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碧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准备了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游戏。想要提升自己的教案编写能力吗?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一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分五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五段,第91~93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与练习。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逻辑基础。学生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是把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连加来计算,二是把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而后者本质上是改变计数单位进行的一种简单推理。如,计算20×3时,先把20看作2个十,因为2个一乘3得6个一,所以2个十乘3乘6个十,也就是60。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自己的算法,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引导学生利用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本质上是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可能逻辑地从乘法分配律推演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这一教学矛盾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借助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在直观水平上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教学时,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第一,呈现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列出乘法算式。如,14×2。第二,鼓励学生想办法计算14×2的结果,并在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适时启发学生先算10×2,再算4×2,最后把两次算出的积相加。

第三,呈现如右的竖式(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

的计算经验理解计算的过程。如,竖式中的“8”

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竖。

式中的“20”又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竖式中的。

“28”是怎样算出来的?第四,介绍如右的竖式。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过程并。

初步掌握算法。

3、通过竖式两种写法的比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呈现如右的两个竖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思考:2乘8得16,右边竖式中积的个位为什么。

只写了6?2乘40得8个十,右边竖式中积的十。

位为什么写9?9可以用几乘几再加几得到?从而使学生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第86页例题的教学过程与上述例题的教学类似,重点也可放在竖式的两种写法的比较上。

要启发学生思考:3乘40得多少?120是多。

少个十?为什么计算结果中有14个十呢?14。

可以用几乘几再加几得到?

4、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量关系之一。教材在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之后,集中安排倍的认识以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样安排的意图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含义的理解;二是让学生相对完整地掌握有关乘、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拓宽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接下来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教学时,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第一,通过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引出倍的含义。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给出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除了可以求它们的差,还可以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由此,结合画图或实物演示介绍倍的含义。第二,根据倍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1份,看另一个数中有这样的几份,也就是把一个数按指定的每份数进行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计算。第三,鼓励学生根据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并在交流中明确: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5、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从本单元开始,教材将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已知信息的收集、选择、组合方面,在合理确定解题思路方面,在灵活解答解题策略方面对学生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挑战。第一,要帮助学生弄清问题情境中的事理,以对事理的准确把握促进对数量关系的准确理解。第二,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信息。第三,要多让学生说说从已有的信息中,还能想到些什么。第四,解答后要让学生适当解释每一步运算的实际意义。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二

1、引出乘法,介绍读法和写法。

师: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或24=8

师:比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教师: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让学生齐读2遍。

2、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都叫乘数,乘得结果叫积。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2×4=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完后,师板书。

再让学生互相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认识小鸡被分成5组,每组4只,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既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接着,让学生在书中填写。

最后,让学生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引导学生说出:知道了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算比较简便,知道了怎样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等。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三

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条热带鱼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条热带鱼都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的。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热带鱼的条数和所用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关于6的乘法算式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一道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1、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编出6的乘法口诀。

2、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们观察,找出6的乘法口诀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类比、归纳等数学。

在快乐的学习中理解、熟记乘法口诀.

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卡片、制作一条又6个小三角形组成的鱼,三张小猫的图片(小、中、大)。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师生谈话(略)。

2、复习1~5的乘法口诀,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出得数并说用那句口诀。

2×5=2×2=5×1=3×4=。

1×5=5×3=2×4=5×4=。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3、情景导入《小猫想吃鱼》的小故事。

二、新知探究,生成知识。(出示书本61页的主题图)。

(一)、探究,编出口诀。

1、学习“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诀.

(1)观察这条热带鱼由多少个小的三角形组成?用数字怎样表示?

(2)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有不同的表示吗?

(3)能不能根据我们所学的口诀为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呀?

(4)媒体验证(略)。

2、学习“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诀.

(1)2条热带鱼由多少个小的三角形组成?它能有几道乘法算式来表示?

(2)能不能很快地为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呀?

(3)媒体验证(略)。

(4)学生的学习表现。

3、自主探究口诀:“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1)、教师再依次出示实物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完成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诀的编写。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四个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诀)。

(3)、通过多媒体验证。

(二)记忆6的乘法口诀。

1、学生观察算式和口诀,发现它们存在的规律。(4人小组讨论)。

2、探讨记忆的方法:对口令,比一比,开火车等。

3、学生考老师。

三、知识运用,体验成功。

1、书本63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多媒体演示)。

2、书本63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多媒体演示,并要学生说出是运用哪一句口诀。)。

四、快乐游戏,乐中巩固。

1、找朋友。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很高兴,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找乐。]。

2、算题比赛。

3、到6元超市购物。

五、全课。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1×6=66×1=6。

二六十二2×6=126×2=12。

三六十八3×6=186×3=18。

四六二十四4×6=246×4=24。

五六三十5×6=306×5=30。

六六三十六6×6=36。

七、作业设计:

1、书本63页第5题。

2、书本63页第7题。

3、算题比赛。

4、自选商场6元超市(样样6元)。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四

(一)谈话引入,渗透环保。

师:昨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场玩了一趟,戏演完了,同学们回家了。(课件演示散场后的情境:一地的饮料瓶。)。

师: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师: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评析】:

承上启下,让故事有发展,并能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1、出示练习一第2题。

师:这群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这么多易拉罐,他们碰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2、生理解图意。

3、独立解决。

4、汇报交流,巩固旧知。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第9页的做一做。

师:环境美了,花开了,小鸟飞来了,蜜蜂也来采蜜了。(引导观察主题画)。

(1)汇报主题画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画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比一比哪组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解决的方法最多。

(3)小组汇报交流,其它小组可以补充。

要求每一种方法都能用综合算式解决。

【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在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群体中互相启发,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既增长知识,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

2、出示练习二第3题。

(1)生获取信息进行合理估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评析】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信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全课总结(略)。

【评析或反思】。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所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五

1、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演一演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本课时的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学会正确测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自学,然后,分组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单位化聚也是本课时的难点,先让学生完成练习,再讨论单位化聚的规律,突破了这个难点。

1、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2、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两人一把米尺,直尺、借书卡、1元硬币、一张光碟。

老师带来了你们的两个老朋友,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米和厘米并贴在黑板上。问:这两个老朋友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米和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学生比画)

同学们还想认识多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帮助我们测量物体长度吗?下面来进行一个小组比赛,在比赛中认识长度单位朋友。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要求:合作把结果填在表格中,同时不影响其它小组的思考,最后小组评比出优秀成员)

1、我们还学过了用尺子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同学们还记得测量的方法吗?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准确地测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在测量每条线段之前,先来估计线段的长度写在()里,再用尺子进行测量,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活动:测量线段。

3、汇报发现(出现不够整厘米数怎么办?)

导入:第三条线段比2厘米多出了5个小格,但是又不够3厘米,我们写2厘米或3厘米都不太准确,有办法解决吗?(用毫米表示)

板书:毫米mm

4、揭示长度单位:毫米

同学知道得真多!你能汇报你的发现吗?(由学生说出:当

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由老师引导)。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m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

小结: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直尺上任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1m=10mm

4、1厘米等于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

5、动手测量,再次感受毫米的长度。

请每组的组长从学具盒中迅速地拿出(借书卡、1元硬币、光碟盒等)放在桌面上,组织本组同学先估一估每种物品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进行测量。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测量能力,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

板书:分米dm

1、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2、用手比画出1分米大概有多长。

3、1分米=10厘米,即10厘米就是1分米,你能找出1米有多少分米吗?请四人小组在米尺上找一找。

4、介绍1柞和中指尖到手臂肘窝的长度。

5、闭眼回想四个长度单位有多长,再听老师口令比画它们的长度。

1、说一说: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

2、排一排:请四个学生扮演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几兄弟,让学生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

3、选一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觉得本节课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2、估一估,量一量。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3、选一选: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六

1、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继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能力,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1、经历试商的过程,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投影仪。

一、复习。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4)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七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的方法的多样化,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xx年11月15日。

1、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小刀、粉笔、铅笔、三角尺。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1、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长短短的物体,这些物体是长还是短都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比较。下面我们就共同探究如何统一测量标准。

2、;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

(1)、讨论怎样用实物测量数学课本的宽。

(2)、小组合作,量粉笔、铅笔和三角尺的宽。

3、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4、用同一物品做标准去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p2的做一做第一、二题。

同学们亲自量过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不同的物体等不同测量方法得知,要知道物体的长与短必须用同一物品做标准去量。

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长与宽。

长宽长与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长度单位,且初步会用不同的测量工具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在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老师,气氛比较活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八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多媒体课件。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九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1课时

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

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5×55×36×29×5。

3×42×84×57×2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一

1、让学生学会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

3、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

多媒体课件。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 3个4相加 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1×6=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1和6乘,积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2×6=12 二六十二

(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6×2=( ) 6×5=()

(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1、完成“想想做做”。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

4、完成“想想做做”。

出示第5题,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想想做做”。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二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二次设计

一、复习

二、新授

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三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1.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想:六()四十二。

48÷6=想:六()四十八。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四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1.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想:六(七)四十二。

48÷6=想:六(八)四十八。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五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需要几个轮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六

1、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演一演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本课时的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学会正确测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自学,然后,分组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单位化聚也是本课时的难点,先让学生完成练习,再讨论单位化聚的规律,突破了这个难点。

1、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2、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两人一把米尺,直尺、借书卡、1元硬币、一张光碟。

情景引入:

老师带来了你们的两个老朋友,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米和厘米并贴在黑板上。问:这两个老朋友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米和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学生比画)。

同学们还想认识多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帮助我们测量物体长度吗?下面来进行一个小组比赛,在比赛中认识长度单位朋友。

设计思路: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一、活动一:估一估、量一量。

(要求:合作把结果填在表格中,同时不影响其它小组的思考,最后小组评比出优秀成员)。

1、我们还学过了用尺子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同学们还记得测量的方法吗?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准确地测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在测量每条线段之前,先来估计线段的长度写在()里,再用尺子进行测量,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活动:测量线段。

3、汇报发现(出现不够整厘米数怎么办?)。

导入:第三条线段比2厘米多出了5个小格,但是又不够3厘米,我们写2厘米或3厘米都不太准确,有办法解决吗?(用毫米表示)。

板书:毫米mm。

4、揭示长度单位:毫米。

同学知道得真多!你能汇报你的发现吗?(由学生说出: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由老师引导)。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活动二: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m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

小结: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直尺上任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1m=10mm。

4、1厘米等于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

5、动手测量,再次感受毫米的长度。

请每组的组长从学具盒中迅速地拿出(借书卡、1元硬币、光碟盒等)放在桌面上,组织本组同学先估一估每种物品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进行测量。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测量能力,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三、活动三:找分米。

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

板书:分米dm。

1、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2、用手比画出1分米大概有多长。

3、1分米=10厘米,即10厘米就是1分米,你能找出1米有多少分米吗?请四人小组在米尺上找一找。

4、介绍1柞和中指尖到手臂肘窝的长度。

5、闭眼回想四个长度单位有多长,再听老师口令比画它们的长度。

四、活动四:说一说、排一排、选一选。

1、说一说: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

2、排一排:请四个学生扮演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几兄弟,让学生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

3、选一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五、活动五:说一说,评一评。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觉得本节课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2、估一估,量一量。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3、选一选: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七

p96、97、98。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图、表等。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

1、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

1、p97页3题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优质18篇)篇十八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优秀19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日照市的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您们好

    课外书籍读书心得(优秀13篇)

    读书心得是读者在与书籍的互动中,对书中主题、观点和情感的总结和表达。以下是一些读书心得范文的精选,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读书心得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写作技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心得体会(实用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共鸣。笔者以中国回族文化和玉

    我的妈妈真能干(热门19篇)

    优秀作文是在思想深度、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方面都具备卓越品质的作品。接下来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和动力。手,有各种各样的手;有美

    入党申请书字大一(精选19篇)

    入党申请书要求申请人基于充分的思考和了解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来撰写。以下是一些符合党的入党标准的入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学习。敬爱的党组织: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妈妈小学三年级(优秀18篇)

    优秀作文是以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有力的论证,使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一种文体。写一篇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个人的思维深度和

    外婆家的小花猫学生(模板15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语言流畅,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优秀作家的作品,它们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创作参考。外婆家的小花猫真调皮,所以我给它取

    爱心伴我成长(汇总15篇)

    优秀作文具备清晰的结构,条理分明,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形象丰富,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秀作文范文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背景,要善于品味其中的情感渲染和表达

    停电五年级(专业22篇)

    优秀的作文需要有独特的创意和鲜明的个性,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引起关注和赞赏。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难忘的元旦联欢晚会小学范文(17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只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种思维的展示和思想的碰撞。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2021年的最后一天,上午八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