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HT书生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让我们为四年级学生准备一份合适的教案吧。想要写一份高质量的四年级教案吗?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一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主题图练习本。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练习一第1、2、5题。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1、媒体演示复习题。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练习一第6、7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24+24+24÷2算法二:24×2+24÷2。

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难重点:四则运算顺序。

教具:挂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42+6×(12–4)=。

2.42+6×12–4=。

总结四则运算。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5、教学过程。

1、出示口算卡片。

0+50=0×135=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0÷0=□。

(2)引发思考。

(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分组探究。

(3)交流反馈。

0+8=22+17×0=0+7+7=。

3300÷25=1320×500÷250。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二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一、情境引入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生:a+(b+c)=(a+b)+c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b=b+a

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习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注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习3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三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四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件、算盘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3、4、5、6、7、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五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天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45-( )=345-( )

三、解释运用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x+8=10

x+8-8=10-8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2

(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全课小结。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至26页例1。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感悟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等。

教师:课件、计算器、计算卡片等。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55846+7646=、6908×7=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学习使用计算器

(1)师:同学们都带计算器了吗?请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显示屏、按键、电脑芯片、电源)

(2)看书,试按。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a、请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上台用课件演示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c、师介绍储存、提取键使用方法

e、开始计算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上面各题。)

(4)你认为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怎样?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这么先进方便的计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计算工具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1)课件出示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2)师: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2、模拟算筹的使用方法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片),用算筹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表示1到9的。

纵式就是竖着摆、横式就是横着摆。(手势)

师:(微课植入方式)古人摆放1、2、3、4、5的方法。

师:古人摆6只用了两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这是一个好主意。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这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请你试着摆一摆。(屏幕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

出示用纵横相间的方式来表示多位数。

这些数你认识吗?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现也经历了空格、小正方形、圆形的过程。)

师:想知道古人怎样用算筹计算的吗?(课件演示)

师: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出示动画小视频)

看完后,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怎么评价祖冲之?

(预设: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如果能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祖冲之计算认真,不怕苦累,执着追求的精神。)

3、小组合作,研究认识算盘.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过算盘,课前又收集了相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知道算盘的名称,课件配合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学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学生会在算盘上拨简单的数;学生会收集关于算盘的辉煌历史以及现在使用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拨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学在课件上演示,其他同学在算盘上试拨,师适时引导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学会用算盘计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让学生体会算盘拨珠即答的优点。)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知道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师:在我国,人们至今仍然非常喜爱它,把它制成这样来装扮生活。(出示配音图片展示各种算盘)

4、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对计算工具的探索

师:不仅仅是我国人民在发明计算工具,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的探索各种计算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世界机械计算器发展史: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师:目前人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研发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出示健康环保电脑、小巧方便电脑笔图片)

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

2、调查了解更多与计算工具有关的知识制成数学小报。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七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多媒体课件。

口算。

25+7512×416+4+2325×4×2。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200÷4=5050×3=150。

28×2=5656÷7=8。

判断并改错。

=75=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八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一、生活中的大数。

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

(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来的数据分成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两种类型)。

二、较大数的读法。

1、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2、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三、较大数的写法。

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四、比较数的大小。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103412010439001318124。

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

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

3、巩固与应用。

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业:

1、练一练1、2、3、4。

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1、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老师的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xx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九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正“字的统计方法。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

760-160=。

180+220=。

370-150=。

780-756=。

900-860=。

835+75=。

350+400=。

1000-600=。

960-60=。

40+120=。

170+60=。

800-350=。

二、填空。

1.我们用的数学教科书约厚8(),飞机每小时飞行约800()。

2.教室的窗户高约18(),一棵大树的高度是9(),爸爸的身高是175()。

3.一头大象重约6(),一袋化肥重50(),一枚鸡蛋重约50()。

4.14厘米+26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

8000米+3000米=()千米。

7千米-1000米=()米。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5.连线。

6.一个数加上27之后等于92,这个数是()。

7.比491多78的数是()。

8.用3,6,7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差是()。

450+192=450+()-()=()。

三、选择(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单位不是长度单位的是()。

a.米。

b.毫米。

c.克。

2.小红家离学校有150()。

a.米。

b.毫米。

c.厘米。

3.1米和8厘米加在一起是()。

a.18厘米。

b.108厘米。

c.180厘米。

d.9厘米。

4.小明3小时行了150千米,他是()去的。

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汽车。

d.坐飞机。

5.1吨铁和1吨棉花比较()。

a.1吨铁重。

b.1吨棉花重。

c.一样重。

d.无法比较。

四、列竖式计算(请验算)。

637+368=。

746+219=。

五、解决问题。

1.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养殖场养鸭476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多358只,这个养殖场一共养鸭和鸡多少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一

认识容量和升(2)。

美妙的“杯琴”

p.20、21。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二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30x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m+”(记忆)。

2000-“mr”(提取)=“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x567x0=。

45÷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1=1。

11x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1x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三

1、从个位起,第七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006006最高位是()位,右边的“6”表示6个(),中间的'“6”表示6个(),左边的“6”表示6个()。

3、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约是()万。

4、比99999多1的数是(),比1000少1的数是()。

5、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6、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9000000=785000≈509000≈。

7、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00=995800≈7421305678≈。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b、数位名称c、计数单位。

2、在49□438≈5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a、0~4b、0~5c、5~9。

3、在5和6中间添()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b、7c、8。

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777000b、700077c、707070。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四

教材32页内容。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理解小数的意义。

每个学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引导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归纳。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小数,同学们都记得吧?小数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小数。(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观察可以分类吗?

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字叫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字叫两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三个数字叫三位小数。

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老师说几个,你们愿意吗?

师:板书:0.1 0.01 0.001

1.如果我们用一张正方形表示1的话,请你估计一下,0.1该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请将你心目中的0.1在这张纸上用颜色涂出来。(电脑演示正方形纸、1)

3.取出一张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准确地表示出0.1。

4.请涂出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用分数表示是( ),0.3里面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数表示,用分数表示)

5.投影:阴影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

观察得出: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板书)

6.想一想,1里面有( )个0.1。

1.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0.1的?

2.你能在纸上表示出0.01吗?请你在格字图上表示出来(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电脑演示过程)

3.请看老师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小数?

4.看到0.23,你还想到了什么小数。

6.观察得出:两位小数就表示百分之几(板书)

通过0.1,0.01的教学,推理得出0.001的意义。

请你观察前两组的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得出:三位小数、千分之几等等)。

1.小结:像这些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

2.师: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们把它叫做计数单位,也可以写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计数单位是0.1,它有3个0.1。0.25的计数单位有( ),它有( )个0.01。

3、电脑出示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五

1、借助计数器,掌握小数的数位。

2、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理解数位顺序表上的计数单位,以及进率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能抽象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并能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课件、计数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1、填空。

3写成小数是( ) 10

表示()写成小数是() 100

表示( )写成小数是( ) 4表示( )

2、读一读下面一段话中的'小数。

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80千米/时,约为米/秒。

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来研究小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三))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师问:这个计数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拨数:同学们的观察都非常仔细,??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都是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那你们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出“”吗?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数,师指名上台演示。

课件出示拨数情况,引导学生认识:

师提问:小数点右边第2个“2”在百分位上,它表示2个

师追问:说得很有道理,那最后一个“2”在什么位置,表示多少呢?

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小数点左边两个2分别表示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2、认识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位名称及对应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四位是万分位,计数单位是万分之一();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相同点: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强调:小数的半数单位也是“满十进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页“看一看,说一说”的图片,进而发现:10个元是1元;10个元是元,再次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是“满十进1”。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引导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2、出示教材第7页“试一试”情境二:涂一涂,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涂色,并汇报:和一样大。

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和一样大?师归纳小结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六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七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八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一、创设情景,快乐导入。

师:如果老师请xx同学和xx同学同时参加一个计算大赛,你认为谁会取胜?如果我给xx同学一件秘密武器(计算器),这时候谁能取胜呢?看来,有了计算工具,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又快又准确。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快乐自学。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就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数位,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板书:算筹)。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

不仅我国劳动人民有如此多的发明,其他国家的人为了使计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4、计算器:

生: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

师:大家都准备了计算器,同学们互相观察,相互交流:

(1)你的计算器有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小组相互说一说你们的计算器有什么不同。

2、请生说一说各个按键的功能。

3、尝试计算386+179=。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自己试试看。

2、找规律。

9999×1=9999×2=9999×3=9999×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9999×5=9999×7=9999×9=。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二组:7865+3497=835×23=1305÷45=。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

(2)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5、作业。

帮助妈妈算一算今天的家庭消费情况。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十九

1、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利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规律,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一、制造冲突,引出课题。

1、出示口算题1354×367,要求30秒钟内完成。

2、师:这么大的数目的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怎样呢?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为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问题,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

二、介绍几种计算工具。

1、认识算盘。

(1)介绍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的上轴上每颗珠子代表5,下轴上每颗珠子代表1。

(3)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运用算盘计算要根据珠算的口诀,正确地拨珠。

(4)完成教材24页看算盘,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的数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2、认识电子计算器。

(1)现在人们常用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

(2)拿出自己的电子计算器,结合第24页图示,了解各个键的名称及使用的方法。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3)运用计算器计算要按题目的计算顺序来按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板书386+179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练一练:4468+179232010—8925。

(2)自己试一试:26×39312÷8估算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3)练习用计算器计算:63×7842365×734327180÷492。

(4)完成教材26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用计算器算出例2几个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2)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写在书上)那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

(3)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

111105÷9=()。

9÷9=11111104÷9=()。

108÷9=()11111103÷9=()。

1107÷9=()111111102÷9=()。

11106÷9=()1111111101÷9=()。

四、应用反馈。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4题。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个算式的得数,再找规律,最后直接填写后面算式的得数。

五、作业练习。

教材练习四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二十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卡片和计数器。

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读作:xxxxxxx。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范文(21篇)篇二十一

练习课,课本第28页到32页练习三的内容。

1.使学生熟练读、写亿以上的数。

2.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从而感受有些题目用简便方法比计算器还要快一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计算器,数学卡片。

(一)基本练习。

1、回忆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和改写方法。

学生相互启发、补充。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2、教材第28页的第5题。

(1)投影出示,读题。

(2)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3)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

3、写出下列各数。

(1)一亿三千八百万写作:()。

(2)四亿零八十万七千写作:()。

(3)六百亿九千零二万写作:()。

(4)一千零二亿零二十万写作:()。

4、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1)300000000=()亿。

(2)2800000000=()亿。

(3)80200000000=()亿。

(4)50000000000=()亿。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第15题。

(1)四人一组,分组游戏。

(2)讲明游戏方法。

每人用数字卡片摆出一个多位数,其他三人分别读一读。

(4)反复摆、读,交流自己的读数的方法。

2、把下面相等的数用直线连接起来。

2045000000七亿。

32100000000七十亿零八百零五万。

700000000三百二十一亿。

350070000二十亿四千五百万。

7008050000一百零三亿。

10300000000三亿五千零七万。

3、用3、6、0、0、0、0、8、9、这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不读0的数。()。

(4)约等于1亿的数。()。

(5)改写成8369万的数。()。

4、教材第30页第13题。

5、教材第31页第14题。

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6、教材第32页的第19题。

(1)看清题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口算结果。

(3)出示题目的下部分。

(4)看看结果是否合理,分析一下错误原因。

(5)计算出精确值进行验证。

(6)谈谈做题感受。

说明:这第二课时应是第十一课时,而上一课时“1亿有多大”的活动课应是本课时。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总结(模板14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目标、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进行全面回顾和分析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活动总结的实用写作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前,非法集资形势严

    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总结(汇总13篇)

    在活动总结中,我们可以回忆活动的过程、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下面是一些成功活动的总结文案,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深刻

    大学消防日活动方案大全(20篇)

    制定活动方案还应该考虑到活动的预算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活动的开销和利用。这些活动方案范文涵盖了不同的活动类型和目标,可以让我们在制定方案时有更多的选择。

    初中生读后感字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实用19篇)

    读后感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深度。推荐给大家的初中生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让大家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思考。中间有点枯燥,没心思理

    衡水高考动员演讲稿(优质17篇)

    演讲稿要求演讲者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肢体语言和声音的运用。每一篇演讲稿范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风

    养小动物的日记小狗(通用13篇)

    每天写日记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名人的日记片段,通过阅读他们的日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初中班务的工作总结(精选15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检验。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思路。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

    个人年度工作业绩总结大全(24篇)

    总结能够帮助我反思自己的表现,找出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引导。本人,男,汉族,40岁。2

    庆元旦的倡议书(优秀18篇)

    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关键字:倡议书20x

    我懂得了感恩(实用23篇)

    感恩是一种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的情感。感恩是一种美德,以下是一些关于感恩的经典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感恩是什么?有的人经常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