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翰墨

计划书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制定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希望这些计划书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出色的计划书。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一

药学专业是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现代医药卫生行业,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药品调剂、临床合理用药、药理实验与评价、药物分析检验、质量鉴定以及药品营销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

1、医院药剂科:

(1)药品调剂。

(2)合理用药指导。

(3)药库管理。

2、制药企业或医院药剂科:

(1)制剂生产。

(2)质量检验。

(3)生产管理。

3、医药公司、社会药店:

(1)市场开发。

(2)药品物流。

(3)用药指导。

三、培养规格与要求

1.知识

(1)掌握必需的化学、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药品调剂、合理用药及医院药学的基本知识。

(3)掌握药物制剂及药品检验的基本知识;

(4)掌握药品营销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药事管理的法规及政策。

1

(6)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实际应用的基本知识。

(7)掌握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能力

(1)具有独立从事药品调剂、合理用药咨询、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及药品营销等工作能力。

(3)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

(4)具有一定的策划和管理能力、经济核算能力和执行应变能力;

3. 素质

(3)具有法制观念和依法执业意识;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四、职业资格:药剂师、药士、医药商品购销员

五、主要课程、职业技能项目和实践教学环节说明

(一)必修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与学时要求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8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识。通过课堂讲述和现场讨论,培养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

(2)大学英语/156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大学英语》的基本内容。通过课堂讲述和学生互动,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达到国家英语三级水平。

(3)大学计算机基础/6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系统等基础知识。通过理论讲述与上机实训,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文字与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和网上交互能力等,达到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6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近一段时期国内外新的形势与政策。通过课堂讲述和学生讨论,使学生及时掌握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了解党和国家针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所提出的新举措,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2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掌握职业发展相关知识,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设计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7)大学体育/6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体育运动的技能和锻炼方法,卫生保健知识。通过理论讲解和动作演示以及比赛等形式,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2、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与学时要求

(1)化学基础(上)/70学时(包含实验18学时)

定物质化学结构及测定有关成分含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化学基础(下)/50学时(包含实验2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讲述、电化教学和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初步了解几种主要的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人体解剖生理/90学时(包含实验2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及人体功能活动及其一般规律,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学习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基础。

(4)生物化学/60学时(包含实验16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代谢及合成等相关知识。通过理论讲解、模型演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过程等理论知识和各种生物化学的基础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5)微生物/60学时(包含实验16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的代谢、营养、生长、生态、遗传、传染与免疫等基础理论。通过课堂讲述和实验操作,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微生物培养、培养基制备等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基础。

2、职业技术课程与学时要求

(1)临床医学概论/90学时(包含实验10学时)

础。

(2)药物化学/80学时(实验26学时)

本课程包含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及贮存保管等相关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类型、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熟悉重要药物的构效关系及储存保管方法,学会应用药物的梨花性质解决药物的调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问题。通过药物的性质试验、稳定性实验配伍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临床药物治疗学/40学时(实验1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及其原则,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特殊人群用药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史学上具有将药物治疗与临床机密结合的能力以及有意识的将所学的医药知识运用于临床药物治疗的能力,为从事药品经营和使用就奠定坚实的基础。

(4)医院药学概要/4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医院药学管理工作;医院药品调剂、医院药品采购及储存养护等药学基础性业务工作的专业技能、质量管理,以保证医院药品供应质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的实践,保证药物的合理性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药学基础性业务工作及药学服务工作所必需的.医院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

(5)药理基础/80学时(实验16学时)

本课程主要包含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以及各类药物的名称、结构、主要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对症下药、主要不良反应、制剂及规格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对症下药、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等实用性内容,树立安全、合理用药的观念,为更好地从事药学服务、药品销售、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6)药物分析/80学时(实验42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用药典规定的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和免

疫分析法等各种分析方法进行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训练,熟悉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掌握常用检测技术,培养学生具备药品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

(7)中医药学概论/40学时

主要讲授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中药饮片性状鉴定,常用中药、中成药的功效与应用;掌握中成药的功能与主治、剂型规格和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熟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了解方剂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熟悉辨认常用饮片;学会中药和中成药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的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为从事药品经营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8)药剂学/60学时(实验2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药剂学各剂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使学生掌握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剂型的制备能力、制剂质量评价能力、合理剂型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制剂工作奠定基础。

(9)药品市场营销学/50学时(包含实验1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药品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及营销观念,医药企业战略规划、药品营销环境、药品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调研、药品目标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营销、药品营销策略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市场及消费者行为分析,掌握药品市场调研的程序方法;具备从事药品营销工作所必须营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0)现代仪器分析技术/60学时(实验2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近几年分析领域常用的仪器及发展前景好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的安装要求和保养维护等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仪器分析能力,达到企业岗位实际要求的水平。

(11)药品营销心理学/80学时(实验32学时)

本课程主要包含消费者的心理过程、消费者的个性与消费方式、消费者群体

与消费者的心理、药品营销及消费者心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心理学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适应市场、了解相关消费者心理,为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40学时

本课程主要包含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概论、药品进货管理、药品储存与养护、药品销售管理、综合质量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剧本从事品采购,药品库存,药品销售等工作岗位所必须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13)药品储存与养护/40学时

本课程主要包含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知识,药品验收、日常养护及出库,常见药品及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养护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知识,学会药品验收,养护及出库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14)综合实验实训/60学时(实验60学时)

该课程主要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在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前序的专业课都已经结束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验实训项目,把前序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与实际生产项目相结合,要求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实训项目;通过特定的实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选修课程

(1)职业礼仪/28学时(包含实验1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礼仪的概念、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接待礼仪、现代交际礼仪等内容。采用课堂讲述及日常生活同步实践,掌握不同职业场合应遵循的不同礼仪规范和人际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大学生心理健康/20学时

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应用文写作/28学时(包含实验1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公关文书、财经-文书、科技文书、职业文书等几类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实用性文书实际用途和写作要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取为各类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总体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和阅读需要。

(4)生物制品学/50学时(包含实验1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优点与缺点、杀虫机制、培养与发酵、下游处理技术、毒力检测方法、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及农药登记管理方法等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和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生物农药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生物农药产品销售的能力,能够应用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三) 主要实践性教学

1、入学教育/30学时

开展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并且使学生尽快地熟悉和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军事训练/120学时

通过1周的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教学(课程)综合实习

(1)医院药剂科调剂岗位综合实训(2周,60学时)

主要包含药学服务礼仪实训、病房药房布置、药品陈列实训、问病给药、处方调配实训、药品保管养护实训、药品经营核算实训等内容,以药品零售服务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通过综合实训,是学生比较系统的熟悉药品经营服务活动的具体方法、服务规范和 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在病房药房、配置中心 药库 急诊 门诊药房的从事药品调剂、查房等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能。

(2)药品零售服务岗位综合实训(3周,90学时)

主要包含药学服务礼仪实训、药店布置、药品陈列实训、问病给药、处方调配实训、药品保管养护实训、药品经营核算实训等内容,以药品零售服务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通过综合实训,是学生比较系统的熟悉药品经营服务活动的具体方法、服务规范和 基本程序,培养学生从事药品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能。

(3)药品市场开发岗位综合实训(2周,60学时)

主要包含商务礼仪实训、药品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药品营销策划、促销实训、商务谈判、招投标实训、药品经营分析实训等内容,一药品市场开发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向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熟悉药品市场开发商务活动的具体方法、服务规范和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经营和管理工作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能。

(3)药检仪器实用实训(2周,60学时)

到生物制药及相关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药品检验的全过程,能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药品各个环节的检验分析。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相关岗位群的职业技能。

五、毕业实习

共计30周,可安排在省市各级医院、药品经营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批发等)及药房进行,学生应按规定完成实习计划、大纲的目的要求。

一、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一)素质要求

树立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自觉遵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场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做人,尽心做事,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有吃苦耐劳和敢于拼搏精神,意志坚定,不怕辛苦,心胸开阔,能团结协作开展工作;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能力。

(二)能力要求

和技能,具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书写中药及中药制剂检定报告的能力;具有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储藏养护能力;包括出入库的管理制度,入库检验制度,退货制度,药品存放的规程,温湿度控制,常规养护原则;具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处方与调剂管理的能力;具有新药申报的能力,具有制药企业gmp申报、准备、验收的能力;具有医药市场分析能力,医药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能力,制定医药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能力。

(三)专业知识要求

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病因病机,发病机理,疾病的防治原则;常见中药的功效与应用,组方原则,配伍禁忌,典型方剂的方解;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常见中药材的真伪优劣鉴别;中药制剂各剂型的制备理论、技术与技能;中药成分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作用特点及分析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中药成分的结构测定方法与仪器使用;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重点药物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中药炮制生产,初步从事中药炮制研究与开发应用能力;配伍禁忌,特殊药的用法用量,,称量工具的使用,等量递减的原则,处方复核和用药专业服务等;出入库的管理制度,入库检验制度,退货制度,药品存放的规程,温湿度控制,常规养护原则,特殊药材的储藏;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处方与调剂管理,新药申报,具有制药企业gmp申报、准备、验收;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药品市场调查分析技术,药品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毕业后能从事中药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制备,中药制剂的分析检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应掌握国家药政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毕业后能从事以上业务的管理工作。

二、基本学制、招生对象与时间分配

1.基本学制:全日制3年 2.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3.时间分配(见表):三年共安排140周,其中教学66周(第一、四学期16周,其它学期为17周),考试7周,毕业实习40周,国防教育军训1周,毕业教育1周,假期19周,机动3周。

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三、适应岗位群

(一)主要就业方向

医院和中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监督系统。

(二)主要就业岗位

医院和中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监督系统的岗位从事中药工作。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时间分配

(一)专业核心课程

中药炮制学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市场营销学等。

(二)时间分配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见表1。

六、教学进程表

毕业 实习

实践教学总计44周,其中毕业实习40周。

七、毕业考核方法

(一)理论考试科目

1.英语;2.中药鉴定学;3.中药药剂学;4.药事管理与法规

(二)实践考核

药学综合技能考核

八、毕业条件

1.在籍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已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各教学环节,考核成绩合格,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颁发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书。

证书。

3.在籍学生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者(开除学籍者除外),已修满50%以上学分,发肄业证明,其它只发课程成绩证明。

4.勒令退学学生只发学习成绩证明;开除学籍学生不发任何学历证明。

5.学生毕业或结业时,证书上填写的姓名要与录取新生登记表上的姓名完全一致,毕业证书签发时间以毕业时间为准。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二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综合素质人才。

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环境科学方向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环境评价与规划。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区域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师资力量。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高工1人,博士生导师4人。并有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科研水平。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自成立以来先后主持国家“863”太湖面源污染控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保厅等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课题几十余项,年均科研经费500万元以上,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刊物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教材3本,获国家、省部级鉴定成果2项。开展国际合作项目5项,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5次,并与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城市规划与政策学系建立了学生交换培养关系,与耶鲁大学、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和国内学术影响。

招生对象。

硕士研究生: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及同等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硕博连读研究生: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和面试合格者,入学后前二年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通过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合格后,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和学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入博士生学习。

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含同等学力者),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和面试合格者。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三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环境、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土壤养分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本专业研究生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农业科技事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刻苦勤奋,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植物营养学和相关学科的系统基础理论以及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植物营养学科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听、讲能力;能在工作与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

4、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论文答辩),但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44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经学校批准,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

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科内导师专业特长,本学科现确定以下4个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农业资源利用。

学科代码。

0903。

二级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090302。

研究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主要围绕植物营养生理学过程及其机制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和代谢过程,植物对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机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与利用等。

2、植物营养与环境。

主要围绕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植物营养与土壤环境,植物营养与水环境,植物营养与温室气体排放,植物对逆境条件的适应机制,环境友好肥料的研制与应用等。

3、土壤养分循环。

主要围绕土壤中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养分转化与循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土壤营养元素的形态、相互转化及其条件,不同形态养分对植物的有效性以及微生物和其它生物学因素在土壤养分转化中的作用等。

4、土壤养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

主要围绕土壤养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开展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计算机技术和3s系统应用于土壤养分和其它农业资源管理的原理与技术,农业咨询系统的网络技术研究与服务平台建立等。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应完成44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42学分,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2个学分。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课程。

m1111700101/。

m1111700102。

自然辩证法/。

马列原著导读。

36。

2

考试。

m11117001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考试。

m1111700201。

英语。

74。

4

全年。

考试。

学位课程。

m1509030001。

高级土壤学。

36。

2

考试。

m1509030002。

36。

2

考试。

m1509030003。

土壤微生物学。

36。

2

考试。

小计。

14。

非学位课程。

必修课程。

m1509030026。

高级土壤农化分析。

36。

2

考试。

在导师指导下修满12学分。

m1509030027。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6。

2

考试。

高级植物生理学。

36。

2

考试。

选修课程。

m1509030061。

36。

2

考试。

m1111700202。

英语口语。

36。

1

考试。

m1111700203。

第二外国语。

72。

2

考试。

生化技术原理。

36。

2

考查。

高级生化实验。

72。

2

考查。

作物组织与细胞培养。

54。

3

考查。

切片技术。

36。

2

考查。

m1111700502。

电镜技术。

36。

2

考查。

m1509030062。

高级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6。

2

考查。

m1508300122。

分子生物学。

54。

3

考试。

m1111700501。

仪器分析。

36。

2

考查。

m1508300101。

高等环境化学。

36。

2

考试。

m1509030063。

高级微生物学。

36。

2

考试。

m1508300123。

胶体与表面化学。

36。

2

考试。

m1508300152。

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

36。

2

考查。

m1508300154。

面源污染与控制。

36。

2

考查。

m1509030064。

36。

2

考查。

m1509030065。

高级农业化学。

36。

2

考试。

m1509030066。

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

36。

2

考查。

m1509030067。

新型肥料的研制与应用。

36。

2

考查。

m1508140350。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54。

3

考查。

m1508140351。

c程序设计语言。

54。

3

考查。

m1508140353。

matlab应用。

36。

2

考查。

m1509030021。

土壤地理信息系统。

36。

2

考查。

学士阶段基础课程。

土壤学。

4

3

农业化学分析。

3

小计。

10。

必修。

环节。

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2

考查。

总计。

44。

1、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修学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满足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取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经导师审查同意,可免修非学位课程中学士阶段必修课程。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硕士生要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研究工作的能力。要特别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学术报告每周举行1次,通过研究生相互之间的研讨和切磋,切实提高科研能力。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本专业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将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

本学科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指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等活动。至少参加一门本科生课程实验的辅导,其中讲课4学时以上。

4、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包括主持一次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主讲2次以上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作一次与论文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读书报告(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七考核方式。

1、本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必修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试方式可以口试或笔试。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试入学的研究生补修本科阶段主要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社会实践的考核由主办社会实践活动的单位提供书面证明,对教学实践的考核由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毕业前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核定后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合格者方能毕业。

4、在学位课程与必修课程基本结束之后,本学科将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在完成补修课程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2、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确定研究方向,并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尽早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尽可能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任组长,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对开题报告的论证。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及其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4、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5、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本学科权威期刊1篇(导师第一,本人第二),sci收录论文(前三名),方能申请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高级土壤学:主要介绍土壤地理分布、土壤形态、土壤有机和无机组成分、土壤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土壤发生学和分类学、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转化、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等。

2、高级植物营养学:主要介绍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功能、与各代谢过程间的关系,特殊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包括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体内运输及其代谢、讲授植物在营养过多或不足情况下的特殊反应机制、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吸收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等。

3、土壤微生物学:以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为基础,主要介绍土壤中微生物高度不均质分布特点、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生态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土壤管理措施以及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在污染物清除和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工程菌构建及其应用潜力、土壤微生物基因资源等。

4、高级土壤农化分析:课程主要介绍土壤、植物、环境方面的特定分析技术。讲授土壤、植物养分分析及环境有害物质分析原理,进行分析方法和技术操作方面的实际训练,介绍最新的有关测定手段。

5、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公平的追求为核心,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与环境的基本特征、人口与环境、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指标体系与实施途径、区域可持续发展内的战略及对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及环境标志等。

6、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包括植物的水分与营养生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及信号传导、植物生长物质与生长生理、植物的抗逆生理等。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四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种。学位课规定为6门(见附表1),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其它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选修课根据研究生培养方向至少选5门课程。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还可以选修其它有关专业的课程(见附表1)。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1、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法概论)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6学分。

2、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学分。

(3)第二外国语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2学分。

(9)高级试验设计2学分。

(10)多元统计分析在农业中的应用2学分。

(11)仪器分析2、5学分。

(12)计算机算法语言2、5学分。

(13)植物生理研究技术3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好规定的各门学位课程,要根据研究方向以及硕士生的基础,经过导师同意选读几门选修课。硕士生课程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以及采取研讨会和学习会等方式迸行,学习方法可以灵活。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3、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应经常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报告会,多写读书报告学习心得调查报告等,并要求在院(系)或教研室做学术报告2~3次。

4、实践教育。

硕士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在第二或第三学年组织硕士生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形式可以是讲授部分章节,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辅导等,总工作量应不少于120标准学时,其中讲课不少于6学时。经考核合格计2学分。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在整个学习期间不少于3周。同时应参加不少于3周的公益劳动。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院(系)和研究生部党团组织要进行组织和考核,对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的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5、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文艺素养。

六、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中必修课程采用读书报告形式的,其课程论文要求达到能在一般正式专业杂志或学报上发表的水平。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五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营养学科的.特点,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实验。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硕士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科院(系)审查同意,报校长批准,但延长或缩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3、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研究。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研究;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研究。为肥料生产和施用提供依据。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营造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环境,必须搭建适合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加强学科群和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本文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模式、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探索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探索研究,以冀在产生一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同时,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七

以下绥化学院专业名单由本校学长学姐实名推荐:

1、汉语言文学推荐指数:4.8(180人推荐)。

2、英语推荐指数:4.6(115人推荐)。

3、艺术设计推荐指数:4.4(99人推荐)。

4、俄语推荐指数:4.5(93人推荐)。

5、特殊教育推荐指数:4.7(91人推荐)。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推荐指数:4.5(89人推荐)。

7、学前教育推荐指数:4.5(87人推荐)。

8、数学与应用数学推荐指数:4.6(73人推荐)。

9、电子信息工程推荐指数:4.7(53人推荐)。

10、食品科学与工程推荐指数:4.7(52人推荐)。

11、市场营销推荐指数:4.7(41人推荐)。

12、美术学推荐指数:4.9(39人推荐)。

按专业满意度排名。

序号。

专业名称。

1

日语。

4.9(12人)。

2

食品质量与安全。

4.8(17人)。

3

美术学。

4.7(71人)。

4

学前教育。

4.7(90人)。

5

体育教育。

4.7(17人)。

6

音乐学。

4.7(20人)。

7

特殊教育。

4.7(23人)。

8

应用化学。

4.6(13人)。

9

制药工程。

4.6(65人)。

10。

汉语言文学。

4.6(111人)。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八

6. 申请人如获校级以上奖励或有公开发表论文可提供相关材料的复印件。

注:以上材料由考生来我校复试报到时现场提交,不须提前邮寄。申请人必须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如果提交的信息经查不符合事实,我校将取消其申请资格。上述材料不作退还,请自留备份并予谅解。

四、日程安排

5. 11月中旬,拟录取考生本人到所在学校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五、录取

通过考核者,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初试成绩达到国家一区复试分数线后可优先录取。

六、其它

初试科目和复试内容详见报考专业所属学院的招生目录。

第一条 为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发挥学校(研究生部)、学院(学科点)与导师各自的作用与优势,更好地调动各方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结合学科发展的特点,总结以往研究生培养经验,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制定本。

第二条 按照分层管理、逐级授权、加强监督、保障质量的原则,科学定位三个层面的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学校的宏观指导与质量监督作用、学院(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上的主体作用、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的主导作用。

学校(研究生部)是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管理机构,是学校研究生培养的规则制定者、宏观组织者与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的评估者,并为全校研究生培养提供公共服务平台,营造学术环境与氛围。

学院(学科点)是研究生培养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负责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原则要求,组织学院各学科制定,审定各导师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开设学院内各级各类研究生专业课程,代表学校为导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目录外设置学位点和交叉设置的学位点由学位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导力量,负责根据要求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具体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负责研究生“三助”岗位中的助研岗位设定。

第三条 培养目标

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硕士学位研究生应掌握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3、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四条 培养方式及培养年限

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

系统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或工厂、企业进行。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8年,基本学制为4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为5—7年,基本学制为5年。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4年,基本学制为2.5年。

第五条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1、课程体系

研究生课程由全校性公共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学科专业课模块和其他课程模块构成。

全校性公共课模块。指政治理论课和外国语言课程,为全校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模块。指体现学科特征和学科应有知识结构的课程,含数学、物理、化学、管理、法学等类课程。原则上按一级学科设置,为学科研究生的统一必修课。

学科专业课模块。指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课程,含跨学科课程。按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设置。

其他课程模块。指必修环节和补修课程。必修环节由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助教、助研和社会实践等环节组成。凡同等学历和跨学科考取我校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3门学科本科或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2、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分按课内授课学时计算,外语课36学时为一个学分,设计课(艺术类、建筑学类专业)36学时为一个学分,其他课程18学时为一个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最低课程学分要求为16学分: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余为学科专业课。必修环节中,学术活动1个学分,要求在读期间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写出书面总结,由指导教师批阅给出学分;博士讲座1个学分,要求在读期间面向全校师生作2次与学科有关的学术讲座,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负责评定。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最低课程学分要求为40学分:其中硕士阶段公共课7学分,博士阶段公共课5学分,硕士阶段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1学分,博士阶段学科基础课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余为学科专业课。必修环节中,学术活动1个学分,要求在读期间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写出书面总结,由指导教师批阅给出学分;博士讲座1个学分,要求在读期间面向全校师生作2次与学科有关的学术讲座,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负责评定。

理、工、医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最低课程学分要求为28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1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余为学科专业课。必修环节中,学术活动1个学分,要求在读期间参加5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写出书面总结,由指导教师批阅给出学分;实践环节1学分,可以通过学科发展动态研究、助教、助研和社会实践体现,由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师评定。

文、管、经、哲、法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最低课程学分要求为34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1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余为学科专业课。必修环节中,学术活动1个学分,要求在读期间参加5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写出书面总结,由指导教师批阅给出学分;实践环节1学分,可以通过学科发展动态研究、助教、助研和社会实践体现,由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师评定。

3、交叉学科

其学分要求需遵守学校规定。审批程序与其他培养方案的审批程序相同。

第六条 课程教学管理。全校性公共课和数学、物理、化学、文献检索、知识产权保护等学科基础科的开课和考核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补修课的开课和考核由各学院组织。

第七条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的是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学位论文工作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各学科必须给予保证。未能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毕业答辩者不能毕业,学位论文学术水平未能达到相应级别学位授予的学术水平要求者,不授予相应的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得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题目确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风险性选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的确定一般不晚于博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二学期。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的确定一般不晚于第四学期。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的确定一般不晚于硕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初确定。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获得规定学分后进行。博士研究生不得晚于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得晚于入学后的第五学期,硕士研究生不得晚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的主要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除提交0.8~

1.5万字书面开题报告外,还必须同时提交我校图书馆出据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查新报告。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7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硕士学位论文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书面选题报告按《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的有关规定撰写。

学院按学校规定的时间组织开题报告答辩会。博士开题报告答辩小组至少由5名具有教授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组成,硕士开题报告答辩小组至少由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以通过(同意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和未通过(不同意继续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两种形式进行考核。第一次未能通过学位论文开题审核者,半年后可以重新申请学位论文开题,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答辩仍未能通过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研究,由学校发给肄业证结束该生的培养。

(三)中期检查

博士研究生中期检查不得晚于入学后的第五学期进行,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得晚于入学后的第六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不得晚于入学后的第四学期进行。

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对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的具体要求见《关于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的有关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小组至少由5名具有教授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组成,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小组至少由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以通过和未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考核。第一次未能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考核者,半年后可以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重新申请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考核。第二次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考核仍未能通过者,停止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由学校发给肄业证结束该生的培养。

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报告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四)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规范认真执行,具体要求见《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硕士学位论文原则上要求用中文撰写。如有以下三种情况,学位

论文可以用英文撰写:

(1)指导教师是境外兼职导师。

(2)研究生参加国际联合培养项目。

(3)研究生参加国际合作项目。

学位论文用英文撰写时,必须有不少于3000字的详细中文摘要。详细中文摘要的内容与学位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不完全对应。

(五)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并以答辩会方式作学位论文预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小组由不少于5名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考查内容主要为学位论文是否存在原则上的认识和理解偏差,学术水平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在读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是否满足学校的规定。博士研究生应按照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与指导教师一同认真修改论文。学位论文修改稿交由预答辩小组组长签字后方可送审论文。为保证学位论文的修改和学术水平的提升,预答辩与论文送审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前的预审方式及办法由各学院制定。

(六)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在读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必须达到《昆明理工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科技成果的规定》。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及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答辩申请和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九

培养方案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及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需要,学校决定制定级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1号)、《绥化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绥院院发169号)、《绥化学院应用型专业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绥院院发[2009]170号)、《绥化学院分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地方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分类招生改革为平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

二、基本原则。

1.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的内容、学分、学时、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等。

2.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原则,专业必修课在设置上要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颁布)规定的主要课程。

3.选修课要有科学的体系和相对稳定的开课周期,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4.适应公共必修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专业必修课程应注意在各学期合理安排,为公共必修课程滚动授课奠定基础。

6.强化和明确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7.应用型专业应结合未来岗位需求,设置企业课程。

三、具体要求。

在制定2012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同时,分类招生专业应单独制定2012级按类培养方案。

2.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体现专业的合理定位。

3.按类培养专业和师范类专业由基础学院和师范学院统筹考虑培养方案,组织相关专业进行论证,对分流方式和时间予以明确。

4.课程设置。

(1)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分类招生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类别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含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2)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外语、大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共艺术、劳动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免修“体育”课程;外语专业免修“大学外语”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程,文科类专业免修“大学语文”课程。

(3)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一般要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颁布)中规定的主要课程(如确因用人单位需要,可不受限制,并且应用型专业至少设置一门企业课程),并确定3-4门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中应设置不多于18学时的专业导论。

(4)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形成体系,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方向模块。

(5)各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特点,设置2门或2门以上网络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应至少1门,每门课程2学分。

(6)已经出版专业伦理学教材的专业开设职业伦理学课程,课程学分为2学分。

(7)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般要求各专业应设置不少于15周的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及金工实习等。

5.教学要求。

(1)分类招生学生,第一学年进入基础学院进行基础课程学习,第一学年末专业分流后进入相应院系进行专业课程及其他公共课程的学习。各相关教学单位,依据培养方案要求,委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2)专业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要推行讨论式教学,讨论教学次数为每18学时1次,每次2学时,其它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试行辩论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各专业开展讨论式教学的专业课程门数不低于专业课程总数的三分之一。

(3)多媒体教室由学校统一调度,需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在制定教学周历时要明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安排,以便在排课时确定上课地点和时间。

(4)要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程总学时中的比例。

(5)对实验课程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调整,综合设计性实验应在相关实验课程里占一定的比例。

(6)一般情况下,在课程结束后一至二周内安排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如开卷、写论文、写调查报告、口试、答辩等,每学期应用型专业采取闭卷笔试的课程不超过本专业开课门数的三分之一,其他专业不超过百分之六十。

6.学分和学时。

(2)文科基础类、文科应用类各专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60-175学分(其中外国语各专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0―185学分);理科基础类、理科应用类、教育类各专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65-180学分;管理类、工程技术类、农学类各专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0―185学分。

(3)公共必修课学分设置为:军事理论与训练3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5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形势与政策1学分;各课程均含一定的实践环节,总计4学分);大学外语16学分;大学语文2学分;体育4学分;计算机基础2学分(电气信息类专业3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分;公共艺术2学分;劳动2学分。总计48学分(电气信息类专业49学分)。

(4)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学分设置为:“接力式”顶岗支教15学分,专业实习每周1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职业技能训练5学分,创新学分3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各专业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一般安排在第4学年)。

(5)除公共必修课及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学分外,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比例要求:文科应用类、理科应用类、文科基础类中的美术学和音乐学专业、工程技术类专业为6:4,其它类专业为7:3。

(6)各专业的实践(含实验、实习、实训、劳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学分要求为:应用类、工程技术类等各专业一般应达到25%,基础类各专业应达到15%。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的参考比例如下(含课内和课外学时):物理50%左右;化学120%左右;生物l00%左右;电工电子40%左右;计算机70%左右;其他工科40%,理科30%,师范性专业25%。各专业应有50%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包括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社会调查报告等)。

7.课程安排。

1)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公共艺术实行滚动授课制,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第1学年滚动开设;军事理论与训练在第2学年秋季学期(第5学期)开设;体育在第1-2学年开设;计算机基础在第1学年秋冬季学期(第1-2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在第1-3学年开设;大学外语必修部分在第1-2学年开设(共14学分),选修部分在第3学年开设(共2学分),大学外语实行分级教学制度,够级可以免修;形势与政策、劳动不集中安排。

分类招生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第1学年秋冬季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第1学年春夏季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第二学年以后实施滚动开设。

(2)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在第10至12学期内结束,且要合理均匀安排,为学生选择修读公共必修课留有必要空间。

分类招生专业,公共必修课程、类别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在第1学年开设,专业课程则主要集中在第2和第3学年开设。

(3)专业选修课主要安排在第9至16学期开设,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每学期选修课学分的最低限度。

(4)师范性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和技能训练等应在第10学期前完成,为“接力式”顶岗支教和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5)实习环节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灵活安排,其中师范性专业的“接力式”顶岗支教安排在第11至14学期,专业实习安排在第13、14学期。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暑假或寒假进行。

(6)在课程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不要过重,一般每学年不超过56学分。

8.教学大纲。

(1)拓展教学大纲制定的参考资料范围,不以教材作为唯一依据。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课程性质地位确定大纲内容,同时推动校本大纲的制定。

(2)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纲领性文件,应由课程小组共同讨论决定,并应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不应因授课教师的变更而发生改变。

(3)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凡单独设置的实践(实验)课程、实践环节或实践学时多于理论学时的课程,都要编写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或实践教学方案。理论学时多于实践学时的课程,要在理论教学大纲中明确实践项目、学时、教学要求等。

(4)教学大纲中教学主要内容部分,只列明知识点,不分章节。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的组织和管理及培养方案的验收审核工作,该委员会对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具体成员如下:

主任:刘绍武。

副主任:常汉东。

委员: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

(一)教育模式单一,管理效果弱化。

研究生日常学习、科研安排比较紧凑,致使研究生党员所在党支部开展的党组织活动,比如民主生活会相对较少,多数研究生党支部只是机械地照搬本科生党员管理模式,没有切实做到开展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比如在党的理论、政策学习上只注重点的覆盖,没有有效地进行面的结合。教育模式的单调,使党建工作在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在学术团队建设方面的作用式微,也导致了研究生党支部管理效果的弱化。

(二)管理模式陈旧,组织建设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的研究生管理实行的是研究生工作部和培养学院两级管理模式,忽视了导师在研究生党员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由于两级管理模式之间的衔接问题,再加上学生所处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的不同,导致党建工作难以统筹开展,形成合力。少数研究生党员由于科研和学习安排,无法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成为这些研究生所在党支部的管理盲点,难以达到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研究生党员自身要求不严,主体约束性不强。

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入党动机多元化的社会现象。由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了研究生党员在年龄上,社会阅历层次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很多研究生党员在入党的时候,或者为了好就业,或者抱着一种从众心理入党,入党动机不端正。加入党组织后,由于研究生党员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研究生党员队伍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模糊的现象,对于组织生活和研究生党员管理教育只停留在应付层面,研究生党员自身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自我要求不严。

(一)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是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建设上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高校研究生党建也不例外。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要服务于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理念,不断探索新模式,通过改革,不断创新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做到研究生党建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满足研究生党员这一高学历群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习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因此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是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展示了对社会发展的关心,对人类尊严的重视。研究生党员是受较高层次教育的群体,他们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大责任。通过研究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转变,将研究生党员培养成具备理论知识丰富和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并且在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都有优良表现。研究生只有德才兼备,以优良的品格和思想素质来指导个人行为和价值取向,从而符合社会对较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三)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深刻变化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加之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当前研究生党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架构、就业岗位和利益分配等内容发生着重大变革,社会浮躁和拜金的风气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勤奋刻苦的认识。在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下,研究生党员自主意识、创新能力和成才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通过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坚定研究生政治立场,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十分重要。

三、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

(一)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管理效果。

以党员先进性为标杆,研究生党建工作要充分与研究生专业培养机制相结合,让研究生党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当中,发扬吃苦耐劳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研究生党建秩序。研究生党组织生活不应仅仅局限于党的文件学习或讨论,还应结合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科研讨论。要注重结合新形势,汇聚党建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各种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为抓手的主题教育。结合研究生工作的特点与党建工作现状,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促使更多的研究生党员在学习、科研和时间方面的'创新实践,提高研究生党员在党内的积极性。丰富研究生党员活动,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强化研究生党员的纪律观念。破解研究生党组织活动看展次数少,活动质量不高的尴尬局面。

(二)优化支部设置,健全组织建设。

一直以来,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没有根据支部成员的特点,照搬本科生党员管理模式,大多采取按年级、班级等方式进行设置,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不足,既不利于日常党务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党支部建设的稳定性。在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上,建议以专业领域为单位设置党支部。明确党员目标管理,通过组织建设和党员素质教育,将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管加入到制度建设,将教育管理融入到研究生的专业领域之中,以研究为导向来开展研究生党员管理。紧紧围绕研究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与研究生科研教学工作的相结合,促进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与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进而促进研究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科研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

(三)注重发展质量,完善自我管理。

研究生教育由于流动性较强、在校学习时间短等特点,对发展合格的党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基础知识始终是研究生党员发展的根基,通过对加强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爱岗敬业的政治立场,培养优良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研究生党员发展更应注重质量,严肃和端正入党动机,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责任,强化研究生党员自我管理,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基础。确立目标责任人,在自我约束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导师负责制,明确职责范围,增强责任意识,研究生党支部是研究生党员提高党性修养和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根据地,通过研究生业务学习和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磨砺个人品格,始终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身,强化个人对党组织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启发性的工作,在交流学业和科研的同时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以研究导向,以集体利益为核心,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在专业教育领域当中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实现自我管理。

四、结语。

总之,研究生党员作为高校中学历层次较高的学生群体中的优秀群体,做好研究生党员教育培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新形势下,面对研究生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在新形势下对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突破。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一

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为中等学校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学习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化学师资和卓越中学化学教师,为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优质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备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通晓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具有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通过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掌握化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5.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懂得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一般方法。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

四、授予学位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化学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教育实习共17周,分别是:教学见习4周(在课程中),教学实习10周和教学研习3周(在课程中)。

(二)化学专业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表

(三) 化学专业周学时计划分配表

2

(四)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及学分分配表

3

3、专业课程

4

5

6

7

注:(1)打﹡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2)课程编码由教务处统一编制。

8

*课程编码由教务处统一编制

*教育实习共17周,分别是:教学见习4周(在课程中),教学实习10周和教学研习3周(在课程中)。

5、素质教育活动课程

校公选课,6学分,具体实施方案见《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教育活动实施办法》。

9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学科以及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能力,乐教、懂教和善教的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师。

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通识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二、主要课程

普通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化学信息学及上述课程的实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课程。

三、学制

4年

四、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七、课程计划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八、说明

本专业共开设双学位课程(48.5)学分,修满双学位课程(48.5)学分,可申请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修满(48.5)学分并完成辅修论文及答辩,可申请本专业双学位学士证书。

4.生物化学为优先专业选修课;

7.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素质拓展学分要求:学生需获取20个必修学分,10个选修学分,具体修取办法见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中的相关规定。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二

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育目标是培育拥有坚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拥有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具备数据处理技术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学术和应用研究的高层次人才。

自工商管理学科被公布为我国学科专业以来,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和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工商管理的硕士招生点。

据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全国共有81所高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招生点。

自开设工商管理硕士点以来,这些学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很好地满足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情况下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自我国招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以来,许多高校都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这一部分,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为例,简述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实践的总体情况。

(一)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专业知识,忽略方法论的培养。

在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国内大部分高校较为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对研究方法论的重视程度不够。

针对全国各地区65所高校关于研究方法论开设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仅有17所高校开设了研究方法论的相关课程,占总数的24.6%;同时,在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学校中,研究方法论多数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

这体现出很多高校对研究方法论存在忽视的`情况。

结合对各高校课程安排的总体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英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而专业课多数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交叉重复的现象严重,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前沿性的要求。

专业选修课中跨学科课程开设的也相对较少,仅仅是本学科内各研究方向课程之间的交叉学习和了解,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横向拓展思维的培养,同样不利于研究方法论的培养。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课程设置为例:

由表1我们看到,南信大的公共基础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为管理学前沿、中级计量学等工商管理专业必学的理论基础知识,选修课也大多是工商管理专业各研究方向所需的方法和理论;同时,和大多数高校一样,南信大并未开设研究方法论的相关课程。

由此可见,南信大的课程设置同样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忽略了研究方法论的培养。

(二)重理论,轻实践。

众所周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未来要面对的是很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实践环节应当是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培养项目。

我国各高校也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甚至设置了一定的学分。

由表2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对实践环节给出了学分制的要求,即使设置了学分,实践环节的学分也仅在0.5―3分之间,占总学分比重很小。

以南信大为例,规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但是对于社会实践却没有设置学分,也没有对社会实践做出相应的规定。

说明南信大同样重理论,轻实践。

这样的课程设置无疑会阻碍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对学生论文发表的要求和标准制定过高。

关于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方面,包括南信大在内的各高校也都有各自的规定。

由表3我们看到,对学术活动和论文发表做出明确规定的高校,在各个地区的比重都超过60%,这些高校中有一部分高校对参加学术交流的次数都做出明确的规定。

在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很多高校也做出明确的规定,大部分是要求在学校规定的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做出硬性要求有助于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学校过分强调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层次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研究的自主性、自愿性,从而使学生为了论文发表而发表论文。

从表4我们看到,南信大对于学生的论文发表和学术交流均做出硬性规定,要求在校期间,研究生必须在核心以上期刊至少发表1篇论文,参加6次以上并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才能达到毕业的要求。

在这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下,研究生确实都很努力,但论文写作和研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期刊也有审稿周期,这样的强制要求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研究生追求短平快、热点、发表快,真正沉下心去做科研的很少,并且很多压力都转移到了导师身上。

二、政策建议。

结合上文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条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育质量的政策建议:首先,应加强对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法论的培养,启发学生多观察社会现象,并从现象中提炼科学问题。

在确定论文题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努力培养独立的研究人员而非研究助手。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多增加一些论文写作、计量软件应用的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方法之后还能有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做研究。

再次,制定恰当的论文发表标准和要求,既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和约束学生,又不至于让学生疲于奔命,追求短平快。

参考文献:

[4]来茂德,沈满洪,陈凯旋.培养机制改革: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2):1-5.

[11]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12]王丽.工商管理学科学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山西省高校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三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学科分支日趋细化,学科界限日益模糊,学科间彼此交错互融,创新成果往往产生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虽然每位导师都是本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但其知识面、思维方式往往受单一学科限制,很难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只有组建导师团队,让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导师合作、交流、互补,才能使知识更新、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出思维活跃,敢于求新、求异的创新型研究生。

一、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模式现存问题。

(一)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化。

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模式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审视我国目前对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以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学术型而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倾向,培养模式趋于单一,几乎所有类别的硕士研究生均采用“学位课程+的培养方式”,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不利于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思维闭塞,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差。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这种培养模式对多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二)教学模式本科化,考核标准制度化。

受到精英教育和以学科定位划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以“知识输人”导向设置课程,其课程设置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即在全面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研究方法和基本规律基础上,致力于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科领域。学科至上理念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考虑企业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现实需求,更不考虑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其师资建设自然也是只注重和强调学术研究能力,不考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强调科教结合、科研至上,不考虑与企业合作,走产教研融合的建设发展之路,等等。“知识输人”导向的课程设置弊端日益显现:内容重复,脱离实际,方法呆板,远离应用。考核标准也只是关注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档次与数量,不顾以实践需求为衡量的社会标准3。由于精英教育和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现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标准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合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工科硕士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精英教育的视角看,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工科硕士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很不乐观,甚至与本科生竞争就业岗位。主要表现为:硕士研究生就业面临难以寻求到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反而参与竞争公务员职务;同时,社会上实际需求的硕士研究生与高校实际输出的研究生之间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调查显示有45。8%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有着去企业部门工作的愿望,而企业却更加偏向于实务型人才,二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差而导致工科硕士就业难。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研究生读研动机与就业去向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对研究生能力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高等学校思考与改革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制度,在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与解决研究生就业两方面取得平衡。以上这些问题亟需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新模式。

二、构建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结构是“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基础,在团队结构中注重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层次、专业特长教师的有机结合。在专业上,强调相近、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但要把握以冶金类专业教师指导为主,以化学工程及材料科学工程专业教师为辅的原则;在学历层次上,强调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相结合;在职称层次应以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相结合;在年龄层次上,考虑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及青年教师接受新知识快的优势,实行老中青相结合,以保证导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导师团队研究方向的延伸与拓展,导师团队成员应来自尽可能多的学校,以将其他高等学校的先进思维方法和应用型的研究理念灌输到团队中。团队现有教师9名,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团队共有硕士研究生10名。近几年来,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15余项;发表50余篇,其中sci收录十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三、健全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导师团队管理制度。

健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管理制度是其有效运行的保证。首先要明确成员职责,对团队成员实行目标管理,自上而下确定工作目标。中心负责人负责协调本团队的资源配置与使用,指导并监督研究生培养中的具体工作落实,把握团队大方向;利用自己的学术威望和人格魅力,协调本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导师团队成员应按照本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参与团队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明确规定每个成员对研究生指导的最低时间要求,坚决杜绝团队成员因教学、科研、行政或社交事务繁重而疏于对研究生的'指导,避免导师团队虚化和流于形式。

团队每周定期组织一次小组会议,由小组成员轮流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及文献阅读情况,并对遇到的问题或捕获的前沿问题展开讨论;每月组织一次团队全体会议,由每个研究生小组汇报本月本小组的科研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途径;团队负责人在每学期初对上一个学期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并提出下一阶段整个团队的工作目标。团队及其成员(包括导师及研究生)走出校门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不定期邀请校外及国外相关及相近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

四、制定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导师团队。

培养制度每周定期组织导师及名下相关的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统一开题、安排值日和调配本导师组内的资源,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最终使所有的研究生在毕业时都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指导小组的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工作,由于每位教师的学术背景有所不同,这就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学术风格的教授,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每月定期举行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研究生之间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研讨,在没有导师在场的情况下,通过自由的学术讨论,摆脱研究生的专业束缚,拓宽研究生的科研思路。

导师团队及研究生定期参加团队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如高教举办的学术论坛及相关学术会议,鼓励研究生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的学术成果;聘请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学者进行讲学,将其他高校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及知名学者前沿的学术思想灌输到团队中,拓展导师的研究思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定期派遣研究生到相关科研院所访学,利用其他科研院所的优势平台资源,开展短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导师团队中各导师的研究生共同学习,打破学科壁垒,消除门第偏见,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科研实践和相互交流中拓宽视野。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技术指导、论文写作指导、论文答辩由导师团队全面负责,学生可以从不同导师身上学到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科研论文写作、科学技术操作等知识,保证其所获知识的前沿性,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催生创新成果。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四

法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实用医学学科,近年来也不断吸引着国外留学生来我国进行法医学的深造,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然而目前尚没有专门适应于法医学留学生的教材、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系统的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培养方式尚未被提出,如何培养法医学留学研究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在于培养出具有敬业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强、科学人文素养高的法医学人才。针对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将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分成三个部分:课程学习部分、科研部分、实践技能训练部分。在培养初期,以课程学习为主,要求法医学研究生系统的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学习科研和检案所必备的相关知识。研究生培养的科研部分则贯穿于整个培养期,初期进行科研的基础工作,中后期加大科研力度并进行毕业课题相关工作。

留学生由于在其本国接受的教育模式和中国不同,在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上与中国学生存在差异,这使得留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思维活跃,提问较多,而且其自学能力也相对较强。法医学属于医学门类,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学院校入学门槛较低,学费合理,因此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法医学。这些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在中国完成研究生教育后,一部分选择在中国或其他国家修读更高学位,一部分则返回祖国就业,其毕业规划和国内研究生相似。

1.教材建设。为保证法医学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针对法医学的专业课程,应组织专家编制法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作为授课的指导纲领,同时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进行教材筛选,对英文原版教材进行集中讨论,对国内英文教材精读筛选,对优秀的中文教材进行重点章节、知识点的翻译,按照授课章节或进度指定参考教材目录。授课内容结合国内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进行讲义的编制,确保授课内容准确、新颖、全面。针对基础医学课程,教材的选用应保证与留学生在本科或预科阶段的医学课程衔接良好,故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以国外教材为主题,辅以国内教材进行教学活动。除教材外,应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

2.师资力量建设。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留学生所用的语言以英语为主,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必须采用全英语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就成了制约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教学效果的因素。学校应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建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快留学生教育师资建设的步伐。第一,学校应重视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拔更多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出国交流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授课能力。第二,加强学校师资的交流,学校选派更多的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研讨会,增加教师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素质。第三,学校组织各类专门针对教师的英语培训班,按照学科、专业、语言学习内容等进行培训班的分类,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英语培训班。第四,采用以主带次的策略,选拔英语水平好,听说读写能力强的任课老师作为教学的骨干,发挥其主要作用,通过进行教研室小组学习、组织任课教师互相听课等方式提高英语教学平。

3.教学模式探索。对于法医学专业课程,为保证留学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目前国内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学、pbl(problem-basedlearning)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针对法医学留下研究生的自身特点,课程学习阶段的任课教师,要契合教学目标,预设问题,拓展思路,启发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师生讨论,通过提问和解答达到教学目的。pbl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课后论证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法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法医学课程的pbl教学时,通过实际的法医学案例,设计问题,提供参考资料,留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然后以课堂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讲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法医学实践中的案件直观、真实地再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创新氛围营造、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反过来良好的创意意识又利于保持机构内的创新氛围。针对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通过构建宽松的培养环境、保持教育的多样性、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营造创意氛围。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者,要尊重留学生的个性,正确看待其差异,适当开发留学生的创造欲,激发潜能,允许风险和失败,这样才能营造出适于创新的宽松和谐的氛围。留学研究生由于其英文基础较好,可以很好对国外的高水平文献进行阅读学习,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留学研究生应广泛阅读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外文文献,学习总结相关的思维模式、实验方法等,培养机构定期举行由所有研究生参加的报告会,通过交流学习来激发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各类学术报告、讲座,要求留学生积极参加听取学术报告和讲座,了解前沿知识,拓展创新思维。选派研究生与教师一同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科研创新技能培训。科研创新活动离不开实验,这就要求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必须掌握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各种技术,同时要掌握各种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结合法医学兴趣小组、历届研究生实验课题、机构内教师课题,安排新进留学生同现有实验小组一同参加实验,锻炼其实验能力,建立“老带新”的良性循环,同时由新进留学生独立完成其课题的前期预实验,进一步熟练实验技术。如此,形成第一步基础培训学习、第二步跟组见习、第三步独立实践的“三步走”训练,使留学研究生的实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导师引导,留学生独立完成sci学术论文的撰写,导师指导修改,并由其独立投稿,使得留学生掌握sci论文的撰写、修改、投递的流程,培养了留学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强化了留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路。

3.科研课题立项与参与。科研课题的立项和参与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在留学研究生入校的前期,组织安排留学研究生参加校级相关课题,作为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的申报、筹备、练习实验技能等。在其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后,安排留学研究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型课题,进一步锻炼其能力。结合学校、地区、国家等适合于研究生申报的科研项目,组织留学研究生独立组织申报课题,在参与中锻炼能力,通过独立申报完成课题,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五、留学研究生法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

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求在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性法医案件的检验鉴定工作,同样,对于法医学留学研究生要求其完成学业后能够胜任法医鉴定的相关工作。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完成留学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这就意味着研究生必须进入实际检案的工作中来学习基本的法医学鉴定技术。在培养前期,结合真实的案例进行留学生法医检案技能的培训和教学,培养其检案的辩证思维,锻炼研究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在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学习了相关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后,依托相关的法医鉴定机构,安排留学生参加实际的法医鉴定工作,完成临床鉴定、尸体解剖、亲子鉴定等鉴定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培养过程,最后培养出能够独立、出色完成法医学相关鉴定工作的合格法医人才。

六、结语。

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要结合实际,在研究生的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的参与、实践技能的训练等方面着手,不断改革创新,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做好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出符合全球需要的国际化法医学人才,以此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法医学,保持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培养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五

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求职信同学们你知道要怎样写吗,求职信是求职时简历中的一份详细自我介绍与推荐的信息,以下相关提供一篇药物化学专业毕业生求职信参考阅读。求职信作用是应聘者主动表示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衷之一种表现。以下文书帮小编推荐阅读药物化学专业求职信模板参考。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的名字叫文书帮,我是一名xx中医药大学药物化学专业20xx级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读研期间,本人曾在xx医药职业中专学校、xx医药学校及xx医药学校教授《生物化学》《中药学》及《药物化学》课程,在教书过程中发现自己十分热爱教育事业。同时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校方和学生的认可。

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我掌握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比较牢固的科研素质并掌握了一套基本的科研思路,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读研期间,深受导师和同学的好评。虽然我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出于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我殷切期盼能贵校的一分子,为贵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贵校的实力与特色能够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我的教育梦想。

我殷切期盼您的回信!祝愿贵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xx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毕业在即,贵公司良好的声誉和工作环境深深吸引了我,我由衷地希望能够成为你们的一员,共创辉煌。

在校期间,我始终把自身素质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成绩和综合积分居专业上游。以良好的成绩,一次性通过了所有课程。在外语方面,通过了英语国家六级,并初步掌握德语。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熟练掌握了cad制图、office办公软件等,另对internet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另外,由于个人兴趣,自学了管理、营销、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之余,为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假期都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对我国社会状况和工业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下厂实习的时间多观察,勤思考加强了理论同实际的结合。此外,还参加了很多的公益活动。98年曾无偿献血一次,在九冬会期间,报名参加志愿者为九冬会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尊敬的公司领导,如果您选择了我,我会一步一个脚印,真真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您的选择是英明的。

衷心希望贵公司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用16篇)篇十六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应用本学科理论、方法从事科学研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较好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高尚的科研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4.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组织工程、干细胞与神经损伤修复。

2.神经药理与毒理。

3.神经发育与再生。

4.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的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承担原工作单位工作量超过1/3以上的定向、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原因休学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三类。学位课程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各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每学分一般对应18-20学时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学分,外语课、实验课的学分数均按课内学时数的1/2计算。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23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完成。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论文的书写必须符合南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

2.论文选题。

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选择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

3.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况、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研究方案及工作进度、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由专家组和导师评议审核,审核通过后交学院存档。

4.中期检查。

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

5.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进行,按学校规定程序组织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除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外,还须完成学院规定的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工作要求。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同行2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审同意后,申请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人至少有1名校外同行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或7人组成,委员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正高级研究生导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委员会评定通过后,授予理学学位。

相关范文推荐

    试用期工作总结在电厂大全(20篇)

    通过对本月工作的总结,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毕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至今工作于中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汇编范文(23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文字展现作者内心世界的窗口,能够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并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摘录,让我们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吧。

    儿保门诊医生个人述职报告(汇总17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和目标。通过阅读这些述职报告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中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卫生局的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18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对卫生工作过程和效果的评估,能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卫生工作总结范文,或许对你有所启发。上半年,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模板20篇)

    中班教案是中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记录的一种教学材料。下面是一些中班教案的教学视频,让我们一起观摩和学习。

    大学生家教社会实践工作报告范文(20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是对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展示和提升。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

    紫藤花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专业16篇)

    写优秀的作文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例文,它们在思想深度和文章结构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六年小学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即将

    不一样的春节疫情范文(18篇)

    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有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民俗表演。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春节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

    初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大全(19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可以增强自己对工作目标的认识和把握,进而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规划。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你可以参考其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参观龙潭瀑布龙潭瀑布范文(16篇)

    优秀作文有着精准和丰富的词汇运用,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优秀作文的要素,下面是一些典型的范文。7月7日,妈妈带我到贵州游玩。一同前往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