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雅蕊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符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教学大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一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作业。

1.练习一第5、8、9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大家想知道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出示课件)。

生:魔术师。

师:我们一起上魔法学校,看看天才魔法师!我们见到的第一位是魔法老奶奶,她对我们说:我们要去交朋友了,准备好了吗?(课件)。

生:准备好了!

生:有!

二、分一分,揭示概念。

师:我们见到的第一位是魔术师奇奇,他带了一大袋东西,同学们,你能帮他分分类吗?(学生上台进行分类)。

老师将其分到一类的拿给同学看。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分法吗?

生:同意。

师: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因为形状一样。

师:他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看我们一共分了几类?一起数数。

生:四类。

学生都很感兴趣,开始猜测。

师:像这样长长方方的像这个盒子一样的形状叫什么呢?

学生很神秘的从盒子里找到字条。

师:好紧张啊,一起来看叫什么?

生:长方体。

学生依次找到其余三种形状的名字。

师:像这样方方正正的形状叫正方体。

像易拉罐这样圆圆的柱子的形状叫圆柱。

像这样像个皮球的形状叫球。

(将实物和名称对应帖在黑板上,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师:我们一起将这四位朋友的名字读两遍,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魔法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分小组说说你们组都有哪些形状的礼物?

(小组进行交流)。

师:下面我说名字,如果你们组有小组长就把它举起来,大家看看对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三、合作交流,感知特点。

小组内选一种自己喜欢得形状进行交流。

汇报:。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面是平平的,有六个面。

生: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面也是平平的,有六个面。

生:圆柱是圆圆的,两头,周围滑滑的,容易滚。

生:球是滑滑的容易滚。

学生自由说,语言可能不准确,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

四、休息,闭眼想。

放音乐,闭上眼睛,在脑子中放电影,用手比划一下他们的样子(鼓励孩子,魔法师有奖品)。

大家都看到这些形状了吗。

师:在魔法学校老师还拍到了许多照片,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形状的图形好吗?

生:好。

放课件展示,学生说形状。

五、玩游戏进行练习。

(1)看看你的感觉对吗?摸了再说(找三组同学上台做并奖励魔法卡)。

(2)魔法袋中有变出来,我说你摸(一个说形状,一个摸)。

既熟悉了名称,有感知了形状,学生兴趣很高。

(3)考考你.,能过关吗?给这些图形找找家(课件拖动图形练习)。

六、小结。

魔法学校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老师:我们认识了四位朋友,分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大家都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样子了吗?

生:记住了!

生活中到处都有这几位朋友,回家可以大家找一找!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

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直尺,木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学生交流。

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四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摘抄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这项练习的灵活性较强,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抄写。可以选带生字的词语,帮助识记生字;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常用的好词,如“面前、点点头、不行”;还可以选没教过但自己学会的词,如“正巧、硬拉、争斗”等,只要写对都行。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让学生在例句中感知“从”的用法(与后面的名词组成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方向)。练习时先读例句,知道这句说华佗拔草,这草是从路边拔来的。第二句学生补充后可再问问:从哪里走出来?强化“从”的后面一定要说出“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自由用“从”说句子,先各自说,再相互交流。

扩展活动。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用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切身体会华佗真聪明,他的办法真妙。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口头填空:()的华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五)评议:华佗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可引导学生自由说。如不用费大气力、不用花很长时间,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伤害羊等。假如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好。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布置作业。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有关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五

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13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

一、导入。

在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成大,与尤、杨万里、陆游合称“四大家”。他很有才气,多次做官,他常常写一些描写农村风俗的诗。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带农忙的时候,他来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黄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麦也到了扬花授粉的阶段,油菜花多数都已经谢了,可是却不见人影,原来人们在大忙的季节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飞过。看到了此情此景,诗人范成大写下了《夏日》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一)读诗、赏诗,感悟诗意。

1、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感悟古诗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诗中的意思。汇报。

(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重点讲肥、稀、惟、蛱、篱。

3、巩固复习二类字。

猜字游戏完成。

三、朗读、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背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类生字的认读及其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复习二类生字(卡片)。

二、学习一类生字。

梅:形声字,可用拆字法识记。木﹢每=梅。

1、梅,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味酸。2、梅花。3、梅的果实,本课取此意。

杏:会意字,指一种果子,即杏子。杏子是一种果树,所以用“木”表形,杏子可以吃,也可以入药,所以木下加个“口”。

肥:会意字。从肉,从巴。肉作偏旁变写为月。本义指胖,左“月”是肉的变写,右“巴”像一低头坐睡的人形。可灵活识记为:懒人整天吃了就低头坐着打瞌睡,所以肉很肥。引申为土地富饶、肥沃。

字谜:月儿长尾巴,胖得像猪娃;庄稼一枝花,全靠他当家。

麦:字谜“春夏交替”。“下面折文脚,上面王出头;此物获丰收,餐餐吃馒头”

采:爪字头儿。

菜:字谜:采草而非草,每餐离不了。

一种植物(草字头)是每天都要去“采”摘的,这当然是“菜”了。比较踩、睬、菜、彩:

采加三撇有色彩,有目可以不理睬;

若是足来用脚踩,加上草头就是菜。

无:字谜“天脚下拐弯”

三、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古诗,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复习一、二类生字。

二、处理课后练习。

1、连一连。

2、读一读。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3、写一写。先读后写。

4、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针对学生反义词的训练。

5、背一背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三、作业。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六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小棒和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七

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大海》的课件。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

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

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习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教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及笔顺。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

1、复习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

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

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习: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

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习。

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习:填一填。

()的大海。

()的沙滩。

小小的()。

彩色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八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九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难点)。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十

板书设计。

执教时间:年月日。

执教时间:年月日。

执教时间:年月日。

一、日积月累。

1.导学:“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你不会的一定要记得问老师!”小朋友们,这样的话你听过吗?你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告诉我们要多读,多学,多问。这些话,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说过了,不过说的稍有不同。

2.比赛游戏形式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

(2)二比:和同桌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3)三比:指名领读。

(4)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他们说的和我说的有什么不同?(意思相同,但是表达言简意赅。)。

(6)尝试背诵。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二、和大人一起读。

1.引出主题,激起兴趣。

教师:你们喜欢听孙悟空的故事吗?你知道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首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教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1)你们仔细看看图文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跟老师念一念,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跟念时,教师加重末尾一字的发音,引导学生发现“咚、空”等字押韵的规律。

3.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从中体验活动中的快乐情绪。

教师通过打击乐节奏来逐步提高念儿歌的速度,增加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学生一边有节奏地敲击乐器,一边流利愉快地念儿歌。

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其对儿歌中正、反两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1)这首儿歌里你喜欢哪些人,不喜欢哪些人?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设计恰当的表情和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形象。

(3)指生到前面表演。

(4)老师打节奏,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和动作表演。

三、课后延伸,亲子读诗。

把这首儿歌推荐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用快乐的形式朗读儿歌。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一

一、童话导入:我们来给小猴想办法。

1.出示《小猴子捞球》的画面,播放有趣的童话故事。

2.听童话,看画面,提出问题“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3.议一议“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4.全班交流。板书“小猴子捞球”

5.小猴子把球捞上来了吗?怎么捞的?我们来帮小猴子想想办法。

二、口语交际,互相评说:

1.小组讨论:我来帮小猴想想怎么办。

2.全班交流,学生评价。(师随机提示“如果用这种方法,你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

3.学生们帮小猴想出了不少好办法,那么他们会采用什么办法呢?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现在请大家扮演小猴子,四个人为一组先商量好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捞球,再分角色表演。

三、请你完整地给大家讲一讲“小猴子捞球”的故事。

四、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二

1、在教学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读,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学生通过读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或句子,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或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72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2课时。

两只小狮子》2课时。

小伙伴》2课时。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三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习做游戏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十四

课文是一篇童话,主要写了小动物们往小河里倒垃圾,弄脏了小河;后来在小鸟的启发下,不再往小河里倒垃圾,结果小河又变清了。小河的变化和小动物们的行为紧紧相连,由此告诉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人从自己做起,我们才会有整洁、美好的家园。文章以一些小动物前后行为的变化,导致小溪水的变化作为线索,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学生刚开学就接受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环保意识教强。文章通过小溪水与小动物们前后不同的表现,让学生再次接受了一次环保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病、清、扔、丢、变、黑、自、己”等8个生字。学习笔画“横折折折钩”,认识“疒”,能描写“扔、病、自、己”四个汉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读准带有轻声的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积累这些词语;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

3、知道不随便扔垃圾是一种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并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部首“疒”。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生字:“生、病”,学习生字:“病”。

交流: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怎么会生病的?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童话故事:小溪生病了(出示课题后,指名读、齐读)。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配有小溪动画的课文录音。思考:你喜欢这条小溪吗?为什么?(清澈见底,清凌凌,清清的,绿绿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指名开火车读,齐读。

学习生字“清”。

过渡:过了些日子,小溪变成什么样了呢?

3、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学习生字“变、黑”。

过渡:最后,小溪又变成什么样了?

4、出示句子:“又过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它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指名读,分组读。

5、溪水怎么会发生变化的?读读课文第2、4、5节,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1)学习生字:“扔、丢”。

(2)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折钩”,边读边书空。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小溪水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4)“你们自己就是医生。”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后,读读这3节。

6、齐读全文。分角色读,描写小溪生病前后变化的句子。

三、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小溪的病好了,它会对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四、游戏巩固,知道写字。

1、游戏巩固认读生字:听音取卡片。

2、读词语:“看病、清清的、扔下、自在、自己、变黑”。

3、写字。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五

一、导入:

出示乌鸦头饰,问:这是谁?有谁认识它,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吧!

板题:乌鸦喝水。

问:看着课题,你知道课文会讲一件什么事吗?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认字:

1.出示带拼音要认的字,指名读。

2.同桌介绍自己的记字方法。

3.汇报记字方法,强调形近字的区分方法“喝、渴”

4.去拼音开火车读。

5.齐读。

6.认读生词。

(二)检查读文。

1.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同桌检查自然段序号标记是否正确。

2.指名段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三、指导写字:

1.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要写的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分类指导。

3.书写展示。

四、总结。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十六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生:太好啦!

师:那我先请一位同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七

1、认识常用汉字56个,会写30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7、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诚实的美好品质。

相关范文推荐

    小六班家访工作总结大全(19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涉及到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还包括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如果你还在犹豫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月工作总结,不妨参考以下的范文,也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指引

    护士辞职报告示例(汇总21篇)

    随着个人发展的需要,我决定写一份辞职报告,从而开始新的职业旅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辞职报告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灵感和借鉴。尊敬的医院领导:在递交这份辞职申

    中外神话的故事读后感范文(20篇)

    读后感是我们思考和感悟的延伸,通过对作品的总结与概括,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或文章之后,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和反思的产物。通过写

    大学生暑期饰品厂打工的社会实践报告大全(16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实践活动中的成功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工具。下面是一些精选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我在酷暑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

    餐饮业劳动合同书(优质17篇)

    劳动合同是作为劳动双方之间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与责任关系。这是一份经过法律专家审核的优质劳动合同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师一周工作总结大班(通用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找到工作方式上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反思一个学期的工作,我有了很深的认识

    四年级西瓜(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这天阳光明媚,小老鼠兄弟黑黑和灰灰

    公司员工个人军训心得体会公司员工去参军(专业22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军事化训练后所得心得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军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期5天的军训,有痛苦更

    温暖的时刻(热门17篇)

    优秀作文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给人以启发和启示。下面是一些经典作家的作品选段,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和智慧。在人生中,有许多时刻值得我们去细细地体会,在这些

    医院收款处个人总结(专业19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一年以来,在院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