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8篇)

时间:2023-01-09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8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伟大梦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保障。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论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打造健全高效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体系,是我们当前的重大课题。

1.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难度加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工作的新任务、人民的新需求、社会的新矛盾交织叠加,这就要求要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就目前情况看,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年轻干部、工作方式方法和能力素质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也损害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

2.基层治理方式的创新不足。就目前情况看,部分农村、社区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方式方法缺乏有效创新,服务机制的落实还不够到位,缺乏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载体和机制。同时受资金、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还存在数量不足、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3.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自治组织建设能力较弱。近年来,法库县注重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创新有机结合,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正逐步发挥出核心引领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存在边缘化现象。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式,没有自觉把基层党建融入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二是基层党组织引领的多元共治格局有待加强。在经济建设逐步加快和基层群众的需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培育多元主体、增强社会协同等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有效落实“多元共治”的基层善治新格局迫在眉睫。

1.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人才是基层发展的第一要素,更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基层发展基础薄弱“难留人”,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多外出创业就业。农村优秀人才长期在外,导致优秀年轻基层干部储备不足,不利于整体队伍结构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

2.基层工作目标任务头绪过多,权责不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眼”,由于目前基层工作日益繁重,乡镇(街)与村(社区)两个管理层级出现责权“碎片化”、不对称的局面甚多,致使在实施基层治理过程中较为乏力,没有充分高效的创新治理手段。

3.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进一步提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固树立抓基层强基础的鲜明导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个别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这些软弱涣散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不够,在工作推进中缺乏主动深入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

1.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组织领导力。一是筑巢引凤,增强基层干部储备。做好基层招才引智工作,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培养选拔干部。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知识分子等重点群体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领域发展党员力度,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从而增强基层干部的储备。二是管激结合,强化基层干部教育。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逐步树牢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力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2.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机制,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以“精细管理、共建发展、服务群众”为宗旨,创新基层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逐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一要创新治理模式。要革新传统治理方式,推行精细化治理模式,努力实现人性化、高效化和规范化特点。二要突出高效治理。在完善传统治理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吸收借鉴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微信群、qq群等,突出基层治理的科技化和高效化特点。三是突出治理反馈。设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的需求,从而完善治理方式和载体,推动基层治理再上新水平。

3.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基层治理多元共治共享体系。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做强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筑牢多元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在农村,充分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四议一审两公开”、“党员奉献日”等组织、工作方法和载体的作用;在社区,通过“大工委”建设、社区“兼职委员”等措施,把过去单打一、碎片化的共建组织模式,推动从“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

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二

一、创新工作理念,实现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拓展。强化区域性功能,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坚持对内整合、对外联合,凝聚基层dang建发展合力。将整建制拆迁的x个行政村就地转为社区,调优组织设置,引导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推行“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吸纳x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实现dang建资源共享、组织生活联办。推进跨区域结对共建,鼓励市、区机关部门单位“反哺”结对村(社区),将优势资源向下倾斜,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效果最优化。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中挑选出x名片长、x名楼长,承担收集民情、调处纠纷等职责,分类绘制反映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分布状况的民情图x类达x多张,社区干部“持图入户”,每月至少走访x户居民,“点对点”联系服务群众,x年以来共上门入户x次,解决群众难题x多件。

实行参与式治理,实现共建方式民zhu化。以“参与式方法”为指导,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居民议事会、事务会商会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zhu协商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开放、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x年以来累计开展议事会商x多场次,解决安置小区“毁绿种菜”、广场舞扰民、停车难等“大事小情”x多件。

二、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由“零散化”向“一体化”升级。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建立“适销对路”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事。x区一方面积极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和项目,满足公众选择,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统筹兼顾,提供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失水渔民)开展“新市民”培训,开设“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提升道德法治水平,组建x支创业指导团队、x个创业实训基地,帮扶x多名失地农民成功创办x家企业,帮助x多名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为让居民群众享受到“全天候”办事服务,建立ab岗制和错时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工作日午间值班、双休日预约服务,得到群众“点赞”。

创新载体,开展更加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组建专业型、综合型志愿服务队x支,吸纳x余名党员志愿者。搭建“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热线和“xxdang建”微信服务号受理群众服务诉求,向党员志愿者进行推送,及时提供居民所需服务,累计开展“响应式”服务x次。

瞄准需求,打造更加精准的项目化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议事会商掌握居民共性服务需求,以“微公益”的形式申报社区服务项目,采用众筹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项目落实。x年以来,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出资x万元认领了x个社区服务项目,惠及群众x余人。

外引内培,探索更加专业的社会组织服务。建成“致和公益新天地”等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深化与高校、专业社工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x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x.x个,超苏南现代化指标水平。

三、强化基础保障,驱动基层工作由“缺要素”向“有资源”转变。建强班子队伍,确保“有人干事”。采取选、聘、留、派等方式,选配思想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干部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定期开展现代服务理念、社区治理方法等内容的能力培训,“双强”型干部占比动态达x%。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同时强化政治激励,对优秀村(社区)正职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时给予政策倾斜。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职责权利、进出机制、管理培训、考核奖惩,通过社会化招聘和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确保x年底前每个社区至少有x名专业社工。

优化服务阵地,确保“有地议事”。按照“服务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效能最优化”的原则,推动“x+x”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促进服务资源集中投放。已建在建万科、迎江路、电力路等x个单体面积x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辐射周边社区,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互为依托的服务阵地集群。

完善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鼓励村(社区)大力发展资金投入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和基础服务型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今年重点推进村(社区)经营性项目x个,计划收益x万元,同比增长x.x%。全区每年安排x万元保障社区干部工作待遇并建立常态增长机制,按社区实有人口每年拨付给每个社区至少x万元工作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社区建设项目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等项目的奖补。

落实dang建考核,确保“把事办好”。强化书记抓dang建第一责任,严格执行定期议党、目标管理、协调会议、联系点、检查考核等x项管党制度。建立dang建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基层dang建工作重点任务、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健全党组织书记抓dang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将“上考下”和“下评上”有机结合,通过专项述职、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和量化评分等方式,考准考实基层dang建,做到“以实绩论英雄”。

x区大力实施“融城dang建”“一式两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走出了开放、多元、民zhu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这些生动实践,对新形势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x. 坚持党的领导作用,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根本保证。x区通过调优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正确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公共服务效果最佳化,积极探索议事会商等基层民zhu形式,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中的模范作用,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自治。实践证明,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必须始终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将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凝聚力,牢牢巩固执政之基。

x. 坚持服务群众需求,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新形势下,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不仅要保障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搭建沟通渠道让群众充分参与,切身分享社区建设成果。x区坚持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加强服务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行民zhu议事会商、“民情图”工作法等参与式治理手段,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证明,服务居民群众是基层dang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宗旨,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x. 坚持区域联动发展,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x区通过建立“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与机关部门结对共建等方式,打破长期以来各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dang建活动“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流通,也让驻区单位在区域建设中从被动转为主动,角色从“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实践证明,抓基层建设不能光靠村(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要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

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题中之意,然而农村则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对于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治理人才缺乏,素养不高。由于中高山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有文化、有远见、有学识的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在家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再加上政府没有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造成基层治理先进人才缺乏。

(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缺乏资金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入,然而地方政府财政主要用于经济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层治理经费相对有限,这些资金对于范围广、种类复杂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如九牛一毛,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的开支,无法保障基层治理工作正常运转,加之,很多村民外出务工或创业,他们不愿意为本村的公共事务掏腰包、作贡献,导致基层社会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三)部分群众对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村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部分群众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的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只顾个人方便,随意乱倒、乱丢垃圾,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二是农村大部分年轻有文化的人都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对基层治理工作理解不深,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对农村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一)加强基层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转化为治理主力军。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培训行动,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快基层后备人才培养,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持续开展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激发有知识、有文化青年参与村干部竞争,增加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治理提供财力保障。要想改善目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村基层治理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发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开展募捐活动,整合社会资源,给予基层社会治理全方位的财力物力支持。

(三)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及群众的参与度。一是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将群众诉求、惠农政策上传下达,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度。二是及时更新党务、村务公开栏,让百姓知晓村上大小事,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对做出贡献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一定帮助、支持和进行表彰,进一步提升群众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实中各地方的风土人情、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经济、地域差异等情况有所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把工作做细做实,同时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成功的先进经验,为基层治理服务。

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四

当前,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与面临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群众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的需求相比,在思想认识、治理能力、治理方式及干部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陈旧。虽然我们在化解矛盾、强化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治理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社会管理,治理就是管控”的陈旧观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没有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对策建议。

(二)基层基础薄弱。县级职能部门习惯性的将工作任务直接安排和转嫁给基层组织,村(居)疲于应付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自治功能难以发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平台单一,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基层治理满意度、认可度不高。平安建设满意度长期不高与日常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高密切相关。

(三)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不够系统化。随着此次机构改革完成,县级综治部门被撤销,综治的联动机制没有有效衔接,社会治理仍侧重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系统化不够,制度设计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例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对患者评定标准、统计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工作实效。在精准区分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精准管理与服务方面还较为欠缺,网格化管理的精准度不高,精细化水平较低,信息分析研判、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在流动人口、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我们虽然对此类特殊人群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及时采集录入人员信息,但在信息分析研判、运用信息数据指导服务管理实战方面没有形成良好机制,各类信息化系统还停留在信息收集的低端层面,深度开发应用不够。基层治理长期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模式,事后处置多、事前预防化解少,对一些基层矛盾、信访问题,不少干部信奉“摆平就是水平”,甚至采取“花钱买平安”方式解决,从源头破解社会矛盾难题做得不够好。

(四)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从事政法综治等社会治理的专职人员较少,甚至基层派出所人员都严重不足,接处警大部分由警辅人员完成,接处警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基层网格员队伍不稳定,专职网格员较少,专职人员待遇不明确,兼职人员往往一人任多职,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明显较低,仅能应付部分工作,对于创造性、精准性、差异化的服务难以提供。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们认真总结治理实践经验,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在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体系、模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基层治理平台转型升级。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全面提档升级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幸福驿站”、村(社区)警务室等基层服务阵地,将政法、信访、行政执法等社会治理力量相对整合,打造“政法小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堡垒。二加快提升“四位一体”建设的协同化水平。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牵引,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举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鼓励各镇(区、街道)探索形成各具特色、贴合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打响基层善治的邳州经验、邳州品牌。

(二)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一是不断完善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在党建引领的总原则下,聚焦重点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构建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向村、社区等基层“细胞”延伸。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划拨专项资金、筹集社会公益资金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事务性工作和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基层治理,优化治安政务服务。三是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托“雪亮”工程,逐步将城管、交通、住建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公共视频监控接入110指挥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深度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阳光信访三大信息平台,深化平安视联网建设,建立起“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一网通管”格局,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全面提升驾驭全局治安能力。

(三)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一是拓展“党建+”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党建要融合“网格化”管理,逐步形成“小网格、大党建”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党建+群团”“党建+社工”“党建+网格员”等工作模式,采取“群众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政府买单、第三方验单”的公共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至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二是创新精准化服务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一般人群、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精准分区分类服务管理。在扶贫、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提供精准化社会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实现技术智能化,以科技主导基层治理。科技从来都是基层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规律,用智能化推动社会治理理念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做大做强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四)强化投入保障。一是明确专项资金。要明确设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励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专项资金申报审批、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资金适用范围、扶持方式、使用原则、法律责任等,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倾斜,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提升社会治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效益。二是壮大队伍力量,凝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政法综治队伍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进修、岗位交流等培养机制,在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矫正帮扶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建立专门性从业入门培训课程。三是筑牢基层基础,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统筹推进网格化服务、心理疏导、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基层服务治理阵地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平台,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最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和管理。

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五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xx乡xx村党支部,以突出的社会治理成效极大提振全乡干部决胜全面小康、共绘乡村振兴的信念和决心。

xx村党支部在区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及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已于2019年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对xx村综合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二是完成支部优化,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规定,优化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设置,将有产业、有合作社的x名党员吸纳进入该支部并确定党支部书记,将支部建在产业上,真正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带头发展、推动产业的作用;三是完成支书主任一肩挑,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在xx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非公企业党支部年轻党员郑传华带头成立“贵州乡里乡亲开心农场农业园区”,租用农户土地xx余亩,主要以种植辣椒为主,目前该社辣椒长势喜人,有效增加了xx余户农户的收入。该园区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教育意义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经营实体,以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良好愿景。

xx村党支部按照“支部带头、村委落实”的机制,一心一意为民谋利,全力推进实施民生项目。一是争取项目资金xx万元,完成x个村级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二是完成村级大坪水库森林公园建设,提升改造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完善道路设施,配合完成xx乡2018年组组通路xx村境内路段xx公里、敖吴公路进二组支线xx公里,配合完成xx村半岩桥危桥改造工程,建成长26米宽8米的新桥一座;四是引导村民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xx村七组大坪发展特色苗木种植项目x个、魔芋种植基地x个,为全村村民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奠定厚实的经济基础。

头雁领航才能群雁齐飞,培育好农村党支部这只“领头雁”,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xx乡将保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良好态势,以点带面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衔接,为全区开展“党建引领星满xx”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贡献xx智慧。

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六

为进一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5月4日下午,芹池镇以1个主会场现场授课和19个分会场视频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题讲座。

镇党委书记张xx进行了专题授课,党政领导、各村两委主干在主会场参加.各村两委成员、党员在分会场参加。

镇党委书记张晋芳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结合本镇实际,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求实效助力芹池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字面理解,基层治理就是对基层地区的治理。

新阶段下,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社会矛盾趋于复杂。二是群众诉求更加多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身边的问题

(1)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

(2)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带来的问题。

2、农村两委的问题

(1)干部群众沟通渠道不畅。

(2)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现象依然存在。

(3)村务监督工作还不到位。

(4)人才的流失。

3、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问题

(1)矛盾纠纷不易化解。

(2)提供服务能力还相对薄弱。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是面对新时代、新使命的迫切需要。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是保障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细落实的重大举措。

按照省委“五个相贯通”要求,锚定“四个进一步”目标,按照市委“四个一”落实思路,聚焦强组织、抓队伍、提能力、建网格、促发展、强阵地、重激励、建机制、严考评、强保障十个方面,持续做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各项工作。

一要持续建强党支部。

二要持续锻造骨干力量。

三要持续提升干部能力。

四要持续建强全科网格。

五要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六要持续建强基层阵地。

七要持续激励担当作为。

八要持续完善工作机制。

九要持续规范考核考评。

十要持续强化待遇保障。

立足我们芹池实际,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我们要紧紧抓住“三个关键”。

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优化网格设置。

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加强基层治理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中央、省市县委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的理念,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全方位推动芹池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七

基层作为国家的根本,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尤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场大考。要从中看到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分析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然而,我国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着基础组织力量薄弱、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治理手段单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困难等问题,仍需要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路径,才能不断健全社会治理相关制度,最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一直以来,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关乎到党能否长期执政、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我国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有助于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把人民群众和党、国家团结在一起。基层是国家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党的执政基础是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率越高,人们对于党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国家秩序就越稳定。所以,这就要求扎根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国家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转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二)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加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意味着人们的需求不仅停留在对物质层面上的满足,人们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水平的追求。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健康安全、生活坏境,并且通过参与社会治理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基层作为最接近群众的地方,只有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基层是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基层人民群众是使得党和国家政策能够得到充分落实的主体,是推进国家发展进步的主体。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石。因此,只有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才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只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四)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支撑

以这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来说,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尤其是社区在防控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疫情爆发不久,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民众生活的各个城乡社区组织在其领导下迅速采取行动,积极做好疫情的排查工作,宣传疫情相关知识。在封城、封路等措施实施后,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巨大帮助。居民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群防群控中,巩固了抗击疫情的社会基础。基层治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也成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支撑。

(一)基层组织力量薄弱

一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负担过重,由于承担了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但同时办公经费不足、物资缺乏、责任重大、事情繁杂、力量薄弱而且权力受限,造成基层组织严重超标的劳动,基层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应付,上级哪个部门要求严格就赶紧完成哪个任务,真正遇到事情又相互推诿。二是基层治理层级过多导致了机构臃肿、人员冗杂,而且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信息的准确性,运转不灵活,从而增加了基层治理的成本,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三是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并且理论水平不够,思维方式陈旧,治理方式单一。而且对相关的政策理解不够到位,无法及时对人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一些基层干部也常常在工作中存在惰性,在思想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进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基层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日益严重。

(二)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是应急机制不完善。首先,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虽然各个地方县区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预案,但整体上缺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案,不能灵活地运用。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基层组织的应急物资保障不充足、对应急操作的宣传以及培训演练不到位。最重要的是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有些基层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问三不知,或者怕承担责任不敢发声。二是参与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基层政府部门在职责权限划分上存在着交叉或不清的问题,但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监督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有限,导致社会主体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治理手段单一

目前基层还没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不够精准,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没有发挥出大数据的優势。不少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习惯开会、笔录的形式,存在着“基层智慧治理及利用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困难

一是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基层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自治,人民群众应当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我国当前的现状是群众对于政府部门或者社会组织机构依赖性太强,认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基层政府和其他组织的事,自主意识有待加强,缺乏主体参与意识,也缺乏对社会治理的认可。二是基层党组织无法放手发动群众的问题。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缺乏强大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无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三是无法凝聚起社会合力的问题。基层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问题,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的问题,多元主体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的问题,都导致了遇事互相推诿、缺乏责任感,主体之间力量无法凝聚。

近日,“地摊经济”成为社会一大热点,要实现民生发展与城市治理之间的平衡就要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决不能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坚决杜绝官本位思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思想观念,改变政府过去生搬硬套,“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现象,实现基层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转变。二是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前提下,以自治组织为重点。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要积极引领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治理的过程中来,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自主化。三是坚持精细服务的理念。要创新服务方式,主动引导市场的力量,努力发展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和力量,努力培育多种社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和帮助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有时无法顺利进行,主要是存在社区人员,办公经费、基础设施的匮乏问题。经费等相关问题不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就无法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一是应该主张构建多元资金保障机制,在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前提下,全社会共同参与,从各个渠道筹集经费;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下,社会中的资本有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二是基层社会治理要做到财政公开化和透明化,必须受到居民的监督,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三是对基层人才及时进行奖励,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重视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办公运用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并从外界吸引人才。

(三)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基层社会治理应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方式,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展群众参与和监督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加快搭建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完善机制体制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基层社会治理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应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尽快完善法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同地区的基层制定具体的、专门的法律,进一步明确治理过程中各个主体的权限,明确基层社会治理的程序、目标等,确保各项工作依法顺利开展。二是建立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使基层社会治理公开化,维护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内部的监督,以此纠正过程中的错误现象。三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应急体系建设。在平常时期做好物资和资源的储备,增加基层社会组织的应急保障措施等,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演练。

(五)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

一是构建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健全基层社会协同治理体系要以基层党组织领导为主,强化党建引领,形成社会组织、群众、企业等在内的多元化的协同治理主体。政府要当好组织者、执法者、引领者、政策制定者;村委会、社区等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协商讨论,进行民主决策,要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创新自治内容和手段;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广大群众要自觉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响应社会号召,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不要做冷眼旁观者。二是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协商的开展。协商民主可以满足基层主体需求多元性,可以维护主体间的共同利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离不开基层各类主体的参与和集体讨论。通过协商民主的模式也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各类行为主体积极性,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可以及时化解传统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矛盾,凝聚各方共识,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能力。

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并非靠个人的努力就能成功,它需要的是各个主体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需要的是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要结合不同基层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相关对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推荐基层治理培训学习体会及收获八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基层治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是突出问题。

(一)明确基层社会三治主体。以基层社会党组织、基层政府、城乡社区企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成员,五个三治为主体,坚持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切工作,发挥基层社会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注重发挥城乡社区成员的自治功能,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做到相互平衡、相互支撑、相互制约,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共治目标。

(二)明确基层社会自治目标。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依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制定必要的乡规民约,建立自我管理的议事机制,自己参与并处理自己的事务;坚持自我服务。通过创新机制和平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我服务模式,切实做到社区“事事有人管”;坚持自我教育。通过基层协商,可采用开放空间等工作模式,找到合法合情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坚持自我监督。创新监督形式,调动城乡社区成员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群众自我监督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基层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推动基层社会法治建设。目前有的基层干部及执法人员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协调基层社区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分配经济和社区资源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甚至还出现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徇私枉法、粗暴行政等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发挥基层社会法治机制的保障作用,包括坚持全民守法,坚持法治精神,坚持法治保障,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相关范文推荐

    描写联系群众不够广泛范文(四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描写联系群众不够广泛范文(四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描写联系群众不够广泛范文(四篇)》的简介: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

    推荐卫生健康乡村振兴演讲稿怎么写(9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推荐卫生健康乡村振兴演讲稿怎么写(9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推荐卫生健康乡村振兴演讲稿怎么写(9篇)》的简介: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

    2023年认购协议书终止协议(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押韵的口号(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押

    有关超限超载车被执法部门扣担保书精选(4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有关超限超载车被执法部门扣担保书精选(4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有关超限超载车被执法部门扣担保书精选(4篇)》的简介: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

    社区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社区社会实践报告(大全10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我

    专业民主生活心得体会范文

    培训心得是培训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的产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军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即将进行军训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2023年信用社合规心得体会 合规理念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

    关于企业诚信演讲稿和感想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关于企业诚信演讲稿和感想》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关于企业诚信演讲稿和感想》的简介: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

    2022八五普法活动方案总结(11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2022八五普法活动方案总结(11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2022八五普法活动方案总结(11篇)》的简介: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