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FS文字使者

学习心得可以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一些学习心得的优秀范文,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体悟和心得。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一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要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我们化科院双学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同学们在通过读原著的基础上请老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座、加深大家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加深对抽象理论的认识,提高了觉悟,取得了进步,可谓受益匪浅!以上是我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认识。总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国的大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大提高,才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才能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空前地位。

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希望于我们的。我们是中国明天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青春与汗水去谱写新中国最美好的乐章!

心得体会的范文汇总。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二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这一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自学,我对邓论体系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在我心里,邓小平一直是一位伟人,他让中国发生的如许深刻美好的变化注定他要被无数的中国人铭记景仰。首先,应该感谢他把整个国家从一种偏激和疯狂中拉回来,感谢他给许多在那错误中被打倒的老革命和无数无辜被牵累的人平反。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他能让我们有了今天如许五彩的生活。

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毛草房被红砖瓦房所代替,一条条致富大道纵横穿索,花园城市一个个的涌现,高楼大夏的林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翻了几翻,一切的变化数不胜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对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

每一个生活的一点的提高汇成的便是民族的飞跃。二十年来,我国各个方面地位的全面提高,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让全世界华人鼓舞自豪,这一切都得宜于一个伟人和他的伟大理论和这个理论的坚持动摇。尽管我们也随之有了许多新问题,我们仍可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而且只要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本身并不可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道路,一切会更美好。

在课上我们看了一些关于小平同志的片子,让人备受舞动,尤其是他从容地面对“三起三落”。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经典语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着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记载到: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这不是神话,也不是人为的编撰。这就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

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奉献祖国的强烈愿望,在经历了如此坎坷的突变后,如何还能够继续站起来呢!正是因为有了振兴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邓小平做到了,在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时,他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机会也没有忘记他,最终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建设祖国这方面大展才能。

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比如“黑猫白猫论”。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回顾小平的一生,我觉得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我们要知道,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而他最后一次复出的时候已经73岁了!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为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而与之相比,如今我们有一部分做科研的同志不老老实实地做科研,而去做假,面对一点困难就心浮气躁,被功利迷惑了双眼。

虽然小平已离开我们七年了,但小平的理论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简略学习,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邓小平理论使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是黄金,总会闪光;是玫瑰,必然开花;是种子,终将发芽。同时,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三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奠基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十五大明确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大会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大会报告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大会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归纳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委员193人、候补委员151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和由委员115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9月19日,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22人(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关根、田纪云、朱镕基、江泽民、李鹏、李长春、李岚清、李铁映、李瑞环、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张万年、罗干、胡锦涛、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尉健行、温家宝、谢非;选举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胡锦涛、尉健行、丁关根、张万年、罗干、温家宝、曾庆红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那就需要重新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的认识。笔者觉得,有三个方面的感悟。

邓小平理论首先是扭转了中国发展的航向!方向问题,是一个最难的问题。前苏联为什么最终解体?其方向错了严重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一样,在历史的危险关头,做出了重大的正确的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这就是中国要到哪里去的航向问题啊!方向错了,越努力,就会更加南辕北辙啊!

其次,邓小平理论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星星之火”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的改革及开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这样的“星星之火”,闪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理论光芒!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这样的光芒都只会增强,不会逊色!

再次,邓小平理论设计的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激励一代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在庆祝改革40周年的大会上,表彰了100名先进人物!这是中华儿女为三步走的宏伟蓝图不断奋斗的时代楷模的缩影!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小的“三步走”的战略,正式延续邓小平理论的脚步而设计的具体的路线图!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把“日日新,月月新”具体化了!接近两个百年的目标,如今我们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之不懈奋斗着!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收录邓小平1982年至1992年间的著作119篇。同日,中央作出《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决定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的思想,教育干部和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从现在起,要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要地位。”

同日,中央举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报告会。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讲话。江泽民指出:“这次出版的第三卷同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江泽民号召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努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十四大提出的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认真落到实处。

随后,根据中央的决定和江泽民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举办了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理论研讨班,170多名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学习。

1994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和《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经过增补和修订,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分别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经过增补修订后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连同1993年出版的第三卷,集中了邓小平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的主要著作,反映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策略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同第三卷在内容上前后衔接、相互贯通,形成一个科学体系,这两卷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作为一个整体的出版发行,表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邓小平不仅创立了深刻丰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创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表达风格,他把博大精深的思想蕴含于简洁明快的讲话、谈话中,使理论以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传播开去,为亿万人民所接受。

在这里,我们选取邓小平几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著名观点,请省委党校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张星炜加以点评,让我们再次领悟邓小平理论给我们提供的智慧之源。

出处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提出的著名观点。最早见诸文献的是《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文中。

背景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广大农民群众遭受饥荒之苦。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农村放松了对农业生产的控制,实行包产到户。然而,包产到户很快受到批判,认为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提出:“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农民能够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多搞点粮食,把经济作物恢复起来。”邓小平认为,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他还借用一句四川谚语说明自己的观点:“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点评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后,邓小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引导中国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思路,即: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方面和环节。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就采用哪种生产形式,并且要使这种生产形式在理论上、制度上合理合法起来。二三十年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也是用这一基本思路来指导中国改革和发展生产力的。

出处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讲话后,又即席讲话的要点之一。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文中。

背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消除了人们的“恐富”和怕“冒尖”心理,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投资热情的高涨,激发了各阶层人们勤劳致富的热情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效率意识,大大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进程。

点评这一导向性的大政策,克服了过去在分配政策上主张“大体平均”所导致的共同贫穷的消极后果,推动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共同富裕的基础。邓小平在大力倡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大政策的同时,也强调指出,要始终不忘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这一思想,既强调了在政策上承认个人收入分配差别存在的合理性,又强调了要防止个人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悬殊而引起两极分化、分配不公,强调了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有机统一。

出处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中所讲。最初的谈话,在“走一步,看一步”之后有“摸着石头过河”一句。

背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要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的经济转向全面开放的经济,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点评“摸着石头过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就是“实践论”。为了搞好改革开放这个大试验,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所谓胆子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不丧失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所谓步子稳,就是要走一步看一步,及时总结经验,犯了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改正,继续前进。按照小平同志的这个思想办事,我们就一定能够大胆而又稳妥地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出处1992年初,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简称“南方讲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严峻考验。许多同志思想上产生了混乱,纠缠于诸如姓“社”姓“资”的问题争论中。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了判断政策恰当与否的一个关键性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这个论断拨云见日,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引上了正确轨道。

点评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少做无谓的争论,要多做实事;二是告诉我们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邓小平对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许多重要的论述,这些光辉思想和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方向。(摘自《四川日报》)。

习总书记所讲的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而且说: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作为具有高度政治党悟的共产党员,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把人生简单地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理念和认识,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的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做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带头人。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学习法律、历史、经济、科技文化知识,带头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知识。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学习不怕苦。“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的苦读故事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耳熟能详,古人想传达给我们的正是这份不计寒暑、立志苦读的精神和信念。读书是份苦差事,没有任何的捷径可寻可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堪称读书的楷模,一生所读的书不计其数,只《资治通鉴》就读了17遍。在书籍中汲取的知识营养,升华了他的理论高度,丰富了我党的理论成果,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份勤奋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要实践。书上得来终觉浅,一味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只是赵括式的“纸上谈兵”,实践出真知,社会是最好的大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工作实际和实践相融合,才能让知识焕发生机与活力,只有不断的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不断的完善理论,才能使自身得到长足的进步,实现工学相长,学有所悟,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学习要虚心。学海无涯,书山无顶,学习只有始终保持一颗谦恭之心,保持一份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学得真本领,要向领导请教,向优秀的同事看齐,常怀谦卑之心。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的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品质也体现在他的学习观之中。邓小平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的根本问题,形成了具有深邃历史视野,充满现代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邓小平始终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秉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把学习与党的生死存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全党“一定要善于学习”,特别是随着党和国家的任务发生战略性转变以后,“要善于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客观上要求,各级党组织成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现实条件和历史任务“重新学习”,使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内在需要,并将“善于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融于一切工作的始终。

当前,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层面来看,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等发展特征;从国内层面来看,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等阶段性特征。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和前所未有的。要解决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而“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而无论是中国革命、建设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都需要党员干部率先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并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需要党员干部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各项实际工作认真学习、善于学习、重新学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如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组织和它周边的环境之间、和它所在的体系之间才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才会生发出时代适应性,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旨归。

邓小平始终强调党员干部要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学习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使广大党员干部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正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为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供精神定力,坚定理想信念,也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根本的价值定向。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播、学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史。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任务十分繁重,但“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特别是“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邓小平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启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并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优良学风,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被实践证明的增强党员干部学习实效、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赋予学习特定的内涵与价值的同时,也内在地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加强党内学习制度建设,使全党的学习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在党的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党内学习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提出要从注重实效的原则出发,“建立学习制度”。同时也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党内学习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学习制度的设计制定、衔接配套、贯彻落实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目前尚存在的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问题,距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要建立健全学习动力激发制度,激发每一个党组织成员内心对学习的需求,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政党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组织管理制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不同阶段的任务,规范和细化学习过程管理,同时注意总结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考核评估制度,将学习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估有机结合;要建立坚实的学习保障制度,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保障。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四

邓小平理论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判断。同时,邓小平理论也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形而上学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这样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是正确、全面的。

其次,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本文来自本站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事物的精神态度,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与客观实际,防止我们犯“左”的错误。我们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

再次,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它的精神都体现在邓小平的原著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中。因此,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其著作中的内涵对我们将来的思想和行动是极其有意义的。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形而上学、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把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五

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以后让我懂得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教训,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指明了方向。继往开来,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后发生过两次革命:一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一个就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全国人民、全党同志、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很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都来自于群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全党的探索和思考,正是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理论成果,才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基本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

那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之处在哪?

首先、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上。

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先富带后富而不同时同步富裕;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要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来客观、科学、辩证地分析和对待我国现阶段先富现象:先富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生产力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违法乱纪的暴富。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其指导路线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路线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精髓。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迈向美好的未来。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其根本任务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更好地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终共产主义的重要手段。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存在,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三、“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为和平统一方针的核心内容,使这一方针更科学化,更加切实可行。"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针,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推动下,各国经济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日趋加深,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尽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依然存在,但用和平的、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作是处理国际关系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则。所以,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一国两制”的构想,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是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党的领导的一致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而不是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关键意义。

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决不搞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长期过程中,始终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总之,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最终目标是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并以其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形而上学。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因此我们在学习当中要学会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照书搬书,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这样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是正确、全面的。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所包含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又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离开这两个方面或缺少任何一个,理论和实际就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就联系不起来,做起事来就会找不到路。所以我们不仅在学生而且在生活中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做任何事情才不会找不着路,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关键。因此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

3.主次分清,我们要学会矛盾的主次之分。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这个构想,本拟用之于中国台湾,后则提前用之于港澳。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它完全是可行的,成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是两个矛盾,但他并不是我们当代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分清了主次矛盾,才有了今天的“一国两制”,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也就学会主次之分,要学会发现矛盾,更要学会分清主次,只有这样我们在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六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的科学结合,是毛泽东思想教育部分的延续和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理论体系是摆在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庸俗的教育者,只会形而上学的理解这一理论体系。他们或者只会割裂的看待、运用这一体系中的某些观点,或是干脆只能记住其中的支言片语,什么“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什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等,其实他们对这些话所包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而只能在人前卖弄,哗众取宠。那么,完整的邓小平教育理论到底包括了哪些思想或者说哪些内容呢?我们也来运用上面那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的确概括了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内容,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邓小平教育地位论的集中体现。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人才,人才从何而来?人才是不会凭空出现的。实际上,从“人”到“人才”需要一个“加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教育。人们都知道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恰恰忽视了教育把“人”向“人才”“加工”的这一过程或程序。从而导致:或者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地位和基础作用,或者只是口头空谈重视教育却在实际上轻视教育。这种情况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中国秦代崇尚法家,采取愚民政策,焚书坑儒;中国现代文革十年,教育受冲击最甚:教师成了“臭老九”,学生成了红卫兵,知识多了反动,考试交白卷成了英雄,那时的学校已不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当时的教育已处于可有可无之境愚;今天中国的某些地区,不也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挪用教育专款的事情吗?可以说当时的统治者或当时某一地区的领导目光是极为短浅的。他们不知道在教育上的投入实际上是一个“播种”的时期,日后必然会有“收获”和“丰厚的回报”。我们不敢说秦朝的灭亡与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有直接联系,但我们却可以肯定地说日本的迅速发达与其一直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有直接联系。我们不能确切地估计出“十年文革”对教育冲击而带来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损失到底有多少,但我们可以确切地告诉大家,中国的“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建国后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直接结果。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善,国外教育发展善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分析、总结,制定了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支,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实际上已经从理论上确立了教育的根本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则使邓小平同志教育在国家各项事业中处于根本地位的论断,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同时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成为一项基本的治国方针,也是教育根本地位的确立才有今天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体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另三个认识,即教育目的论、教育开放论和教育发展论。

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干什么用?培养的人才要用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呢?有理论水平而无实践能力的人不成,光有实践能力而无理论水平的人也不成;政治思想正确而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不成,光有科学文化知识而无正确的政治思想的人也不成。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学校的教育应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在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的关系上,邓小平认为:现代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效率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如何发展呢?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生产实践,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配合,都要恰当安排。由此看来,现代化需要的是又红又专,即能动口又能动手的人。那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现代化培养这样的人才吗?毫无疑问,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必须要围绕这一最终教育目的进行。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那么中国的教育是不是也要开放呢?教育的根本地位已经明确,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上面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呢?有人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可以说,在知识领域变化更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从以前的几百年、几十年一直到如今的二、三年。再有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也极为不均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科技积累,而各发展中国家只有几十年或几年的积累,自然与人无法相比。做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不例外。且由于高度的封建文明曾使中国雄踞世界,使国人心中多少有些自大之感,对外政策也大多以闭关自守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在文革期间,在国内压制讨论、互相封锁,对国外,则全盘否认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知识、新技术,继续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加大。面对这些,邓小平同志提出在国内“现在不同意见的争论、讨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讨论中可能会带来一些错误的意见也不可怕,我们要坚持百家用争鸣的方针,允许争论,不同学派之间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要提倡学术交流。”对外认为“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搞封锁害人害己。”提出“中国要开放,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先进理论”,其中自然包括教育理论。也就是说,中国教育如果要想发展一方面在国内要进行各行各学派的交流,各学派要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对外则衽开放政策,允许人家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流入国内,与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理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这个意思。

“教育要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发展论的高度概括。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教育做为一种上层建筑又可能脱离客观存在的经济基础。教育一方面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一方面又不可能超出经济基础所允许的范围发展。这就使如何发展教育这一问题有了明确具体的研究方向。一方面要研究支持教育的经济基础在未来允许教育发展的程度,一方面要研究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这些又必须遵循这样一种方法,即从现实中家经济和教育的现状入手,而不是一提“教育面向未来”就把现实这个立足点抛开而去空谈教育的未来。一定要记住“没有现实基础的未来是根本不存在的。”凡是抱有上述观点的人根本就不明白邓小平所谓“教育面向未来”是指教育必须要和以现实为基础的未来中国、世界的政治、经济等发展相适应,要和现实基础的未来教育规律的发展相适应。

总之学习、研究邓小平教育理论,并将这种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在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全面的系统的对这一理论予以理解之后,才有可能。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七

通过学习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了解到邓小平这位伟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党的xx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概念,首次提出和使用,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写进我们党的章程里,这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带入二十世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跨世纪青年,有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并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xx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xx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今年刚结束的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为全面实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继续奋斗,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综合以上几点,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

通过学习邓论,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国的大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大提高,才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才能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空前地位。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希望于我们的。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全面发展,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八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是一门政治理论课,它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这一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自学,我对邓论体系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在我心里,邓小平一直是一位伟人,他让中国发生的如许深刻美好的变化注定他要被无数的中国人铭记景仰。首先,应该感谢他把整个国家从一种偏激和疯狂中拉回来,感谢他给许多在那错误中被打倒的老革命和无数无辜被牵累的人平反。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他能让我们有了今天如许五彩的生活。

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毛草房被红砖瓦房所代替,一条条致富大道纵横穿索,花园城市一个个的涌现,高楼大夏的林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翻了几翻,一切的变化数不胜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对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

每一个生活的一点的提高汇成的便是民族的飞跃。二十年来,我国各个方面地位的全面提高,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让全世界华人鼓舞自豪,这一切都得宜于一个伟人和他的伟大理论和这个理论的坚持动摇。尽管我们也随之有了许多新问题,我们仍可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而且只要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本身并不可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道路,一切会更美好。

在课上我们看了一些关于小平同志的片子,让人备受舞动,尤其是他从容地面对“三起三落”。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经典语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着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记载到: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这不是神话,也不是人为的编撰。这就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

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奉献祖国的强烈愿望,在经历了如此坎坷的突变后,如何还能够继续站起来呢!正是因为有了振兴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邓小平做到了,在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时,他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机会也没有忘记他,最终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建设祖国这方面大展才能。

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比如“黑猫白猫论”。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回顾小平的一生,我觉得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我们要知道,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而他最后一次复出的时候已经73岁了!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为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而与之相比,如今我们有一部分做科研的同志不老老实实地做科研,而去做假,面对一点困难就心浮气躁,被功利迷惑了双眼。

虽然小平已离开我们七年了,但小平的理论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简略学习,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邓小平理论使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是黄金,总会闪光;是玫瑰,必然开花;是种子,终将发芽。同时,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的科学结合,是毛泽东思想教育部分的延续和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理论体系是摆在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庸俗的教育者,只会形而上学的理解这一理论体系。他们或者只会割裂的看待、运用这一体系中的某些观点,或是干脆只能记住其中的支言片语,什么“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什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等,其实他们对这些话所包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而只能在人前卖弄,哗众取宠。那么,完整的邓小平教育理论到底包括了哪些思想或者说哪些内容呢?我们也来运用上面那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的确概括了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内容,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邓小平教育地位论的集中体现。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人才,人才从何而来?人才是不会凭空出现的。实际上,从“人”到“人才”需要一个“加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教育。人们都知道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恰恰忽视了教育把“人”向“人才”“加工”的这一过程或程序。从而导致:或者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地位和基础作用,或者只是口头空谈重视教育却在实际上轻视教育。这种情况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中国秦代崇尚法家,采取愚民政策,焚书坑儒;中国现代文革十年,教育受冲击最甚:教师成了“臭老九”,学生成了红卫兵,知识多了反动,考试交白卷成了英雄,那时的学校已不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当时的教育已处于可有可无之境愚;今天中国的某些地区,不也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挪用教育专款的事情吗?可以说当时的统治者或当时某一地区的领导目光是极为短浅的。他们不知道在教育上的投入实际上是一个“播种”的时期,日后必然会有“收获”和“丰厚的回报”。我们不敢说秦朝的灭亡与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有直接联系,但我们却可以肯定地说日本的迅速发达与其一直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有直接联系。我们不能确切地估计出“十年文革”对教育冲击而带来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损失到底有多少,但我们可以确切地告诉大家,中国的“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建国后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直接结果。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善,国外教育发展善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分析、总结,制定了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支,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实际上已经从理论上确立了教育的根本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则使邓小平同志教育在国家各项事业中处于根本地位的论断,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同时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成为一项基本的治国方针,也是教育根本地位的确立才有今天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体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另三个认识,即教育目的论、教育开放论和教育发展论。

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干什么用?培养的人才要用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呢?有理论水平而无实践能力的人不成,光有实践能力而无理论水平的人也不成;政治思想正确而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不成,光有科学文化知识而无正确的政治思想的人也不成。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学校的教育应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在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的关系上,邓小平认为:现代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效率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如何发展呢?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生产实践,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配合,都要恰当安排。由此看来,现代化需要的是又红又专,即能动口又能动手的人。那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现代化培养这样的人才吗?毫无疑问,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必须要围绕这一最终教育目的进行。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那么中国的教育是不是也要开放呢?教育的根本地位已经明确,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上面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呢?有人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可以说,在知识领域变化更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从以前的几百年、几十年一直到如今的二、三年。再有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也极为不均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科技积累,而各发展中国家只有几十年或几年的积累,自然与人无法相比。做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不例外。且由于高度的封建文明曾使中国雄踞世界,使国人心中多少有些自大之感,对外政策也大多以闭关自守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在文革期间,在国内压制讨论、互相封锁,对国外,则全盘否认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知识、新技术,继续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加大。面对这些,邓小平同志提出在国内“现在不同意见的争论、讨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讨论中可能会带来一些错误的意见也不可怕,我们要坚持百家用争鸣的方针,允许争论,不同学派之间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要提倡学术交流。”对外认为“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搞封锁害人害己。”提出“中国要开放,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先进理论”,其中自然包括教育理论。也就是说,中国教育如果要想发展一方面在国内要进行各行各学派的交流,各学派要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对外则衽开放政策,允许人家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流入国内,与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理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这个意思。

“教育要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发展论的高度概括。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教育做为一种上层建筑又可能脱离客观存在的经济基础。教育一方面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一方面又不可能超出经济基础所允许的范围发展。这就使如何发展教育这一问题有了明确具体的研究方向。一方面要研究支持教育的经济基础在未来允许教育发展的程度,一方面要研究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这些又必须遵循这样一种方法,即从现实中家经济和教育的现状入手,而不是一提“教育面向未来”就把现实这个立足点抛开而去空谈教育的未来。一定要记住“没有现实基础的未来是根本不存在的。”凡是抱有上述观点的人根本就不明白邓小平所谓“教育面向未来”是指教育必须要和以现实为基础的未来中国、世界的政治、经济等发展相适应,要和现实基础的未来教育规律的发展相适应。

总之学习、研究邓小平教育理论,并将这种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在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全面的系统的对这一理论予以理解之后,才有可能。

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以后让我懂得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教训,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指明了方向。继往开来,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后发生过两次革命:一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一个就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全国人民、全党同志、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很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都来自于群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全党的探索和思考,正是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理论成果,才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基本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

那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之处在哪?

首先、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上。

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先富带后富而不同时同步富裕;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要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来客观、科学、辩证地分析和对待我国现阶段先富现象:先富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生产力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违法乱纪的暴富。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其指导路线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路线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精髓。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迈向美好的未来。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其根本任务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更好地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终共产主义的重要手段。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存在,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三、“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为和平统一方针的核心内容,使这一方针更科学化,更加切实可行。"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针,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推动下,各国经济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日趋加深,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尽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依然存在,但用和平的、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作是处理国际关系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则。所以,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一国两制”的构想,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是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党的领导的一致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而不是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关键意义。

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决不搞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长期过程中,始终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总之,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最终目标是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并以其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形而上学。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因此我们在学习当中要学会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照书搬书,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这样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是正确、全面的。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所包含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又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离开这两个方面或缺少任何一个,理论和实际就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就联系不起来,做起事来就会找不到路。所以我们不仅在学生而且在生活中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做任何事情才不会找不着路,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关键。因此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

3.主次分清,我们要学会矛盾的主次之分。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这个构想,本拟用之于中国台湾,后则提前用之于港澳。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它完全是可行的,成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是两个矛盾,但他并不是我们当代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分清了主次矛盾,才有了今天的“一国两制”,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也就学会主次之分,要学会发现矛盾,更要学会分清主次,只有这样我们在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其开创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系统解释和说明。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在于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其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系统解释和说明,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生存型阶段实际,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路径问题作出的开创性阐明。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作为对其系统解释和说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由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在于它是对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进行的系统解释和说明。

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面对新中国成立后沿用苏联模式所造成的重大失误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国共产党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承载起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使命,就必须深刻总结1957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唯有如此,才能从“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中走出来,重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了更好地推进经济建设,就必须改革“苏联模式”,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明确基本的政治原则,这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首次将这些探索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由于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党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路径的选择,因此,它实质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所理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地定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路径,则明确地定位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通过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根本任务、政治保证、根本动力、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等问题的明确概括,党的基本路线首次对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和路径进行了系统明确的概括。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揭示了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基本规律。

审视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邓小平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和路径问题的探索,实际上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反复追问开始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涉及的是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涉及的是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路径问题;另一方面,不破除苏联模式和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在这两大问题的错误认识,就无法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上迈开步子。邓小平理论开创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和路径问题。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沿用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所作的结构式的片面理解,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纯而又纯的国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邓小平理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摒弃把那些并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固守的错误认识,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种从功能上理解社会主义的崭新思路,为丈量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尺度,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为探索推进现代化的新路径打开了思维空间。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邓小平理论立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实际,强调社会主义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我国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基本国情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际上开辟了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径。

正如习近平同志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到达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站在时代高度重新审视改革开放初期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充分评价其对于走出苏联模式藩篱、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增长之路。这是因为:

这顺应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发展阶段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整个中国社会处于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生存型阶段。由这个阶段的特点所决定,人民群众的需求目标是解决温饱,需求内容是增加物质财富总量,把“蛋糕”做大,相应地,满足这种需求的途径就一定是以注重量的增加为特点的经济增长。

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先确立了以经济建设(实际是经济增长)为中心,为抓好这个中心,进一步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了保证改革开放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又进一步有了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三大报告在分析“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明确指出:“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因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就是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它符合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从1977年邓小平复出到1992年的南方谈话,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实际上所强调的都是以量的增加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增长。

20世纪80年代我们坚持这样的道路,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长期没有解决好的温饱问题,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随着中国社会在这一道路指引下走出生存型阶段,进入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的发展型阶段以后,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需求目标由原来的仅仅要求解决温饱,变为要求全面提高生活质量;需求内容由原来的仅仅要求以物质生活的简单满足为主要特征的“蛋糕”做大,变为以全面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主要内容不仅要“蛋糕”做大,还要“蛋糕”做好分好,这反映在满足需求的途径上,必然要求由原来的仅仅要求重视量的增加的经济增长,变为不仅要经济增长,还要经济发展,还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等发展。如果人民群众的这一新的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就必然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立足于发展型阶段的实际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成为新的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历史的必然。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基于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后的发展型阶段的实际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相应地,作为对它们进行系统解释和说明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之作。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十

邓小平文集是一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导的经典著作,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邓小平的评价。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杰出领导人,他对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邓小平文集》涵盖了他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重要文稿,通过这些文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观点和领导风格。

第二段,对邓小平思想的认识。

邓小平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他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稳定,独立自主”等重要思想,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邓小平还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他坚持开放政策,推动中国的经济腾飞,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战略支持。

第三段,对邓小平领导风格的认识。

邓小平具有开明的思想和务实的态度,他的领导风格充满了活力和创新。他具有开放的思想和宽广的胸怀,尊重各种声音和意见,并致力于解决问题。他对政治领导干部的要求严格,并注重干部的培养和提拔。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反腐倡廉取得了重大成果,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的声誉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邓小平文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实践指导。这部著作不仅在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邓小平的思想和主张,被视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智慧,为开启和建设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世纪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段,对邓小平思想的价值。

邓小平思想的价值在于为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战略支持。在当今世界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邓小平思想的指导意义更加突出。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邓小平思想精髓,始终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

总之,邓小平文集是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从思想层面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道路。我相信,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飞跃。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十一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人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邓小平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历史时刻,他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邓小平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领导力是决定一个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要素。邓小平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他不仅不断提升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而且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期望,有效地推动党和国家的发展。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稳定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还能够对外部环境作出正确判断,果断采取行动,有效地处理国际关系,为中国摆脱封锁和孤立的处境做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善于分析问题,能够迅速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他的领导力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邓小平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通过实际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即“摸着石头过河”。他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进行改革开放,放开思想,解放生产力,吸收先进经验和技术,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理论,强调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他还鼓励人们勇于创新和实践,积极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邓小平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中国成功的经验,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再次,邓小平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邓小平深知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他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和党的宗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牢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不仅要求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个人和党的关系,还强调要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邓小平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才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实现党的事业的辉煌。

最后,邓小平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一切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加强领导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强调,只有坚决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真正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总之,邓小平的心得体会不仅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的领导力、改革开放的理念、党的先进性和党的领导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们怀念邓小平,学习他的心得体会,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不断努力奋斗!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十二

我国理论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始于1992年“南方谈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2-1993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这一理论进行宣传、阐释、论证和相关概念的争论。1994-1995年为第二阶段,表现为对这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第三阶段从19起到现在,则在缓进中酝酿着突破。经过和正在进行的这些宣传、研究,使理论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有些内容尚未涉及和已有成果有待细化、深化、准确化、系统化等问题。为此,本文拟作一概略的回顾与评述。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源”和“流”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源”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因此,十分自然地引起学者们对该理论“渊源”的研究和探讨。龚育之在1992年提出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思想从何而来的问题,初步指出它既源自实践,又是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结果。[1](p.35)。

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源”较明确概括为“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是李铁映。他在年提出:“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说是在总结包括我国在内的现实经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来源于实践”。他还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运用和发展。”[2]这些研究成果,已被学术界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十三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领导者之一,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学习他的思想和行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邓小平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对中国和人民的深爱。邓小平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务实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邓小平的智慧在于他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正确判断。他认识到中国正经历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必须进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他敢于面对现实,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推动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他提出的“只要是能够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了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邓小平深刻理解到,改革是一场复杂而艰难的斗争,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勇于突破,抓住机遇。正是因为他的智慧和正确的判断,中国才能够迈出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

邓小平的勇气在于他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他坚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和实践。邓小平敢于领导改革,推动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不顾困难和阻力。他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断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他在国际舞台上也表现出了中国的勇气和自信,为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做出了巨大努力。邓小平的勇气鼓舞着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会更加坚定地前进。

邓小平对中国和人民的深爱见于他对中国发展的坚持和追求。他深知,只有中国的发展才是对人民最好的回报。他不懈地努力,为中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他热爱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尊重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倾注了心血。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努力工作,为人民争取福利和权益。邓小平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激励着我为中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通过学习邓小平的思想和行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对中国和人民的深爱。他的务实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邓小平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勇往直前。我将时刻牢记邓小平的教诲,立志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人民谋福祉。邓小平,您的智慧和勇气将永远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十四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他对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邓小平的一生坎坷不平,但他从不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领导力。本文将对邓小平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了解他对中国发展和促进全球和平的思想和看法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第一段:邓小平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被认为是最有才华和智慧的中国领导人之一。他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个人和政治生涯。邓小平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与实际问题作斗争,才能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因此,了解人民的真正需求是实践的第一步。

第二段:邓小平的思想与行动。

邓小平致力于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发展中国经济和文化事业。他的思想和行动带给中国更大的自由和机遇,同时也让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变得更加国际化。邓小平鼓励民间经济和私人企业的发展,推出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使中国在经济上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他的思想和行动也使得中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领域中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第三段:邓小平的经济思想。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实践的。他认为经济发展应该是指有规划的、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他强调要发扬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启动改革创新,解放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他同时强调了贯彻科技进步,加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平衡。

第四段:邓小平的文化思想。

邓小平深深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他强调坚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建设中国的文化自信,以帮助人民更好地适应和使用市场经济这一庞大体系。他认为中国文化应该是花园而不是荒野,美丽而有营养的,具有包容性和多样化的天性。他的文化思想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鼓励人民通过创新和变革实现文化现代化。

第五段:邓小平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邓小平的关键贡献之一是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他认为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投资是极端必要的。他的重点是帮助中国实现发展,但同时还保护自然环境,这对于中国和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贡献指出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使中国人民离道德、理性和国际形象更近了一些,为人类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实践的道路。

结论:寻找邓小平的时代背景中的智慧和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世界及其制度的发展和进化史。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对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应该是一种易于感知和看到的理解,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去的异常强大而值得传承的精神。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5篇)篇十五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旗手。他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对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深远影响。在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思想过程中,我深感他的伟大和卓越,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使中国摆脱了封闭和落后的境地,迎来了经济的腾飞。他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意味着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怕失败。这种开放和务实的态度,让中国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为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刻体会到,勇于尝试和risk-taking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

其次,邓小平强调要突破党的教条和僵化思维,注重实践和解放思想。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指导思想,鼓励人们积极思考和勇于创新。我深感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才能在这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被淘汰。在学习中,我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勇敢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挑战,不断求索和探索。

第三,邓小平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义务。他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即经济、国防、科技和教育现代化。这个目标鞭策着我努力学习和奋斗,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个人成长,也要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四,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认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的保证。他强调党员干部要严守纪律,正确行使权力,服务人民。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牢记这些原则,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还启发了我对成功的理解。他认为成功需要既要有正确的思想,又要刻苦实践和付出努力。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走向成功之路。而对于失败,邓小平教导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再来,坚持不懈。这让我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毅力。

总的来说,研究邓小平的思想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了我追求卓越和成长的决心。我会继续学习并践行邓小平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观潮教案及反思(通用23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逐步深入学习中获得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别具特色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欢迎参考。1、引导幼儿步

    机械个人述职报告(优秀19篇)

    在工作中,写一份详实的述职报告有助于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能力。这是一份经过认真筛选的精品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撰写述职报告的思路和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知教学目标和要求,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希望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使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出色和有成效。

    学校后勤职员个人工作总结(专业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下个月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月工作总结范文集锦,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实际帮助和指导。几年以来,在学校党委、

    单位装修合同及报价(优质18篇)

    装修合同是保护装修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文件,合同的内容应明确合理。对于不太熟悉装修合同的人来说,以下范文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理清装修合同的条款。x(以下简称甲方)立协

    县领导述职报告(热门17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

    临床成人本科毕业自我鉴定(实用15篇)

    阅读优秀的范文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收集一些范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水平。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

    医护防疫心得体会(优秀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段时间内的体验与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在实践中得来

    社区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总结(优秀17篇)

    活动总结的撰写要注意结构清晰、条理清楚,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活动内容和结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活动总结实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借鉴。1月27日是“世界防治麻风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不足之处(热门17篇)

    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促进他们道德素养的形成。幼儿教师总结范文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回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