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雷雨小论文 成长需要成长需要雷雨(大全5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书香墨最新雷雨小论文 成长需要成长需要雷雨(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雷雨小论文篇一

许多学生的家长一致认为:我的孩子还太小,经不起大风大浪,应该把孩子放在温室里,不让他们遭受雷雨的打击,健康成长。现如今,这个观点已大众化,被大多数的家长坦然接受了,其实家长们不知,这是藏匿杀机的爱!

我的姑姑在北京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她和我说了两件事:她们学校有一位学生,因和同学发生口角,竟要跳楼自杀,多亏校方及时拦住才避免了一场自杀事件。一位学生因刚来到学校不适应,他不懂洗衣做饭,生活离不开保姆,他爸爸就关闭了自己生意兴隆的大公司,跑来北京陪儿子读书,照顾儿子,一边再给人打工。听了这两件事难免让人觉得可笑,可笑过之后是一片寂静。人们在沉思,像这样的事例我们每人都可以举出两三个。这些都是一些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只给孩子阳光,不让孩子接受一丁点雷雨所酿成的苦果。温室里生长的花儿固然美丽可爱,但一将它移至野外,它注定漠然死去。

成长不只是需要阳光,它也需要雷雨,因为雷雨可以让它变得更坚强,雷雨可以磨练它的意志,让它在雨过天晴后更加坦然地面对灿烂晴空!


雷雨小论文篇二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习中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河西分校

姓名徐晓琴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雷雨》是四幕悲剧,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2研究方法

《雷雨》是一部思想进步、艺术独创的名著。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善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二,情节生动、丰富、紧张。第三,语言简练、舍蓄,富有戏剧性;台词有力.富有动作性:人物诗言鲜明.富有音乐性来研究。

3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4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2015-6-11——2015-7-3

初稿提交2015-7-4——2015-8-27

定稿提交2015-8-28——2015-9-10

终稿提交2015-9-11——2015-9-29

5主要参考文献

雷雨小论文篇三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看完雷雨,不如写一篇雷雨读后感纪念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雷雨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却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胆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朴园,周萍,读者,最后她真的疯了。作为妻子,她背着丈夫偷人;作为继母,她与儿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锐,她魅惑,她也勇敢。她无视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冲破道德的枷锁,违背人伦。是谁迫她如此这般?是那死气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蛮横专制的周朴园?是年轻男人的气息与诱人的爱情?或许,她只不过是生错了年代。

曹禺与那位写下“红楼巨作”的曹老先生有些许相似,有一个无望的家。终日弥散着鸦片的烟雾的家;有一个废人般的哥哥的家。史太公不受宫刑之辱,或许就没有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想或许也就是这样一个家造就了一个五四青年,一个戏剧大师,一个叫蘩漪的女人,一部《雷雨》。

社会对女性的性爱压抑,专制男人对女人的统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年代造成了一个雷雨式的人物的爆发,其中就有一个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个男人叫曹禺。

蘩漪的儿子周冲不知为何没有她那动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许是剧中最脱离“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个孩子,有点傻气的孩子。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轰隆隆”,一场雷雨从天洒下,给人震撼,不禁又使人想到那部惊世之作《雷雨》,想到那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曹禺,想到以感恩的心来读它。

四幕情节,高潮起伏,跌宕不已。

第一幕,四凤与鲁贵的对话,周朴园与周繁漪的冲突尤为精彩。只贪幕钱财,轻个人感情的鲁贵只是为了那几十元钱与女儿闹,逼迫四凤,若不给钱就说与大少爷的事,可见他对金钱的追求的了何种地步。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东方葛朗台般鲜活的人物形象。周朴园与周繁漪,虽为夫妻但没有感情,繁漪吃了好多年的药,吃腻了,不愿意吃了,而周朴园却逼着她喝下去,但只是为了建立一个最圆满的,最有秩序的家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形象。

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相遇。周朴园在家遇见鲁侍萍,他开始并不知道他是侍萍,只是打听一下关于侍萍的事情,后来经过对话知道了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态度立刻转变,喝问:“你来干什么?”后来想用钱来打发她走,而侍萍却撕了支票。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被抛弃人的悲惨形象。

第三幕主要讲述在鲁贵家中,鲁贵与鲁大海的冲突。

第四幕,最精彩的一幕。四凤与周萍想要一起走,侍萍知道真相,不同意,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侍萍双手合十,祈祷着上天若要惩罚这违背人伦道德的事,就来惩罚她自己,刚要放他们走。周繁漪却冲了出来,在于周萍的对话疯狂起来,叫来了周朴园,最终周朴园说出了真相,周萍呆在那,四凤冲了出去,周冲也跟着出去,伴随着两声惨叫,两人双双触电身亡,周萍也饮弹自尽。

悲惨的结局,给人以震撼和无限的想象,本是美好的爱情却发展到最终的死亡,这只能怪这腐朽的旧制度。是这旧制度产生的人导致这一切,人们的心都被利益染黑了,心中只有钱,去不顾别人的死活,如文章中的鲁贵与周朴园。正是由于这,进而产生了悲剧的鲁侍萍与四凤,疯狂的周繁漪,以及无辜的周冲。

作者曹禺这篇著作,揭示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寄托了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有人评价:作者追求的,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他包含了人类戏剧的精华。是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的融合,是东方文学与西方的融合。

我们记住了《雷雨》,亦不能忘记他的伟大的作者,我们应怀着感恩的心去读书,且不止这,应该怀着感恩的心读千万本书,感恩这些伟大的作者们。

雷雨,云和云的碰撞,在这场碰撞里,谁都会受伤。但请记得雷雨过后,便是晴天。

三十年前,他是少爷,她是侍女,他们相爱了。但周家人的反对拆散了他们也拆散了他们的两个孩子。带着被抛弃的悲愤,她留下大儿子,独身带着小儿子,选择了一条河流作为自己命运的最终归宿。然而故事到这里还只是开端,她被好心人搭救。最后她嫁给了下等人,一个管家,并生下了女儿。而他住在大公馆里娶得是小姐,也生下了儿子。原本以为是两根平行线,此生彼此再无瓜葛,但是命,命却让他们相遇碰撞。他叫周朴树,她叫鲁侍萍,他与她的碰撞在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也是少爷,也是侍女,也是相爱。也是家人的反对,然而这一次的反对已不再是三十年的那么简单。后妈的反对不再是出于母亲的角度,弟弟的反对也不再是出于弟弟的角度。四个人的纠缠割断了两个人的幸福,但这只是序幕,真正的斩断还在后头。当鲁侍萍以侍女母亲的身份再次踏进周家大门,一场雷雨就真的开始了。几个人的回忆揭穿真相,留给他和她的只是残酷冰冷的现实。他是周朴树和鲁侍萍的儿子,她是鲁侍萍和鲁贵的女儿,他们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他与她的这次碰撞比三十年前更痛彻心扉。

在这场碰撞里,没有谁对谁错,这就是命,是命运把他们拉到了一起,再怎么挣扎也终究逃不过宿命。盲目的争执的结果,是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想要用心来拯救自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号,总是围困在命运的圈套里。

看着这场碰撞,我们会心疼四凤和周冲成了这场雷雨的牺牲品,也会心疼周萍难以忍受痛苦的自杀,也会心疼最后的周朴树望着痴呆的鲁侍萍和疯癫的繁漪的无奈。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纷乱关系,就在短短一天内被彻底引燃了导火线。是谁先碰撞了谁,没有答案。真正的答案隐藏在当时的社会黑幕下,如果没有那时的`封建观念,周家就不会反对周朴树与鲁侍萍那段不门当户对的爱情,也就没有后来周萍与四凤虽然真挚却不对的爱情,也就没有这场碰撞,这场雷雨。

如果说命运给你一场雷雨,就请微笑,别去埋怨。也许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里你会崩溃,在雨点纷纷洒洒落在你肩上你会心凉,可一定要记住雷雨过后就是晴朗的阳光。在那个时候,之前被淋湿的所有心伤都会被治愈,因为你在新的生活里,你挺过了碰撞,挺过了那场谁都会受伤的雷雨。走过了那个艰难的过渡,另一岸的春暖花开都等待着你。

最初接触雷雨是上高中时,课本上讲的,当时听老师讲了那么多还是不能从中有所感悟。(lz13)直到最近我右一次读它,才真正从中思考分析。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向留着她喜爱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正因爱,都是正因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以前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感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于鲁侍萍,杯具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运无疑是坎坷苦难的,但何尝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感情,她也是错误缔造者之一。可女生啊女生,你为何纠缠一场无疾而终的情爱三十年,三十年以后还仍拘泥于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灾难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么。既然如此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间你将这一生的苦难归于命运,归于看不见莫不着的生命之线,念叨着如何苦如何凄惨,紧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难道这就是你生命价值的所在么堂堂正正的对峙,随后潇潇洒洒的扬头离去,总比自行降自己于他人身下要舒畅,不是么。

这不仅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刻,没有什么事能真正到达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小论文篇四

曾珍(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404000)

雷雨,有雷有雨。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爆发了三十年来这个大家庭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典型的环境塑造典型的人物性格,这群不同性格的悲剧性人物,在那个雷雨夜之后,有了各自不同的归宿。

雷雨小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以雷雨一课为例,通过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阐述了如何采用阅读提示、视频教学、设疑讨论、角色表演和分组辩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戏剧鉴赏的方法,突破理解戏剧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难点。

关键词:中职语文《雷雨》戏剧冲突人物性格

《雷雨》是曹禺的成名剧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达到成熟的历史时期。这部剧作含四幕戏,第二幕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职基础模块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差,阅读与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如果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学生很难领悟本文,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还使学生失去一次难得鉴赏经典作品的机会。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阅读提示、视频教学、设疑讨论、角色表演和分组辩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戏剧鉴赏的方法,使学生理解该剧作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突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鉴赏戏剧的方法

教育部在制定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让学生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因此,教师教学该剧作,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日常学习中很少阅读戏剧作品,所以在教学该剧作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一味地求高,反而容易使学生一头雾水。

笔者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本单元提示,让学生了解到鉴赏戏剧的方法:受到舞台表演的局限性,戏剧作品的时间、场景、人物和情节都高度集中;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鉴赏戏剧的时候,重点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人物依靠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在鉴赏戏剧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揣摩人物对话。

学生了解到这些鉴赏戏剧方法后,笔者在教学中再注意运用案例加以说明,从而加深学生对鉴赏戏剧方法的理解。

二、通过视频了解戏剧的故事情节

由于该课是曹禺创作的《雷雨》剧作的一部分,如果让学生按传统方法来学习课文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作品的意思,“只见树林不见森林”的学习,会使学生困在树林的理解范畴内,很难揭开森林的面纱。如果让学生从头阅读原著,学生很难静下心全部读完。为此,笔者向学生播放电影《雷雨》,视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原著的内容和人物形象。通过播放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戏剧的情节和人物,为学生突破该课内容的理解关创造了条件。

三、设疑讨论,使学生了解戏剧的人物冲突和人物性格

老师一个一个抛出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对所有问题展开讨论和破解。学生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中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从整体上完成鉴赏戏剧的教学任务。

四、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人物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设疑讨论的末尾,笔者及时提醒学生回到课文内容中。课文的人物性格突出,个性鲜明,让学生尝试将课台变成舞台,组成一个演员团队一起表演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几个小演员上台演绎人物的神情、语言和情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分组辩论,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对课文人物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对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也相当有兴趣。笔者顺势提出一个探讨问题:周朴园30年来对侍萍的怀念是真情实意还是假心假意呢?然后把持相同看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要求他们用事实说话,通过课文的实例来互相辩论,支持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通过分组辩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当然,还有许多内容可以进行讨论,笔者鼓励学生课后采用写作的方式将感兴趣的内容表达出来,完成后上传到班级微博中与同学们共享。

六、教学反思

教学该课,虽然笔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但是使得学生的读、写、听、说、看、思、议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笔者认为,与其蜻蜓点水式地多学习几篇课文,不如静下心来在经典作品中深耕,能够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燕.曹禺话剧《雷雨》的话语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

[2]袁本福.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2(7).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