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紫薇儿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这些教学计划范文也可以作为教师评价和改进自己教学的参考依据。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三、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二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播放)。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分成写景和叙事两部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美)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学生品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播放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学生默读课文)。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播放)。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抽生读,学生评价)。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学生交流)。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播放)。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抽生读,学生评价)。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播放)。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抽生读,学生评价)。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播放)。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板书民族团结)。

(4)联系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学生交流)。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草原。

造就。

景美民族团结人美。

创造。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三

年级。

一年级。

教学内容。

2.欣赏钢琴曲《跳绳》。

教材分析。

歌曲《拍皮球》是一首反映儿童体育游戏的童谣体歌曲,全曲是由三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f大调,四二拍。加入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旋律轻快、跳动,节奏富有动感,表现了蹦蹦跳跳的花皮球可爱动感的样子和小朋友之间玩耍皮球时“你拍拍、我拍拍”的有趣场景。

《跳绳》是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组曲》中的一首,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作品音调清亮、爽朗、明澈、跳跃,该曲表现了少年儿童纯洁、明澈、活跃的心理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好奇心强,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适宜采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中体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快跳跃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拍皮球》,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并能为歌曲加入声势伴奏。

2.通过聆听、律动、模仿、念童谣、画图形谱、视唱乐谱、声势伴奏等方式主动积极的参与歌曲的学唱和欣赏。

3.通过导入《火车来了》、学唱《拍皮球》、欣赏钢琴曲《跳绳》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欢快情绪,感受单元主题“游戏”带来的乐趣,培养乐观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歌曲的多维处理、形象地跟随音乐做律动。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表演法、听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火车来了》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在有趣的口令中体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在熟悉的音乐中感受乐曲欢。

快活泼的情绪)。

二、【感受】。

1.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

2.模仿皮球的弹跳,熟悉旋律“轻轻一拍跳起来”

3.引领学生模仿皮球的跳动。

4.听音乐按tasu的节奏活动。

(1)生拍手。

(2)师拍球。

(3)生传球。

5.听音乐按tititimli的节奏活动。

(1)动作引领。

(2)重音拍手。

(设计意图:通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八分休止符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轻松、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概念,借助有趣的律动解决节奏难点,并熟悉歌曲旋律)。

6.引入童谣。

花皮球,真可爱。

轻轻一拍跳起来,

你拍拍来我拍拍呀,

大家玩得多愉快!

(1)师引领。

(2)生互动。

(3)跟音乐念读。

(设计意图: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熟读歌词,营造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为歌曲的多维处理做铺垫。)。

三、【学唱】。

1.曲谱。

(1)摆放皮球,感受旋律音高。

(2)教师用“嘭”模唱,学生跟画图形谱。

(3)出示1、2、5、6、9、10小节的音高,学生视唱。

(4)加入柯达伊手势。

(5)师生接龙演唱曲谱。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及皮球的摆放直观的感受旋律音高,通过模唱及柯达伊手势的辅助巩固旋律音高,使得知识技能的学习在生动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2.歌词。

(1)师生接龙演唱歌词。

(2)处理歌曲最后一句“嘭嗵嗵嗵,嘭嗵嗵嗵,大家玩得多愉快多愉快!”

(3)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全曲。

(4)加入动作,稍快速度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音色、力度、速度、声势伴奏等方面的处理丰富情感体验。)。

3.表现。

(1)引领学生加入声势伴奏。

(2)综合表现:加引子(童谣)+歌曲演唱(声势伴奏)。

(3)聆听歌曲加入爵士乐伴奏范唱。

(设计意图:在合作中感受音乐情绪,表现音乐情感,尝试用多种形式丰富歌曲的表达,培。

养学生对音乐的多种认知感受。)。

四、【拓展】。

欣赏——《跳绳》。

1.聆听教师弹奏《跳绳》。

师:你们在体育课还玩过哪些活动?听老师带来的这段音乐,想像小朋友们跳绳的画面。

2.作品简介。

3.教师分段弹奏,学生根据旋律的速度、力度变化模拟跳绳的动作。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四

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2.学生分析:学生都没有到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毫无感知,再加上学生只有九岁,常规教学中,单凭语言文字的描述他们是不能够完全领会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我在本节课主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其中前两个是我在本节课中整合点的主要表现部分。具体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风光,随着播放,学生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发他们对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势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首先我让学生认真倾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让他们从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丽,再结合图片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镶嵌”和“明珠”的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只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是无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丽的。这时我就想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到西湖体验一回。因此我为学生展示了由声音、文字和图片组成的画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我为学生展示了夕阳斜射和华灯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将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提高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也是对教学重点的巩固。

(三).全课小结:。

我以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结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览,也为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西湖的相关网址,让学生课后自由发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也增大了本节课的信息量,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五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转入课题: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致,及孩子们在雪地里嬉闹的情境。

二、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学生闭目想像课文再现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读课文。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帮助对方纠正误读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记住字音和字形。

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同学们听,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1、自学课文,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谈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同学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如何解决难点。

5、请同学们看课件雪景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雪景,听教师描述第9自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看到雪花纷纷扬扬,看到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的开心世界。)。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台湾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羡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7、老师是怎么说的呢?盼着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台湾的小朋友能到北京来。)。

9、分组讨论: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

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中学生的四问和老师的三答。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华。

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祖国的宝岛,它在大陆的东南端,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的小朋友一定会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训练,表达心声。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你们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它可以在人的想象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动,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的形象。《拍皮球》就是一首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歌!

歌曲《拍皮球》为2/4拍,活泼欢快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一起玩皮球游戏的欢乐心情。全曲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句为规整乐句,第三句为扩充乐句,衬词“嘭通”的运用和“大家玩得多愉快”扩充为四小节,使歌曲更加形象有趣。根据儿童喜爱玩皮球的天性,作者在旋律中加入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很好地表现出花皮球蹦蹦跳跳的样子和小朋友之间玩耍皮球时“你拍拍、我拍拍”的有趣场景。

学情分析: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能用灵巧的歌声,清晰地演唱唱曲《拍皮球》并能按图谱用双响筒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2、通过演唱歌曲,来表达小朋友对花皮球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用灵巧的歌声,清晰地演唱《拍皮球》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1、感受二四拍的节奏特点。

2、后半拍休止、附点和后十六音符节奏,在歌曲中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平时都玩哪些游戏呢?

2、想知道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吗?这个游戏特别有意思,它要一边说,一边跳。(课件展示)我们一起说一说吧!

3、想不想玩一玩呢!(师生合作玩跳皮筋。)。

4、接下来老师放段音乐。(个别学生跟着音乐跳,其他跟着音乐边说边游戏。)。

5、按节奏说儿歌,增加难度,(解决难点附点八分音符)再加上动作。(听音乐跟节奏走)。

过渡语:

我这儿有一个球,听完之后,告诉我这里有没有“六”那样懒洋洋的节奏。

1、老师随音乐读歌词。(播放伴奏)。

问:你们听到了几个懒洋洋的节奏。

2、师生拍手齐读歌词。(重点强调附点八分音符)。

3、接下来,我们用拍皮球的方法来读歌词。(播放伴奏)。

真棒!你们拍的太好了,现在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是怎么唱的?

4、聆听歌曲。(这首歌曲是用怎样的心情唱的?)。

5、再次聆听歌曲。(仔细听,皮球拍到地上发出怎样的声音,模仿一下。)。

6、拍皮球的声音是什么?你们听一听哪种更像拍皮球。老师分别用连音和顿音唱出来。

7、请跟着老师唱一唱。

8、我们再来听一次,到了拍皮球“澎嗵”时,你们跟着一起唱。

9、下面跟老师唱一下,我们用慢拍的方法唱一下。

10、学生慢速齐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听老师唱第一句,表现怎样的情绪?(有弹性)你们也可以做到。

2、学生唱第一句。

3、老师范唱第二句,这句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4、学生唱第二句和第三句。

5、老师范唱第四句,这句展示了怎样的气氛?我把最后一个字唱的很短,为什么?

6、用刚才的方法完整演唱歌曲。

四、创编。

1、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表演歌曲呢?

(1)在声音处拍手或跺脚。

(2)请大家玩一个大皮球,围成圈坐着。(做动作唱歌)。

2、伴奏歌曲。

a、加入双响筒伴奏。

b、加入三角铁伴奏。

c、两个乐器一起伴奏。

3、创编歌词。

我这里有一个球,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去听,听完之后,说一说它是什么球?还要模仿出它的声音。(模仿声音从力度、速度、音色上说乒乓球)怎样唱?唱一唱。

什么球?玩过吗?怎么玩?老师示范,声音清脆吗?还快吗?怎样模仿?唱一唱。

4、伴着音乐,唱唱你最喜欢的球。(速度、力度、高低、声音大小)。

五、拓展。

小朋友们,想一想,平时我们玩那么多游戏,哪些与我们音乐有关呢?

学生说游戏,教师弹琴一起玩。

六、课堂小结:

音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认真去听,仔细去观察,你就会发现,音乐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七

(一)导入新课(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二)进行新课(网络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同时质疑。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选派代表运用各种手段交流(语言表达、电脑展示、学生表演、图片讲解等)汇报。

教师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及广度。

汇报内容:a、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b、中哪些事例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4)有预见性。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话读一读。

4、师生总结。

(三)巩固练习(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1、电脑配图出示一个小故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让学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据你所知,还有哪些三国故事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利用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事件,学生边浏览边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剪切编辑,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2个。

2.学习用但是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体会小贝当渴望长大的情感。

4.学习复述短小的.笑话,做到复述完整,讲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训练学生边默读边思考,体会小贝当的情感。

2.理解但是,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平时看到谁会经常刮脸?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刮脸吗?

2.小结:原来刮了脸以后,会看上去更光洁,干净,比以前精神多了,可以说是容光焕发。(出示词语)。

i学习生字焕,

ii还可以怎么说?(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精神抖擞等)。

3.一般只有大人会刮脸,可有位小朋友也想去刮脸,这是怎么回事呢?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看清字形,想一想,你喜欢小贝当吗?为什么?

2.交流,教师评价。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很有意思的内容用直线划出来。小组交流。

2.交流。

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到我要剃头!

(大摇大摆做个动作理解,说明他很希望自己像个大人)。

指导朗读(嚷到,!)。

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指导朗读。

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自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用但是说一句句子。

小结:句子的前后意思相反,就用但是连接,表示一种转折关系。

小贝当大声喊道: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理发师说:等你长出胡子来。

(体会理发师的幽默:换了别的理发师,他或许会怎么说呢?听了这话,小贝当又会怎样想,怎么做呢?)。

3.指导朗读:读流利,有感情。

和好朋友分角色读,流利,有感情。

分角色读,流利有感情,表演自然。

四.完成练习。

剃镜()换()轮()。

递()境()焕()论()。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黄山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对黄山、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

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对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利用词典掌握要求掌握的生字。

2.重点指导易错字音和易错字形,理解词语。

3.小组学习、汇报。

三、朗读课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组织朗读练习。

3.指明读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读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和特点。

1.读课文,思考:黄山松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注意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

2.文中具体写了黄山松的哪三个特点?举出文中概括这三个特点的句子。

二、结合具体的语句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了解黄山松的特点。

1.结合具体语句感受黄山松的特点。

2.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二)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作者对黄山松是怎样一种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这种感情的?

(1)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

(2)学生自评、互评。

2.学生读课文,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认识到文章总的顺序是按着总述分述的顺序来讲的。)。

第三课时。

一、回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

说一说:你认为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哪些地方精彩?

(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方式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一步认识作者写。

作文。

章的特点)。

二、练习巩固。

1.巩固基础知识。

2.口头表达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黄山松的三个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间学生互相评价。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

2、游戏:说带风的成语、诗句。

3、小结:风能用成语来说,也能用诗句来表达,那么它能画出来吗?(板书:画)。

赵(zhao)小艺(yi)陈(chen)丹(dan)宋(song)涛(tao)。

1、自由拼读。

2、齐读。

3、跟三位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可厉害了,用上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4、去掉拼音认读;说说他们的'姓在哪里碰到过?

5、下棋游戏。

同学们有一张3*3的棋盘,棋子上写着要学的新词;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下,下子前要先读出上面的词;同种颜色的三颗棋子成一线就胜出。

1、把字宝宝送回课文,读文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2、学生交流,用“谁画风,画了什么”说话。

3、师提问:他们画得美吗?你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

4、学生反馈,师小结。

5、朗读训练:争当小小配音员。

齐读,自由练习,朗读展示选拔小小配音员。

读了课文,欣赏了画,我们动手写写字吧!

1、师示范写“显”、“丝”,结构分析。

2、生写上下结构的`会写字。

这三位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了各种不同的风,下节课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画风,画我们自己的风。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一

1、卡片认读生字和偏旁:白、走、口、手、月和宀、扌、口。

2、指名读音节词。皮球有一个叫一起真快乐玩。

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操场上,小朋友们在一起拍皮球。)。

2、指名完整得说说图的意思。

3、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这么多小朋友是怎么玩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板书:6拍皮球)。

4、指导学习生字“拍”,说说怎么记?拍手因为要用手来拍所以要用提手旁。

三、初读课文: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读字,重点正音?(冬、叫、家、玩、真、快)。

3、自己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四、学习课文。

1、这个皮球上谁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

2、指名读课文第一句:冬冬有个大皮球。

3、学习生字:冬、有、个,指名读一读,齐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边书空边说笔画。

4、用“有”说一句话。

(1)读句子,说说冬冬有什么?有个就是有一个的意思。

(2)那么你能说说你有什么?你家有什么?

(3)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我们祖国有什么?

5、学第二句。

(1)看图说话:冬冬有个大皮球,你看,下课时,冬冬在干什么?

(2)读课文中的句子。

(3)学习生字叫、家、起指名读一读,学生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认识三个新偏旁。

(4)谁能学着冬冬的样子来叫一叫?教师拿出一个皮球,请学生演示。小朋友们真友好,下课了在一起拍皮球,他们是怎么拍的?玩的怎么样?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读课文。

六、书写指导。

1、自己看请“拍、冬、有、个“的书写位置,指名说说。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一个。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词,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应和同学友爱相处,一起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

2、认读偏旁扌、口、走、宀。

3、朗读课文前两句。说说冬冬有个大皮球,她是怎么做的?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想象说话: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拍的?

2、他们一边拍一边念儿歌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念的儿歌是怎么样的?读课文第三句话。

3、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皮球呢?指名表演。同桌先练一练。

5、你一个人玩,有这样快乐吗?为什么?小结:当你和大家一起玩,才觉得特别快乐。

三、朗读全文。

自由读课文,要读出轻松快乐的语气。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说话训练。

1、冬冬有个大皮球,她叫小朋友们一起玩皮球,大家边拍皮球边念儿歌,玩得真快乐呀。

2、看说话:丁丁有几本故事书,我们来看丁丁是怎么做的?

3、大家是怎么看的?你能编几句儿歌。大家看得怎么样?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仿照课文说一段话.

五、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题1。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巩固复习,帮助学生进行行为判断,知道该怎么做。

教学过程:

一、用卡片认读生字。用“一起”进行口头说话。

二、朗读全文。

1、放录音课文,学生轻轻跟着读。

2、指名读,集体读。

3、完成课后第二题我们半哪些同学象冬冬?

4、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做操,这样大家才有快乐。

三、课堂作业指导。

1、看图用“有”说一句话。

2、把两句话合长一句话。

3、说话:

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二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画家虚心的优秀品质和牧童敢于向别人提出意见的精神。

3、练习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练习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感悟人物品质。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教师板书牧童和画师,把它写成一大一小)。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齐读课题。

那么这个小小的牧童和大名鼎鼎的画家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呢?

(评析:教师利用把“画师”写大,“牧童”写小的视觉误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畅所欲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铺垫良好的氛围,老师“他们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看似平常,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自读课文。

2.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词语朋友?(课件出示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画画得好呢?请大家细细地默读课文1—4段,用笔画出来。然后和同桌相互读一读。

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读懂句二: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相机认读“价”“购”。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说明戴嵩的画特别受到大家的喜爱?(这句话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理由)(没有不、争着购买)。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戴嵩的画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很快呢。

3、(汇报句三: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沉思片刻就是想了一会儿。戴嵩胸有成竹,很快就想好了。还有什么词说明他画得快?(一会儿……一会儿……)。

师:是啊,戴嵩的画技真是太高超了,谁能用这个关联词说个句子吗?

这儿有两个词写得特别好,是哪两个词呢?

(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齐读这段)。

(评:这一片断的教学有两个亮点:一是在词语的理解上。低年级的孩子不能以理性的思维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或者通过直观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教师出示徐悲鸿的马图,引导学生对“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丰富的表象,感受画家绘画的娴熟。二是在语言表达训练上。克拉申认为,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戴嵩画艺之精湛时抓住“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子反复诵读,让学生品读感受,引导学生练习运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这对低年级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是大有益处的。)。

师:戴嵩的技艺如此高超,围观的人是赞不绝口。(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师:这里有三个词语都是赞美的近义词,请你把这三个词语找出来,用笔圈记。(夸赞、称赞、赞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

师:咦,同学们,围观的人只有。

师:谁还来大点声喊一喊?(生读)。

4、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戴嵩是怎样的.态度呢?到底是大画家画错了,还是小牧童说错了?我们读一读5、6自然段就知道了。

指名读读戴嵩的表现。

和蔼是什么意思?那咱们再来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从戴嵩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虚心。

师:你们认为牧童说的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师:是啊,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时,就应该勇敢的指出来。

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感受?

(评点:这一部分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温老师以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浮现画面,深入感悟人物语言的刻画,进而感受人物品质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读议议中树立起画师与牧童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2、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不论是大画家的虚心,还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那你觉得老师刚开始这样一大一小写课题还合适吗?(集体改课题)。

3、齐读课题。

(评点: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人物评说,这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与概括,也是对学生言语表达的一次训练。)。

(总评:1、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课堂教学也要前后照应,让学生在心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圆。本课的教学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画出心中的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发表对老师书写课题的评议,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训练语文表达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将语言和思维表达训练落到实处。整个教学走了一个来回,把小画家的品质和画家的人格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苗、描、瞄、锚、猫”5个生字,会写“苗、猫”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苗、描、瞄、锚、猫”5个生字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有没有好朋友呢?(生答:有)。

(设计目的: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出示生字卡片“苗”)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字,大家以前都学习过,怎么读?(生答:苗的拼音,齐读2次)“苗”一个人现在很孤单,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帮它来找朋友。

(出示转盘:底盘写上了5个字的偏旁)。

(设计意图:转盘的设计很新颖,学生可以在玩耍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师生互动)。

一、问题指导:

1、(出示字盘)看一看,苗能跟哪些偏旁做朋友?

2、学习“描”:

(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

(2)谁能给描扩词?

(3)齐读2遍生字。

3、学习“瞄”:

(1)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读一读,瞄准,这里的准是翘舌音。

4、学习“锚”:

(1)它的拼音读什么?

(2)你知道“铁锚”是什么东西么?

(设计要点:在设计这几个问题时,我总从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设计问题。符合学生实际。有梯度)。

二、学生自学:

1、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目的:以读为主,加强记忆,效果显著)。

三、交流展示:

1、描:偏旁:提手旁(描红)(描写)。

2、瞄:意思是用眼睛去看,偏旁:目字旁(瞄准)。

3、锚偏旁:金字旁铁锚。

(锚字的教学是一个难点,“铁锚”的意思是能让船停止的一种东西,它的外形有两个爪。可以让学生演示: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想靠岸必须用力抛出铁锚,才可以停住。)。

意图:在每个词语讲解完后都配了插图,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四、自主探究:

同学们,识字4中还有“喵。猫”两个字没有学习呢?把同学们分成了a。b两个小组,分别从生字的偏旁,结构,组词。造句来共同学习。老师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出色的完成。(激励性的语言要用的恰到好处。这样对学生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初步尝试。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五、点拨解惑:描,瞄是形声字苗是声旁。

提手旁,目字旁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形声字的教学需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

六、当堂训练。

(选字填空题)苗描瞄喵猫锚。

1、地里的禾绿油油的。

2、小花()喜欢()()叫。

3、船上的()能停船。

4、()红的时候要看清字的位置。

5、我们打靶是要()准靶心。

(之所以没有分组进行是因为这些字是要求全部同学都要掌握的)。

七、回顾总结,说说收获。

今天,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什么?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们的祖国汉字就是这么有趣,用今天我们认识字的方法,你将会认识更多的字。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拍、冬、有、个、叫、家、起”7个生字;认识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理解“下课”“大家”“一起”等词语;能用有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下课要跟大家一起玩,跟同学友好相处。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课文了解大意,看图说图意,学习生字“拍”及提手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熟字:皮、下、了、大、你、我、月、云、米及宝盖头。

2、指名认读音节:dingyouqiujiaowanzhenkuai。

二、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事物皮球,问:你会拍皮球吗?(出示课题)让学生读题,教师正音。

2、指导学习“拍”,教学新偏旁“”—ti手pang。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并分析、识记字形“拍”。强调偏旁表义。

三、看图说话。

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

2、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读得好的同学可以做小老师来领读。

3、重点正音:拍、冬、叫、真、快。

4、指名试读课文。

5、教师范读、领读。

五、书写练习。

拍:应注意左窄右宽,提手旁应略写长些。

思”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六

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山林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边背诵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课文内容,按照参观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二)学习第1段,了解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时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

(1)“云横秦岭”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头飘浮,说明秦岭很高。)。

(2)“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怎么理解?(在课文中是形容山峰一个个耸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样气势逼人。)。

(3)“俏丽”怎么讲?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俏丽”而不用美丽?(“俏丽”是俊俏美丽。作者写“俏丽的白桦”,不仅写白桦的美丽,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桦比作青松的“银裙”。)。

(4)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虫,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状像珠,也有的像树枝等,颜色有红、白、黑色。)。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欢大兴安岭。)。

(三)放录音,听课文。

(四)默读课文。

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试说说各段段意。

(第1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时的感受。第2段〈第2至第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第3段〈第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五)指三名学生读课文。

(六)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作者初入这一原始森林的感觉怎样?(作者写原来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现在身临其境,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一般来讲,和自己距离近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而“高不可攀”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只会让人敬仰,不会让人亲切。正是因为作者“脚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样亲切与舒服。)。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2段课文,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特点。

(二)描写大兴安岭的景物,产生联想,写到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边写景边抒情边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作者初入大兴安岭时的感觉是怎么样?

(二)学习第2段。

1.默读第2段。说说这一段分几层?每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分两层。第1层〈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景物特点。第2层〈第6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看到景物产生的联想。)。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3.读第3、4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林”的特点。)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3自然段,总的写“林”的特点,第4自然段突出介绍了落叶松和白桦。)“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话中的“海”是指什么?“白色的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说的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说的俏丽的白桦。)。

4.读第5自然段。“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说明野花的种类非常多。)作者是怎样写大兴安岭很会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作者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结:从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5.读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碧绿的颜色。)“良材”怎么讲?(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出产大量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运往全国各个省市,用于各项建设事业。”大至砂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小结:第1至5自然段写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写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6.指名读第2段。

7.说说第2段段意。(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按课文填写。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确是________,群岭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种绿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4.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四)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1题。

2.继续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七

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要站就站上云头,

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

要飞就飞上九霄,

把美妙的天堂看个饱!

不怕山谷里阴风的夹袭,

你双臂一抖,抗得准,击得巧!

更不畏高山雪冷寒彻骨,

你折断了霜剑,扭弯了冰刀!

谁有你的根底艰难贫苦啊,

你从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

即使是裸露着的根须,

也把山岩紧紧地拥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动摇,

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

那背阳的阴处,你横眉怒扫,

向着阳光,你迸出劲枝万千条!

啊,黄山松,我热烈地赞美你,

我要学你艰苦奋战,不屈不挠;

看!在这碧紫透红的群峰之上,

你像昂扬的战旗在呼啦啦地飘。

课文简析。

从古至今,人们赞美黄山风景的文字数不胜数,描写黄山松的诗歌和文章层出不穷。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它的枝条坚劲挺秀,却是左右横生,不像其他树木那样,枝条是下垂的。长在悬崖旁边的松树,一面靠近岩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条繁茂,而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样的形态让丰子恺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特点:一心向着阳光。在这里,黄山松真的有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吗?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为黄山松添上了这样的美德。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山松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下了这些镜头,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他仅仅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涵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去思考,细细去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这篇文章也是一样。虽然小学生未必能够完全解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东西,但是他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松,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作者还写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他特别描写了“团结松”。从它的形态,从作者自己的凝思,从作者抚摩它产生的铁铸般的感觉等方面,把黄山松的“团结力”细化在人们面前了。

整篇文章格调幽雅,行文舒缓,有对《本草纲目》的引用,有对黄山松本身的描画,有简单的议论,有与导游对话的描写。整篇文章的内容似乎显得有点松散。但是文章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把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从课文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课文开头,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围绕黄山松树的特点来写的。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变得明确,这里有两个层次,这样的描写,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第2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首先注意了黄松的生存环境:松树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的生存环境简直太糟糕了。“石罅”、“石缝”、“石上生”,作者反复强调,写出黄山松生存环境之奇特,生存之艰难。以至于引起了作者的好奇:这松树生长靠的是什么呢?石头缝里有养料吗?作者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猜想松树的养料大概是一种叫做“石髓”的东西。这里,作者没有用赞美的语言,没有用让人激情澎湃的诗一般的文字去赞美黄山松的生命力,而是通过作者的看,作者随意的思索,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意思透露出来。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读通这一部分,特别是“石罅”、“邛疏”、“窈窕”、“娉娉婷婷”这些词语,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了解它们的意思。学生初读丰子恺的这篇文章,可能在文字上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他们读类似的文章就不会再觉得特别困难,这对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很有好处。

第3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这是从黄山松枝条的特点来写的。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枝条向上生;二是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它们的靠空中一面的枝条长得更茂盛,而面向崖壁一面则一根枝条也不长。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谈谈黄山松的特点,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从“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这些句子可以体会,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也很准确。

第4段:这一部分是在开头写出黄山松的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这句话写出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具有团结力。开头第一句话是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这一段先写“团结松”。作者先写它的形态:用“密切”、“偎傍”刻画出它枝条团结紧密的情态。然后作者写了自己的思考。“谛视”,就是很认真地看,作者很认真地看,在想什么呢?想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接着作者写了它的坚实:树干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这样强大坚实,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是什么让这松树这样强大、团结?作者是这样描写团结松的:“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接着,作者写“蒲团松”,它“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但是这样一棵树,“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让作者不由得感叹:“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这一部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的时候抓住“偎傍”、“不可思议”让学生体会黄山松团结的力量。

课后第1题:这道题是指导学生自己去总体感知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白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可以从黄山松的特点着手来写这几个小标题。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过程与方法: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把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出来。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图画体会宇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宇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着拼音把字音读准了。

2、特别要对照图,看看哪些图能帮助你们记住字形,哪些图能帮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

好,就请你们把书翻到84页,自己来学。

上课开始教给学生学习看图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己初步感知“字形——图——意思”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伏笔。

二、学习字词:

(一)教学“亭”、“停”。

小朋友,你们刚才自己学了,学会了吗?亭:

1、出示“亭”字。

2、谁学会了这个字?谁来读准它的音?

3、你是怎么记准字形的呢?

4、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面几根柱子用什么来表示啊——丁。

5、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样子。

6、一起读准它的音停:

1、演示课件。

2、你们看啊,有个人走过来啦,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

3、出示“停”字。

4、这个字我们以前记过,有了字形,谁来讲讲它的意思?

6、除了“停下来、停住”,停还可以用在哪儿啊?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扩展。比较:

1、出示:“亭”和“停”。

2、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意思却各不相同。

(1)指亭。读,什么亭?

(2)加个单人旁呢?

(二)教学“鸟”和“鸣”鸟:

1、看,树林里还有小鸟呢!

2、出示:“鸟”。

3、“鸟”是个熟字,你们看,“鸟”的字形多像只小鸟啊。我们一看到“鸟”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小鸟的样子。

通过看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字形和事物样子之间的联系即一看到字形就能想到那个事物的样子。鸣:

1、“鸣”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谁学会了,谁能读准音,说出它的意思呢?

2、边演示边说,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多有趣啊。读准它的音。

4、我们常常把“公鸡叫”说成“公鸡打鸣”,就是这个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鸣开始是指鸟叫,后来鸟、昆虫叫都称为鸣。

(三)教学“闻”。

1、你们注意了,有个小朋友听到小鸟叫得这么好听,他怎么样了?仔细看看。(演示动画)。

2、出示“闻”字。

3、谁能读准它的音,说出它的意思?

4、打开门,干什么呢?(用耳朵听)这就是闻。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不仅读准字音,还说出它的意思。

5、“闻”这个字很好记,听的时候要用什么?所以门字框里有个耳。

6、一起读准这个字。

7、闻就是听的意思。想想平时闻字还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你们听过吗,是什么意思呀?

9、有意识的给学生一个词汇,长期坚持给学生的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下面,我来说字的意思,请你来找这个字。

(1)人来小亭边,不走了,是哪个字?

(2)打开门,用耳朵听是什么字?

(3)小鸟张着嘴叫呢?

(四)比较总结。

1、边说边打开实物投影。

刚才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学得不错。自己看图就把这几个字学会了。有的字要借助图来记准字形,有的要借助图来知道字的意思。

2、看看,今天学的这几个字,哪几个字的字形就像这个东西的样子的,哪几个字是一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它的意思的?请小朋友好好想想,小组内还可以讨论讨论。

3、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光学会这几个字,还掌握了这种学字方法。

三、学习诗文。

1、静音。

2、请小朋友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小诗的意思。

3、取消静音。

4、谁来读给大家听?

5、(1)“人来?侧耳听”。点击:侧耳。

读准这个词的音。“侧耳听”你们都懂吧,什么意思呢?做个动作看看。

2、他为什么要侧着耳朵,那么认真,用心地在听呢?a、什么原因呢?

b、是啊,林子太深了,树林里有那么多的树,长得很茂密,小鸟在林子的深处呢。(点击:深)。

3、所以是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1)读准这个字“但”。

(2)你知道这首诗中“但”的意思吗?在字典中,但有这两种解释:a、只;b、可是。在这儿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但就是“只”的意思。

(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学习。查了字典,得出几种解释,到底用哪种?要让学生自己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4、这首诗把我们带到幽静、美妙的环境中,能读好它吗?请你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读读。之后各小组推选一名读得好的小朋友。

(1)个人读、小组读。

(2)请2名学生读,2名学生评价。

(3)集体读。

5、我们试试背背这首诗。

四、巩固生字词。指导写字。

(一)字音。

1、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2、去掉拼音读。

3、出示生字,检查读。

(二)字形。耳:

1、帮助记住“耳”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耳”:短横向上仰一点,两竖平行写得要直一些,短横收笔在中心。长横左低右高,收笔靠近横中线。

范写。学生写。闻:

1、记闻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闻:门字框竖要直,横要翘,折要直,钩落地,耳字不能写得满,长横不要连着门子框,要留缝隙。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前面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2、识字教学要以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把本课前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出来。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结绳记事谈起,引入传说中的造字圣人—仓颉。请学生观察发现仓颉的外貌特点,感受仓颉的神奇之处—双瞳四目。传说就是这样的一位奇人创造了神奇的文字—汉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七》,简单了解一下古人造字的规律。

二、引导学生尝试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对照拼音读准字音。

2、特别要对照图,看看哪些图能帮助你们记住字形,哪些图能帮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

好,就请你们把书翻到80页,自己来学。

三、学习字:

(一)教学“亭”、“停”。

小朋友,你们刚才自己学了,学会了吗?亭:

1、出示“亭”字。

2、谁学会了这个字?谁来读准它的音?

3、你是怎么记准字形的呢?

4、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面几根柱子用什么来表示啊——丁。(适时用幻灯片呈现亭字的小篆写法,进一步感受字形与图的联系。)。

5、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样子。

6、一起读准它的音。停:

1、演示课件。

2、你们看啊,有个人走过来啦,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

3、出示“停”字。读准字音。

4、谁来讲讲它的意思?

6、除了“停下来、停住”,生活中停还可以用在哪儿啊?比较:

1、出示:“亭”和“停”。

2、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意思却各不相同。

(1)指亭。读,什么亭?

(2)加个单人旁呢?

(二)教学“鸟”和“鸣”鸟:

1、看,树林里还有小鸟呢!

2、出示:“鸟”。

3、“鸟”是个熟字,你们看,“鸟”的字形多像只小鸟啊。我们一看到“鸟”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小鸟的样子。(教师适时出示鸟的古体字,甲骨文和小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

鸣:

1、“鸣”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谁学会了,谁能读准音,说出它的意思呢?

2、边演示边说,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多有趣啊。读准它的音。

4、鸣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5、听鸟鸣的动听声音。

(三)教学“闻”。

1、有个小朋友听到小鸟叫得这么好听,他在做什么?(出示ppt图片)。

2、出示“闻”字。

3、谁能读准它的音,说出它的意思?

4、打开门,干什么呢?(用耳朵听)这就是闻。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不仅读准字音,还说出它的意思。

5、“闻”这个字很好记,听的时候要用什么?所以门字框里有个耳。

6、一起读准这个字。

7、闻就是听的意思。想想平时闻字还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你们听过吗,是什么意思呀?(闻就是?见呢?那百闻不如一见呢?)。

(四)比较总结,归类:

1、为什么老师把“亭”和“鸟”放在一起?象形字(写字就像在画画)。再请同学说出几个这样的字。

2、“停”和“闻”,形声字。简单总结,再请学生举例。(如,识字4中的生字。)。

3、“鸣”会意字。(一看到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举例。

4、汉字有趣吗?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五)奖励游戏:猜字谜:一人靠在大树上。

鸟在枝头叫。

一人来到小亭边。

一只羊儿张口叫。

四、编故事,讲故事。

1、看着书中插图编一个小故事,能用上刚学的生字就更棒了。

2、学生编故事,交流。

五、读小诗。

1、同学们编的故事被写进了一首诗里,快来读一读吧。2读准生字,读通读顺即可。

六、巩固生字,指导写字。字形:讲解并范写。

闻:门字框竖要直,横要翘,折要直,钩落地,耳字不能写得满,长横不要连着门子框,要留缝隙。

亭:注意起笔的位置,两边要匀称,中间秃宝盖要注意压在横中线上。

鸣和停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鸣的“口”字的上横应与点对齐。

2、布置作业:

亭鸟象形字停闻形声字鸣会意字。

1、继续练习书写生子。

2、朗读小诗。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二十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三、激发情感。

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四、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五、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六、内容研讨。

提示: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七、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八、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二十一

《黄山松》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佳作,展现了黄山松的三种特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黄山松“坚韧顽强、一心向阳、团结力强”的赞美。

鉴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放手自学,读中交流,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会关注表达上的特色。

借助这个窗口,鼓励学生走进丰子恺,了解作者,多方阅读。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二十二

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山林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边背诵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课文内容,按照参观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二)学习第1段,了解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时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

(1)“云横秦岭”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头飘浮,说明秦岭很高。)。

(2)“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怎么理解?(在课文中是形容山峰一个个耸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样气势逼人。)。

(3)“俏丽”怎么讲?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俏丽”而不用美丽?(“俏丽”是俊俏美丽。作者写“俏丽的白桦”,不仅写白桦的美丽,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桦比作青松的“银裙”。)。

(4)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虫,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状像珠,也有的像树枝等,颜色有红、白、黑色。)。

(5)“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把兴安岭和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就更加感到亲切、舒服了。)。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欢大兴安岭。)。

(三)放录音,听课文。

(四)默读课文,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试说说各段段意。

(第1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时的感受。第2段〈第2至第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第3段〈第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五)指三名学生读课文。

(六)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作者初入这一原始森林的感觉怎样?(作者写原来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现在身临其境,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一般来讲,和自己距离近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而“高不可攀”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只会让人敬仰,不会让人亲切。正是因为作者“脚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样亲切与舒服。)。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2段课文,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特点。

(二)描写大兴安岭的景物,产生联想,写到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边写景边抒情边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作者初入大兴安岭时的感觉是怎么样?

(二)学习第2段。

1.默读第2段。说说这一段分几层?每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分两层。第1层〈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景物特点。第2层〈第6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看到景物产生的联想。)。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3.读第3、4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林”的特点。)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3自然段,总的写“林”的特点,第4自然段突出介绍了落叶松和白桦。)“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话中的“海”是指什么?“白色的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说的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说的俏丽的白桦。)。

4.读第5自然段。“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说明野花的种类非常多。)作者是怎样写大兴安岭很会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作者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结:从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5.读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碧绿的颜色。)“良材”怎么讲?(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出产大量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运往全国各个省市,用于各项建设事业。”大至砂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小结:第1至5自然段写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写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6.指名读第2段。

7.说说第2段段意。(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按课文填写。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确是________,群岭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种绿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四)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1题。

2.继续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3段课文。

(二)进一步了解课文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第3段课文,了解作者参观林场的所见所闻。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是怎样逐步加深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字、词。

秦岭银裙空隙缺乏广厦伐木良材高不可攀盛气凌人综合利用兴国安邦2.检查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综合利用”是什么意思?(是对资源实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如对松树,除了直接生产原木外,枝桠可做纤维板,松脂可做松香、松节油等。)。

3.“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作者在林场看到了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原始森林里有了不少的市镇,人们在这里进行着愉快的劳动。一方面“伐木取材”,让大兴安岭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另一方面“造林护苗”,使林海万古长青,造福子孙后代。人们还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作者由人与山的日益密切的关系,又联想到兴安岭这个名字,觉得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4.齐读第3段。

(三)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是怎样表达这种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文中作者三次使用“亲切、舒服”的语句。第一次是文章开头。作者走进这一原始森林后改变了原来“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想法,当作者“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时,感到“兴安岭”这个名字给人的亲切舒服之感是那么真实。第二次,当作者看到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景物后,联想到这里出产大量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运往全国各个省市,用于各项建设事业,把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参观了林场,看到了今天大兴安岭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作者的感情更加热烈奔放,用了一句反问句,进一步强调了亲切、舒服之感。作者就是这样边观察边描写,在写景中一步比一步深入地写出了自己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在写景中抒情、议论、展开联想。)。

(四)归纳中心思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想一想,它在表达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板书设计】。

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起黑龙江岸,向南延伸到吉林、辽宁两省。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山。长1200公里,宽200~300公里,主体部分在内蒙古境内。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长白山构成我国第一大林区,木材贮存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森林资源宝库。盛产许多珍贵的动、植物。这里山岭西部平缓、山顶浑圆,近似丘陵、东部较陡,都在海拔1100~1400米以上。

秦岭秦岭山脉西起四川、甘肃交界处的岷山,东至河南境内的伏牛山,长约1500公里。狭长的秦岭指陕西境内的秦岭中段,海拔20xx至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岭在我国中部地区,是我国地理位置上一条重要的分界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黄土高原的南界;也是水旱作物的分界线。

落叶松分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高约30米,木材坚实、耐用。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实用23篇)篇二十三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鹏博士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林海。

问: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加深厚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人与山的关系更加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她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理解“兴国安邦”

三、.总结全文: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运用了那些方法?

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

四、巩固练习:

1、写出带点的反义词。

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综合-------。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温柔------()。

它的美誉建设结尾一体,美得并不空洞。空洞----------()。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折断化石把大兴安岭和()比较着写,大兴安岭的特点是(),而秦岭的特点是()。

3、练习背诵课文的3--------6自然段。

五、作业:

生字组两个词;练习用“缺乏、恰好”造句。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论文(专业21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并善于利用它,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阅读这些范本,读者可以了解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辽宁省瓦房店

    七年级教学计划历史(通用23篇)

    教学计划是教学管理的基础,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阅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

    七年级英语工作教学计划(优质21篇)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教学周期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教学计划,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从上期期末成绩来看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18篇)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梳理,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范文:对于学生在组织报告时表达不流畅的情况,下次我会提前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上学期总结大全(17篇)

    通过学期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上的偏差,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好学期总结有所帮助。大家可

    高一班级工作计划高一班级工作计划学期目标范文(15篇)

    通过写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一届高一学生

    月考过后的反思(模板21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学作品,它能够打动人心、启发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

    我的理想人生初中(实用20篇)

    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动力,让我们勇往直前。大家都有各自的理想,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理想分享,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爸爸说我可以考入一

    保安队长述职报告(优秀20篇)

    在任职期间,通过撰写述职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读完这些范文后,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并能够在工作中取

    全教育演讲稿(优质22篇)

    演讲稿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学校演讲比赛、企业会议、社团活动等。你想听听一些激励人心的演讲吗?下面是一些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演讲稿,与大家分享。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