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19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GZ才子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19篇)

二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掌握一份好的大班教案是提高幼儿园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一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三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

教学反思: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五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六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七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八

1、知识与能力:

能根据课后生字词的注音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且在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与同桌交流,说出理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1、教学重点:让学生扫清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2、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习作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今天早晨起来吃过早饭之后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生:上学

师:是的,要背上小书包上学校,走进美丽的校园里你们开心吗?

生:……

师:你们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学校里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生:……

师:同学们能积极的发言,老师感觉到你们的校园生活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看看这个校园是怎样的,小朋友们在这个校园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吧!

(二)认识字词,熟读课文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读课文,根据第4页课后生字的注音扫清课文里的生字词,有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3分钟)

生:……

师: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挑战一下呢?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先让学生读,然后再出示拼音,紧接着老师领读,同学之间互读)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词,那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课文,感受一下大青树下的校园。

(三)感受情境,讨论学习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再细细的品读课文,感受这所小学的特点,并找出你喜欢的,或者是你认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生:……

甲生:……

师:学生甲说他认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青树下的小学写活了,所以他认为很新鲜,很精彩。

乙生:……

师:学生乙认为第三段的内容都很精彩,写出了上课时间校园里仅有学生读书的声音,显得校园安静。下课时间还有好多小动物一起玩耍,感觉这个校园很有生机。

丙生:……

师:回答的真棒,总结的很全面,看来你是有认真听讲的。

(四)拓展学习,相互分享

师: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不美?

生:……

师:那你们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分享一下?

丁生:……

……

师:听了各位学生的分享,现在老师也来分享一下“我所在的小学是在乡间的拐角处,刚进大门是个小卖铺,径直走的小路两边全是松树,我每天在办公室里和同事分享心得,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玩乐,孩子们很听话,我也很喜欢他们。”

生:……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九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

教学重点在题号前用,教学难点用标出: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借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

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借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拓展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猴子掌握了好多生字,现在他愿意跟你分享他的收藏,你能读出桃子上的生字就可以吃桃子了。

2、进行组词训练。

3、大家抢读,大声读。

导入语: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一起来瞧瞧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不一样?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1、提示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物?做了什么?

预设:早晨上学路上各民族孩子去上学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体会句子的含义——小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是不同的民族,他们来到了同一所小学,感受民族融合,各民族一家亲。仿写句子。)

3、同学们一到学校,就做了什么?他们上学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感受孩子们心情愉快、生活幸福的学校生活,通过向国旗敬礼,体会孩子们热爱祖国的心和孩子们在祖国大家庭里幸福成长。)

调节与反思:

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二)品读第2—3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感受上课铃声的美妙,知道铃声表示上课了,引出下文的关于上课的描写,这是一个过渡段。

1、“当当”:拟声词,这个声音写出了铜钟的声音,提示上课了,为下文写

上课时的情景做了铺垫。

2、快来读一读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请大家也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读一下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3、除了写上课的孩子们,这里还写了什么?

预设:

预设:这些描写衬托了校园里的“静”,衬托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好听。

4、说一说课间活动有哪些?

预设:跳孔雀舞、摔政、做游戏。

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预设:看热闹。

为什么要写小动物的表现?

预设:村托。村托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的精彩。

(三)学习结尾段。

正是因为同学们上课读书认真,下课活动精彩,所以你们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怎么样?

饱含情感读好这句话: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提示:读出作者对可爱的边疆小学的自豪和赞美!

找出描写学校美景的句子,饱含喜爱之情读一读。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見……

小组讨论:

1、省略号的作用:

(出示文字)早上,妈妈带我去买菜,我们买了西红柿、黄瓜、卷心菜······

2、思考讨论:这个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一样吗?

预设:课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意犹未尽,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尝试续写课文省略的内容。

范例:操场上,蝴蝶还停在秋千上面。白杨树哗啦啦地鼓着手掌··

调节与反思:

创设情境,使用文字游戏,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练习,识记字词。

教学过程

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有新鲜感的句子,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一定要说一说你的推荐理由哦。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下来!

预设: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大树下……

通过学习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播放:《爱我中华》,感受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和谐和少年儿童美好的生活。

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语:《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棱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打开“阅读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调节与反思:

通过阅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一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民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大青树下的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三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四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

出示任务: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任务: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上学

上课朗读下课活动

环境优美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六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2、3、4。

教学目标2、3。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七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

教学反思: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八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在题号前用,教学难点用标出: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借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

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借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拓展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猴子掌握了好多生字,现在他愿意跟你分享他的收藏,你能读出桃子上的生字就可以吃桃子了。

2、进行组词训练。

3、大家抢读,大声读。

导入语: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一起来瞧瞧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不一样?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1、提示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物?做了什么?

预设:早晨上学路上各民族孩子去上学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体会句子的含义——小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是不同的民族,他们来到了同一所小学,感受民族融合,各民族一家亲。仿写句子。)

3、同学们一到学校,就做了什么?他们上学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感受孩子们心情愉快、生活幸福的学校生活,通过向国旗敬礼,体会孩子们热爱祖国的心和孩子们在祖国大家庭里幸福成长。)

调节与反思:

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二)品读第2—3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感受上课铃声的美妙,知道铃声表示上课了,引出下文的关于上课的描写,这是一个过渡段。

1、“当当”:拟声词,这个声音写出了铜钟的声音,提示上课了,为下文写

上课时的情景做了铺垫。

2、快来读一读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请大家也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读一下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3、除了写上课的孩子们,这里还写了什么?

预设:

预设:这些描写衬托了校园里的“静”,衬托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好听。

4、说一说课间活动有哪些?

预设:跳孔雀舞、摔政、做游戏。

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预设:看热闹。

为什么要写小动物的表现?

预设:村托。村托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的精彩。

(三)学习结尾段。

正是因为同学们上课读书认真,下课活动精彩,所以你们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怎么样?

饱含情感读好这句话: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提示:读出作者对可爱的边疆小学的自豪和赞美!

找出描写学校美景的'句子,饱含喜爱之情读一读。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見……

小组讨论:

1、省略号的作用:

(出示文字)早上,妈妈带我去买菜,我们买了西红柿、黄瓜、卷心菜······

2、思考讨论:这个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一样吗?

预设:课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意犹未尽,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尝试续写课文省略的内容。

范例:操场上,蝴蝶还停在秋千上面。白杨树哗啦啦地鼓着手掌··

调节与反思:

创设情境,使用文字游戏,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练习,识记字词。

教学过程

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有新鲜感的句子,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一定要说一说你的推荐理由哦。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下来!

预设: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大树下……

通过学习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播放:《爱我中华》,感受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和谐和少年儿童美好的生活。

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语:《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棱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打开“阅读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调节与反思:

通过阅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练习题

1、打开“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相关范文推荐

    帮妈妈做饭日记(精选7篇)

    每一次总结都是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总结需要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提升的空间。为了激励大家更加努力地奋斗,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励志总结的范文,

    最新投资与理财求职简历(实用6篇)

    投资与理财求职简历篇一简历投资理财简历个人简历姓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8年6月15日证件号码:婚姻状况:未婚身高:160cm体重

    Found初一英语 英语心得体会初一(模板16篇)

    环保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微小贡献都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评估环保工作的成效和问题。下面是一些成功的环保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Found

    最新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总结(优质8篇)

    考试总结是对学习成果和努力的一次总结,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及时调整。学习总结范文6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一开学的第四周,我参加了进修

    最新开学班会总结(精选10篇)

    教师总结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照搬模板,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知识点总结范文]-生物分类和进化的基本原理及案例分

    保护环境的格言谚语有哪些 保护环境的格言谚语(优质8篇)

    在特殊的场合中,答谢词是我们向人们表达感激之情的必备环节。那么如何写一篇出色的答谢词呢?下面是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答谢词是一篇感情真挚而凝重的文章,以下是小

    教师随笔幼儿园中班(大全17篇)

    就职仪式可以帮助新员工感受到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公司对他们的期望。在新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以下是一些就职成功的经验分享,供大家参

    最新给同学毕业留言唯美句子 同学的毕业留言(汇总18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经历,对过去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梳理和归纳。能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范文,需要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总结。通过阅读

    最新汽车销售订单与合同的区别(优秀11篇)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可以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保密协议范文的构思和表达方式,合理编写属于自己的保密协议。汽车销售订单与合同的区别篇一地址:____

    2023年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学习心得总结是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的记录。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将分享一些来自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人们对参加培训的体验和收获进行的总结和反思。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