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GZ才子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感悟。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精华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一

20__年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前夕,我们人社局43名同志在王宏局长的带领下,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来到延安市延川县的梁家河村参观学习。

我们先后参观了梁家河村委会、村史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知青淤地坝、当年知青三处居住地等。每到一处,大家聚精会神,认真聆听讲解,现场感受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场景,了解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和知青们在梁家河村住窑洞、睡土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大家深深被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爱民为民的炽热情怀,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意志所感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实现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进而获得了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三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一是“崇尚学习”的精神。“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在梁家河的7年,他 “痴迷”于读书,涉猎广泛,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等等,也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我要学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15岁从北京来到陕北的一个山沟农村里,举目无亲,面对艰难困苦,经受重重磨练,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使他逐步融入农村生活,学会了农活技术,学到农民的实事求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启示我们,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学会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有了坚强意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是“创新实干”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当梁家河当知青和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习,带领干部群众建淤地坝,增加粮食产量,挖水井,解决村里吃水的问题;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等,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推动梁家河贫困面貌发生变化,改善了村民生活。这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担当、毅力、勇气和决心。我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体现责任担当。

参观学习结束后,我不断思索。梁家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山沟农村的名字,更代表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它是我党建党之初的信仰,是延安精神的传承,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它忠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在工作和学习中磨砺自己,为“助力西安追赶超越,建设幸福新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二

通过领会梁家河精神,使我更加完整、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非凡的成长历程,更加系统、深入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内涵,更加自觉、坚定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今后要努力做到:

一是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以对党的崇高信仰和“为人民做实事”的执着追求,带领梁家河人矢志不移、艰苦创业,挥洒了忠诚与实干的火热青春。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二是一心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梁家河村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永葆“立根于群众”的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视为亲人,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为群众服务,扎扎实实为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三是艰苦奋斗。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水、抗击灾害、发展生产,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做好人社工作。

四是实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造田、修建公路,以实干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五是敢为人先。在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带领下,梁家河的干部群众,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六是廉洁奉公。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也深深地影响了一届届梁家河村党支部班子。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恪守“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任人唯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守住底线,以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梁家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坚定信念、服务群众、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三

3月底的梁家河学习考察之行,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经历。

1969至1975年,同志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度过了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吃糠咽菜,住窑洞,睡土炕,点煤油灯……梁家河的艰苦环境没有把他击垮,反而让他更加坚定服务群众的决心。他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不但在生活上过了跳蚤、饮食、生活、劳动和思想“五关”,而且扎扎实实地沉到基层一线,带领群众一起挖水井、打坝淤田、修沼气池、建代销社……为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村的知青。

正像习讲的“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在梁家河的七年,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征山治水,攻坚克难、百炼成钢,从知青成长为大队支部书记;七年的插队生活,他融入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成就了深厚的为民情结。

赣南与延安同属革命老区,虽然目前还贫困落后,但我们赣南山青水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发展农业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嘱咐国家部委对赣南油茶等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面对党中央和习的关心,面对众多的好政策,我想,我们更应该牢牢把责任扛在肩上,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梁家河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把油茶、脐橙等产业做大做强,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带领更多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学习使人进步”“学无止境”这两句话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很熟悉了,但这次梁家河之行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习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还不忘向书本、群众和实践学习,通过不断“充电”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梁家河给了我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我身在何处,从事何种岗位,面临多大的困难,我都坚信“人定胜天”“付出就有回报”。

一口口小小的沼气池,看似小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是一个勇敢的创新,它极大地方便了梁家河村民的生产生活,点亮了梁家河村迈向新生活的第一簇火光。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四

逆境最能检验人的品格。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忍受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作、压抑的政治生活,面对重重压力,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如饥似渴地求知,更加积极地入团入党向党靠拢,更加坚定地带领群众打坝、修沼气池,为群众做成了许多实事、好事,成了各公社争抢的“好人才”。梁家河的艰难困苦没有压垮他,反而更好的磨砺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从中我们不难理解,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会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讲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从《梁家河》一书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句话的逻辑起点就在梁家河。没有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习近平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带领大家实干苦干,就没有梁家河人的幸福生活。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生逢新时代,身处大西安追赶超越的黄金发展期,我们比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有更多的理由、更好的条件不懈奋斗、干事创业。我们要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用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撑起担当有为的人生。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六点上山,天黑才歇”打坝神车沟的奋斗精神,在全区大兴“实在、担当、创新”的碑林干事文化,把中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快干实干会干,用我们的幸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换取碑林的发展指数。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五

习近平从梁家河走后,心里始终牵挂着梁家河,他说梁家河就是他把心留住的地方,几十年后就是到南方任省、市委书记后还不忘梁家河的发展,2009年以来他先后四次给梁家河写信,希望他们努力奋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1993年和2020年又先后两次来到梁家河看望乡亲们,关心梁家河的发展,还送去过新年慰问品,他一路所见所闻并亲眼看到梁家河已经走上富裕道路的巨大变化十分高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使梁家河的生产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变,现在家家户户办起农家乐,柏油路直通村,村里规模性地发展了特色种植、养殖业,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治理,现在梁家河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周边自然环境也变美了。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公司,以良好的服务接待全国前来参观学习的客人,同时也给梁家河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梁家河的巨变不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前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所要的结果吗,他的梦想经过梁家河人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开花结果,逐步得以实现。

习近平在陕北下乡七年的艰苦岁月,从一个15.6岁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足以说明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就是习近平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力量源泉,同时习近平的实践也告诉广大青年,基层是大有作为的地方,是干事业长本领的地方,只要心中有理想有信念,勇于锻炼,情系百姓,为民干好每件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

总之,《梁家河》这本书内容丰富,叙述真实生动感人,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做事态度和方式方法,从梁家河的大学问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好工作。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六

今年,纪实文学《梁家河》热遍了整个夏天,成为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规定学习教材之一,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铸魂、锤炼党性的鲜活教材。

梁家河这个漫山黄土的小村子,蕴含着值得探寻的“大学问”。无论对于工作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的基层一线,还是对于众多的企业人,都意义深远。

学深才有底气,笃行方显实干。

于青年干部而言,要树立坚定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响应中央号召,到最需要的基层农村去摸爬滚打,历练成长,在基层服务中实现更加绚丽的人生理想。

于扶贫干部而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对于贫困群众,更要俯下身子,挽起裤管,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行动巨人,向习近平一般与群众建立深厚情谊。更要一碗水端平,发展好产业,让碗里的水越来越多,带着群众走上致富路。

于基层社区干部而言,更要始终把老百姓的生活冷暖搁在了心里,多像总书记一般裤管里始终带着泥土味,多了解群众的难题,多为他们干实事、干好事,把社区变成群众的第二个温馨的家。在服务群众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

于企业人而言,梁家河中的大学问就是不忘初心、不忘本。将不忘初心、不忘本根植于企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的理念,承担起自己的社会担当和责任,让党建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因子。

梁家河,就像一枚星星之火,为更多的新共产党人注入不竭的坚定初心;梁家河,也像是一面镜子,让更多的党员在这里找回最初的初心和使命。带着从梁家河悟出的大学问,广大党员干部将不断锤炼自身,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开拓创新,行至更远、更高。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七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就是习总书记对于梁家河的情怀。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更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学习青年干部如何在基层淬炼自我,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在全民奔小康道路上奉献力量。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为人民做实事的崇高理想信念。从北京来到梁家河,面对种.种落差,年少的他就坚定了为民做实事的信念,这种信念和抱负,注定习总书记是一位不平凡的领导者作为社区干部,我们要深入群众中去,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深切感受群众所需所想,以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蓝图转变为现实存在作为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爱读书,已成为形容习总书记的重要标签之一。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时间多么紧迫,读书是他每天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并且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习总书记读书涉猎范围非常广,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丰厚的阅读量,让习总书记有了丰富的理论积累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讲话引经据典,都是来自于他对祖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基石。作为社区干部,我们要把每天读书当做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之空白,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更充分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作为社区干部,我将以《梁家河》这本书为镜,做习总书记要求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干部,时刻牢记“群众事无小事,百姓冷暖记心间”,切实吧群众的事情办好,身体力行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八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20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细读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总书记艰难岁月里坚持学习的韧劲、肯于吃苦的干劲、求实务实的作风、为民谋福的初心。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在梁家河这个地方锤炼、提升,七年知青岁月里的磨难和对农村艰苦生活的切身感受,坚定了总书记在全国开展脱贫攻坚的决心,他一心为党、为国、为民的崇高情操与境界,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在梁家河人看来,习近平见多识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非常实在。习近平身上没有那种让人产生隔膜的“城市味”。他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家境贫困的伙伴,有时还会当起理发师,给村里的青年人理发,有一阵儿他还当起了游泳教练,教那些只会“狗刨式”的青年学习蛙冰。他还办起了扫盲班,“拉话”也成了课堂。说到中外历史、人文地理,习近平是主讲;拉起趣闻逸事、民间传说,社员当主讲。与习近平的交往深深影响了这些伙伴们的人生选择。与习近平交流较多的武晖,后来成了一名教师;石春阳则在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接替习近平当上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这些当年与习近平交往的“小伙伴”面前,习近平从未把自己当成一个“官”。2009年,习近平来延安调研,当年的“小伙伴”王宪平见到他,竟一时语塞,不知道该称呼“习总书记”,还是“近平”。倒是习近平首先开口说:“黑子!你比上次见面时胖多了!”聊起年少时在一起的情形,两人又说起过去摔跤的往事。习近平似乎又回到了插队时的梁家河,低语道:“那时候真开心啊!”王宪平说:“那时候咱们年纪都小。不过,我当年要是知道你现在能当这么大的官,就不敢和你摔跤了!”习近平哈哈大笑,说:“你看你这是啥话嘛!”温暖的笔触,简朴平实,却引人入胜。

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那时因为不通电,天黑后不久,整个梁家河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还透出一丝光亮。没有人知道,这微弱的灯光给习近平带来了怎样的光明。习近平常常看书至深夜,一边抽烟,一边看书。煤油灯烟大,为凑近那点光亮看书,习近平的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那“砖头一样厚的书”,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那时,大家交换着看书,竟形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在习近平看来,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农历二三月,他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回忆起劳动场景,社员梁新荣感叹:“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习近平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让人感到踏实,也充满力量。对此,习近平说:“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实践证明,习近平的处事哲理,无事不成,处事不惊,克难而进,不仅插队时这样,直到省、中央肩负重任依然如此。

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应不断淬炼自己,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本领、不断适应新时代。一要学习总书记攻坚克难的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二要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最重要是学以致用,学在前,用在前,做好带头人。三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耐劳、刚毅坚定的品质。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在新时代,我会按照集团党委和党支部工作要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九

《梁家河》这本书主要写的是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五年,七年间知青生活的故事。读了他的故事,非常感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是一个十六岁的中学生,同北京知青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插队落户到陕北一个小山村——梁家河。

《梁家河》这个山沟沟的农村土地贫脊,荒山秃领,自然环境恶劣。对北京知青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眼前的状况他们无法选择,但也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挺起精神,在习近平的带领下,决心要改变山区面貌。

习近平讲“一九六九年一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他又讲:“我在这里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就下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在这七年中他以自己的诺言,身体力行,带领大家大干苦干。

习近平首先向农民学习基础农活。挖地、挑糞、耕地、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跟着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村里的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

10月28日至29日,根据院党委统一安排,我与医院90多名党员干部赴延安参加了院党委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实现追赶超越”延安红色教育培训班,两天的活动安排紧凑有序,深深的触动了每位党员的心灵,尤其是28日下午的梁家河参观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今天的梁家河与48年前的村落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中是一条小河,沿河道两岸的黄土崖边狭长零星住着村民,土窑洞三间一处,五间一院零散地镶嵌在小河两岸,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别有一番景致。代教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习总书记在这村子生活的7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感人的事件,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的两次落泪:第一次是得知大姐去世,背着人偷偷地哭;第二次是临离开梁家河的那一刻,当众哭了。那是1975年10月7日的中午,习近平作为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河的北京知青,告别了生活七年的村子,全村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来送行,很多村民都哭了,当时习近平主席也哭了,边哭边挥手道别,他哽咽着告诉村民们,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村民们舍不得习近平这样的好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七年,与乡亲们在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带领村民打井取水,打坝造田,改变了梁家河的面貌;他远赴四川取经,在陕北首创引进沼气。他用自己的质朴与勤劳、智慧和心血换得了民众的真心,被群众推荐去上大学。离开后,他“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心中有群众,牵挂着最基层的群众、不忘老百姓的疾苦,是他一以贯之的情怀。,就任总书记当天,他就表明了自己的执政理念:“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之后,他连续三年新年“访贫问苦”,年年走进百姓的田间地头、走向百姓的灶台炕头,声声关切、句句问候,他把温暖和关怀送到了百姓的心坎;珍爱自己的亲人,是情;心里装着百姓,是义。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心中藏。爱家、爱民,这样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一

7月11日,怀着崇高的敬意,我们一行来到了延安市延川县安驿镇梁家河村,一下午的参观,仿佛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看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总书记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画面。一个16岁的少年,为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农村建设,这一待就是7年,7年当中,总书记10次的入党申请,带领群众在黄土高坡挖深井,办裁缝、铁业社、商店,学习制造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深夜在煤油灯下看书等等,每一个画面都随着讲解员的描述深刻的映入眼帘,总书记说:“这七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作为企业的一名技术负责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和环境与书记当年在梁家河遇到的困难和环境对比,显而易见,前者解决起来要容易的多。沃克公司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硬件问题,而是软实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体现在软实力上,这两年,我出去学习参观了比较多的企业,有让人羡慕的,也看到过很破败的,好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是管理好的企业,管理体现在哪里,就是我们目前抓的现场6s,16949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erp的有效应用,产品质量、交期、服务的体现,上令下行执行力的体现。公司要发展,我们就要深入的解决这些问题,跟当年梁家河的困难相比,我们有清楚的目标,有可借鉴的方法,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有明确的要求。只要我们把梁家河的精神核心“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用在工作当中,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什么发展瓶颈是突破不了的。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字写在梁家河的墙面上,这八个字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大道至简,沃克公司从20xx年到现在不正是这八个字的体现吗,我们从发不起工资,从企业亏损一直走到现在,解决了多少问题!这两年又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未来非常美好,但困难依旧很多,我们还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梁家河山高沟深,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较少且贫瘠,书记带领群众打坝淤地,修梯田,改良种子,尝试科学种田,最终大大的改良了土地,增加了水坝肥田,改善生态环境,长久而持续的提高了农业产量。做为技术人员,我们也要经常思考这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治标更要治本。

这次的参观学习,意义深刻,当前,我还在研读《梁家河》一书,梁家河还有很多大道理需要我去思考,单一个“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就足够用一生。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二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我所工作的兴国县长冈乡曾被毛主席赞誉为“模范乡”,她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如何将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当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三

书中真切反映了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的生动场景和对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及关心牵挂。一声声呼唤乡亲们的小名,亲切自然拉家常,村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他念念不忘。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总书记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很多基本的特点,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饮水思源,拳拳赤子,不论走的多高多远,不论做什么工作,心中装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

初到梁家河,艰苦简陋的环境,穷困饥饿和繁重的农活都没有将这位年轻人打败,在磨砺中他虚怀若谷,不忘修身,刻苦学习,脱胎换骨。习总书记的读书范围非常广,从文史哲学到外国名著,甚至美术作品和当地县城文学期刊都是他阅读的涉猎范围。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实践中也一样,书中写到,在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时,青年习总书记始终脚踏实地做实事,亲身调研取真经。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让习总书记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年轻人,正要学习总书记这种精神,干事创业、追求真理都要要一往无前,永不松懈。

“做行动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做好事”,“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领导干部身上要留住泥土味”。这些曾经受过习总书记深刻影响的人们,在他们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当地人民群众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青年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如何在平凡和琐碎中书写人生的精彩,为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书中给了我们答案——“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整洁的农家小院,灰瓦盖顶的平房,新修的柏油马路……梁家河,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梦的地方,如今是梦想成真的地方。梁家河的巨大变化,让我们青年一代深受鼓舞,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梁家河》这本书为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历练过程,更是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也为自己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四

该书以叙述的方式,记叙了习总书记四回梁家河与群众互动和亲切交谈的生动场面,用乳名和当地语言与乡亲们交谈,朴实的乡土话语,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回忆着,当年从一个高干家庭,才刚满16岁的孩子,离别父母和亲人,从北京来到陕北延安梁家河插队落户,这个特别苦焦的地方,当农民一干就是七年啊,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战天斗地,且吃苦在先,个人利益在后,从一个普通的知靑,到申请加入党组织,又担任梁家村党支书记,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实践。从修建全省第一个沼气,到办铁业社,分销店,又到打水坝、修水库,“数九寒天,跳到冷窟里面一干半天,落下了风湿褪的.病根。处处事事都以人民的利益致上,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家国情怀,一个世界伟人,即平凡又伟大,把自己从事业都搞的都非常的好,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真的做到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从农村长大的,也是从农民到入党,后担任村党支书记,再后来也被党组织破格重用,现在已退休,目前受组织委派到四皓酒业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已两年了。老觉得自巳功得德园满,为党和人民做了很多的实事、好事,也有一定的好口碑,应该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好好享清福了。然而,通过学习梁家河,认真反思,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不够紧密,时而有把自已放在群众之上,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认同上,与总书记相比,相差太远太远,凡事考虑个人得失过多,当党建指导员工作不够扎实,对公司贡献还不够大等。与习总书记相比,自已真真是无地自荣了,太妙小太妙小了,跟本不值一提。今后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到人老,党性不老,人老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不老,做到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余热,和全体党员及员工们一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把四皓酒业公司,办成一流企业,让四皓酒业党旗更红,让四皓酒业发展的更好,为群众多办善事,为员工多谋福利,为国家多上税,为扶贫攻坚再添后劲。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五

党员干部要一心干事,攻坚克难,用实在的业绩回报群众。作为人民路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头人,我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十年的基层经历锻炼了我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干的能力。只要一有空,我就将自己放进"书海"里,同事们总是开玩笑的说,我就像是知识海洋中的一叶扁舟,亲切的称我为"白小船"。

可即便如此,我也曾面临搬迁之初从零开始的窘境。"没听说过你,有证件吗?""我们是企业,你这个工作跟我们没关系。"在"新"社区刚开始的日子里,我也遇到过冷言冷语。"要用真诚和耐心得到企业和居民的认可,再高的楼,我们有手有脚跑得动;再难的事,我们全心全意往前冲,要用党组织的凝聚力让他们和我们社区成为一家人"。不服输的我,从没想过退缩。

挨家挨户摸情况,逐层逐屋地毯式"扫楼",哪家有残疾人,哪个困难居民住几栋几单元,我就像"活地图"一样随口就能报出来;政府出了什么优惠政策,我担心群众不知道,总要打电话或是上门去宣传……凭着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我硬是打开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的人民路社区下辖6个党支部,在册党员287名,我也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

针对社区地广人多,各类商业服务配套齐全,我就从服务入手,创建了"一核三网五圈"的党建同心圆工作法;依托"互联网+",结合社区特色商圈和楼宇党建工作,精心打造了"十分钟便民服务圈",这也是全区第一家建立在社区内,集超市、药店、诊所、餐饮等于一体的楼宇党建服务管理平台。"自从有了这个平台,我们走进了企业和居民生活,使社区、企业、居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原来是我们追着居民跑,现在是居民有事主动找我们。"这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共同的体会和感受。

一个人只有双手抵地,触及泥土,眼神才会不同。七年知青岁月,丰富了习近平主席基层经历,也让他更了解基层民众的生活和思想。我想这也是主席如今执政能如此关注民生的一大重要原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党组织书记,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扎根群众的为民情怀,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使命,好学吃苦的坚强意志,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坚守信仰的"魂"、寻到共产党人的"根",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服务以服务凝聚人心"的工作理念,以"哪里有居民,哪里就有我们的服务"为奋斗目标,不忘初心,扎根社区,撸起袖子加油干,做能吃苦、有担当、能干事的"五星级服务员",在这场追赶超越的竞赛中,跑出加速度,干出好成绩,做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连心人。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六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总书记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相关范文推荐

    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2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范文,从中获取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今年暑假,我认真地阅读了

    必修一化学教案大全(14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规划自己工作的有力工具,它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

    路野仙踪读后感(专业15篇)

    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和感受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学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读后感的参考。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

    抛沙包游戏教案(汇总19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透彻理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践经验和心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1、在掌握沙包传统玩法的

    产房年度工作计划(实用19篇)

    在年度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过去一年的成果和收获,为自己点赞和鼓励。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年度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触动,激发大家

    三八妇女节发发言稿大全(13篇)

    通过写发言稿,我们可以充分准备自己的观点、丰富材料、提高表达能力,更好地与听众沟通。通过学习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言稿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文

    学校四年级家长会主持词结束语(实用15篇)

    家长会可以为家长提供参观学校和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特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长会会议纪要,供大家了解会议内容和讨论结果。

    班级德育教学总结范文(17篇)

    总结范文是对某一主题或事件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稿。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一起学习和探索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

    跳蚤市场三年级(模板20篇)

    作文要注意思路的连贯和条理性,逻辑清晰,避免内容的散漫和跳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它们以不同的主题和形式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周五,我们班每个人都抱着

    广告公司下半年工作计划(通用24篇)

    下半年是一年的后半段,是人们为了完成既定目标而付出努力的重要阶段。在下半年的结束之际,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变得尤为重要。看一看以下的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