界定财富,马克思哲学中,却认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保证生活、为了生活,又需要衣、食、住、行等各种东西,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的新材料,而并非物质生活自身”实际上就是生产财富的过程。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应该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并使用财富。

在人学语境中,财富是对人们具有一定作用性,并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或者使用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无论财富是什么样的社会形式,使用的价值最终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物质产品是财富载体,因此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内容。马克思已经对财富分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大类。同时又将精神财富又分为两大类:物质产品形式的精神产品、活动形式的精神产品。可见,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发展是沿着人的维度进行的。

三、“以人为本”的财富发展观念。

当初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发达生产力”作为物质的逻辑起点与基础。由于当时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因此更多关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而并不是生产力自身发展问题。但是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同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时期,面临了生产力严重不足问题,并需要加大发展生产力。因此,从财富对人的发展主体角度出发,再加上财富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中已成为现实问题。

马克思哲学从财富出发,体会人的发展;又从人的发展反过来理解生产力,最终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理解社会发展逻辑,这对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生产概念的提出,虽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不再以个人发展为主,而是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主线。但是生产力自身的快速发展也要依赖于财富源泉,并真正开辟社会财富。正因如此,马克思已经在《马达纲领批判》中,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与“他们的生产力增长”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并作为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从现实角度出发,当前“放手让一切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及资本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大力发展生产力,落实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实践。

以我国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通过大量生产并创造财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还应充分考虑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避免在生产资本主义财富过程中产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悖论、生产悖论及生态悖论,最终确立“以人为本”的财富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我国社会生产已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等,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更好实现“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这一历史任务,实现我国提出的“通过发展来提升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通过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奠定财富理论的基本地位与作用。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三

经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让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而应经过系统的学习,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供给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着门课在与时俱进的今日为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事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必须的引导作用。可是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同样我们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也应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这门课的所学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能够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学生不仅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并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到达这一目标,我们在现实中必须做到:第一,重视理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注重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规律;第三,要坚强理论创新。也仅有这样,才能构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梦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职责感,努力学习班,提高警惕本领。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四

敬爱的党组织:

201x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xxx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缅怀了马克思的一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影响,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引,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提出了要求。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我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选在这一天举行,我觉得作为青年人来讲意义重大。新时代,中国xxx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尤其是青年人,马克思主义更应该在青年一代中传承。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xxx的建立。新时代,中国xxx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xxx得“三个更有”的要求,充分展示出宽广的理论视野、长远的思想眼光,是对全党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新的使命召唤和时代要求。

青春不是用来蹉跎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不是靠天马星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时间里,我将继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本领。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xxx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xxx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首要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习xxx强调:“理想信念是xxx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作为党员,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打牢历史唯物主义根基。就需要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就需要要向榜样学习,尤其是学习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的坚定信念和人格风范,彰显xxx人的人格力量。

二是要脚踏实地。要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发扬乐于奉献的精神。俗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有吃苦精神,否则将会一事无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要脚踏实地,多一些担当,少一些抱怨,克己奉公,充分展示xxx员的本色和情怀。正如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三是要志存高远。习xxx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浅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这条成长成才之路,注定充满荆棘,青年人要树立高远的理想,这份理想是时代的条件与国家的精神的体现。”因此,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切实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身的价值要求。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也是承载当今中国梦的最深层力量,更是当代青年人理想的源泉与动力。“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我们要敢于立大志,把使命放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一往无前的实干,用青春与热忱托起事业的翅膀。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学习工作必备的思想武器。习xxx提醒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必须勤奋学习马克思,努力在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请党组织给予我更多的考验和帮助,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

此致

敬礼

汇报人:百味书屋。

xx年xx月xx日。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五

一、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适应转变。

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我是一个男生,我所经历的坎坷生活,让我养成了内向的性格,遇到挫折常常是失望和沮丧、自暴自弃、自怨自叹,在学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后,我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精神面貌也有了笑靥,性格也开朗活泼一些了。很有感触地认识到,所有的爱与恨、悲与喜、哭与笑、内向与外向都在缓缓落幕时,才恍然大悟地明白原来的这些心理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心态的缘故。正如《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强调的“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有了这种心情,我在业余的大学生活动中参加了学院“十佳歌手赛”活动,增强了自己的自信。

二、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1、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2、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结合个人的实际和专业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计划,充实学习内容,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理和业务知识。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仅要学得进,还要拿得出,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

3、勇于开拓创新,永葆学习中的生机和活力。大学学习生活中,担负着专业学习的重任,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以往学习的经验,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今后的学习中,自己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上如何更好地、较深层次地、更广领域地摄取知识,把学习这“第一要务”体现在业绩中,使大学的生活更有意义和活力。

三、大学生在于不断地修养人格--提高修养、完善人格。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六

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追求一种定在中的自由。在自由民主的社会,哲学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在专制社会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的控制,哲学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以自由民主为发展目标,学术批判是是受到保护的。聂锦芳教授指出,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而学术必须允许自由的争论和批判。这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的反省和批判。

马克思具体地提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现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因此,马克思给哲学提出的历史任务是,锻造一种世界观武器,使之成为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思维方式,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无情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

批判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起作用,而且批判不只是破坏性的,也应该是建设性的、超越性的。就像你说我是错的,你必须说为什么我错了,我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种理论自觉。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批判、超越。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这是哲学安身立命的理念。

志着人类自我意识从自我迷失进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阶段。当然,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新世界,批判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活的灵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一定的哲学是关于一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其二,哲学是各种思想文化中最高的形式,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精粹。同时,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因为哲学具有人类性,具有超越时代的一面。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科学,而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哲学必须把握时代最迫切的问题,及时的吸收思想精神,为迫切问题提供一个解释,进而规范和引导社会的发展。

在科隆日报的社论上,马克思首次明确的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这个命题被广泛引用,并被确认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最简洁、最精辟的论断。马克思所赞赏和肯定的哲学是源于时代、源于人民的哲学,是把时代的问题和人民的精髓升华为理论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必须把自己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聚焦点。

马克思认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好问题能极大的推进社会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正因为如此,哲学必须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当人们把哲学同幻想混为一谈的时候,哲学必须严肃地提出抗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的统一,既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同时又塑造和引领时代精神。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更引领时代向理想社会前进!

马克思提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而“归宿点”则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显示了马克思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的人文情怀,显示了马克思主张以哲学解放全人类的意旨。马克思说,哲学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它所参与的运动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而是绝大数人的、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和致力于人类解放的哲学旨趣,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是马克思哲学的普照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最为根本的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

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一开头就指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提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通过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我们这里是“从人间上升到天国”。[5]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就像中国哲学里讲的道不远人,也是这个意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国拉回人间,正是哲学属人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的分析,以及如何让消除异化,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哲学的人类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完整严密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内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肖前、李秀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规定: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完整、严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从物质看世界,从精神看世界,从实践看世界,这是哲学世界观的三种主要方式。[6]从物质看世界,世界变成了客观世界,比如拉美特利的名言“人是机器”,这种客观性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从精神看世界,正如陆九渊所说,心外无物。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这种哲学把哲学变成完全脱离人世的空中楼阁,空有一个形式。它突出了人的自由和想象,但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从实践的观点看世界,世界的图景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中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从实践的方式观看世界,在两极到中找到了中介。

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还有科学和宗教,道德和艺术。哲学的方式是独特的,也是最高的。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黑格尔说的好,哲学与宗教在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学问,只是他们的形式不一样,哲学诉诸理性原则,宗教诉诸于感性原则。黑格尔对哲学与科学也有论述,他说,哲学与科学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内容不一样。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关于某一个具体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五、结语。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用“现实的理性”批判“抽象的理性”。现实的理性指的就是实践的理性,改造世界的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所追求的思维的全体自由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统一起来,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起来,把哲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统一起来。哲学无定论,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久日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它强调哲学要回归生活世界,正视生活对哲学的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七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化。

价值。

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样作为反映客观的主观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视认识和改造世界卫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而失去真理性。所以我们称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那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就内涵创新性意义: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吸取其精华,摈弃其糟粕,使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路。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并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我觉得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真谛,也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继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不仅成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业,而且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

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这个体现的集中点,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这个思想化作理论观点,就在于毛泽东提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只有在这个观点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的结晶和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而构成这个灵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这里,首要的因素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性的演进来说,就是时代问题。邓小平同志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创造。但我们现在所说的邓小平理论,则是另一个新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潮流,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理论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紧密相联的,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哲学,这个哲学的历史任务就是用革命的实践改变资本主义的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巨大作用。在先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各种挫折并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作为救国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正是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和政治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生机活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以上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党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产物。

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1、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行动同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沾边,何谈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构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谓“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要认清我国目前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恩格斯这个著名论断的精神实质,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研究问题不能从本本出发,而要从实际出发。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首要的也是必须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历史造成的现实,是一个国际环境中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适应它,洞察它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正确地开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3、马克思主义最终要由群众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分界线就是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一旦由群众掌握,就可以更加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历史创造力,并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在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让人民群众掌握并运用它,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庆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启示[j].管理观察.2009.09.[2]李广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0.01.[3]邓伟志.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问题[j].社会科学.1985.06.[4]洪光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八

摘要:本文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价值经济发展意义。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经济社会与人类劳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但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论的热点。因此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把握它的主要观点,了解其重要现实意义,并使它在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

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价值源泉。

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三)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价值转化为价格。

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则必须要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从而使商品的本质形态转化为现象形态。因此,就出现了价格与价值、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甚至出现现象掩盖本质的假象。价值的本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超额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在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的作用下,必然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并按高于个别价值或按高于个别价值但低于社会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企业因此就会获得超额价值,即“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样社会平均劳动要多。”这就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二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复杂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新的产业和新的部门不断涌现,从而全社会的劳动总量不断增大。其结果,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而且也增大了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即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运行的指导作用。

根据价值规律原理,商品的生产者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使其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样适用,这要求生产者要自觉地不断改进技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进而促进整个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快又好地增长。按照价值转化为价格的理论,商品的价值要转化为价格则必须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所以,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分体现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原则。二是有健全的各类商品和要素的市场,并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这也是现阶段市场建设应遵循的目标。

(三)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的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收入分配不公、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岐视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劳动等。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管理制度跟不上,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导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都热衷于追捧西方经济学,这难免在意识形态导向上出现偏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危险,产生资产阶级自由化及金钱万能、蔑视劳动等思想。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难发现,其症结在于淡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此,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意识形态上要重树“劳动光荣”的观念;在分配方式上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各种政策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立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力争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踏上共同富裕之路。

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认识。一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二要深化对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三要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四要深化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持的基础上继承、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九

上了将近半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从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程度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生动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它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时又是我们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阶梯。

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终极结论;掌握的是完整体系,不是只言片语;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不是个别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一句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十

浅谈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论文小组组长。

邹志强。

学号。

10070551。

论文小组成员。

学号。

学号。

院别、班级。

文旅学院。

10史(5)。

指导老师。

陈一新。

2012年11月24日。

浅谈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摘要。

同以往任何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有一个逐步衰亡、为新的社会所替代的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必然性,是客观事物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趋势所有制社会主义垄断。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曾有过它璀璨的年华。但它的每一个进步却包含着自己的反面,最终不能逃脱被更高的社会形态取代的历史命运。

(一)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革命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中的一次大飞跃。它全面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引起了——系列革命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生产力冲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犹如冲破闸门的洪水奔腾出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等,这—切都是过去时代无法比拟的。

资本主义不仅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厂统一的国家,而且消灭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许多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开拓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把世界变成丁一个开放的世界,使—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

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电如此。资本主义制度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思想领域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高举理性原则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教神学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他们以“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人权”为"号,冲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从而给人类带来了—次精神大解放。

资本主义所以能在历史上起革命作用,根本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封建所有制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二)资本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是产生自己一切反面的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厂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生产力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它成为资产阶级剥削工人、自己致富的手段和物质力量。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与资本主义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随它发展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对立就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否定因素。虽然资产阶级巴在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这种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持自己存在的基础不变,这个基础就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发展着的生产力之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无法克服的。

资本主义提供了造福人类、解放人类的物质条件,但却利用这种物质条件破坏了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把人类又推向灾难的深渊。

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又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破坏。

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文化、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又使社会风气腐败,精神道德颓废,社会治安恶化,这形成了显明的对照。

总之,资本主义在繁荣进步的之后,包含着日益加深的社会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性。

二、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果说唯物史观主要通过揭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主要是研究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谜,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辞分为三个阶段论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对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特点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阶级结构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变化。就直接的社会现实而言,当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些新的变化,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从生产力层面上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发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呈加速增长趋势。在产业结构上,出现了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趋势。在生产力要素内部,脑力劳动比例攀升,劳动工具随着生产管理中新手段和工具的获得,如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而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劳动对象的范围也因为新材料和新资源的开发得到了拓展。有学者用生产力总量、生产社会化程度、生产力的质三个大飞跃来描述这些新变化。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因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简单说来,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在劳资关系上形成了允许工人阶级加入企业管理的多种形式,在分配关系上实行了社会福利政策。有的学者则将其概括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生产关系新变化的讨论中,也已经涉及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

从上层建筑来看,研究者普遍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以下四个方面变化显著:(1)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在我们看来,其中的核心要旨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精巧,这与资本不断为自己创造出再生产的条件息息相关。

四、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快速发展。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是十分激烈和尖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继续同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环节成功地打开了一个缺口,社会主义制度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变成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进一步扩大,工人阶级在更多的国家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更多的国家得以建立,社会主义的力量空前壮大。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做用的结果。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生产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做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执意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的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这些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五、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一)当代理论界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看法。

研究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最终目的在于据此预测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对此,学术界积极研讨,各抒己见,形成了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观察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历史进程,不仅要看到危机、战争和群众斗争等因素,而且要十分重视社会经济革命和经济发展这个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要资本主义还能推动经济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它就不会灭亡。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科技革命,正在掀起一场新的生产力革命。它不仅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几十年来的“相对繁荣”并不表明它已经返老还童,可以永世长存了。它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进一步向结构性矛盾激化的方向发展,其对抗性质继续深化;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加强,固然克服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弊端,但同时又以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债务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障碍;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应用又使科学技术本身与劳动者处于对立的状态,带来了难以避免的严重失业。因此完全有理由说,当代资本主义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是有限度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两面性。一些学者持此观点,认为,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度,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战友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在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危机至少证明了这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也就是说,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但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如果说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那么,资本的不断积累则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准备了条件。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资本的数额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个资本没有力量创建和经营愈益社会化的大企业,便产生了由许多单个资本联合投资的股份资本。股份资本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此后又出现了法人资本所有制和国家资本所有制,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身消亡。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生产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从历史上看,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都经历了很长的时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对剥削制度的废除,不能期望在短期内完成,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各民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横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不平衡更为明显,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和革命形式,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才能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因此,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处于科技发达、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它们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既有显著的优势,个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联盟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实力不断扩大。与之相比,社会主义国家得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还需要走比较长的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时代更替,历史进步的潮流推动着整个世界不断地向前发展,旧的事物必将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这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生存法则。

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列宁选集》。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十一

马克思主义室友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不断进步发展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正不断提升着,许多往年不能实现的幻想也渐渐成为人们眼中平常事,人们手里的财富在日益丰满,加之互联网的普及,人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与此同时,各类令人心痛的社会现象也映入大众眼帘。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当人们的见识广泛了,生活富足程度日益扩大之后,人们对各类社会现象的看法变得丰富起来。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然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当代各种社会现象不断呈现于世,网友军成为一种强大的舆论生源力量,推进者社会许多事态发展。

前不久网上疯传一起空接滴滴遇害事件,关于这次事件,网上各种各样的评论都有,比如说滴滴作恶的,呼唤监管的,对网约车司机全盘否定的,情绪很激烈,内容冗杂,有的观点合理,有的则十分偏激。针对此事件,首先要谴责的必是犯罪司机本人,滴滴顺风车平台也难逃其咎。与此同时,政府的监管也该是重中之重,这样的社会现象一出,经历各类网友舆论抨击,政府也承受不住压力,故此,《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法》便孕育而生,正式颁行,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意识对于物质社会发展的作用亦突显而出,让人不仅呼吁“网约车终于合法了”。

伴随着意识的永恒不断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同样渐渐成为哲学家们讨论的热点话题。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人意识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于此,人们各种意识的产生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有着根本性的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准确的看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国家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点,并且适时地明确指出这一点,呼吁全国人民保护资源和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绿水青山政策便是适应社会存在应有的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实际上也并不单纯只是自然环境系统的失调,环境的破坏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人与自热关系的严重失衡也是当今社会一个突出问题,马克思在此方面也有所理解,他认为应该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转换。与国家来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更是社会主义共和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共同建造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概念,亦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道德规范,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依靠着多方面精神与物质因素,依靠社会舆论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对经济基础比较直观的反映,当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到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时,新的社会问题便由此而生,环境问题因此成为我们关心最为广泛的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但是社会不断进步,各种生产条件与水平的不断变化,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也存在有待完善和改进的方面。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和不充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许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加强经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深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集聚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共创绿水青山,为中国梦助力前行。

许多人认为个人力量在国家面前只是渺小微无,可有可无,便把自己所做之事认为“无所谓,反正有别人去做”,这类的想法,对于习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政策不重视,忽视了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中也曾指出,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既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所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们不能忽视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同样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人都挣扎于生活与财富之间,忙碌于各类赚取金钱的事业中,忽视了他人的感受,无视了对于环境的各种污染,对地球带来的重负,至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现实生活,一切以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创新经济发展。

不仅仅只是意识上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理念,更要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是坚持实是的内在要求。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个创新发展过程,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提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和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此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样需要广大人们群众同领导人员们的不断理论创新,和大家共同践行实践活动,只有理念与实践共同践行,加之不断创新,改进理论思想,深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且实事求是,方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方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践行。

我们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次,要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要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同时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所有的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比如前面所说的网约车遇害事件,不能说空姐没有任何错误,如果她可以多加防范不在行程中只顾及玩手机,而是去注意车的行程也不会给犯人可乘之机。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看问题纪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看大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概念同样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人类要生存繁衍、追求美好生活、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历史基础。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互相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与关系,因此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更是因人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加深,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可续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力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科学技术在当今时代亦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平,生产力才能满足社会需要,国家才能进步,进而去发展,才能保障国家人们的生活需求,生产力的提高,也代表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想要发展必须先从经济建设方面发展。而且生参观写实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一开始就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在,我们都应该响应党的号召,坚决听从党的指挥,以人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创绿水青山,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前行。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十二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不能停滞不前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完备着,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简单说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理论丰富自己的历史。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也总结了国际的经验,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

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是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就是理论创新。但是并不是任何新的观点、新的思想都是对的,并不是任何“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产物。江泽民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时,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衡量一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看它们是不是正确,站得住站不住。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十三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另一方面,这一群体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呈现出多种取向,在自身成长过程伴随着多重矛盾的出现,也存在着很多普遍性的问题。首先,进入大学迅速迷茫。大学已然成为很多同学的游乐场,令自身堕落颓废的温床,诸如此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沟通交流的效果不佳,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大学的正常发展。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终身学习的意识没有确立起来,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大学生自然是社会中具有高个人修养、高文化素质的人群,所以,这个人群的学习意识至关重要,也是亟待加强的。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中,才能显示器无穷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的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他是一个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他是运动的。使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有些大学生在理解马克思时,误认为马克思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大错特错了,它主张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是彻底的科学性与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伟大的马克思倒是从来没有说过马克思主义是不变的,而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行,甚至发生错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此外要,与时俱进。作为大学生,需要坚持马克思崇高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有远大抱负,在心里彻底摒弃有神论,对于当代大学生信仰众多的现象,其社会家庭的影响因素居多,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人生指导,完成个人思想成熟,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也是必须解决的,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走很多弯路,实现人生价值。将马克思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强调学习理论,武装头脑,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掌握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特别是从理论体系上来把握马克思精神实质,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从马克思角度考虑政治体制应该由哪些改进,及其发展方向。此外,大学生不应该将马克思当做单纯的理论,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他,那些需要坚持,那些需要随时代而改变。在实践中看到理论,就是面对任何具体问题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只要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明实践的方向,就能够在实践中看到理论,实践越深入,理论越明晰。这种实践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因为理论本身也是实践活动,只要不把理论看做是僵硬的教条。从根本上说,全部哲学史就是人类精神围绕真正的哲学方法,围绕辩证法而展开的斗争。大学生应该从思想自觉坚持马克思为指导,真正将马克思与自己切身生活联系起来。有部分大学生丧失了远大抱负,自己认为自己不行,前途茫然,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大学生应该始终坚信知识创造巨大力量,始终树立远大理想,伟大的导师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贡献全人类的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只有拥有远大抱负才有发展前进的动力,自觉投入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建设中。心怀天下。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十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

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

第二,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十五

结合历史和现状品读《共产党宣言》,深刻的体会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共产党宣言》的两大精神----实事求是及与时俱进。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剥削劳动者,必将被无产阶级所代替。我们以美国为例看一下资本主义改良前和改良后的状况,美国在完成工业革命中,美国垄断资本家贿买政府官员、盗窃国家资源;占全国人口i%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城市中,犯罪增加、贫民窟增加;黑人的低下地位成为美国文明的耻辱;贪污已超过任何其他国案,它毒化了整个社会政治肌体。针对这一大堆问题以及大量的丑恶现象,在美国兴起一个声势持大的“丑恶揭发运动”。参加运动的主要是新闻记者、律师和其他知识分子。他们通过报刊杂志;从社会上的各种阴暗角落里揭露出许多丑不可闻的上述社会丑恶现象,特别是垄断资本集团的各种犯罪行,对社会立法和政治进步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美国的改良成果是显著的,工人的地位与福利待遇有很大改善。但其本质是没有改变的,它的发展总会受到约束,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是很好的证明。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永久解决生产力的发展与多数人陷入相对贫困的矛盾,生产过剩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20世纪3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生产过剩所导致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自我改良,通过福特制、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制度暂时缓解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与生产过剩问题,创造了所谓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逐渐成为主流,资本家阶级及其代理人以新阶级斗争的形式,逐渐夺取了工人在改良运动中所获得的权利,工资停滞不前,生产过剩逐渐显露出回归的迹象,利润率下降变得愈加严重。为了解决生产过剩问题,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全球化、虚拟化,通过金融工具扩大消费。然而,劳动创造价值,只有实体经济的生产才是创造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唯一源泉。资本虚拟化对生产过剩的暂时缓解却造成未来更加严重的生产过剩,并且加剧了经济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由此看来,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对立统一规律:一方面使生产过剩的危机得到暂时的解和,另一方面却造成生产过剩更加严重的危机。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必将被无产阶级代替。

《共产党宣言》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以历史条件为转移,在中国既不同西欧,也不同于俄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比如,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党,使党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再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又存在多层次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这就是创造性应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社会在发展,理论也只有跟上社会的发展才能永放光芒。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加以重复的教条”因此《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必须根据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待《宣言》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指出有些地方“已经过时”,有些地方没有谈到,有些新的经验需要总结,有些新的问题需要探索。举个例子,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宣言》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巴黎公社失败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有两周可能的方式,指出:像美、英这样的国家“可能用和平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在大陆上的多数国家,“暴力应当是我们革命的杠杆。”恩格斯晚年根据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的特点,高度重视和平手段,认为旧式的起义已经过时了,代之而起的是“有成效地利用普选权”这种“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当然,这时恩格斯仍然不排除使用“非法”的暴力手段,因为无产阶级利用和平手段“必须以敌人也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为前提。”可见,关于无产阶级以何种方式夺取政权这一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给出某种固定的方式,他们的每一种说法都基于一定历史条件的分析,所以我们对《宣言》中的有关论述,不应当作教条主义理解。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色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有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国要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李玉萌工程管理。

201030220370。

2023年马克思主义论文(通用16篇)篇十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应该遵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为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周生利)。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农经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15篇)

    工作计划范文是一种对工作计划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计划范文,他们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执行达到了卓越的成果。根据省市要求,xx年工作的重点

    最新学语言心得体会(通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经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优班会通知简单(模板19篇)

    通知的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忠实于事实,不夸大或误导。如果你需要撰写通知,以下是一些通知范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机关各部门:为

    最新读爱国书籍的读后感(汇总14篇)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深化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欣赏。下面是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对这本书的独特观点。读了《最后一课

    最热村级项目验收报告(通用14篇)

    报告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经典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为加强我市客户回工作,

    优秀政协委员会述职报告(通用21篇)

    述职报告是在职场中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展示的一种方式,我们常常需要用它来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情况。这里有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样例,可以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

    专业工艺记录心得体会(案例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找到更好的方向。接下来是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思路。第一段:引言(

    最优西柏坡的心得体会(汇总16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以下是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西柏坡,这个位于河北省的

    最新医疗作风纪律心得体会(案例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下面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医疗作风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

    实用安全管理队伍培训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培训机构及其师资力量的评价和反馈,对改善培训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