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念青松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文档,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之一。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小学教案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一

小时候,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心中很想和他们一样。

20xx年9月我才5岁多,当我第一次背着小书我第一次背着小书包走进小学教室时,别提心里多高兴了。老师在第一课时还让我们做自我介绍、区分小学与幼儿园不同之处,并问我们有什么理想……。我举手想回答,老师却没有问到我。

其实小学老师比幼儿园的要严格,通过认真学习、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就能知道太阳是怎样形成的。这就是我的理想。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二

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我每天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花坛里种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操场上一大片绿色的草坪,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曦中迎风飘扬,校园真美啊!

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黑板一尘不染,桌椅焕然一新。这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手里抱着书本走了进来,她端庄整洁、和蔼可亲,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再看看周围,也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我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憧憬。

听着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在课间和同学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愉快而充实地过着每一天。

如今,我已经升入三年级了。看着家里墙壁上的一张张奖状,我心里洋溢着无比的骄傲和自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快乐地成长。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三

1、在主题墙上张贴幼儿作品“我眼中的小学”,“想象中的小学老师”。

2、创设角色游戏区“小学”“文具用品商店”。

3、设立离园倒计时牌,由值日生每天在牌上填写数字。

生活活动。

1、培养幼儿餐后主动收拾残渣的习惯。知道每次进行接触人民币的活动后,要及时洗手。提醒幼儿爱惜文具,有节约意识。

2、每次区域活动后,引导幼儿整理阅读区,按书的大小或种类分类,摆放整齐,并要求图书的摆放要便于同伴查找和取放。一日活动各环节,提醒幼儿在绘画、读书过程中,保持正确的用眼和握笔姿势。

3、提醒幼儿不贪吃冷饮,多喝白开水。播放《毕业诗》《毕业歌》《老师再见了》等诗歌、歌曲,供幼儿欣赏。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帮忙搜集有关好习惯养成方面的故事书。家长可带幼儿到要上学的学校多次参观,熟悉校园环境和设施。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合理选购文具,并提醒幼儿爱惜文具,不买过高档的文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请家长鼓励孩子自己收拾整理物品、房间。在家里提供适宜的劳动工具,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提醒家长鼓励、帮助孩子自制或选购小礼物赠送好友。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毕业典礼活动。

教学活动。

次主题一:小学,您好。

开展活动“好担心”“走进小学”“文具店购物”“铅笔盒变医院”“各种各样的笔”,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萌发参观小学的愿望,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爱惜文具,为入学做准备。

次主题二:准备好了。

开展活动“任务小明星”“眼镜哪去了”“我的一天”“护眼歌”“放学路上”,能快速、清楚地完成任务;了解书包结构和各部分用途,会整理书包;认识各种表,能准确认读整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正确的握笔姿势。

次主题三:再见了,幼儿园。

开展活动:“毕业诗”“比较远近”“离别华尔兹”“我们在一起”“毕业典礼”,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能画出人物的面部特征;能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并能用多种方式表达与老师同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区域活动。

美工区:

“想象中的小学老师”:能运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任务的外形特征。

“我眼中的学校”:能用绘画的方式表征参观的内容。

“小眼镜”:学习用纸壳制作眼镜的方法。

“小书包”:能按步骤图制作小书包。

“离别纪念册”:尝试自己制作纪念册。

“礼物”:能运用多种材料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制作,表达对老师、小朋友不舍的情感。

益智区:

“百家姓”: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姓名。

“相约星期天”:初步学习制订计划表。

“谁的鼻子”:提高细致观察和判断能力。

阅读区:

“铅笔盒上的故事”:能根据铅笔盒上的团,有重点、有情节地讲述画面故事。

“自制图画字典”:对汉字感兴趣,能够认读简单的字。

角色区:

“我是小学生”:乐于模仿小学生在校的活动,初步感受小学生活。

“文具用品商店”:进一步巩固对10元以内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及换算方法,了解铅笔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户外活动:

“冰棍化了”:掌握快速追逐和躲闪跑的动作,体验与同伴配合共同游戏的乐趣。

“火炬接力赛”:掌握绕圈跑,接力跑,发展跑的动作。

“大浪小浪”:能根据指示快速反应,做出钻和跳的动作。

“选朋友”:掌握倒退走的动作,提高听觉的敏感度。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四

根据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以学练为宗旨”的主题思想,特采用:

1、教法:

a、模仿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采用了直接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b、特殊工具法:采用“小黄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c、表扬、鼓励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满足其张扬、自我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练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互助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通过“小黄帽”研讨练习,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创新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五

顺序

内容

达成领域目标

组 织

对本课内容表现出兴趣

教师讲解

围教师散点站坐

提高协调能力及快速反映能力

1、 讲解练习的方法和示范

2、 喊口令指导学生试做

3、 集体练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模仿能力

1、 放音乐、领做

2、 分组表演

3、 让学生分组创编动作并练习

4、 放音乐让学生自我表演、创编动作

培养学生快速移动能力

1、 组织学生学鸭步走

2、 组织小鸭子夺旗游戏

1、 放音乐,让学生自由放松

2、 总结本课情况

3、 布置归还器材

4、 师生再见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六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一定会认识许多新朋友,这是,让孩子获得一些自我介绍的经验非常重要。此次活动可以让大班的其他老师以借班的形式上课,这样可以让我快上小学了的学习更富有实际生活的体验。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1.、知道自己将要成为小学生,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2.认识书包,学会整理书包,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3积极向往小学生活,同时不忘幼儿园的老师和同伴。

重点:积极向往小学生活。

难点:增强理解智力、分析能力、爱心智力。

1自带书包、学习用品。

2.小学的环境、小学生学习的图片,相应的字卡。

一、回忆参观情景,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师:上次我们小朋友去参观了小学,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幼儿自由讲述,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翻图讲述,知道怎样做个小学生。

(1)老师: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小学和幼儿园有这么多不同。你们喜欢上小学吗?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到很多的.事情,那应该做到哪些事呢?请和好朋友说一说。

(2)个别提问。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整理成一句完整的话。

(3)除了刚才小朋友讲到的这些,还需要做到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补充没讲到的)。

(4)老师完整的小结一次。(出示字卡:小学生要做到:早睡早起不迟到;爱学习、勤动脑;爱劳动、讲礼貌;团结友爱不忘掉;小书包、整理好,高高兴兴上学校。)。

三、认识书包,了解书包的结构。

(1)相互介绍书包,认识书包的结构。

(2)请1-2个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认识书包的各个部分、颜色、图案。

四、操作探索,学会整理书包。

(1)师:书包有什么用?(放书和本子、一些学习用品)那你们会自己整理书包吗?我们去试一试。

幼儿自由整理书包,老师巡回观察,注意幼儿整理书包的不同方法。

(2)请两位用不同方法整理书包的幼儿示范一遍大家看,要求边整理边讲述并解释这样整理的原因。

(3)然后讨论:你觉得谁整理书包的方法好?为什么?

(4)老师小结:把铅笔、橡皮、尺都放在文具盒里,再放到书包里,拉好拉练,这样不会弄断铅笔、弄丢橡皮和尺了,用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找到了;把练习本叠整齐后再放入书包的外层,而书叠整齐了放在书包的里层,大小分开来放找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也不会把书本弄破、弄皱了,最后别忘了拉好拉练。

活动一开始让幼儿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然后再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幼儿记忆智力与分析比较智力的发展。然后通过先让幼儿说说怎样做个小学生,再结合图片老师把他们的回答概括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有利于幼儿的理解智力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知识,是以理解为准,理解了的才算认识,才成为有用的知识,才是开发智力的基础知识。不同的幼儿对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学生的理解,主要是提高知识水平,提高思维能力。

幼儿从以往“老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让幼儿自由整理书包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整理,虽然在活动中幼儿整理书包的方法都不同,但也有利于幼儿自学智力的发展,再让幼儿比较不同整理书包的方法。也有利于幼儿的比较和判断智力的发展。最后再次操作过程,提高了幼儿的运用智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幼儿准备的更充分,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准备互赠的礼物。让幼儿对师生和同伴之间有依依不舍的感觉。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好朋友。听课的老师对我的这堂课做出了积极的评价,思路清晰,每个环节都赋予了教育意义,对时间的把我不太准确。我在以后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严格把我教育教学时间,抓住幼儿最佳的学习时间。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七

教师创设森林游玩的情境,沿途模仿所见各种动物动作(兔子、青蛙、小鸟、刺猬……),欢快地做游戏“高人、矮人、抢板凳”。

1、老师创设森林遇险情境,同学们被困在一个小土坡上,怎样才能安全地离开?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勇敢组、团结组、守纪组、合作组,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学习应急技能――前滚翻,运用技能摆脱危险。

2、用皮球与砖块滚动的比较,引导同学们模仿“小刺猬”和游戏中的“矮人”动作,体会团身紧的动作要领,复习前后滚动。

3、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提示重点难点,传授动作口诀: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同学之间团结协作。

4、学生尝试练习,相互对比,集体研究,大胆展示。学生自评,组内自评,老师评价。

5、老师巡视指导,对于未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指导小队同伴帮助完成。

6、老师评价各队学习情况,在表现突出的小队的队旗上加上星星。

1、老师带领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本领,安全地离开了小土坡,穿过了一片小树林,这个时候迷失了方向。

2、老师利用教具设计出野外有可能出现的地形(小溪、山坡、山洞、独木桥),引导运用学过的跨越、前滚翻等技能完成练习。

3、老师评价各组表现。

1、放松舞蹈,欢庆成功。

2、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3、小结:(1)前滚翻是一项很实用的自我保护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球类类活动中也常常用到,例如排球运动员在救球时就会常用到滚翻动作。(2)参加野外活动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出现危险情况,遇到危险情况要镇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摆脱困境。

教学反思。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八

1、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初步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2、知道自己的属相,感受中国独特的生肖文化。

《今年什么年》ppt

一、引导幼儿了解今年是什么年。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

请幼儿自由说说。

2、出示当年生肖动物。

师:你喜欢这个生肖动物吗?为什么它在今年特别多??(因为今年是猴年,它们形象可爱,象征着新年吉祥如意)

3、教师出示并朗读对联:金猴攀援上春山,紫燕展翅腾柳浪。

请幼儿说说是否听到对联里有“猴”字,这幅对联讲的是什么意思。

4、教师出示并朗读对联:猴到人间万户春,雪消门外千山绿。

请幼儿说说这幅对联讲的是什么意思。

5、师:过年时,人们除了喜欢贴有生肖名的对联外,还喜欢互相说一些带有生肖名的祝福语。比如,在羊年,我们会说“愿你喜气羊羊”;在虎年,我们会说“愿你虎虎生威”;在马年,我们会说“祝你马到成功”;在狗年,我们会说“好运旺旺”;在鸡年,我们会说“金鸡报春”;在猪年,我们会说“诸事大吉”。

6、师:那么今年是猴年,你们知道什么关于“猴”的吉祥话或是祝福语吗?(老师引导幼儿说说关于猴年的一些吉祥话。)

二、讲述“我们属什么”,知道一个生肖就是一年。

师:你们知道自己的属相是什么吗?

师:那今年是猴年,出生的宝宝属什么你们知道吗?

师:明年出生的宝宝属什么呢?明年还没到,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年是什么年呢?

三、了解十二生肖的故事,知道十二生肖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1、逐一出示十二生肖形象

师:生肖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外国是没有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生肖吧!(引导幼儿数数,知道一共有十二生肖。)

2、倾听十二生肖的故事

师:关于十二生肖还有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你们就知道十二生肖是怎么回事了,也能知道明年是什么年?明年出生的宝宝属什么了。

3、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感受中国独特的生肖文化。

师:每年都有一个生肖。狗年出生的属狗,龙年出生的属龙,兔年出生的属兔。

师:听了故事你们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说)

师:现在知道明年是什么年?明年出生的宝宝属什么?

师:十二生肖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谁排在前谁排后是有顺序的,不能乱排。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九

教师摆弄圆柱体(用手上下摸一摸,来回将两端对着幼儿,将圆柱体横躺、竖躺桌上,两边推动),让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形状、动态。

2、让幼儿拿出没削过的`圆柱体铅笔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体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和圆柱体的形状一样不一样,让幼儿充分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3、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铅笔和圆柱体都是长长的,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两个圆形一样大,推它只能两边滚,不能两头滚。(球带处都是圆的,哪个方向都能滚)。

4、小结:橡这样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两和圆一样大的物体叫圆柱体。

5、让幼儿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圆柱体物品和近似圆柱体的物品。

6、幼儿自己用纸制作圆柱体。制作前先让幼儿两个圆纸片重叠,确认两个圆一样大,将长方形纸对折,确认两边一样宽,按粘贴线把长方形贴成长筒,对准放在一个圆片上,再把另一个圆片盖上面,成一圆住体。通过制作活动,使幼儿更具体地认识圆柱体各部分的特点。

7、让幼儿分辨《数学》第22页中球体和圆柱体物体。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十

1、练习钻爬、快跑和躲闪的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2、能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准守游戏规则。

1、平衡木两条、拱形门两个、箩筐两个(内放球类),根据幼儿体质条件还可以再设置一些障碍,如踩桩过溪。

2、大灰狼头饰一个。

一、游戏:"小猪过桥"。

1.今天天气很好,小猪们要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很远,要走过小桥、钻过山洞才能到达。

2.教师指导幼儿练习"走小桥"、"钻山洞"。

二、游戏:"小猪运西瓜"。

1.外婆家到了。外婆看见小猪们可高兴啦,说要把好吃的西瓜送给小猪们吃,请把西瓜搬回家吧!

2.讨论:回家的路很远,如果路上遇见大灰狼怎么办?(外婆说小猪你们看见大灰狼时,要立刻蹲下不动,它就不会发现你们了。)。

3.小猪抱着西瓜钻过山洞、走过小桥,把西瓜一个一个运回家。老师扮演大灰狼,当大灰狼出现时小猪立刻蹲下不动,随便乱动的小猪将被大灰狼抓走。

三、游戏:"切西瓜"。

1、西瓜运完了,让我们一起来切个大西瓜尝一尝吧!

2、"切西瓜"游戏:幼儿拉手成圆圈(西瓜),请一名幼儿边走边念:"切、切,切西瓜,绿的皮,红的瓤,我把西瓜一切二,甜甜的汁水四处淌。"念儿歌的同时,用小手在两人拉手处做切的动作,念完"淌"字,全体幼儿四散跑开,切西瓜者抓住一人后,再次开展游戏,被抓者念儿歌,切西瓜。

3、可以组成3-4个小圆圈,同时玩"切西瓜"游戏。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十一

语言是人类交往、思维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根据幼儿园《纲要》的精神,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语言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此阶段学前班儿童已积累了了一定量的`词汇,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义词,认识义词,这样即丰富幼儿的词汇,又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了解义词的意思,认识几对义词。

2、情感目标:喜欢找生活中的义词丰富词汇。

3、能力与技能目标: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4、培养幼儿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鼓励幼儿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义词的意思。

难点:找出生活中义词。

四、活动准备。

带有各种运动的图片、字卡(远、近,快、慢,笑、哭,多、少等)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按顺序出示各种运动的图片,如跑步、跳高、游泳、滑冰、射箭等,幼儿看后说词。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赶紧站成两队吧!

师:介绍各队成员:组长、成员。

(二)基本部分: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两队的情况,哪个队的队员多,那个少?来,我们一起数一数吧!(分出多和少)。

小结:像“多”和“少”这样意思相的词,就把它们叫义词。

现在我们两队开始行动。

第一个游戏是:学青蛙跳。

规则:每队出一名小朋友,学着青蛙的样子,从起点算起,比谁跳得远。第一得字卡“远”,第二得字卡“近”老师记时间。

一声令下行动开始了。

第一个游戏结束后,小结:

1、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你跳得怎么样,得到什么字?

2、幼儿演示离老师远和近的过程。

3、3、告诉我你们得到“远”和“近”两字是什么词呢?

师:好玩吗?接下来玩第二个游戏:穿衣服。

规则:每队出一名小朋友,在一定的时间里看谁把衣服穿得又快又整齐。第一得字卡“快”,第二得字卡“慢”老师记时间。

第二个游戏结束后小结:

第二个游戏1、1、1、小朋友谁愿意告诉我你把衣服穿得怎样,得到了哪个字?希望得到“快”字的小朋友不要骄傲继续加油!得到“慢”字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继续努力,老师可一直再为你们加油!

2、你们得到的快字和慢字这两字又是什么词呢?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意思相的词,如老师长得(高),你们长得(矮)、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等等。现在请家细心观察,多动脑筋,找出义词。1、电脑出示图片,幼儿说图片上的义词。2、幼儿自己说说身边的义词。

(三)结束部分。

下面我们一起做接话游戏结束这节课好吗?(我说上句,家用义词来回答下句)。

楼房高,平房()。象,老鼠()。雪是白的,媒是()。马跑得快,乌龟爬得()。棉花轻,铁块()。夏天热,冬天()、糖是甜的,盐是()。象的腿粗,仙鹤的腿()。地毯是软的,木头是()。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妈妈手,我的手()。

(四)活动提升。

老师希望家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再找一些义词,下次比比看谁找得多。

六、教学反思。

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请小朋友用眼睛看数一数的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激发幼儿学习义词的兴趣。

2、利用站队、学青蛙跳、穿衣服等游戏,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义词。

3、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的词。

4、组织幼儿寻找生活中的义词。

5、利用儿歌用义词接话。

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前三个环节气氛比较活跃,都抢着说,但在组织幼儿寻找生活中的义词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幼儿不知所措,必须在提示情况下才能找到。这也让我意思到我的漏洞,平时忽视幼儿对生活知识方面的积累。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在备课的过程中,复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幼儿实际需要,加强情境与活动内容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多给孩子们一些学习活动的空间,相信小朋友们定能在语言学习生活里尽情驰骋。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二)编儿歌《水果歌》。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苹果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给梨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三)游戏:水果歌。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四)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除了小朋友们编的水果歌外,还有的小朋友们编出了这样的水果歌,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

水果歌:

苹果爱红脸,

香蕉爱弯腰,

石榴爱咧嘴,

西瓜爱赖床,

起来要人抱。

活动思。

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我的引导不够。幼儿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创编过程中,我问:“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们能够回答出是苹果,但是不能把水果的名称和颜色完整的说出来。可是我只是强调要把水果的名称说两遍,再说出颜色才是完整的一句,并没有用一种更直观的方法去引导幼儿完整的创编儿歌。如果我一手拿一个苹果模型,出示一个幼儿会说:“苹果。”再出示另一个幼儿会说:“苹果、”然后让他们说出颜色,儿歌就编的比较完整了。孩子们也能通过提示准确的说出相对完整的语句来,而且也能让孩子表达的更清楚,活动效果会好很多。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泥工兴趣,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

3、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制作桌、椅等日常用品。

活动准备:

1、玩具桌、椅一套和泥工范例一套。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能见到的各种桌椅。

3、橡皮泥、牙签。

活动重难点:

1、培养幼儿的泥工兴趣,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2、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

3、幼儿用橡皮泥制作桌、椅等日常用品。

活动课时:

1节。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造型的桌子和椅子,引导幼儿仔细描述桌面、椅面、靠背、桌子脚、椅子脚等的造型造型特点。

2、出示玩具桌、椅一套和泥工范例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讲述如何用橡皮泥制作桌椅。

3、示范牙签连接方法。桌面可做得稍厚些,桌面与桌脚用牙签进行固定,注意牙签不要穿过桌面。先将牙签穿入桌脚露出一点,再将桌面轻压上去即可。

4、交代作业要求。教师:我们来当小木匠,不用木头不用钉,做张桌子和椅子,比比谁的双手更灵巧。

5、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各种部件的连接方法。

6、评价幼儿作品。将幼儿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用泥工表现其他的日常用品,如炉、灶等。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十三

(1)认识校园。

(2)排队形。

1、老师自我介绍。

2、教授上课、下课仪式。

3、排座位。

4、排队形。

5、带学生游校园,认识校园,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告诉学生:课间游戏要注意安全,有的地方可以去,有的地方会有安全隐患。教学效果:

内容完成,但一节课的时间有点紧,有些仓促。

(1)介绍上课常规。(坐姿)。

(2)课间游戏不打闹,做正当的游戏。

(3)学习收拾书包,整理课桌。

1、介绍课堂常规:双手抱臂坐端正,专心听讲爱动脑,要讲话来先举手。

2、课间游戏不打闹,做正当的游戏。

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是正当游戏,哪些是危险游戏。

总结。

3、提出课前准备的具体要求,并学习收拾书包。

内容完成,课上常规还需要今后不断的训练与督促。

(1)课堂常规训练。(学具摆放)。

(2)介绍自己。

(3)进行室内卫生分工,学习打扫卫生。

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训练。

(1)复习:背儿歌。

检查坐姿等。

(2)学习用具的`摆放。

2、介绍自己:(部分学生,要求声音响亮。)。

我叫什么名字?

在哪个幼儿园上学?

最喜欢做什么?

3、卫生分工,学生学习打扫卫生。

分工。

教授打扫卫生的方法。

学生学习打扫卫生。是巡回检查指导。

教学效果:

今天只有一节课,内容(3)没有完成。改在明天训练。

(1)课堂常规训练。(发言)。

(2)介绍自己。

(3)进行室内卫生分工,学习打扫卫生。

1、课堂常规训练。

2、介绍自己:(部分学生,要求声音响亮。)。

我叫什么名字?

在哪个幼儿园上学?

最喜欢做什么?

3、卫生分工,学生学习打扫卫生。

分工。

教授打扫卫生的方法。

学生学习打扫卫生。是巡回检查指导。

教学效果:任务完成。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蚂蚁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小动物动态的特征,并探究侧面图象的表现方法。

2、进一步探究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重难点:

在了解蚂蚁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小动物动态的特征,进一步探究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蚂蚁洞穴状的色纸每人一张,黑色的粗细勾线笔,老师的范例三幅。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蚂蚁过冬的方式。

1、冬天到了,很多小动物准备过冬了,小动物们过冬的办法一样吗?蚂蚁是怎样过冬的?

二、观察讨论蚂蚁的外形结构。

1、蚂蚁共有几节?头上有什么?有什么用?(师示范)。

2、有几对足?长在哪里?脚是直线还是弧线?

3、(出示图一)你认为这些蚂蚁在干什么?为什么画上的这颗豆子现在看起来这么大?

4、这里的那只蚂蚁最难画?师示范:

5、这些搬豆的蚂蚁叫什么?(工蚁)。

6、(出示图二)这些蚂蚁在干什么?(喝酒)。

7、坐的时候是胸部平平还是尾部平平?这些蚂蚁叫什么?师示范。

8、(出示图三)图上有谁?在干什么?(蚁后,在照顾宝宝)。

三、说一说。

你看到的是什么蚁?他们为过冬做什么准备?

四、鼓励幼儿想象并形成绘画的内容。

五、展示幼儿作品。

游戏安排:【探险】。

今天我们学做科学家去探险,看看蚂蚁们在干什么?为过冬做什么准备?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十五

1、使学生认识6、7;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6、7;4、会写6和7。

写6和7。

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学生基本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小学学前教案(优质16篇)篇十六

1、熟悉乐曲旋律,看图示学唱歌曲。

2、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3、在老师的指挥下,以分角色的形式合作歌曲,感受歌唱的愉悦。

看图示学唱歌曲,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图片(大雨、小雨)、字卡大小6份,大小雨滴图片6份。

一、倾听两种不同的雨音,引出活动《大雨小雨》。

2、师:有没有听出来,这两段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并出示相应的大雨小雨图片。

二、欣赏歌曲《大雨小雨》,感知乐曲的强弱。

1、师:大雨小雨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来听首《大雨小雨》的歌曲吧,听听歌里面是怎么唱的。

三、看图示学唱歌曲。

1、出示字卡“大”,师:认识这个字宝宝吗?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字卡“小”,师:这个字宝宝呢?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2、师:在这首歌里,哪里是大雨,哪里是小雨呢?

师随音乐范唱,并出示相应的字宝宝,注意音乐的前奏,空出来,以提示幼儿这是等待的地方。

3、看图示在琴声的伴奏下念歌词。

四、用不同形式唱准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1、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可是下大雨的时候声音大,下小雨的时候声音小,我怎么没感觉的到呢,我们再来试试看,好么?幼儿歌唱。根据情况,进行评价。

2、分角色担任大雨或小雨,并看指挥合作歌唱。

3、自由选择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师:我们跟着音乐唱还可以配上身体的动作,想一想,大雨和小雨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的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幼儿讨论、回答)。

随琴声边唱边配上相应的动作,要求节奏准确,拍出歌曲中的强弱。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开展联谊活动总结(优秀19篇)

    活动总结应该包括活动的背景、目的、组织方案、实施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案例,大家可以借鉴和参考一下。围绕“人居环境区”发展目标,推动

    暑期夏令营活动策划书(模板18篇)

    活动策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各种细节和可能的风险。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活动策划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策划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暑假即将来临。为丰

    初一报告册评语(汇总17篇)

    报告范文是对某个事件、情况或主题做出详细阐述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些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范文,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同一问题,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新的思考。

    品味慢生活(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的,它能够在细节和用词上达到至臻完美的境界。优秀作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条理性。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

    班主任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大全(16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能够促进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是一些成功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启发。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

    数学一年级动物乐园教学设计(实用20篇)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所制定的一项教学方案。要想写好教学计划,有必要了解一些成功的范例,下面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教学计划。

    五年级感恩父母演讲稿小学生(实用19篇)

    演讲稿是小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一种方式,可以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想要写一篇出色的小学生演讲稿吗?这里有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供您参考。

    四年级端午节活动方案(专业22篇)

    活动方案是一个详细的计划,用于规划和组织特定的活动或项目。这些活动方案范文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活动,有建设性的演讲会,有有趣的团建活动,也有积极向上的公益活动,希望

    幼儿园捐赠活动倡议书范文(22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矫正错误、丰富语言。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本,可以帮助大家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总结写作方式和风格。

    谈谈碎片化时间(优质19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文章观点清晰、层次分明。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这是一个谈到碎片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