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灵魂曲

教案模板可以使教师的备课更加有条理,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个教案模板样本,希望能为你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一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课件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课件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方格图等。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

1、诱导准备;

2、探究新知;

3、迁移运用;

4、回顾总结;

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课件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课件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布置拓展延伸题: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这是把下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尝试,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也是考察学生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p16——18页习题。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一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主要展示三种数数方法,体现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现了“千”概念建立的过程。板书内容色彩分明,重点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符合聋哑儿童以目代耳的认知特点。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佳木斯市第十小学的教师闫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今天我将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熊猫、数圆片、数格子、数苹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要学习的乘法,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而以前的教材只是教学生知识,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为学生后面理解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而积不变埋下伏笔。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6+6+6+6= 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听说过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同时教材中数一数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数数的经验和技巧作为乘法学习的基础,这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的。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

确立目标:根据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以“动物园召开运动会”为主线。并把四个内容通过一个情景串了起来。数的层次与每个层次的思维要求逐步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把数一数的活动与乘法的意义沟通起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体现。

在2个多月的网络教研和施教过程中,务实校长和武秀华校长给我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建议,研讨中,我五易其稿。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这个环节是我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后,创设的环节,目地是让孩子通过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计数不同。

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不同方法数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的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散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散文2、通过观察图片、玩猜测游戏和表演,感知散文的画面情景,理解和表达散文内容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2、教师能熟练并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活动过程:

1、教师逐幅出示教学挂图的画面,引导幼儿分别观察,进行猜测活动。

2、教师完整地朗读散文3、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走出室内,去观察室外的景色,并用语言来形容.

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常用的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与短。

2.学习对应排列相关物体,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笔、小棒、吸管、筷子等实物若干(长短比较明显)。

2.《数数玩玩》第1页,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两支长短不一的笔,让幼儿来比较它们的长和短。

3.让幼儿用想到的好办法来比较长、短不一的.吸管、筷子、小棒等物体。

提醒幼儿在比较它们的长短时,要将一端对齐(上下或者左右)进行比较。

4.带领幼儿打开《数数玩玩》。

启发幼儿观察格子中的两个物体,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找出比较长的东西,用红笔圈起来,找出比较短的东西,用绿笔圈起来。

(如果这个要求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幼儿找出长的东西或者短的东西并给它圈起来就可以。)。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来比较物体的长和短。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玩具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小华在车的侧面、小亮在车的后面。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思考:分别从车的上面,侧面,后面观察。

生1:我从上面看到了警灯和车顶盖。

生2:我从侧面看到了车门和轮胎。

生3:我从后面看到了车牌和尾灯。

2、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小明小华小亮也在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解决问题完成例题。

4、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图片,提问:从书包的侧面面,会看到哪幅图?

拿出书包观察侧面做出选择,肯定评价。

2、课本:练一练。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正面侧面上面背面。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六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 “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 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计数器、方格图等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1、诱导准备;2、探究新知;3、迁移运用;4、回顾总结;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变化过程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布置拓展延伸题: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这是把下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尝试,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也是考察学生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p16——18页习题。

数一数(一)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一十

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主要展示三种数数方法,体现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现了“千”概念建立的过程。板书内容色彩分明,重点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符合聋哑儿童以目代耳的认知特点。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七

孩子对小动物天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对它们表现出莫大的关心与好奇。《数一数》这首儿歌正是以幼儿最感兴趣的动物作为题材,能够深深地吸引幼儿,而且儿歌中还蕴含了数字、方位这一科学方面的信息,有着很大的教育价值。此外,它还是一首带有绕口令色彩的儿歌,包含了韵脚相同的5种动物,能够矫正发音部位,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进行语言美的熏陶有着很大的作用。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于是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

2幼儿情况分析

本活动选择在小班下学期进行。3、4岁的幼儿正是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进行一些绕口令等语言的训练更有助于他们能正确的发音。但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制作了ppt,生动的课件能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游戏化的情境,运用声音、图象、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各种器官,如同和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一样,让幼儿在看看、找找、说说、听听、念念中自由地去学习,在活动中保持较高的兴趣。

3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感知理解儿歌内容,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2)借助ppt课件,初步学习运用方位词。

(3)体验儿歌中诙谐的情感、情绪,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4说重点难点。

本次的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读准儿歌中五个小动物的发音。难点在于第二个目标,初步学习运用方位词。

(一)导入(出示ppt中背景图与小动物画面)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啊?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幼:小老虎,你好!……)

(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出了儿歌的主角:5个小动物。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跟小动物问好,不仅是一种礼貌,也在无形之中让幼儿练习了虎、鹿、猪、兔、鼠的发音,为目标一做铺垫)

(二)分句播放ppt课件,感知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1、师:动物朋友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现在我们去把他们找出来好吗?老虎会藏在哪里?(幼儿自由猜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老虎到底藏在哪里?(按老虎按钮键,出示背景为山的图片)原来啊,这只老虎藏在哪里啊?(幼:山上)我们把它叫出来吧:小老虎、小老虎,出来吧。(播放老虎从山里跑出来的动画)有一句好听的话也说了这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声音“山上一只虎”及文字动画)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2、在讨论第二、三个动物的时候,也用此方法,先猜测动物可能会隐藏的地方,然后教师利用动物按钮键验证幼儿的猜测是否正确,集体把小动物喊出来,学说儿歌中的短句。

3、在讨论第4个小动物的时候,待幼儿将小动物喊出来后,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哪里一只x”,可以先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最后再个别回答,播放课件,集体学说。

4、最后一个小动物小老鼠被喊出来后,直接请幼儿一起来用相应句式的话说一说。

5、整理,引出儿歌最后两句。(出示相应的动画)师:一共有几位朋友来和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它们是谁呀?这一次,请小朋友用一个字来说说看。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中心部分,运用了ppt课件,幼儿能够主动地去猜测动物藏的地方,初步地运用一些方位词,为目标二服务。另外,生动有趣的动画、多样的形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语言教学变得有生趣了,吸引了幼儿能够主动地学说儿歌中的短句,更好地促进目标一的达成。儿歌的最后一句“虎、鹿、猪、兔、鼠”这几个的发音,是本首儿歌中最难的一句,我提出了“用一个字来说一说”的要求,进行了重点强调与练习)

(三)完整播放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图画里面其实还隐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ppt最后一张)

2、师:现在我们也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

(幼儿学说儿歌,教师播放课件,运用课件中的动画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内容)

3、接龙游戏:

老师说:山上——幼儿接:一只虎……(利用动物按钮键点击到相应的动画中提醒幼儿。那么这里就不仅是帮助幼儿利用游戏进行儿歌的复习巩固,也充分突出了多媒体课件中按钮的便捷性)

(四)游戏“捉迷藏”。

2、幼儿自由藏在活动室里的某一个地方。

3、交流:刚才你藏在哪里?(窗帘后面、桌子下面……)

(捉迷藏游戏的加入,使得活动动静结合,保持了幼儿的兴趣;另外,交流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提供了运用简单的方位词的机会,更好地将本活动的难点处理落到了实处)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八

全球品牌管理咨询公司interbrand与美国《商业周刊》合作,近日公布了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就本年度最有价值品牌排名的变化,及interbrand公司如何运用独创的方法评估品牌价值,采用哪些评估标准,如何理解品牌价值等问题,记者采访了该公司陈富国博士。

品牌以消费者为中心增值大。

在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中,可口可乐仍位居榜首,在经济衰退后甚至取得1%的增长。妮维雅也表现出强劲势头,品牌价值增长16%。在众多处于困境的电信、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品牌中,三星表现出色,品牌价值增长30%。诺基亚、爱立信表现不尽如人意,品牌价值分别下降14%和49%;at&t则下降了30%,被挤出前十名。在技术类品牌中,戴尔卓而不群,品牌价值增长12%,它的竞争对手康柏则下降21%。星巴克增长12%,它是将顾客体验资本化的经典范例。福特和美林证券分别下降32%和25%,这两个恰是偏离“顾客中心”理念的例子。

在本年度排名表中没有中国的品牌。对此,陈富国表示,排名表中出现的品牌必须是国际化的,并在主要国际市场上收入丰厚,有足够的营销和财务数据对外公开以备合理评估。虽然中国的一些品牌,如海尔、青岛啤酒、联想等,在国际市场上正在引起公众的关注,但这些品牌进入排名尚不成熟。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将对国际品牌的竞争作出积极反应,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海外市场而赢得一席之地。

陈富国说,通过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会对国内的企业有所启示。首先,品牌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其次,排名的变化显示了一个品牌能否保持持久的价值及关注的规律,比如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本年度的增长幅度就较大。第三,对品牌的投资是长期的,不能仅贪图眼前的利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远眼光。三星在几年前就制定了严格的品牌发展战略,今年品牌价值增长30%是其长期努力的结果。第四,广告投入不能代替品牌操作,广告花费大并不一定就能给品牌增值。

品牌评估三大关键因素。

interbrand的品牌价值按照该品牌未来可望带来或保持收益的净现值进行计算。列入此次评估的品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全球性品牌,并在主要国际市场上收益显著。2,有充分的营销和财务数据公开,以此作为评估基础。此外,排名中的100个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每个品牌的价值均超过10亿美元。

陈富国说,interbrand在对品牌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有3个关键因素。一,财务预测。首先要确认在该品牌名下的产品或服务的收入,并确认已经扣除相关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及税金,然后再进一步扣除地产、设备、库存、流动资金等资产的机会成本或隐性成本。完成上述步骤后,就基本剔除了有形资产的基本回报部分,这类似于确认“无品牌”产品经营中的利润。最后,参考市场条件、收入增长和收益率等因素的可预期变化,对这些收益进行未来5年的预测。

二,品牌经营的作用。评估品牌的作用,实际上是确认在企业无形资产收益中哪部分收益来自品牌效益。可以说,如果一个品牌的作用为50%,这家企业无形资产收入中的50%就是品牌收入。对某些行业来说,品牌经营起很大的作用,品牌往往是消费者选择某家公司产品的惟一原因。但也存在这种情况,一种品牌广为人知,却并不是消费者购买这一品牌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比如,人们选择壳牌,有品牌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壳牌加油站随处可见。interbrand评估一个广泛运用于多种领域的品牌的价值,采用平均估算值。

[1][2]。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九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十

【教材简析】。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现实情境,根据2只小猴平均分6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是几分之一的问题。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6个桃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1/2”来表示。“想一想”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通过例题和“想一想”的教学,学生初步体会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刚才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进一步认识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二、说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归纳法等进行教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形象体会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利用多媒体资源中的图片创设小猴分桃的情境贯穿整个新课的教学,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真正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通过上网查阅,浏览网上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案例资源吸收别人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整合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情境:猴妈妈带小猴到桃园摘桃子,摘了一个桃子,要分给2个小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并适时复习分数各部份的名称及各部份表示的意义。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揭示课题)。

(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勾起回忆,感知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第二环节: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的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我主要创设三个情境,分三步进行教学:

1、初步体会(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学生先讨论,再用课件演示: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是要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2.

小结:把一盘桃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分,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

2、接着趁热打铁:

你会表示下面图中每盘桃的1/2吗?

让学生完整的说出分法的过程。

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把4个桃子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的一份。

3、加深体会:

上面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用1/2来表示呢?

让学生先讨论,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尝试起来说说。

小结:每盘桃的个数的多少无关紧要,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4、深入学习:(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如果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演示)。

5、比较:

为什么都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分得的结果却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学生讨论总结。

小结:把6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其中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个都占整体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点上的跨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台阶,让他们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从而抽象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第三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个问题,如此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疑点并及时给予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并和同学交流。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几组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填空,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2、比较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观察填写,填完后再交流,指名回答。

3、操作练习。

(1)涂色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

教师指导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确定平均分成几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其中的一份涂色,涂好后看看这一份有几个,然后课件演示订正。

4、小棒游戏。

拿出18根小棒的1/2和1/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之间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5、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呢?

发散学生的思维。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知道不仅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也能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拓展延伸:你还能用分数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吗?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便于学生归纳小结,突出教学重点。

文档为doc格式。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4.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有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二次函数中参数a,b,c,h,k对其图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对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研究方法,能迁移到其他函数图像的'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感受到数学中数与形的辩证统一。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规律及应用。

难点:探索平移对函数解析式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平移变换规律求函数解析式,并能把平移变换规律迁移到其他函数。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1)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2、y=2x2,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函数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引入我的新课。一方面让学生总结复习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问题中首先获得解题成功的快乐体验。

(2)讲授新课。

例1:画出函数y=2x2,y=2(x+1)2,y=2(x+1)2+3的图像。

让学生画出他们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再让学生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先将其化成y=a(x+h)2+k的形式,从而判断出y=ax2+bx+c是如何由y=ax2变换得到的。

(3)巩固练习。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完成课本44页1-3题。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二次函数中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4)归纳总结。

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适当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十二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现实情境,根据2只小猴平均分6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是几分之一的问题。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6个桃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1/2”来表示。“想一想”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通过例题和“想一想”的教学,学生初步体会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刚才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

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进一步认识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归纳法等进行教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形象体会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利用多媒体资源中的图片创设小猴分桃的情境贯穿整个新课的教学,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真正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过程。

(本节课,我通过上网查阅,浏览网上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案例资源吸收别人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整合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情境:猴妈妈带小猴到桃园摘桃子,摘了一个桃子,要分给2个小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并适时复习分数各部份的名称及各部份表示的意义。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揭示课题)。

(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勾起回忆,感知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这一环节的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我主要创设三个情境,分三步进行教学:

学生先讨论,再用课件演示: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是要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2.

小结:把一盘桃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分,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

你会表示下面图中每盘桃的1/2吗?

让学生完整的说出分法的过程。

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把4个桃子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的一份。

上面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用1/2来表示呢?

让学生先讨论,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尝试起来说说。

小结:每盘桃的个数的多少无关紧要,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提问:如果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演示)。

为什么都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分得的结果却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学生讨论总结。

小结:把6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其中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个都占整体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点上的跨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台阶,让他们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从而抽象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个问题,如此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疑点并及时给予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并和同学交流。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几组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填空,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观察填写,填完后再交流,指名回答。

(1)涂色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

教师指导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确定平均分成几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其中的一份涂色,涂好后看看这一份有几个,然后课件演示订正。

拿出18根小棒的1/2和1/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之间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发散学生的思维。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知道不仅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也能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拓展延伸:你还能用分数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吗?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下是我的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便于学生归纳小结,突出教学重点。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十三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说教法、学法教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十四

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0页例1。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

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帮助八戒分月饼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学不是符号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如果脱离了这些丰富多彩而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探索新知之前,创设秋游学生让月饼情景,让学生思考:当只有一个月饼,两个同学互相谦让,都不肯吃时,该怎么办呢?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对新知的探究。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后,激疑:半块月饼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自选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在揭示课题后,回到主题图,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学生再次用正方形的纸,创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创造的乐趣。

通过“观察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看图填分数”“看分数涂色”“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说出四个动物住的房间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等几个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中存在着一些分数的一段小资料,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十五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课件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二、说学生情况: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课件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方格图等。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

1、诱导准备;

2、探究新知;

3、迁移运用;

4、回顾总结;

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课件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课件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布置拓展延伸题: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这是把下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尝试,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也是考察学生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p16——18页习题。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一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主要展示三种数数方法,体现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现了“千”概念建立的过程。板书内容色彩分明,重点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符合聋哑儿童以目代耳的认知特点。

看一看一说课稿(精选16篇)篇十六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对称轴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备一组平面图形、剪刀、彩纸、尺子。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说课过程: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出去旅游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回来,一块和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

师:看到这些照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左右两边都一样,象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1、如何验证这些图片就是对称图形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后面剪下的图形)。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师: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给大家演示一下。看看他的发现和你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对,对折后两边的图案也是一模一样的,这又是一个发现。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这个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外边缘能完全重合,里面的图案也一样,数学上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对称图。

2、探究验证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课件出示:五星红旗。

师:同学们对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的特别好,能根据它的特征正确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学生判断哪个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师:这条线是折出来的痕迹,所以叫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并齐读一遍)。

师:找一找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它的对称轴,展示给大家看。

强调:沿直尺画虚线。

师:画对称轴时,先怎么样?

生:先对折,在沿折痕画出对称轴。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1、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2、课件出示。

3、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说的多?

通过学生学过和熟悉的数字和汉字入手,判断其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体现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存在。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物体,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对称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对称美的物体,下面让我们到奇妙的对称世界去感受一下。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啊?

(感受大自然的美)。

4、刚才我们欣赏到了对称的美,那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彩纸剪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吗?

(展示欣赏)。

四、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对称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家园。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骑士的献祭读后感大全(15篇)

    读后感是我们理解文学之美、情感之美和人性之美的一个窗口。阅读以下这些读后感范文,我们能够获得不同作品的不同视角,从而形成更多维度的思考和理解。骑士没有眼泪,王子

    有创意的读书分享活动策划(实用20篇)

    活动策划需要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和意外情况的发生。活动策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经典著作和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

    中秋节联欢文艺晚会主持词(优秀20篇)

    感谢各位的鼓励和信任,我将会尽全力以赴,为大家打造一个难忘的活动体验。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成功案例和经典主持词,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思:各位来宾。吴:xx公司

    藏在角落里(专业19篇)

    优秀作文通过摒弃繁杂的修辞和千篇一律的套词,以独特的个性表达出作者自身的风采。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思考和启示。偏僻的角落,虽

    党史教育结合建党周年学习心得(热门16篇)

    学习心得不仅能够记录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还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心得的实用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

    实习教师岗位的心得(优秀21篇)

    在实习期间,通过面对具体问题和任务的处理,我们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此,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实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和思考的思

    高中生社会实践的心得(精选15篇)

    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我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社会实践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销售工作很锻炼一个人的修养。包

    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优秀15篇)

    优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言,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对《围城》慕名已久,在这个暑假中

    幼儿园春学期中班月工作计划(通用15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能够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合作。幼儿园工作计划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各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是一些范例供大家参考。本学期我班有幼

    默默无闻的人(通用22篇)

    优秀作文通过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深入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篇章,值得我们仔细钻研和借鉴。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阵“沙沙”声,不由得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