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课本桂花雨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念青松五年级语文课本桂花雨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五年级语文课本桂花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推敲,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爱桂花、忆童年、思亲人、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晰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对课文的初步阅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那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爱桂花情感的呢?文章又仅仅是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爱桂花的情感

1、自读第一自然段。这节写了什么?可以直接用文中的一句话表达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最喜欢桂花的什么?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怎样才叫迷人?陶醉、在时不想离开,离开了又总是思念(点击,连起来读前后两句话)

2、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十分清楚,一句话就行了,但为什么在中间插上那么一大段文字?是在用比较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情感,与梅花比姿态;与繁花比花朵,虽然不及,但花中仍最喜欢桂花。让我们读读(点击,读第一句)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桂花香。

1、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迷人的香气,自读第二小节。

出示:第二小节哪个地方最能表现桂花的浓郁香味?

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交流: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桂花的浓郁香味?

“浸”往往组成浸透、浸泡,十几户人家都浸泡在花香之中,更突出香味之浓。

“至少”就十几户吗?作者老家旧宅子四周的空地上种着许多株桂花,院中也是桂花树,花开时绿叶丛中缀满了桂花,花香随风飘逸,弥散四方。

特别是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再读这句……

“没有不”语气那么肯定,草垛旁,小路边,屋后的菜田,屋中的庭院全都被花香笼罩。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作者要说“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再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2、中秋节后,桂花成熟了,该收获了。自读第二自然段后两句。懂了吗?

改诗句:“花开当折终须折,莫等花落空折枝”

是啊,作者通过自己的体验,告诉我们摇桂花时机要把握好,方法要得当。

四、精读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童年的摇花乐。

1、自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又写出了什么?默读,不回答

2、将第三自然段分三层,如果让你配三幅画,考虑一下:

画什么?一句话说一幅图,粗略构思

怎样画?要尽力体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

……

图一:缠,缠着母亲是怎样的?谁读出来?(屋前房后,拽着衣角晃荡,眼睛里露出渴望的神情……读出了渴望,读出了迫不及待,读出了几分撒娇……)

图二:如书中插图,插图能表现当时作者摇树的情景吗?

图配文,看书中插图,听同学读文字

哪一个字将那种激动、兴奋之情迸发出来?喊

练读:谁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读出了快乐,读出了开心,读出了兴奋,真是神奇,好香啊!……)

评读:如果是你在摇,你有什么感觉?

画中那个大人画得你满意吗?孩子爱玩,爱热闹,这样激动、兴奋、喊叫、家里人也都为她高兴,何况她在帮家里做事呀!

出示句子读:难怪作者老是缠着母亲问,读……,难怪作者写到:读……对我是件大事。

图三:突出父亲和母亲桂花收下来了,全家庆贺桂子丰收

父亲诗兴大发,谁来读父亲的诗,哪个字体现了桂花给孩子带来的兴奋,哪个字体现了桂花给大人带来的兴奋?(乐,庆)

小结:第三节写了孩子的缠问,摇桂花的乐趣和家人庆丰收。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现在看来仅仅是对我吗?改读:摇桂花对全家人是件大事。

3、桂花收下来,自读第四自然段,全家动员做的事中,你认为孩子有没有参与?(拣、吃)孩子开心吗?与全家同乐!

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现在你能体会为什么说全年?

全年?开花时,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散四方;不开花时,做成桂花卤(坛盖一打开)、泡茶(开水一冲泡)、过年做糕点(蒸笼上一蒸),那真是浸在花香中。多么清馨,多么和美的乡村生活,桂花给全村人带来了喜悦。改读:摇桂花对全村人是件大事。

小结:到这里都是写作者回忆小时侯的事,现在再来体会“最喜欢桂花”的意思,仅仅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吗?(香气、快乐、美好的情感)

五、感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出示读第5、6自然段,读到这里,看出母亲和她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母亲变了吗?孩子大了;住家变了吗?家乡旧宅院子;心情变了吗?)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子里的金桂。”

(看着这外地的桂花,母亲想到了浸满花香的小村庄,那屋前屋后都是桂花的旧宅子,想到了年幼的孩子缠着自己问……想到了摇桂花时孩子尽情地喊……仿佛看到了庆贺桂花丰收时丈夫在吟诗……脑海里出现了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的情景,想啊想,于是母亲伤感而深情地说:……)

2、母亲老了,家乡远了,过去的欢乐不再有了,老人有些伤感,而我呢?

所以,当我……母亲深情地说:“……”读!我就会想起……

多少年过去,琦君早已告别母亲,远离故土,度过了她的青年、中年时代,现在她老了,但更加体会到了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子里的金桂。”于是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

出示:“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的名明”是呀,“人是故乡的……,花是故乡的……”

无论是在中国台湾,还是在美国,始终在说:

出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呀!”

原来作者把思乡的情感寄托在……桂花上了。难怪她要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五、拓展,了解作者琦君的作品及风格。

出示琦君(1918-2006),中国台湾女作家,作品:《烟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灯景旧情怀》、《琦君说童年》……香香的桂花雨,浓浓的思乡情,恍如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童年。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感情,这里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板书设计:桂花雨

香乐情

五年级语文课本桂花雨教案篇二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1.复习引入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桂花雨指导感情朗读。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五年级语文课本桂花雨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考虑: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分同桌轮读,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出示课件:师范读。同学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六作业

1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画一幅表示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使劲摇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好香怀念童年生活

五年级语文课本桂花雨教案篇四

(一)课前发放资料

1.发放课文内容及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中国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2.介绍桂花的资料: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预热

1.闻香识花

分别喷洒不同香味的香水。让学生分辨茉莉花,桂花,白兰花等花香。

拿出桂花香水问:这种香味是什么花香?

导入:每一种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每一朵花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花的美丽,花的灵魂也许是那美丽的身姿,也许是那可贵的花魂。今天我们就循着这香味,沐浴一场盛大的桂花雨。

(三)讨论

这是一场怎样特殊的雨?在这一场桂花雨中你收获了什么?

摇啊摇,我摇出了﹍﹍﹍﹍﹍﹍。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闻到了﹍﹍﹍﹍﹍﹍我又想起了﹍﹍﹍﹍﹍﹍。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疑问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创设情境:

师播放课件,图片结合音乐,请同学闭眼,指明上台,沐浴“香水雨”用香味唤醒学生的感官,刺激视觉,嗅觉以调动学生情绪。

师朗诵:清清的荷塘,田田的荷叶,我是婷婷的荷花,烈日下灼灼的向着太阳,微风中翩翩的舞动腰肢。绽放每一片花瓣,释放每一缕幽香。红艳的是我炙热的心,洁白的是我无瑕的灵魂,雨打荷花那是我含泪的微笑,清风拂过是我妩媚的衣襟。我低一低头与鱼儿私语,告诉她不能说的秘密;我抬一抬头向游人招手,为我驻足吧,看一看我莲的容颜,听一听我莲的心语,“我要怒放,淤泥裹挟不住我萌芽的冲动,再深的池水也阻挡不了阳光的诱惑;我要怒放,我从荷叶的缝隙中伸出头来,我吸取阳光,雨露,吸取生命需要的每一点元素,积聚力量,待某一天的某一个清晨,我勃然盛开,向着太阳微笑……”

我是夏花,不单是荷,我是夏日里绚烂的每一朵花。我是牡丹,雍容的开在洛阳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当我的花季到来。当我潮水般铺天盖地而来,人们便也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奔聚而来,只为一睹我的芳容,饱览花海如潮的气势。在那一刻,我将抬起我高傲的头,我将庄严的宣布:我无愧于造物对于我作为花的给予,我兑现了作为花的诺言,维护了作为花的尊严。

我是夏花,永远追求生命的绚烂。如果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香,我也要绽放迷人的花朵;如果没有迷人的花朵,我也要为大地增添一抹绿色。如果造物把我抛弃在无人的沙漠,我要拥有胡杨的本色。如果是在千年冰封的雪山,我要作那冰山上的雪莲。如果是被丢弃在幽谷,我也要学学那野百合,也要拥有春天。

生为夏花,我不会去讥笑野草,野草有野草的价值。我也不会去嫉妒雄鹰,不要用你的凛然俯视我,我是花,扎根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

六、师生现场习作

题目:收获故乡那一朵(片)﹍﹍﹍

()爱如花雨

月是故乡明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余里

摇花沐浴桂花雨

收得桂子分故里

儿时乐得摇花趣

花雨乡情入梦语

五年级语文课本桂花雨教案篇五

《桂花雨》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第二单元是课文都是与怀念家乡的游子情绪有关,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结合单元导读和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了解了借景、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并引相关诗词让学生体会透过景物和叙事来抒发思乡之情的方法。进而带着对这种写法的认识来学习《桂花雨》这一课,思考作者透过那些景物和事情来表达思想之情。这是学习本单元的重点,掌握了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必须难度。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引导不够充分。之后听钟老师的课,发现她这一点做得很充分。她让学生找到描述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情绪。之后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个性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情绪。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她的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我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我在课堂上做得不够的地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光太少,学生听老师说,懒得去思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用心性。

另外,我在教学中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品读不够。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透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我透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尤其是一个“浸”字,那里能够尝试学生运用自我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透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比可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有人说语文教学就应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忙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我今后的教学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描绘的生活情境。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情绪,“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但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学生体会得不够深。而我用自我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而没有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但在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时,如果让学生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之后说“那伴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给学生更多的时光去思维,去深入想象,帮忙学生理解作者“喊”时的情绪,再次加上动作来喊一喊,相信学生们的情感就能彻底激发出来了。当然,这需要激情和热情,而我就是缺乏这个。

课文最后我试图透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这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套给学生,却始终没能到达学生与文本的共鸣。于是,还是我自我自说自话解释了母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其实,对于这些深刻难懂的问题,能够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体会、思考。

另外,在时光安排上,我要尽量留足够的时光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把时光都留给学生,而是要有老师适当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在提问资料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复答案或者简单的鼓励,而是要结合课文资料进行引导、激励性的评价。在备课时,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资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用心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我一向以为自我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但是看了视频才明白原先是张苦瓜脸,从头到尾没有笑过,因为一向觉得自我笑起来很丑,以后要注意课堂上多一些微笑。课堂上从容了许多,但还不够淡定,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冷场不能有效地扭转,常因为紧张忘记了课堂程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前对于自我的教学没有清醒的认识,如今看了视频会发现很多细节的问题和根本性问题,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对照自我,努力改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