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讲礼貌人人爱教案 谈礼貌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念青松最新讲礼貌人人爱教案 谈礼貌教学反思(优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讲礼貌人人爱教案篇一

当秒针在钟面上滴滴答答不停行走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秒一秒地驶过昨天,迎来今天。针转了一圈又一圈,而我们,又究竟留下了什么?弹指一挥间,再忆及上次的赛课,已经是前年的事了。我一直坚信,每一次赛课都是难得的体检,总能在别人善意的评价与自己的内省中得到成长。我迫切等待着新一轮赛课活动的到来。

20xx年3月24日中午,迎来课题,我的心却猛地一紧:一篇小学阶段为数不多的议论文——《谈礼貌》。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无疑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但是,怎样才能上成纯粹的语文课,而不是思品课呢?指导老师宁老师给我的意见是:紧扣三维目标,静下心来研读课本。是啊,语文离不开字、词、句、段的掌握和运用,字词的学习以及课文内容的熟悉才应该是第一课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思路清晰以后,我就开始钻研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说理性文章,但文中还是有些字词不好认读、难于理解。于是我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把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并分了类。例如:呔、牛皋、离镫下马、纠纷、和谐等是这课的生字,学生以前没见过。《说岳全传》、小校场等里面有多音字,不好辨音。咳嗽、师傅词语连在一起读,后一个字应读轻声音。(后来我把这些词归为第一组)。文中还有:彬彬有礼、礼貌待人、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等这样难理解的词句(我把这些词归为第二组)。因此我决定把字词认读、词句理解作为教学的第一部分。但为了避免枯燥,在学生提出第二组词语中有不理解词句时,我要求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进入课文,在练读岳飞与牛皋不同的问话后,我问学生,你能不能试着用第二组词语告诉老师,牛皋和岳飞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们回答:岳飞是彬彬有礼,礼貌待人;牛皋是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一下子,不仅理解了这些词语,而且还学会了运用,我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孩子们个个兴奋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我乘机指导:像牛皋这样态度粗暴就叫“失色于人”,出言不逊就叫“失口于人”,那你们说“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怎么理解呢?立刻小手如林般高高举起,他们大声地说:像岳飞一样,礼貌待人,彬彬有礼,就是“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在上到牛皋与岳飞不同的问路方式,得到了老者不同回答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老者,牛皋向你问路,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岳飞向你问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继而逐步明确:像牛皋这样没有礼貌,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只会让人生气,让人讨厌,这就叫:“无礼讨人嫌”。而像岳飞这样彬彬有礼,别人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此岳飞得到老者非常耐心的指路,这就叫:“礼到人心暖”。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因为是第一课时,在课文内容上,我只选择文中第一个事例即问路部分,重点评讲。但课文是一个整体,问路这一事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这之前,我带领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结构。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让学生两次朗读全文,第一次是在看了题目,提出问题之后,带着问题去读;第二次是学习字词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更准确更流畅的朗读课文。通过两次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发现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介绍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都是作者在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中间部分是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带学生提炼课文的观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再进入第一个事例“问路”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反应很好。最后,我由问路艺术引向指路艺术,为学生设置情境,联系中博会,练习说话,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有些回答非常精彩。

讲礼貌人人爱教案篇二

《谈礼貌》这是篇说理性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重点应该是让他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另外就是让他们初识议论文,初步掌握这类文章的表达方式。围绕这两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特别是三个事例最后揭示的三句道理,再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第一个事例中,我重点围绕“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让学生在反复读了这个故事后,结合这个事例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接受了思想教育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围绕重点句子来整体感悟段落,乃至整体感悟文章的能力。同样,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又重点抓住“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一句中的“理解”这个词,结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让学生说说对“理解”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在这件事中,女青年理解了小男孩的什么以及小男孩为什么能得到女青年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孩主动地道谦,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也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它们各有侧重,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对待礼貌的态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仅仅是这样,这三个事例的选取还分别侧重了这三方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该采取什么态度、当我们有了错时我们该怎样做、面对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而我,尽管教学中也结合事例交待了这三方面,但仍缺少一个整合,缺少一个归纳,缺少一个让学生立体、纵观看课文的机会。议论文“事例的典型化”在学生心里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在这节课中,围绕着三个事例,我和学生们对礼貌谈了不少,让学生说说有礼貌者怎么有礼貌,没有礼貌者又是如何没有礼貌的,以及从他们的故事我们又该怎么做。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性认识“有礼貌”“没礼貌”,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且我们也要通过朗读,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把书本的言语落实到言语交际中去,让学生在体悟文本的思想的同时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但失误的是,我让学生读了、感悟了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却没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之关键词,让学生在这些关键词的朗读中、对比中去品读,去感悟。

名言俗语积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特点,它的好处自不必言说。但这节课,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却因自己没把握好时间而没能与学生交流成。小练笔是对文本的一个拓展,是学生思维的延续。光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还不够,我们还得学着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一写生活中的礼貌事件,这不论从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着眼于礼貌教育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样因为自己没把握好时间,对整节课缺少整体规划,课前没备足课而没能在课堂上落实。

经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新课程需要的是能有着丰富的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教育实践的高素质教师,作为一名在新课改下的青年教师,我想我们惟有学习,惟有钻研!

讲礼貌人人爱教案篇三

今天,在包河区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我执教了《谈礼貌》的第一课时。通过这节语文课,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交流的氛围很重要,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课教学中,我重点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教授完19课《谈礼貌》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在教学《谈礼貌》时,感觉自己是和学生交谈着、讨论着、商量着来学习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为实现教学目标一,我首先利用大屏幕展示新词语,生字用红色标注;其次指名学生读准字词并纠正字音;然后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最后指名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识字的大道就迎刃而解了。

为实现教学目标二,我首先布置学生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并且提出读后检查阅读结果,在检查学生字、词、句、段时教师相应点拨。其次为加深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为理解课文内容,流利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教学目标三,我先表扬学生礼貌待人,拉近学生与我之间的距离。意在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为在以后的读文体会中做下了铺垫;再指名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平常有哪些礼貌行为?还指导学生回忆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起了哪篇与此相类似的文章。(《说勤奋》)

(1)这类“谈”“说”“论”的文章有鲜明的观点,例如《说勤奋》,作者在开头说:古今中外所有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在结尾有说: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一生勤奋。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往往会举例、引用名言论证,以便以理服人。《说勤奋》作者用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的事例,还借用华罗庚的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

(1)找找课文《谈礼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用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循着刚才复习的旧知,很快找到了解决新问题的桥梁,交流时,我发现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本文的提纲。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论证、辩驳作者的观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告诉学生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我认为不足的地方:

1教材的把握还有很大的依赖性。

虽然课上得还不错,把握教材也可以,但是我发现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对教学参考书有很大的依赖。有的老师说:“当然要看教参,不然,印教参干啥?”但是过于的依赖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钻研能力低的表现。我在这一点上的确欠缺,需要好好改进。

2课上“灌”得多。

感觉还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给学生一个陷阱让学生跳,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发挥出来,思维的训练要加强。

讲礼貌人人爱教案篇四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使学生既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呢?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感悟作者用词造句准确、传神,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一句。学生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没关系”等词语,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主动地道谦,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

有的学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对小男孩冒失的谅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时懊悔的内心。有的学生认识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应该用好礼貌用语,同学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讲礼貌人人爱教案篇五

**年**月30日,在**小学基地校上了一节课,本来与师父商议的事上第二课时,可是因为一些原因临时调整上了第一课时,对我来说真是措手不及。

两个字概况本节课就是遗憾。首先我的课件没有来得及修改,目标是第二课时的,而我却还是让孩子起来读了,这是最大的.失误,一节课的目标在开头就明确错了。其次,因为孩子没有任何的课前预习,在朗读这块给的时间不够充足。第三,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在表述的时候没有很恰当地使用说理性文章语言,第一段是提出观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里应该是观点,而不能说是道理。第四、在讲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最后应该总结一下意思。第五、在二、三两个故事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这里不应该做太多的讨论,孩子能够表述、会讲故事就可以了。第六、语言训练:礼貌待人,可以,可以(),还可以()。出示的太早,难度太大,孩子说不出来,应该调整到最后一个故事完结的地方。第七、课堂纪律不太好,不知道该如何去管理别人的课堂。

总之,结束后觉得自己又进步了,多一次锻炼的机会就多一次学习的机会。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