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通用19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文锋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通用19篇)

安全行车,文明出行,平安回家。在编写安全标语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场景和目标人群的特点,增强宣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安全标语范例,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一

在孩子们的眼里,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是那样的漂亮神奇,没有善恶之分。孩子们生活的周围永远都有花草树木的陪伴:春天,公园里观赏各种各样开放的鲜花;夏天,在绿荫底下乘凉;秋天,一起捡落叶;冬天,给小树穿上棉袄……所以,孩子们喜欢花花草草,也愿意了解它们,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世界上的植物有很多种,而每一种植物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植物们在外形、生长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由于环境资源的破坏,有的植物繁殖过多,而有的植物又濒临灭绝……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植物世界之中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教育价值。

大班幼儿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幼儿已经初步认识了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但是,幼儿的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需要教师给予孩子们归整和梳理,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个有关植物的比较完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热爱整个世界,热爱整个地球的美好情感。这才是一个完整儿童、完整人的基本素养。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讨论等等,大胆表述对植物世界的认识,发现植物之间的不同,探讨植物的独特之处,了解植物世界和我们人类世界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激发幼儿热爱植物和保护植物的美好情感。

在《奇特的花草》这个活动中,我着重解说一下植物的自我保护。因为我认为,植物的自身保护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它们各不相同的外形特征有着很大的关联。另外,如今对独生子女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植物的自我保护教学活动的开展恰恰可以激起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

基于教材的综上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植物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生存环境、外形之间的关系。

2、能把观察到的植物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目标(1)(2)综合了认知和能力两方面的目标。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重点目标定位在认知和能力两方面。其中“知道植物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生存环境、外形之间的关系,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能够对植物的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分析分类,这是更高层次的。

目标(3)是社会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同时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科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只有了解了幼儿原有的经验,才能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所以以下两经验是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

1、知识准备:认识各种植物,对各种植物感兴趣,通过看书、看录象、问成人的途径对植物保护自己的方式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

(1)玫瑰花

(2)录象:“植物的自我保护”

3、植物的图片、标记、白纸、笔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调查问卷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

1、调查问卷法: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调查、分析、讨论和统计的方法获得各种植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调查分析,和同伴资源共享。

2、语言讨论法:在教学活动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对植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分类时,我就引导幼儿对各自的调查分析进行讨论与分享,同时集体归纳植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3、游戏法:通过“会保护自己的植物”的游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一)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对花草保护自己产生兴趣。

1、出示玫瑰,这是什么?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它有什么特征?

2、原来玫瑰的身上有刺,你知道这个刺是它用来做什么的吗?

3、小结:为了防止人们来采摘它,玫瑰的身上长满了刺,这个刺是它用来保护自己的。

(这一环节通过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导入课题,同时调动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共享调查问卷

玫瑰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想办法保护自己,你们已经对其他植物的自我保护进行了调查,请你们拿出来和好朋友说一说。

(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展示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调查分析,和同伴资源共享。)

(三)集体讨论分析,对有相同自我保护方法的花草进行分类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对自己的调查进行大胆表述,同时对有相同自我保护方法的花草进行分类,边分类边出示标记和幼儿共同记录,共分为以下几种保护方法:

1、放臭气:烟草、水毒芹

2、身上有有毒物质:丝兰、龙舌兰

3、身上有刺:金银花、月季花、蔷薇花、玫瑰

4、拟态:圆石草、角石草

5、小结:植物们也很聪明,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依靠自己的气味,有的依靠自己身上长刺,还有的利用拟态来保护自己。这些植物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幼儿对各自的调查分析表进行讨论与分享,同时集体归纳它们的相同。通过表述、操作分类、分析探讨、记录等方法,使重点得以突破,难点目标进一步解决。)

6、观看录象“植物的自我保护”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并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调查分析。

(在此环节中,通过直观的录象观看,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调查,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重难点目标也得以突破提升。)

(四)巩固游戏:会保护自己的植物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叫“会保护自己的植物”,当老师出示植物的保护方法的图示后,请你们找一找哪个植物用的是这个保护方法,然后学一学它保护自己的动作,看看谁找到的速度最快。

(利用游戏的形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五)“我的自我保护”

植物们都想办法来保护自己,我们小朋友能不能为自己想象创造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在纸上画下来。

(此环节运用绘画这一表现方式,鼓励幼儿想象创造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使活动目标得以深化,并回归生活。)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二

一大班综合说课:动物过冬、说教材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渴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三

1、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变化,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纲要》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是会流动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点。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3、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个,在水中会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将牌等)两个;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盐、奶粉等若干;筷子、汤匙及装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丝帽、吹塑纸等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科学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观察到各种物品在水中的变化,而且通过教师的演示方法,可以避免幼儿在实验中的操作错误。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水的各种的秘密。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5、结束活动:结合前面幼儿的回答——水龙头里的水是流动的,教师让幼儿到盥洗室去观察水是如何流动的,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四

自然界是充满着神奇有趣、美丽奇特的科学现象,就拿“彩虹”这一自然现象来说吧,它常常出现在夏天雷雨后,云层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时,经过阳光的折射,就会在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但往往孩子们还未仔细欣赏时,它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让人难以捉摸。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大班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事物充满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给孩子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整个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串联生成。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思考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的目标。

1、在观察、探索中了解彩虹现象的由来。

2、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4、根据目标:我的活动重点是在观察、探索中了解彩虹现象的由来。活动难点是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戏中,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选择一个明媚的日子。

2、课件一份,镜子人手一份,盆中装满水,圆珠笔,色拉油,白纸,三棱镜,放大镜,泡泡。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引起幼儿的兴趣——迁移经验,了解彩虹的由来——学习动手制造“彩虹”——交流实验结果——延伸活动。

我通过以下三个小环节来实施:

1、幼儿自由玩镜子。幼儿在玩中和同伴说说从水中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射。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数一数有几种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我开始的直接提问是让孩子们拿着镜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讨论自己的发现,幼儿讨论的问题肯定不充分,之后我用语言提示他们“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一照”,这样有目的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彩虹”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镜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颜色。

这一环节我出示雨中、雨后的课件制作,让幼儿观看课件彩虹是怎么产生的,最后得出结论:彩虹是夏天雷雨过后出现的自然现象,是天空中飘着许多的小水滴经过阳光照射后形成的,彩虹是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样排列的。屏幕上雨后的课件鲜艳的颜色刺激着小朋友的感官,使他们的手、脑、眼、嘴并用,每个孩子都能全身心的融入学习中。

前一环节的介绍,幼儿对“彩虹”的由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么漂亮的彩虹一会就没有了,怎么办呢?”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孩子们肯定会说:“我们可以自己做一条‘彩虹’呀?那怎么制造‘彩虹’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镜、三棱镜、圆珠笔、白纸……幼儿自由地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交流、合作。本环节是运用了尝试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动的难点之处。

幼儿互相欣赏制造的“人造彩虹”与同伴交流着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制造“彩虹”的,并用语言总结、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在看看、说说、做做中进一步了解到彩虹这一现象的由来,真正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操作法。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在科学探索区中,寻找多种制造彩虹的方法,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并体验着成功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综目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物体怎样移动

幼儿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幼儿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物体的移动”除了教幼儿获取有关的物体移动需要的具体经验外,还要对幼儿进行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学,并从科学探索出发,生成有关技术的目标和内容,将幼儿的科学与技术学习有机地、自然地结合起来。

在教幼儿“物体怎样移动”的之前,我预设了一下“物体怎样移动”的学前目标:首先,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尝试让物体动起来,使幼儿感受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具体经验。其次,让幼儿尝试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再次,让幼儿想办法在不用身体碰物体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让物体动起来?最后,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并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在学习 “物体怎样移动”的时候,教师为幼儿共同准备了各种物体。如:积木、汽车、纸、圆珠笔、各类玩具以及绳子、轮子、木板等等。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进入教室之前,我领着幼儿在室外活动了一下。

随后我放开音乐,幼儿听着音乐《碰碰车》来到了教室,看到地上放着各类玩具,顿时来了兴趣。

我趁机说:“小朋友们,地上放了这么多的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们想玩吗?”说完,我就独自拿着玩具玩起来,小朋友也跟着玩起来。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了活动中的第一次尝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材料,让幼儿通过尝试,发现物体自己是不动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体才会移动。

我来到孩子们中间,问身边的几个幼儿:“文文,佳佳,你们在玩什么?你怎么玩的?文文说:“我在玩积木,我可以搭高楼”。佳佳说:“我在和皮球玩,我碰它就滚。”“我在玩汽车,我一推它就跑。”----------孩子们有各种回答,我没有阻止孩子,但当一名幼儿回答到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碰它就动,我推它就动)时,我及时抓住,引出话题:“小朋友说的真棒,放在地上的东西,自己是不动的,那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呢?”

幼儿再次尝试,这次尝试,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幼儿比较投入,这时我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一方面发现幼儿操作中的创造性思维,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帮助了一些思维和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使幼儿都能有所发现。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来到我身边向我演示,等幼儿围坐在我身边时,我问:“谁能主动说说你是怎样让物体动起来的?”“我是用手推的,一推我的积木就动起来了。”“我是用手拉的,一拉我的汽车就跑起来了。”“我是用嘴巴吹的,一吹纸就飘起来了。”“我是用脚踢,一踢皮球就动了。”

孩子们边说边演示给其他小朋友看。

在这次尝试中,幼儿很专注,很投入。

教师说:“小朋友说的真棒啊!刚才小朋友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物体移动,可以用手推、拉,可以有嘴巴吹,还可以用脚踢-------小朋友可真聪明。”(教师小结)

接着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小朋友只要用力推,物体就会移动,那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得一样吗?”

幼儿再次尝试。这是一个新的,而且动脑筋的问题,孩子们被吸引了,我刚说完,孩子们就去自己尝试了。我来回走动了,观察了一下。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孩子在我周围坐好。

“刚才,小朋友都在认真的做实验,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动的一样吗?你是怎样做的?”

幼儿争着演示自己的实验,边说边做,这时,我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如个别幼儿介绍不够流利的,我将耐心地给他们第二次机会,鼓励他们把话说完整,把操作做的更好。

“我玩的是小汽车,我发现,我用很大力推,汽车就跑的很快、很远,用力小轻轻的推,汽车就跑的很慢、很近。”“我玩的是纸,我用嘴巴用力使劲的吹,纸就飘的很远,我用嘴巴轻轻的吹,纸就飘的很近。”“我玩的是皮球,我用脚使劲的踢,皮球就跑的很快很远,我轻轻的踢,皮球就跑的很近。”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都能发现用力大和用力小物体动的不一样,可见幼儿的思维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

教师说:“小朋友的实验都很成功,而且说的棒极了,用力大的时候,物体移动的就快、就远,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移动的慢、近。(教师小结)

面对幼儿的感性经验,紧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

“小朋友用身体去碰这个物体,物体就会移动,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身体去碰这个物体,能让这个物体移动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由于有了先前的尝试经验以及探索的基础,他们有的单独实验,有的合作实验,边尝试,边操作。教师的问题给幼儿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迁移,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成功感,把这次的探索活动推向了高潮。

一段时间后,幼儿围坐在我的身旁,迫不及待的想演示自己的实验。没等我问,孩子们的小手就举的高高的了。

“我想让小汽车动,我没有用手,我把绳子寄在积木上,一拉绳子积木就动了。”“我把木板的一头放在高处,一头放在低处,把汽车放在高处,一动木板汽车就自己跑下来了。”“我把纸往空中一扔,然后不断的吹,纸就动起来了。”孩子们越说越兴奋,总结出:让物体移动,用的力不一样,物体移动的也不一样,用力大,东西就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就动的又慢又近。

看到孩子们积极的表现,于是我把延伸活动放到了室外。

“孩子们,关于物体移动的秘密可多了,刚才小朋友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方法,现在我们到院子里试一试,看看还有没有新的方法,然后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人们是怎样让重、轻的东西从下面移到上面,或者从里面移到外面。你自己也可以试一试。”

通过这个活动延伸,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

记的我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在尝试教学时,不要忘记要先尝试后教,尝试教学中一定要让幼儿有尝试的机会,一定要让幼儿带着问题、目的去尝试,不要想幼儿是否能尝试成功,要重在过程,尝试以后要让孩子有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所以在整节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方法放到了首位,让每个幼儿都有尝试、交流、发现、发言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尝试教学的课程的模式,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节课结束后,我并没有把这一活动结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物体移动的问题,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讨论。

如今,尝试教学在我园已广泛展开,孩子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是尝试的重要内容,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孩子们在尝试中学习。遇到问题,让孩子尝试解决,孩子们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尝试教学给老师们带来了挑战,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探索和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孩子们在尝试教学的氛围中,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广阔的蓝天。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五

“停水的日子真的很难过!”这是在一次城市停水后我和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叹。近日,又和孩子们聊起那日的停水事件,一个孩子说:“老师,爸爸说我们人类要保护水资源,地球上的水用光了就没有了”。这句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讨论:“不是的,水是从大海里来的,大海很大,不会没有水的。”“不是,大海的水是苦的,不能吃的,我们用的水是从地下挖出来的!”水哪里来的?用过的水到哪里去了?谁会用完吗?怎样让水用不完?一连串的问题从孩子们的嘴里问出来,也预示着孩子对生活中的水资源有了一定的兴趣。抓住这个孩子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教育点,故预设了本次活动。

我们常常在有水的日子里一点都不觉得用水的方便,没水的日子里才发现一点一滴水的珍贵。环境在我们身边一点点恶化,但我们每个人却常常视而不见。本次活动的价值点就是想通过现场的实验活动使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

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通过实验感知水变脏容易和脏水变干净困难的道理。

2、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有良好的坚持参与探究的科学品质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明确细致的目标将帮助教师精确地描绘出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本次活动中,我把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

第三组观看视频——“处理脏水要到专门的水处理厂,运用一些大型的工具,经过一次次的过滤最终才变成生活中能用的水”。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各小组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知道记录也是很好的交流表达方法,同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归纳总结。

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寻求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通过活动总结出:水变脏的容易和脏水变干净的困难,知道珍惜水资源,知道少使用化学物品,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延伸活动。

护水小卫士:还有很多人们不知道或者做不到保护水资源,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护水小卫士,提醒大家:你认为可以告诉他们什么话呢?如:水龙头,拧小些,节约水,好处大。洗碗少用洗洁精,身体健康好处多等等,与幼儿一起制作成护水标语,贴在班级、校园里。

说活动亮点:

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了水才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当人们人人都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后,我们的环境恶化的脚步才可能越走越慢,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灿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种下一棵保护环境的种子,使“保护环境”的愿望能最终实现,使地球母亲越来越健康美丽。

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感知水变脏容易和脏水变干净困难的道理。是本次活动力争阐述清楚的主要问题。这个目标是整个活动展开和幼儿能力提升的载体平台,在教学活动的两个对比实验环节中能够非常显性地达到,也是具体的基础知识目标。

目标2——价值目标: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更是本次活动的价值点,在两大环节中,不论是第一环节“水变脏了”能帮助孩子感受到水无处不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懂得珍惜水;还是第二环节“把水变干净”使孩子们懂得水处理的困难和复杂,知道要爱惜水资源,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这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更是本次教育活动最具价值的教育点。

目标3——情感能力目标:有良好的坚持参与探究的科学品质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的幼儿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次教学活动能够完成的。在本次活动的特定情景中,我预想我的孩子们在获得知识意识的同时,能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和能力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此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放大并着力进行养成教育,以期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大的收益。

经验准备:知道生活中哪里需要水及水的用途。前期的经验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只需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帮助其会忆和再现。

材料准备:生活中用水的图片,生活废水若干盆(肥皂水、洗手水、洗菜水),过滤物若干(纱布、滤纸、活性炭、网兜等)选用的材料不脱离孩子的生活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肥皂水是化学物废水,洗手水是泥水,洗菜水是附有垃圾的废水。这些不同的废水为孩子进入下一环节“把水变干净”提供了不同的实验平台和实验结果。也预示了我的预设价值。二过滤物的选择也是基于不同的过滤要求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本次的活动中,根据科学活动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来对幼儿常见的“水”的情况进行设疑。围绕从幼儿最有生活经验的“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水”——具有一定困难情境的“怎样把用脏的水变干净”——运用已建构经验的“如何保护地球上的水”等主要问题的展开,使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展开,而幼儿因此产生的疑问与惊奇正体现了其主动思维的开始。

其次在活动中运用比较教学法来强化了幼儿对水的变化的认知。因为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是正是因为干净水变脏和脏水变干净的互逆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别:干净水变脏是极其方便快速的过程,而脏水变干净则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因此在这鲜明的对比过程中,幼儿能实实在在地感知到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有价值的知识。

探究实验法是本次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当幼儿针对问题情境“如何把水变干净”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后,提供多种探究实验的机会就成了帮助幼儿解决实际困难的良好平台。在多途径(实验、看视频、现场采访等)的探究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的是知识,更收获了学习知识的多种方法,这比单纯习得知识要有意义得多。

1 、提出问题,刺激幼儿思考。

2 、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本环节提供三个可选情境开展分组活动:

1是电脑观看水处理视屏,了解脏水变干净的过程;

2是询问现场教师了解脏水变干净的大概过程;

3是现场实验水过滤的过程。

1是帮助幼儿知道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感知脏水变干净的过程是复杂而又漫长的;

3、学会用自己的符号记录脏水变干净的方法。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需求,及时进行点拨,如:幼儿遇到记录困难时的点拨,幼儿遇到操作困难时的点拨等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

3、交流互动,呈现探究结果

本环节让各个研究小组展示自己的记录单,交流自己的答案,进行经验分享和迁移。顺序依次是:第一组现场采访——达到“知道处理脏水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很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步骤,而且有的含有化学物质的脏水很难再利用,会污染环境。”第二组过滤实验——通过一些简单的过滤能吸掉脏水里的脏东西,要让水变得更干净需要许多次的过滤,而肥皂水需要特殊的过滤材料过滤,代价很高。”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六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省编教材领域《沉与浮》。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教法、说活动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观念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自然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实践对象。幼儿天生爱好玩水。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水,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的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实验探索。通过经验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实验结果。培养幼儿团结、协助的学习意识,学会了用多种实验方式来操作、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农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来促进幼儿实验认识、操作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培养每个幼儿都乐于动手,乐于探索的兴趣。特制定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感知水的浮力能把物体向上托。

2.发展发散思维和动脑动手实验的能力,并学习记录实验的结果。

3.乐于和同伴交流经验,培养幼儿团结协助的能力。

提供丰富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来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我做了如下准备。

1.每四张桌子放一个注入水的大水盆,以及积木、泡沫、纽扣、橡皮泥、玻璃珠、木珠、皮球、小石子、铁钉、塑料瓶、乒乓球、树叶、海绵、羽毛及各种纸。

2.记录材料:标有下沉上浮标记的记录卡、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实验操作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能主动、自愿参与而成为活动的主人。

1.操作实验法: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的沉与浮的秘密。

2.演示法:如何使用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老师要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能较好地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

3.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讨论、交流提供依据。

4.归类法: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类,得出沉浮的答案。这种方法能帮助幼儿理解某些物体的性质。

5.比较法:老师利用同样大的物体进行干与湿做比较,使幼儿对物体更加了解。

6.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探索、交流,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也体现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让幼儿们猜猜,这些物品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做记录。如,你认为会沉下去的物品,就画在水波浪以下;你认为会浮起来的物品,画在水波浪上面。

实验(一)让幼儿把准备好的物品轮流逐个投入水中,老师引导观察。

a.物品浮在水上,哪些物品沉入水底。

b.水面的物品名称以及是用材料做成的?沉到水底的物品名称及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让幼儿用手把浮起来的东西压到水底,然后把手松开,看看这些东西是不是能沉到水底,请幼儿再用手托一沉下去的东西,然后把手松开,看看这些东西是不是能浮起来。

2.认识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幼儿得出结论,物品放在水里不是浮就是沉。老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

3.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沉与浮的物品归类放在两个大盆里。让幼儿对物品的沉浮性质加深认识。

将干纸团、海绵、布条轻轻放在水面上,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渐渐沉到水底的现象。

师引导讨论问题:纸团、海绵、布条刚放在水面时是什么样?过来一会儿呢?

师小结:纸团、海绵、布条刚放在水面时是浮在水面上的,慢慢地吸收了水,变重了,所以就沉到水底。

4.比较活动:让幼儿比较干的纸团、海绵、布条和湿的纸团、海绵、布条的重量。

请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把实验时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到水底;使沉到水底的东西浮到水面上。

5.交流总结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说说记录表,你是如何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带着实验(三)这个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发现更深的原因。

6.延伸活动

a.织幼儿观察浮标的录像资料,观察浮标的特性,思考在江河里放浮标有什么作用?

b.引导幼儿制作浮标。如:在一个乒乓球上挖一个洞,在球内放一块胶泥,胶泥上插一面红旗,浮标就做好了,探索胶泥数量与浮标稳定性的关系。

1、课件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本环节我首先让幼儿观看“时装表演”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是怎样做的?”既让幼儿复习了各种纸的名称,又能激发幼儿想制作服装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交流讨论:“你想做什么样的时装?”“用什么材料制作?”

2、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1)自选材料,初步感知

本环节我请幼儿选取自己喜欢的纸来做服装,并介绍自己的发现:“请你说说你选了哪几种纸,有什么发现?”使幼儿感知到纸除了名字不同,还有厚薄不同、光滑粗糙不同、硬软不同等。

(2)操作记录,交流分享

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幼儿互相说说,“想用什么办法来做纸服装?”而后提出要求:“用喜欢的纸边做边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孩子操作过程中,我针对潜力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指导,鼓励潜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而对于潜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最后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这时,我只充当一名观察者、倾听者,巧妙点拨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小结出纸的共同特性与纸的不同特性。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联系生活,展开讨论:

启发幼儿说一说纸在生活中什么用途?我们要注意什么?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并且注意卫生与安全。

4、时装表演,体验快乐

《指南》中指出:“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资料恰当地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以到达最优化的结合。”本环节中,我充分挖掘本活动的教育价值,将艺术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齐。让幼儿穿着自制的服装,在简单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展示自我,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5、活动延伸: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要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因此继续围绕纸的主题开展,如“美术欣赏——纸制品”、“音乐活动--——搞笑的纸乐器”“体育活动——报纸变变变”区角活动:“科学区——制作纸”“手工区——纸艺制作、纸浆玩具”“科教vcd——纸的燃烧”等。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七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的情况相吻合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现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探究精神与分享经验的愿望。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探究纸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1、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时装表演的舞台

2、经验准备:

(2)幼儿有记录、操作活动的经验。

3、物质准备:

(1)时装表演的vcd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浆糊、钉书机、剪刀、水彩颜料及记录用的笔、纸等。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八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教学概念,而实际,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地参与,了解活动过程,孩子们在先前已学习了10以内的组成,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中班时期初步学习珠心算,大班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之和的运算,但个别幼儿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容易错的坏毛病,而且幼儿对大数字的运算也不成熟,有时也很难转化过来,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运算方式与平时课间玩耍相结合,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玩玩,非常感兴趣,还会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玩棋学运算的乐趣。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目标分析:

1、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运用两个数字进行组合运算。

2、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3、发展目标:能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两数间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学会谦让,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采用展示教具尝试发现,综合了解规律对比,带问题自由组合,动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戏活动。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一玩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按照心理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v,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课通过各类棋子进行操作,来感知加法运算;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活动《玩骰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大骰子两个、五角星若干、各类游戏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学过程: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你在哪见过?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和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请一个小朋友来像老师一样掷骰子,二位小朋友上来书写合成式,大家检查他写的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励一颗五角星。

5、自由组合,分四组合作掷骰子和记录合成式,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交是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全体孩子们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并用五角星做以鼓励。

2、想想用这种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么优点吗?(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时下课时可以多走几次棋、学会了算数)。

4、幼儿游戏,合作互相参与,教师给于一定的指导。

5、结束。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九

周庄中心幼儿园坐落在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镇中,因此他也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利用本土文化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教育也就成了我园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摸索、探讨和实践,将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几年来我们将周庄的景点、特产、以及手工艺品等内容都编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动手的能力,还了解了自己的家乡,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但是,本土文化的研究时间久了以后,就局限在特产和工艺品当中,少有突破。这次,我想利用周庄人爱喝茶,爱喝花茶的这一特点,与我们的国粹中医相结合,让幼儿了解周庄人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扩大幼儿的见闻,丰富幼儿的知识,对我国的中医有所了解,让幼儿在爱家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人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医而感到自豪。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的学习空间。”本次活动就将丰富的社会资源运用到教育中,使幼儿在认知、技能和情感上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三个目标:

1、知道周庄阿婆花茶中几种常见的花的名称、外形特点,以及它的药用价值。

2、初步了解中医中“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知道在中医中可以通过食疗来治疗某些疾病,让幼儿感受到中医的神奇。

3、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萌发幼儿做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结合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谈话让幼儿对花的兴趣——了解周庄的阿婆花茶——了解中医的诊治方法——学习用花来为病人治病。

本次活动在策略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内容的选择来源于生活,使学习生活化

本土文化的研究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认知、情感等多方面有益的内容,作为教材,让幼儿学习,使幼儿开阔见闻,丰富知识。本次活动就利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花,让幼儿从了解的鲜花的用途,到未知的干花的用途,让幼儿知道这些花,不但美丽,同时还能增进我们的健康,让幼儿知道中医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2.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学习简单化:

幼儿园的教育是将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知识传授给幼儿,同时又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这就存在着如何提取、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问题。由于幼儿生活范围、经验的有限,有些知识内容和经验是孩子所不具备的。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中医的看病和治病的方法是完全陌生的,因此,我从幼儿已有的看病经验作为切入点,再通过观看ppt,在课件里用图示帮助幼儿来理解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再用图片让幼儿直观的了解中医的一些治病方法,如拔火罐、针灸等等,让幼儿来了解中医的独特和神奇。同时,我也查找了很多的资料,给幼儿解释各种治疗方法的时候尽量要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和词汇,使博大精深的中医显得通俗易懂。

3.创造积极的教学情境,是活动趣味化:

情境的创设是引起幼儿关注、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很好的手段。为了使幼儿主动的去了解各种花茶的药用作用,我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牛医生为病人看病的时,让幼儿为病人抓药,赋予他们一定的使命,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了解花茶的药用价值,让幼儿在主动学习,完成任务的同时,让幼儿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这样整个活动让幼儿在一个主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投入的学习。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孩子兴趣,为其更为主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针对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一直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实物,让幼儿近距离的观察物体的外型特点,让幼儿利用眼睛鼻子等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点,并能用适当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样不但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还能大大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我在一个个自封的小口袋中放入各式的花茶,让幼儿观察和分辨不同花茶的外形特点,并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你所看到的,你所感知到的事物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当一个教学活动能融入游戏,能大大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主体地位。因此我在了解花茶药用价值的这个环节中,让幼儿扮演了小医生的角色,大大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整体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中医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是中国古代人们传承下来的医术,它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再通过针灸、推拿、气功、中药、食疗等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阿婆花茶与我们的中医相结合,深入浅出的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中医,以及花茶有的一些食疗作用。活动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入手,结合图片,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栏阐述有关中医的理论,再结合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了解花茶的作用,尽可能的使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同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良好的个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幼儿“学的主动,学的开心”的理念为原则,使幼儿的认知,技能和情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活动的开展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在本土文化的开发和研究中我们还会继续,希望能够生成更多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这还需要我们周庄幼儿园的老师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题和内容,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机会。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会控制自身,会主动协商,会发现和认识别人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经验。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集体的、成功的探索获得新的经验,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教材分析:

劳动者的工具在小朋友的周围无处不在,有食堂工作人员的饭勺,保育员阿姨的拖把,花园里花匠的修花剪刀,有农民的锄头,还有工人的榔头等等,多得不能再多,而大班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此内容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此课时的学习,定会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

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目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大班孩子的特点,我将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不同的劳动者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工具,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2.技能目标:学习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培养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水平,我将目标1设定为重点,目标2设定为难点。

说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事先丰富概念:劳动者(知道劳动者不单单是农民,工人、医生、科学家等都是劳动者)

2.幼儿事先进行一些观察部分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二)物质准备:

1.实物工具人手一份以上,部分大件的工具用图片代替。

2.录像带一份,摄像机等多媒体的工具。

3.幼儿自带一些常用的小工具。

说教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自主探索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克服传统的说教形式,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等进行学习。

说活动过程:

(一)带孩子到食堂、花园里、教室里、附近的模具厂观察。(教师将过程摄下来)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幼儿是通过自身的感知、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才能进行科学活动,因此我选择的内容都是围绕在幼儿周围,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很快就进入了课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下的重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谈话、观看录像,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落实重点,为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1.你刚才看见谁在使用什么工具?(提问具有针对性,目的非常明确)

2.幼儿每说出一种工具,就出示相应的镜头,学习相关的词语,认识相关的工具。

(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资源,让幼儿从家中携带各类工具,一方面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涉及的面会更广)

4.这些工具是谁用的?给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大胆讲述,大胆地与同伴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落实了目标1即活动的重点。)

(三)学习使用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方法。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工具,那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呢?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是通过自身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知识,学习科学的,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一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的机会,感受参与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以后进行交流,对于较难的、不常见的工具,教师在集体面前示范、讲解。

3.播放录像,播放其他劳工者使用工具的情况,如:科学家、医生、清洁工人等等。

(一方面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使孩子潜在地知道每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特有的劳动工具,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从而升华了重点和难点。)

(四)感受劳动者的不容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具体联系到了幼儿的实际生活,如要爱护桌椅,珍惜饭粒等等,通过层层的提问,让幼儿知道劳动者的不易,应该珍惜劳动成果,从而达到了目标3。最后的提问,幼儿又回归到了生活,所谓科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

1.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怎么样的工具呢?

2.农民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而厨师为什么要用这些工具,他们能交换吗?为什么?

(如此开放性的提问,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引发了幼儿的创造的欲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以上的活动设计环环想扣,循序渐进,即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经验的获得,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幼儿园的课程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孩子的心里是没有学科的界限,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融入了语言,如让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提高了倾听能力等,又融入了分类等内容,全面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2.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及媒体的介入,给予孩子更直观、更科学的经验,即验证了幼儿操作的结果,又能给孩子科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的关键是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有问题的提出,我都是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重难点的突破而展开。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日的面试,我是xx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树真好》。下头我将从说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教法学法等部分展开我的说课。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而《树真好》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诗歌句式规整,贴近幼儿生活,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树带来的好处,有利于激发幼儿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已经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经过感知散文诗中的规整句式、丰富资料,从而提升语言创编本事。所以,我设计了此次大班语言活动。

目标是本次说课的指引方向,目标就像航海中的指南针,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资料,我将本次说课的活动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点:

1.认知目标:理解散文诗资料,学习重叠词“叽叽喳喳、吵吵闹闹”。

2.本事目标:能够用“树真好”句式表述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并能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3.情感目标:感受大树的完美,萌发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情感。

在目标的正确指引下,我设定了以下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诗歌资料,初步学习重叠词“叽叽喳喳,吵吵闹闹”;难点是: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感受大树带来的完美。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意味着教师不是完全的活动中心,而更多的应当以幼儿为中心。所以本次活动中,我精选了两种教法:提问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在我朗诵完散文诗后,我精心设计了由浅入深的提问,启发幼儿思考回顾刚才倾听到的资料,一方面更好地理解诗歌资料,另一方面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锻炼语言表达本事。而多媒体教学法我运用在导入环节,播放视频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让幼儿直观感受到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

而对于学法方面,我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进取性。我选择了讨论法和游戏法。

讨论法不仅仅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增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也让幼儿能够大胆的表达自我的想法。我们明白动手操作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之一,所以我引导幼儿在倾听完诗歌后进行拼图,经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回顾诗歌资料。

为了活动的有效实施,活动前,我做了如下准备:

1.《树真好》、《人类破坏树木的危害》教学课件

2.轻柔的背景音乐

3.大树拼图等

下头重点说一下我的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分为六个环节,各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第一个环节是: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活动之初,我会和幼儿一齐欣赏《人类破坏树木造成危害》的视频,引导幼儿讨论,小鸟为什么没有了家?风沙为什么越吹越大,我们能够怎样做?这样的导入,能抓住幼儿的心理。激发幼儿求知欲和兴趣,到达“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第二个环节是:初步感知,理解诗歌资料。

首先,我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之后,请幼儿根据诗歌资料进行拼图,经过提问:画面中都有谁?树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全面了解诗歌中涉及的人物、情景,同时为幼儿供给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幼儿主动地表达倾听到的事物,以便幼儿能够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歌优美意境。

第三个环节是:结合课件,深入感知。

在幼儿初步感知诗歌后,我会利用课件帮忙幼儿理解诗歌资料,了解散文诗的重叠词。例如提出问题:散文诗里的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习像“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叫做重叠词,并引导幼儿找出其他的重叠词。鼓励幼儿小组合作,大胆发言,我会蹲下身倾听幼儿讨论,并进行指导,从而帮忙幼儿积累词汇,以此突出活动的重点。

第四个环节是,迁移作品经验,仿编诗歌。

在活动最终,我会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诗歌,请幼儿想一想除了诗中说的,大树还有哪些好处,并试着用好听的语言说一说,加上适宜的重叠词,让幼儿在仿编中体会大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益处,从而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最终我经过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总结,人与环境共同生活才能让地球更完美,帮忙幼儿提升此次活动获取的经验,深化活动主题。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活动,而是长期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会在阅读区投放《树真好》的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继续阅读、创编,向小伙伴们朗诵散文诗《树真好》,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以上是我的说课资料,感激各位评委教师的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二

(1)本环节我首先让幼儿观看“时装表演”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是怎样做的?”既让幼儿复习了各种纸的名称,又能激发幼儿想制作服装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交流讨论:“你想做什么样的时装?”“用什么材料制作?”

2、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1)自选材料,初步感知

本环节我请幼儿选取自己喜欢的纸来做服装,并介绍自己的发现:“请你说说你选了哪几种纸,有什么发现?”使幼儿感知到纸除了名字不同,还有厚薄不同、光滑粗糙不同、硬软不同等。

(2)操作记录,交流分享

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幼儿互相说说,“想用什么办法来做纸服装?”而后提出要求:“用喜欢的纸边做边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孩子操作过程中,我针对潜力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指导,鼓励潜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而对于潜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最后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这时,我只充当一名观察者、倾听者,巧妙点拨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小结出纸的共同特性与纸的不同特性。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联系生活,展开讨论:

启发幼儿说一说纸在生活中什么用途?我们要注意什么?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并且注意卫生与安全。

4、时装表演,体验快乐

《指南》中指出:“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资料恰当地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以到达最优化的.结合。”本环节中,我充分挖掘本活动的教育价值,将艺术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齐。让幼儿穿着自制的服装,在简单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展示自我,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5、活动延伸: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要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因此继续围绕纸的主题开展,如“美术欣赏——纸制品”、“音乐活动--——搞笑的纸乐器”“体育活动——报纸变变变”区角活动:“科学区——制作纸”“手工区——纸艺制作、纸浆玩具”“科教vcd——纸的燃烧”等。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三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习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以及幼儿运用的小图片。

(2)关于《新年到》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小狗、大树等)。

(3)绘画用的纸、笔每人一份。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首先,在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做梦等动作,创设情境。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时,设计了游戏“对话”。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对新年的认识。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一年过去了”。

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自由接结伴讲、分组讲,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图片进行分段跟诵的方法。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形象逼真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以及优美的音乐,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学法有:

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请并茂的 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在活动开始时,伴随flash动画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动作”,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小朋友进入梦乡,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幼儿用动作表现出酣睡,并用语言说“我做了一个梦,我坐上飞船遨游。”教师将飞船的图片贴到梦的背景图上,这就使幼儿从艺术活动中产生兴趣,并为诗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部分工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梦见谁”。教师出示飞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遨游时碰到了谁呢?”“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诗歌里说了什么,感受新年的快乐,感受诗歌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太阳、星星、月亮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

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过度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活动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世小鸟、大树等图片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例小鸟们说“新年就是躲在窝里听鞭炮······”。通过这样的操作讨论,让幼儿学以致用,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教师进行情感启发:“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唱起歌,把舞跳,敲锣打鼓真热闹。”然后在音乐游戏“一年过去了”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新年的快乐。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情感、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注意调整控制好活动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同时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请幼儿欣赏诗歌《新年到》,并组织美术活动,利用灵活的教育机机制,巩固了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体现了各种教学的整合性。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四

《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了让化学实验活动成为幼儿科学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尝试让化学小实验走进幼儿,将化学小实验变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探索活动,不仅使幼儿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让幼儿感受到化学小实验的奇妙,特设计此活动。大班科学课《含淀粉的食物》就适合在本精神指导下进行指导幼儿探索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各类食物有着较多的色香味等方面的.体验,也不断接受着不偏食、合理营养等科学知识教育。但对食物中到底含有哪些营养成份(比如淀粉),我们怎样去区别不同事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呢?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在科学游戏中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科学现象,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为了让幼儿更直观更便捷参与活动,考虑到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课前实验操作,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顺利。准备的材料有:

1.土豆、馒头、米饭、红薯、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苹果、梨子、黄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

2.小喷壶、碘酒、清水、透明的杯子、盘子若干、滴管若干。

3、教师用米汤画好的示范画一张、白纸若干。

本节课我采用了小魔术激趣法,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运用小组学习法组织幼儿参与讨论猜测,并用演示法和操作法让幼儿参与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幼儿将用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操作法参与学习。

(一)魔术表演,了解淀粉的作用

1、教师出示白纸,用小喷壶喷洒液体,纸上显示出图案,幼儿猜测。

2、认识淀粉。出示几种常见的淀粉。

3、教师简单介绍淀粉的作用。

(二)幼儿猜测

1、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

2、请幼儿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猜测。

(三)实验验证

1、出示碘酒,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这就是我们用来验证这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魔水”。

2、引寻幼儿观察“魔水”的颜色。(茶褐色)。认识碘是一种白色的晶体。

3、介绍“魔水”遇到淀粉时会变成深蓝色。教师演示。

4、幼儿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教师分组指导、巡视。

(四)交流讨论

1、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

(五)游戏延伸

1、幼儿回家猜测并验证家里的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尝试用淀粉作画。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并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

2、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一些量词,并在游戏中学习接触新的量词,练习完整讲述。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说儿歌。

活动难点:能说准量词。

【活动准备】

1、售货厅,儿歌中所需的用品以及其他一些物品

2、兔子头饰一个猴子头饰五个

3、儿歌录音磁带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情景表演,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读白:在一座大森林里,小兔子开了一家铺子。(边说边拉开帷幕,幼儿看见的是小兔子在铺子里。)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新开了一家铺子,欢迎大家光临。

兔子:卖,当然卖咯!

师:哎,我看这桌子挺好的,小朋友们看看铺子里有几张桌子?(指导幼儿正确运用量词:张)

(师拿起两把塑料的椅子)你们看漂亮吗?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多少,然后告诉大家。(指导幼儿学习用“把”这个量词)

师:还有些什么?(老师寻找别的东西,突然发现)瞧,这些帽子可真多,有大有小,有白的有花的,一共几顶,我们来数数。一顶、两顶、三顶、四顶、五顶,一共五顶帽子。(幼儿练习顶这个量词)这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突然来了五只小猴子) 之一:小兔子,我要买五顶帽子。小兔子:啊?是几顶?我没听清楚。

师:小朋友,小猴子要买多少帽子,告诉小兔子。(幼儿齐答:五顶帽子)

之二:小兔子,我要买四个瓶子。

之三:小兔子,我要买一张桌子。(老师帮小猴抬下)

之四:小兔子,我要买三双袜子。

之五:小兔子,我要买二把椅子。

小兔子:我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拉上帷幕)

二、 引出儿歌

1、随着拉上帷幕的同时播放录音磁带,第一遍欣赏儿歌。 (主要集中幼儿注意力) 师:是谁把刚才的是编成了这么好听的儿歌?他到底编的对不对,我请小朋友再仔细听一遍。

2、第二遍欣赏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

(1) 是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铺子?(幼儿完整讲述)

(2) 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要求正确运用量词)

(3) 东西被谁买完了?小兔子怎么说的?

三、 幼儿学念儿歌

1、 放慢速度,幼儿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2、 提示要求,会的小朋友念响点,不会的轻轻念。

3、 分组练习,加快速度。

四、 游戏

1、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出示一些儿歌中没有的物品,引导幼儿用“我要买xx的”句式,并能正确使用量词来参加活动,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如果有幼儿没有正确运用量词,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他。

师:“小朋友们都会念这首儿歌了,你们会不会买东西呀?好,小兔子的铺子又要开了,如果你能像小猴子一样,说清楚你要买什么?小兔子就会卖给你。”

2、 游戏扩展:开放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互动。

兔子:“今天的生意好极了,我的货这么快就卖光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以时间为主题设计的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说教学流程

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说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纠正幼儿用宁波方言说的几点,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如:7时半;八时等)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环节分析: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3.看图拨时间

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为特色幼儿在对数学的掌握较好,但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三种操作卡片一种是上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未掌握的运用图文并茂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一种是有图没有时钟标志,但却有记录标志的;一种是有图片指示既无时钟指向又没有记录时间标志的操作卡片。

2、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请幼儿说说记录的正确方法,在操作时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分别在什么时候。(教师详细介绍记录的方法:时间的记录用数字表示:如7时半,用数字7、冒号和30表示,而7时则用数字7、冒号和00表示)

4、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

5、将记录的结果以自由讲解的方式在集体内互相交流。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七

教材分析:这个活动选择与省编教材大班上册单数双数。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说目标: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说重难点:活动的重点为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难点是理解并区分十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猫,6只小山羊的动物卡片和火车票若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根据『纲要』精神:数学教育要“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着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创设情境,感知“单”和“双”

(在谈话中,幼儿说嘴巴是一只,眼睛是两只,教师小结,像嘴巴、鼻子这样只有一个的,叫“单”,像鞋子、手、眼睛这样两个两个成双成对的,叫“双”。)

二、参加动物party

1.小动物圆舞曲

故事情境:今天来了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猫,6只小山羊……,他们要结伴条圆舞曲了,帮他们找找舞伴吧!

幼儿操作动物卡片,两个两个拉在一起。

教师:发现了什么?

幼儿:有的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有的小动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师:哪些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这些小动物是几只?

幼儿:小兔子(3只)、小猫(5只)

教师:哪些小动物都有舞伴?这些小动物是几只?

幼儿:小狗(4只)、小山羊(6只)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三、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四、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老师要奖励每个小朋友一张火车票,一会儿老师要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小朋友们把火车票戴在胸前,并仔细看一看你的车票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的去单数列车,双数的去双数列车,如果上错车,检票员会把你赶下车,你就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旅行了,大家准备好火车进站了,小朋友们请上车火车马上开啦!

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幼儿在游戏“抱双,躲单中巩固单、双数。

结束环节:老师要奖励每个小朋友一张火车票,一会儿老师要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小朋友们把火车票戴在胸前,并仔细看一看你的车票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的去单数列车,双数的去双数列车,本次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游戏使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让孩于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八

幼儿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幼儿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物体的移动”除了教幼儿获取有关的物体移动需要的具体经验外,还要对幼儿进行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学,并从科学探索出发,生成有关技术的目标和内容,将幼儿的科学与技术学习有机地、自然地结合起来。

在教幼儿“物体怎样移动”的之前,我预设了一下“物体怎样移动”的学前目标:首先,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尝试让物体动起来,使幼儿感受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具体经验。其次,让幼儿尝试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再次,让幼儿想办法在不用身体碰物体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让物体动起来?最后,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并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在学习 “物体怎样移动”的时候,教师为幼儿共同准备了各种物体。如:积木、汽车、纸、圆珠笔、各类玩具以及绳子、轮子、木板等等。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进入教室之前,我领着幼儿在室外活动了一下。

随后我放开音乐,幼儿听着音乐《碰碰车》来到了教室,看到地上放着各类玩具,顿时来了兴趣。

我趁机说:“小朋友们,地上放了这么多的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们想玩吗?”说完,我就独自拿着玩具玩起来,小朋友也跟着玩起来。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了活动中的第一次尝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材料,让幼儿通过尝试,发现物体自己是不动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体才会移动。

我来到孩子们中间,问身边的几个幼儿:“文文,佳佳,你们在玩什么?你怎么玩的?文文说:“我在玩积木,我可以搭高楼”。佳佳说:“我在和皮球玩,我碰它就滚。”“我在玩汽车,我一推它就跑。”----------孩子们有各种回答,我没有阻止孩子,但当一名幼儿回答到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碰它就动,我推它就动)时,我及时抓住,引出话题:“小朋友说的真棒,放在地上的东西,自己是不动的,那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呢?”

幼儿再次尝试,这次尝试,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幼儿比较投入,这时我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一方面发现幼儿操作中的创造性思维,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帮助了一些思维和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使幼儿都能有所发现。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来到我身边向我演示,等幼儿围坐在我身边时,我问:“谁能主动说说你是怎样让物体动起来的?”“我是用手推的,一推我的积木就动起来了。”“我是用手拉的,一拉我的汽车就跑起来了。”“我是用嘴巴吹的,一吹纸就飘起来了。”“我是用脚踢,一踢皮球就动了。”

孩子们边说边演示给其他小朋友看。

在这次尝试中,幼儿很专注,很投入。

教师说:“小朋友说的真棒啊!刚才小朋友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物体移动,可以用手推、拉,可以有嘴巴吹,还可以用脚踢-------小朋友可真聪明。”(教师小结)

接着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小朋友只要用力推,物体就会移动,那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得一样吗?”

幼儿再次尝试。这是一个新的,而且动脑筋的问题,孩子们被吸引了,我刚说完,孩子们就去自己尝试了。我来回走动了,观察了一下。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孩子在我周围坐好。

“刚才,小朋友都在认真的做实验,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动的一样吗?你是怎样做的?”

幼儿争着演示自己的实验,边说边做,这时,我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如个别幼儿介绍不够流利的,我将耐心地给他们第二次机会,鼓励他们把话说完整,把操作做的更好。

“我玩的是小汽车,我发现,我用很大力推,汽车就跑的很快、很远,用力小轻轻的推,汽车就跑的很慢、很近。”“我玩的是纸,我用嘴巴用力使劲的吹,纸就飘的很远,我用嘴巴轻轻的吹,纸就飘的很近。”“我玩的是皮球,我用脚使劲的踢,皮球就跑的很快很远,我轻轻的踢,皮球就跑的很近。”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都能发现用力大和用力小物体动的不一样,可见幼儿的思维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

教师说:“小朋友的实验都很成功,而且说的棒极了,用力大的时候,物体移动的就快、就远,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移动的慢、近。(教师小结)

面对幼儿的感性经验,紧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

“小朋友用身体去碰这个物体,物体就会移动,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身体去碰这个物体,能让这个物体移动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由于有了先前的尝试经验以及探索的基础,他们有的单独实验,有的合作实验,边尝试,边操作。教师的问题给幼儿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迁移,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成功感,把这次的探索活动推向了高潮。

一段时间后,幼儿围坐在我的身旁,迫不及待的想演示自己的实验。没等我问,孩子们的小手就举的高高的了。

“我想让小汽车动,我没有用手,我把绳子寄在积木上,一拉绳子积木就动了。”“我把木板的一头放在高处,一头放在低处,把汽车放在高处,一动木板汽车就自己跑下来了。”“我把纸往空中一扔,然后不断的吹,纸就动起来了。”孩子们越说越兴奋,总结出:让物体移动,用的力不一样,物体移动的也不一样,用力大,东西就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就动的又慢又近。

看到孩子们积极的表现,于是我把延伸活动放到了室外。

“孩子们,关于物体移动的秘密可多了,刚才小朋友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方法,现在我们到院子里试一试,看看还有没有新的方法,然后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人们是怎样让重、轻的东西从下面移到上面,或者从里面移到外面。你自己也可以试一试。”

通过这个活动延伸,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

记的我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在尝试教学时,不要忘记要先尝试后教,尝试教学中一定要让幼儿有尝试的机会,一定要让幼儿带着问题、目的去尝试,不要想幼儿是否能尝试成功,要重在过程,尝试以后要让孩子有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所以在整节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方法放到了首位,让每个幼儿都有尝试、交流、发现、发言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尝试教学的课程的模式,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节课结束后,我并没有把这一活动结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物体移动的问题,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讨论。

如今,尝试教学在我园已广泛展开,孩子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是尝试的重要内容,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孩子们在尝试中学习。遇到问题,让孩子尝试解决,孩子们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尝试教学给老师们带来了挑战,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探索和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孩子们在尝试教学的氛围中,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广阔的蓝天。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篇十九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安全课《吹气球不要往嘴里吸》。

(一)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学会保护自身的安全,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气球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朋友却不知道用嘴吹气球的危害有多大。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知道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所以我设计了这一课。

(二)说活动目标:

1、学会吹气球的正确方法,知道吹气球往嘴里吸。

2、知道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

3、发现事物规律,保护自身安全。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学会吹气球的正确的方法,知道吹气球不能往嘴里吸。了解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

旧塑料袋。各色气球纸箱教学一体机

1、我是通过游戏导入的用旧塑料袋装满空气使袋子膨胀后,把袋口扎紧,如气球状。让宝宝拿着这个"空气宝宝",自己向上扔并连续拍打,或与小朋友对拍,"空气宝宝"下落后,再扔再拍,重复进行,最好不要使其落地。

2、引导幼儿学习让小朋友们说一说童童是怎样玩气球的?

他在玩气球时发生了什么事?

童童小朋友在吹气球,吹着吹着,吸了一口气,结果把气球吸进了喉咙里。

3、教给幼儿正确吹气球的方法。

吹气球时,一定要用力往外呼气,当需要换气时,要先用手把气球口封起来,换好气吹时,再把手松开。一定不能往里吸气,以防将气球不小心吸到喉咙里,进入气管。

4、进入一体机课件"扩展空间"环节,学习"温馨提示"内容,并掌握发生意外的处理方法。

当我们玩吹气球把气球吸到喉咙里时,一定不要慌。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及时去医院,让医生帮忙取出来。

5、游戏:"吹气球"想象自己时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与好朋友合作表演气球越来越大与破掉的情形。

请与你的好朋友手拉手变一个大气球,我当打气筒吹气,吹气,吹气,气球大了好多,我继续吹气,怎么样了?想好了吗?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来表演!

和好朋友手拉手变个气球,合作表演气球逐渐变大,漏气了,越来越小的样子。

师总结:幼儿吹气球是由于气不够或不适当使用气球,容易将气球吸入口腔,导致窒息,或是气球爆炸,破碎的橡皮片弹回咽喉或是气管中,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处理了,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少玩气球,注意安全。

回家跟爸爸,妈妈玩气球,并告诉爸爸妈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