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紫薇儿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

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

4、你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新授部分:

(一)教学例1(1):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2、(板书)10+20=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生1:1个十和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2:把20放在心里,再往后数10个。

生3: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得到30。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

5、基本练习(课件):

40+2030+5060+1020+7020+10+50(你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1(2):

1、那么刚才小朋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减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5、基本练习(课件):

(三)总结质疑: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口答:

2、(课件)口算:

3、(课件)这里有50个花生,猴哥哥要10个,猴弟弟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篇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另外我在练习的设计上进行了改变,这节课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趣味练习和应用体验。这些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分层次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引导了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特别是符合了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又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我认为这种开放式分层次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值得继续发扬。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和探究算法时,理性够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直观性的教学,如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导致了中下生对算理的一知半解。今后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性的教学,或者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理解题的方法和算理会记忆更加深刻。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篇三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是在学生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之后教学的,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30,先算4030=70,再算705=75。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3,先算53=8,再算408=48。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

从孩子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小棒就成了孩子们认数、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忠实伴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增加,学生对小棒的兴趣已不如先前。加之学生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后,热衷于在计数器上拨数。在这节课上,学生在列出算式4530之后,又很快说出得数是75。于是,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由于学生的计数器上没有标明数位,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己用水彩笔补上,但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做,到了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也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看来,让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我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直接在4捆下面摆了3捆,下面的学生也随即附和。当时,我为了图省事,也没有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没能展现一个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不够深刻。

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一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篇四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备注

一、口算练习:

3+2=4+5=8-4=1+2=3+5=6-2=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篇五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于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把重点定位在优生理解算理,后进生重点掌握算法,初步理解算理这一目标上。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1、课前,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通过这一环节,我想帮助学生回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为今天这节课的口算做好铺垫。在学生口答之后,我分别挑了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课中,我挑选的是班里的一名后进生,虽然她能算出得数,但是却说不清楚怎么算的,支支吾吾了很久,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在这一环节中,既然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算理,我就应该让优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他说,再引起其他学生的回忆,达到复习的目的。

2、在新授这一环节,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买玩具的情景,让学生算一算用35元去买2元的东西,还剩多少元?当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请了一位优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又分别请了3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中两位是举手的,另一位是没有举手)。等他们说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之后,这时大部分小朋友已经能够理解算法,最后用小棒来演示算理,目的是帮助后进生进一步理解。

3、这一环节的整体思路是:先让小朋友们你说我说大家说,说好后先让部分学生理解,再通过小棒让所有小朋友都能理解算理和算法。但是教学后我发现结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新授环节时间花费的.比较多,导致后面时间来不及;另一方面学生说得也并不是很好。反思第一节课中的种种不当之处,在上第二个班级时我做了稍稍调整。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先请一名优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紧接着我请另一名优生再来说一说,然后集体说。目的是让部分学生先理解起来,然后我通过大屏幕边演示小棒边讲解,帮助后进生理解。小棒演示好之后,我再请后进生说一说通过看小棒,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吗?这一环节目标是让后进生你说我说同桌说,帮助他们理解算理和算法,最后大家再齐说。小小的改变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我还叫了几名后进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能够表达出来,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一环节,让我体会到,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步步落实,先让部分学生掌握,然后利用学生的资源来互相帮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