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团圆节教案反思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灵魂曲最新团圆节教案反思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反思(实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团圆节教案反思篇一

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前调查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2)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途径,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以及中秋节习俗。

(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小游戏:

下朋友们,课前,我们先来活动活动,唱首歌,感受一下秋天的快了吧!《秋天在哪里》。在这快乐的氛围中,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一个猜谜语比赛好吗?看谁的.脑瓜反应快!(教师说出谜题让学生猜谜底,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一物生得真奇怪,远看玛瑙紫溜溜,

腰里长出胡子来,近看珍珠圆溜溜,

拔掉胡子剥开看,掐它一把水溜溜,

露出牙齿一排排。(打一农作物)咬它一口酸溜溜。(打一水果)葡萄

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猜一食品)

看看圆,摸摸麻,包着一肚小月牙。(打一水果)桔子

左边绿,右边红。走到一起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打两个字)秋天

(二)有谁还知道一些有关中秋的歇后语吗?(教师可以说些歇后语让学生来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这些谜语、歇后语都和哪个季节有关?

美丽多彩,秋高气爽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有许多节日,你知道秋天有哪些节日?

教师节,老师的。节日(板书:教师节)。国庆节,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板书:国庆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中秋节)。重阳节,尊老敬老的节日(板书:重阳节)。

2、在这些喜庆祥和的节日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

3、今天,老师要介绍的就是中秋节。(板书:中秋节)月是故乡明,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渗透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回家看看等道理)

团圆节教案反思篇二

本课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短文,和以往不同,本课重点是随文识字。而且要对文章要初步认知。

1.对自然段的.认识

其实从学生开始学习阅读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段落,由于本课是新单元的第一课,与第五单元的诗歌教学相比,识字的载体换成了文字更多,内容更具体丰富的文章,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从明确文章段落的结构和组成入手,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或全段内容。运用标点(。?!:“”)认识一句完整的话,能正确分辨一段中有几句话组成。

2.抓住文章第一句话进行说话训练。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花园里看月亮。”时间:中秋节的晚上,地点:在花园,人物:我们一家人。在做什么:看月亮。这是一句典型的句式,抓住这个句子,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训练。起到了作用。

3.初步认识“比喻”,并学会运用

本课中有两处比喻出现:“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乃至学回运用,达到训练的目的。例如:学生有的说,天上的月亮就像一个香蕉。天上的云朵就像绵羊。等等。

4、又又结构词语的积累运用

开学初,我们学习了aabb式的词语,本课出现了“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新结构的词语,明确“又又”的特点。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又高又大(大象)、又细又长(绳子)、又香又脆(饼干)、又大又甜(西瓜)。

低年级还应以识字为主,故本节课对以往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1)加一加(们饼甜)

(2)减一减(心、每、也)

(3)联想记忆:(甜:舌头舔甘蔗的感觉——甜)

(4)猜字谜

鼓励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记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兴趣与能力。本课教学识字效果较好。

本课不足:

1.对短文的朗读指导还需要更细致到位,应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帮助学生先从语音、语调、停顿上进行模仿,再引导学生透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自发地有感情地朗读才最重要!

2.在识字中应该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

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为高年段的个性朗读做准备。

团圆节教案反思篇三

教无定法,一节好课也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师,他都在努力追求上好每一节课。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呢?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浅谈如下:

1、一节好课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2、一节好课要有真正的'实效性

3、一节好课要有适当的拓展

4、一节好课要有一定的生成性

5、一节好课要有恰当的展现形式

当然,一节好课还有许多标准,它需要适度的评价,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完善……一节好课,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恢和智慧的体验!

团圆节教案反思篇四

《国庆节的晚上》是上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描写国庆之夜绚丽焰火的文章。全文一共三个小节,第一节只有一句话,十月一日是国庆节。第二小节,写了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上的热闹与焰火的美。第三节也只有一句话,概括国庆节晚上的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想把热闹与美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热闹中感受美的景,在美中体会热闹的氛围。整节课教学下来,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从这堂课中所作反思如下:

一、课文理解及朗读方面。

“只听……一串串珍珠……”,在学习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说焰火都有什么样子,同时老师强调不是“一颗、一朵、一串”,并突出“一颗颗”、“一朵朵”、“一串串”,由此引出“无数”。通过理解,再让学生感情朗读,但在朗读处理上,指导不到位。先让学生个别读,找了几个学生,读的都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介于后面有个齐读环节,因此在处理朗读时太唐突,没有深入下去,而是蜻蜓点水,没有指导到位,而个别读的孩子读的并不好,我的评价是读的不错,让大家学着他的样子读。这个环节里,孩子读的时候,我也意识到他们读的不够好,但是该如何让他们自己体会并读出感情,我始终不知道如何做好。感情朗读并是让学生学会重读某个词或句,而是切身的体会到文本中的感情所在。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因此,在课堂朗读指导方面,要通过有痕迹的引导,达到不着痕迹的理解。

二、评价方面。

整堂课下来,对学生评价比较单一。课堂是灵活的,是多变的。一方面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也会随步骤的推进而灵活多变。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评价语,对于不同的回答要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各种好的评价语在师生的一问一答、边读边说间流淌出来。而这节课,我的评价语只是简单平常的“好的”、“很好”、“不错”等等,没有很鲜明的提点指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多加注意,精彩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充满积极的动力。如果课堂是花枝,那么评价语就象一朵朵的花苞。有了灵动多变的评价,花枝就会被各种花苞点缀,而更显其灿烂绚丽。

三、备课方面。

这其中一点——备学生,也就是对学生的提前预设。这节课上下来,自己感觉对学生的把握还不够好,不能整体掌握学生,再具体到每个学生的主要表现特点。例如在观看焰火视频这节,我想要的总结回答关键是“热闹”两字,整节课我们都在说焰火的美,因此孩子们的回答也停留在“美”字上,这是在我预设之外的。每个学生的想法是千差万别的,老师们在精心准备的情况下,还是会碰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没有备到,也没有准备解决的方法,那么教师的临场发挥,也就是教育机智非常关键。如果没有备到,但已准备了应对发生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我们的教育机智去更好的解决问题。或许还有意料外的收获呢。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才能慢慢形成一个人的教育机智。对文本读,也要读学生。教案是理论,课堂是实践,有脱离。不同的课堂,实践起来也不一样。

四、引导总结方面。

每个内容的学习,老师都要以简单的话语概括出主要点,因此总结非常重要。而我的过渡总结之类的话语,说的还不够凝练简洁。有时候老师是想详细表达,让学生听的明白,可是引导、总结性的语言这样说,反而会适得其反,显得太罗嗦,而让学生听得更加糊涂。总结不是讲故事。

五、看说结合方面。

一是图片。焰火图片播放速度还是有点快,学生能在看的时候说出图上焰火不同的形状,但依然不能看完就立即记住看过的焰火形状,所以紧接着的根据句式说话,就说的不是非常好。

二是视频。看是为说,视频中有人声、有轰隆隆的焰火声、有叫声、笑声,这些是为引出“热闹”而设计的。教学中,由于播放视频的声音太小,而没有突显出视频放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但学生在看完视频还是有话可说,把看到的焰火美说的很好,只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说话内容,而让他们没有能尽兴说好。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其实,这里我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说话,“热闹”的场面,就由自己引导概括出即可。

六、课堂节奏方面。

我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节奏,前送后紧,因为本身课前耽误了一点时间,所以在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时,听到了下课铃声,这让我心里不自觉地想要赶。因此,我认为后面可以上的很好的部分,不能沉稳地按设想的速度进行完,让孩子们更尽情地想、尽兴地说。课堂教学最后的总结,也因为紧张匆忙而说的不够凝练激情。这也是我对这节课最遗憾的部分。

以上几点是我对这节课的主要想法,我想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存在其中,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多学习多总结各方面的先进理论和优秀教学实践经验,渐渐掌握更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团圆节教案反思篇五

为了迎接常规督查活动,我们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一节展示课,而我准备是一节语言活动《大熊的拥抱节》。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生子女,在家为龙为凤、骄横霸道,与小朋友相处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过,从而失去更多朋友。《大熊的拥抱节》是一篇富有童趣、令人感动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以森林城的小动物举行拥抱节为线索,描绘了大熊从快乐—伤心—感动的情感发展变化。通过本次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学会交往、善待朋友,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知道霸道的行为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使幼儿领悟到“知错就改”还是会得到朋友的原谅的,以此教育幼儿要珍惜友谊,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前,我认真熟悉了教案。作为一篇成熟教案,我把重心放在了自己对教案的理解和把握上,力求在活动中能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给孩子充分的情感体验机会。经过试上活动,我对本次教学活动也进行了反思。

1、教学活动中的情景设置,带给幼儿充分情感体验。在导入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幼儿理解拥抱的含义“那拥抱代表什么意思?”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拥抱表示是好朋友”,“拥抱表示爱”,“在结婚的时候新郎和新娘会拥抱”,“在送别人离开的时候会拥抱”……不一样的回答都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孩子们善于观察的最好体现。而在接下来的环节“找个朋友抱一抱”时,他们显得很兴奋,场面显得有点乱,但给了孩子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好朋友拥抱时是开心的,温暖的、幸福的,这远比空口问答来得有效果。而在最后环节再让幼儿自己相互拥抱时,孩子们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与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互拥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孩子们拥抱了两次,但这两次的拥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不一样的。

2、表演环节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分段的欣赏理解故事并不难,在这个环节中,在个别学习、集体学习对话的基础上,我以分组的形式让幼儿进行了情景表演,以此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时,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在说到“哼,才不理你呢”这句话时,孩子们把头一偏,脚一跺,那个气不爱理人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3、活动中ppt的.运用,给了幼儿一个惊喜,他们听故事时特别专注,加上音乐背景对大熊没有朋友拥抱时的失落心情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效果,使故事听起来特别有感染力,对让孩子体验大熊和小动物之间的情感发展脉络起到了重要作用。

1、教师的回应手段还需改进,在捕捉到幼儿的信息时不能迅速做出准确回应,回应语言不够丰富,在幼儿的精彩回答之处也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2、在表演时我设想让全体幼儿都站起来,加上动作、语气、表情来表演,可是这样就凸显不出故事的层次性,大熊、小山羊、小白兔、红狐狸的故事角色没有区分开来,情境性不够。

3、在分析理解故事内容时教师的提问、总结提升可以更加丰富详细一些,针对性更加明确一些。例如对于“大熊继续往前走,你们想想,大熊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和大熊拥抱呢?”这个问题,很多孩子智慧说遇见了xx小动物,理由却说不出来,我觉得是因为在前面故事里解释我没有突出总结大熊的霸道行为这一点造成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