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碧墨

编制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一

数学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概念抽象、逻辑严密和应用广泛的特性。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多媒体集视听于一体,用鲜明形象、图文并茂、影音交融的演示,能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协调作用。结合数学的特性与多媒体的特点,为更好地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能有效扩充信息,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效率地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发展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1)、运用多媒体,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几何》的多边形教学课中,将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来,都是些美丽的几何图案,让同学们知道祖国不但繁荣昌盛,就连祖国的象征标志也美观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将《勾股定理》的史话资料和几何图案制成课件放映出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知识是从书本里、课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奋学习。从而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三

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x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x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四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通过创设分橘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寻找解题策略,从而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局限性,明确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和解题策略。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掌握按一定的比分配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考方法。

重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应用比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转化归纳,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创设了用小棒代替分橘子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引导学生探究解题策略,紧抓教学难点,紧扣分数与比和除法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解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明白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练习反馈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强了对比的意义的深刻理解,亲身经历探索解题策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在短暂的课堂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准确的解决问题,造成教学效果的不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五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2例5和练习十二t1—3。

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提问: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生猜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大瓶里的果汁×=小瓶里的果汁。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5。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用除法计算,教师可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1)出示题目。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一盒牛奶的升数×=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读题。

学生反馈解题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两种:

(1)用除法计算。

600÷。

(2)用方程解答。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升。

×=600。

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学生反馈说明检验的方法。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小结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t1。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和“黑兔是白兔的”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3、小结解题策略。

学生独立解答,之后进行交流汇报。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四、小结。

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二t2、3。

学生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六

1.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深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出示练习二十二第一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第一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二、自主探究,巩固知识。

教师提问: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展示统计表,并说说四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

让学生进行讨论。

1.出示:97页的第三题。将小组的统计整合成班级统计表,教师统计并登记。

展示,师生互评。

2.第97页的`第4题。

教师出示4种玩具。

你喜欢什么玩具?分小组统计。根据统计图回答:本班喜欢()的人数最多。

从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根据同学的提问进行回答。

学生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学生分组先做,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上来收集数据,共同进行统计,然后独立完成填表。

学生观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整理统计表,全班制成统计图。

2.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再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填写,做完集体订正。

三、总结归纳、拓展知识。

1、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2、课外延伸:

课下统计咱们班同学家里有电脑的用户/有电动车多少户/有小汽车的多少户?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利用百分数的意义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算术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算理。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一、二”,知道了利用百分数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问:请同学们回忆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简单回忆题型及解题方法。

二、新授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齐读两遍)。

(二)、出示自学提示:(小黑板,指名读)。

1、自学教科书第二十八页例题,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看统计表,想想家庭收入总额包括什么?

(2)、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教科书例题中的问题(1)。

(4)、根据统计表和(2)中的已知条件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并写出文字等式。

(5)、理解线段图表达的意思。

(6)、你会用其他方法解这道题吗?试着写出来。

2、本课例题是哪种题型?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汇报时板书)。

3、仿本课例题的解题方式,完成教科书第二十八页1、2题。

(三)小组交流。

通过自学你有什么收获?把不懂的问题与组内成员交流。

(四)、汇报,指导。(汇报时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和板书)。

(五)、小结。(指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继续完成自学中的3,做完的同学到前面板演。

2、板演的同学到前面说解题思路,其他同学纠错。

3、没做完的同学课下完成,组长辅导、督促。

四、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了吗?

3、你还有什么困惑?

五、作业:

1、练习册十四页内容。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读教科书第二十九页“你知道吗”,了解恩格尔系数,并调查自己家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体会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九

1、使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的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两次判断谁作单位“1”的量。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2)图书总数的是科技读物。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1)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足球的个数得排球的。

3、一根电线长10米,用去,还剩下这根电线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米?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小亮、小华、小新三人在说班里同学们理想,请看他们的对话:

小亮:我们班有36人。

小华: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教师。

小新: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教师人数的。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理解题意,学生动手画线段图。

4、主动尝试,解答例题。

(1)讨论,学生交流解题方法,并尝试解答。

(2)汇报,学生说解题过程,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板书:想成为教师的人数:36×=12(人)。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12×=9(人)。

(3)追问:第一步求想成为教师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第二步求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18第4题。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谁是单位“1”?

四、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每一步都要找准单位“1”,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1、p19第9、10题。

2、p19第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

有些好的教学片段,往往在不经意间被你瞬间捕捉。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必须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方法的落实,学生思维的启发。

比例分配应用题刚上完。我对此有些想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积累一点有用的东西,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一、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导课问题有价值。我处理如下,有45只苹果分给六(1)班的男女同学,你们自己打算怎样分。这样的问题比较开放,不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引导问题有价值。如能否根据比例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比例分配应用题等。问题必须提在点子上,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解释问题的解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在于师生之间的解释清晰明了的程度。

二、营造机会,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联系导课问题,营造机会。抓住按男女生人数来分作为契机,六(1)班男生21人,女生24人,以班级实际联系比的知识,让学生自编符合课时要求的应用题。拉进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启发学生思维,创造距离机会。

三、提供线索条件,让学生尝试摸索。

如比例分配应用题解答方法不是一种,赛一赛谁的方法多,并给自己的方法取个名好吗?再如男女生人数比是7比8,你知道了什么?也可以接着给予提示。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

四、倡导学生相互解释,验证方案地可行性。

现在的学习,是多渠道、多元化、提倡终身学习的学习。学生最终必须得依赖自己,而不是教师,因此他们不得不学会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尽量避免教师的绝对权威,判断学生的是非。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应用一些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来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针对自己不足提些疑问,希望我的教学反思上交后,帮助我解决一个疑问。再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1)、课文规定一课时的内容我能否分两课时上,比如情况出现在公开课。

(2)、方法多样化,是否能够照顾到后近生。

(3)、上课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有时学生的方法确实可行,但你不能很好的解释,该如何处理。

文档为doc格式。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一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主要以商不变性质为主要切入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找准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科书第100页例1及相应的内容。

1、在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基本上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是要理解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1、通过说一说,分一分,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单位“1”由“1个”到“多个”的过程,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借助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难点:从分母和分子的意义这一角度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小棒。

师:你想到的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平均分、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的意义。师选择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多个”

(1)、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右侧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现在你又想到了哪个数?它表示什么意思?

(3)、师:涂色部分是四个正方形中的几份?这样的一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2.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课件出示六个苹果,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观察图后集体交流(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个苹果)。

(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的意思吗?(说清楚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3、回顾建模。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总。

结: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

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三、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均匀地分”。

(1)提出要求:老师给大家准备了12个苹果,

请你也来平均分一分,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拿出答题纸,分一分。

(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4)对比提升。

课件出示所有的分法,追问:“都是1份,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预设: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

2、“创新地画”。

(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因为都是把整体平均分成了2份,取其中的1份。

师:哪儿不同?

预设:总数不同,每份数也不同。

四、闯关游戏,加深理解。

第一关:“准确地拿”。

第二关:“独具慧眼”。

五、回顾反思,结束全课。

1、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师给与评价。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三

转眼间,一学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就结束了。纵观这半年来的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各种应用文的写法,更让我们对应用文的重要性有了深层的了解,可谓受益匪浅。

应用文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处理公共事务,以及人民群众处理个人事务使用的,具有直接价值和惯用格式的文书,是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应用文,比如书信、请假条、借条、通知、申请书、总结,都属于应用文的范畴。

在这个学期学习了应用文之后,有了许多收获,我们学习了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比如报告、请示、批复、函、计划、总结、通知等一些常用文体的写法,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而通过《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对写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这个学期的应用文学习过程中,我慢慢了解了应用文这门学科,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

1.要研读教材中的内容,关注教材中的细节。通过研读应用文教材,熟悉应用文的大体内容,对书本章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查漏补缺,纠偏固体。熟悉以往使用过的文种,对于忽略或根本没想到的问题要全面掌握,也要争对平时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弄清它的正确做法,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19,20页“比例的应用”。设计背景。

本节课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基础。这节课的学习既要帮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思维过程,也要引导学生理解“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物物交换”是人类使用货币的开端。“物物交换”的情境蕴含着按一定的比例交换的数学关系。教科书通过创设“物物交换”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再次呈现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整节课“寓算于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新知、学习新知、掌握新知,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具准备练习本、课件。过程预设。

活动。

(一)“物物交换”,提出问题。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草稿本上。

2.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物物交换”过程中。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1/4。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方法一:14÷4=3.5,3.5x10=35(本)。

方法二:10÷2=5(本),14÷2=7,5x7=35(本)。方法三: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14÷4=3„„2(个),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0x3+5=35(本)。

方法四: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8个玩具汽车=20本小人书,12个玩具汽车=30本,2个玩具汽车=5本,12+2=14(个),30+5=35(本)。

3.请学生介绍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强调尽管思路不同,但各种方法都围绕玩具汽车个数与小人书本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展开。

活动。

(三)引进新知,拓展策略。

2.学生尝试列式,并说说写出比例的主要根据。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方法一:4:10=14:x。方法二:10:4=x:14。方法三:14:4=x:10。方法四:4:14=10:x。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列出比例的主要根据是什么?主要是“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戈本小人书”这两句话。

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的想法可能是两句话中玩具汽车与小人书之间存在相同的比例关系,也可能是前后玩具汽车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前后小人书本数的倍数关系是一致的。写成比例的形式就是汽车1:书1=汽车2:书2或汽车1:汽车2=书1:书2。

4.学生独立解比例。

4:10=14:x10:4=x:1410:4=x:144:14=10:x解:4x=140解:4x=140解:4x=140解:4x=140x=35x=35x=35x=35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2/4。

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活动。

2.组织交流。第一小题说出每一步骤的依据,再次明确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转化成方程解决。第二小题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求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内项的积、外项的积”实际上只要“对角两个数相乘”即可。然后,再引导学生把戈的值代入比例进行验算。

3.教师小结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关键是根据“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写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活动。

(五)课堂作业,深化认识。第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两个小题。

2.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不管怎样变换思路,都要清楚列出的比例是否合理。6:2=15:x,x=5。

1.让学生根据情境直接写出比例,并求未知数;(1)1:4=x:84,x=21;(2)4:10=x:250,x=100。

2.反馈时,教师改变其中一个比的前、后项,让学生辨析是否合理,进一步明晰列比例时要符合比例的意义。

第3题。

3/4。

x=60x=2活动。

(六)回顾梳理,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实施要求。

1.将解比例的学习融人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本节课主要学习解比例的方法,但没有纯粹地为了学方法而教方法。而是创设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物物交换”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在学生经历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再介绍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新知在学生体会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生长”。为此,要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根据哪几句话列出比例,这样的比例又是怎么想到的,“理”说清了,“法”也就自然生成。

2.解比例的前提是正确列出比例,关键是“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应用。将解比例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前提就是学生能否正确列出比例。之后解比例的关键是“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应用。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不管是比的形式还是分数的形式,都要讲清楚根据什么将含有未知数的比例转化为方程。完成解答后,还要加强代人法验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另外,教师要注意自己出题时要明确两个比是相等的,不需要学生先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的过程。

4/4。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五

1.通过分析社会各领域的具体例子,理解控制的涵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控制的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控制,研究控制的兴趣与热情。

4.理解控制的含义。

理解控制的涵义。

理解控制的涵义。

提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重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会考的复习准备。

[录像]通过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录像片段,引入新课。

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控制是普遍存在,对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现代社会中的例子:

生产、生活中的例子。

古代社会中的例子:

案例1:大禹治水。

请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大禹治水过程中,通过什么手段实现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通过“疏通河道,泄洪为主”手段实现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案例2:木牛流马。

请学生讲述《木牛流马》的故事:“(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据研究:木牛和流马是汉代独轮手推车的两种改进设计,通过改进使人的负重有所减轻。木牛是一种轮子稍小一些的独轮手推车,载重大,前由人拉、后由人推,运行较慢;流马载重小,轮子稍大一些,由一人推,运行速度很快。诸葛亮所说“木牛流马”应是比喻它们运行的灵便程度和载重量的大小:木牛行动较笨而慢,像牛;流马行动敏捷而快,像马。不是说它们外形像牛像马。

目的:帮助军队运送战略物资。

案例3:希罗自动门。

希罗自动门的相关材料见教参p66或江苏版p107。

希罗自动门说明了什么道理?

道理是:利用气压和液压动力装置,实现自动开门、关门。

总结:事物发展的结果可能是人们预先期望的,也可能与预期的目标不相符,甚至是不希望得到的。如果人们想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必须运用适当的手段来实现。

那么,运用什么手段来实现呢?

(引入控制的概念)。

控制是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方向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结合事例(用音乐喷泉的事例),重点阐明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课本马上行动。

控制事例。

控制的对象。

控制的目的。

控制的'手段。

电风扇扇叶转速快慢的控制。

电风扇。

调节速度。

换档。

音响的音量控制。

音响。

音量的调节。

旋钮。

燃气热水器温度的控制。

热水器。

调节出水口温度的高低。

改变燃气火头的大小。

用喷雾器喷洒农药。

喷雾器。

给庄稼治病。

操作喷雾器的手柄。

请同学们说说你在生活学习中所见到的应用控制的事例。

如:

学校:学校的音乐铃声、多媒体教学系统、足球场草地自动喷淋系统、体育馆的自动伸缩坐椅等。

家庭: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

社会: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电梯、程控电话交换机等。

从控制过程中人工干预的情形来分:

人工控制:人工纺纱、普通自来水龙头,旋转按钮打开电灯、驾驶汽车等;

自动控制:数控机床、饮料自动装罐生产线、花房恒温控制、十字路口红绿灯的转换等。

按照执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分为: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等。

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3、控制的应用。

控制的应用自古就有,并在近代得到迅速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通过事例说明控制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应用。

案例1:汽车自动化生产线。

案例2:农业现代化设施。

案例3:现代网络家电。

1、控制是普遍存在。要求学生能列举事例。

2、控制的涵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其控制的涵义。

3、控制的应用。

和数学应用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六

李娜。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的应用》.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3月12号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88棵小树苗的任务分给六年级的每位同学,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样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2、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该怎样分?

自学提示:(1)可列表或画图。

(2)联系比与分数的关系,将本题转化成相关的分数应用题。

(3)你还有其它的什么想法,用你的方法试试吧!

3、小组合作、4、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5、解题思路:

(1)明确分什么?有多少?怎样分?(2)计算总份数。

(3)根据具体数量与对应分数的关系解题。

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解答。

三、达标检测。

1、填空。

(1)把60根小棒按2:3的比分成两堆,一堆有()根,另一堆有()根。(2)把60根小棒按1:1的比分成两堆,一堆有()根,另一堆有()根。

2、实际应用。

3、拓展延伸。

把刚开始上课时老师留下的第二道题完成。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后练一练的1题、2题、3题。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施工方案字系列(精选20篇)

    施工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协调配合。以下是一些施工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为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

    找规律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范文(18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提前思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措施。小编整理了一些创新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在教案模板中的应用案例,供大家参考。

    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学画七星瓢虫(优质18篇)

    中班教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设计的一种教学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请大家阅读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实例,这些案例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编写教案。设计意图:通过

    小学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热门13篇)

    家长会可以让家长们分享育儿经验和教育心得,互相借鉴和学习,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荐大家阅读以下家长会心得体会,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大家好!

    初一生命生命语文教案(专业22篇)

    初一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设置。如果你对初一教案的编写有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教案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文(18篇)

    教学计划应当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材要求、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想要写一份成功的教学计划?不妨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吧。2.整体感知课文,理

    点游戏教学设计范文(20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教学的连贯性和循序渐进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扩展知识结构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计划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3.对传统游戏产生兴趣,

    小区环境调查报告(通用21篇)

    调查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决策参考,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报告案例供您参考。徐珂雯。为小区

    班主任学期个人总结精简版(专业17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与方法。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时光飞逝,转眼

    英语答题日记大全(18篇)

    英语是一道沟通的桥梁,它连接着不同国家和文化,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交流和理解。以下是一些能够提高英语听力的练习和方法,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英语。今天我回到家跟妈妈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