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薇儿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

通过不同的教学步骤,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一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奶奶把杏儿分给孩子们、乡亲们尝鲜的故事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道理。

3、学习阅读方法。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后面奶奶说的话。

课时安排:1课时。

1、自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讨论、交流: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好又多?

(2)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理解“颤颤巍巍”;奶奶身子这么弱,为什么还尽力摘杏儿?)。

(3)理解句子意义:“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4)这件事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作者从奶奶身上受到了启示,那么我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朗读全文,再一次体会奶奶说和话的意义。

小结学习方法。

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预习16课。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二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根据提示复述课文第七节。

3.理解“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美好”这句话的意思。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过年吃汤圆所代表的意思,体会家庭带给人们的温馨和幸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白白的,圆圆的,黏黏的,甜甜的,各大超市有卖的),是什么?(汤圆)。

(指名、齐读课题)。

二、联系课题质疑,深入理解课文:

1.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在我国习俗中什么时候要吃汤圆?吃汤圆代表什么意思?课题中的“啊”又是什么意思?……)。

2.相信学了课文以后都能解决。这是一篇充满温馨、充满幸福的课文,想不想读读?现在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指名交流)谁能解决?

(1)年初一早上,过年的时候一般要吃汤圆。

(2)过年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4.你是读了文中的哪句话才了解到的?

(出示: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句中“啊”表示明白、顿悟的意思。)。

5.那么课题中的“啊”又是什么意思?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又是读了文中的哪句话想到的?用直线“——”划出。

(1)(指名交流):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

(2)齐读这句话。

(3)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指名交流)。

(4)(出示:第七节)小组讨论:先四人齐读第七节,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理由。

(生1:我觉得不仅汤圆好吃,香甜可口,而且吃汤圆时的气氛温馨极了。

生2:因为汤圆很好吃,而且吃汤圆时全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很幸福,也很快乐,所以我觉得生活很美好。……)。

(5)重点学习:我觉得不仅汤圆好吃,香甜可口,而且吃汤圆时的气氛温馨极了。

(通过朗读,知道“不仅……而且……”是一对关联词,“而且”所表达的意思更进一层,程度更深。)。

你会用“不仅……而且……”说一句话吗?(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6)朗读第七节:先老师引读,再男生领女生读,然后女生领男生读。

(7)(出示:课后填空)谁能看着提示复述第七节呢?(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复述)。

(8)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题中“啊”所蕴含的意思。(无限高兴、无限欣喜与憧憬之意)。

6.小结:过年时,亲人们能聚在一起,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彼此关心,彼此照顾,企盼着“明天会更好”。那份温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要知道,这是人世间何等幸福、美好、温馨的事啊!

7.最后让我们充满感情朗读全文。

8.出示练习: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责怪希望()愉快()。

包含()急忙()进步()。

三、说一说:

(让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向大家介绍春节里你感到最快乐的一件事,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每组派代表交流)。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生答:春节。

2、孩子们,你们喜欢春节吗?春节和平日有什么不同?

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一)解诗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2、齐读课题。

3、课题质疑:看到课题《元日》,你有什么问题?

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个词语。“元日”就是“元旦”吗?解释:元就是第一,起始的意识。元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个节日---春节。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写在题目前面。(板书:春节)。

二、读诗文。

1、打开课文,读一读《元日》。注意,听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第二,反复朗读,一直读到这首诗顺口了,流利了为止。

2、(按照自己的节奏度,不要受到旁边同学的影响,反复读。)。

(读书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个状态,非常好。

3、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孩子不着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吗?请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读正确、清楚没有?好,开始。

4、读得真好,字字落实。比如:屠苏的苏是平舌音,她读准了吗?总把的总也是平舌音,她也读准了,声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读准了,这叫一丝不苟。真好。

5、来,谁来教大家教再读这几个词语(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哪位同学再来读读这首诗。不但字正腔圆了,还有板有眼了。

6、真好,大家一定听出这首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了。来咱们一起来读。

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一起读,后三个字,周老师读。我读题目和作何,你们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

(再来,要投入,注意力要集中。)。

7、好的,我们反过来,我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要读得想周老师这样。题目和诗人还是我读。准备。

8、好极了,就是这个味道。我们再来(重复第一句)。

三、明诗意。

(一)谈感觉,写感受。

1、诗,不但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

高兴。

幸福。

你把幸福写下来。那是属于他的感受。

热闹。

好的,把热闹写下来。

3、孩子们就这首诗读出了自己特有的感受和心情,有人说是高兴,有人说是幸福,有人说是热闹。

(二)默读诗,追感受。

再比如读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会有幸福的感觉吗?

再比如,你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你会有热闹的感受吗?

那为什么你读王安石写的《元日》,你感觉不一样呢?

2、[出示全诗]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静静默读诗句,用心细细去体会。周老师有个建议:请看大屏幕。

(默读)。

3、点评,好,很多同学已经勾画了,这说明你的感觉已经找到了落脚点。

还有一些同学做得更好,不但画了,还在旁边写下了批注,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说明他的感觉正在转为自己的语言。

(继续默读)。

好极了,把笔放下。

(三)抓风俗,谈体会。

风俗一:放爆竹:

1、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我们过年的时候都喜欢放鞭炮,古时候的人们也喜欢吗?何以见得。请问那个词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了?(爆竹)。

2、同学们想一想:爆竹怎么就是鞭炮呢?

你怎么知道的?真会学习,联系注释理解,很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火花,出声响。

3、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还要注意右边下面不是水字。跟周老师一起,把这个词语写下来,你们写在诗句下面。(板书:爆竹)。

形容一下,除夕之夜,听到了怎样的爆竹声?

(火光冲天的,震耳欲聋的,噼里啪啦的,硝烟弥漫的,)。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给你什么感受?来我们一起把它写在诗句的右边。(板书:热闹)。

多过渡:宋代的春节,人们喜欢放鞭炮。那他们还喜欢干什么呢?

风俗二:喝屠苏:

1、 屠苏是什么意思呢?

2、宋代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在春节喝屠苏酒呢?周老师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请看。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3、小结方法:孩子们,学习古诗,可以联系插图,联系注释,还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来帮助我们理解。

4、你想象一下,春节的时候,有哪些人在一起喝屠苏酒?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在说什么?

5、从这一杯杯屠苏酒,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啊,这一杯杯祝福的酒,一杯杯庆贺团聚的酒,一杯杯香甜的酒。一杯杯斟满幸福的酒。(学生写,师板书:幸福)。

7、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送入,吹入。暖是什么意思呢?

8、同方讨论:这“暖”仅仅指春风吹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吗?还有什么意思?(心里还充满了希望。)。

9、小结:柔柔的春风吹来,人们感受到了温暖;新年到来,人们欢聚一堂,喝着屠苏酒,说着祝福的话,心里感到了温暖,感到幸福,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风俗三:换桃符:

1、宋朝的春节,人们还有什么风俗习惯?

2、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贴春联呢?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真会学习,抓住了关键词,还联系了注释帮助学习。)。

3、是的,我们的春联就是从桃符发展过来的。请看大屏幕。

4、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意吗?(辞旧迎新,表达祝福)。

5、小结: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新年时的美好祝愿。

四、悟诗情。

(一)说风俗:

1、宋朝的春节,人们喜欢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桃符。让我们感受到春节那热闹、喜庆的场面。这都是春节时的习俗。

2、除了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你还知道哪些春节习俗?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3、一声声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张张春联,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那崭新的压岁钱……喜庆的春节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和热闹。

(二)找变化。

一岁月在变化,二天气变暖,三换新符。

2、其实啊,王安石的心情也在变化。

(出示:王安石不只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大力推行新政。在新春佳节,王安石不仅期待着新桃“换”旧符,他期待着更大的“变”,更深的“变”,期待着变革政治,变法图强。他对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期待。)。

3、小结:王安石不只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改革家。他看到新的一年到来了,天气变暖了,家家户户换上了新春联了,多么高兴呀。又想到自己的改革就要实施,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因此,在这个春节,王安石感到分外高兴。

(三)激情诵读:(播放背景音乐)。

1、吟诵。

来孩子,开心地:爆竹声中----。

瞧,她摇头晃脑的,读出了诗句的味道。

注意,看着大屏幕,读下去。

(2)当我们全家团聚,享受年夜饭的时候,你一定会幸福地吟诵-----。

看她读得多陶醉啊,是啊,吟诵诗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情和感情。

2、背诵。

让我们一起背下这首喜庆的诗吧。

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元日》这首古诗。学习时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出示:学习古诗基本方法]。

这也是今后我们学习古诗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阅读古诗,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选择春节里的一个快乐幸福的场面,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35、元日(春节)。

放爆竹热闹、

幸福。

喝屠苏高兴。

温暖。

换新符变化。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四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情景图,人民币学具卡片。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由发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2)填一填。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2、认识小数的特征。

(1)师介绍小数。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这样的数叫小数。

观察一下,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以前的数不同。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

(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读出小数就可以,不要求学生背诵。)。

3、试一试。

认真看图,图中一共是多少钱?既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

(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1、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统计所有教科书的价格,并填一填,与同伴说一说。3、思考讨论: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你自己和同学。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小数。

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五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六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七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的经验。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教室里课桌的长与宽,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小数和理解小数,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最常见的小数是商品价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因此,这个例题的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索与交流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几角或者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由于学生大多具有实际体验,因此都能顺利完成换算。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

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适时地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利用配钥匙和摆小数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八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九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1、出示例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下列式;。

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淇淋,还剩多少元?

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淇淋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

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

2、课堂作业:补充p2。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二十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古诗。

讨论、小组合作式。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

(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看书上的插图,看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生字游戏――教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教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教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预设: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教师:真棒!下面,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屠童换符。

3.指生朗读全诗。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诗的意思)。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预设学生说话―――(感叹句)(比喻句)(反问句)等。

注意激发学生个性的感受,把学生生活中过年的景象予以再现。

重点点拨――教师:“总把新桃换旧符”。一个“总”字,把春节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生动的表现出来。来,把你们家中的春联,还有你比较喜欢的春联展示展示,看看这个“总”字,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预设:家家户户、各有千秋、更新换代、种类繁多、喜气洋洋。

(老师注意把学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归纳,并对学生的个性化体会予以鼓励。)。

教师:还有什么词,

能这样传神地表现节日的气氛?(除、入、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在全班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户万户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指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指生背诵。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二

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持续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冰慢慢融化的场景。

提问:冰在什么条件下融化成水呢?

2.出示一块冰。

提问:如果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冰融化的场景,唤起学生前概念“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并将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

二、探索。

观察一:冰块融化了。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冰块加热?

2.教师出示吸管并指导: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引导学生说说发现:

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二:冰融化的过程。

1.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1)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2)我们可以怎样用实验验证?

2.出示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

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

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

(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

(2)将试管浸入水中,观察变化。

(3)冰完全融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

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5.引导学生汇报发现。

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6.小结: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预测冰融化成水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冰的体积、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冰如何融化成水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

三、整理水的三态变化。

1.呈现资料。

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2.小组讨论。

(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转化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感受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

四、研讨。

1.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

2.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三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33×21=24×12=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37≈40。

50×40=20__。

大约20__盒。

(2)40×37=1450。

8×37=296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四

本组围绕着“世界是大家的、各国人民是一家”这一主题选入了三篇讲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本组围绕着,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意。

《太阳是大家的》以此为题,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一面五星红旗》蕴含着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课文中的我尊重、热爱国旗的表现,换来他人对“我”的尊重。

《卖木雕的少年》本文通过写“我”在非洲南部想买一个木雕,但因为过重无法购买,卖木雕的少年看“我”是中国人,特意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而且不收钱的事,歌颂了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会写生字词。

2、分析文章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世界人民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各国人民之间要相互关爱,世界才会更和平、稳定、发展。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各国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世界和平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单元教学时间】。

《太阳是大家的》2课时。

《一面五星红旗》2课时。

《卖木雕的少年》2课时。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五

教学要点:

模拟生活场景,学习辨别和选购常见瓜果,认识综合运用感官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生、熟、新鲜、采摘时间较长的西瓜各一个。其它瓜果蔬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买过水果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瓜果供应商和采购商,来展示一下我们选择瓜果的本领吧!

二、瓜果交易会。

瓜果交易会的活动规则:

1、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

2、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负责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

3、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

4、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买进,小组成员须协商进行。

5、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

6、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交流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六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旋转现象无所不在,有的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有的给小朋友的游戏带来了乐趣,如:家里的电风扇、洗衣机;马路上的车轮;小朋友玩的呼啦圈等,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有情节的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物品,创设了一个宽松、活泼的教育氛围,旨在通过幼儿自身的动手操作、与同伴的交流以及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旋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伞、积木、陀螺、飞盘、风车等。

2、飞机、洗衣机、汽车、微波炉等图片。

活动过程:

1、感知旋转。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从旋转王国来的,你们可以叫我旋转姐姐!你们有没有到过旋转王国呀?在我们旋转王国里,所有的东西都会旋转。.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朋友你们想到旋转王国去吗?可是进入我们旋转王国必须有一个条件,每个人都要带一样可以旋转的东西。你们看,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风车、积木、陀螺、雨伞等等,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玩一玩,把这些东西变成可以旋转的,这样你就可以进入旋转王国啦!

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使各类物品进行旋转。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2、感知旋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说出旋转起到的作用。

3、游戏:寻找会旋转的东西。

小朋友你们在教室里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旋转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旋转王国的新朋友。(引导幼儿在幼儿园内寻找可以旋转的东西)。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旋转的知识经验。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指名回答)。

3、齐读课题(美读)、质疑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3)。

音(指名读、齐读)、形(学生提示)、义(质疑)。

2、指名5位学生读课文(应注意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分组读课文(一二节男同学,三四节女同学,第五节齐读)。

4、现在谁来说说“最美的花束“指什么?

三、理解诗文,体会感情。

1、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先有感情地朗读,再说一说你从中知道或读懂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小组交流,师巡视参与指导。

3、指名汇报,师生评价,师相机点拨归纳。

(应注意朗读的指导、评价,“花、花冠、花束、花园“等的含义)。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出示课件4)。

5、提供句式,指名根据课文意思说话,体会主题思想。(出示课件5)(师相机评价、鼓励)。

(1)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2)_______和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我深深地感动,的确,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板书:平等)。

四、拓展延伸。

学生谈今后同学间、朋友间、邻居间应如何相处。

五、质疑问难。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八

1.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从文体上看各具特包。《黄鹂》是篇寓情于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杂文::;宽容序言》是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但又有很强的哲理性:《我和地坛》是篇饱含感情的回忆性散文。文体的选择是与其内容及写作目的密切相关的。

2.本单元的课文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语言情感,都有直得仔细体会和分析评价的地方。

3.本单元的课文记叙、抒情、议论手法完美结合,抒情性语言感情真诚质朴,议论性文字论证充分深刻,很值得学习借鉴。

4.本单元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是对作品做客观分析评价,并学习借鉴吸收。

2.体会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文体.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

3.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揣摩浯言,深人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学习语言的简明、得体、生动,并做简要分析。

5.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修养。培养精益求精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评价,而对课文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在阅读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

2.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在对谭文进行分析浮价的基础上去借鉴吸收。从而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学生个人学识和经历方面的限制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火而影响对作品的评价、借鉴.因而要从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上细心揣摩。

4.每课教学难点:《黄鹂》是一篇具有象征意艾的散文.用象征手法来说理。身蓄生动,值得借鉴;《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怎样使用浯言才算恰当、得体,要从思想情感上把握。

小学三年级教案备课(优质19篇)篇十九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相关范文推荐

    民警禁毒工作心得体会(热门14篇)

    在工作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记录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方便以后回顾和应用。这些工作心得范文并不是绝对的标准,但它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重要

    水井租赁协议书(热门21篇)

    租赁是指一方将其财产、设备或者土地等出租给另一方使用的行为。想要更好地管理租赁资产吗?别担心,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租赁管理技巧,供大家参考。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数字营销传播方案(专业19篇)

    计划书是一种描述未来行动计划和目标的书面文档,我们常常需要写一份计划书来规划和指导我们的工作。最后,希望以下这些计划书范文能够激发您的写作灵感,帮助您写出一份优

    部队战争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心灵智慧的结晶,是写作和思考能力的一次锻炼。以下是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写出更出色的心得体会。部队战争是一项极为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白描课程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体验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范文,让我们引以为戒并学习他们的优点。

    春晓舞蹈教案(专业23篇)

    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教师应考虑到学校、学科、年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学习。1、舞蹈基本功

    初中开学典礼教师精彩发言稿(优质17篇)

    开学典礼是对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肯定与激励,为他们带来积极的学习动力。接下来,请听一下著名校友在开学典礼上的精彩发言,对广大学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植树节海报制作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状态。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数学评课培训心得体会篇(热门13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梳理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下面是一些学员们写的精彩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启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精选13篇)

    教学计划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它能够提供教师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