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大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念青松2023年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大全8篇)

中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大班教案范文来了解优秀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产生营造激越气氛的效果。

体会文章的外在语言形式与内在的表达内容的高度的统一

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现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体会文章的形式与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生命磅礴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

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

(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师:在黄土高原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有一种充满着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安塞腰鼓(板书课题“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安塞腰鼓的音频,感受其雄浑壮阔、豪放热烈的'艺术魅力(播放音频)。

师:感觉怎么样?请你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

生1:很有气势

生2:气势磅礴

生3:震撼人心

生4:热烈奔放

生5:太带劲了(笑)……

师:安塞腰鼓如此震撼人心,那么我们来看看著名的陕北作家刘成章有没有把安塞腰鼓的这些特点在他的文章中描绘出来。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123页,同时打开你们的优化设计到46页。我们先来熟悉一下生字和生词。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将基础积累的1到3题做完,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整体感知

放录音,学生听,体验作品的感情,语调。(结合优化设计的课文探究部分)

师明确:文章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安塞腰鼓表演前安静中积蓄力量的特点,而5-27段语速较快,语调激越、高昂,表现安塞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的特点。28-30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安塞腰鼓表演后场面的寂静的特点和若有所思的情绪。

3、梳理结构

师:从老师朗读的语速中我们也可以听出文章一共可以分为——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初步分析课文:(1)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文的鼓声响前和鼓声止的描写场面,看看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怎样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学生读出来,然后分析)

开头段(也就是鼓响前)(请一个学生读出来,再请一个学生分析描写的场景,再请一个学生分析好处)

首先是描写的场景:

(提示:人物、背景、性格、神情、腰鼓)

师明确: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咝溜溜的南风;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看,是沉稳而安静的;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接着是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联系下文,出现的“但是”二字)

师明确:好处: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结尾段(鼓声止)(请一个学生读,然后找出其中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提示:联系上文描写的壮烈的场面,这里却突然就变安静了)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师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反衬闹,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简直像来到另外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师:我想问一下大家,文章的最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是什么意思?

(提示:看课文内容“愈锤愈烈”)

生24:安塞腰鼓是壮烈的、豪壮的、火烈的。

师:在文章28、29、30段,这三段里有一个关键的词,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生(部分):戛然而止。

师:再找。

生(大部分):寂静

师:这28、29、30段整个给人的感觉是——

生(齐):寂静。

(提示:刚才老师讲的写法)

生:反衬。

师:怎么衬?以动写静。欣赏一个句子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一种是形式上,还有一种是——,“渺远的鸡啼”为什么不说狗叫呢?(请学生回答)

(提示:鸡啼代表什么)

生:因为鸡啼代表的是黎明,而他们安塞腰鼓

鼓是要冲破旧社会的封建思想,贫苦,这样衬托了他们打完了腰鼓后心中的感觉。

师:黎明的到来,新的希望。答得很好。这从哪一个角度回答的呢?

生:意境。

生:以动写静。

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沉寂下来的安静,迎接新的希望的到来。

(2)师: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5—27段腰鼓表演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文章中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几次,大家发现了嘛?(学生集体)

(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的特点,梳理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师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反复出现了四次,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美。据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场面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板书)

(3)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构成一种修辞手法,叫作间隔反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请学生回答)

(提示:间隔反复,它是在不断的---,这样就---)

师明确: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师: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的心灵的震撼;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

2.朗读品味。

师:的确,刘成章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向了极致。那作者是怎样将其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的。同学们看一看本文除了老师刚才讲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外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集体)

师明确:排比、比喻、对比、拟人。用的最多的排比。(板书)

生: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对比、拟人

师:那同学们看一看用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排比

师:那从形式上看,它又包括了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找出哪些是句子内部的排比、哪些是句与句之间的、哪些是段与段之间的。找出后就选择你最喜欢的进行品读。最后我们请同学朗诵表演。

(落实本文的知识点,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从读中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读中老师适时点拨。)(板书:“读”)

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朗诵一下。(多请几个同学,并相互点评、打分)

注意:

生:我喜欢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生有感情朗读)?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抓住了重点,可否把你喜爱的那一段来读一下??

师:朗读得非常好,还有哪一位同学来读??

生:我读的8至13自然段,我觉得这组排比段写得很有气势

师:好的,你有没有勇气来示范一下??(生读,读完全场热烈的鼓掌)?

生:我给她打?90分,因为她声音响亮,流畅,感情充沛,读出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师:为什么不打满分呢??

生?:因为还要努力,还有进步的空间嘛。(众笑)?

师:你的点评太精彩了。是啊,只有走进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才是读好文章的关键,谢谢你的点睛一评。下面我们来听一下朗读带,(再播放朗读带)

师:怎么样?

生:读得太好了!

生:太有感情了!

师: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子内部的、句与句之间的、段与段之间的,我们刚才刚才已经找出来,并且美美的读了,那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排比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强化学习重点,请学生回答)

生:本文运用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有气势,节奏感强。

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体会安塞腰鼓主旨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深挖内涵,请学生回答)

师明确: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颂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生: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黄土高原人们那种奋发向上精神的赞颂之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那种强大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赞美之情……

(板书:悟生命力量)

师明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使得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

语句铿锵,表达了作者对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无限赞颂之情。

(五)、质疑探究

联系基础训练,有时间就做。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二

《安塞腰鼓》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散文。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解读: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等,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篇文章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在不断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能力目标:立足课文,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文中多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反复抒写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多媒体)

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有一部电影《黄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欧洲。它靠什么征服西欧的观众?是拥有“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从此以后,每逢国庆庆典,我们总能看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场面。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生命的激情。(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看完视频之后,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概括一下你的感受。

二、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请找出来。

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总结明确: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用电子白板写出来。)

三、诵读,感受安塞腰鼓气势

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排比)(电子白板展现出来)

明确:排比的类型: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间排比。

要求:找出课文当中任一类型的排比,并把它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组织交流:

(1)句内型: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2)句间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间排比,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间排比,要读出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3)段间型: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段间排比。三个“使人想起”层层推进,如同一个个念头在人脑海中闪过,要读出此起彼伏的交错感。

讨论: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于描写场面、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明确:排比的作用: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磅礴气势——赞美之情,用电子白板展现出来)

四、品读,感受安塞腰鼓内涵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选编了《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竹影》《口技》等几篇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

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

3.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4.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习场景描写,理解文章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黄土高原的相关文化、地理和风俗人情知识,掌握生字、词语,

查找音像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娱乐节目都登上大雅之堂。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的舞蹈曾走红亚非拉,并多次出现于大型的国家庆典。

二、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听读全文。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评价。一学生领读全文,感受文中融入的情感,并简要概括。(明确:歌颂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朴实与宣泄)。

4、反复朗读感受文中的力量与生命的宣泄、朴实,舞姿的劲美。

5、速读全文,合作探究:以安塞腰鼓为线索,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1)安静的腰鼓(14)

2)宏伟的腰鼓(527)

3)寂静的腰鼓(2830)

四、再次反复朗读,直至熟读,调动想象力感悟文章。

1、学生熟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场面。

明确:宏伟的腰鼓这部分集中写了四个场景:由面到点依次写了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

2、口头描绘感受到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重音来表现力量,用连贯的语气去读排比句,要求语音轻重能表现出抑扬顿挫。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场景描写,合作讨论探究:

1、第一部分安静的腰鼓和寂静的腰鼓中的静是否一样?讨论后明确: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

第二个静是安静。

讨论后明确: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讨论后明确:这是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慑力。

讨论后明确: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搀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讨论后明确: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

6、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当鼓声停止时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来反衬寂静。

二、学生针对文章疑惑处质疑,师生合作释疑。

三、理解排比、反复修辞的运用与作用。

1、在文中找出例句加以体会分析。(提示:排比段,排比句,排比句群)

2、明确:排比作用:增强文章气势,语气连贯,有节奏感。反复作用:突出强调某种意思、情调。

四、拓展延伸:1、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写一段文字描摹家乡扭秧歌的场面及鼓乐喧天的场面。

2、你的家乡肯定会有一些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请试着描写一段,表现其生动的场面。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沉重的情绪。

二. 整体感知

:屏幕显示板书:

亢奋 容不得羁绊

好 沉重 严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释放出能量

颤栗 浓烈的享受

三. 朗读训练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分组自己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朗读内容为中间部分,将其分成五小节,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这四部分由各组代表朗读,25段-27段由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片段“腰鼓英姿”,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同时,用比赛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1、多朗读,体会安塞腰鼓的气势和内在意蕴。

2、多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其中的情感。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值。(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一遍。(或听老师范读课文一遍)

三、学生小声模仿朗读,注意朗读的语调,体味气势。

四、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朗读的段落练习练习,(2分钟后)开展一次朗读比赛。

过渡:同学们刚才大部分读腰鼓打起来时壮阔场景的`段落,语调铿锵有力,气势高昂。既然同学们那么喜欢这种语调,那么,整篇文章我们都用这种语调朗读好不好?请同学们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

五、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继续提出疑问:既然都用这种语调不好,那么,本文各段具体的朗读方法又是什么呢?并简单说一下理由。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

六、生回答:1-4段轻缓,因为这时腰鼓未打起来(师启发理解:第一部分气氛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静并让学生板书。)5-27段刚烈奔放,气势高昂,这时腰鼓已经打起来了。用“火”或动、闹、等字来概括(板书)28-30段舒缓平和,腰鼓已经结束,用“静”概括。

七、现在咱们按照这种方法来朗读一下怎样?(征得学生的同意以后)分角色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女生齐读第二部分,女生读第三部分。那么,男生单独表演的应该是那些段落呢?师生讨论决定是:13、17、22、24段。生齐读课文。

八、现在同学们喜欢的段落是不是比刚才多了,谁能来主动谈一谈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谈自己喜欢的段落,(2-3人)。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喜欢的段落,我也来谈一谈自己喜欢的段落吧。师读第2段或9、10、11、16、18段,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一些段落,看哪一个同学能猜透老师的心思?学生举手发言。师提问。老师引申理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爱(板书)。

九、刚才同学们谈到9、10、11段时了解了作者又对安塞腰鼓的表演,通过想象联想写出了优美的句子。师读9-11段,那么我今天请同学们听一支曲子,同学们模仿这几个段落写几个句子,好不好?放曲子,生模仿写句子。然后由老师组织在班上交流。老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

十、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安塞腰鼓刘成章

静动静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七

《安塞腰鼓》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两篇讲读课文,三篇阅读课文。《安塞腰鼓》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宣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是学生学习、感悟的好素材。

初一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层次尚浅,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培养,特别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的文章,学习起来更是有一定难度。

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能力目标:立足课文,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阳刚之美的。

一、初涉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说说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用“——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自主研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2四人小组分工朗读,右上角的学生担任组长,边读边寻找文章的美点。读完后在组内用“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美在——”的句式叙述出来,再推选同学准备全班交流。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比如,课文的第二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描绘安塞腰鼓的,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来学习,一切以学生为主。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主要是采用"朗读"策略,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解决文章的重、难点。侧重实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

1指导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目的是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中的典型的句子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如将文中的排比句改写成内容相同,但形式一般的句子,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体味。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目的是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字、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体会作者对语言的锤炼。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评价,并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一定的点评。

三、拓展延伸,内化语言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读背背2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试着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1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2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努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开展研究性阅读,以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实践新课标的理念。

1、突显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点拨、扶助,尽量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比如,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我们南方的学生来说,大都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对课文的理解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欣赏,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能更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朗读课文,学生感情不到位时,可以鼓励说:“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读出来,肯定能更好,不信,你再试试!”当需要学生齐读时,又可以鼓励:“老师始终相信,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感受其神奇的魅力。”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成功而快乐,为他们的困惑而出谋划策,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有了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2、化烦为简,构建简明的教学主线

课堂上的时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定量,烦琐的提问应答,冗长的情节分析,会失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变“烦琐”为:“简易”,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读去练,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思去想,有更大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安塞腰鼓》一文,我设计了两个中心问题:

(1)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安塞腰鼓?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时,紧扣课文语言,说说对安塞腰鼓的初步感受。

(2)你觉得这篇课文美吗?美在哪儿?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感受课文。这两个问题串成一条比较简明的教学主线,从而支起整个教学框架,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还课堂的主动权于学生。

3、板块化软性设计,体现教学弹性

板块是指在一篇课文中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大部件。软性设计是指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是按事先的教学设计而一成不变的执行的,而是充分考虑到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多变性,根据课堂的实际进展,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过程的现场生成。《安塞腰鼓》的第二部分(主体部分)分别是从“宏伟的场面、雄壮的鼓声、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理解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研读,而且选择同一板块的学生可以一起学习研讨,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感悟。交流时,也不一定要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依次交流。学生对哪个板块最感兴趣、感悟最深,就先交流哪个,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现教学设计的弹性。

4、以读为本,读悟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不只是死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朗读,对于文章中的情趣,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朗读是理解、感悟、积累语言的前提。《安塞腰鼓》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对这样的文章,首要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对一些精美的语句,可采取“替换式品读”、“评点式品读”,从而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意蕴美、情味美。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与反复,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这些需要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产生共鸣,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本着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清晰、美观、提纲挈领的反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2、朗读品味课文,了解本文语言简洁有力、句式铿锵激越的特点。

3、尝试学习作者的写法描写恢宏的场面。

教学重点:

朗读,体会恢宏气势,体会铿锵激越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激越的语言,并学习运用,尝试表达。

主要过程设计:

一、引入:

1、你知道陕西安塞的.三大“绝活”吗?

(课件:剪纸、农民画、安塞腰鼓)

2、欣赏安塞腰鼓表演画面。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你所看到的画面,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谈感受。

2、听读课文,用耳细听,用心感受,准备从朗读的角度谈你的感受。

(课件展示画面,配乐朗读)听完后,学生谈感受。

三、选读,感受气势

1、如此豪放的腰鼓,如此激情飞扬的朗读,是否也触动了你朗读的愿望?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或你认为最有气势的文字,大声朗读它。

2、个人读、同桌互相读、全班精彩朗读展示,并互相作点评。

四、品读,学习语言

1、对于你所选读的这部分文字,你一定有你选读的理由。从句式、修辞、用词等角度细细品味咀嚼,谈谈你的感受。

2、个人准备,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作一次替换式品读(第7自然段中的排比句),体会本文散文诗所具有的音乐美。

4、充分交流后小结,指导一种写作方法:要表现一种具有恢宏气势的场景,多用短小有力的短句,多用排比增强气势,用词铿锵,还可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生动性。

五、创作

1、欣赏影片:〈黄河壶口瀑布〉

2、你能用一两个精彩的语句描摹你所看到的画面、你所听到的声音吗?

3、个人酝酿,同桌推敲,全班交流创作成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