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翰墨

教案模板的制定需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下面这些教案模板是针对不同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一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1:我是用的单式的统计表和单式的条形统计图。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懂得学以致用!

3、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第五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性别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男生。

女生。

师:(指课件)除了用统计表来描述这些数据,还有没有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横轴),再画(纵轴),接着画出直条标明数据,还要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的练习卡,拿好了,听清要求:同桌合作分工完成,看谁画得又快又对。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4、评一评。

生上台展示作品。

(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上下放)。

师:点评得很到位,真像个小老师。再来看看另一个同学画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怎样?师:嗯,很完整。

师:老师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四年级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还可以怎么看。

生:直条上的数据。直条的长短。

师:哦,先看看上面男生的数据,再看看下面女生的数据。

先看看上面男生的直条,再看看下面女生的直条。

师:三年级呢?五年级呢?六年级呢?

师:老师发现要比较一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都是先看看上面的男生人数,再看看下面的女生的人数。总是这样上看看下看看,你觉得怎样。

生:很麻烦。

师:嗯,老师也有同感。谁能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

生:可以将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

师:也就是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画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吗?(投影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个方法怎样?

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赞同你们组的画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起来更方便。生回答。

师:怎样的统计图可以合并在一起?

生:它们的横轴都是表示年级,纵轴都是表示人数。

师:所以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现出来。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师:那刚才比较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多少时,不方便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男女生的直条隔得有点远。

师:是啊,所以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把两个直条并列画在一起。

师:怎么知道哪个直条表示男生,哪个直条表示女生?

生:用颜色区分。

师:哦,用颜色区分?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绿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

生:用不同的条纹区分。(阴影和空白)。

师: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什么,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为了更清楚地区分,我们可以用图例表示,通常在把图例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和文字加以说明。

师:像这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进行统计而制作成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写明名称,注明图例,间隔相等,宽度相同,直条并列,表明数据。)师:现在你们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了吗?请大家动笔继续完善刚才的统计图,把它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展示3幅作品)。

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老师也请电脑小博士绘制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相同点: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明图例。

师:是啊,当我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板书:形象直观便于比较)这正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口答)问题:

1、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2、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3、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就让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制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哪年城填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某超级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种饮料的厂长,看到这张统计图,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3、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四、梳理知识,感悟作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从收集、整理数据,再到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最后到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直观形象。

便于比较。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件。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统计的对象,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课前准备:

每组一个篮子,4双筷子,4个小碗,玻璃球若干;小印章30个;统计图2种;多媒体课件;纸花若干朵。

课前交流:

1.给小组的每个同学编号。

2.公布奖励办法,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小红花。

3.了解学生的生日,教师对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看比赛,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

(教师边播放小猫钓鱼的课件进解说: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要参加什么比赛呢?想知道他们比赛的成绩吗?请看一下比赛的记录单)。

(二)指导看图。

师:图上有一条横线,下面分别列出了参加比赛的三只猫的名字,上面的小格表示他们钓鱼的条数,一小格代表一条鱼,涂了几格就表示它钓了几条鱼。

(三)认识统计。

师:看这个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先小组四个人说说,再指名答。

生1:小黄钓了6条鱼,小白钓了5条鱼,小花钓了4条鱼。

生2:小黄钓得最多,小花钓得最少。

生3:小黄是钓鱼比赛的冠军。

生4:小黄比小白多1条,小白比小花多回条。

生5:小白比小黄少1条,小花比小黄少2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小红花鼓励。)。

师:如果再有一条小黑猫参加比赛,你猜他能钓几条?为什么?

生1:可能是7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一只可能钓7条。

生2:可能是3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只可能钓3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有道理。看这个图,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只小猫钓鱼比赛的成绩,而且知道了谁是冠军,知道了小黄比小白、小花多几条等类似的一些问题。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咱们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比赛,请全体同学参加,高兴吗?先听清比赛的规则。

(1)每个同学必须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再动手,听到“停”的口令必须住手。

(2)必须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每个人的小碗中,手碰到玻璃球就是犯规。

(3)时间1分钟,由电脑计时。

师:请组长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发一个小碗,再发一双筷子。

(学生活动。比赛结束时,要求学生将筷子放回篮子,给动作快的3个组贴小红花。)。

师:谁想把你的成绩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3~5人,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忍不住想说,老师也很想知道每个同学的成绩,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一张纸,请组长记录,纸上有一条横线,下面是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号,谁夹了几个玻璃球,现在就请组长在谁的上面从下往上盖上几个小印章。(组长注意:盖章的时候要用力,一定要给大家记清楚。)。

(每组一张统计图。)。

(记完后将玻璃球倒入篮内,组长收起小碗。)。

(二)认识统计。

(展示一个组的统计图。)。

师:这是第6小组的记录,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这个小组比赛的哪些情况?小组的四个同学可以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举手告诉老师和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商量的情况。)。

生1:我知道了1号夹3个、2号夹6个、3号夹4个、4号夹7个。

生2:我知道了4号夹的最多,1号央的.最少。

生3:我知道了2号比1号多3个,1号比2号少3个。

生4:我知道了2号比3号多2个,4号比3号多3个。

生5:我知道了1号、2号、3号、4号共夹20个。

(学生边回答,边让被展示的组评价,贴小红花)。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这个组夹的最多的是4号同学,其他组还有没有比他更多的?是谁?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师:我们这次比赛的冠军是××同学,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并发给他一个小奖品。

(三)小结升华。

师:我们刚才记录了每个同学夹玻璃球的成绩,并且评出了冠军,咱们数玻璃球的个数并且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评出了的夹玻璃球比赛的冠军。了解了小猫钓鱼的一些情况,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三、应用拓展。

(一)统计生日。

生:横线上面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同学,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过生日就涂几格。

师:说得真好,我们奖励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一朵小红花。

(学生涂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挑几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第一个同学的作品)。

师: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有点脏,不算太好。

师:挺谦虚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涂得挺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出头了。

生2:他涂得很准,和老师记录的一样。

师: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就不简单了。

(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生:他涂得很好,不但涂得很准,而且干净整齐。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统计红花。

师: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1:6组的小红花最多,得了5朵。

生2:1组、3组、5组的小红花一样多,都是两朵。

生3:2组得了1朵小红花,4组得了4朵小红花。

师:6组的小红花最多,说明6组的表现最棒,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生1:他们发言最积极。

生2:他们反应最快,四个人的动作最快。

生3:他们最守纪律,听指挥。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以后就要向6组学习。

四、小结全课。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四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习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五

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3题、第4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使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老帅复印好历年班级簿中学生第二学期的身高记录,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纸;学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

掌握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相互交流,说说从图里知道了什么。提问:你从这里可以看出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比统计表有哪些好处?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对这两位同学的成绩及变化情况作出比较。

2.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二、实践性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把分析情况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六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认识相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相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是难点。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七

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与中位数。

在前几册教材中教学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有选择地使用。扇形统计图与条形、折线图不同,它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教学扇形统计图,使呈现统计数据的形式更多样了。

众数与中位数是常用的统计量。在许多场合,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经常使用众数或中位数来显示。因此,教学众数与中位数能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全单元编排4道例题、两个练习,把内容分成两段。

例1和练习十五,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2~例4和练习十六,教学统计量。例2讲众数,例3、例4讲中位数。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看懂扇形图,利用数据解决问题。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要求是看懂图的内容,理解图上的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能利用图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不教学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画扇形比较麻烦,不必把教学精力耗费在画图上。

学生有圆的认识,有百分数的概念,能够看懂扇形统计图。

看图、交流,理解图里的信息。例1让学生看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在小组里交流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教材呈现了交流的场景,虽然学生的讲述不完整,但都说出了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人说得具体些,有人说得概括些,通过交流可以整理出以下三点:这幅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国土总面积;圆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块,每块表示一种地形,哪种地形的面积大(小),统计图里相应的那块就大(小);标注的五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五种地形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计算、填表,体会图的特点。例题告诉学生,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让他们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计算要利用图中的各个百分数,从而体会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知道它与条形、折线统计图的不同。

比较、估计,利用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通过各个扇形有大有小,反映各个部分数量有多有少。图的直观形象,容易引发比较、估计和判断。练一练第2题,看着统计图,学生会想到我国的人口多,人均占有的国土面积少。练习十五第1题的两幅扇形统计图里能清楚看出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第2题把果盘看成一幅扇形统计图,根据花生米所占的面积,能估计出其他几种干果所占的面积。解答这些题利用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又进一步体会了它的特点。

2.整理数据,认识众数。

例2教学众数的知识,包括众数的含义,得到众数的方法,以及众数的实际应用。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由于出现的次数最多,因而有一定的代表性。

观察表格,初步感受众数。表格呈现9人做黄豆发芽试验的数据,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人的试验做得最好。例题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发芽几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通过发芽17粒的人最多,感受17是这次实验发芽粒数的众数。

排列数据,理解众数的意义。教材把表格里9人的发芽粒数依次排列,指出这些数据中17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在这句话里讲了众数的意义: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还含有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意义建构众数的概念。

求平均数,区别新旧概念。众数和平均数都是统计量,平均数是三年级教学的。教材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计算回忆平均数的知识,体会平均数与众数的意义不同,求法不同,从本质上区分这两个概念。

联系实际、应用众数。第79页练一练第2题,如果把上周销售男鞋的尺码一双一双地记录下来,在这组数据中25.5出现的次数最多,有48次,因此25.5是众数,这个众数会影响鞋店今后的进货。

3.分析数据,认识中位数。

例3和例4教学中位数,前一道例题以形成概念为主,后一道例题教学算法。

创设情境,产生需要。例3呈现一张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记录单,对7号男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有人利用平均数,指出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意味他的成绩不够好。有人把九名男生的跳绳下数从多到少排列,发现7号男生处在第三名,认为他的成绩不错。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评价,而且差异明显。为什么跳的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是许多学生的疑问,教学中位数就能解开这个疑。

排列数据,讲解概念。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指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的那个数。这既是中位数的概念,也是找中位数的方法。教材把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从大到小排列,很容易找到中间的数,理解它就是中位数。

评价7号男生的成绩,用中位数合适。九名男生中有2人的成绩十分突出,分别是182下和170下,这两个优异成绩拉高了全组的平均成绩。事实上,九人中只有2人的成绩在平均数之上,其余7人的成绩都低于平均数。可见,平均数在这里并不反映一组数据的实际状况,用中位数表示这组男生的跳绳水平比较合适。

一组数据的个数如果是偶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正中间有两个数。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是例4的教学内容。

适时指点算法。例3初步教学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例4寻找十名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学生会主动把这些女生的跳绳下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找中位数时,发现这组数据一共10个,正中间有两个数,于是产生疑问中位数是几呢?教材适时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在教材的指点下,学生通过计算正中间的104和102的平均数,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3。

用中位数分析、评价数据。求得中位数103,把10号女生的'成绩同中位数相比,可以看到略小于中位数,表明这名女生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是较偏后的。仍然用中位数评价其他女生,可以判断各人的成绩在整体中的大致位置。

像这样用中位数进行数据分析,比平均数方便,有时比平均数合理。

4.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实际状况。

到现在为止,陆续教学了三个统计量,分别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些时候,三个统计量都能确切反映数据的基本情况。也有些时候,统计量会引起误解,有误导作用。所以,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是十分重要的。

选用统计量又是比较复杂而困难的。本单元只是初步教学选用,要求不高,难度不大。

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出现的次数很多,这时的众数具有代表性。第82页练习十六第1题里,十名男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153,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了3次。十名女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148,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5次。显然,女生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如果一组数据里有极端数据,这时的中位数具有代表性。这里所谓的极端数据,是指和其他数据相比,明显大许多或小许多的数。极端数据影响了平均数的代表性,会把平均数拉大或者拉小。第81页练一练2位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分别是43平方米和50平方米,比其他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小得多。因此,九位同学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只有77平方米,低于中位数84。如果选一个统计量表示这九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中位数是比较合适的。第81页第2题里,a飞机的飞行时间特别短,是一个极端数据。这个数据使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的平均数明显小于中位数,也使平均数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如果a飞机不飞,其余七架飞机的飞行时间里没有极端数据,平均数和中位数应该比较接近,都可以用来表示七架飞机的飞行水平。第3题里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800、1100、1000,平均数远远大于中位数和众数,是由于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工资远远高于其他人。反映员工工资实际情况的统计量应该选中位数或者众数。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八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图。

学具:每四位同学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学具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果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

1、喜欢这个故事情节,乐于解决问题。

2、初步理解实物图表和条形图表的形式,能看懂两种图表所表达的意思。

3、具有简单的统计、推理等数学逻辑思维。

培养幼儿按要求回答教师问题的好习惯。

1、重点:初步理解实物图表和条形图表。

2、难点:能表达出两种图所表示的意思。

3、关键性语言:通过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1)教师准备:故事《送给恶猫的礼物》、一张实物图表、一张条形图表、内容(同《幼儿用书》p35---36)。

(2)幼儿准备《幼儿用书》。

一、玩一玩:

1、看图讲故事导入:地下仓库住着16只老鼠。仓库里温暖舒适。鼠爸爸管理着仓库,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着游戏,幸福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今天。因为它们收到了一封信,看看上面的内容,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3、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简单说一下怎么对付恶猫的办法。

4、继续讲述故事——鼠爸爸听说在恶猫脖子上挂个会响的东西,那恶猫一走路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小老鼠就不会再害怕它了。可是,挂个什么东西好呢?引导幼儿简单的讨论。

二、说一说:

1、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图标。

(1)教师出示一个小铃铛和一个小闹钟图标,提问:这两种会响的物品你同意哪个呢?同意小铃铛的小朋友举手,同意小闹钟的小朋友举手。引导幼儿通过举手表决来比较。(图标贴在黑板上,统计数字)。

(2)小朋友们的结果已经出来了,那小老鼠们是怎么来选择的呢?

(4)小结:这是一种实物图表,是小老鼠们用石子表示了自己的不同选择。

2、引导幼儿学习柱形图表。

(1)故事继续:什么时候把铃铛送给恶猫呢?大家提出了三种选择:

a.清早农场主拿牛奶的.时候;。

b、中午邮递员送信时;

c、晚上大家都睡着时。

(3)小结:这是一种条形图表,图表上一侧是表示三种时间,另一侧表示的是同一人数。

(4)通过柱形的高度你能发现什么?大家最后决定什么时候送出铃铛呢?

(5)故事结局:第二天中午趁邮递员叔叔送信时,老鼠们将准备好的铃铛放在门口,农场主看到铃铛很高兴,马上为恶猫带上铃铛。从此,老鼠们一听到桄榔桄榔的声音就藏起来。他们又过上了安全快乐的日子。

三、做一做: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一

1、了解数据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1、了解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1、初步了解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初步了解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投影片、小黑板。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二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三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四

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五

1、小朋友在海边捡了这么多的贝壳,你认识他们吗?有扇贝、蛤蜊和圆形贝壳,让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各种贝壳有多少吧。

2、通过统计,你知道谁最多?谁最少?你还想知道什么?请小朋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你能统计除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五(下)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flash动画)江南春雨。

说说有关“春雨”的诗句,为什么还说“春雨一滴贵如油”呢?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

(1)出示两张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一张是“春雨绵绵”的无锡,另一张是“春雨贵如油”的北京。

(2)判断哪张是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哪张是北京的?并说明理由。

判断交流。

追问:横轴表示,纵轴表示,单位,每一格单位长度是。

追问: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过渡:北京就是一个冬春干旱,夏季多雨的城市。

小结:像这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

学生交流得出两张图合二为一方便比较。

示范画图:借助白板把这两张图合为一体。

明确:因为是对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红色实线表示北京的月降水量。蓝色虚线表示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仍表示月份,纵轴仍表示降水量。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

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

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2、观察比较,获取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追问: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从整体上看1~7月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12月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但每个月的降水量不同,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也不同。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谈话: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出示练一练1:改名称为我国男女生6岁以后平均身高统计图)。

探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现在身高多少?与我国同龄的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一比。

追问:为什么他们的身高和统计图中的不一样?

4、巧妙延续,独立制图。

启发提问: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问题?

谈话:同学们认为生活中男生最后基本都比女生高。这只是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事实怎样要用数据来说明。

出示:我国12~18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提问: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生在练习纸上作图(一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画图)全班交流反馈。

交流: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超过女生?

请你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

追问:回答刚才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为什么?

三、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展示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

2、出示:上海和悉尼的月平均温度。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追问:是悉尼气温又一场,还是悉尼气温一贯如此呢?

出示:悉尼145年间与02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老师暑假想去悉尼旅游,你会建议老师带什么衣服呢?

探讨交流。

2、谈话:第29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在哪举办的?

追问: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为什么还要选在8月举办奥运会?

为了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

出示北京03~和05~8月降水量统计图。

探讨:8月中旬的降水量多吗?(虽然有,但不多。)。

故事拓展:《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七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换了3颗牙、2颗牙、4颗牙。(我想知道我们要换几次牙?我想知道换2颗牙的小朋友有几个,换3颗牙的小朋友有几个)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学生互相数一数。

3、请学生在小组中调查,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活动)。

4、交流: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把每一组的整理结果贴在黑板上)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像这样整理的方法叫做统计。(板书:统计)经过这样的统计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换了2颗牙,有多少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换了4颗牙。看了同学的整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5、师:通过统计你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接受换牙期间的小知识)。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八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

数学统计的教案(模板19篇)篇十九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年制作方法,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难点: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 谈话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谁知道它有哪些优点?

2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基本练习

1、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出示统计图,提问: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指点。

教师追问:你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出示两个讨论题:

a你觉得哪种果汁饮料更好喝?

b你觉得这家超市的经理在下个月会多进哪一种果汁饮料?。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女生更喜欢什么玩具?

你觉得男生更喜欢什么玩具?

什么玩具男女生都比较喜欢?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三 综合提高

1、引入。

谈话: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下吗?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喜欢的兴趣活动,各组汇报本组同学各项选择情况,其余组记录。)

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写作绘画电脑数奥唱歌

完成统计表后,展示学生作业,核对数据是否准确一致。

教师提问: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呢?请先自己试试看。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教师提问: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教师组织评价。

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分析比较:

完成这个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你对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总结归纳后。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又有了哪方面的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谈感受,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除了条形统计图,生活中还有许多种的统计图,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统计图。

相关范文推荐

    新员工三个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优秀17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实习期间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的盘点和总结,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令我最难忘的活动(精选20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良好的结构组织,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

    语言爱教案小班(实用17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出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这些小班教案范文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

    高中班主任的辞职信(热门15篇)

    辞职信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你的离职意愿和感谢,并且可以提供一些离职后继续保持联系的建议。如果你对写辞职信一直苦恼不已,不妨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辞职信实例,相信

    临床医生工作总结实用(模板18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总结,更是对自己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的反思和改进。以下是一些企业内部的月工作总结,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本人于xx年x

    一年来工作总结和明年的工作(通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激励我们在工作中持续努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

    动物好朋友的教案(专业17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希望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动物好朋友》是一首特别的儿歌,它在

    第一次捣蒜小学生(汇总21篇)

    优秀作文应该遵循文学的基本规律,通过修辞和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到各种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一天,妈妈在厨房包饺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下面的教学计划范文中,你可以看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合作,形成

    防卫过当论文开题报告(模板19篇)

    开题报告需要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以便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不偏离主题。如果你对开题报告的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够有所启发。1.不及格:该同学未按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