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优质8篇)

时间:2023-09-22 作者:FS文字使者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优质8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对中国哲学,我一向抱着“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态度。因为其浩瀚的思想,让人产生敬畏之心。当我捧起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时,这种感觉顿时释然。此书的作者,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并没有使用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讲述,让人一读之后,欲罢不能。冯友兰先生对哲学“入世”与“出世”的剖析让人心境豁然开朗。佛家说,生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图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这些归结起来仿佛是说,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

有人认为,儒家是入世哲学的代表,并举例证明。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因为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但冯友兰先生指出,从更广更深的角度而言,这种看法有失公允。中国哲学中的一个主要流派道家认为,生命是个赘疣,是个瘤,死亡是除掉那个瘤。即使是儒家,也有“出世“的成分。儒家所指的圣人,是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道德完美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其内在的修养成就;外王,就是其在社会上的功用。只不过儒家和道家的侧重点不同,儒家重“名教”(把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化),道家贵“自然”(顺事物和人的本性);儒家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讲究三纲五常,道家讲求修身养性。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这两种思想看来相反,其实却相辅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入世哲学是强心剂,出世哲学是清醒剂,入世哲学使人关注社会价值,出世哲学使人关心自我的超越价值,入世哲学使人振奋,出世哲学使人安逸。入世和出世互补,进退相宜,这是中国人从入世和出世哲学中获得的人生智慧。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分析道,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升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在为功名利禄所累和人心浮躁的今天,中国哲学思想也许是慰藉心灵的一剂良药。歌手李娜在出家时说过四句话:人有四种境界:

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

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

三是文化、艺术、哲学;

四是宗教。

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进入第四种境界闪现人生亮点,对于我们凡人而言,未免有些要求过高和不太现实,但通过对哲学的修养来实现对人生较高层级的领悟,找到精神的家园,确是每个人人生的一种使命。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

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终于拿到了冯友兰著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了,这本书被列为大学生必读书单里边的第一本,而且国内外的很多学校的推荐书目里都会有这本书,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经典入门读物,在人生的旅途上做思想的行者。

其实在我们真正开始做了解或者是读哲学书之前,很多人都会对哲学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甚至觉得哲学特别的高深,但实际上哲学只是一种思维或者是思想,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帮助的。当你真正的了解这些以后,你就会对这个世界拥有更多的触角,而冯友兰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泰斗,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后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后来又任清华大学的哲学系主任。在世界上一些知名学校和机构担任重要职位,他创立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影响深远,具有崇高的国际声誉。这本书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校,包括国外学习哲学的通用教材。感觉现在这个时代里很少再有像冯友兰这样的,只有文学造诣的,或者说是称得上泰斗的人。

很多大家都公认,冯友兰的这本书,在今天来看,仍然是最好的中国哲学史。中国的思想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概念,怎么来回互相呼应,怎么相互解释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对于一些开始读中国思想史的读者,或者是大多数西方读者来说,最好的入门书,还是冯友兰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从他最早出版到现在,已经70年了。冯先生指出,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往往只是做提示,并不做说明。在讲到老子哲学时,冯先生指出,名家和道家都揭示出了超乎形象之外的形上存在,名家的形上存在是有名,也就是可以命名,道家的形上存在则是无名,既无法命名,道,是万物之所由来,它不是万物之一,每个事物都有一个名字,道不是一个事物,因此它没有名字。我觉得读到这里来说对于某些理科生来说,就可能像读绕口令一样了。冯先生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结合得最好的就是《庄子》和郭象的《庄子注》,《庄子》用的是施的方法,它通过可感的事物,把人引入到了一个独与天地精神自由往来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哲学的最高境界,《庄子注》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辩论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中的诗句用散文一一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庄子》原书附有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对中国的思想是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和了解,但是要想深入透彻的,更加的理解哲学的话,还是需要将中国的国学名著在好好研究一下,写到这里,突然又开始佩服作者的博闻强识了。这本书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冯先生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对某些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才是一个读书人该追求的境界。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有了一个比较省劲的方法,就是按照他的读书方法去读书,或者是说通过他的指引去做一些参考文献的阅读。毕竟中国的哲学著作比较少,这一本书是顶尖级的。建议大家收藏。

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在朋友圈都在刷屏世界杯的时候,我看完了这本书,两遍。

作者冯友兰先生出现在《无问西东》片尾的彩蛋里,绝对的`大师级人物,不仅是哲学史家,本人更是一名哲学家。1935年写作完成两卷本巨著《中国哲学史》,1946-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英文讲稿由他的学生布德整理成书,就是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

从先秦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也只有大师做得到。本书一半的篇幅在讲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灿烂的黄金时代。从汉代起主要是儒道,外来的佛教,禅宗的起源,以及儒道的复兴,虽然名家迭出,却远没有先秦时期那样迷人。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哲学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价值,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因此,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也许我们平日并不会思考哲学问题,但知晓了老祖宗们在思考什么怎么思考,就明白了我为什么是我,我们的民族为什么是这样的民族,那都是因为中国哲学的基因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血液里,使我们带着一脉相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释这个世界,去寻找关于一切的答案。

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哲学”是一个西洋名词。古希腊哲学家把哲学分为物理学、伦理学和理论学三大部分。用现在的术语说,是指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三大部分。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他以反思为中心话语,以人生为对象,认为“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

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哲学内容的各个部分是紧密相关的,比如人生论以宇宙论为根基,也连带知识问题,知识论可证宇宙论,三者“相即不离”“互有关系”。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在2017年新星出版社整理的全新修订注释版本中,对照1948年英文原始版本进行了全面修订。在书中,冯友兰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并指出,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做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哲学思想和各家学派观点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很多研读者都有这样的同感:你或许不同意冯友兰的某些观点,但你绝对不会不明白他的观点。冯友兰先生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但是,他也能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待其他各家学派的思想,以时代人的思想与倾向为我们阐明观点之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他总是以一种宏观的把握,一种与生活相联系的态度,向我们展现中国哲学史的脉络,为后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术追问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哲学总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而又各家学派自成一说,故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著称于世。冯友兰先生从史学的角度,用一种宏观的视野,以时间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哲学各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的思想由起源到发展的清晰脉络。

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冯友兰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一个文化盛世。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和平而努力。冯友兰先生在对中国的哲学史向前推进作出精确阐明的同时,将思想与情趣相结合,让人发现哲学的思维也能在生活中展现出来。例如冯友兰先生在讲解公孙龙关于共相的学说是首先引出“白马非马”的命题,接着从三方面论证这个命题,以此引发读者的兴趣并进一步阐述“共相”的具体含义。

冯友兰先生在向我们展示一个中国哲学世界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哲人的宏大气度。他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十分明确,让人觉得中国的哲学史是在一个不断发展之中的过程。在命题“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中,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在具体的内容中为我们对比了儒家和墨家在观点上的异同。

他概括地告诉我们,孔子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则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孔子是以为文雅有修养的君子,墨子则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同时也指出,墨子对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义并没有提出异议。他或许在内心之中也对某一学派的观点具有倾向性,但却以一种科学的精神进行分析,向我们呈现出中国哲学在不同社会背景之下的发展。这种比较和分析不仅仅需要一种精神,更需要对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理论研究,一种纵横全面的思考和总结。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时代精神的思考方式和学以致用的学术兴趣。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突破了哲学的晦涩难懂,将中国哲学融入历史,富合故事性的同时又富舍哲理性。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魅力之美,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诸子百家的学说各自组成了中国哲学的必要部分。而串联这些学说的,则是历史这条主线。相比于西方哲学的神教旨主义,中国哲学更注重挖掘人的道德和精神。总的来说,中国哲学更能体现历史的韵味,令人沉醉。

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来说,其浩瀚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不要说对整个框架有所了解,就是单单一个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大概也非常需要一本厚厚的书来进行一番论述才行。作为中国现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既具有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专业背景,也曾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可谓是中西贯通。这本《中国哲学简史》虽然冠名以“简史”,不过是他于1947年期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时的英文讲稿,却洋洋洒洒,具有其非同一般的价值。哲学家陈嘉映在本书的“推荐序”中开篇第一句即指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在我看来,直到今天仍然是最好的一本中国哲学史。”有这一句,真的足够了。

事实上,本书当年经整理出版时是英文版,后来很快就被译成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以及韩文等多种文字。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正如本书的译者赵复三所理解的那样,《中国哲学简史》的“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思想资料是中国的,考虑哲学问题的眼光却是世界的,这是迄今在国际学术界还未见有第二位能做到的”。评价确实非常有道理。

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作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古代蒙学教材,如《三字经》《弟子规》者,其中内容多来自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所谓“四书”。在《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首先探讨和明晰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他认为,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背景等客观因素密不可分,与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着极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诸子百家就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乃至于巅峰。而后来的中国哲学,多依托于诸子百家;即使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以及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也受到了中国本土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一种现象,直到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之前,都是一以贯之的。而在西方哲学入华之后,中国本土的哲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却因其深厚的根基,而越来具有了一种一下子难以表达确切的魅力,只能是徐徐去体会。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特别讲究伦理道德、重视道德规则,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以宗教为基础。中国社会所谓儒、道、释,前者是学说,后两者算宗教;但与宗教相比,道教和佛教的宗教意味好像也并没有那么浓厚。相对于西方宗教在民众中的心理位置来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普通社会民众的心理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已经成为民众朴素、自发的一种行为准则。且由于中国社会一以贯之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这些行为准则一代代得到强化、补充、完善。与西方哲学专注于形而上相比,中国哲学更多 地则是放下架子,走进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更多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遵循着继承中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则。虽然这一方面是出自汉代以来统治者的需要,但又何尝不是社会广大阶层的一种现实需要呢?!大体上,中国哲学既重视一以贯之,又不排斥推陈出新。可以说,正因为春秋时有了“百家争鸣”,所以后来才能够实现百花齐放。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在实践中统治者却没有这样做。其中足见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广谱适应特性。

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朋友:“哲学?我这辈子好像都没看过本哲学书。”

我:“不会,你看过,好多你甚至能背下来。”

朋友:“快说出来让我惊讶一下。”

我:“《逍遥游》”

朋友:“……”

其实,我的朋友绝对不是一个人。我相信,很多人对哲学的认识,都是亚里士多德、尼采之类的西方哲学家,和他们那些云里雾里,不怎么有趣的著作。而说道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家——老庄孔孟,总会有种微妙的违和感。

中国人不信仰宗教,中国人缺少宗教的观念,是因为中国人太重哲学。中国人对待哲学,不是将它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和学习,而是将它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我们的诗歌,音乐,艺术,融进每个人的骨血之中。

可能因为它离我们太近,成了一种非常理所当然的东西,我们反而不能看清。就像我的那个朋友,《逍遥游》她能流利背诵,却从没有认为这是一篇哲学经典。这种无意识的状态在普通当中普遍存在,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大概也就在此,将我的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开始尝试用理性的,哲学的视角来思考中国哲学。

首先,这本书的原文是用英文写作,目标读者自然也是英语读者。而西方读者对于中国哲学思想的了解可以说十分的少了。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让西方读者理解,这本书的内容自然不会太过艰涩,很适合中国读者作为哲学入门来读,也是哲学入门无法绕过的必读书。

作为一本“简史”,这本书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进行梳理,挖掘这些这些思想背后反映的时代因素,用西方哲学的研究方式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家,相信,每个读者都能收获不少有趣的启迪。

今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大家都重新开始重视起传统文化了。不管是如火如荼的汉服复兴运动,还是各种诗词、汉字有关的电视节目,都在不断提醒我们,有些东西不能遗忘,也不该遗忘。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应该由我们这一代去继承和发扬。而这些东西当中蕴含的理念,都能够在哲学中找到归依。

有一种说法,说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虽然这种说法本身有许多需要斟酌的地方,但是它想要表达的东西没有错。中国的文化,甚至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生活,这一切的发展过程都与哲学相扶相依。其间虽然经历了各种冲击,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一脉相承的核心,反而是将不同的宗教、哲学和文化不断吸收、同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中国哲学中有许多与西方哲学不同的地方。中国哲学中蕴含很多矛盾,其实却是和谐统一的。著作通常是零散、短小,却内涵深远。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政治、文化。世界上大概再没有一个国家会如此了。也经常有外国朋友觉得,中国人没有信仰,无所敬畏。不信宗教,并不是没有信仰,我们信仰自己的哲学,信仰“大道”,信仰“仁”,或者信仰“法”。即使我们的心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神祇供自己顶礼,我们心里却始终有天地可以敬畏,有万物与我同游。

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我们总是生活在一种怪像的逻辑当中不假思索,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视程度,眼中超过了对于自己母语的学习,中国的学生们从高中开始,结束了填鸭式的语文教育之后,在接下来的大半辈子里天天都在使用着母语表达,但却再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除非主动寻找机会学习。同样的,外国的月亮也照在哲学上,不论是社交网络还是名人大咖,时下一致向西方的哲学思想求助的风潮,我并非挑动知识的国别边界问题,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会舍近求远,置我们眼前成熟环境下的中国哲学于不顾呢?原因是虽然生长于中国哲学环境当中,但我们自己确实对中国哲学没有系统的认知,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我们守在什么样的精神财富边上,而不自知。因此,中国人不学中国哲学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得要领方法。

《中国哲学简史》一书完美解决了中国人,对于中国哲学流派众多,联系甚密,分支变化庞杂,学习和了解起来完全不得要领的问题,全书将两千余年的哲学积淀,清晰的梳理成为我们极易理解的发展脉络。本书建立在作者对于这些表面上自成一家,实际上有着极深内在联系的中国哲学流派的精研之上。本书不仅仅担得起一个简史的“简”字,首先要将各个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并留下影响的哲学流派,都一一阐释清楚,这并不难,而事实上我们也不乏这样的著作,因此本书难就难在了这个“简”字之上。要知道化简为繁容易,化繁为简难,因此在俯瞰的同时,可以做到简而不略,疏而不乱,精辟且易懂的为读者指出该类思想的精髓要旨,并点出其内在的联系区别和相近,这对于我们学习和领悟中国哲学面貌来说尤为重要。

冯友兰先生,长久以来这位河南南阳的老乡,为河南人带来很强的自豪感,我虽久闻大名,但也是至今才鼓起勇气拜读大作。冯老写作本书,他不但是一位中国哲学史家,其自身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因此这本《中国哲学简史》的高度绝非一般简史可比。在书中,我对于冯老提到为什么就连我们中国人自己,读起来中国的这些哲学经典都会感觉不连贯,难理解,这件事记忆深刻。他在书中说道,不同于西方希腊的古典哲学家们,可以以专职的哲学家和辩论家自居,一生用哲学当职业,专门著书立说。中国的哲学家们上自著名的思想家,下至我们不知其名的思考者,他们总是著书立说的很少,我们往往要从他们和友人的通信当中,仔细寻找才能找出他的学术思想,这也就免不了会造成表达的不通顺和理解的障碍。

也正是因此,冯老的这部《中国哲学简史》作为一部通览中国经典哲学思想的作品,才成为了连同中国人自己在内大众,了解和全面认识中国哲学思想的一条通途。

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这些天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才发觉原来自己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一窍不通。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从这只有300来页的书本里看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中华上下5000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

冯在着本书里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其实我也不清楚怎么去说,哲学的东西真是好难懂啊!不过他的这本书已经写得比较通俗易懂了。是我看到过的哲学书中最好读的。

在这本书的第一句: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中国哲学在重要性。

从这本书了解了八卦的由来,各个思想学派的发展历史,各个学派中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哲学的精神,儒家文化何以在中国能有如此的地位,自我感觉各家的思想就是一个相互吸收和借鉴的历史,不知哲学是否都是形而上的,或许哲学就是这样吧。我认为任何时代的思想都会受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各方面的条件的.影响,特别是物质方面的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哲学思想在经济的发展中也有意或无意地随着发展。

书上也说了些东方的哲学思想和西方的哲学思想的差别,毕竟两者的物质,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基础不同,所以理所当然地有差别。但是两者都是人类的优秀的文明的一部份,如果能把两者优秀的成分相结合利用,正如本书上所说的中过哲学上负的方法和西方哲学正的方法相结合,才能产生未来的哲学。

虽然自己简直就是没有水平,但是还幻想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大家能体谅,或许当我看这本书第二次的时候会有所感悟!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银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银行财务工作总结报告(实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湖北政府采购货物合同 政府采购合同(大全6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2023年客服外包公司意思 在线客服外包合同(模板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内部承包运输经营合同(优质5篇)

    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与职责、工作时间与休假、薪酬与福利、劳动保护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怎样写合同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合同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

    最新单位承包餐馆的合同(模板5篇)

    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与职责、工作时间与休假、薪酬与福利、劳动保护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

    2023年党课心得体会(通用9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

    美甲美睫培训合同(优秀9篇)

    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的社会中,合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保护民事法律关系。合同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合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

    最新内陆养殖包括 养殖基地建设合同下载共(模板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最新新的一年工作总结(精选7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优秀的总结都具

    2023年府院联动工作总结(模板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