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 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影响调查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温柔雨最新家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 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影响调查报告(优秀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篇一

湖医药”先招“情系二胎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实践报告【1】

8月3日,湖北医药学市民院第二临床学院”先招“志愿”情系二胎“暑期社会实践队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在十堰市就市民对二胎知识及其相关政策了解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有效问卷461份,男女调研比例为1:1,此次调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数据显示,有95.1%的人对二胎政策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有63.5%的人从未参加过二胎政策的宣传,人数过半。

在二胎政策态度方面,60.3%的人表示支持,34%的人表示中立,可见民众对国家二胎政策态度方面表示很积极。

而其中又有42.5%的人觉得开放二胎的时间太晚,47.7%的人认为开放二胎的时间刚好,可见民众对开放二胎时间的态度不一,均有一定的差异性。

当问及全面二胎实行的时间时,有59.6%的人回答正确。

从个人角度出发时,问及生二胎的因素有哪些,多数人认为多一个孩子,家庭要热闹些,其次是为自己将来养老做打算。

而在多数人看来,缓解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推出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占据72.6%。

问及哪些因素不利于二胎实施时,多数人看来养育孩子费用高,经济跟不上和父母工作压力大,没时间教是主要原因,可见现在生育和培养一个二孩的费用是很高的,还有接近半数人认为,孕妇年龄偏高也是一个原因。

其中家庭经济无法满足孩子需求占据40.7%,有32.9%的人认为难以在孩子之间一碗水端平,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二孩父母亲有一定的压力。

问及二胎政策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时,家长认为在培养团结互助,优越环境欢乐成长,乐观开朗性格的培养,分享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竞争意识的培养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数据显示,自国家全面二胎开放以来,超过半数的夫妇有正准备生二孩,可见国家的开放二孩的时间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高龄产妇的了解中,一半的人知道高龄产妇的`年龄,另一半人不知道其年龄。

其中有69.2%的人认为,若果自己是高龄产妇,如果产前检查,有危险就不生二胎,同时调查发现,87%的人对高龄产妇生育的危险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问及二胎政策是否会增加医院对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的需求量时,有81.5%的人认为会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预见,未来医疗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问及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对医学生未来专业选择方向的影响时,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问及二胎政策对老人的最大影响时,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而问及二胎政策能否遏制失独群体数量上升时,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可以。

大多数人愿意从网络上获取二胎知识,其次是电影电视和医务宣传方面,问及如果是医学生时,自己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各自看法不一,所占比例大致相同。

此次调研数据表明十堰市居民和在校大学生国家二胎政策了解程度较深,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成效。

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就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估计少出生了一两亿人。

但是,人口政策的变化应与人口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相适应。

通过对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现状,并对二胎政策对养老问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国内外政策、现状的分析,我们小组认为,在新的人口趋势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必要进行适度的放松。

度的了解;而有63.5%的人从未参加过二胎政策的宣传,人数过半。

在二胎政策态度方面,60.3%的人表示支持,34%的人表示中立,可见民众对国家二胎政策态度方面表示很积极。

而其中又有42.5%的人觉得开放二胎的时间太晚,47.7%的人认为开放二胎的时间刚好,可见民众对开放二胎时间的态度不一,均有一定的差异性。

当问及全面二胎实行的时间时,有59.6%的人回答正确。

从个人角度出发时,问及生二胎的因素有哪些,多数人认为多一个孩子,家庭要热闹些,其次是为自己将来养老做打算。

而在多数人看来,缓解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推出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占据72.6%。

问及哪些因素不利于二胎实施时,多数人看来养育孩子费用高,经济跟不上和父母工作压力大,没时间教是主要原因,可见现在生育和培养一个二孩的费用是很高的,还有接近半数人认为,孕妇年龄偏高也是一个原因。

其中家庭经济无法满足孩子需求占据40.7%,有32.9%的人认为难以在孩子之间一碗水端平,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二孩父母亲有一定的压力。

问及二胎政策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时,家长认为在培养团结互助,优越环境欢乐成长,乐观开朗性格的培养,分享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竞争意识的培养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数据显示,自国家全面二胎开放以来,超过半数的夫妇有正准备生二孩,可见国家的开放二孩的时间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高龄产妇的了解中,一半的人知道高龄产妇的年龄,另一半人不知道其年龄。

其中有69.2%的人认为,若果自己是高龄产妇,如果产前检查,有危险就不生二胎,同时调查发现,87%的人对高龄产妇生育的危险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问及二胎政策是否会增加医院对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的需求量时,有81.5%的人认为会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预见,未来医疗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问及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对医学生未来专业选择方向的影响时,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问及二胎政策对老人的最大影响时,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而问及二胎政策能否遏制失独群体数量上升时,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可以。

大多数人愿意从网络上获取二胎知识,其次是电影电视和医务宣传方面,问及如果是医学生时,自己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各自看法不一,所占比例大致相同。

此次调研数据表明十堰市居民和在校大学生国家二胎政策了解程度较深,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成效。

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就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估计少出生了一两亿人。

但是,人口政策的变化应与人口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相适应。

通过对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现状,并对二胎政策对养老问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国内外政策、现状的分析,我们小组认为,在新的人口趋势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必要进行适度的放松。

大学生暑期实践队到我市调研单独二孩政策【2】

17日,由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名大学生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完成了关于我市“单独二孩政策与传统文化”的暑期调研。

调研中,实践队分别对市卫计委、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多个社区居委会进行问卷调查,并前往夏道镇了解目前乡镇家庭的生育观念。

经过调研,实践队了解到,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南平市未出现生育高峰,“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力渐渐淡化;经济水平成为影响城市居民“二胎”计划的重要因素;多数居民认为孩子需要好的栽培,“优生”胜于“多生”。

同时,乡镇居民的生育观也有所转变,虽然多数家庭选择在合法范围内养育两个孩子,但“生男生女一样好”同样是多数人赞成的观点。

实践队将对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进一步研究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暑期社会实践——鼓励二孩,我们在行动【3】

“国家全面放开二孩啦!可爱的宝宝在向你招手哦!”6日下午,川农大生科院暑期实践“宝贝b计划”团队7人,在南二路社区,向居民宣讲二孩政策。

首先,大家分成三组,在社区外的三条主干道上为行人发放传单,我跟随另外两位同伴行走在东边街道。

外面下着小雨,街上的人很少,所以,我们基本将传单发放给街道两边的店铺老板和顾客。

传单上主要有两部分的内容,我国已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和生二孩的好处,给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鼓励二孩”。

发放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叔叔,其中一位50岁左右,他向我们讲述了生下二孩但却遭到处罚的往事,并表示现在国家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让他感到欣慰,另一位叔叔30岁左右,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现在没有生小孩的打算。

我们还接触了很多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很支持我们的宣传,对全面二孩的政策也是会心一笑。

另外还有一些爷爷奶奶,他们表示,既然现在全面放开二孩了,回家也要催催子女再生个宝宝了,活动过程中,也有一些叔叔打趣地说到“我们现在没法生了,你们年龄正好,要加油啊”,我们被他们逗的笑个不停。

半个小时后,我们在指定地点集合,前往社区院落入户宣传,时间在下午三点左右,这时,社区大多数居民在上班,所以,宣讲效果不是很好,我们走访了3个院落,按之前在大街发传单加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做政策宣讲,大约四点钟,我们结束了活动。

“今天下午过得好充实啊!”一位小伙伴这样说到。

尽管天气很糟糕,但我们还是努力地做好我们的活动,这真的很棒。

活动结束时,我们在社区门口合影留念,之后,乘车返回学校。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调研二孩政策聆听大众心声【4】

调研二孩政策聆听大众心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春风化雨”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你对于山东省单独二孩政策的态度是怎样的?”“如果您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您认为单独二孩政策会对家庭产生哪些影响?”——针对5月30日刚刚通过的山东省“单独二孩”政策,7月6日—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春风化雨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在青岛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调研。

队员们采用社区随机问卷调查和社区计生委访谈的方式对山东省“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个月来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天内队员共发放问卷150份,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

在接受问卷调研的150人中,84.3%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单独二孩政策,其中有90人为独生子女,60人为非独生子女。

当问到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原因时,62%的受访者认为一个孩子太孤单,两个孩子多个伴,38.4%的人认为等自己老了之后,两个孩子可以分担养老压力。

这反映出随着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无形中增加了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或许会缓解这一问题。

在问及生育第二个孩子的顾虑时,93%的受访者认为经济上的顾虑是最主要的,今天的中国,生个孩子,可不只是“多双筷子”。

这样一想,头就大了——难道你还想偷偷摸摸去香港带奶粉?难道你还想为学区房再操一回心?——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这已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社会现实。

在问及对“单独二孩”政策的建议时,89%的受访者表示,在深入推行政策实施的同时,做好教育、医疗等相关行业的规划是重中之重,只有教育、医疗设施跟得上,“单独二孩”政策才会顺利、平稳地推行下去。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符合政策规定的家庭都有生育二孩的意愿,但目前只有少数家庭递交了申请,多数家庭还在准备或观望中。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情况与暴露的问题,“春风化雨”实践队的队员还将在近期向青岛市以及山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情况,进行专题采访,深入了解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过程。

家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篇二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昨日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北京的落地情况进行解读。据他介绍,预计明年“全面二孩”政策将正式在北京落地,遭遇“猴年”生育高峰,明年北京出生人口约为30万左右。为应对这一情况,市卫计委将通过要求所有综合医院建立产科、全市三级医院都开设儿科等方式缓解生育压力。

据他预计,“全面二孩”生育新政将很快落地,预计明年就将在北京依法正式实施。而“全面二孩”遭遇猴年生育高峰,按照北京市卫计委的初步测算,北京常年大概有25万至26万的新生儿分娩量,加上“全面二孩”政策落地,部分生育堆积释放,年北京出生人口大概会在30万左右。

谈到北京目前的产床承载能力,方来英表示,目前北京地区已审批产科床位近5000张,其中超半数在二级公立医院,还有约一成在营利性医院,而去年全市平均产科床位使用率为91.74%,其中三级公立医院为108.83%,超负荷运转;二级公立医院为88.85%,还有空置;营利性医院的产床使用率尚不足50%;基层医院产床少,但利用率更低,仅为14.16%。

因此,目前所谓的“建档难”、产科一床难求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而二级医院、社会资本办妇儿医院内的产床还有不少空置。方来英表示,如果把现有的4900多张产床全部利用,即便产妇平均住院日维持在目前的4-6天水平,全年也可以保障30万新生儿的分娩需求。同时,面对生育高峰,如遇特殊紧张状况,北京市卫计委还将有计划地向社会资本举办妇产、妇儿医院购买服务。

为更好地引导生育下沉,方来英表示,下一步也将通过一些改革措施,要求所有综合医院建立产科,激励产科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的积极性,引导大医院产科通过托管、特许经营、整体派驻医务人员等形式,将管理规范和技术能力下沉,快速拉升二级医院产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信誉。

此外,在儿科医院的配套建设方面,今后全市三级医院都将开设儿科。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目前也正在重新选址,拟通过“本部压缩,外部扩建,鼓励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发展品牌连锁”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向新的居民社区疏解。同时,北大妇儿医院南迁大兴的项目正在国家发改委立项进程中。“下一步,我们还将探讨产科、新生儿科、儿科的临床服务‘无缝’链接问题。”

【相关阅读】

北京预计明年落地“全面二孩”政策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10日介绍,北京市预计2016年依法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因为“全面二孩”政策落地,还需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以及各省(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的修订。

家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篇三

有人担忧的单独两孩政策,引起人口激增的问题,并未出现。

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在上个世纪晚期,实行了非常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城市家庭为独生子女,农村家庭也最多为两个孩子。

当时在农村,人的生育愿望还是很强烈的,超生者被计生干部扒房抄家,并不鲜见。不少生二孩的家庭,交了巨额的罚款。

后来政策略有松动,他们的第一胎已经近20岁,又生了二胎,兄弟或兄妹之间相差近20岁,只需要交一个人们还算能接受的抚养费。关键是在农村,因为养老金很少,养儿防老、劳力等需要,有生二胎的强烈愿望。

至于城市,多数是独生子女,后来出现了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以及近年刚出台的单独二孩(一方为独生子女)也可以生二胎,却并未引起城市家庭的浓厚兴趣。

独生子女或单独家庭结婚的夫妇,多数为80后,或90后,他们大多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生存压力很大,结婚、买房的支出,不仅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掏空了他们的父辈,养一个小孩尚且力不从心,再生二孩,显然是雪上加霜。从出生的奶粉钱,到后期的抚养,尤其是教育支出,让工薪家庭不堪重负。

现在的社会普遍晚婚晚育,这部分人的家庭可能刚生了一个孩子不久,或者还没有小孩,生二孩的需求也没有达到。

二胎政策对老百姓的影响1房价又可能上涨了

如果全面放开二胎,孩子生多了,再加上公公婆婆、丈人丈母娘来帮忙带孩子,对房子的需求也变了,面积要大,房间要多,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部分家庭还背负着要帮孩子买套房的压力,两个孩子就要买两套,需求影响着价格,中国人口集中,房价现在就高,如果需求增加房价可能会更上一层楼。

二胎政策对楼市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影响之一:四房才是刚需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影响之二:五房成为改需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影响之三:保姆房会列入开发范畴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影响之四:三房的市场被大大挤压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影响之五:学区房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2就业压力增加

目前的大学生几乎都是计划生育政策下长大的那群人,也就是说,这部分人是独生子女的概率是各种年龄层中最高的,但现在,每年毕业生已经多达700多万,每年却没有相应数量的职位提供给毕业生们,再加上社会闲散求职人员,完全是供过于求的状态,全面放开二胎之后,毕业生数量可能会更多,就业竞争压力更大。

3育儿成本攀升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使得国内不少父母却患上了“恐二”症。归根到底,还是养不起;日益上涨的育儿成本降低了国人的生育意愿。在此之前,底单独二孩政策颁布,但一年内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不及预期一半,最终实际生育的人数更是大为减少。以北京地区为例:

另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信奉羊年不生的思想,也影响了少数人的生育愿望。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人口,尤其是城市人口的低生育水平,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存在。除非,社会有足够的力量,能把抚养小孩的保障,负担起来,而不是全部压在家庭上。

你,会考虑生二胎吗?

政策一出,小编上网看看各路爸妈的反应。说实在的,表示质疑的还真不是那么一两个:

@匿名:80后是最悲惨的一代,自己出生的时候,突然就独苗了,没有兄弟姐妹,有困难都没人帮忙。读书赶上扩招,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了。好不容易找个工作,谈个对象准备结婚买房了,赶上市场经济高潮,房价已经站上珠峰了。好容易把婚结了安了家,又鼓励多生孩子。两个80后,养着四个老人,再养两个孩子…党啊请善待80后!党啊!请给80后留条活路吧!

@牙尖小姐: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单位翘首以盼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不是我们这批二十多三十多的年轻人,而是一大批四十多的大哥大姐们,原因:拼个男孩。也许六零后和七零后还是比我们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吧。八零后更多的考虑的是现实问题。就像大多数人说的,大城市生个孩子尚且要五六万,养个孩子就更别提了。别的不说,三口之家在两居室尚且够用,四口呢?至少三居室吧?!北京这房价?!国家开放这个口子又没有配套政策,就等老百姓自己掏腰包解决。怎么可能呢?我看这政策能刺激的也就是那批老旧观念等着拼儿子的一群人儿子。其余的,大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跟着添乱了。

@岳句:如果能像澳大利亚,一对夫妇生到两孩子基本不用上班,在家里吃国家的补贴就行,我挤破脑袋也生。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户口,父母要养老,孩子高中就得要用钱,自己每月赚个四千,哪里够养两孩子。也许以后社保会完善,但是得过大病的人都知道,现在我国的人口太多,社保辐射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需求,自费成本太高,万一咋的,苦的也是孩子!想生不敢生!让真正的土豪享受这令人惊喜的国策吧!

当然,赞赏并支持这个政策的也有:

@燕子:小孩的童心是世界上最纯真的,陪伴着孩子成长感觉自己又获得了一次成长,并变得更加坚强,有两个宝宝最好了,相依相伴。

@淑平:我觉得一个小孩太孤单,并且太多人宠爱,对他的成长也不利,并且希望以后自己老了,他们两个可以相互依靠。

爸妈们,你们怎么看呢?

[单独二孩政策意义]

家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篇四

全国妇联今天发布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这个报告经过对全国十个省市21个市区,0-15岁的上万名儿童父母进行的调查,反映了他们选择生育二孩的意愿需求。

报告显示,有53.3%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在发达省份、城市地区、高学历的受访者中有60%以上的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生育二孩给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间的关系带来巨大挑战。调查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这四项公共服务资源状况,是影响生育二孩决策的重要因素。另外,北京地区和城市地区的父母有70%以上的认为:母亲的精力、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是否有人帮助照料也是育龄家庭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家庭快乐与完整、陪伴第一个孩子和儿女双全,是家庭父母生育二孩主要动机。

加强推动完善儿童托育等相关公共服务政策

二孩家庭教育、抚养现状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家庭,在孩子上幼儿园前是由祖辈帮助带养,而近八成的父母表示与祖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约三分之一的家长愿意在孩子2岁前,将其送入托幼机构,超六成家长选择在孩子2-3岁时送入幼托机构。有了二孩后,第一个孩子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依赖性强、乱发脾气、情绪变化迅速、不太与人亲近交流。超过50%的二孩家庭对于两个孩子养育存在新的困惑,希望获得多渠道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中西部省份、初中以下学历、农村儿童和流动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相对欠缺的问题也将进一步突出。专家提出,面对“十三五”期间可能出现的集中生育周期,要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期目标,仅仅调整生育政策远远不够,还需要完善相关公共服务政策,特别是建立灵活普惠的托育公共服务体制,才能真正解决家庭和妇女的后顾之忧。

相关链接: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深入分析育龄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二孩家庭的养育现状及其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从年4月开始历时半年,开展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并于2016年12月发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广东、广西、陕西、四川10省(区、市)21个市(区)0到15岁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了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和影响因素,二孩家庭的养育状况、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特点,二孩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指导服务需求等。

(二)生育二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1、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参与本次调查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的为26.2%,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

2、在发达省份和城市家庭中生育二孩的意愿相对较低。从地区来看,北京和东部省份不想生育二孩的家庭比例最高,已有二孩家庭的比例最低,从家庭类型来看,城市普通家庭已有二孩的比例最低,为29.6%,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为55.9%。各类家庭中有两成左右上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

3、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状况和家庭状况是影响父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4、对于发达省份和城市地区而言,家庭经济状况、家中是否有人照顾孩子等因素对生育二孩的影响作用更大。

5、总体上看,父母的生育动机主要体现在为了“家庭的快乐与完整”、“陪伴第一个孩子”和“想要儿女双全”。

6、生育二孩对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间的关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二孩家庭的养育现状

1、有了第二个孩子后,父母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2、大多数已有二孩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温暖、民主的养育行为。

3、大部分二孩家庭的父母能平等、公正对待两个孩子。

4、总体而言,中西部省份、初中及以下学历、农村儿童和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法有待改进。

5、六成以上的家庭在孩子上幼儿园前由祖辈帮助带养,而近八成的父母表示与祖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

6、约三分之一的家长愿意在孩子2岁前将其送入托幼机构,超过六成的家长选择在孩子2-3岁时送入托幼机构。

7、在二孩家庭中,第一个孩子对第二个孩子的到来适应情况总体良好,部分孩子表现出一定的情绪问题。

家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篇五

为更好的了解全面二孩政策下女职工权益保障情况,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根据集团公司工会女工部要求,杨河煤业公司工会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全面二孩”政策与女职工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公司共有职工3271人,其中女职工627人,占职工总数的19%;基层工会女职工小组22个;公司女职工就业分布在生产、后勤、经营等各个部门。

为切实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益,我公司在男女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方面做到了有效落实。

一是从源头参与予以保障。工会积极参加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制定,针对女职工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使女职工的劳动权益从源头上得到保障。

的照顾,将职工劳动权益从机制上予以规范、保障落实,较好了维护了女职工的特殊利益。

三是权益得到保护。有关男女同工同酬,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教育培训等条款均纳入到集体合同之中;公司每年都为在岗女职工进行了妇检,思想汇报专题且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还为全公司在岗女职工发放了每月每人xx元的卫生费,维护了女职工的特殊权益。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怀孕、哺乳期的女职工保护、工资待遇有变化。本次调查显示,女职工怀孕、哺乳期工资受到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产前检查、哺乳时间不计入劳动时间。

二是女职工享受劳动权利和权益不够充分。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速,女职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表现在初次就业、下岗分流和再就业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单位负责人认为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哺乳等原因导致出勤率少、创造价值少,故而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将不少女职工“优化”下去,导致女职工的就业权利难以保护。

动保护设施的建设受到相当影响,女职工劳动保护和卫生保健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被打折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