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MJ笔神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风格,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并提供了一些写作技巧和建议。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一

曾听过杭州胜利小学校长的报告,颇有感想。孙校长讲到一个具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显然,这个学生并不存在智力问题,他只是无意之间在数学与生活中画上了一条鸿沟,将数学与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了。相反的他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甚至可能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并且相信也是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经常碰到的一类学生。对于此类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及时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帮助他们跨越这道鸿沟,那么他们的思维定然会豁然开朗。

由此我想到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找到数学与生活衔接点的五大点,与大家分享:

一、数学语言通俗化。

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但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大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教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孙校长在教那位学生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他先后寻找多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东西:工程队、鸭子、粽子、大饼等,最终终于让学生从新认识了数学:数学就是生活。

对了,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爱数学。

二、数学概念形象化。

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往往有一部分同学对有些数学概念一字不解。这就需要我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其巡巡诱导。

如循环小数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再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引出“循环”的概念,便会带给学生具体深刻的理解。

三、数学问题(例题)生活化和实用化。

[1] [2] [3]。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二

关于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其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其中要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三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和抽象数学的知识,体现学用结合,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沟通,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而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生活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如我在教学体积单位“立方米”时,把全班同学每8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准备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8根1米长的米尺,围一个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从而让学生明白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然后让学生分组钻进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自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这样教学,数学与学生亲密接触,学生乐此不疲,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如让学生判断现实生活中一堆木材的体积,学生就能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推测,而不会不着边际的胡乱猜一通。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氛围。

2、从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原型。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的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我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算出这块地的面积;用标杆和测绳将这块地围起来,看一看、想一想1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到底有多大?告诉学生100块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沿这块地的四周走一走、看一看、相一想1公顷有多大。像这样,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原型,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弥补了学生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3、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设计以下数学问题:李师傅要做一个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25厘米的玻璃金鱼缸,下面这块材料够用吗?(材料:80厘米×6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学生只是从形式上来解决问题,即:80×60=4800(平方厘米);40×30+(40×25+30×25)×2=4700(平方厘米);那么会得出“材料够用”的假象,而事实上只要稍作操作,便可知材料是不够的,让学生充分懂得为什么材料欠用的真正原因,也使学生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4、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数学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如,教学“11的认识”时,我在课末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六一”儿童节举行套圈比赛的生动情景。规定每个小朋友只能投11个,11个圈分成套入和未套入两部分,各个小朋友活动中的不同情况呈现了11的各组成情况,这是小学生熟悉的游戏,从现实情景中使学生体会日常生活需要数数,需要知道数的组成,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从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到处可见。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单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加要减”的道理,我举了一个事例:“小兰带了174元钱到商场买一双鞋,小兰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兰会怎样付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付法:“小兰从口袋里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兰()元,这时小兰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了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

(1)174-97(2)74+3。

(3)100-97+74(4)174-100+3。

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第(3)式顺理成章,体现了操作过程;第(4)式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第(2)式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学生还发现了比书本上介绍的方法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近生活实际,使抽象的计算获得了经验上的支持,收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现实生活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1、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视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和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物;学会重量单位后,让学生称一称自己身体有多重。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生活联系起来,从小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的意识。

2、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

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由于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色彩。比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把12个圆片平均分,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分的,再用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摆法和想法列出了以下算式:12÷3=4;12÷4=3;12÷6=2;12÷2=6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数学语言的功能,而且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3、用数学规律表示生活现象。

如学习了研究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后,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哪些数量在怎样的条件下成正比例关系。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说:“每本《小学生时代》的价钱一定,订阅的本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小学生周报》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和总价成正比例”、“每平方米的房价一定,订购套房的面积和购房的总价成正比例”、每千克绿茶的价钱一定,购买的千克数与所需的钱数成正比例“等等。

4、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如学完“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将课堂设置成商场,开设“文具店”,“玩具店”让学生轮流当一回售货员,让大家表演买东西,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叙述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使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算用能力。

5、用数学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知道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可想而知,书上的习题学生感觉不够“解渴”。此时,教师及时安排了以下作业:(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各种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听;(2)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划算!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此项活动也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珍惜家长劳动果实的思想教育,实现了学数学与育人的统一。实践证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活,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接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让我们架起数学与生活间的桥梁,拉近知识与生活间的距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上数学的联系,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与人及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中,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并且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

3、《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斯苗儿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月。

4、《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6月。

5、《教育学概论》吴秉伦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4月。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四

在昨天傍晚,我和姥姥去买西瓜,这次我的任务是自己跟瓜农讨价还价,买到好吃的西瓜。

小区门口有一排卖瓜的摊子。我先来到第一家瓜摊前,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买西瓜,我轻轻地问她:“西瓜多少钱?”“7毛。”我心想:西瓜怎么这么便宜呀?!我就说:“1元钱我买两个,行不行?”瓜农笑了:“一个都要五、六块钱呢,你一块钱就想买两个?7毛是一斤呐。”“哦。”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个瓜摊卖的是黄瓤西瓜,是我最喜欢吃的。“哈哈,这下帮我解围了!”我立刻拉着姥姥:“姥姥,我们去买黄西瓜吧。”然后,我飞快地跑过去。

这回,我有点经验了,我知道瓜农说的7毛钱是什么意思了!我立刻要去和他讨价还价。可姥姥说我不会,她就去买了两个西瓜,可也只便宜了5毛,也就是6毛5分一斤。

把西瓜送回家后,我还是不甘心,又自己去了另一个瓜摊。这次,我成功地谈好了价钱,我的成绩可比姥姥的好多了:原来也是7毛一斤,我砍到6毛5分一斤,挑了一个西瓜,一共是9斤,也就是元),我又顺利地谈到5。5元,成交。

这次买瓜收获可不小啊!

在喜来登知识培训营里,有一件事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野炊中的数学。

那天早晨,我们队来了12个手拉手小伙伴。为了让小伙伴得到相应的互助,我们营就给每个小伙伴一包有48个的湾仔码头的饺子。

一眨眼就来到了中午,我们就连跑带跳地去烧烤场,可是还没等我们踏进去半步,就被老师拦住了,说:“这些同学,请问,我们组有12位手拉手小伙伴,那一共有多少个饺子呢?每个人大约能吃到多少个饺子呢?”这时,全场鸦雀无声。过了30秒钟,突然,我叫了起来:“老师个),求出一共有576个饺子个),求出每位同学大约吃到20个饺子。”“哇塞,这么多呀……”“是呀是呀,我们吃不完呀……”其他同学都嘀咕了起来。老师说:“这位同学说的没错,每人吃到20个饺子,那么至于576嘛……就不用吃完。”随着一声铃响,大家开始烹饪,吃饭。

这已经是在培训营和不相识的朋友渡过最美好,最后一个时光了。我们眼含泪水,依依不舍地告别伙伴们。虽然我们的连心锁断了,但是我们参加了这次活动——野炊,并且从数学海洋里捕回了一条智慧的小鱼。

今天,我一早就做写完了作业,妈妈见了,便走过来,对我说:“紫妮,跟你玩个游戏吧!”“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

妈妈拿来了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动的指针。纸板被平均分成了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指针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假如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假如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妈妈笑着说。

我见游戏规则这么简单,就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赢不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终于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公式:奇数+偶数=奇数。这下子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针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必然是偶数;假如指针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奇数,所以,无论指针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奇数。妈妈就是利用这个规律获胜的。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学好数学、善用数学,它,就是无处不在的!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五

我有许多秘密,说个给你听听——瓦房的秘密,嘿嘿,失望吧?我的秘密保密。

“大家快出去,这屋顶不安全!”我慌忙地叫道。大家也惊慌起来,不知所措。

老师安抚大家说:“同学们,不要慌,屋顶现在不会塌的,屋顶上的木头还完好无损呢?”

“老师,木头好好的也不一定就能撑得住啊?”我不解地说。

“大家仔细看看中间的木头是怎么搭的?”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一个个都睁大眼睛向上看去,并异口同声地说:“三角形。”

“对,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此屋顶不易变形,安全性也就高了。对吧,老师?”我不禁问道。

“建筑者就是充分利用三角形这一稳定性,来加强屋顶的稳固性的。”

原来瓦屋保存到现在的秘密就在这儿啊!

细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自行车的脚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等等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给它们投了一份份不易倒塌的安全保险。数学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我可得努力学好数学,让生活更丰富多彩。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六

朋友们,你们注意过计算题中的运算符号吗?也许你会觉得它们很不值一提,可是如果一把题目中的运算符号看错了,那整道题就都错了。就像我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因为一个小小的运算符号而丢了宝贵的一分。

那天上午,数学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试卷,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当我拿到试卷时,心里想:小数乘法是我的强项,这次测验我一定能得满分!当老师把试卷改完,数学课代表就捧着一些改好的试卷进了教室。我信心十足地去拿自己的试卷,看了看自己的分数——九十九分!“怎么会是九十九分呢?”我连忙去找错的地方,“咦,计算题怎么会算错呢?”我睁大眼睛看了一看,原来是一道简单的递等式计算题:(0.8+4)__2.5,噢,原来是我在写的时候把小括号忘了,看成了0.8+4__2.5,所以就扣了那一分。正确答案是12,我却算成了10.8,一个小小的`运算符号竟然有如此大的作用,我真是粗心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七

1.教学导入阶段的生活化教学究其本质而言,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早期,感性思维比较强,而且小学生普遍不具备很强的理性思维,面对这种特殊的规律,广大数学教师务必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学导入阶段的重点内容,只有在此阶段将生活相关内容渗透进去,才能够利于小学生改变学习的动机,并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分类法这一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举一些事例来加以论证,尽量找寻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将数学的思想完全渗透到现实生活当中。

2.教学的内容当中应该完全地渗入生活化当中要想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创设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生活情境。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比较自然地融入教学氛围当中,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和学生图片唤起学生的兴趣,运用简单数学模型,便能将这些枯燥的数字比较恰当准确地包含进去。一旦生活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学生再算起来就比较容易接受,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进而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3.课后布置作业的生活化要求长期以来,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任何一门课程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知识回顾的最佳途径。数学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如果每天都要求学生去做一些枯燥的纯数字的习题,小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也不能按时、准确、高质量地完成作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尽量将作业的布置和设计渗透进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同样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处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家里在买菜或者去超市购物时候的付账明细,借此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口算能力,也温习课堂知识,还培养起小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思想。

二、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准确地定位,找到切实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且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以便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方法。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并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八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每天我们都得面对学生五花八门富有“创意”的错误,如何处理才能使错误变“废”为“宝”,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学会对数学问题深入思考,让错误成为学生发展的“财富”?在公开课上我们看到老师睿智的处理。

你是想考考老师,对吗?

三年级,在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计时法转换的方法后,老师设计游戏的形式加以巩固。出示第一题:“上午7时是几时?”有学生马上举手:“19时。”老师愣了一下,马上接着说:“哦,我明白了。你是想考考老师,对吗?好,我先回答你的第一题。19时就是晚上7时,我说得对吗?”全体学生齐答到:“对”

老师又接着问:“为什么对?你们是怎么想的?”有学生回答:“19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了,所以要加上“晚上”,还要减去第一圈走的12个小时,就是晚上7时。”老师表扬:“说得好极了。那么请各位小老师判断一下,上午7时是19时吗?”刚才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笑到:“错了,应该是7时。因为上午7时表示时针走第一圈,如果用24时计时法表示,数不变,只要把“上午”去掉就可以了。”师:“我明白了。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一次比赛,我们互相出题,比比谁回答得又对又快,好吗?”生兴奋地说:“好!”

课堂上,面对学生发言出错,我们习惯的做法是纠正偏差,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向这样“你是想考考老师是吗”,以学生错误的回答为题,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对错,在判断的过程中发现原先的错误,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保护了发言的学生,又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了理解,拓宽思路。实现了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双赢。

“到底是两条,还是四条?”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长方形的对称轴是2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4条。”……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究竟是2条还是4条呢?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到底是2条还是4条,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过了两分多钟,有学生叫了起来:“老师,是2条!”。“是2条!”“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说完,他当场演示了一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他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对称轴的两侧图形应该能完全重合。”学生的确很聪明,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显示出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还显示出了他们非凡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理越辨越明,思路越辨越清晰。一个普普通通的错误,只要巧妙的加以利用,挖掘错误的“闪光点”,就能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不妨延缓评价,把皮球踢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争辩、动手操作中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在争辩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争辩中获得正确的知识建构。

“书上的结论有错误?”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可以装满。各小组分头操作,之后交流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结果答案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学生说:“我们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还有的说:“我们不到三次就将圆柱装满了。”老师说:“答案怎么会各不相同呢?老师也来做一做,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啊。”老师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中,一次,两次。两次正好装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书上的结论有错误?”学生议论纷纷起来……老师说:“你们说怎么办?”一位学生说:“老师你的圆柱太大了。我推荐你用这个空圆柱。”结果三次正好倒满。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制造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故意用了一个大圆柱。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一两个关键字的改变往往决定了概念的正确与否。精心设计美丽陷阱,诱导学生犯错,让学生在错误中经历认知冲突,经历大起大落。从错误的迷茫中走出来的孩子们对这个概念的建立一定会记忆深刻,刻骨铭心。

我们当老师的总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课堂教学能一帆风顺,学生错误能越少越好,但这仅仅是我们的愿望。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不出错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学生的错误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忽视了学生的错误,就是错过了最佳的教学契机,错过了最宝贵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最精彩的动态生成。面对错误,让我们学会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睿智,少一些批评,学会宽容,学会运用,巧妙、合理地处理好“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增效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九

在昨天傍晚,我和姥姥去买西瓜,这次我的任务是自己跟瓜农讨价还价,买到好吃的西瓜。

小区门口有一排卖瓜的摊子。我先来到第一家瓜摊前,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买西瓜,我轻轻地问她:“西瓜多少钱?”“7毛。”我心想:西瓜怎么这么便宜呀?!我就说:“1元钱我买两个,行不行?”瓜农笑了:“一个都要五、六块钱呢,你一块钱就想买两个?7毛是一斤呐。”“哦。”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个瓜摊卖的是黄瓤西瓜,是我最喜欢吃的。“哈哈,这下帮我解围了!”我立刻拉着姥姥:“姥姥,我们去买黄西瓜吧。”然后,我飞快地跑过去。

这回,我有点经验了,我知道瓜农说的7毛钱是什么意思了!我立刻要去和他讨价还价。可姥姥说我不会,她就去买了两个西瓜,可也只便宜了5毛,也就是6毛5分一斤。

把西瓜送回家后,我还是不甘心,又自己去了另一个瓜摊。这次,我成功地谈好了价钱,我的成绩可比姥姥的好多了:原来也是7毛一斤,我砍到6毛5分一斤,挑了一个西瓜,一共是9斤,也就是元),我又顺利地谈到5。5元,成交。

这次买瓜收获可不小啊!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十

学老师说今天要在我们班举行公开课,让我们昨晚预习课本第64---65页,可我看了半天也不知什么意思,只知道书中有幅图画好熟悉和我们的操场设施一样。可老师说过“一定要预习,不然明天很多老师听课,叫到不会的话会很丢脸的,”没办法只好把书中的几个名词如“平行、垂直”记住,但究竟什么意思我还真不明白!

让我们闭着眼想想,如果我们把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哦原来两根小棒还可以看成两根直线,那不是就好思考多了,老师接着让我们把想的用彩笔画一画这两根小棒会出现的位置,我平常最喜难画画了,这可难不倒我,我一下子就画出了九种,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拿着自己的作品上去“展览”,因为作品比较多,老师挑出一幅画得最多的我的作品出来讲解,开始我很得意以为我观察最仔细了,可是经过老师用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原理讲解,最后只成了两类:一类为相交,另一类为不相交。我恍然大悟原来表象也是会骗人的呀!接着老师引导我们去概括“不相交”时为何为“平行”,老师利用课件把两根直线无限延长结果无论怎样它也不会相交在一起,这样我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接着老师让我们思考是不是不同的平面这两条直线也会平行呢?经过我们和老师印证结果并不一定,所以必须记住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完整的平行定义就在我脑海中产生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老师叫我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条平行直线:如直线a和直线b,我们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还可以说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还可以说直线a和b直线互相平行的,接下来做练习时我们轻而易己就把它们给“解决”了。

我们观察后运用了解决平行的有关知识很快就发现第(2)图形不一样,用三角板一测还发现两条相交的这个角是直角呢!于是老师一一对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讲解,“交点”这时叫“垂足”,相交的这两条直线叫垂线,同样老师也让我们做了类似的练习,结果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练习。

最后一环是找“垂直与平行”老师说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垂线、让我们大家一起找一找,首先我们到了教室的,然后又到操场上去找,我们最后到了我们经常去玩的地方“云龙桥”去,结果发现这些我们经常去地方有很多的“垂直与平行”,我们大家都是惊讶极了,垂直与平行的现象真是无处不在,它不仅用处广泛而且美观,而且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垂直与平行。同学们,其实,生活就是数学的课堂,只要你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你也能发现很多的数学秘密噢!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十一

人人都有心爱之物,有的人心爱之物是有趣的小玩具,有的人心爱之物是小巧玲珑的挂饰……而我的心爱之物则是黑白-我的宠物狗。

说起这只狗,那是前年的事了。记得那年期末考试,我的数学得了满分。妈妈非常高兴,为了奖励我给我买了一只小狗,在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里,小狗就成了我的伙伴。

她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像一只小熊猫,于是,我给它取名:黑白。她小小的眼睛像月初的月亮一样,大大的耳朵像一对会动的桃叶,黑色的鼻子像一颗小樱桃,短短的尾巴像小绒球一样,脖子下还系有一个蓝色的蝴蝶结,十分可爱。

有一次我去上学,她用那双忽闪忽闪的小眼睛望着我,仿佛在对我说:“小主人,你留下来拍我玩嘛”,我蹲下来,摸摸她的头说:“乖,你在家好好的哦,一放学我就回家陪你玩”。转身离去,她看着我渐行渐远,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她的视线中,她才肯离去。到了放学的时候,她一看见我就赶紧跑过来迎接,摇摇她的尾巴,朝我大声的“汪,汪,汪,汪”叫几声,好像在责怪我:“你怎么才回来,我等你好久了,好想你!”我【】拍拍她的头,一起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她是我最忠诚的朋友,不仅接送我上学,还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有一段时间,我的学习状态不太好,对某一章节的内容学的不扎实,结果老师说要来一次测试,检测一下学习效果,考不及格(及格80分)的同学是要请家长的。一听到请家长,我如坐针毡,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以至于考试的那天我的手心一直冒冷汗,每做一道题都认真,仔细地检查……确保每道题都是严格审查过的。可事与愿违,发试卷的那天,听到一个声音“徐梦雨,79分”,“79分?”我心里害怕极了,离及格仅差1分!就差1分,为什么我不能再认真检查一下?我再稍稍仔细一点,说不定就不用请家长了,哎。第二天,我的家长就被请到学校了,回家后,妈妈先是把我教育一番,然后又让我把错题抄10遍,让我长记性,我一直抄到了晚上8点,黑白也一直陪我到8点,她默默的趴在书桌旁,一动不动,仿佛在告诉我:“小主人,你别怕,也别太难过了,一次没考好只是暂时的,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更好,我会一直陪着你的”。我抱起她,心情顿时也明朗了起来。

我非常喜欢黑白,她不仅伴我成长,给我带来无数欢声笑语,还是我低落时,一直陪伴和鼓励我的益友。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十二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和抽象数学的知识,体现学用结合,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沟通,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而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生活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如我在教学体积单位“立方米”时,把全班同学每8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准备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8根1米长的米尺,围一个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从而让学生明白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然后让学生分组钻进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自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这样教学,数学与学生亲密接触,学生乐此不疲,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如让学生判断现实生活中一堆木材的体积,学生就能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推测,而不会不着边际的胡乱猜一通。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氛围。

2、从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原型。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的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我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算出这块地的面积;用标杆和测绳将这块地围起来,看一看、想一想1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到底有多大?告诉学生100块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沿这块地的四周走一走、看一看、相一想1公顷有多大。像这样,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原型,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弥补了学生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3、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设计以下数学问题:李师傅要做一个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25厘米的玻璃金鱼缸,下面这块材料够用吗?(材料:80厘米×6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学生只是从形式上来解决问题,即:80×60=4800(平方厘米);40×30+(40×25+30×25)×2=4700(平方厘米);那么会得出“材料够用”的假象,而事实上只要稍作操作,便可知材料是不够的,让学生充分懂得为什么材料欠用的真正原因,也使学生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4、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数学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如,教学“11的认识”时,我在课末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六一”儿童节举行套圈比赛的生动情景。规定每个小朋友只能投11个,11个圈分成套入和未套入两部分,各个小朋友活动中的不同情况呈现了11的各组成情况,这是小学生熟悉的游戏,从现实情景中使学生体会日常生活需要数数,需要知道数的组成,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从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到处可见。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单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加要减”的道理,我举了一个事例:“小兰带了174元钱到商场买一双鞋,小兰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兰会怎样付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付法:“小兰从口袋里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兰()元,这时小兰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了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

(1)174-97(2)74+3。

(3)100-97+74(4)174-100+3。

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第(3)式顺理成章,体现了操作过程;第(4)式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第(2)式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学生还发现了比书本上介绍的方法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近生活实际,使抽象的计算获得了经验上的支持,收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现实生活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1、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视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和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物;学会重量单位后,让学生称一称自己身体有多重。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生活联系起来,从小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的意识。

2、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

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由于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色彩。比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把12个圆片平均分,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分的,再用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摆法和想法列出了以下算式:12÷3=4;12÷4=3;12÷6=2;12÷2=6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数学语言的功能,而且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3、用数学规律表示生活现象。

如学习了研究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后,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哪些数量在怎样的条件下成正比例关系。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说:“每本《小学生时代》的价钱一定,订阅的本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小学生周报》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和总价成正比例”、“每平方米的房价一定,订购套房的面积和购房的总价成正比例”、每千克绿茶的价钱一定,购买的千克数与所需的钱数成正比例“等等。

4、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如学完“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将课堂设置成商场,开设“文具店”,“玩具店”让学生轮流当一回售货员,让大家表演买东西,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叙述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使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算用能力。

5、用数学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知道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可想而知,书上的习题学生感觉不够“解渴”。此时,教师及时安排了以下作业:(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各种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听;(2)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划算!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此项活动也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珍惜家长劳动果实的思想教育,实现了学数学与育人的统一。实践证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活,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接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让我们架起数学与生活间的桥梁,拉近知识与生活间的距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上数学的联系,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与人及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中,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并且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3、《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斯苗儿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

4、《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5、《教育学概论》吴秉伦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十三

早晨,我醒来就听见窗外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又下雨了。一想到妈妈今天要带我去牙科医院补牙,“会不会很痛啊,好害怕!”。

来到牙科医院后,医生让我躺在椅子上张开嘴巴检查。医生检查了说:“发现有3颗蛀牙,每颗蛀牙需要分3次来处理,每次要10分钟左右。”医生在处理的同时,妈妈问我:“1颗牙分3次,3颗牙就需要几次,共用多少时间呢?用刚学的乘法口诀算下哦。”我想了下说3×3=9(次),每次需要10分钟×9次=90分钟。妈妈又继续问道:“90分钟可以换算多少小时呢?”我回答到:“60分钟等于一小时,再加上剩余30分钟,那就是1个半小时。”妈妈听了,笑着摸摸头说;“不错。”

医生处理好之后对妈妈嘱咐道:“需要等待两小时之后才能吃东西。以后要少吃甜食;保持早晚刷牙而且晚上刷完牙齿之后不能吃任何的零食去睡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我下定决心,从现在起就要爱护好自己的牙齿,让牙齿健健康康的。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结合电__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__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__看的,电__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__座位问题。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__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__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__同学真不错,到电__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__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__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__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生:这样写很简便。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__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__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__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十五

早上,烈日炎炎,妈妈把我所有的衣服都搬到窗台上晒,火辣辣的太阳把衣服晒得香喷喷的。

下午,妈妈把衣服拿到房间里,对我说:“我们一起来整理吧。”我高兴地答应了。妈妈说:“我的分法是衣服一类,裤子一类,每类两个格子。”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我觉得我的分类方法更好更方便。先把衣服分为四类: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然后把衣服分别放在四个格子里,哪个季节的衣服去对应的格子里找。比如夏天的衣服就去夏季的格子里找,这样很容易就找到要穿的衣服了。”妈妈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知识,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学数学。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十六

又是一年寒假时,由于下午需要打羽毛球,妈妈就会把我带到单位,早上做作业,下午去打球,中午呢,就在妈妈单位食堂蹭饭。吃饭时,我发现食堂与去年相比焕然一新,墙壁粉刷了一遍,还摆放了新的桌椅板凳,每个桌上都放置着防疫隔板,缴费处还立着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机器,妈妈告诉我那叫防疫刷脸缴费机。

妈妈带着我挑好了饭菜,排队去刷脸缴费,前面的叔叔阿姨们走到刷脸机前立住,伴随着一声声“请刷卡……谢谢!”,很快就轮到我们了。这时候我仔细观察,发现每一位叔叔阿姨每次刷脸都扣5块钱,妈妈刷了两次,一次扣5块钱,第二次扣了10块钱。奇怪,是不是机器弄错了,我打的饭菜跟妈妈是一样的啊,为什么要多扣钱呢?妈妈指着玻璃窗上贴的通知,上面写着“食堂用餐刷脸:第一次5块、第二次10块、第三次15块”。我问为什么呀?妈妈说:“食堂用餐是职工福利,不建议对外开放,如真有朋友或者家人来用餐,就阶梯收费,第二人比第一人贵5块,第三人比第二人再贵5块,明白了么?”我是懂非懂得点点头,说明白了。妈妈笑着说:“真明白了?那妈妈来考考你吧。你来算算食堂一次最多可以几个人同时用餐,然后假设其中有10个小孩,再算算食堂收入有多少?”我环顾四周,数了数一共18排8列桌椅,总共18×8=144个位置,疫情期间不能挨着坐,交替坐的话可以坐满144÷2=72位,72位中有10名小孩,那么意味着62位大人按人均5元收费,10位小孩子按人均10元收费,总计收入应该等于62×5+10×10=410元,妈妈你说我算的对不对呢?妈妈摸了摸我的脑袋,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棒棒滴!

嘿嘿,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热门17篇)篇十七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

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米),112.5+18=130.5(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

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专业18篇)

    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应注重文献查阅、数据分析和实验研究,同时还要进行充分的写作和修订。以下是一些毕业论文的写作心得和反思,帮助大家提高论文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大学生素质教育演讲稿范文(17篇)

    演讲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演讲稿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传递给他人。成功不是偶然而来的,它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断的努力。大学生应该如何追求自己的成功呢?

    弘扬科学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6篇)

    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是一个对自己进步的机会。接下来是一些写得非常有思考深度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精神”是指人的思想

    护理部年终总结(汇总16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年终总结是一个让我们回顾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它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在

    一次旅行小学(优秀14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展现自己的才华。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我独自一人从来没

    我当小老师讲课范文(15篇)

    优秀作文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批判性,能够反映作者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见解。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正月初五,我和奶奶来到

    小学生读书演讲稿主持词(汇总22篇)

    小学生演讲稿的主题可以涉及学习、生活、友情、家庭等多个方面,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行政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

    行政是国家机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具体行为。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行政工作案例,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启发。行政成本是热电公司进行行政管理的重

    学前班教案范例大全(15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走进优秀教师班级,探寻他们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的秘密。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

    生命的力量感悟生命(汇总19篇)

    每一个优秀作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观点,通过阅读不同的作文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接下来是一些提高作文质量的实用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