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纸韵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写作素材,它具有示范和示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展开文章内容。范文范本展示了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范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写作技巧。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一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课时少,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任务大,如何在45分钟内使历史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尝试用以下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成绩。

一、讲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故事中掌握历史知识。

如:《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课时,在讲到昭君出塞这一框题时,可先讲昭君出塞的故事,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回答“昭君出塞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听故事很认真,所以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并且记忆非常牢固。又如:《三国鼎立》这一课可让学生来讲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因学生对“三国”的故事了解比较多,有的同学甚至还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所以学生讲的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最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会结束?”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非常深刻,记忆的非常牢固。

二、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包括三个方面:

(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联系;

(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3)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第三点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学生可饶有兴趣的了解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了巨大的残酷性。再比如:《明治维新》这一课,讲到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时,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向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中外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的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起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三、采取灵活多样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的导语很有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放录音讲述契丹族产生的传说故事,然后提出“契丹是怎样一个民族?契丹和宋朝的关系如何?”这样导入,学生听完“契丹族产生”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自然很想了解这个民族以及契丹和宋朝的关系,所以我顺水推舟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就自然被调动起来了。在讲“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这个框题时,因为此框题容易理解,所以我先让学生看两分钟书,然后快速找出重点,然后把它设计成问题提问给其他同学,同学不会回答的问题,再由老师讲解的方式讲述本框题。以这种方式讲课,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所以看书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想当老师提出问题所以都在积极寻找问题并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这个框题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一问一答和老师的补充很轻松的就掌握了,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问题而且记忆很牢固。讲到“辽宋夏的和战”这个框题时,因为澶渊之盟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采用了讨论的方式来掌握本框题,让学生讨论两分钟,各抒已见,然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而且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再讲到“金和南宋的对峙”时,因为很多同学对岳飞比较了解,所以我采用让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然后老师引导归纳知识点的方法来讲述本框题。除此之外还可引用学生问老师答,知识竟赛等方法。多钟教学方法教学,这种方式以心理学为依据,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即新颖效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四、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随着学习科目和内容的大幅度增多,学生要记概念词汇很多,尤其是历史年代、历史事件、条约学生更感费力。如何记住所学的历史知识呢?关键是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法”,此法是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记忆一些较为难记的历史年代、历史知识的方法,如记《芦沟桥事变》可记为:“日军狂叫不管三七二十一(37,7,7)一定要独占中国”。此法的优点是便于记忆难记的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再如“口诀记忆法”,它是把主要的知识变成顺口溜等形式来记忆的一种方法。如记“战国形势图”时可编成顺口溜记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当然记忆的方法还很多,如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只要我们根据不同教材,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学方法的探究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学方法的探究贵在坚持,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二

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增长见识。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历史小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越来越体会到它体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学科间需要打破界限,相互渗透整合。”有人认为历史课枯燥、呆板,听不到欢歌笑语、看不见鸟语花香。其实,历史并不枯燥,而是我们将它教枯燥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是历史学科的总体特点,具体地说,它又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宗教、艺术、科技、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方面,具有庞大的信息量。同时上述各科也都包含了历史知识。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它真实的、完整的、快速的、便捷的再现给学生,一直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梦想。而现在不断进步发展的信息技术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媒介和手段。

一文史不分家,利用语文知识来上历史课,让人如饮醇酒,越品越香。在初三历史复习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然后将与历史相关的词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展示出来,要求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进行复习:

1、你知道诗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是谁?“秦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2、秦皇、汉武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唐宗是指谁?他在位时的统治历史上称什么成吉思汗的主要功劳是什么?

4、诗中所提到的人物中,你最崇拜的是谁为什么?

这种借用诗句复习的形式,学生既复习了知识又增强了文学韵味,还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效果确实不错。

二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利用当前的政治形势来进行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师经常用到的事情。在复习台湾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我下载了诗人余光中《乡愁》,与学生一起感受离别故土时的思乡之情,然后结合当今的某某问题我列出了下列问题:(1):用所学过的历史史实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历史上的台湾曾两次被别国抢占又有两次被收回,请你述说是哪两次?(3):当今的某某问题是怎样形成的?(4)当今有一些死硬分子企图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对他们说一句忠告;(5)我国政府处理某某问题的观点是什么?(6)你对当今的某某问题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用于教学,它融知识、能力、情感于一体,可谓一石三鸟。

三历史表面看来与英语毫无关系,但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不难发现,英语中渗透着不同的历史知识。比如:thegiftofnile(尼罗河的礼物)指的是古埃及共和国;menarebornandremainfreeandequailinright。《人权宣言》中的名言(意思是: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力上是平等的)。另外,英语缩写的一些历史专有名词是非常常见的,如: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济和合作组织)等。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上展示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英语知识,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与学生单纯的记忆这些历史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用歌声唱出历史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现象都有相应的歌曲来反映和描述。抗日战争时期,歌声就是号角,歌声就是士气,歌声就是一个名族觉醒后所发出的怒吼。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多少爱国志士为抗击侵略者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星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香港同胞希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歌颂改革开放的歌声更是层出不穷:《春天的故事》歌颂了一代伟人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的伟大壮举,《走进新时代》唱出了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上,我收集了主要的歌曲,与学生一起欣赏,然后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学生一起复习,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习的兴趣也浓厚,学习的效果也比平时高许多倍。比如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专题时,我制作了《红色经典——革命歌曲赏析》,我将《松花江上》、《长城谣》、《送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妹妹找哥泪花流》、《南泥湾》、《延安颂》、《毕业歌》、《雁南飞》、《绣红旗》、《十送红军》等歌曲的歌词打印给学生,并在课件中用realplay播放器播放音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唱红歌,引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时代背景,缅怀先烈,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对学生而言,既陶冶了他们的情趣、提高了音乐修养,也增长了历史知识,收效很好。总之,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历史是新课改以来最令人振奋的新鲜事情。

五历史与理科知识表面上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科目,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他们是永远不会分家的,反而有许多的历史知识涉及到了理科常识。比如:美国为什么多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为什么中东战争频频发生等等。学生对于这种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和记忆,于是我通过网络,收集了一些中东地区的地图和地理常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地理常识一起来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知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地球撬起”,这句话反映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观点;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呈椭圆形,距离太阳越近,运转越快”观点又反映了高中数学中的函数知识。我想如果仅仅从历史的角度去记忆这些抽象的知识,实在太困难了,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理科知识并且对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在理解的基础再要求学生记忆,这就非常轻松了,这种先理解再要求学生记忆的教学方式可能还会对相应的理科知识有辅助作用。

“历史”这两个字确实简单易写,但要将这门课程学好、学透、学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它必须依赖其他学科,利用其他学科具体形象的特点,来分析、推理、并且有效地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充分地将其他学科用进历史课堂,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上呆板的文字内容。学生在多媒体提供的其他知识的辅助下,就象回到大自然,到蓝天下学习一样,众多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必然会纷纷进入学生的脑际,这样学生在掌握书本中充分的知识之后,还可以大胆提出自己观点,从而又培养了学生努力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三个转变:课堂容量普遍变大、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变浓;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应用多媒体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空间。作为当代的年轻教师,我们有信心,有义务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新课程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有决心、有能力运用好现代教学技术为历史课堂增光添彩!

2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队伍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做出中国和西汉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听课者,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情绪,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首先教师要不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新的设想与构思,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下学习。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会评价出他是一个“暴君”,而有人会评价出“千古一帝”,无论对哪种评价,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摆出足够的论据,最后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其次教师要针对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多讲一些历史故事,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讲述,以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在讲授课本内容时,多用启发式,教学手段上,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辅助教学,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听课气氛的培养。

2.善听――听的`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很多时间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听,学生听的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因此对学生听课能力培养与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具体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形成具体的画面或图表,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体系有真切的理解,例如对西罗马从形成到最后灭亡的过程,就可以在黑板上用图表表示出来。第二,教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引导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具体知识上升到本质的认识。比如,通过学习对欧洲殖民扩张以及殖民者干下的滔天罪行的叙述,让学生分析出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却给欧洲带来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质。第三,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注意历史的纵横向联系。比如,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中国史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理解。第四,教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讲课的语调和节奏。教师在讲授时,根据不同的文字内容可能采取不同语气和节奏,重点知识可能加重语气,或重复叙述;对某些内容可能采取疑问的口气,引导学生生疑、思考;对某些理论可能有目的地讲半句,留半句,让学生去推导或总结。

3.多想――学习思路的培养。

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结构时,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所以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正确思维过程的培养和训练尤其重要。了解某一历史知识现象大致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对课本知识的初步感知、深入理解和消化吸收。在初步感知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书本“描述的是什么”,在深入理解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该内容“是什么意思”,在消化吸收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本质是什么,有何作用”。

4.多问――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上课时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问题问,或不知问什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生疑,学会提问,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向学生发问,在无疑处生疑,在疑处发问,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学会发问。比如在讲到丝绸之路时,可向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个商人,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到大秦经商,沿途会遇到什么景象?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学生可能会提出来不同的问题:西域人民的生活怎样?他们的信仰是什么?西域的地理环境怎样等。这样一来,学生就锻炼了质疑的能力。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要肯定,让学生自己感到有能力,有机会提出问题。另外,当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不太明确或难以回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比如“五四运动为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整理一下:这次革命的前途是什么?领导阶级是谁?这次革命和以往的革命有哪些不同之处?这样一来,题目思路就明朗了。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引导、训练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5.勤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适当记笔记,可以手脑并用,加强记忆效果,并可以为今后复习提供帮助。记笔记是一种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听课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及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学生记笔记要避免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帐,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记得多,记得乱,就会与听课及思考发生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教师讲的速度,为此要教育学生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处,书上有的不记。另外还可以记下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记笔记不一定都要记在笔记本上,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内容,如小标题、序号、对某些词语或概念的解释、对文中某句话的补充等可直接记在书本的空白之处。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对“君主立宪”这个词的解释,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在书上,以加深理解。另外,记笔记不一定每次要用文字表达,有时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以节省时间。但用符号表达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的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如果听课、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教师的思路听课,避免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理解,没有记好的笔记先写下标题或作出标志,课后再补充完整。

总之,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位教师对些都要加以重视。此项工作做好,历史教学工作将会有大的收获。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四

诠释学是一个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理论,是西方哲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作用、理解和解释等理由的哲学体系、策略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

而中国的民族文献学研究,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

因而,从诠释学的视野去讨论图书馆民族文献研究的作用和作用,是对中国民族文献研究理论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五

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开展有序。

在院里统筹安排之下,事前我学科就在“历史的天空——海之南”上发布培训信息和通知公告。各市县教研培训部门也极为重视给力,组织到位。培训代表们入住的酒店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8号下午参训代表基本到齐,后即可吃到丰盛的晚餐。没有人因为吃饭住宿等问题发生不愉快。19号早上八时半培训班准时开班授课。教培院教研员李海英老师主持开班仪式,做了简短发言,并强调了培训期间的纪律问题。还组建了专家团队和班委会。班委们负责考勤、传发学习资源、组织讨论、主持在线研讨等工作。各项安排有序,工作开展顺利。

二、活动安排紧凑,内容充实多样。

按照活动日程安排:19日上午,人教社张振海主任作了《把握课标精神,提高历史素养》的报告。他从文本形式及其特点入手以新旧课标对比的方式细致入微地做了讲解分析。使大家了解到20xx版课标的基本概貌。讲述结束,张主任还就相关问题与培训讲师做了问答交流。张主任的分析精辟透彻,高屋建瓴,解答了许多老师心中的疑惑,使大家豁然开朗,大受启发。

19日下午湖北宜昌王英姿老师做《精讲“点”把握“线”》讲座。王英姿老师认为,在20xx版新课标框架下,要精讲“点”,把握“线”。她从精讲的前提条件和分类处理方面进行了讲解。在精讲“点”的基础上,把历史知识线索串起来,使历史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王英姿老师的讲座,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史实丰富,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20日上午,海口市教研员林子齐老师就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整合问题做了“《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搜集与整合》—全国珠海历史年会初中展示课引发的思考”的讲座,他以认真求实的态度,详细地将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吴建红老师结合实例就教学设问问题做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浅析课堂的无效与低效提问及改进的策略“的讲座,两位老师的讲座都非常见平时做学问的功夫,使得大家受益匪浅。

20日下午,所有参训学员分为两个大组讨论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的主要变化及在教学中的基本对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如火如荼的热烈讨论后,大家表示:需要重新认识课标,认真研读,善于整合资源,重视细节处理,根据新课标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要从学情出发进行设计,注意初高中内容衔接等重要问题。

最后,教研员李海英老师从自己以前的培训学习经历和体会导入,引导大家认识培训学习的重要意义。还就“我省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组织大家进行了探讨交流。如中考是否闭卷和开卷等等问题,纠正了一些莫须有的谣言,解答了众人心中的疑虑。

这样较为紧凑的日程安排有效利用了时间,也节省了时间。培训内容充实,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培训内容多样化,有讲解有问答有讨论交流互动,这些使得培训不流于形式,不单调枯燥。

三、趁热打铁,在线研讨。

为进一步深化此次培训学习,我们趁热打铁,于26日上午又选派“精干团队”主持了题为“你为新学期做好准备了吗?”的在线研讨,重点围绕谈“学期规划”和“学期开篇”,实实在在谈做法、交流想法。为期2小时的在线研讨,大家就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节历史课,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展示自己的才艺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备课,开展小活动和竞赛等等做了热烈讨论。老师们踊跃发言,积极评论,最后将整个研讨延续到了第二天,阅读2700次,发表评论2800多条,创历史新高,堪称历史人的历史之最。从此足见历史人学习热情之高涨,态度之认真。在线研讨实际上是对新课标培训的一个延伸和拓展,让学以致用,获益匪浅!大家说,每一次学习都有新的发现,都有新的收获,结识新的朋友,坚持学习,把研讨进行到底!

此次培训工作,领导重视,我部安排得当,各单位配合得力,组织有序,认真地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培训任务。

20xx年8月27日。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六

摘要:

诠释学是一个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理论,是西方哲学、宗、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作用、理解和解释等理由的哲学体系、策略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

而中国的民族文献学研究,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

因而,从诠释学的视野去讨论图书馆民族文献研究的作用和作用,是对中华民族文献研究理论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诠释学;图书馆;民族文献。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形式多样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这块富饶、瑰丽的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并共同缔造出璀璨夺目、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这其中就包括了在时间长河中所凝聚、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各民族文献。

但是,随着各族人民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不断进步与增长,虽然中国的学科体系建设与学术研究成果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与严谨。

但由于学术界学科界定和相关策略论研究不够清晰所造成的认识和其他方面的理由,作为反映中国各民族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各种民族文献,目前仍就处于一个尚未完全被开发和解读的尴尬状态,这就使得民族文献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境地,而一些曾经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文献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推广和保护传承,已沦入濒临散佚消亡的命运。

究其理由,就是没有一套能够较好地正确指导解释和解读民族文献,特别是中华民族古籍文献的策略论。

1、诠释学是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

诠释学(hermeneutic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往返于神界与人界之间,为人与神传递消息的信使赫尔默斯(hermes),因为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语言与人间的语言不同,作为信使的赫尔默斯就需要将传递的信息进行翻译和解释,从而使得人类能正确理解神的旨意。

正是基于这种最初的含义,古代语文学家都用“翻译”和“解释”来定义诠释学。

由于从赫尔默斯发展而来的诠释学有传达诸神的旨意的含义,而这种旨意带有一种无条件服从的“神授意味”,使得诠释学在某种作用上被看作是一门我们必须把它的要求当做真理和命令一般加以服从的艺术,因为它能理解和解释那种对我们封闭的东西——陌生的话语或他人未曾说出的信念。

因此,诠释学也被看作是一种需要特殊精神所造就的能力或实践。

诠释学经历了类似于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从属于语文学的历程,到了20世纪已把自身从一种理解和解释的策略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

一些人文科学甚至也把它看成一种最新的视角或策略论,如近年出现的文学诠释学、历史诠释学、艺术诠释学等,我国有些学者甚至还提出要建立我们中国的诠释学。

而关于中国诠释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台湾历史学家黄俊杰教授在其《孟子思想史论》中提出来的,所指的是“中国学术史上源远流长的经典注疏传统中所呈现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诠释学”。

由此,我们可以先把经典的归属理解为文献的范畴,这应该是没有任何疑义的,然后我们再进一步理解,“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与疏的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作用、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因此,运用诠释学在图书馆进行民族文献研究,特别是民族古籍文献的研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具有深远作用的。

不仅可以逐渐丰富和完善“中国诠释学”的理论概念体系,还能把目前理论界相对比较杂乱的“古典解释学”、“古代阐释学”以及以古代经典命名的一切解释学、诠释学,统一归并称为“文献诠释学”。

因为,文献学的范畴很广泛,包括了一切与人类文明传承有关的知识、技术与文化及各种载体的总和。

而图书馆是各类文献最大的集藏地,也是各类民族经典的最大收藏者,用诠释学对图书馆中的经典民族文献进行注疏,是对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进行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2、理解是联结诠释学与民族文献研究的纽带。

民族文献的研究首先是对民族文字符号的理解与认识,但民族文字符号的理解与认识,又不是简单地求其字义的解释,而是以“理解”的态度去揭示古代的普遍精神。

文字符号的研究不是考据,而是需要研究者进入到整个文本符号的内在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民族文献的发现极为久远,早期的甲骨文、金石文献被发现时,对于研究者而言只是一种暂时无法解读的文字符号。

这种文字符号与所组成的文本在当时所体现的就是远古时期的普遍精神和生命,而对这些文字符号和文本的解释,就要研究者通过“理解”的途径进入到整个文本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内在生命中去解读其中的含义。

最终,才能解释出这些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体会理解与解释的不同,理解是解释的.基础和前提,解释则是理解的发展和说明。

理解包含两个要素,即领悟个别和综合个别成一整体。

同样,解释也建立在特殊或个别的说明和综合特殊成一统一体的基础上。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解释是作者精神的重构,对作品的理解和解释乃是对已经被形成的东西的真实的再生产或再创造。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是我国文献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

但是,由于认识和正确解读等方面的理由,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研究还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例如,我国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源于公元2世纪传入中国于阗地区的佉卢文,又名犍陀罗文,是一种古代文字,由252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向书写,大约和印度的婆罗米系文字的出现时间相近,通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在历史上总共存在了7以上,被用于铸币、书写契约及翻译佛教文献。

在东汉末年,伴随着贵霜王朝的日趋瓦解,贵霜难民迁入塔里木盆地,佉卢文开始在于阗、鄯善等地传播。

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

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

但是理由在于公元3世纪时,佉卢文在产生它的印度消失了,怎么突然又在异国他乡流行了起来?这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如果现在有一本这样的文献放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是否可以运用诠释学去“理解”并最终解释呢?目前,我国虽然收集保存了一批藏文、蒙古文、彝文、傣文、东巴文、水书等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文献,但真正能理解和读懂这些文字的人大多早已故去,使得这些珍贵的民族文献变成了难解之谜。

如果能把诠释学的“理解”策略,引入到图书馆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与研究上去,那隐藏于这些民族古籍中的神秘大门,一定会被诠释学这把理解和解释文本的钥匙逐一打开。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七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 、论十字军东征中的基督教情结。

2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与西欧封建制建立之间的关系。

3 、希腊早期移殖民活动与后来资本主义殖民活动的异同。

4 、简析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对待基督教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5 、中世纪基督教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6 、论古典时期雅典民主政治下的精英教育。

8 、论《荷马史诗》的史学价值。

9 、中世纪欧洲教会法对国家生活的作用和影响。

10 、简析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制的民主成分和非民主成分。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八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能够学习到教材中相应的知识,还要能够通过史料知识的应用来拓展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先阐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史料知识的意义,接着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策略,以便更好的提升其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知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兴趣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史料知识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对教学内容起到丰富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史料知识本身是以故事的形式来阐述相应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战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当时清政府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认识到虎门销烟的意义。对于我国历史来说,虎门销烟是一次戒赌行动。在讲解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从当时的背景知识讲起,将背景知识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自主感悟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史料知识的融入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还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了解历史相关知识内容,将学习的知识纳入到自身知识结构中,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使学生认识历史规律和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离不开史料知识的应用,但是史料知识的应用一定要适当,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较少的史料知识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如果采用过多的史料知识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在教学中适当的应用史料知识才能够达到认识历史规律和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对清朝的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学习时,可以利用史料知识让学生了解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体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时间概念,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历史年代的计算以及认识历史图表的相关技能。此外,要让学生具有对历史知识进行阅读、理解以及获取信息的相应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表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也都有自己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正确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能够正确的对历史事件进行认识、评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史料学习中能够获得历史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并能够对其整理、判断,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

(一)运用史料的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为主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本身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在文字部分会用一些图片作为装饰之外,其他辅助性材料就是音像制品。教材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应用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对史料知识的应用给予一定的重视,通过对史料知识进行分析,然后对其有一定的重视,例如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相关知识内容时,除了可以借助教材内容,还要能够借助一些历史图片或者是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时的青铜文明。但是如果对史料知识过多的应用也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史料知识的应用就是能够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材料对其进行学习,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史料知识的应用要注重学习需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意识到学生的身心素质,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原来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个阶段的学生也能够更好的进行假设和逻辑推理,但是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时还是习惯应用具体形象思维,对问题的表面进行认识不能很好的认识其本质内容。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一些形象生动的事物,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化》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借助学生在当今生活中的需求来结合进行知识的学习。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史料知识内容时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自身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史料的应用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的十年》中,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

文革。

的十年进行梳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

文革。

发展的过程,并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注意史料的应用,注重通过史料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历史学习的效率。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史料知识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在对史料进行应用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把握好度,此外,还要能够意识到学生的主体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更好的提升其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史料的应用策略,以便更好的提升其教学效率。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九

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往往会被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要点的特点所迷惑,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总结能力下降。再加上有些历史教师盲目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知识的反复简单演示,并未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与启发,导致学生很难具备创新能力及历史思维。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历史教师没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教师逐渐认识并改变这种错误观念。

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从当前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过程有利用多媒体对学生强制灌输知识的趋势。部分历史教师盲目响应学校多媒体教学要求,用多媒体来代替教师应做的所有工作,忽略了作为历史教师本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未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结果导致课堂单一无趣,没有个人风格,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中的情况。

2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教学。

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是为了避免历史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而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出现,并实现各种教学要素的科学合理分配。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处理好教师本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二是处理好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关系,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师需适当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十

万里长城上一声咆哮,九曲黄河上一烛灯光。我如同站在历史的天空中,看那六朝五代,纷纷扰扰,风云变幻,几经沧桑,我揉取历史的精华,飘动历史的玉带,大步登上历史的舞台。

我很爱历史。

今天是星期六,唉,终于可以看看电视了!我搜索到播放《大汉天子》的频道,妈妈和爸爸也坐过来看这部电视连续剧。只见剧中秋婵对女儿说;“女儿啊,你应该像你爸爸那样,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话音刚落,我就大叫起来:“这肯定错了!”爸爸妈妈都诧异地望着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龟虽寿》,而《大汉天子》讲的是西汉中期刘彻的事,这不是把历史颠倒了吗?”“呵,看不出你还懂点历史呢!”爸爸由衷称赞道。妈妈也赞许地向我微笑。

时间,地点,时间,过程,领导人,结果和影响,评价——这就是历史。我不知道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偶然的还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学习它的时候,是被安排好的。就连评价都是安静的躺在那里,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是开卷考试。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时间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在奋力翻书找选择题的答案。可恨的是,我干干净净的书上居然总是找不到答案。

和老爸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电视上说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总是问老爸,这是谁呀。老爸每次都说一句话:“你历史怎么学的?”

是啊,我也很郁闷呢!我历史怎么学的?

前两天班里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李鸿章到底是著名的外交家还是晚清的卖国贼”。这个题目是我们班自己选的,当时还有关于慈禧太后和曾国藩的,可是慈禧太后被否决了,曾国藩又不感兴趣。

其实我当时已经很喜欢学历史了,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历史老师。虽然高中也是先学xxx战争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历史在那位历史老师的讲述中,就活起来了,虽然我还是记不住那些基本的东西,可是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我想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把当时的社会描画的生灵活现,这不仅仅现象的反映,也是在发展着中国的文化。

可是我没有参加辩论,因为,在我心中,李鸿章不是作为个人被载入史册的,而是但是整个的社会。并且无论在你眼中李鸿章不论是卖国贼还是外交家,那些都已是百年前的事。我们不应该再追究谁对谁错,历史不会因为大多数人怎么想就被改写,就能重来。李鸿章不论做过什么,放在那个时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感知和通过对他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历史不仅仅是李鸿章。

我想说的是,历史在演变的过程中,是按照人类、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成形的。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妄图改变历史终将会被历史惩罚。

——题记。

“嘿,听说了吗?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能将大脑开关打开的机器了!”“嗯!那些历史名人们听说都是将大脑的开关打开一点,才变的特别有天赋。”路边两个人的谈话吸引了我的注意,真的吗?我一定要去试试…。.。

来到了大脑开关器的试用现场,只见这里人挤着人,围的那是一个水泄不通,只剩中间仅够一个人容身的的小地方。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拼命挤到前面,只见一个人头戴一个奇怪的帽子坐在椅子上。三分钟后,只见那人将头盔取下,抓起纸笔如行云流水般就解出了困扰人类多年的歌德巴赫猜想。整个会场一片寂静,人们一个个都停止了呼吸,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紧接着整个会场就像一个气球爆炸了一样,开始沸腾起来。

几天后,不断有新发明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因为有了机器人的替代而下岗。几年后,人类已经将几千年后的技术开发完毕,而人们不知道为何突然一个一个消失,人们陷入了恐慌,那些大脑开发完成的人疯狂的寻找着原因,可最后的答案却令人们沉默了。

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们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没有什么可供人类探索,那台机器不是上帝的恩赐,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人类早晨还是刀耕火种,中午就坐飞机环游世界,下午开始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到了晚上就是人类灭绝的时候了。

夕阳为那个曾经水泄不通的会场披上了金色的薄纱,那个曾经让人类引以为傲的地方成了见证人类灭亡的坟墓。临死前,我看到了那些发明出机器的人,他们有的从容面对,有的惶恐不安,但更多的是后悔和愧疚。我带着不甘与不舍和上了双眼……。

几亿年后,太阳系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生命。

历史是有限长的,随意加快了历史进程就是加快人类的灭亡,希望人们能尊重自然、尊重历史。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十一

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兴盛起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随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不断创作的诗歌体现并传承下来。中国古代文人音乐蕴含着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理性”和“善性”,表达出中国古代文人含蓄的理想追求,散发出中国古代文人恬静情感。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创作和传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具体表现,对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发展的探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对我国的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一)音乐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音乐的产生是文人音乐发展的两大条件之一,因为有了音乐的产生才能对文人所创作的诗词进行文人音乐创作。我国的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南舞阳骨笛就是最好的我国音乐发展开端的见证,音乐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器具的发展,音乐器具的产生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也促使音乐走向多样化和复杂化。乐器的多样化为人们提供更多乐器选择的同时,也丰富了音乐的内容,使音乐越来越具有欣赏性和娱乐性,让更多的人向往音乐,从而学习音乐。为之后文人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音乐文化基础和音乐器具基础。

(二)社会的发展。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和发展都遵循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即使在这种分、合的朝代变更历史中,“士”的身份和地位都不曾改变过。追溯历史,“士”的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这是的“士”是一种固定的享有崇高地位的职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士”的作用显现的越来越突出,战争时期,“士”作为军事,出谋划策;和平稳定时期,“士”作为文官大人,制定规范朝廷、管理天下事务的谋划者。在中国古代“士”就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他在朝廷和民间享有崇高的地位,“士”就是文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享有较高地位、受人尊重、自身修养极高、素养极高、情趣广泛的优雅认识。“士”的产生和发展壮大,成为音乐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文人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主体资源。

(三)统治者的对文人音乐的作用。

由于音乐和文人的产生和发展,文人音乐随之产生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壮大。再加上中国古代统治者对文人音乐的重视和支持,文人音乐从产生不断发展壮大直至走向鼎盛时期。西周时期,实施礼乐制度并实行严格的“礼不下庶人”的制度。制度的产生和执行促使音乐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上层文人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未显示其身份地位和素质修养,上层达官贵人积极走向学习探索音乐之路。为之后文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期的模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思想百家争鸣,争先绽放,各个学派对音乐的应用和发展都非常关注,各个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都非常重视音乐,将音乐纳入自己学派的学习内容,将音乐更为广泛的传教于世人,培养了大量的具有音乐情操的文人雅士,为文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经过战乱年代,秦统一天下,社会相对稳定,为满足上层人士的精神生活,秦代乐舞发展起来,并成立“乐府”巩固了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为文人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朝初期,社会安定,“文景之治”之后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大量的西域音乐文化,丰富了汉朝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将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之路带向了新的发展道路,也促使上层级中高层人士纷纷学习不同的音乐,并发展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文人音乐家,文人音乐的发展逐步扩大。魏晋时期,音乐挣脱了以祭祀的形式而存在和为统治阶级所以用的束缚,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时,音乐开始作为文人表达其意识和情感的新的形式,文人音乐表现出新的艺术特征。自此,文人音乐的到空前的发展。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进入民族融合时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引入为隋唐时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音乐资源。隋朝末年,统治者机器重视音乐的教育,主要以琴乐为载体巩固儒家的琴道思想。唐代,本民族音乐空前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音乐不断引入。不同种类的音乐不仅受到士大夫及其上层人士的喜爱和追捧,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开始学习和创造音乐,各个阶层的文人雅士纷纷溢出,弹琴作诗,文人音乐发展生机勃勃。宋元时期,文人音乐走向作曲填词的形式,词曲成为上层人士、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聚会必备环节,宋元时期,皇家“阁谱”的出现和实施,给予文人音乐神圣的形象,同时,使得音乐脱离民间群众从导致了文人音乐的衰落。文人音乐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与统治者所实施的音乐文化制度和统治者的支持、重视程度息息相关,文人音乐的发展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发展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是不同统治者宣传弘扬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

(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只有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人们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在音乐学习和文化学习之上,所以,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代表或者几句人群大都出现在上层人士、士大夫和达官贵人之处。文人音乐的形成是文学知识和音乐知识融合的表现形式,在需要一定的先天性的诗词歌赋的天分以外,更多的需要的是后天的学习和积累。所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文人音乐发展的条件之一。

(五)文人地位的居高性。

文人即“士”,在中国古代,“士”的地位尤为重要,且是中国古代四大阶层之首。“士”在古代是知识分子的代名词,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代表人物。他被统治者所重视,并赋予崇高的地位。其与统治者的紧密性也决定了其地位的稳定性和重要性。由于,“士”在中国古代中占有重要的政治位置,所以,文人所享有的资源具有广阔性,其接触的事物具有先进性和时尚性,其所表达传播的思想和实施的行为也具有引导性和价值性。“士”最早的接触音乐,并能够及时的学习和吸收音乐知识,“士”在闲暇之余作诗写赋填词,将音乐和诗词赋融为一体,其创造结果的文学性、音乐性和娱乐性将文人音乐推向高潮,“士”的推崇提高了文人音乐的地位,促使着文人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六)文人音乐是精神寄托的载体。

“士”者有得志者亦有失志者,得志者通过文人音乐写出其得志的高傲,唱出得志的豪气;失志者通过文人音乐写出自己壮志未酬的由于,表达出报国无门的哀愁,唱出希望得到国家的重用或对生活种种不满或寄希望于未来的哀求。文人音乐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更是一种文人精神寄托的载体。

(七)社会风尚的潮流趋势。

统治者的支持和重视,士大夫、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不断创作和推崇,促使着文人音乐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文人音乐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学识的象征和一种情操的具体体现,使得文人音乐成为一种时代的象征,文人音乐的发展成为社会风尚的潮流趋势。

(一)文人崇高的文化素质修养。

“十年寒窗,一举成名”为金榜题名时,古人苦读诗书,所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全,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种传统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和教育方式使得文人具备了全面的知识素养,使得古代文人能够创造出表达其情感的富有哲理性的有价值的诗词赋。古代文艺皆以作诗写赋填词为乐;以诗会友,以其才智广交诗友,谈笑人生。其完备的学识和丰富的经历为文人音乐创作提供了经典的内容,成为文人音乐创作的灵魂。

(二)文人基本的音乐素养。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都相当重视音乐的教育和培养,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琴、棋、书、画是衡量一个人学识的重要指标,而琴者位居四者之首,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音乐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音乐作为娱乐性较强的知识,它可以陶冶世人的情操,缓解世人的压力,更是在中国古代排忧解闷的最佳选择方式。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寄情于山水,少不了弹琴奏乐以增加柔情氛围,渲染当时的意境。中国古代文人纵情于乐,钟情于乐,学习探索音乐成为必然。处境而作,抚琴而歌,人生之大快。在这样的生活追求、生活向往和社会环境中,中国古代文人要具备丰富的音律知识,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是必要的。

(三)文人对极致音乐的追求。

古有成语“高山流水”一词,即比喻知己和知音的同时也比喻了音乐的美妙、柔美;古人也这样描写过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弦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首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写出了音乐的复杂多变的同时也刻画出了此音乐的似“急雨”的沉重舒畅,似“私语”的细促轻幽,是“珠落盘中”的圆润悦耳……诗歌的发展由最先的随性而述到后来的有感而作,从口头表达走向书面创作在走向最后的唐诗宋词元曲,都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文人精湛的音乐灵感和中国古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对音乐无微不至、生动的刻画表现了他们对音乐品质的要求和对音乐美感的追求。中国古代文人对音乐的这种极致的追求,促使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出经典的文人音乐。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反映着中国古人超越精神的审美意识和中国古人审美追求的含蓄。其恬静平和的审美情趣也创造出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文人音乐,丰富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处处的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求静、求善、求稳的保守性的民族文化,也是因为中国古代文人音乐蕴含了这种具有民族性格的特色才促使中国古代传统文人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十二

清末民初,天律是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晋商多在此设号,因此,山西戏班及名伶来京演出必到天津。

上海的丹桂茶园、群仙茶园、大观园等戏院也经常演出梆子戏,并邀请山西名伶十三旦、水上漂、人参娃、自来红等来沪演出,以满足晋商观看家乡戏的需要。

张家口是内地与蒙俄的通商枢纽,在这里经商的晋商尤多,所以山西戏曲在张家口颇受欢迎。

此外,随着晋商商路的拓展,北到多伦诺尔、归化、库伦,南到四川、云贵,西到甘肃、宁夏、青海,均有山西戏曲的足迹,并且在一些地方曾风靡一时。

有人说:凡是有晋商活动的地方就有山西戏的演出。

此话反映了山西戏曲的发展与晋商的密切关系。

晋商除邀请戏班演出外,还经常出资自办戏班,到各地演出,使山西戏曲在艺术上有了更多的创新与提高。

第一个组建梆子戏戏班的是榆次聂店富商王钺,他在咸丰年间组建了“四喜班”,不仅请来了盖山西、秃红、一杆旗、一条鱼等名角,还从苏州置办了戏服、行头,该戏班轰动一时。

此外,榆次王湖村富商创办的“三合班”、清源县东罗村富商时成盘创办的“小梨园”、太原济生馆药店创办的“太平班”、张家口一带的晋商创办的“狼山戏班”等也名噪一时。

除了爱听戏、看戏,有的晋商还会唱戏,晋中商人从掌柜到伙计,多会唱几句山西梆子,有的晋商甚至还成为票友,粉墨登场。

此外,一些晋商还研究戏曲,创作剧本,为山西戏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祁县富商渠源滏是著名的票友,他对梆子腔极为迷恋,在渠家大院中建有一座造型精美、布局合理的戏台,在这里组建戏班,聘请名师,常年演出,并经常亲自登台献艺。

咸丰年间,他聘请当时最有名的蒲州戏曲演员,组成晋中最好的戏班子,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对音乐唱腔、伴奏技巧等进行探索和改良。

祁县富商韩子谦痴迷戏曲,置家族商业于不顾,终日与梆子腔、木偶、秧歌艺人往来。

他不惜重金购买全部戏装行头,于每年冬季辟锅灶、设暖房,专门邀请晋剧(中路梆子)名流聚会,切磋技艺。

1925年,韩子谦同时考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和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四年后同时获取两校毕业文凭返晋,专心致力于晋剧艺术的研究和改革。

在他的支持下,成立戏曲研究社,对晋剧的剧本、音乐、声腔、表演等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改革。

山西的梆子腔在京师的命运与晋商的命运紧密相连。

辛亥革命后,晋商衰落,无力再为梆子腔捧场,梆子腔失去最有力的资助者和最热心的观众群,于是随着晋商的衰落走向低潮,在京师戏曲界的地位逐步为京剧所取代。

但是,发源于三晋大地的山西戏曲仍旧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20世纪30年代,当留声机成为一种时髦的消费品时,第一批灌制唱片的剧种中就有山西梆子,这时山西梆子从晋商的大院、会馆、戏台中走出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舒展着身姿。

并且,在晋商带动山西梆子向外省发展的过程中,山西梆子与当地的声腔结合演变衍生出一些新的剧种,如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这些优美的声腔与山西戏曲一起,在新的时代继续用那优美的神韵演绎着帝王将相与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十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国领导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个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作为“京津冀”三核文化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定在新时期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发展,肩负起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保定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定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悠”、“义”、“教”、“善”、“趣”的特点。这些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借鉴。

保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文化相互交融,积淀了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崇信、重义、尚和、争先”的新时期保定人文精神。笔者将保定的人文历史归纳为“悠”、“义”、“教”、“善”、“趣”这五个特点,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保定的人文历史内涵。

(一)“悠”

“悠”取悠久长远之意,又有闲适自得之感,而保定的历史文化便给人这样的感觉。保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被选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涞源阁院寺、易县燕下都遗址、清西陵、曲阳北岳庙等众多文物古迹,年代久远,造型精美,气势磅礴,见证了古城保定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化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彰显着保定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义”

“义”是古往今来君子所追求的高尚品格,即正义、义气。保定人文历史悠久,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秦王报国家的荆轲,桃园结义的刘备等,都体现着保定人文历史中的侠义之气。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定更是“红色之都”,作为革命的主要阵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红二师“七六”学潮等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体现着保定人民的勇敢无畏,正义凛然。而狼牙山精神、白求恩精神、双拥精神等红色精神更是新时期保定人追求发展的精神支柱。

(三)“教”

“教”指因材施教,指导教导的含义。保定拥有丰富的学府文化,更是著名的体育冠军之城。莲池书院、保定陆军学校等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而现今的保定更是堪称“大学之城”,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保定还培育出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涌现出多位世界冠军,在世界大赛中为国家争得了无数荣誉。

(四)“善”

“善”有善良、美好之意。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保定人民热情好客,道德诚信,涌现了无数的全国道德楷模。“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为商家做出了榜样;“河北农大9301班”的事迹更是感动了无数人,将真情传递,这些事例都彰显着保定人民的精神风貌。保定人民积极建设现代化开放城市以迎接四方游客,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觉悟,拥护国家的政策、方针,以迎接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五)“趣”

“趣”取其美学艺术上的概念,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志趣、情趣和意趣等。保定拥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河北梆子、北昆、老调、评剧、京剧等多种曲艺剧种深受人们的喜爱;曲阳石雕、白沟泥塑、徐水狮子舞等民俗文化在全国享誉盛名,“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的民谣更是让人民津津乐道,体现着保定人民生活的志趣。

核心价值观是各地区思想精华的总结与凝练,来源于地方而又高于地方。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是保定人民长期奋斗所凝结的思想动力。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以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统领,同时又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政治、群众、地域文化等基础,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政治保障,优先发展

保定自古以来便是政治军事要地,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方面,保定为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悠久古老的保定城池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河北省重要的政治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爆发了黄土岭战役、平原游击战、地道战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定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工业城市,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此保定地区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保定人民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与觉悟,形成了忠义的品格,这与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诚信”等内涵相得益彰,为其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另一方面,保定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战略中的组成部分,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政策支撑。“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旨在探索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保定依托悠久的人文历史,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与发展。

(二)群众支持,加快推进

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杰地灵的保定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提供了人的因素。一方面,保定是著名的“名人之乡”,赵国将相廉颇和蔺相如,精密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等,都彰显着保定人民的聪明智慧,能够更好地挖掘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保定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保定人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与素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团结奋进、不断争先的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保定人民的心中,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脉相承,为其发展提供广大的人民支持。依托保定的人文精神,保定人民将会更加热情,更加积极地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三)文化支撑,提供借鉴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指出文化在构建软实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视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近年来注重打造“红色文化之城”、“旅游文化名城”等品牌优势,形成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保定又位于京畿地带,有着地域优势,为核心价值观提供地域文化支撑。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了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使得核心价值观更加大众化,有利于为核心价值观在其他区域文化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借鉴。

(四)增强认同,便于理解

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与升华,它来源于地方又高于地方,因此只有将区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结合才能促进更好的发展。保定人文历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是对保定的人文历史有着“悠”、“义”、“教”、“善”、“趣”等特点,这些都与核心价值观赋予的内涵相契合,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保定人文历史中,有利于保定人民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更好地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功能。

(五)实践平台,开拓空间

保定地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了借鉴,搭建了实践平台,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抗日战争时期,保定人民伟大的革命实践铸就了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优良品格。

新中国建设时期,保定成为首批工业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新时期保定人民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走在了国家的前列;努力建设“低碳城市”,打造“中国电谷”;巩固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新时期的保定紧抓历史机遇,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将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拉回到实践的层面,而积极的实践又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引领作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与核心价值观赋予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依托保定的人文历史,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保定的人文历史中去,有利于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区域认同感,将理论付诸实践,更好地发挥其指导引领的作用,促进区域更好更快地发展。

[1]刘京花.依托保定人文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3):123—127.

[2]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023年近代历史论文参考大全(14篇)篇十四

:历史就是由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所组成的,学习历史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是非常适宜的。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对整个的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的了解,知道历史的大框。这就需要了解知识年代,事件。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听故事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单纯的死记硬背,枯燥的记忆历史的发生事件、年代、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难记的知识串联起来,学生通过听故事就把知识点记住了。听故事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故事化教学情境;布置作业多样化;用故事引导启发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的故事环节。”通过这样的故事化教学方式来课堂教学中运用。

听故事学习历史,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布置的作业也要多样化。让历史作业中融入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也充分的.适应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需求。作业多样性就体现了它的丰富性和开放性。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还不是特别的成熟,布置多样化的历史作业可以自主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每个学生喜欢的东西都不同,即使对于单单一门历史学科,学生喜欢的方面,关注的方面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发生的历史事件感兴趣,因为这离我们现在比较近,有些老人能够给我们讲一些发生的事,还有就是抗日战争,这些对于男学生会比较有吸引力,因为他们拥有英雄情节。对于女同学可能更加喜欢唐宋时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当时的风流雅士,以及对他们的开放程度都会比较的关心。通过布置多样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探究历史背后的故事,通过寻找故事进行历史教学。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于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历史可以更好的为生活而服务。以史为鉴可以很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学习历史事件的最后的一步就是讲历史事件的意义以及事件的启发。例如:“在课堂当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将人物的先进事例进行进一步的宣扬,用这些真实人物的事例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了解先进人物的事例,通过听故事,在课堂中利用故事、使用故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故事比一般的说理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初中是人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而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作为必修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会普遍的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只需要读读背背,考前一冲刺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初中历史作为高中历史学习的一个基础,教师必须走在学生的前面,要提前学习,更要在学习之前摆正态度,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历史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善于将故事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初中历史系统性强,而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又会忽高忽低,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加入故事的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丰富;初中历史更多的是人物和时间,识记起来比较复杂,通过用故事化的语言将教学内容总结提炼出来,教师做讲故事的人,学生做忠实的听众,将枯燥乏味的文字用故事化的语言讲出来,通过创设这样故事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中去领略历史中的人和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通过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来完成。通过故事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中会让教学能力得到释放,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会更喜欢故事化的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中感受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这一章节时,由于学生对于国防建设有一定的兴趣所在,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收集整理与生活实际有关联的关于国防和外交的故事,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的思考,来深刻理解祖国的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另外,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收集事例和组织语言,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去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故事,会让学生更能感受到课堂的活泼。传统的历史课堂总是沉闷的,枯燥的,加入故事的历史课堂,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散发思维;学习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用故事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真正的去融入课堂,去感受课堂,课堂气氛才会更加活泼生动,历史这门学科就会在初中学科中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历史这门学科在学习上需要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将故事与学习内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故事化的课堂会更加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探寻更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故事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的享受历史带来的独特魅力。

作者:谷碧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徐杨中学。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消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接下来是一些青年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惑时,通过总结和思考找到

    2023年工程制图实验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们在写心得体会时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能够

    精选书香进校园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文字表达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是一种个人成长的见证和记录。如果你正在寻找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素材,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

    热门学校广播台申请书(案例15篇)

    学校的校园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机会,让我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下是一些学校活动的精彩瞬间,希望可以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尊敬的县教育局领导:我校是双庙镇一所较为

    优秀参加主体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历和经验的回顾和总结,它对我们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迪。

    优质幼儿园新学期教师发言稿小班(汇总21篇)

    幼儿园小班的总结有助于评估教育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幼儿园小班如何做好学生的评价和记录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范例。次国旗下讲话,鲜艳的五星红

    专业学习资环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

    优质交警文明城市创建表态发言稿大全(19篇)

    发言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使听众能够容易理解和接受表达的意思。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发言稿样本,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是天华建

    优秀卫生外包合同(案例14篇)

    合同协议应当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学习。为确保学生宿舍及其附属区域的整洁、美观,营造文明、

    优质不忘初心励志演讲稿(模板19篇)

    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追逐梦想,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