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有勇院士精神有感心得体会(汇总16篇)

时间:2023-12-21 作者:ZS文王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阅读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

学习朱有勇院士精神有感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一

“那段时间,朱院士白天在田间观察记录,晚上召集大家讨论研究,目的就一个,找准当地最适合的种植项目。”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朱书生说,每天清晨,植被还挂着露珠,朱有勇和团队成员便拿着仪器下田了。

经过对澜沧县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院士和大伙一致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可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团队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博士黄惠川说,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价位高,订单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公斤3元,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于是,10月,在蒿枝坝完成了冬季马铃薯百亩示范和冬早蔬菜50亩示范。

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调研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本来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他们发现,松树的挥发物具有很好的驱虫防病作用,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发财”的好路子。“到20,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约为40万亩,总产值达800亿元,如果能在澜沧顺利开展林下三七种植,对百姓脱贫致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朱书生说,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们还发现澜沧县的松林气候环境适宜三七生长,于是决定在竹塘乡海拔1500米至1900米的思茅松林下开展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建立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标准,辐射澜沧乃至整个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两年多来,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在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和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和禽畜养殖等项目示范点建设。

学习朱有勇院士精神有感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二

劳模的荣誉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创建的。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付出了辛苦和汗水,才能对得起劳模的称号。怕苦怕累当不了劳模,面对困难时畏缩不前也同样当不了劳模。那么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成为工作中的模范呢?答案很简洁,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认仔细真地想问题,踏踏实实地干事情。而且,“创先争优”靠的肯定不是哪一个人的力气,而是要大家一起团结协作,体现团体力气和价值才能够创建出模范和业绩。作为我们基层的员工来说,我认为应当要坚持以下几点:要真正酷爱本职岗位,熟识本职业务,融会贯穿,增加业务实力。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新的.形势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工作实力和水平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

要主动亲切工作和服务对象,不要因为别人对自身工作高看一眼而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而要多上一线服务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把自身工作的良好氛围造浓一些。

要提升境界,提倡奉献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胸襟宽广,甘为人梯,时时到处以企业发展为重,以他人的成长和进步为荣,努力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有吃苦精神,甘舍小家为大家,发扬不怕辛苦、连续作战、追求完备的优良传统,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

我信任,只要以劳模精神为指路的明灯,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勤学肯干,就肯定能赢得他人敬重,实现自我价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