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飞雪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

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三)、联想讨论

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

2、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1、欣赏竹竿舞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

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了解可爱的动物――母鸡的一家,并能用欢快的声音表现大母鸡。

2、在聆听的乐曲中体验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通过听唱、接唱、表演、伴奏等方法,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歌曲。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轻松掌握节奏,用形象的动作表情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我的小鸡》模仿小鸡的叫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呢?

师:你们听,老师是这样模仿的(出示节奏)你愿意试着来模仿一下吗?

师:加上动作我们再来模仿一次。

师:小鸡的主人看到这些可爱的小鸡高兴极了!他开心的唱了起来,你们听,她唱了什么?

完整聆听《我的小鸡》

生:可爱的小鸡、毛茸茸的小鸡......

师:同学们听的真认真。我们一起轻轻的模仿小鸡的叫声来给歌曲伴奏,你能做到吗?

二、模仿公鸡、母鸡的叫声

师:小鸡不停的叫着走着,它在找谁呢?哦,它在找它的爸爸妈妈呢!(出示公鸡和母鸡)

师:谁是公鸡?谁是母鸡?

生:学生分辨简单描述

师:公鸡打鸣怎么叫?

生:学生模仿

师:公鸡每天早早起打鸣告诉人们天亮了

师:能不能加上动作再来叫一叫?

生: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模仿公鸡打鸣模仿的可真象,公鸡打鸣,那母鸡干什么呢?

生:母鸡下蛋

师:那母鸡下蛋怎么叫?

生: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对母鸡不是很了解,下面老师给大家模仿一下(出示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好不好?

三、聆听《公鸡、母鸡》

初听乐曲

师:公鸡、母鸡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也高兴的叫了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公鸡母鸡》听一听乐曲中是如何模仿母鸡下蛋的?(听全曲)

师:在乐曲中你们听到母鸡的叫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这首乐曲中多次表现了母鸡下蛋时的叫声,下面就请同学们边听乐曲边模仿母鸡做下蛋的动作好吗?(播放乐曲,学生表演)

四、学唱歌曲《下蛋罗》

导入

师:母鸡咯咯咯咯不停的叫着,正在窝里下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下蛋罗》

师:听!歌曲中母鸡下蛋时是怎样叫的?(范唱)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找学生模仿)

师:你在仔细听一听母鸡是怎样叫的?(师范唱叫声部分)

师:同学们一起来模仿

师:你们听见了吗?大母鸡坐在什么地方下蛋吗?

生:(草窝)

师:下蛋时什么表情?

生:涨红了脸

师:你能唱一唱吗?

师:歌曲中除了模仿母鸡叫声唱了两遍还什么地方唱了两遍?

生:蛋儿大蛋儿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一起来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师:母鸡下蛋了,它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高兴

师:很兴奋,急着要告诉它的主人它下蛋了,主人一定会高兴是吧!

师:你能把母鸡高兴的心情用歌声表达出来吗?

生: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为它们庆祝吧!

总结

师:在这节课上同学们认识了小鸡的一家,你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善于模仿的孩子们,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篇三

小学音乐课:《多快乐呀多幸福》教学设计

1、通过学唱藏族童谣《多快乐呀多幸福》,体验藏族民歌高亢嘹亮的特点,并能用愉快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

2、初步学习藏族舞的基本动作:踢踏基本步和三步一体踢。

3、了解藏族的风俗,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民族大团结。

教学重点:尝试学跳藏族舞的基本动作并在学唱歌曲和体验藏族文化的同时,感受藏族民族的热情奔放。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歌曲中附点节奏,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多媒体、卡片、挂图、电子琴、

教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播放课件图片,引出藏族并介绍美丽的西藏风俗文化。

(二)初步感知拍打2/4节奏

1、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藏族的了解。

2、师:出示卡片:“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巴扎嘿”——你真棒(让学生学习这两句藏语)

3、学跳藏族舞:让生跟老师一起学跳几个藏族舞动作,并配上《多快乐呀多幸福》乐曲伴舞,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和表演做好准备,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

4、节奏游戏:请大家做一个节奏游戏,要求用手脚配合。

边拍节奏,边配上音乐《多快乐呀,多幸福》来伴奏,为后面学会歌曲后配伴奏做好准备。

(三)用心感知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2、再次听赏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更加熟悉。

3、教师范唱,让学生大声跟唱。

4、跟琴声逐句练唱歌词,并强调重难点乐句唱法: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处

5、采取师生接唱、男女生对唱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并让学生学会完整连唱歌曲。

(四)创编表演培养能力

让生现学现用把所学的藏族舞动作自己组合创编并配上音乐跳起来。师生共同参与把学习推向高潮。

(五)总结深化疑难解答

(六)课后作业

让生课后再搜集藏族歌曲来唱一唱,进一步感受藏族歌曲的特点。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篇四

1、会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2、体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情绪;

活动准备

钢琴、小帽子,铃鼓、小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哇哈哈》。了解音乐的节奏;

2、讲解歌词的内容:老师念一句,小朋友念一句;

3、和老师一起演唱歌曲,男生、女生分辨别演唱;

5、幼儿根据音乐自由表演游戏,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别人;

6、幼儿再次游戏,加深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课后评析:

小朋友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以前提高了很多,音准和节奏也有进步,对于课堂上的材料关注的比较多,纪律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自由表演的时候,有点吵闹。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3、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欣赏《回声》

3、再次聆听回声(出示歌谱)感受乐曲中强弱的对比

三、发声练习男女声分组唱,随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一下回声。处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强的力度来演唱,表现叙述的语气。

四、学唱歌曲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友谊的回声》,先听一听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指名学生回答,师小结: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么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怎么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怎么样的真心,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就是友谊的回声。

1、欣赏歌曲,随音乐轻轻唱一唱歌曲。

2、个别指导

b、出示:回声回声…可爱的回声。师独自唱一唱,请学生为老师伴奏(拍手拍腿)述:这里有一个休止符,表示后半拍起唱,请同学们在为老师伴奏的时候注意一下,这里的休止符是怎么把握的(师再唱,生伴奏)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师弹琴,生边拍手边唱,逐步脱离拍手拍腿)

3、随老师弹琴,生轻轻演唱歌曲第一段“向着大森林”尾音指导。

4、学唱第二段,师弹琴,生轻轻唱一唱,个别地方纠正。

5、随琴轻轻唱一唱歌曲。

7、让我们带者对友谊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拍打节奏,轻声来演唱)

8、纠正歌曲中错误的地方,跟琴演唱,提示带者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9、用强弱来打拍的形式,再次用情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回声,你现在知道音乐中是怎么表现回声的吗?对,运用了两个力度记号,那就是强、弱。除了这两个力度记号,音乐中还有一些记号也是表示力度的,也有表现力度的变化过程的,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接着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篇六

一、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二、歌曲《春天在哪里》

三、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一、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了解曲式结构知识,能用动作和图形表现歌曲的曲式结构。

三、听赏乐曲,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四、进行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学唱两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欣赏两首以“春”为主题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万物复苏的'景象,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能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民谣,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它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歌曲为aba三个单乐句组成。教材中运用了听、唱、动、画、敲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掌握知识。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1、教师语言导入课题,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听完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歌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学唱歌曲。

(1)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

(2)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

(演唱时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心理与状态。初唱时借助这四个音的手号位置来帮助演唱。引导学生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3、分析歌曲的特点,引出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是比较明显的aba三个单乐句结构,请学生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三个单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1)你听了歌曲的前奏音乐时联想到了什么?

(2)“这些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在你听、唱后有什么感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分析完毕后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分析,师对学生鉴赏音乐的参与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多动脑筋。

三、拓展(环保):

布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思考自己将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下课。

教学板书:

春天来了

强弱记号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教学反思: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感情演唱歌曲,但在附点节奏处,有个别学生仍未能准确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