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飞雪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堆砌华丽辞藻,更应该注重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一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话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二

穿梭在荷花中,微风轻拂,花枝摇曳。她忽然回想起了当年好像也是这样一个日暮,她与女伴们在满塘的荷香中嬉笑玩闹,沉醉不知归路。而如今茕茕孑立,映入眼帘的只有这一片藕花残败之景。落花随流水逝去,像她的青春,无法追及。

不知在荷塘里徘徊了多久,再抬头仰望时,晚霞早已被星辰取代。有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远方的锦书捎回。惟有那寂寞凄冷的月光静静地笼罩着西楼,与她相对无言。

月色幽幽,心亦幽幽。

面对这番惨淡的景象,她不禁流泪叹息,君可知容貌似这藕花,容易凋零;青春像那流水,一去不返?但奈何她身处的是这表面繁华、实则危机四伏的时代呢?男子的志向应该是学成安邦之道,为朝廷献力献策,而不是牵绊于儿女私情,无所作为。她的夫君不正是如此?她有什么理由去怨怪他呢?不过是默默地将相思和着泪水咽下,再笑着对他说,为国尽忠便好,无需多加牵挂。叹一声最是相思无计,刚刚宽慰了自己将眉头舒展,却不料,这相思又如藤蔓一般层层蜿蜒上了心房。无药可医,无法可解。可她,却是甘之如饴的。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三

池塘里,昔日灿烂的荷花已清香消歇,一片孤零零的叶子也蜷起了身,低下了头,默默地为逝去的夏天哀悼.瑟瑟的秋风吹过,屋内精美的枕席也顿生冰凉.

轻轻地撩起我的罗裙,独自一人静静地来到湖边,登上同样寂寞的小舟.呆呆地望着清清的湖水里消瘦的倒影,那种悲凉的感受又一次向我袭来,挥之不去.

寂寞的声音在空气里苍白地飘摇着.没有人回答我.心在刹那间空了,仿佛跌入谷地般,仅有惆怅和无助紧紧地纠缠着我.阴阴冷冷的月光洒落寂静的.西楼,只觉一团浓浓的愁雾围在我眼前,怎么也化不开.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四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1.a。

2.c。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五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李清照改写作文(精彩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题记。

昨夜的雪下得十分突然,只记得刹那间点点白雪伴随狂风飘洒在大地上,那样圣洁,那样无暇。朦胧中,我看到茫茫白雪中傲然挺立着一抹嫣红,是梅。

一剪寒梅立在皑皑白雪之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一阵北风刮过,她傲然挺立着,身处寒风中的她,早已磨练出了坚韧的品格。我想,白雪映照下的寒梅,会不会有一些无奈呢?如果可以,谁不愿像牡丹、月季、玫瑰一样,在温暖的季节灿烂地开放,非要在天寒地冻之中,凌寒独自开呢?可是,命运就给了它这样的安排。既然生活在这样的境遇中不可改变,不如挺直腰板,坦然接受风雪的洗礼,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与其抱怨严冬的刺骨寒风,不如迎风开出最美的花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多伟大的人,都曾经历过磨难。像高尔基,幼年时就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经常被外祖父毒打,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搬运工……生活的苦难没有让高尔基退却,他依然保持着善良的心,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一身傲骨,让我想到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李白有着远大的抱负,却怀才不遇。后来终于有机会去到皇帝李隆基身边,看到的却是官场的黑暗腐败。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如同梅一般,一身傲骨。虽最终被贬离长安,但那又如何,“诗仙”依然潇洒豪迈地走过一生,留下千古美名。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处,不能选择自己的境遇,但是可以选择像梅一般坚强的、一身傲骨地生存下去,最终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梅,美得让人心醉,因此,在所有娇艳的花朵中,我唯独钟爱于梅,我只是深深地爱着她幽然的清香与独特的风雅。我喜爱她那弱瓣掩香的蕊,团玉娇羞的朵,和那苍劲的琼枝。一剪梅撩动我心。

雪落红尘,我禁不住一路走进那幽静的梅园。

雪轻轻撩动梅枝,颤动的梅越发多了几分妩媚艳丽,美得舞动心弦,颤动人心。皑皑的雪衬着傲然的梅,她那殷红的颜如点点星火搬绽放在学间。我立在梅影飞雪中,梅给我一种彻骨的俏,幽,雅,褐色的枝被风吹得花枝乱颤,梅瓣如舞蝶般飘飘而落,落进清澈的溪面,那层层柔和的波纹,仿佛浮现出一位女子恬静的面容。

她,就是一朵盛开在大唐的红梅,梅妃,江采萍。

她早年入宫,一入宫就受盛宠。她爱梅如痴,玄宗为她种植满园梅树,修建梅阁,作梅赋。而后来杨玉环进宫,她渐渐失宠,而一章《楼东赋》只换得皇帝一斛珍珠,她挥笔写下《谢赐珍珠》,而这一次,她也是真正的醒悟了,我宁愿在宫中赏万千红梅,也不愿奈何那凡尘琐事,乞求春光。梅妃气质若梅,高雅恬静,而杨妃与他相比,只不过是妖冶女子。安使之乱,梅妃香消玉损于梅树下,真实生与梅,死亦梅。她那清莹的冰骨与傲然的气节,令我永生难忘。

梅具有高洁的品质,她在其他花朵黯然失色时,迎着风雪,顶着彻骨的冰冷,在雪中傲然地绽放,顶天立地在风雪之中。一个人在彷徨时,在惆怅时,梅往往能给予你心灵的宁静,洗清内心的愁苦。

梅美得不俗,却美得冷艳,宛如跳惊鸿舞时的梅妃,超凡脱俗,我爱那一剪梅,正如隐世才女白落梅所说:今生,我愿意做一剪清逸的梅花,在风雪中傲然的绽放,带着今生的夙愿,带着隔世的梅香,静守住心灵的宁静。

穿梭在荷花中,微风轻拂,花枝摇曳。她忽然回想起了当年好像也是这样一个日暮,她与女伴们在满塘的荷香中嬉笑玩闹,沉醉不知归路。而如今茕茕孑立,映入眼帘的只有这一片藕花残败之景。落花随流水逝去,像她的青春,无法追及。

不知在荷塘里徘徊了多久,再抬头仰望时,晚霞早已被星辰取代。有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远方的锦书捎回。惟有那寂寞凄冷的月光静静地笼罩着西楼,与她相对无言。

月色幽幽,心亦幽幽。

面对这番惨淡的景象,她不禁流泪叹息,君可知容貌似这藕花,容易凋零;青春像那流水,一去不返?但奈何她身处的是这表面繁华、实则危机四伏的时代呢?男子的志向应该是学成安邦之道,为朝廷献力献策,而不是牵绊于儿女私情,无所作为。她的夫君不正是如此?她有什么理由去怨怪他呢?不过是默默地将相思和着泪水咽下,再笑着对他说,为国尽忠便好,无需多加牵挂。叹一声最是相思无计,刚刚宽慰了自己将眉头舒展,却不料,这相思又如藤蔓一般层层蜿蜒上了心房。无药可医,无法可解。可她,却是甘之如饴的。

寒梅素露冬渫撷,一盏清荈,微散清阳。凉风金华秋衣篅,几米余辉,燃影焚肠。

画不了踟羸岁月,淡霞浓辉,天乾地坤,包罗万象画晨昏,心剪一梅,苦入衰肠。

金秋的日子阳光普照,寒风毫不逊色,夹着阳光滤出沸腾的气息。一惯急促的步伐变得更加急促了。沉淀出的沸腾气息被急促的步伐踢得一干二净。

金秋的日子又是个怀旧的日子。阳光总是昏黄昏黄的,像褪了色的照片褪去了昔日的光彩。这人哪每当长期处于郁郁当中就容易怀旧。我也不想过分怀旧,回忆已经没有意义,无论你是将它尘封或是将它摊开都得面对未来,你就将它作为你的慰问品吧!

“等”,是一种期待。我们在等明天,却又不舍得放弃昨天。当你期待的事物没有来时,“等”就会随着时间升值。当别人的期待放在你身上,随着时间增值的“等”就是你身上的压力。因为我们有希望,所以就会心甘情愿的等,承担着压力,希望的破灭就是郁闷的源头。我们就变得不愿等了,人就会变得怀旧。

金秋从未有过梅花的盛开,有人为一睹她冰清玉洁的身姿却不惜等到寒冬。她的`娇美正如清真居士所言:“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梅梢。”可是我却觉得造物主让梅花在冬天开放是个错误。梅花的暗香正如李易安的“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与金秋给人的情调相似。周邦彦有一句“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如若梅花是在萧瑟的秋季开放,“夜渐寒深”也并无不可,只是“酒渐消”,愁渐浓。

其实何为“剪梅”?就是将内心忧愁的情感诉说出来,就像剪成梅花一样。梅经寒冬才开放,就像人的情感在经过挫折失败后渲泄出,然后仔细一想梅在冬天开放而不在金秋开放的缘由了。秋只是会给人以内心的悲伤,而冬天已经将你内心的伤感像梅花一样释放开来,层次更深了。

那又何为“一剪梅”呢?从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得知“梅花”似乎代表着成功。“一剪梅”的含义也就不得而知了。

朝春朝辉暮秋衰,朝朝暮暮,春辉秋衰。沉夕尘埃浮月亏,沉沉浮浮,夕哀月亏。

剪不出暗香寒梅,颓唐岁月,朝花夕拾,赏梅难是一剪梅,踏雪寻梅,心映雪辉。

池塘里,昔日灿烂的荷花已清香消歇,一片孤零零的叶子也蜷起了身,低下了头,默默地为逝去的夏天哀悼。瑟瑟的秋风吹过,屋内精美的枕席也顿生冰凉。

轻轻地撩起我的罗裙,独自一人静静地来到湖边,登上同样寂寞的小舟。呆呆地望着清清的湖水里消瘦的倒影,那种悲凉的感受又一次向我袭来,挥之不去。

寂寞的声音在空气里苍白地飘摇着。没有人回答我。心在刹那间空了,仿佛跌入谷地般,仅有惆怅和无助紧紧地纠缠着我。阴阴冷冷的月光洒落寂静的西楼,只觉一团浓浓的愁雾围在我眼前,怎么也化不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坚韧不拔,有毅力的象征。没有什么花能在严寒中盛开,没有什么花能在茫茫白雪中傲然挺立,没有什么花能在困难中展现自己的铮铮铁骨,只有梅花可以。

腊梅开在一年中最严寒的时候,它全身被黄色浸染,甚至还带点嫩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春天的气息。腊梅四周的枝干更加衬托出它的鲜艳。似乎如朝阳般闪闪发光的花朵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在春节期间开的,而正因为开得早,所以在早春期间好像快要凋谢。腊梅花香并不浓郁,正如它本身一样并不引人注目,它没有桂花的香气扑鼻,没有牡丹的雍华富贵,也没有荷花的秀美可爱,却有着那在困难中不屈服的精神与品格,但它依旧默默无闻,留下自己的香气令人们赞颂。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了。

红梅的模样就比较可爱,色彩也比较讨喜,是由深到浅的颜色渐变。它树形矮小,在一边的雪松旁显得娇小可爱。淡黄色的花蕊也是点睛之笔,让红梅显得神采奕奕。红梅的花朵从不往上开,而是向下开,显得十分谦卑,如一个个守规矩的孩子列着队。红梅的香味比较浓郁,触摸后也会留有余香,闻起来似乎还有一股酒酿丸子的味道。红梅同腊梅一般,枝干上没有叶子,只有等花枯萎后才会长出叶片,等到那时,春天就已经来了,一片绿油油的,显示出勃勃生机,也许这就是梅花留给春天和人们的礼物吧。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假如可以,我也愿化作一只蝴蝶,流连于梅花间,闻这梅花香,看这梅花形,学这梅花魂。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六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七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八

流年似水,经不起跌荡的年华。岁月轻愁,抵不过耳鬓的白丝。总在夕阳坠落的傍晚,眺望失落江山;总在滴答漫长的雨夜,辗转无眠躯体;总在秋风萧瑟的落叶中,彳亍待人归。在无才是德的摧朽年代,情之所获浮动于世;在战乱国破的流离年代,心之所向愁苦满肠。

秋似乎来的太快,虽未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窘境,却也满心的凄凄惨惨兮兮。看罢,湖上的荷花已然凋谢,芬芳早已破败,夏末的风迎面吹来,增添多少的凄凉;一个人待的久了身心疲惫,而随着秋意逼近,竹席小憩不禁有些凉意。心中的哀怨不由言表,暗暗思来,自己妄为一代宦家才女,妄读了圣贤的谆谆教诲,烦闷神伤何苦来哉,君子立于世而不倒,女子谙于俗而情牵。

不想太多,轻轻解开衣服,拿上一壶好酒,独自划上小船,畅游在稍显落寞的湖面上,小船轻轻波动清水,喝着好酒,好不痛快自在。举头向天,明月圆圆;低头观水,明月盈盈。中间却只立着一个贪恋凡尘的女子,无人相伴。不知不觉已然昏睡,可恨自己文不能千杯不醉,武不能驰骋沙场。后知后觉间被一群鸥鹭的飞鸣惊醒,双双逃离巢穴,不禁酒醒一半,觉得自己甚是可怜。月影双双照,鸥鹭齐齐飞,而自己孤独一人放逐湖上,与破败的小船相拥,冷笑一番,不知又增添多少白发。

回去吧,很快回到岸边,湖上豁的静了许多。突然家奴跑来,携带一封家书,是谁从远方稍来的书信?大雁迎着风,结队的飞过晴朗夜空,此刻月光撒满西楼,空气中增添了怎样的落寞,想到梦里的“人月两团圆”,这种心境何人能懂?是那皎皎的明月,还是那排排的大雁,不知良人何时回,空许佳人待闺中。

急迫的打开停留在手中的书信,知晓良人笔迹,满心的欢喜,细细浏览,良人此刻定是牵挂着我,信中写道:“落花飘零卷入泥尘,水自东流无留意,一样的相思带来的却是两地愁苦。”郎情妾意不相负,待到他日,这样的爱情定会成为佳话而流传千古。

寒意刺骨般灼痛,似乎是从月亮上照射出来的,来到楼上,关上闺门。信还拿在手中,久久不肯放下。安卧在床上,想到良心写信的样子,不禁舒展开紧锁的眉头。可是看看空荡荡硕大的屋子,满屋的珠光宝气,荣华富贵系一身那又怎样,一股浓浓的别愁却又涌上心头。席子的凉意与心中的不快相互交织,酒喝的也好不痛快,愁没浇灭,反而徒增许多,还有这及时的家书。睡意全无,此刻的心境冰到了极点。

来到桌案前,想给良人写封回信,思忖良久。提笔写道《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搁笔细观,四韵惧成,心中之情无遮无掩,尽吐词中。待到他日月满之夜,再让这归来的大雁,捎去我对良人的思恋和牵挂吧!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写作背景。

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条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诅咒,“谁要触动了我,谁就”那样,其应验之灵之准,使得她的一生,那任由沉浮的际遇,那难以自主的命运,果然脱不开“花自飘零”四字谶语。

李清照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赵明诚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

故事得从1100年(元符三年)说起,这年正月,哲宗驾崩,赵佶嗣位,是为徽宗。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昏君,一上台,便倒行逆施起来。

1102年(崇宁元年)夏5月,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人,被藉为“元v奸党”。

7月,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顺藤摸瓜,在劫难逃。7月乙酉,定案“元v奸党”17人,李格非名列第五,罢官。

9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凡百有二十,刻石京师端礼门,以示儆尤,李格非名列其中,充军广西象郡。

1103年(崇宁二年)4月,毁司马光、吕公著等绘像,及三苏、秦、黄等人文集。

9月,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v奸党碑”。党人碑刻309人,李格非名列第26。

1104年(崇宁三年)诏御书所书写之奸党,不得在汴梁居住,凡亲属,无论亲疏,遣返原籍。

1106年(崇宁五年)春正月,慧星出西方,太白昼见,沼求直言,方有毁碑之举。

1108年(大观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宋徽宗大赦天下,至此稍弛。(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令李清照集笺注》)。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她思念他。已经是秋天了她还浑然不觉的样子,秋水天长的一天,她轻解罗衫,独上兰舟。望着天边飞来的双燕,她的心里填满了相思,耿耿于怀——你可寄了书信来?在萧萧的落叶中,攀登高楼,望着他远去的方向,思念如月光流溢。郎啊,你可知道思念的滋味?那种纳人心肝的.疼痛?日日盼望,日日失望。日日登高望归雁,直到月亮爬山了西楼还不见你的影子。相思如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十一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十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条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诅咒,“谁要触动了我,谁就”那样,其应验之灵之准,使得她的一生,那任由沉浮的际遇,那难以自主的命运,果然脱不开“花自飘零”四字谶语。

李清照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赵明诚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

故事得从11(元符三年)说起,这年正月,哲宗驾崩,赵佶嗣位,是为徽宗。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昏君,一上台,便倒行逆施起来。

11(崇宁元年)夏5月,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人,被藉为“元v奸党”。

7月,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顺藤摸瓜,在劫难逃。7月乙酉,定案“元v奸党”17人,李格非名列第五,罢官。

9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凡百有二十,刻石京师端礼门,以示儆尤,李格非名列其中,充军广西象郡。

1103年(崇宁二年)4月,毁司马光、吕公著等绘像,及三苏、秦、黄等人文集。

9月,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v奸党碑”。党人碑刻309人,李格非名列第26。

11(崇宁三年)诏御书所书写之奸党,不得在汴梁居住,凡亲属,无论亲疏,遣返原籍。

11(崇宁五年)春正月,慧星出西方,太白昼见,沼求直言,方有毁碑之举。

11(大观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宋徽宗大赦天下,至此稍弛。(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令李清照集笺注》)。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十三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十四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名家评论。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岌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明杨慎批点杨金本《草堂诗馀》卷三: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

明茅映《词的》卷三:香弱脆溜,自是正宗。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五眉批:“多情不随雁字去,空教一种上眉头。”评语:“惟锦书、雁字,不得将情传去,所以一种相思,眉头心头,在在难消。”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李易安“此情无计可消除,方下眉头,又上心头。”可谓憔悴支离矣。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二:时本落“西”字,作七字句,非调。是元人乐府妙句。关、郑、白、马诸君,固效颦耳。

明李廷机《草堂诗馀评林》卷二: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申集引《才妇录》:易安词稿一纸,乃清秘阁故物也。笔势清真可爱。此词《漱玉集》中亦载,所谓离别曲者耶?卷尾略无题识,仅有点定两字耳。录具于左:“(词略,唯“月满西楼”,作“月满楼”)”。右调(一剪梅)。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楼”字上不必增“西”字。刘伯温“雁短人遥可奈何”亦七字句,仿此。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

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周永年曰:《一剪梅》唯易安作为善。刘后村换头亦用平字,于调未叶。若“云中谁寄锦书来”,与“此情无计可消除”,“来”字、“除”字,不必用韵,似俱出韵。但“雁字回时月满楼”,“楼”字上失一“西”字。刘青田“雁短人遥可奈何”,“楼”上似不必增“西”字。今南曲只以前段作引子,词家复就单调,别名“剪半”。将法曲之被管弦者,渐不可究诘矣。

清万树《词律》卷九:“月满楼”,或作“月满西楼”。不知此调与他词异。如“裳”、“思”、“来”、“除”等字,皆不用韵,原与四段排比者不同。“雁字”句七字,自是古调。何必强其入俗,而添一‘“西”字以凑八字乎?人若欲填排偶之句,自有别体在也。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卷十九:此《一剪梅》,变体也。前段第五句原本无“西”字,后人所增。旧谱谓脱去一字者,非。又按:《汲古阁宋词》,此阕载入《惜香乐府》,恐误。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易安《一剪梅》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识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

清陈世焜(廷悼)《云韶集》卷十: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梁绍壬谓: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结更凄绝。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清况周颐《〈漱玉词〉笺》:玉梅词隐云,易安精研宫律,所以何至出韵。周美成倚声传家,为南北宋关键,其《一剪梅》第四句均不用韵,讵皆出韵耶?窃谓《一剪梅》调当以第四句不用韵一体为最早,晚近作者,好为靡靡之音,徒事和畅,乃添入此叶耳。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又按,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岌远游事。此则(指本辑评“一”)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李格非)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一剪梅李清照改写(通用15篇)篇十五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岌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明杨慎批点杨金本《草堂诗馀》卷三: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

明茅映《词的》卷三:香弱脆溜,自是正宗。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五眉批:“多情不随雁字去,空教一种上眉头。”评语:“惟锦书、雁字,不得将情传去,所以一种相思,眉头心头,在在难消。”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李易安“此情无计可消除,方下眉头,又上心头。”可谓憔悴支离矣。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二:时本落“西”字,作七字句,非调。是元人乐府妙句。关、郑、白、马诸君,固效颦耳。

明李廷机《草堂诗馀评林》卷二: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申集引《才妇录》:易安词稿一纸,乃清秘阁故物也。笔势清真可爱。此词《漱玉集》中亦载,所谓离别曲者耶?卷尾略无题识,仅有点定两字耳。录具于左:“(词略,唯“月满西楼”,作“月满楼”)”。右调(一剪梅)。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楼”字上不必增“西”字。刘伯温“雁短人遥可奈何”亦七字句,仿此。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

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周永年曰:《一剪梅》唯易安作为善。刘后村换头亦用平字,于调未叶。若“云中谁寄锦书来”,与“此情无计可消除”,“来”字、“除”字,不必用韵,似俱出韵。但“雁字回时月满楼”,“楼”字上失一“西”字。刘青田“雁短人遥可奈何”,“楼”上似不必增“西”字。今南曲只以前段作引子,词家复就单调,别名“剪半”。将法曲之被管弦者,渐不可究诘矣。

清万树《词律》卷九:“月满楼”,或作“月满西楼”。不知此调与他词异。如“裳”、“思”、“来”、“除”等字,皆不用韵,原与四段排比者不同。“雁字”句七字,自是古调。何必强其入俗,而添一‘“西”字以凑八字乎?人若欲填排偶之句,自有别体在也。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卷十九:此《一剪梅》,变体也。前段第五句原本无“西”字,后人所增。旧谱谓脱去一字者,非。又按:《汲古阁宋词》,此阕载入《惜香乐府》,恐误。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易安《一剪梅》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识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

清陈世焜(廷悼)《云韶集》卷十: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梁绍壬谓: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结更凄绝。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清况周颐《〈漱玉词〉笺》:玉梅词隐云,易安精研宫律,所以何至出韵。周美成倚声传家,为南北宋关键,其《一剪梅》第四句均不用韵,讵皆出韵耶?窃谓《一剪梅》调当以第四句不用韵一体为最早,晚近作者,好为靡靡之音,徒事和畅,乃添入此叶耳。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又按,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岌远游事。此则(指本辑评“一”)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李格非)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心中华情演讲比赛演讲稿(汇总18篇)

    通过比赛,人们可以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增加社交圈和人际关系。以下是一些比赛专家给出的提高竞技能力的有效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并借鉴。不屈的民族,中华民族向

    班主任五月份工作计划(通用22篇)

    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可以帮助班主任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6:定期组织班会和家长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校长的支持带领下,

    驾驶员交通安全承诺书(热门21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所要写作作品的结构、语言和风格等要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夏季将至,第二钻井公司结合

    攀岩心得总结(热门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接下来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早就听说百丈崖是中国最刺激的户外体验中

    拓展训练后的感悟(通用21篇)

    优秀作文是在作文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杰出才能和独到观点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思考。面对考试或者写作任务,我们都希望能够写一篇优秀作文,彰显

    托班六一活动策划(实用15篇)

    活动策划要考虑场地、时间、预算等因素,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的活动策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营造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生

    顶岗实习生个人工作总结(实用14篇)

    月工作总结是自我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鼓励着我们每月都能进行自我反省,进而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工作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方

    教研主任个人述职报告(精选18篇)

    写述职报告是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沉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年的时间里,在领导

    企业年中工作总结(实用20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反思和总结,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归纳经验,指导未来的工作计划

    幼师自我总结小结大全(13篇)

    自我总结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自我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本人刘浏,现为株洲市幼儿园教务处主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