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汇总8篇)

时间:2023-09-04 作者:念青松最新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汇总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篇一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以往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期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异常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可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

中华民族不仅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构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并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

今日,“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日,各族人民在.....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齐。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

仅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篇二

主持者:段燕花(班主任)活动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落实关于在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指示精神,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各班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爱国影片班级巡回展演,学习先进典型、爱国征文比赛、座谈交流等形式展开,围绕“民族团结友爱”、“社会稳定”等主题进行。

首先,同学们观看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的视频,进而引发出本次班会的主题——维护民族团结,共创盛世辉煌。从这段视频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五十六个民族聚在一起欢度国庆时的喜悦,也对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充满了期待。

3、所有同学应该积极关注各民族自治区域同学的情绪;

会上,班委同学播放了有关乌鲁木齐“7•5”事件和昆明3.1恐怖袭击事件的视频短片。观看视频后,各小组代表一一对这类事件发表了各自看法,同学们纷纷表示,乌鲁木齐“7•5”事件和昆明3.1恐怖袭击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深重伤痛,但是这起事件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民族繁荣进步的根本保障,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的必要条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破家亡、人民遭殃。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祖国统一为基础,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依归。坚决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充分尊重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充分重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才有坚实的基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实。

国内外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意在借此机会打击祖国的统一事业,我们应该持以清醒头脑,分析反动势力的拙劣伎俩,坚决予以反对和打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祖国的统一大业。

通过本次民族团结教育,大部分同学表示开始认真思考,从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同学,构建和谐校园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最后,主题大班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结束!

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篇三

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养育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都是少数民族的。

你知道其他的民族为什么是少数民族呢?

是因为——原因一:人数少,最多的才有几万人。原因二:民族的风情不一样的,他们信佛、神之类的。你到少数民族拜访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情,不叫说什么就不说什么。

绚丽多彩的服饰在少数民族里,我们肯定常见吧。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服饰,回族旗袍(女)袖袍(男)。

我国南方比较湿热,居住在这的少数民族,都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楼房,是山水之间的一种独特建筑。这种房子虽然不是很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的楼阁一样。

元朝回族人扎马鲁丁,制定了《万年历》,在全国颁布实行;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是清代彝族人曲焕章根据民间秘方研制而成的。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个曲子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和谐更爱自己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民族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创造了一次次的飞跃和辉煌。

在我国,各个民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每年开春,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相聚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我坚信无论在什么时候,五十六个民族会紧紧相依在一起的。

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篇四

一、热点材料速看

二、热点问题全解

角度一:民族团结

1.我国一项基本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考场得分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

2.56个民族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56个民族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考场得分关键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

3.青少年应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4.西藏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有那些?

5.国家加大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2)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5)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考场得分关键词: 共同富裕/民族团结/和谐社会】

6.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7.请你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献计献策。

三、热点考题速递

四、播放歌曲《天路》结束本课。

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篇五

大家好!

五月的,微风拂面,细雨润物,到处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地质勘探队伍,那就是有色地勘局。它下属的地质队,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矿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50多年来,有色地勘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光荣传统,各族职工团结和谐,共谋发展,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爱,如滴滴雨露,滋润了各族职工的心田。

在我们有色地勘局,每个地质队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帮我助,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这样几个故事。

2月,位于库车县的705队来了一个汉族队长,他的名字叫陈智;在有着三百多职工家属的705队,只有他一个汉族。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一个个失学的孩子,各种困难摆在他的眼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单位的困难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场、找项目,建产业、抓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为职工群众的服务中。去年6月,库车县连降暴雨,屋外的倾盆大雨顷刻间汇成洪水四处横流,他顾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铁锹向单位200米防洪坝冲去,暴雨冲垮了防洪坝,水已淹进了十几户居民家。在暴雨中隐约听到妇女和孩子的哭声,他寻着声音奔了过去,雨中他看到维吾尔大妈搂着两个小孩在无助的哭喊,他顾不上脱鞋,跳进水里,帮助大妈清除流进屋子的泥水;随后,又带领纷纷赶来的职工,冒着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事后,维吾尔族老大妈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好巴郎,”朴实的话语道出浓浓的民族情。

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办公室值班,退休职工麻木提的老伴哭着进了办公室,哽咽着说:“麻木提快不行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怎么办?”陈智一边安慰焦急的老人,一边打电话叫来另一位同志,两人一起把70多岁瘫痪卧床的麻木提架到车上,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当交住院押金时,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头,陈智心里清楚她没钱交住院费,便将身上仅有的1500多元钱交给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忙前忙后,挂号、联系病房、找医生,推麻木提做各项检查,看着眼前近似父子关系的 。 民汉两家人,感动了当晚所有值班医生。当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705 队工作的两年里,队就是他的家,职工群众就是他的亲人。职工遗孀生活困难,他慷慨解囊;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缺乏资金,他鼎力相助;职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处联络;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他主动调解。这两年,他帮助了多少人?掏出去多少钱?调解了多少矛盾?他早已不记得了。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是因为他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民族情,更因为是责任,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冷暖强烈的责任感。他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情谊的珍视。

如今的705队无论是经济状况、民生改善、庭院建设、职工面貌、还是团结稳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提起这个汉族队长,全队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他们眼中的“少数民族”队长。

古努尔是701队退休职工,丈夫去世,每月的退休工资仅有千元,家里有三个孩子,,已上了两年卫校的大女儿,因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当女儿离开心爱的学校时,难过的泣不成声,做母亲的也泪流满面,她又何尝不想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做一个白衣天使是女儿的梦想啊,可她实在无力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去年九月,二女儿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眼看要重蹈大女儿的覆辙,她心如刀绞;地勘院《助学帮困基金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如及时雨般将助学资金送到这个困难家庭的手中,将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当这个饱经风霜的母亲手捧助学资金时,她热泪盈眶。是啊!她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一颗颗期望能以知识改变贫困面貌的爱心。701队各族职工在多年互帮互助的相处中,建立了割舍不断的浓浓民族情。

在你的身边,在我的身边,到处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那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谢谢大家!

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篇六

“我们新疆好地方呀!天山南北好牧场……”这悠扬的.歌声飘过了天山,飘过了草原,飘过了沙漠戈壁。天山南北到处瓜果飘香;草原上牛羊肥壮,马儿奔跑;宽阔的田野上,金灿灿的麦浪翻滚着;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珍珠;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绿油油的瓜地里西瓜的个头一个比一个大;湖泊和池塘里的鱼儿多得赛过了江南……一曲优美动听的《新疆好》,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传唱着民族团结的歌。

在我的身边,到处都发生着民族团结的故事。可能它微不足道,但却像一汪潺潺的清泉,静静地流淌在我的心底。

我的维吾尔族同学阿里米拉,有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深深地嵌在圆圆的脸上,又长又密的睫毛微微向上翘着,活像一个芭比娃娃。自从我们认识之后,天天都能看到我们在一起的身影。

记得有一次,八年级要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阿里米拉想在班会课上用汉语为大家朗诵一首诗歌,可是,她的汉语发音不是特别准确,她便来找我帮忙。我每天抽十分钟教她读诗,每天只教一句,但每句诗里的汉字读音都读准确之后才能休息。短短的一句诗歌,我教了一个星期,但我一点不耐烦的情绪都没有,反而还给阿里米拉指导了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在肉孜节来临时,阿里米拉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当我提着牛奶和茶叶按响门铃时,凯迪里牙早已笑吟吟地等在门边。我们两个好朋友来到客厅一边聊天一边吃酥香松脆的馓子,喝着清香四溢的奶茶,就像一对亲姐妹。

没过多久,我们的汉族传统节日—中秋节到了,我也热情地邀请了阿里米拉来我家做客。凯迪里牙到我家做客时,我为她准备了新拖鞋,新茶杯,就连擦手的毛巾也换成了新的。我还专门买来清真月饼和阿里米拉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给她讲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十点钟左右,我和家人把阿里米拉安全地送回了家。

肉孜节过去了,中秋节也过去了,可是我们这一对好朋友的感情却越来越深,越来越浓,深得像一口井,浓得似一团墨。

“但凡相信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繁荣的多民族国的家的人,维护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人都是兄弟姐妹。”所以,我希望我们各民族都团结起来,一同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篇七

三月份 :

主题: 赛衣盛会

四月份;

五月份 :

六月份 :

活动一 走进服饰空间 活动二 探究服饰文化

主题: 欢歌劲舞

活动一 民族戏曲大连唱 活动二 民族工艺大展台

主题: 节日万花筒

活动一 了解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

课题:赛衣盛会(走进服饰空间)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进入民族服饰空间,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2、从民族服饰的特点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含意,能区分几种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民族服饰的特点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含意,能区分几种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请问: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2、56个民族的服饰是多彩多姿,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参加一个:赛衣盛会(板书课题)

二、看一看,辨一辨

1、谈话:一个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标志。我国各民族的服饰有着丰富的样式、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多彩的民俗,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2、你认识这些民族服饰吗?(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

三、走进服饰空间

1、从邮票看民族服饰

(1)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各民族的服饰吧。(p2—3页,学生自读,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把他记下来)

(2)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对照课本,看看他是否记住了?)

2、从鞋帽看民族服饰

(1)很多民族的服饰特点?(重头轻脚)(2)这些服饰有什么含意?

3、从配饰看民族服饰

说说各种配饰的作用或来历。

四、认一认,连一连

1、你能为这些少数民族的同胞找到所属的民族吗?

2、学生连一连

3、交流

五、小结

板书设计:

五、赛衣盛会

多彩多姿

重头轻脚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北方各民族的服饰的不同,知道民族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族服饰与节庆的关系。

3、了解民族服饰与礼仪的关系,从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服饰与气候、节庆、礼仪等的关系。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民族服饰与节庆、礼仪有关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各民族的服饰多彩多姿,但你可知道:各民族的服饰还跟气候、节庆、礼仪有着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服饰文化。

二、民族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1、南方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质地较薄,无领,短小轻便,头巾。气候炎热)

2、北方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衣料较厚,高领,长袖、戴帽、穿靴子,袍装。天气寒冷)

三、民族服饰与节庆

1、自学课本上的几个民族的节日的介绍,了解与服饰的关系。

2、你还知道哪些与民族服饰有关的民族节日?(交流)

四、民族服饰与礼仪

1、自学课本上的几个民族礼仪与服饰的关系的介绍。

2、你知道还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

五、展示、介绍

1、展示课前搜集的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图片,并对图片作一简单介绍。

2、设计或展示(课本方框中完成)

六、总结

中华民族文化悠远流长,服饰就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从那多彩多姿的民族服饰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主题

五、赛衣盛会 服饰与气候:

南方人:质地较薄,无领,短小轻便,头巾。气候炎热

课题:欢歌劲舞(鼓乐叮咚—民族乐器展示台)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常见的民族乐器,知道这些民族乐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分享自己认识的民族乐器,了解这些乐器乐器的来历或特点。

3、通过上网等途径,寻找民族乐器,知道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民族乐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之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我国各民族同胞的生活里,乐器是必不可少的。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乐苑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民族乐器,来了解它们的特点。(板书课题:鼓乐叮咚——民族乐器展示台)

二、展示乐器,交流学习

1、先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多媒体展示)

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介绍,让学生读一读。

3、学生讨论:观察这些乐器、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发现?

4、得出乐器的分类:击奏类、吹奏类、弹奏类、拉奏类。

5、你还知道这几类民族乐器有……(学生说,说后教师多媒体出示)

三、交流分享:

1、学生自由阅读,分组交流: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这些乐器中最感兴趣的民族乐器,并说说为什么?

四、拓展学习:

五、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具有自己本民族特点的民族乐器,通过了解这些乐器,我们可以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板书设计:

鼓乐叮咚—民族乐器展示台

击奏类:铜鼓、象脚鼓、纳格拉… 吹奏类:葫芦丝、咚咚喹、斯不斯额…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民族歌曲,感受民族歌曲的神韵。

2、介绍民族歌曲和少数民族歌手,激发学生学唱民族歌曲的兴趣。

3、欣赏、学唱民族歌曲,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听、唱民族歌曲,感受民族歌曲的神韵。教学难点:欣赏、学唱民族歌曲,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歌曲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入题。

2、谈话:民族歌曲是民族音乐之林中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民族歌曲,来感受一下民族歌曲的神韵。

二、猜一猜,说一说。

1、读关键词,猜一猜:这是哪首民族歌曲?(指名说)

2、看一看歌名,你知道是哪个民族的代表曲目?(指名说)

3、认一认:你知道这些歌唱家分别来自哪个民族?

三、经典传唱:

1、播放歌曲:《嘎达梅林》《阿拉木汗》《龙船调》

2、听完一首后让学生说说感受,然后老师并作简要介绍。

四、唱一唱:

让学生唱一唱《阿西里西》,感受民族歌曲神韵。

五、课堂小结:

民族歌曲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之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里面有很多歌曲流传甚广。课后,我们可以去收集并学唱其中的几首歌,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民族舞蹈,品味各民族舞蹈的特点。

2、介绍民族舞蹈的来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之美。

3、学跳民族舞蹈,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赏民族舞蹈,品味各民族舞蹈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跳民族舞蹈,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舞蹈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和重大庆典,各族人民热情洋溢,全身心地投入到歌舞的海洋之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投入到这些歌舞的海洋之中,体会一下少数民族的热情。

二、观看视频,体会欢乐。

1、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民族舞蹈。

三、欣赏民族舞蹈,体会民族特色。

1、播放维吾尔族舞蹈,说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老师相机介绍)

2、同样方法介绍苗族、蒙古族、藏族、云南原生态歌舞。

四、寻找石窟中的舞蹈。

2、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说明:舞蹈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之美。)

五、学跳民族舞蹈。

课后,我们可以跟着视频中学跳民族舞蹈,也可以请音乐老师教我们跳一些民族舞蹈。

六、课堂小结。

民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热爱生活的体现,这些舞蹈源于生活,表现了生活中的美。希望我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舞姿曼妙—民族舞蹈旋转厅

课题:瑰宝探秘(民族戏曲大联唱)第1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戏曲,知道这些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2、了解部分民族戏曲的经典曲目,知道京剧我四大行当,典型脸谱的含义;了解特别杰出的戏曲大家。

3、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个剧种,深入了解其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戏曲,知晓部分经典曲目。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个剧种,深入了解其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示示p29页图片,学生欣赏。

2、谈话:京剧、昆曲、刺绣、织锦、陶瓷、草编、蜡染等都属于民族艺术,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的财富。它们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凝聚着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需要我们去挖掘、探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世界,感受它丰富的内涵,品味它浓郁的韵味。(揭示、板书课题:瑰宝探秘:民族戏曲大联唱)

二、自学课文,了解民族戏曲。

2、小组交流。

三、自学分享,拓展学习。

1、按顺序出示图片(多媒体),指名学生介绍,教师相机完善,择要板书。

2、你还知道哪些戏曲种类?它有哪些经典曲目?(重点:锡剧)

四、指导研究,深入了解。

1、你对我国的民族戏曲,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剧种?课后请大家去合作收集有关资料,作进一步研究。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学唱一下你感兴趣的曲目。在班队活动上,我们来一次民族戏曲大联唱活动。

五、课堂小结,深化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知道了。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戏曲只是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不断得到发扬广大。

五、板书设计

瑰宝探秘:民族戏曲大联唱

剧种 所属民族 经典曲目 突出艺术家 藏戏 藏族 《文成公主》

《诺桑王子》

《空城计》 梅兰芳

《霸王别姬》

昆曲 汉族 《十五贯》

《长生殿》 朱传茗 《桃花扇》

锡剧 汉族 《珍珠塔》

《双推磨》 瑰宝探秘(民族工艺大展台)第2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知道这些民族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2、了解部分民族艺术的特点,感受这些民族工艺的文化魅力。

3、根据家乡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紫砂陶的历史、特点,感受紫砂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部分民族艺术的特点,感受这些民族工艺的文化魅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紫砂陶的历史、特点,感受紫砂文化。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谈话:民族戏曲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知道,中华文明历史悠远,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不仅仅有民族戏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民族工艺大展台,体味一下中华民族的民族工艺的魅力。(揭示、板书课题:瑰宝探秘:民族戏曲大联唱)

二、学习名绣,体会美丽。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名绣?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水族马尾绣、黎族刺绣、湘绣、羌绣)

3、多媒体展示刺绣作品,让学生体会刺绣的美丽。

三、学习名锦,体会精湛。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织锦?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云锦、壮锦、侗锦、土家锦)

3、多媒体展示刺绣作品,让学生体会织锦的精湛。

四、学习陶艺,体会精美。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陶器?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唐三彩、建水紫陶、景德镇瓷器)

3、我们宜兴称为陶都,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宜兴的紫砂陶的历史、特点?(指名说,引导课后研究)(板书:紫砂陶)

4、多媒体展示陶艺作品,让学生体会陶艺作品的精美。

五、学习热贡艺术,体会藏族风情。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热贡艺术?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唐卡、堆绣、热贡雕塑)

3、多媒体展示热贡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藏族艺术的不同的民族风情。

六、学习苗家蜡染和大理草编。

1、自读课文,思考:苗家蜡染和大理草编的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苗家蜡染、大理草编)

七、指导研究,深入了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工艺,这些民族工艺体现的各族人民的智慧,课后请大家去收集一下:还有哪些民族工艺,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小组合作收集)

八、课堂小结,深化学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种典型的民族工艺。这些民族工艺和民族戏曲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的组成部分。这些艺术瑰宝,既闪耀着各自独特的光辉,又交相辉映,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肩承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让中华文明更加璀灿而夺目。

五、板书设计

瑰宝探秘:民族工艺大展台

陶 艺:唐三彩、建水紫陶、景德镇瓷器、紫砂陶…… 热贡艺术:唐卡、堆绣、热贡雕塑…… 苗家蜡染 大理草编 课题:节日万花筒(了解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

第1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资料查找,研究分享等途径,了解一些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的来历和故事。

2、这些节日中体会各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的来历和故事。教学难点:体会各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各民族的特色节日犹如万花筒,透过节日万花筒,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板书课题)

二、了解节日意义,体会民族感情。

(学生自学,体会感情)

三、分享节日,进一步体会感情。

1、自学课文,分组交流。

(一)给牛过节(结合多媒体展示):

(1)土家族的牛王节,牛是主要劳力,犒劳耕牛,表达对牛王的敬重。

(2)哈尼族的牛纳纳节(五月初),让平日辛劳的耕牛歇歇气,对牛的敬意。(3)彝族支系黑话人的颂牛节(立冬),感谢一年来牛的辛勤耕作。

(二)欢庆丰收的节日(结合多媒体展示):(1)藏族的旺果节,藏历七八月间,预祝丰收。(2)仡佬族的吃新节,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丰收。

(3)怒族的祭谷神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4)新疆俄罗斯族的春耕节,农历二月底或三月初。

(5)东北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黑灰节,农历正月十六,象征吉祥,预祝丰收。

(三)有关生产性节日的传说(结合多媒体展示):

(1)湖南江华瑶族的赶鸟节,农历二月初一,祈求不遭天灾人祸,辛苦一年有好收成。

四、课堂小结:

我国各民族的有关生产性的节日还有许多,请大家课后收集。这些节日,都表达了各族人民朴素的感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板书设计

了解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

民族 节日 时间 表达情感

祈祷谷神保佑。新疆俄

罗斯族

春耕节

农历二月底或三月初。东北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

锡伯族

黑灰节

农历正月十六

象征吉祥,预祝丰收。湖南江华瑶族 赶鸟节 农历二月初一

祈求不遭天灾人祸,辛苦一年有好收成。

民族团结歌咏比赛简报篇八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  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教法建议

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中,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

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

3.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设计示例

十二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  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革命的胜利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