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薇儿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篇一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促进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接下来,我就结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从“研读教材”、“抓准四个着力点”、“落实一个统一”,“贯穿一个对话”四方面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准确生动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在文本解读时,我主要从普通读者、学生收获、教师教学三方面潜心研读教材。

作为一位普通读者赏读课文,随着作者对文中主人公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的聋哑青年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同时还感悟到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细致入微、耐人寻味。

第二步,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

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部分,这些内核往往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情感点。我抓的是题眼“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课堂上就将此做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研读,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当然这一课特殊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不止一处,还可以抓“举止特别”“忘我的境界” “融为一体”,这些点,都能够引出本文的重点词句,但不管抓哪一个,目的就是提炼教材精华,使教学内容更简约。

根据学段要求、学情以及本文的特点,确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就今天四三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目标基本达成了。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经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进行语文字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样的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教学中,不是孤零零地进行语文文字训练,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凭空感悟,而是让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有机的结合,以求达到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让情感涌动在学生心中,同时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从中还习得了学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而对话对于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地过程中进行。”鉴于此,我和学校的几位教师曾经搞过一个《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的研究》校本实验,因此对对话教学有一定的实践体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对话式”语文教学,师生双方之间可以相倾听和交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好。

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自我对话等。在这其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意,为阅读教学最为重要和有效的一环。

生本对话,不言而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对于生本对话,本课设计主要有3处:

第一处,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由作者一个点的描述在学生心中立体多维的显现出来,我站在作者的视角,还原文本,为学生创设情境。“身边看鱼的男女老少,个个有说有笑,唯独他那么特别”“等到太阳下山了,又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看鱼”,“春去秋来,作者又一次遇见了他”。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把课文读得更有滋味了,而且进入了这种情境,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第二处,就是“赞叹着和议论着”那里,学生一下子从读者成了课文中的一个个角色,完全走进了文本,经过在附小那次讲课,我也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因为许多同学都在用不同的声音赞叹,没有议论的。所以我又在同学们赞叹时加了一句“人们赞叹着,可青年人连头也不抬,大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议论声也随之而来,接下来,的确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第三处,是一个细节问题,因为主人公是聋哑人这一身份的特殊性,有些学生会把没有任何反应归结为对周围人的赞叹是他听不到而已。如果这样理解,对青年人专注入迷的品质就大打了折扣,于是我追问了一句“有人认为,他是聋哑人,没有反应,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学生做出反应后,我又说“即使他是一位聋哑人,他也可以怎么做?”紧接着就是“抬起头”“打手势”“炫耀着”……一系列地反问如此设身处地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他专心到了入迷的程度。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篇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阅读的心理规律。阅读教学应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伊始,从题目入手引导复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对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引导读、悟:鱼怎么游到纸上?为什么能游到纸上?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价值。

“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杜威语)”语文课还要上出十足的语文味,这语文味就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听、说、读、写的训练。这节课上,我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培养敏锐的语感。如“静静地看”一词组,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静静地看?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你平时是怎样看鱼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显得更加认真、更加专注、更加入神。通过对比,感受到词语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这样静静地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带着想象,抓住“静静”读。学生轻松地感受到青年的如痴如醉。又如,引导学生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时,我超越了单纯回忆生活经历的简单做法,要求学生找到文中可以理解的词语去体会、去琢磨。这样真正立足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体会青年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基础上,再出示“鱼游到了心里”,结合最后一段来理清两者的关系,此时有水到渠成之感。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问课文学到这,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说什么?让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每一篇课文都是习作的范例。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都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厚积薄发”,到习作时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课在学生感受到鱼栩栩如生后,引导学生想象:这么活灵活现的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有白发苍苍的小孩、有天真可爱的老人、有和蔼可亲的阿姨…听!他们议论着、赞叹着……,你听到了吗?他们在说什么?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的阿姨()地说:()。”这样的句式写话。渗透习作中抓住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写,同时让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篇三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习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合作学习课文二、三、四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品味课题。

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发情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三、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习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习;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

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习:

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 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平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 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四、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 生 :找句子 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 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 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 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句子。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句子。

出示比较句子: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 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过练习、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 ”;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 身残志坚等

五、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 ……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句子: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句子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 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平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 画 勤奋专注

(细观察) 记 身残志坚

鱼游到了心里

教学反思: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设计填空、比较、关联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样专项的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些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层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的内涵。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解读知识点,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篇四

学校要听老师的课,名日“考核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选择了〈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让学生自渎一遍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位聋哑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观鱼、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3)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篇五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形成学生勇于探究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的基础。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一年级音乐欢迎你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最新秋游教学设计四上(通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二年级小蝌蚪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2023年长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2023年幼儿园大班冬至活动方案总结 幼儿园冬至活动方案(优质5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

    小学六一文艺汇演活动方案 小学六一文艺演出活动方案(优秀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

    最新秋娃娃来了教学反思(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体育教案三级跳 体育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我的好朋友课后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汇总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