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2-12-22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7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一

一、教师是关键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者讲信仰”。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此,应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与结合专业的价值教育执教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而我们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主要包含三类: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里面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关键中的关键。

要想让所有的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的老师都挑起思政担,共同探索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教学体系,我想可以这样做:一方面,建立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沟通群组,可以先邀请一批热心热情于课程思政的骨干教师,包含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马院教师代表、专业课代表、辅导员代表等,在群组里专业课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设计,或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由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老师进行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或者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线下沙龙活动,在研讨过程中,三者可以共同疏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了解现在学生所思所想,论证其合理的切入点,有效的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边界,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让三者产生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专业课教师想要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必然少不了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保驾护航,互通有无,三者强强联合,不仅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在保留自身课程特点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思政的保证。

二、教材与课程设计是基础

高校课程都是按照专业进行设计,特别是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因此在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集中骨干教师力量,统筹优势资源,让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不生硬强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我们所要引领的价值理念。

同时,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的价值引领体系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单一课程教师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需要进行教研室研讨、确定并实施,对于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更应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可以给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最后,改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整体设计,提高协同育人效果。从实践方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采用正面直接的施教方式,第二种就是间接的把教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这两种缺一不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性特点,融入相关专业要素,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尽可能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相互融合,进行共同教育。

三、方法是手段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首要前提。

因此,第一个方法,任课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分析自己所带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迷茫与困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华教授说,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课堂思政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应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我这里有个简单的例子。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课堂翻译实践》,针对的是大四本科学生,他们对于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就业等问题特别关注。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积极回应学生的这种期待,对于手语翻译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和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方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堂手语翻译与学生进行了探讨。首先明晰了课堂翻译的身份地位,课堂翻译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翻译,他站在讲台上,就有了教师的身份和属性,就要以好老师的准则去要求自己,由此引出“四有”好老师的定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这双手去传递给聋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道德情操就是要爱岗敬业,遵守教师和手语翻译员双重身份的职业操守;我们的扎实学识就是我们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们的仁爱之心就是对残疾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是不抛弃不放弃,是耐心、爱心与恒心。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有助于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现在藏族小伙丁真的爆火,是现在00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学生一方面感慨于丁真的“甜”“野”气质,另一方面心中难免有一丝想当网红、想自己也被看见的冲动。我在上课时以专业教师的身份和课下辅导员的身份和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他们也很关心自己能否成为手语翻译界的网红,丁真可以为自己的家乡旅游业“带盐”,而自己可否为手语翻译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进行“带盐”?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丁真没有把自己的巨大流量变现,他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初心,我们作为手语翻译的初心是什么?丁真被抓去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又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从而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比我们说一百遍你要好好学习呀,你要加油努力呀等更能入脑入心。

第三个方法是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透过案例教学和分析的过程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育等,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悟得正确价值观。

四、制度是保障

在制度这个问题上,评价与监督机制是关键。想要课程思政更好的落地,不能雷声大雨点小,需要高校建立协同育人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而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衡量育人模式成效的重要指标,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例如在“课程思政”设置专门的思政效果评价体制与标准,还要针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的评价体制与标准。同时可能需要协同科研、教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交流设置综合性的评价体制与标准,最终实现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有了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课程思政在推广的时候就不用单纯靠情怀靠自觉,就有相对的可量化的方式,就可以在思政课程建设初期,减少一些阻力。

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为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汇报会于9月25日上午在综合楼南楼315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副校长何坪主持,在家校领导,各院(部)院长、党总支书记,各相关职能处(室)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教务处汇报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解读了重庆市教委关于《重庆市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并进一步讲解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各院(部)依次汇报了本院(部)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何坪逐一点评,肯定了各院(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措施和成果,同时也希望各院(部)能进一步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有新意有亮点。

副校长唐全强调了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作为高校教师,要主动变革传统课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校长冯连贵要求各院(部)不断总结、评估,深入思考“思政元素如何挖、挖什么”,特别是一些医药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在讲好知识点的同时,挖掘出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中华民族好故事、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如何将医药名师佳史、学校的校史校情融入课堂,或者反向思维剖析社会不良事件,给同学们讲好“底线”故事。授课内容要精准,勿贪大求全,勿“硬、生、冷”,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

党委书记吴海峰根据各院(部)的汇报情况,提出了“两个全”“两个高”“两个专”的要求。“两个全”,一是全员参加,全校各院部各职能处室上下联动,共同参与;二是课程全覆盖,认真研究挖掘思政元素。“两个高”,是高密度、高强度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两个专”,一是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专项验收,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二是进行专项考核,对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教学质量、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中体现。

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三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专题研修班,在这个研修班上,我认真听取了四位专家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入解读,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的做法,我更加明白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是关键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者讲信仰”。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此,应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与结合专业的价值教育执教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而我们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主要包含三类: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里面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关键中的关键。

要想让所有的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的老师都挑起思政担,共同探索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教学体系,我想可以这样做:一方面,建立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沟通群组,可以先邀请一批热心热情于课程思政的骨干教师,包含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马院教师代表、专业课代表、辅导员代表等,在群组里专业课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设计,或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由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老师进行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或者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线下沙龙活动,在研讨过程中,三者可以共同疏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了解现在学生所思所想,论证其合理的切入点,有效的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边界,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让三者产生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专业课教师想要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必然少不了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保驾护航,互通有无,三者强强联合,不仅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在保留自身课程特点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思政的保证。

二、教材与课程设计是基础

高校课程都是按照专业进行设计,特别是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因此在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集中骨干教师力量,统筹优势资源,让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不生硬强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我们所要引领的价值理念。

同时,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的价值引领体系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单一课程教师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需要进行教研室研讨、确定并实施,对于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更应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可以给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最后,改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整体设计,提高协同育人效果。从实践方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采用正面直接的施教方式,第二种就是间接的把教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这两种缺一不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性特点,融入相关专业要素,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尽可能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相互融合,进行共同教育。

三、方法是手段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首要前提。

因此,第一个方法,任课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分析自己所带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迷茫与困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华教授说,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课堂思政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应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我这里有个简单的例子。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课堂翻译实践》,针对的是大四本科学生,他们对于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就业等问题特别关注。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积极回应学生的这种期待,对于手语翻译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和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方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堂手语翻译与学生进行了探讨。首先明晰了课堂翻译的身份地位,课堂翻译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翻译,他站在讲台上,就有了教师的身份和属性,就要以好老师的准则去要求自己,由此引出“四有”好老师的定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这双手去传递给聋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道德情操就是要爱岗敬业,遵守教师和手语翻译员双重身份的职业操守;我们的扎实学识就是我们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们的仁爱之心就是对残疾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是不抛弃不放弃,是耐心、爱心与恒心。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有助于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现在藏族小伙丁真的爆火,是现在00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学生一方面感慨于丁真的“甜”“野”气质,另一方面心中难免有一丝想当网红、想自己也被看见的冲动。我在上课时以专业教师的身份和课下辅导员的身份和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他们也很关心自己能否成为手语翻译界的网红,丁真可以为自己的家乡旅游业“带盐”,而自己可否为手语翻译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进行“带盐”?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丁真没有把自己的巨大流量变现,他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初心,我们作为手语翻译的初心是什么?丁真被抓去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又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从而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比我们说一百遍你要好好学习呀,你要加油努力呀等更能入脑入心。

第三个方法是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透过案例教学和分析的过程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育等,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悟得正确价值观。

四、制度是保障

在制度这个问题上,评价与监督机制是关键。想要课程思政更好的落地,不能雷声大雨点小,需要高校建立协同育人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而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衡量育人模式成效的重要指标,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例如在“课程思政”设置专门的思政效果评价体制与标准,还要针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的评价体制与标准。同时可能需要协同科研、教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交流设置综合性的评价体制与标准,最终实现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有了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课程思政在推广的时候就不用单纯靠情怀靠自觉,就有相对的可量化的方式,就可以在思政课程建设初期,减少一些阻力。

 

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四

摘要:语言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其人文属性中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其社会属性中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从其自然科学属性中,重视逻辑思维。

关键词:课程思政;语言学;专业使命;辩证思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自2014年起以上海市为试点展开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全员、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探索与构建的工作,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如果实现课程思政。首先,从宏观理论、战略高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构建(高德毅等,2017a/2017b;忻平,2016;虞丽娟,2017),包括“课程思政”推进的价值与意义(陆道坤,2018;邱伟光,2017;闵辉,2017;曹文泽,2016)、从理论高度及管理者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吴月齐,2018;何红娟,2017;高燕,2017;刘淑慧,2017;李国娟,2017;陈道武,2017)等。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其中以高职院校某一专业的研究(何衡2017;倪成伟等2017;吕玉龙等2017;陈辉林,2017)居多,散见于零星课程,如新闻传播、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公共艺术、汽车概论等课程中。

近两年来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如:理论探索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重视宏观理论的构建,缺少具体学科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示范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类课程角度,探讨将语言学类课程的学科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与方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应用、生理、认知等各个领域,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李宇明(2018)认为,“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推进各类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响应国家所倡导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它强调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辩证统一。

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科学部分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社会科学部分提炼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自然科学部分,强调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重视逻辑思维。

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宏观上,学校管理层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平台的搭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保障;第二,中观上,设计、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科学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将德育目标固化于课程大纲中,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时效;第三,微观上,从教学时间上确保学时压缩、内容精讲的大背景下,突破学时限制,找到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间保障;从教学内容上整合和凝练语言学类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寻求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有机结合点;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管理模式,确保能力培养与道德培养目标相得益彰,使专业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切实可行。

(一)语言学类专业课程师资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专业课教师工作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线,其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课程思政的关键。但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推广之前,一线教师对于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要么较少思考专业课程的育人问题,要么对此问题的思考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对课程思政存在一定误解。“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端正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一线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

首先,消除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疑虑与误解,激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层面的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强调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强调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学知识传授、人文素养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科学统一,而非单一的、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消除一线教师的疑虑,刷新专业课教师的认知,拓宽思政课程的视阈,帮助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误解,重新认识专业前景,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等。

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即将马克思主义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价值与职业使命感等。

一方面,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使全体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认识,掌握课程思政的特征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教师带头、优秀教师示范、集体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等方式加深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及社会使命的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激情,最终回归到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陆道坤,2018)

(二)语言学类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与保障。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需要结合语言学类课程特征,发掘和梳理语言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比如语言哲学思想对专业研究的影响、语言研究方法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语言研究目标的唯物论观等,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促使思政教育多元化。反过来,分析语言学类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探索语言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即如何自然地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到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重新审视现有课程方案,制定一份全新的,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于一体的课程方案非常必要。

(三)語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现方法

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微观角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冲突。

1.转换教师授课方式,确保专业课程授课学时不变

课程思政并不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中增加思政内容,而是转变专业知识教授的方式、转换看待专业问题的角度、明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专业问题中的作用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需要增加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也无需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如在《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绪论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偶然与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待“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查阅互联网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现状及关系;在第二章语音部分通过讲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历史背景、第三章汉字部分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专业的使命感等。这些都是原有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只需将借用更加明确的认识论方法来指导教学,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教学内容,可确保教学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挖掘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从教学内容上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并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整理成册,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固化于课程教学方案中,为今后语言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也为语言教学类课程发展拓宽思路。

比如,《现代汉语》课程第三章的内容均可以挖掘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中国特色文化;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待中国的“造字法”,充分认识古人的智慧,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与经久考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了解并认清繁简字在大陆与港台、海外的运用现状,进而科学地对待简化字与繁体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传播汉字文化、规范使用简体字的职业使命感。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热情

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作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思政资源,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引领学生科学看待问题,使学生能够认可课程思政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程思政扩宽了授课教师的思路,专业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在普通本科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拓展中,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专业课程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交叉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进而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荐“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4]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5).

[5]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7]田鸿芬,付宏.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4).

[8]李宇明.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j].语言战略研究,2018(1).

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五

摘要:语言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其人文属性中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其社会属性中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从其自然科学属性中,重视逻辑思维。

关键词:课程思政;语言学;专业使命;辩证思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自2014年起以上海市为试点展开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全员、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探索与构建的工作,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如果实现课程思政。首先,从宏观理论、战略高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构建(高德毅等,2017a/2017b;忻平,2016;虞丽娟,2017),包括“课程思政”推进的价值与意义(陆道坤,2018;邱伟光,2017;闵辉,2017;曹文泽,2016)、从理论高度及管理者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吴月齐,2018;何红娟,2017;高燕,2017;刘淑慧,2017;李国娟,2017;陈道武,2017)等。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其中以高职院校某一专业的研究(何衡2017;倪成伟等2017;吕玉龙等2017;陈辉林,2017)居多,散见于零星课程,如新闻传播、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公共艺术、汽车概论等课程中。

近两年来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如:理论探索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重视宏观理论的构建,缺少具体学科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示范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类课程角度,探讨将语言学类课程的学科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与方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应用、生理、认知等各个领域,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李宇明(2018)认为,“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推进各类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响应国家所倡导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它强调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辩证统一。

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科学部分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社会科学部分提炼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自然科学部分,强调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重视逻辑思维。

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宏观上,学校管理层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平台的搭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保障;第二,中观上,设计、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科学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将德育目标固化于课程大纲中,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时效;第三,微观上,从教学时间上确保学时压缩、内容精讲的大背景下,突破学时限制,找到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间保障;从教学内容上整合和凝练语言学类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寻求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有机结合点;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管理模式,确保能力培养与道德培养目标相得益彰,使专业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切实可行。

(一)语言学类专业课程师资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专业课教师工作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线,其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课程思政的关键。但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推广之前,一线教师对于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要么较少思考专业课程的育人问题,要么对此问题的思考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对课程思政存在一定误解。“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端正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一线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

首先,消除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疑虑与误解,激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层面的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强调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强调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学知识传授、人文素养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科学统一,而非单一的、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消除一线教师的疑虑,刷新专业课教师的认知,拓宽思政课程的视阈,帮助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误解,重新认识专业前景,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等。

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即将马克思主义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价值与职业使命感等。

一方面,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使全体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认识,掌握课程思政的特征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教师带头、优秀教师示范、集体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等方式加深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及社会使命的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激情,最终回归到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陆道坤,2018)

(二)语言学类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与保障。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需要结合语言学类课程特征,发掘和梳理语言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比如语言哲学思想对专业研究的影响、语言研究方法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语言研究目标的唯物论观等,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促使思政教育多元化。反过来,分析语言学类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探索语言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即如何自然地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到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重新审视现有课程方案,制定一份全新的,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于一体的课程方案非常必要。

(三)語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现方法

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微观角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冲突。

1.转换教师授课方式,确保专业课程授课学时不变

课程思政并不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中增加思政内容,而是转变专业知识教授的方式、转换看待专业问题的角度、明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专业问题中的作用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需要增加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也无需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如在《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绪论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偶然与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待“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查阅互联网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现状及关系;在第二章语音部分通过讲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历史背景、第三章汉字部分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专业的使命感等。这些都是原有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只需将借用更加明确的认识论方法来指导教学,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教学内容,可确保教学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挖掘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从教学内容上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并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整理成册,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固化于课程教学方案中,为今后语言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也为语言教学类课程发展拓宽思路。

比如,《现代汉语》课程第三章的内容均可以挖掘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中国特色文化;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待中国的“造字法”,充分认识古人的智慧,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与经久考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了解并认清繁简字在大陆与港台、海外的运用现状,进而科学地对待简化字与繁体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传播汉字文化、规范使用简体字的职业使命感。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热情

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作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思政资源,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引领学生科学看待问题,使学生能够认可课程思政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程思政扩宽了授课教师的思路,专业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在普通本科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拓展中,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专业课程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交叉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进而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荐“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4]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5).

[5]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7]田鸿芬,付宏.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4).

[8]李宇明.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j].语言战略研究,2018(1).

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六

摘要:语言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其人文属性中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其社会属性中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从其自然科学属性中,重视逻辑思维。

关键词:课程思政;语言学;专业使命;辩证思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自2014年起以上海市为试点展开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全员、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探索与构建的工作,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如果实现课程思政。首先,从宏观理论、战略高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构建(高德毅等,2017a/2017b;忻平,2016;虞丽娟,2017),包括“课程思政”推进的价值与意义(陆道坤,2018;邱伟光,2017;闵辉,2017;曹文泽,2016)、从理论高度及管理者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吴月齐,2018;何红娟,2017;高燕,2017;刘淑慧,2017;李国娟,2017;陈道武,2017)等。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其中以高职院校某一专业的研究(何衡2017;倪成伟等2017;吕玉龙等2017;陈辉林,2017)居多,散见于零星课程,如新闻传播、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公共艺术、汽车概论等课程中。

近两年来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如:理论探索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重视宏观理论的构建,缺少具体学科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示范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类课程角度,探讨将语言学类课程的学科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与方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应用、生理、认知等各个领域,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李宇明(2018)认为,“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推进各类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响应国家所倡导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它强调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辩证统一。

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科学部分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社会科学部分提炼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自然科学部分,强调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重视逻辑思维。

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宏观上,学校管理层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平台的搭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保障;第二,中观上,设计、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科学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将德育目标固化于课程大纲中,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时效;第三,微观上,从教学时间上确保学时压缩、内容精讲的大背景下,突破学时限制,找到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间保障;从教学内容上整合和凝练语言学类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寻求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有机结合点;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管理模式,确保能力培养与道德培养目标相得益彰,使专业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切实可行。

(一)语言学类专业课程师资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专业课教师工作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线,其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课程思政的关键。但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推广之前,一线教师对于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要么较少思考专业课程的育人问题,要么对此问题的思考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对课程思政存在一定误解。“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端正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一线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

首先,消除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疑虑与误解,激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层面的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强调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强调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学知识传授、人文素养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科学统一,而非单一的、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消除一线教师的疑虑,刷新专业课教师的认知,拓宽思政课程的视阈,帮助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误解,重新认识专业前景,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等。

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即将马克思主义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价值与职业使命感等。

一方面,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使全体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认识,掌握课程思政的特征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教师带头、优秀教师示范、集体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等方式加深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及社会使命的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激情,最终回归到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陆道坤,2018)

(二)语言学类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与保障。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需要结合语言学类课程特征,发掘和梳理语言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比如语言哲学思想对专业研究的影响、语言研究方法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语言研究目标的唯物论观等,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促使思政教育多元化。反过来,分析语言学类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探索语言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即如何自然地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到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重新审视现有课程方案,制定一份全新的,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于一体的课程方案非常必要。

(三)語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现方法

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微观角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冲突。

1.转换教师授课方式,确保专业课程授课学时不变

课程思政并不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中增加思政内容,而是转变专业知识教授的方式、转换看待专业问题的角度、明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专业问题中的作用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需要增加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也无需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如在《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绪论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偶然与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待“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查阅互联网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现状及关系;在第二章语音部分通过讲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历史背景、第三章汉字部分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专业的使命感等。这些都是原有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只需将借用更加明确的认识论方法来指导教学,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教学内容,可确保教学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挖掘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从教学内容上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并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整理成册,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固化于课程教学方案中,为今后语言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也为语言教学类课程发展拓宽思路。

比如,《现代汉语》课程第三章的内容均可以挖掘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中国特色文化;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待中国的“造字法”,充分认识古人的智慧,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与经久考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了解并认清繁简字在大陆与港台、海外的运用现状,进而科学地对待简化字与繁体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传播汉字文化、规范使用简体字的职业使命感。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热情

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作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思政资源,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引领学生科学看待问题,使学生能够认可课程思政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程思政扩宽了授课教师的思路,专业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在普通本科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拓展中,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专业课程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交叉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进而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荐“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4]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5).

[5]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7]田鸿芬,付宏.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4).

[8]李宇明.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j].语言战略研究,2018(1).

最新课程思政教案模板七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完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制订本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根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

1.强化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同时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2.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自然科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态文明、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1. 修订培养方案。以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改革为契机,在修订全校本科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求培养方案中须明确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才培养方案。

2.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17版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3. 编制授课教案。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教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专业前沿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展开讲授。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各学科教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讲义中,教学内容按新编的统编教材安排,在落实好课程思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以讨论、座谈、论文等形式,细化教学过程,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雷雨说课稿一等奖(实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主题国防教育日活动如何写(5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主题国防教育日活动如何写(5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主题国防教育日活动如何写(5篇)》的简介: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

    推荐高中历史教研组教研计划报告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推荐高中历史教研组教研计划报告》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推荐高中历史教研组教研计划报告》的简介: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

    推荐疫情防控第九版试题与答案范文(4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推荐疫情防控第九版试题与答案范文(4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推荐疫情防控第九版试题与答案范文(4篇)》的简介: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

    最新加班调解协议书(汇总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推进转型促发展心得体会(实用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

    有关文明实践站年度计划总结(4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有关文明实践站年度计划总结(4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有关文明实践站年度计划总结(4篇)》的简介: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

    2022师德师风表彰活动方案实用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2022师德师风表彰活动方案实用》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2022师德师风表彰活动方案实用》的简介: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

    最新鞌之战原文及译文(模板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鞌之战

    最新疫情防控新闻稿件及感悟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最新疫情防控新闻稿件及感悟》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最新疫情防控新闻稿件及感悟》的简介: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