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雅蕊

通过观摩范文,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词汇。范文范本展示了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写作,为我们开阔了写作的思路和观念。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一

摘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加强情感教育,不断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才能够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出质的突破。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并探讨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能够科学而客观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以及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相当紧迫的。现代化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根据社会效果以及目标本身的实际情况,以价值判断为主,进行客观评论简析。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经收效甚微了,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创新才能与现在的社会现状相呼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现代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代科技发达,高科技能实现简单的变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能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其中涉及教育各个方面,而不是只有设计教育的其中某一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变化就能做好的。目前由于大学生对现有的社会普遍存在一些认知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对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要求教师在实际生活当中,注重大学生的情感状况,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当代热点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现代社会很多的新闻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各种眼花缭乱的新闻信息极大地扩充了大学生的认识层面和对于社会的了解。一些社会上思想价值观非常好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还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网上很多的社交网络平台也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些交流平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水平的提高。如现在很多的社会阴暗面就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检举揭发的。

(二)消极影响。

很多的社会热门话题并没有通过国家的相关部门的审核就直接面向社会。这其中有很多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波及。现在热门话题越来越向要吸引人眼球,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发展。而且很多的话题空穴来风。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判断。当下很多没有道德,也没有思想,甚至不好好教人做人的话题,往往受到一些学生的追捧,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是很大的'冲击,甚至严重的会波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引发一些心理疾病。现在很多的社会问题把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引向了不好的一面,引入到了歧途之中。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信息,如暴力网站对于学生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扭曲。一旦学生长时间地观看这一类网站将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甚至让当代大学生产生扭曲的人格,进而严重地危害社会的安全。

(一)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变的突破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举止行为是通过情感来进行表达的,所以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相当必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感情发展都是非常的重要的。现代的教育理念是把情感教育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对心理健康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的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认识。所以对于有些心理健康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十分认同。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笔者为了实现塑造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目的,自始至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辅导并不反感,而且使用情感教育能够使得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改善教学的气氛。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虽然心理健康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必然的联系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学生思想价值观也非常好。至于当代很多大学生心理消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信息爆炸,对于一些不良的社会信息接触过多,导致信仰淡化、价值观的扭曲等等。只有把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具备天时地利的便利条件,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是最多。对于学生的教育可以利用一些相关活动,如慰问抗战老兵等等,都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迟冯刚.关于做好高校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孟维杰,马甜语.诠释与转换:积极心理健康及其当代理解[j].心理科学,.。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创新的抓手[j].中国德育,(10).。

[4]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二

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易出现孤独、自闭、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三

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四

摘要:现阶段,小学教育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小学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更需要具有自我调控的办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在教给学生一定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消除在教学设计、学生评价和教学管理中一切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特征。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知识、方法、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由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实现的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未成熟,很多时候是语言和行为的模仿,教师的行为是被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能以信任、期待和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内在的潜力会充分地显现出来;反之,如果教师通过嘲讽、挖苦、辱骂、体罚等手段教育学生,会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相对于小学的其他学科,小学数学的发展目标更多的是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根据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下面通过例证的方式,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简单的几个字里面蕴含了很多哲理,要使学生“信其道”,首先要做的是“亲其师”。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以教师为中心,从而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是只发生在课堂之上,更多地存在于生活中。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在教学方面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而且在学校生活中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应该是命令的传达者和执行者,而是学生生活的引领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更能感受到教师在生活中对他们的关爱。教师扮演的并不只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关怀者的角色。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存在隔阂,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

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

轻松活泼的课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延续。学生的情感会随着喜欢教师延伸到喜欢教师的课,在这种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能左右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说过,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例如,在某节数学课上,课堂内容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数学算理的讲解十分枯燥,学生理解很无趣。当时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学生由于上课前的纪律问题受到班主任的批评,结果导致教师辛苦地讲课,大部分学生却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导致课堂低效。但是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做好了充足的预设,针对不同的场景准备不同的活动。教师讲解的时候妙笔生花,学生学习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愿望,回答问题时不仅能够轻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带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氛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才能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2.建立平等民主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不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应该是“教是为了不教”。在知识的传授和探索中,师生之间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交流。师道尊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管教基础上,而是自然地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了走神甚至调皮的`行为,教师可以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诙谐的批评等方式进行教育,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合适的举动,又能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担心教师批评的心理,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学习。其次,教与学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而不是刻意地安排活动内容和操作方法,学生机械地去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才能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动脑、动口、动手,深刻地体会到分工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甚至是失败后的气馁。这些心理活动不是教师能教会的,而是教师提供一个民主交流的平台,由学生自己去发掘和感受。

3.激励性的评价,自信心的培养。

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学生孙某,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对学习充满了极度的反感,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通过和孙某家长的沟通之后,我发现孙某并不是不知上进、不学无术的学生,而是由于在幼儿阶段,家长忽视了对他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此家长也很懊悔。孙某虽然学习不能赶上正常节奏,但是在卫生、劳动、好人好事等方面特别积极。在做完他认为是好事情时,总是期待着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于这些,我带动学生给予他很高的赞赏,使他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之中,让学生渐渐地赏识他,并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认识到自己能为班级争得荣誉能得到赞赏的同时,学习方面也能如此。像孙某这样的学生,在任何的学校并不是个例,关键在于教师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从各方面去关爱学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去了解和帮助他。根据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从生活中探索数学,并将学到的知识再应用于生活中去。多实践,多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洞察学生的个性心理。

学生因家庭、智力以及所处生活环境等原因,对数学学习的掌握能力存在差异,同样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心理健康方面,要做到因人而异,洞察他们的个性心理,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

1.聪明型。

小朱是个很聪明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很突出。但是在平时的练习时,经常出现不稳定的局面。小朱有一个特点,上数学课时很喜欢发言,也很喜欢“接话头”,甚至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为了纠正他的这种坏习惯,和蔼的谈话,不会引起他的重视;而严厉的批评虽然能让他认识到错误,但会影响到他的情绪。我与他的家长分析原因时发现,小朱的聪明可以使他在短时间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表现欲望,所以在数学课上能发现其他学生的纰漏,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了自己的表现欲望。但是由于小朱认为数学基础知识过于简单,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自己在数学练习时出现了难题不错,而基础题目经常出错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应该由家长进行说服教育,而在表扬小朱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同时,向小朱提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求他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题目,以培养他的反应能力。这样做,不但使小朱的才华得到展现,更能保护小朱的自尊和自信心,使他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小朱的例子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并不是只有学习落后的学生和默默不语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学生同样需要。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并不固定于某种形态,而更多的是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往往我们注意到的是群体化的状态,而忽略了个体化的思考和培养。

2.思维薄弱型。

思维薄弱型的学生并不少见,因为数学学科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带一种理性的思考和验证。学生吴某就是属于这类,他在数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地理解题目所给出的意思,这样容易出错,导致吴某对数学尤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逃避,自信心受到打击。吴某是自身的学习方法出现了偏差,导致成绩下降,只有有效地找到症结并帮他解决困难,才能对他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对于提高吴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采用“开小灶”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并把数学情景融入生活之中,帮助他主动感受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当吴某意识到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的时候,兴趣就能渐渐地培养起来,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看似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但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在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呈现多方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把握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从细节入手,全面地培养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知识思维的建立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教师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数学教学和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整体。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所呈现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五

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传播手段,正在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身心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网络心理咨询采用传统的心理疏导和相应的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轻松、主动地接受心理疏导,改变小学生腼腆内向的性格,解决小学生不愿开口诉说的难题,进一步解决心理咨询交流地点、方式、局限性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说,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很多学校已经把心理健康纳入教学体系当中。

网络心理辅导能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这便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争取到更多可以进行情感释放和才艺展示的机会,让小学生能够从心里真正做到放逐自我。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情感表达,更能彻底放下心中的包袱,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真实有效。开放式的网络交流平台能够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学生有心事时可以进行吐露,不用憋在心里。能够增强学校对学生的了解,全面性地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让学校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很多孩子在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过程中,由于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跟教师和家长进行倾诉,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置相应的心里话寄存栏目,让学生能够把心里话说出来,起到一个及时倾诉的作用。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比较滞后的原因,很多学生不能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现在的小学生,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发育都比较快,但由于教育理念滞后,学生对很多知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多发育较早的小学生,由于对异性产生好感,但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心里话找不到人倾诉,导致小学生的心理扭曲,产生厌学、睡觉等相应的反应,虽然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已经逐步开设,但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这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网络环境使得很多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解决,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以求助者或是助人者的身份出现,让师生之间得到有效的交流。不断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对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其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它的缺点,网络心理咨询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毕竟当前网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相对来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网络发展过于快速,很多的心理健康理念在发展缓慢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得不到较好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教育方式较为传统,没有进行及时改变。网络互助系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下,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网络互助平台完全搭不上边,滞后的工作模式也有待改进。

就目前情况看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传统的教育方法外,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机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时进行更新,把传统与现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进行充分的使用,由于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心,渴望去探索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新型的网络模式,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要进行创新,与传统的现代网络心理教育模式相结合,让它们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相当烦琐的。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在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具备系统规范的特点,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标新立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网站一定要有高超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虚拟的网络咨询服务,在不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下,得到学生的肯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行为。

基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科学规范的分析,当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队伍的培训也不能就此落下,要让其掌握分析网络时代给小学生的思维、情感及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建立高效的网络互助平台,让学生学会自己服务自己,开展切实有效的网络心理咨询活动。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真实性、开放性,面对互联网心理交流平台学生都是直接吐露自己的心声,没有丝毫的遮掩,把他们平时不敢对家长说的话都直白地说出来,利用网络心理交流平台让学生不断了解真实的自我,使学生情绪得到发散,让自己的心里更加坦荡清明,也让网络心理辅导在小学教学教学中得到相应的构建。

[1]洪健.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陆建兰,李宪伦.网络话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探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

[3]彭艳.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2).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六

摘要:在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离不开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因此,教师可以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内涵出发,探讨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提升路径,以期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效果。

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是其成长中所需要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当中,离不开家长学校、家庭、教师之间的合作。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对于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提升路径,以期有助于改观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一般来说,家校合作主要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和学校通过共同努力协调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效果的活动总称。相比较而言,我国在家校合作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长培训学校的相继成立,我国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也得到积极的推广。

从整体上来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家校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看,通过完善系统的家校合作机制,可以有效把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矛盾,借助哲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指导,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从实践层面来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家校合作可以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朝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文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等等。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学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校合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学生家长首先应该明确相关的心理教育常识,具备基础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情况来展开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其次,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效果,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家长认识相关心理现象,提高家长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最后,对问题家庭进行治疗。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家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营造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应该从积极方面来帮助问题家庭开展有效的心理治疗,借助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其家庭结构提高其家庭教育质量。

总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需要发挥出学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四、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效果的思路。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内涵以及家校合作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效果,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今后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效果的思路。

首先,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培训,对家长在日常家庭教育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培训,引导他们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同时,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心理咨询与帮助,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可以通过邮箱电话等方式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学校还应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媒体手段,例如,微信、微博等等,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举办家长心理沙龙的方式,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达到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其次,从学生家长层面来看,在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效果提升的过程当中,家长应该不断地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和举办的各类家长培训活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通过与班主任教师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沟通,来认清当前自身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提供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在家长层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本着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态度来开展相关的活动。

最后,搭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平台。在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效果的提升还需要借助并完善家校合作平台。目前,我国很多小学建立了家长培训学校以及家长培训班,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模式,可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进一步推广。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家长培训以及实践基地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家校合作取得理想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从目前来看,为了更好地达到理想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效果,需要在学校层面、家长层面以及家校合作平台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有这样,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才会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

五、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与效果,在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在思想意识层面不断的重视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家长以及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来为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兴芝.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j].新课程导学,(15).

[2]钟旭.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2017(2).

[3]孙燕杰.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4).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七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八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加强情感教育,不断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才能够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出质的突破。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并探讨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能够科学而客观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以及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相当紧迫的。现代化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根据社会效果以及目标本身的实际情况,以价值判断为主,进行客观评论简析。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经收效甚微了,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创新才能与现在的社会现状相呼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现代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代科技发达,高科技能实现简单的变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能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其中涉及教育各个方面,而不是只有设计教育的其中某一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变化就能做好的。目前由于大学生对现有的社会普遍存在一些认知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对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要求教师在实际生活当中,注重大学生的情感状况,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一)积极影响。

现代社会很多的新闻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各种眼花缭乱的新闻信息极大地扩充了大学生的认识层面和对于社会的了解。一些社会上思想价值观非常好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还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网上很多的社交网络平台也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些交流平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水平的提高。如现在很多的社会阴暗面就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检举揭发的。

(二)消极影响。

很多的社会热门话题并没有通过国家的相关部门的审核就直接面向社会。这其中有很多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波及。现在热门话题越来越向要吸引人眼球,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发展。而且很多的话题空穴来风。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判断。当下很多没有道德,也没有思想,甚至不好好教人做人的话题,往往受到一些学生的追捧,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是很大的冲击,甚至严重的会波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引发一些心理疾病。现在很多的社会问题把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引向了不好的一面,引入到了歧途之中。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信息,如暴力网站对于学生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扭曲。一旦学生长时间地观看这一类网站将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甚至让当代大学生产生扭曲的人格,进而严重地危害社会的安全。

(一)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变的突破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举止行为是通过情感来进行表达的,所以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相当必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感情发展都是非常的重要的。现代的教育理念是把情感教育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对心理健康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的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认识。所以对于有些心理健康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十分认同。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笔者为了实现塑造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目的,自始至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辅导并不反感,而且使用情感教育能够使得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改善教学的气氛。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虽然心理健康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必然的联系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学生思想价值观也非常好。至于当代很多大学生心理消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信息爆炸,对于一些不良的社会信息接触过多,导致信仰淡化、价值观的扭曲等等。只有把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具备天时地利的便利条件,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是最多。对于学生的教育可以利用一些相关活动,如慰问抗战老兵等等,都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九

我国心理卫生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人心理状态自我感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发挥更大的心理能量;二是指个人没有心理疾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的家庭背景形形色色。在孩子的接触范围内,社会文化因素和家庭因素给了他们许多不良的诱导。在家庭因素上,不少孩子从小受到大人们的不当灌输,家长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让孩子吃好的,用好的,过分溺爱,致使孩子娇生惯养、任意挥霍,灌输的是“谁谁有钱、谁谁有权”,带孩子玩股票、抓彩票,用钱来奖罚孩子等。社会文化日益丰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从网络上,青少年学到了暴力和征服,从电视上学到了高智商犯罪、怎样利用权力和财富来满足私欲。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里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里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活拨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心里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育教娱乐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象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划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要主动接触,不要坐等回避;要热心真诚,不要冷漠做作;要耐心倾听,不要肆意打断;要讨论启发,不要武断灌输;要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要积极疏导,不要压抑遏制;要协同配合,不要孤军奋战;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包揽;要自觉自愿,不要强迫要求;要平等相待,不要居高临下;要了解尊重,不要猎奇侦讯;要适度接纳,不要指责训诫;要自我领悟,不要包办代替;要科学引导,不要说教附合;要力求内化,不要强迫变化;要守信保密,不要随意张扬;要心悦诚服,不要令人屈从。”的原则,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拨、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态度。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十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备受关注,其心智的健康发展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心理健康疗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内心表达的需求,为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儿童心理绘画疗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绘”画、“说”画、“同”画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开放乐观、积极自信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儿童心理绘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健康的心理能为家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阳光地成长。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巨大价值被逐渐认可,传统的谈话式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常用模式。然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有时将话憋在心里不说或者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谈话式心理辅导便无法开展后续疏导。儿童绘画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其绘画的天性,在绘画中表现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真实地呈现心理问题。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儿童绘画为载体,能够更真切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状况,根据象征意义的绘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运用儿童心理绘画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期准备。

(1)营造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安静、舒適的绘画环境是孩子进行儿童心理绘画创作的前提,绘画环境影响着孩子的绘画内容及绘画风格。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能让孩子感到安全,从而真实、大胆地释放出内心的情绪。可以在宽敞的美术教室或音乐教室中开展儿童绘画,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走动,具有艺术气息的教室布置能激发孩子描绘的天性和本能。在这般支持性的环境中,孩子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心理绘画,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及内心诉求。

(2)提供多样合适的绘画材料。绘画材料对儿童的艺术表现及创作兴趣产生重要影响。丰富多样而又适合小学生的绘画材料能够帮助其更真实、准确地表现内心情绪。色彩的选用、搭配及表现手法都暗含着孩子的心理情感。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颜料、白色卡纸、彩色卡纸、铅笔、橡皮、尺子等丰富的绘画材料,保证绘画材料的多样性,适应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动作协调水平及特殊需要,为其创作真实、丰富的心理绘画提供物质保证。

(3)建立信任接纳的治疗关系。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对孩子的创作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孩子的有效修正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恢复内心创伤,宣泄不良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情感。在学生创作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其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接纳、被信任的。在分析理解心理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绘画,正确理解其绘画所暗含的象征意义及心理空缺。

(4)保证充裕必要的.绘画时间。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开展,学生创作儿童心理绘画的时间应当得以保证。在充裕的时间内,学生能够完整地在绘画中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反之,其表现的情感将是不完整的。绘画时间的充裕性并不等于时间可以无限期延长,否则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开展儿童心理绘画治疗之前,教师应告知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绘画,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或宣泄情绪,一般绘画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

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儿童心理绘画的有效策略。

儿童绘画是折射学生心理的一面镜子,他们乐于借助美术这一形式,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故事。

(1)“绘”画——播种积极自信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理绘画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其动态,给予适时的引导。例如:学生在绘画中使用单一的黑色来表达家庭图,教师应让其通过不断地观看画面效果,并将五颜六色的生动画面图与该画进行对比,帮助其认识到单一色的沉闷、压抑,学会用多种色彩表达自我,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回忆家庭中的点滴幸福,用鲜艳的颜色表现美好的事物。教师在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心理绘画的同时,即是在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情绪型学生往往将自我的不足和缺陷扩大,表现出自卑、抑郁,教师通过色彩的运用及图形的重构指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有勇气和信心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孩子。

(2)“说”画——沐浴开放乐观的阳光。教师应树立“问题就是问题,儿童不是问题”的心理辅导观念,努力帮助学生将问题情绪与自身分离。例如:当学生创作完心理绘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绘画。教师可以提问:这幅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着这样的颜色和图形你有什么感觉?画中的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怎样,他们会说什么话?通过类似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将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安全宣泄。在倾听学生“说”画的故事中,了解其生活中可能经历的事,通过与画面中的人物对话,帮助其缓和心境,常回忆生活中幸福的时刻,遗忘不幸的苦难,引导学生做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孩子,学会悦纳自我。

(3)“同”画——绽放安全温暖的花朵。儿童心理绘画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心理疗法,学生通过色彩、图形、布局、大小等表现自身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真实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及情绪。作为教师,我们应准确地抓住儿童心理绘画的突破口,及时了解学生的错误意识及不良情绪,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真实渴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建立安全、信赖、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xx(7)。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十一

随着从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疾病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1993年who组织了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城市的全球性合作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的抑郁症和恶劣心境发生率为12.5%。国内调查显示:农村和城市的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心身疾病占到21.39%和33.2%[1,2]。以抑郁为例,它具有发病率高,筛查率低,危害重的特点。医生筛查抑郁心境障碍的能力却很有限,即使在欧美等重视心理治疗的发达国家也只有46%的医生初步具备这样的能力[3,4],其危害重是不言而喻的。在who对于抑郁诊断标准当中涉及到行为学方面表现就有如情绪恶化、食欲下降到自杀等11种之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生理功能退化和生活家庭环境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群成为一个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这种心理障碍从失落感、生活态度消极到性格改变易怒、多疑、焦虑、沉闷等,更为严重到自杀或者伤害他人。老年人容易出现许多以躯体不适为表现的疾病,这其中一部分可以从病理生理学中找到病因,另一部分,也是非常容易使人忽视的就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者确定的病理生理改变。公认的有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痉挛、消化内科的应激性溃疡、皮肤科的神经性皮炎和斑秃等,并且越来越多疾病的诊断逐步向心身疾病靠拢。在2005年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psychairy)中richardmayou等强烈建议在新的一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即dsm-v)中将更多的躯体化疾患分解为人格疾患和情感疾患,即在评估时将其放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5]。

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垂体功能等生理功能下降,使得他们对应激的处理能力明显逊于年轻人,行动缓慢,活动范围变窄,接触外界的机会减少;另外老年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有困难,和年轻人有“代沟”出现,特别是目前计划生育时期的子女均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随着他们结婚生子、自立门户、在外地工作的几率增加,逐步形成了一个“空巢老人”的群体,这些老年人在生活上的无助、对子女的思念等正常的情绪反应都会使得他们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内省”,使得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这也使得老年人遇到负性事件不习惯向人倾诉,不善于化解,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必然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一些日常生活的负性事件作用于个体,由于个体的素质原因,对负性事件产生消极的认知和评价,继而出现负性的情绪反应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负性调控,产生一些靶器官的损害,这就是“素质—应激”的概念。正如selye所陈述的那样,“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要积极地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必须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应该教会老年人如何去对待生活中的这些负性事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老年人应有意识地投身于有利的环境中去,比如多去开心热闹的场合,交谈时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观看喜剧性娱乐性的电视节目等。

2参加社会活动,重新步入社会。

从原来工作岗位上退离的老年人一般会有一种失落感。如果能够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责任性工作,寻找一个过渡期,从群体之中得到安慰,会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持。这种重新社会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3参加老年大学和学习班。

适当的文化活动使得老年人能保持敏捷的思维,及时了解外界的信息、年轻人的思想状况,更加全面的接触社会,使得他们觉得也在跟着时代的步伐,不至于产生“是社会的累赘”、“已经老了”等消极的认识。

4进行体育锻炼。

良好的身体状况和良好的思想状况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的。老年人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评价往往是从一两件体力活动事件开始的,比方说上几层楼,爬多高的山,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始终保持着合适的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必然会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良好的心境由此产生。

5加强对子女的宣教。

老年人最为盼望的晚年生活之一就是能享受到和儿孙晚辈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但是正如前述,现代社会父母儿女经常呆在一起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应该教导儿女们要尽自己所能缩小和父母的距离,增加和他们的接触机会,比如经常打打电话,遇到传统节日回家探望一下等,这些都是增加老年人幸福感的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途径,为老年人寻找合适的社会定位,让他们尽可能地摆脱不良心境的束缚,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全社会的责任。

2余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16。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人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如今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学校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问题的同学进行疏导和开解;与家长沟通联系,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等。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这些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是适合我国现状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就如何在家校合作环境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给学校和家长以启发,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学校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同时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指导家庭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与学校教育不同,但是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孩子在学校也许不能得到老师百分之百的关注,但是在自己的家庭里,他们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爱。而且家庭氛围和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学校和家庭要互相配合,各自发挥优势,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是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中产生的,有些孩子奇怪的行为或思想实际上是家庭问题的反映。因此,需要提高父母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保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共同作用。

首先,学校应该保证家校沟通的渠道应当畅通。有效沟通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告知校方,而校方将孩子在校表现告诉父母,彼此对孩子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明白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也更能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家长会、家访等等,以及新的沟通形式有家长热线、家长信箱等。家长随时可以将孩子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另外,除了学校和家长要保持沟通以外,家长也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毕竟很多家长都没有接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他们对于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不清楚,小学阶段又是人生起步的关键阶段,更加不容忽视。所以学校可以经常为家长开设一些讲座,给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向家长讲述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学校中常见的家校合作形式就是家长会,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成绩和其他表现。概括的说,家长会就是家长用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一个途径,其流程必然是先听校长从整体上分析一下当前学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就是到各班由班主任向家长汇报这次考试学生的成绩和排名,最后就是个别需要单独交谈的家长找班主任私聊。

这种形式下的家长会让家长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对于孩子的其他问题,比如心理上是否出现了某些变化并不关心。家长会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发挥实效。家长的这种表现也会导致,学生不喜欢家长会,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更加害怕家长会的到来。而这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因此,需要创新家校合作的形式,家长会应当明确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家长会中表达自己的心理需要和诉求,家长和学校要积极参与进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老师真的在关心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愿意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可以采取的做法比如在会前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亲子交流,孩子可以给父母读一读他们写给父母的信,让父母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哪些问题;家长会中也可以安排一些家长代表发言,家长可以同其他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大家互相学习,也可以给孩子们介绍他们的职业和人生经历,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校合作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家校合作与时俱进,提高家校合作效率。比如想要让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必须让家长清楚的了解学校每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而配合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制作校园网页,让家长在家长就可以浏览到学校的信息,这种方式既便捷,又迅速。而且,学校也可以将近期的工作事项,以及学生在校参加的各种活动和表现全部放在校园网页中,供家长去浏览,去发现孩子在学校是否存在问题。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自己的教学日志、所看的经典着作等等公开在自己的博客上,与家长分享,供家长去阅读借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家长也可以通过博客向老师留言提问,毕竟大多数的家长的教育能力有限,他们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多,对于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的掌控,所以需要老师这一类专业人士的指导,通过网络,家长可以将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在网络上获取答案。这使得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的快速,问题的解决也就更加的高效。在互联网这个平台里,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更为密切,能够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家庭和学校和学生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对于学生性格品行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合理性。家庭和学校之间要保持频繁且有效的沟通,学校要帮助家长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家校合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培明。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2]马忠虎。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热门13篇)篇十三

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是自己的职责。要想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某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令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头疼,平时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都做,只有作业不做,闹得邻里怕他,家长恨他,老师恼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通过细致观察,通过一次次家访的了解,决定采取如下“五步曲”教育挽救他:第一步是同他交知心朋友,千方百计接近他。当这个常遭白眼,备受歧视的心已变得坚硬而冷漠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从小事中感到教师是在用真情待他时,他睁大眼睛说:“老师,我真能改好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位老师因势利导热情地鼓励他,还跟他勾起了小拇指;第二步是用放大镜在他身上找闪光点,当他一个星期没迟到,当他背会了一小段课文,当他哪怕是做完整一次家庭作业,这位老师都在班上表扬他;第三步是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大肆宣扬他做过的点滴好事,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关心他,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第四步是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至于“开小差”、“坐飞机”;第五步是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既指出危险,晓之以理,又耐心细致,动之以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两年如一日对他,浓浓的关切与爱,彻底溶化了他心中的坚冰,毕业考试时,居然想不到他竟以班级总分前三的成绩跨入了初中的大门。毕业后他给他的老师寄来了一张贺卡,上写着:“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摘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这让这位老师感动了好久,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还有一位同学是班级的班长,成绩自然是没话说,但却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特别是女同学,对他是怨声连连,老师就告诉他,一枝独秀不算春,草的伟大就在于它总是一簇一簇、一片一片的,个人永远是集体的一分子,领头羊走不好怎能带领羊群找到肥沃的草地,班干部不以身作则,班级又怎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老师了解到他父母刚去广州做生意后,就更加从生活上,学习上的每一件小事关心他:书包脏了,为他洗干净;下雨了给他送去雨伞;生病了,带他去上医院;假日里,一起去拥抱大自然。老师让他觉得生活不再寂寞,渐渐地,他又开始关心班级中的每件事、每位同学了,又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称职的班长了。可见,教师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他们冷漠的心,教育者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

近年来某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一是突出主题活动。某校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把对学生的教育与月重大节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月一个教育主题。如三月份的三八妇女节,某校开展“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主题教育,要求学生为母亲送上一份礼物,从今天开始培养自觉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好习惯。活动期间,既有宣传教育,又有行为成果展示,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得到具体体现。二是活跃大课间活动。学生大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释放自己心理的最佳时间。某校一方面让学生集体参与文明礼仪健身操、广播操、武术操,跳兔子舞,唱文明之歌等活动,另一面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自己选取“跳绳、转呼拉圈、打羽毛球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等等,让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用健康有益的爱好,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三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某校在敬老院、歧阳茶厂、歧阳养鸡场等地建立了三个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到歧阳茶厂,和那里的叔叔阿姨们同吃、同劳动,让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充分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生子女们,亲身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从而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找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我身边的变化(热门20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一篇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用心灵和文字创造出的美妙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当我们欣赏一篇优秀作文时,也要思考它的成功之处,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语文组老师的教学计划(通用17篇)

    教学计划还要结合评价方法,提前设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以便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教学计划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

    一年级教案识字日月明(热门15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和过程。最后,希望大家通过参考这些教案,能够在一年级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效

    难忘丽江的旅行(模板19篇)

    在写优秀作文时,我们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运用,要认真校对文章中的错误,力求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小编特意找来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摘抄,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

    培训后主持词开场范文(14篇)

    主持词的作用是引导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进行,它可以给予现场氛围带来自然流畅的过渡效果,让观众更好地融入活动中去;在这个活动即将开始之际,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主持词来拉

    小学芙蓉树(精选17篇)

    优秀作文能够体现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让读者眼前一亮。优秀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和传播思想的方式,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引起读

    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演讲稿(精选19篇)

    演讲稿可以从孩子的日常经历和见闻入手,引发听众的共鸣和兴趣。特别推荐一篇小学生演讲稿范文,内容生动有趣,表达到位。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我是张峥,

    五年级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大全(15篇)

    优秀作文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丰富文章表达方式,使其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接下来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身边的环境(通用13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立意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流畅的语言和准确的表达。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每一篇作文都有不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

    2023年大一社会调查报告(模板12篇)

    调查报告是一种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后,对某一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学术文本。这些调查报告范文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认可和评价,值得读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