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薇儿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对过去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实质性的学习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一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古田县教育局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为例,探讨了其对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希望能为中小学校教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二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尝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1][2][3]。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三

“互联网+”作为知识社会创新下互联网新形态,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基于这种背景,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更要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把“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深入贯彻到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去,使学校学生档案管理能满足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为此,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随着中职学校学生档案资源的不断丰富与拓展,在档案基础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人才素质技能,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第二是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共享),为学校决策提供有力保障。中职学校学生档案基本管理的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及教师等各类资料和数据信息的量化提取上,但是又存在这类信息资料储存在不同种类下。因此我们夯实档案基础管理,必须与学校管理融于一体,我们需要了解整个构成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要素,协同互助,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制度,再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二、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档案信息化意识薄弱。尽管制定了很多关于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制度,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人。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并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如,有些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而学校评估仅仅只是对教学质量评估,没有对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估,中职学校忽视了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杂、乱。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大部分由学生处负责,然而在中职学生档案信息化中涉及的学生信息却是多方面的。如,招生就业指导、教务处、后勤、财务、党委、团委等部门都会形成学生档案信息。然而由于部门分割,影响了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三)学生档案信息化手段相对落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档案管理基本上采用手工管理模式。由于手工管理难免会出现差错,就算及时修正也无法保留档案的原始状态。虽然有部分中职学校也购买了计算机,但是仅仅是单机归档,难以现实学生档案信息共享。

三、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档案信息化意识。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属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若想要提高学生档案信息化水平,首先要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学生档案与学生的学业、就业紧密相连。只有做好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好务。为此,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强化学生档案信息化意识,把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摆上位置,以促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档案信息化体系。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体系较为混乱,学校没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要改变这种局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由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并要求其他部门积极给予协助,同时制定相应的学生档案信息化制度及流程,明确责任人,奖罚分明,这样既可以激励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又可以推动工作开展。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既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中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也不能盲目跟从,中职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这不仅需要中职学校档案管理者突破传统的思维管理模式,还要树立现代化管理创新理念,只有这样,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地抓好、抓实。

参考文献。

1.王剑军.来华留学生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时空,2012.4。

2.王利伟.建立来华留学生档案追踪机制探析[j].兰台世界,2011.2。

3.李侠.郭宪春.论教学视角下的留学生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3.11。

4.杨保乐.广西高校留学生档案管理探析[j].山西档案,2014.1。

6.盛磊.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j].兰台内外,2015.2。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四

教职工档案管理是教育部门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反映了本区域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也是教师管理、调动的依据。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一、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可以明显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后,只需要认真做好信息录入这一环节,就可以实现反复多次利用,电脑会自动对录入的信息进行整理,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自己的筛选需求,就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约了档案管理的时间,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1];其次,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能有效预防传统纸质档案遗失的情况,也能避免纸质档案长时间存放字迹不清的现象;再其次,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实现教职工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相关上级部门领导都可以利用网络对教职工的档案进行检索和查询,为教职工的升迁调动等提供依据。最后,还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传统档案馆管理方式大多以纸质资料为主,会耗费大量的纸张,不环保且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后,仅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一)管理混乱,影响效率。

当前,中小学教职工的档案信息按照其类型分属于多个职能部门管理,教学档案归学校管理、人事档案归教育部门管理,科研档案归科研部门管理,还有很多资料由教师所在的年级进行管理,总体来说教职工的档案管理非常混乱,缺乏系统性,没有一个主管部门或者档案共享平台,导致教职工的`档案零散、不完整,也存在个人不正当窃取教职工信息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职工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很多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进行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程中,往往忽视档案的安全管理问题,不重视防火墙或者杀毒软件的安装,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很多教职工的档案信息时有被窃取,给学校和教育部门乃至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

虽然已经对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技能培训,但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程度不高等原因,存在着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严重阻碍了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

(四)忽视纸质档案保存工作。

实现档案信息化之后,只需要做好电子档案就可以了,忽视了纸质档案的用途,导致教职工档案资料的不完整。

三、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育局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及启示。

(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育局教职工信息化建设实践。

该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3894人,再加上离退休的教师,共有个人档案和专业技术档案5600卷,档案信息量非常大,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开发等工作非常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容易出现资料丢失损坏等问题。因此,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育局进行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设内容和步骤如下:首先,建立了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数据库,将现有的档案资料扫描或者录入数据库当中,并进行分级编号。其次,与学校加强联系,要求各学校持续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录入工作。之前教职工的档案信息通常由学校移交纸质文档,现在要求各学校要建立电子档案室,对教职工的档案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同时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提交教育局,由教育局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审核。再其次,做好电子档案信息的整理与保存工作,工作人员每个月对数据库当中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归档,并将整理完成的电子档案信息保存到光盘、硬盘等存储设备上,避免电子资料的遗失;同时,在各个学校大力推广档案管理软件,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学校之间录入档案信息依赖的软硬件平台有所区别,这就造成了教育部门与学校进行档案移交困难,因此古田县教育局大力倡导各个学校使用同一套软件,确保了教职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由教育部门统筹负责。中小学教职工档案涉及到人事档案、业务档案、科研档案等多项内容,档案的管理也涉及到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分析、开发等多个环节,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关系到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等,因此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让教职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步入正轨。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职工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应当由教育部门牵头,进行统筹管理,形成教育部门负责档案信息管理、审核,学校负责档案信息收集、录入的工作模式,解决档案管理的混乱现状,避免信息不完整、不安全等现象的出现。

第二,重视档案安全保密工作。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对教职工的档案进行认真研究,对各类档案进行密级界定,并对其进行加密,在数据库的使用权限上也要进行加密,不同层级的人员看到的档案信息应该与其职级相一致,正确处理好档案信息保密与利用关系。同时,还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清理,安装防护软件,避免档案资料被窃取;此外,还要注意保存环境和方式,注意电脑及相关设备的防潮、防毒[3]。

第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持续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是确保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一支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作为支撑。除了要求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自学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对其进行持续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技术。

第四,妥善处理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关系。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档案信息的易于管理性、安全性和共享性,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认纸质档案的价值。纸质档案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具有不可复制性、真实性、准确性等意义,是档案信息管理不可忽视的、不可放弃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并做好原始纸质档案的保存工作和电子档案的更新工作,将二者进行合理的衔接。总之,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势和客观需要,也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断完善自身的重要举措,对于档案管理的效率、质量和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一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五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档案十分重视,因为对文书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相应的对比能够在今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帮助。我国向来重视对于文书档案的保护和管理,因此在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手段开展工作,在目前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在开展相应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够在管理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本文旨在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背景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为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探讨与研究。

文书档案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是重要的资料和资源。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档案管理的需要,因为现代社会的文书档案十分复杂,要想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应当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断提升文书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文书档案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如果在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就会不利于先关工作的开展,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本文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背景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文书档案的凭证作用。

文书档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挥凭证的价值和作用,能够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有效的记录,并且能够在出现问题是起到凭证作用,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文书档案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格式和记录内容,具有客观习惯的特点,能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文书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对政府的人事调动、工作方向等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文书档案的凭证作用。

1.2重要的工作参考。

文书档案在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对相应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记录,通过这些记录能够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在文书档案当中能够对当时的工作效果、工作内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记录。也就是说,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之前的文书内容进行翻阅,能够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之前出现过的错误,更好地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3重要的宣传素材。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实时地报告,同时要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宣传。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信息作为依据,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文书档案对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进行了有效的记录,能够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宣传和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素材,确保宣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

2目前我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络技术利用不到位。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信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国在对文书档案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技术形式,就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文书档案的需要。因此,在开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当充分采用网络技术,这样才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档案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更加精细的分类。

2.2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虽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对档案的安全性产生了不良影响。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一些机密的文书档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被盗取的风险,如果这些机密的文书档案被盗取就会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对文书档案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档案管理的安全,减少信息档案的丢失、篡改、失效,减少文书档案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3文书档案安全性降低。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很好地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但是信息化的管理会对档案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档案系统进行有效的整个,注重对于文书档案的备份,这样能够减少档案的丢失和被盗取。同时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也会对文书档案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文书档案的丢失和损坏影响到工作的开展。

3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3.1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技术。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应当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相应电子设备的购买力度,并且要对档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进行探讨,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提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3.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定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尽量减少操作失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和责任感。

3.3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开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加大资金的投入,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采买质量较好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这样能够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背景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在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技术利用不到位、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以及其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我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不能够很好地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大背景下应当采取以下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规划。采取上述方法和手段才能够在管理文书档案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价值和作用,推动我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2]王丽.如何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j].科技创业家,(20):254.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六

(浙江省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几乎所有学校都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校最终的归因多半是:社会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盖过学校真善美的教育,“辛辛苦苦教五天,还不如回家混两天”.诚然,学生道德规范的缺失,固然也有社会道德失范、家庭教育失当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失误还是最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德育工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入。

大多数学校未能按《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脱离实际,抽象教条,教育形式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学校对德育教育似乎是很重视,但是德育教育大多以说教为主,重知识传授和空洞说教。比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全由教师口中说出,很难落到实处,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2.重智育,轻德育。

在教育质量大行其道的今天,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主要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现象频现。由于应试教育,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智育和德育的比例严重失衡,德育工作只有雷声,不见雨点,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个体差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的现状,思考如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何如此不强?说到底还是德育教育评价的缺失造成的。当前德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其德育评价中最重要的诊断、激励与抑制功能。一个学生犯了错,大多老师会说:“你怎么又犯错?”或“怎么又是你?”……学生很难有说话的机会,老师也往往不会听学生的任何解释。这样的话不仅伤了学生的自尊,更脱离了德育评价的真正目的。

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德育工作起着导向性作用。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提倡由以往注重甄别、选拔转向重视个体生命发展,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那么如何评价?怎样执行?这便成了当前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构建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评价往往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大多凭经验、印象给出,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教师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校德育教育的评价之中,既接受我之外的世界评价,也评价我之内的世界;既接受我之内的世界评价,也接受我之外的评价。让学生成为品德教育真正的评价者,可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在对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让他们拥有心的碰触,最终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当然,在保证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所谓给他们充分自评的机会还是以达到学生的德育为最终目的的,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激励或抑制的,并不是所谓的`让他们进行自我夸耀。

德育评价有了学生的参与,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曾有人做过调查,一位教师在一天的工作中与学生交往的次数达1500次,在这么多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怎样的呢?可见,教师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教师应抓住每一次德育教育机会,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当然,教师也并非是传统德育评价中的“掌握者”,而是以一名组织者、引导者或是激励者甚至是学生亲密伙伴这样的身份出现。作为一名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引导学生的德育评价最主要的就是以激励的方式来做好正确的引导,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的德育评价除了有其自身的投入与教师的引导之外,更应有家长的参与。家庭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毕竟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见证人,孩子的一步步成长甚至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反映在家长眼里的。因而,家长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如,对学生勤俭节约、孝敬长辈、热爱劳动等习惯的培养方面,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当然,由于不同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对学生德育评价也不同。何况现在一般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过分的“疼爱”,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也往往是表扬胜过批评,他们的有些评价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样的参与,将会导致孩子不良品德的形成。因此,正确引导家长对孩子的德育评价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把德育工作抓实抓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研究,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创新,构建多元开放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并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赵清正。构建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河南教育,2002(07)。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七

摘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乃至世界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发展速度极快的信息时代,大家在进行高品质的生活享受的同时,建设信息化,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势不可挡。本文就以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教学改革。

1.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1)教学设备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停滞不前。因为信息技术的飞快进步,经常出现“过时”以及“无用”的电脑教学方法,社会的进步远远超过了学校设备的更新频率,相比技术的进步,教学方法也明显停滞不前。我们了解到学校设备永远不可能赶得上计算机进步的速度,教学内容也达不到社会进步的速度,所以计算机教学慢慢被忽视,认为其可有可无。

(2)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不足。重视程度的不足,致使相关资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设备正常的维护,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荒废了设备应有的使用价值。资金投入得不到保证是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困难。不同样式的计算机以及家庭电脑的广泛应用,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当中,计算机也逐渐被应用,学生电脑基础水平大不相同。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学习的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依旧采取“零基础”的教学起点,这样导致了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所以信息化教育是“起点难”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急需处理的问题之一。

2.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1)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加强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采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及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将以往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改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掌握是教学的关键,通过运用虚拟技术重现或模拟真实的实践情境和工作情境,可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主要是协助教学的作用,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揭示形成和周围的前因后果,方便学生接受。课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度,不要使用太多的图片、动画以及给文本添加成完全不同的.颜色,简单地追求艺术作用,结果将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课堂的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浪费在了动画、文本颜色、声音方面,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了吸引力。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信息技术,要和以往的教学方式相互促进,扬长避短,合理运用。

(3)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以‘学’为主”的教学必须建立在极其丰富的“学习任务”前提下。学习过程就是通过整个软件实现目的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学习软件作用,而是学习任务推动整个学习过程。这样一来,对于软件相应的作用学生也已掌握了,还拥有了构建实现任务的功效。使用软件的能力仰仗于技术,会慢慢被遗忘,然而实现任务的能力却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的本身技能,是没有办法遗忘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必须照顾水平不一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水平不一的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全部学生都能完成主动学习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出现教学起点难以确定的情况。

(4)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首先,让每位教师通过身体力行,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了解,从而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普及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其次,运用再教育使教师的思维取得转换,将信息素养培养成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最后,增强资金投入,不要让资金成为扼杀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利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正常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联和,对于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传统教学思维早已深入人心,要想将这种现象改变,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曾涛.晴隆县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科学发展”优秀征文[c]..

[2]王定芳.信息技术和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的整合[a].校园文学编辑部.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八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导致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深刻改变,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为适应新形势,我们建设中小学校园网站要本着服务学校、服务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要充分发挥网站的“窗口、纽带、载体”作用,让每一所学校都体现自己的特色,让区域内的人们了解学校,加强家校沟通,让师生展示风采。

1.网站建设是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各级领导也都越来越重视单位的网站建设,将单位网站的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2.学校网站是进行学校形象展示、信息发布、内部沟通的重要阵地,具有快捷、无距离和随时随地更新的巨大优势,能够为上级提供了解学校的渠道,为友邻单位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学生、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3.学校网站的交互性能够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使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摆脱地理上的限制,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交流学习。

4.学校网站能提供广泛的资源共享,使更好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校网站不应塞满图片、java程序、flash、音乐等。事实表明,大部分浏览网站的人更加重视的是网站的实质内容,而不是花哨的东西。网站页面花哨的内容太多,势必影响浏览速度,浪费浏览者的时间,一个干干净净、条理分明的网站可以使浏览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让用户能高效、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2.栏目设置科学合理。合理规划网站栏目架构,按照学校的自身特点,正确定位栏目功能,做好一级栏目和二级栏目的归类,科学合理地规划首页面的布局、各栏目之间的关联等,各栏目发布的内容要大体均衡,不能出现有的栏目臃肿、有的栏目空无内容的现象。网站栏目设置不仅要涵盖学校教学、科研、德育、管理、服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信息,还要能够突出体现学校在某一方面的特色内容,能及时发布学校相关活动的图片和文字,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对学校的相关活动进行网络音频或者视频直播、点播,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互动、在线事务处理和网上便民服务等功能。

3.学校网站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新闻发送的平台,更应成为互动教学的平台。当前,学校网站只不过是一个电子公告板,网络更应发挥其交互性,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网站建设的目标也应是为教学服务。通过建设网络课堂、网络教学、网络视频教育、网络作业和网络考试等模块,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交互功能,使学校网站更有教育特色和优势,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满足培养学校信息化条件下人才的需要。

4.学校网站应成为一个下情上达的桥梁。学校是由学生、教师和校领导组成,学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广大学生,但目前存在着学生、教师与校领导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学校网站建设通过设立校长信箱、教务信箱、留言板等功能,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校发展。

5.学校网站应成为学生、教师展示风采的平台。网络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例如,通过在网站设立摄影、书法、绘画、音乐等专门的展示和评比的平台,向全网络展示学校学员和教师在各个方面的特长,提升学校形象。

6.学校网站建设应向成为一个“资源库”的目标发展,“资源库”不能等同于“素材库”。学校站平台应集成教学资源库或与学校资源库对接,为师生提供资源服务。此外,资源库的建设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人员之力,应是全校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在学校资源平台中为校内每个教师分配独立的空间,由教师个人自主管理,发布教师个人自建的资源。而且学校应对各学校资源库有管理、监督、质量评价、统计等功能,以便为下一步学校资源建设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1.人员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当前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最新的网络技术几乎能够满足学校网站建设的所有需求,但人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计算机高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学校网站建设的客观存在的最大因素。

2.网络硬件资源不够完善,服务器较为落后,网络带宽较窄,网络覆盖率不高等问题,造成网络应用不广泛,学生使用网络的比例偏低。

3.由于学校制度不健全,部分领导不重视,造成学校网站资源来源困难,不够丰富。广大教师、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改进的积极性不高。

4.学校站普遍存在网站栏目的设置较为冗余的问题。站内有好多功能相近、发布内容相似、无法定位的栏目,并且栏目顺序排列也较为混乱,主次不分明,重要栏目信息没有放在明显位置。

5.网站内容更新缓慢。学校网站因不能被大部分师生所重视,因此发布的信息量很有限,并且一些学校本身活动少、交流少,所以在网站上发布的内容就比较匮乏,更新缓慢,甚至会出现只有栏目而无内容的现象,以致无法吸引用户来浏览,久而久之点击率低,成为“死水一滩”,活跃度差,人气不足。

6.网站交互能力比较差。有的学校网站干脆不涉及交流互动内容,有的设计了互动板块,可里面的多数内容都是空的,或胡乱说上一通,没有实际意义,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用户留言了,而又长时间没有回复或者没法回复。因此,网站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缺少深层次、有意义的互动。

总之,建立功能完备、操作简单、应用丰富的学校网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实现学校信息化进程中,应注重以教学与管理应用为核心、软硬件并重、建设与应用并重的模式。通过制定相应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予以推行。这样才能使学校的网站建设和应用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九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关注的重点将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而,在此阶段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困难。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这些年农村的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仍是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事业费用支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还是危房。试想,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何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正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学师资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素质是制约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民办、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基础教育。现任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虽然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

(2)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上一级学校,或是调离现有教育教学岗位,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师资力量。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换散,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素质与能力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需求。近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且不少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与其所授科目不配套。

3.新课程改革的“城市取向”并不适应农村小学。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有明显的“城市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加之农村学校课程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长还是行政干部、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送出“农门”,进入大学,或进到城里。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农村教师和学生心中。而且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4.教学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县一级中心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村小当作小儿科,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旧制,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仅应从制度、机制上来改革,还应从人们的观念上来更新。因此,就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呈现的状况来看,理应从以下入手。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经费短缺带来的.困难是农村最大困难,无外乎是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的缺乏。构建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下限”投入是当务之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理应法制化,而且要重视农村地区差异,按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状况。

2.提高师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在切实落实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补助待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医保、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增加教师的发展机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应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国家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4.规范管理,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学校管理层要积极为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而努力,尽力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办好学校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5.转变观念,学校、家庭相互支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家长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因此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07,(11).

[2]高尚刚.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9).

[3]彭波.湖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1).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促使外国教育事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等的研究。这些研究兴奋点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

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风骚,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而言之,这种“整体化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工作为中心对各种德育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德育思路;以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为纽带来协调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培育学生应对特定社会境遇、道德问题的道德智慧;以学校德育工作为线索来协调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网络德育,构建立体交叉、合力最大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条高速公路等等。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德育工作者与教育者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德育工作要回归生活。

在90年代以前,德育工作者一直将德育视为一项道德规范、道德认识的传达活动、道德理论的教授活动,甚至认为它与一般的学科教学活动别无二致。其结果,德育工作沦为课堂教学事件,沦为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毫无关联的事情,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种无言的抵制情绪,导致德育影响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近年来,随之德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认为:德育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和源泉;一种合理的德育活动应该时刻保持与学生生活间的血肉联系,必须回归生活,获得德育活动的生动形象;德育必须在走进生活的同时将自己“隐藏”起来,着力构建一种“无痕”、“无言”的`德育形态。正是在此背景下,德育回归生活成为德育研究者们炙手可热的一个课题,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现实生活出发,使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儿童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法则对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道德就在自己身边,是为保障自己生活服务的”。[1]关注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历,努力构筑一种社会与个体发展所期待的道德教育,这正是德育回归生活的真正目的所在。在当前,德育到底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是日常生活还是非日常生活?怎样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与联系生活、面对生活的区别何在?到底是德育要回归生活还是面对生活等等,这都是让德育工作者绞尽脑汁的问题,是需要德育工作者给出创造性答复的问题。因此,德育回归生活这一问题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德育研究的现实和状况。

三、德育观念现代化。

当前,现代化是许多社会领域追求的目标之一,是社会实践追求创新和自我超越的表现。与之同理,德育也需要现代化,德育现代化的基础就是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的其他现代化内容,如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德育内容的现代化等都是德育观念现代化的表现与延伸。德育观念现代化是推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稳步前进的引擎,是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学者们对德育观念现代化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认识德育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德育视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能动因素来认识;对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进行反思和深究,提高德育目标、德育功能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切实转变德育工作的思路,创造一种服务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增进的德育观念形态;认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与教师间的地位,实现从灌输型德育向学习型德育、从规范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从道德知识传授向道德素质提升的转变;推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面德育的观念,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渗透德育、全面关注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发展的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顺利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

中小学德育不是一项面面俱到的教育工作,而是有其特定的关注对象、目标定位的,那种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都一股脑地放进德育工作的做法,即所谓的“大德育”,日益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所拒绝。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品德,如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关爱社会等品德。一句话,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道德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处世,学会用自己的道德“心”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非用一定的政治标准、法律准则等去参与社会生活,处理社会关系,这就是“小德育”。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发生。这一转变必将促使中小学德育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培育上,促使德育工作者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叶澜教授指出,德育具有四个层次的内容:最基本的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其次是责任心,再次是爱国,最后是追求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2]应该说,这一概括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是一个从爱己到爱人,从爱家到爱社会,从爱国到爱人类依次推进的过程,推己及人、爱及社会是当代德育应该具有的一种视野。因此,那些基础品德的培养正是德育的重中之重、立根之基,正是中小学德育的直接目的、核心使命所在。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的转变体现着德育研究者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认识的深化,体现着中小学道德教育正步入一个科学的轨道。

五、德育工作者专业化。

六、德育实验研究活跃。

要推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德育实验是一条有效路径。在探索中认识德育、开展德育、改进德育是当代我国德育工作的一大优势。同时,随着国家德育类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的有序化,一批有识之士、专业德育研究人员对德育实验研究青睐有加,倍受关注。随之,德育实验研究在我国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性认识。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中央教科所开展的“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体验德育研究”实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开展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研究实验”、肖川教授等人开展的“主体性德育研究实验”、山东师范大学戚万学教授主持开展的“活动德育模式研究”实验、江西省黎川一中开展的“3+1”德育改革、黑龙江省小学开展的“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广东省小学的开展的“信息化条件下德育课程改革”实验、重庆石柱中学校的“开发人性化德育校本教材的实验研究”等等。这些实验的开展为开拓我国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所有德育工作者重视和借鉴。

纵观上述研究焦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德育研究正日益呈现出面向实践、注重创新、专业发展的道路。这一研究势头的形成有助于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能,有助于拉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间的距离,从而为促使我国德育研究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功能。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儿童道德生活该如何加强.教育科学研究,(11).

[2]骆风.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11).

[3]蓝维.德育专业化的关键.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研究,(4).

[4]檀传宝.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教育研究,2007(4).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一

自苏州市教委提出“校校通”、“班班通”工程以来,我市中小学校掀起了一场校园网络建设的热潮。,全市学校实现了光纤专线接入互联网。校园网能干什么,已建成的校园网如何发挥它的最大价值,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以我们学校校园网网站建设的历程,来谈谈校园网网站建设方面的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我校校园网建立于月,内网各大楼之间用光纤相连,楼内通过100m交换机进行数据交换,节点分布到各个办公室、教室,真正做到“班班通”;外网采用10m光纤接入互联网,通过一台灵智接入服务器和一台宏基服务器为整个校园网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学校网站于4月建成,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我运用了惠信新闻系统免费版对网站进行改版,并通过管理程序对整个网站做了重新规划,分为学校简介、民主管理、特色教育、师表风采、教育科研、学校荣誉、学生乐园、网上课堂、课件交流、师生主页等栏目,对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宽带接入互联网以后,上网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网站上网,并络知识。我在每一台电脑上都安装了清华五行的信息过滤软件,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还逐渐提供了以下服务。

1、建立了聊天室和留言薄。

聊天室提供了实时文字交流,留言薄可以将文字资料存放在网上,随时供人查阅,这两个系统对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大有益处。但是网上的聊天室不利于学生进入,有了自己的服务器,在internet信息管理里为网站设置一个虚拟目录,提供对asp的支持,然后,从网上下载免费聊天室和留言薄的asp源码,通过管理程序进行一些信息的设置,就可以为自己所用了。我下载了一个红蜻蜓聊天室和留言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学生可以进行相互的网上交流学习,也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别人的帮助。在语文课上,老师就某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以同时分享全班的意见,充分利用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2、建立自己的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系统。

电子邮件的收发是学生上网的一个基本操作技能,但是依据信息技术教材上的网站,已经不能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了。用教材上指定的软件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并不适合学校校园网内部使用。而且现在网上提供免费邮箱服务的网站,“干扰”内容都很多,申请过程对于初次使用电子邮件的同学来说,可以算是比较复杂了。能不能自己在校园网服务器上提供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呢?有了需要,行动吧!

我通过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最终选定了webeasymail。该系统是基于windows平台,并服务于中、小型网站及企业的internet(英特网)和intranet(企业局域网)web邮件服务器。webeasymail支持通过浏览器进行系统以及用户设置,并可使用outlook等邮件处理软件或直接在浏览器中收、发电子邮件。webeasymail在未注册时的唯一限制是不能超过25个用户数,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功能上或者时间上的限制,而且申请电子邮件的方法及收发电子邮件都非常简单,最新版本还提供网络存储功能,对我们学校来说比较适合。

3、建立ftp网络存储空间。

电脑备课,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数据啦!自己的备课资料,可能在一秒钟之内全部丢失,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也许还会发生。使用ftp服务,可以保证24小时在线服务,并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您可以在任何一部上网电脑上对你的文件进行编辑修改。

但是,windows自带的ftp服务不提供多用户功能,因此,我选择了一个ftp专用软件,为每一位教师设置了用户名与密码,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方法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登录页面进行登录。点击登录之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即可。

我还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帐号,供大家临时传输文件,使用范围限定在校园网内部。

4、建立北小论坛和北小同学录。

在学生使用过程中,我发现留言薄的功能太弱了,不能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类处理,网上的'论坛服务倒是不错,于是决心建设北小论坛,并为论坛设置了“校园生活”、“教育科研”、“百科知识”、“绿色校园”、“网上阅读”、“动植物天地”、“诗词园地”等栏目。在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注册成为北小论坛的用户,然后让学生上网,通过百度搜索,收集相关的内容,共同建设我们的网上论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在上网的同时,一人提供的信息内容可供所有访问论坛的人共享,教师对学生发表的帖子进行审核,好的放入精华区,和内容不符的进行删除,确保了学生上网能够获得有效的信息,避免迷失于信息的海洋中。

我还建设了北小同学录,作为学生上网建设的另一个内容。我为同学们建立了班级,教会学生如何加入班级,学生在网上拥有了自己的天地,可以自由发言,寻找朋友,给朋友留言,上传自己的照片,上网的热情浓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上网的大部分操作,并逐渐学会了网上学习。

5、建设音频视频点播系统。

学校小星火电视台成立以后,我们制作了一些节目,网上也有很多优秀的音频视频,收集下来这么多的资料,我就建立了我校的“绿叶影院”,出于带宽的限制,现在只对学校内部开放。

6、建设优秀网络资源推荐列表。

网络上优秀的资源非常多,我经常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源,制作了上网绿色通道,这样,教师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方便多了,绿色通道上面链接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育资源”、“学科教育”、“网上学校”、“外语教学”、“少儿搜索”等一系列的网站,并都有相关的说明和链接。有了这样的网络导航,学生上网安全多了。

7、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

校园网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教育,本校师生在校园网使用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分散于各位老师的电脑中。我建立了教育教学资源库,将教师备课的资料、教案、各册课文的素材、学生的作品等组织起来,方便每一位师生使用。

校园网网站的建设要依靠学校每位教师的支持,教学软件库、资料库、素材库的建设,信息资源的丰富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校园网建设的完善,也将带来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使学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动学校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新的飞跃提供了扎实的基础。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今后若干年直到下世纪初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将实现一次新的飞跃。随着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权利,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得到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使这一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国家体育总局将2004年定为“农村体育年”,提出了“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主题口号,并确定了以“体育三下乡”为主题的活动。搞好农村体育,基础在学校。然而,农村学校体育却不尽如人意。学校教职工不重视,体育设施差,学生无兴趣,等等。笔者针对这一状况在本校进行了一年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思考和改进建议。

一、体育活动现状。

1、我校高中有11个班,高中学生总数463人。每班周有2节体育课。据笔者一年的观察:一般的体育课,教师先整队3分钟,慢跑300米或600米,然后就是解散,学生自由活动。即被人们戏称为“稍息、立正、解散”,这类课占76%;还有整队以后就宣布解散,特别是夏季的体育课,个别老师连队伍都不整就宣布自由活动,这类课占23%;极个别有领导听或者比赛的课,教师认真组织课堂,学生活动量大,但一学期只占1%。

2、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很少。我校每天有4个学生在为参加体考进行训练。其余学生在下午放学后的课外活动时间都是自由锻炼,有打篮球的,每天有20多个人;有打排球的,一般有12人左右;有打羽毛球的,一般有4、5个人。合在一起,占全校学生人数仅8.6%。

二、原因分析。

1、学校重视不够。

普通高中升学压力大,重视高考科目教学,而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要求就不如高考学科那么严格。再加之学校每天上9节课,下午5点20(夏季5点40)放学,晚上7点上晚自习。没有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生锻炼时间太少。行政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对文化课感兴趣,只抓语数英教学,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对体育课多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数年不听、不看体育课是常事。学校的行政会几乎没有一次讨论过体育活动的事宜。

2、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

首先,从客观上讲,体育教材内容重复单调,在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各年级教材内容大同小异,反复重复。根据调查,结果表明约有67%的学生认为每年体育课的内容都大致相同,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其它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乏味,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兴趣都不高。另外,由于场地器材不足,难以在教学中传授和开展学生喜爱的运动,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从主观上讲,受传统文化影响,家长、老师和学生认为,体育好和差不要紧,关键是文化成绩要好,体育课可有可无,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把体育课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对体育课一些比较正规的技术学习就会感到生疏和失望,易产生厌怠心理。

3、体育教师不重视钻研业务。

多数教师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行政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也就产生了对体育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师备课95%都能按时完成,但不足15%的`教师能按教案上课,通过座谈得知,80%多的教师认为备课是为了应付各类检查,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也基本上是把教案中的教学任务提出来,笼统的概括一下(客套话),真正进行二次备课的只有一人,学校对体育课上好上坏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随之上课开始散漫。备课本每年都“依旧如故”、“换汤不换药”。教师上课一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备课成了一种形式,久而久之成了一种负担。另外,多数体育教师不认真钻研教学方法,教法单一,态度粗暴,在教学中不一视同仁,对学生的要求脱离实际;把体育课当成“自习课”,玩一玩,放松一下,使得体育课名不副实。

三、思考与对策。

1、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刻理解和认识学生身体素质对一个人人生的重要价值。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又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有利时期,随着生理及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成熟,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个人的内心世界也逐渐丰富,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变得重视起来。开展好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2、加强对体育课与活动的管理。

学校教务处要将体育课与文化课同等对待,严格管理与检查。既要检查有无教师上课,还要经常听体育课;既要检查文化课教师教案,也要检查体育教师备课。同时,要按照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质标准,对体育课的质量进行考核,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质量意识;学期的质量考核奖,也应让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一视同仁进行评价。

另外,学校每天必须安排出时间作为体育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其中的一个项目,以保证学生每天能锻炼一小时。

3、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体育课上,他们的这些差异就表现得更加真实,自信的学生更加自信,自卑的学生反而更加自卑。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对自己运动能力一次又一次的展示,更显自信,与之相反,不擅长体育运动的那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出色表现,担心自己技不如人,怕被别人嘲笑,找理由请假甚至逃课。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乐趣,进而激发他们上体育课的热情。例如,在热身的600米跑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掌握速度,学生就会很自觉地完成任务,尽管他们所用的时间相差悬殊。再如,做支撑跳跃练习时,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的支撑物较高,且踏跳板距离较远,而另一组则相反,在保护与帮助下使大家通过自身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而言,由于身体形态各方面的因素,使一部分女生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惧怕,怕自己跑不快,跳不远,怕别人嘲笑,因而会想方设法逃避上体育课。对于这些现象,体育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才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选择参与适宜的体育活动,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反而还会促进血液循环。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帮助他们建立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使他们懂得:人的生长发育,一般经过三个时期,即生长发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体育锻炼会有不同的作用,生长发育期从事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成熟期会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衰退期则可以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忽略了这个阶段的身体锻炼,造成如脊柱弯曲、驼背、呼吸机能差等,到成年则将无法弥补,成为终身遗憾。因而,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改进教法,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懂得有一个好的身体不仅是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有力保证,更是对家人和社会一种负责的做法。

4、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学校要将体育教师与其它文化课教师一起进行继续教育的管理,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庆祝等“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体育文化导刊》,2004(8)。

[2]余梦兴“城乡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及对策”《体育函授通讯》,2002(18)。

[3]李莉“农村学校体育应具有独特性”《体育科技》,2002(3)。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三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丰富,但相对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匮乏。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新课改的突破,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须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问题进行多层面研究,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对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渗透研究。

1人文教育的含义及其与生物学科的关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我国最初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有教养、化成、规范人类行为的作用。春秋时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主张二”和“礼”,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在现代,“人文”又有了一定的发展,简单说来,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爱人,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也叫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一直以来人文教育的阵地都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生物属于自然科学,好像和人文教育关系不大,但是,古往今来,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哪个不是品德高尚,受人敬仰。自然科学取之于自然,但用之于人,如何利用体现了它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生物学科中所体现的对生命的尊重、对健康的教育、对环保的教育都和人文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四

摘要:中小学教师权益是中小学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教师作为普通公民的权益和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所特有的权利。它是现代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基础教育实现其育人价值的根本保证。目前,中小学教师正当权益遭受侵犯的现象较为普遍,原因主要来自认识、法律、学校管理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中小学教师的正当权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向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承担着关乎成败的重要作用,因而社会各方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相应,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小学教师权益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就这一问题略陈己见,以就教于大方。

“教师权益”是今天教育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但在中国教育学术界却还没有正式的“名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权益”的解释是“应该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权利”。这种诠释与“权利”十分接近,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权利”解释为“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因此可以认为,所谓教师权益,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它是国家对教师能够做出或不能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做出或不能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在法律层面上,人们更多地使用“教师权利”这一术语。

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者大多将教师的权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师作为普通公民的权益,主要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和监督权等;另一类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所特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参与教育管理权、培训进修权及申诉权等。

教师享有正当的权益,是现代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从伦理学角度看,公正是“行为对象应受的行为,是给予人应得而不给人不应得的行为”,其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只有当社会成员均享有与其承担的义务相对等的权利时,才能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公平。因此,中小学教师享有正当的权益,即享有与其承担的社会义务相对等的权利,是现代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体现。

教师权益和教师人格并存于教师身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从法律层面上说,人格是指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教师人格确认了教师应享受相应权益的主体资格。没有教师人格,就无从谈起教师权益。而从伦理层面看,教师全面合法地享有自己不可侵犯的权益,又可确保其获得应有的教师人格。只有当一名教师的人格和权益都得到合法、全面的保障时,他才有可能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尊严。而只有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完整个人尊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人格独立、人品高尚、自尊自强的社会新一代。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见,中小学教师权益在基础教育实现其为培养社会年轻一代奠基的价值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尽管中小学教师的权益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教师的正当权益并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其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甚至十分严重。

(一)教师难以行使正当的教育教学权利,不能确保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我国教育法律的规定,自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首要的合法权益,其基本含义是指教师能够依据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结合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自主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在教育教学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依据课程大纲自主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和剥夺教师的这一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教师的这一基本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侵犯。

1.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得不到学校的信任。一些学校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侵犯了广大教师的人格尊严。

2.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在中小学普遍推行学生评教制度。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学校将之推至极端,使用所谓“多功能测评议”的教学测评机器,让学生当场按按钮给教师打分,这个系统每隔五秒钟会自动采集全体学生的数据,将其汇集到校长办公室,并绘成“曲线”、“柱状”图形,反馈给正在讲课的教师。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国际公认的专业自主原则(对教师课堂教学而言是‘课堂自主原则’)。这样的教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只能给教学造成混乱。而且,由于学生不停地在给你打分,教师如坐针毡,决不会形成良好的、轻松的教学心境”。

(二)教师的劳动得不到能够体现其劳动价值的报酬。

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是现代社会分配的一个基本原则,可是,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却没有能够获得与其劳动等量的报酬。2.我国《劳动法》第五章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我国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却较为普遍。尽管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杜绝这种现象,且境况大有改观,可目前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另外,即使教师拿到了工资,也未能如数获得,不少工资已被变相克扣,克扣的形式五花八门。在部分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已低到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但却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费用。4.一些民办中小学教师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不能获得报酬或者全额报酬,违反了《劳动法》第五章第51条的有关规定。

(三)劳动时间严重超出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普遍存在劳动强度过大的情况事实上,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普遍超出国家《劳动法》的规定,因为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各种问题不可能只在教师工作的八小时以内出现。因而,任何一个教师都要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及家访,也难免加班加点进行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工作。有研究者统计发现,教师日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有些学校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更长达15个小时,劳动强度之大令人不可思议。在一些农村高中,教师只有工作日而没有休息日,一周上满七天是正常的,如果休息了一天,反而就不正常了。寒暑假对于一些教师和学生来说,不是休息时间,而是补课的大好时机。过大的劳动强度,不但侵犯了中小学教师应该享有的休息权,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四)教师的人身自由、安全和健康等权益得不到保障。

作为公民,中小学教师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权。我国《教师法》第六章第29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针。”可是实际上中小学教师的人身自由、安全和健康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较为普遍的问题是:

1.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实行特殊的“政策保护”:只允许中小学教师以外行业成员横向流动,而不允许中小学教师流动到基础教育系统之外,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虽然现在政策上允许教师自由流动,可实践中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教师仍属于“单位人”,只能固定在一个单位中、一个岗位上,终身不变。由于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工资等因素的制约,教师丧失了自由流动的权利,进而丧失了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2.面对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庭的压力,绝大多数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已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3.各地教师被殴打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人身安全受到侵犯。

4.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享受应有的医疗、体检等保健。

近年来在教师人身安全方面出现的令人不能容忍的新情况是:一些学生也肆无忌惮地侮辱、殴打教师。某地三名初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用下流的语言调戏未婚女教师,之后又几次殴打另一名教师,并曾致使该教师血流如注,当场昏倒。连学生都敢殴打自己的老师,这其中涉及的已不仅仅是教师人身安全权益问题。

中小学教师能否享有自己应得的合法权益,不仅仅涉及到其自身利益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概括地说,中小学教师正当权益遭到侵犯,在以下几方面产生的负面作用比较大:第一,教师队伍整体道德水准下降;第二,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普遍,不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三,教师专业发展会因缺乏动力而难以持续;第四,教师待遇和社会声望的低水平徘徊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一代加入到教师队伍之中,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将会因此而困难重重;第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因缺乏师资配合而存在夭折的危险。而这些严重的后果,最终将导致我们难以通过优质的基础教育师资而培养出人格完善、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社会年轻一代,基础教育担负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使命恐难实现。

(一)偏颇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教育是“上施下效”的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绝对权威和远远高于学生的地位,“师道尊严”是中国教育文化的一大特征。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人们对教师、师道的认识达到了“神圣化”的地步。先秦时期,我们曾经把教师当作偶像,与天、地、君、亲并列在一起加以崇拜,视教师为“圣人”、“君子”。与这种无条件的尊师相伴的是对教师过高的期待和要求,人们认为,教师担负着向年轻一代“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任,不能也不应该出现问题,譬如不能也不应该动辄言“利”,因为君子曰“义”,“小人”才曰“利”。作为君子,教师只能讲究修身养性,追求高尚和奉献,“止于至善”。这种偏颇的认识大大缩小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言行空间。在这种文化场中,人们一旦发现教师有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的言行举止,便会极其苛刻地对教师大加指责,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教师的不满和失望。无条件的尊师和神圣化的认识,给教师造成很大的职业压力,而且不管工作多么繁重,面对加薪的要求,教师总是不能理直气壮,所以教师的工资报酬一直低于其劳动价值。

(二)乏力的法律支撑。

通过上文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权益能否得到维护,与法制(治)状况息息相关,这又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1.教师依法争取或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还很不完善,这就造成教师维权无法可依。而已有的法律文件,有些表述语焉不详,有些规定与政策相矛盾,给具体操作带来不少困难。

2.无法可依,尚可以通过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来加以改良,而有法不依,却反映了有些部门和领导的法律意识的"缺乏和依法治教的.不力。教育领域内有法不依和违法的情况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存在。例如,某地方政府于初规定,今后哪家学校乱收费,不仅将按照乱收费的十倍数额扣减学校的教育投入经费,而且校长也会因此丢掉饭碗。这一禁令虽然反映了地方政府部门治理基础教育乱收费的决心和力度,但其中扣减学校教育投入经费的规定,却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而现实中,这样做的地方政府还有很多。再如,我国《教师法》虽然明文规定教师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可是一些地方仍然在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教育法治的软弱无力,是某些部门和个人敢于以身试法,公然侵犯中小学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环境因素。

(三)不科学的学校管理。

学校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生活场所,他们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维护程度,首先最直接地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文化建设等是否与教师的权益规定相一致上。中小学校在办学和管理过程中,有些方面不利于中小学教师权益的保障和维护。这里仅从两方面略加阐述。

1.学校领导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制订的规章制度明显地与国家有关保障和维护教师权益的法规相抵触。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其基本内涵是校长负责、校务委员会审议、教代会民主管理与监督、党组织保证监督四位一体。但在部分中小学中,教职员工的民主管理纯属子虚乌有,教代会形同虚设。学校制订的有关规章制度,几乎是由学校少数领导者,有时甚至是校长一人决定。有些规定(如教师的工资与学生成绩挂钩)明显缺乏法律依据,严重侵犯了教师的权益。

2.缺乏合理评价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指标体系和及时调整教师劳动报酬的有效机制。现在中小学评价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根本指标是教师每周课堂教学时数,而事实上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上课,从上课前的备课到上课后的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生、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等,都属于必要的教学工作。然而除上课外,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其他教学工作都没有纳入工作量考核之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大打折扣,教师获得的工资报酬肯定低于其劳动价值。此外,如何及时调整教师工资报酬,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规定及有效的执行、保证机制,中小学的教师工资水平长期“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四)失真的媒体报道。

很多媒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关注教育事业,本来是好事,但是我们也遗憾地发现,部分新闻媒体在有关报道中存在“扬生贬师”的现象。失真的报道,不但不会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不利于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不利于社会公众客观地认识教师的劳动价值,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客观的新闻报道,本身已构成对教师权益的侵犯,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教师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一个致因。

(五)肤浅的教育研究。

教师问题虽然在教育口号层面上颇受关注,但仔细梳理一下就会发现,教育理论界对教师的研究十分肤浅,如教师劳动价值、工作评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人们往往重视探析新课程对教师的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以及教师角色、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等问题,但很少有人认真研究教师付出如此大的心血后,他们应该得到怎样的合理回报,如何去获取合理回报等问题。科学理论支撑的缺失,是中小学教师维权艰难的一个原因。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保障和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师的地位和职业性质,将教师从“圣人”还原为凡人,将教师职业“去神圣化”。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尽快出台与《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相配套的保障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实施办法或规定。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对于违犯教育法规的事件要认真对待,及时查处。

3.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

4.科学认识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建立和健全全面发挥校长负责制功能的管理机构,健全教师民主管理环节;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控制在教育法规许可的范围之内。

5.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要公平地对待教师,积极创造适宜教师权益保护及行使的社会环境。

6.加强教师理论研究,重点研究科学的教师劳动工作量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工资报酬调整机制的确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的合理实施及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等问题。

权益意味着人格、尊严。拥有人格和尊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拥有人格和尊严的社会新生代;拥有人格和尊严的社会成员,才能支撑起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尊严。这就是本文的根本出发点。

注释:

[1]笔者查阅了《教育大辞典》、《实用教育大词典》、《心理学大词典》等国内出版的主要辞书,发现这些辞书中都没有“教师权益”这一词条。

[2]黄崴主编:《教育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版,188—191页、188—189页。[4]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版,217页。

[5]李启咏:《过度监控是对教师人格的侮辱》,http://www.cyol.net/gb/zqb/—07/05/content_487250.htm。

[6]孙占杰:《管理不能侵害教师合法权益》,http://www.ep—china.net/content/president/c/074003.htm。

[7]李菊华:《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第1期。[9]引自《教师尊严受了侮辱,谁来保护》,[11]参见《学生打老师为什么就不是新闻不用追究?!》,《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20日。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五

人文教育在初中英语中的渗透要注重渐进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在实施上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观念上强化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融合、教材处理上挖掘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教学方法上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上突出人本主义立场。

初中英语是学生培养语言素养,提升外语听说读写技能的主要平台。

学生以英语课为主线,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对英语各项技能的锻炼和语感的培养达到顺利自然的运用英语之能力。

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从英语学习中感受到英语背后厚重的英语文化,并以英语学习为中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升人的人文素养为目标,重点提炼知识中的人本内容,并将其以不同形式传达给受教育者,使其在内心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品德修养,逐步提升自我内心境界和文化修养。

人文教育围绕一个“人”字展开,一切都要以人的成长为依归,在内容选择、内容传授、内容评价等方面都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准绳。

在教育教学上,人文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并通过教学过程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很好的感悟知识背后厚重的人文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品质,实现自身内在的不断提升。

二、人文教育的实施原则。

1.渐进性。

所谓渐进性,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口吞”,要在不断的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内在含义和深刻意义。

初中学生的情感发育正在处于高峰期,其性格培养也正在可塑期,人文教育如果能够顺应学生情感的发育规律,发挥其积极地正面影响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要首先明确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文教育特点和学生情感发展以及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规划,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2.实践性。

实践性强调人文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头传授”和“书面作业”。

人文教育更偏向于价值观教育,是从教学内容中抽取出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过程。

所以人文教育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认和感知。

而这种感知需要在实践中去把握,去体会。

人文教育不仅仅靠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教材、吸收内容,更需要学生成为内容中的主角,成为实践的主体,进而更好的体会到人文教育的真谛。

3.灵活性。

人文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单元,它是各门科目中共有的成分,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和健全个人的必备元素。

人文教育并不是单独的以开课的形式才能进行,实际上每一次社会实际、每一次课外讨论、每一次师生交流都能够成为人文教育的机会。

强调人文教育的灵活性,就是要让人文交友无处不在,形式多样。

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出现,在课外也能够延续至学生的生活当中,使人文教育的效果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而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尝试多种教育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人文教育的实施方法。

1.观念上强化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融合。

很多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育时还是基本维持着旧时的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在教学思想上并未做与时俱进之改变。

其实,初中英语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章节都是教师可以发挥人文教育的阵地,关键是教师是否能做个“有心人”。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在进行请求、道歉等基本语言教学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unit3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在进行过去式叙述的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丰富学生对ufo的认识;七年级上册《unit8whenisyourbirthday?》主要围绕着谈论日期展开教学,而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全班学生传达关爱同学的思想,通过记录本班所有同学的生日,并鼓励同学在其生日那天送上祝福,以此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教材处理上挖掘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内容的契合点。

英语教学内容在人文教育方面有着很多的契合点。

这些契合点不是强拉硬套的,而是教学内容中自然流露的,教师可以自由顺利发挥的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材处理时,在把握教材教学重点内容的同时要放宽眼界,拓宽视野,找寻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可以进行人文教育的点,以点带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

除了上面介绍到的三个单元蕴含的人文教育内容以外,几乎每一个单元教师均可以做人文教育的发挥。

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5doyouhaveasoccerball?》就可以以英式足球和美式足球为突破口,为学生介绍englishsoccer的来源与发展;八年级上册《unit5canyoucometomyparty?》可以以派对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国外派对的举办情况以及在个人接受派对邀请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教学过程上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应对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和学情而准备的。

教学方法的不同是背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不同。

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学案导学法等都是一线教师常用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在不同侧面渲染了英语课堂的氛围,凸显出了不同内容所具有的特点。

在进行人文教育时,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体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goodmorning》可以以情景教学法为手段,将班级设置成为一个学生自由交流的场景如英语角、食堂、新生晚会等,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下交流,并认识到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国外礼貌用语、自我介绍等的表达和基本用法。

教学手段的丰富也是调动学生兴趣、提升人文教育效果的方法,经常性的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增强人文教育的感受。

4.教学评价上突出人本主义立场。

人本主义立场是人文教育的基本立场。

“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也是目前教育界的主流声音。

初中英语的教育评价同样也要突出人本主义立场。

具体的应该做到对量化评价的适当把握和对质性评价的灵活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丰富和人性化,使评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沟通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六

摘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关乎教育技术能否切实、持续地发挥支持教学改革的作用。就教育技术培训实效性的问题,粗浅地分析影响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构支持教育技术能力持续有效发展的模式。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第一轮已基本完成。但培训的实效性如何,这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地区在完成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就很少再去关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发展状况。其中似乎有着这么一条大家共同默认的假设:教师在拿到培训合格证后,他就已经获得了教育技术能力,从此就可以独立行事了。这种假设如果成真,那可真的让人兴奋。但对培训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际运用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化。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少部分教师参加完培训拿到合格证后依然是重归故道,没有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这其中固然有教师的态度问题(有些教师从一开始参加培训就带有强烈的功利心理),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另一种情况则较为普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解决具体问题,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技术支持方面的、设备设施方面的、学校管理策略方面的,等等。很多教师在技术整合教学的实践中,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上,“电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情况给出一个提示:“培训”还不能算圆满结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学应得到有效支持,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培训迁移理论也认为,培训不是受训者单纯地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者在迁移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培训迁移不仅发生在培训后的短时间内,更关注受训者怎样才能在长时间内持续地使用所学。由此看来,培训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从培训角度看问题存在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是采取分期、分批的集中式培训。优点是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效率,有利于系统地传授教育技术的知识,革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具有教育主管部门强制参与的性质,可引起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普遍重视等。这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很有价值的。但培训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持续时间短。一个培训周期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培训者希望培训能带给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受训教师也期望培训能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能力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得到较大提高是很困难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短期培训的结果主要是,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得到提高、观念有所触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得到训练,但教师技术整合教学的能力难以得到切实、根本的发展。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后,还难以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运用教育技术来解决,从而易导致学而不用,用而不活,最终难以坚持。如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持续发展就成了问题。2.2批量化生产。集中式培训虽有规模效应,但缺乏针对性。一大批学员集中到一起接受培训常常会使培训工作从学员的一般情况着手,而参加培训的教师既有年龄的差别、学科的差别,还有学习能力和经验丰富程度的差别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差别,这些都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影响因素。而集中式的培训却难以照顾周全,因此也难以使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如何使教师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是个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3脱离教师工作实际情境。培训是去情境化的或者拟情境化的。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几乎完全脱离了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境,类似学科教学式的,讲授内容多是理论、程式和规则。案例教学关注到理论结合实际,但它所教授的是一般过程和方法,也很难顾及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等的教学实际。事实证明,教师在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回到工作中还是难以有效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遇到困难。

2.4考核倚重培训结果。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需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以证明达到了培训目标;合格率的高低也常常是评估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重要依据。这就使得考核非常看重培训结果。相当部分的教师把追求合格证作为参训的目的。这种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的学习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切实、持续、有效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5教师需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都很忙,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再让他们腾出时间专门来参加培训,势必增加他们的负担。如此,要想通过将短期集中式培训常规化,来解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2.6淡化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各个环节中都是没有学生参与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培训从教师的教入手,而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中心和依据,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发展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也是检测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根本依据;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保证。所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不能没有学生的参与。

3建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自主发展模式,支持训后持续发展。

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到,为了保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支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促进教育技术能力的持续有效发展,建构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是很有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要保证这个过程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单靠他训为主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显然是很困难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发展的主要资源,学生则是这个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反馈者、检验者。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最了解教学一线存在的问题;教师作为成人和知识工作眷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这些使得教师育邑够做己专业发展的自我指导者、自我培训者。这是保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持续、长效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研究支博教师自主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有很多,其中不乏注重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的专业发展思路,但研究多是概念上的探讨,可行性不强。现实的需要是,建构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自主发展的模式,让教师能用、好用,用了见效。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七

新课标对高中教育提出了要设计三维目标的要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对高中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出的要求。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技能目标,生物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新课标面对新形势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标。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能力。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课程目标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八

作为文化大国,我国每年虽然也有不少影视作品上市,且呈现出“井喷”的趋势。

然而笔者以为,由于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度关注和文化认同感,一些影视作品一经问世,大家便知其是“烂片”,比如《神马都是浮云》;有些则是拙劣的“嫁接”,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有些则是为了无厘头的滑稽闹剧和“娱乐至死”的媚众心态去游戏人生,如《小时代》《不二神探》《心花怒放》《三枪拍案惊奇》等。这一切的“文化贫血症”,其根源真正在于我们影视作品缺乏对现实人生的真切关注和深度挖掘,过度的商业化、娱乐化和功利性严重损害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性。相形之下,韩国影视作品不醉心于戏剧手法和编造宏大叙事等影视媒体的手法,反而在小故事的日常叙事、弱势群体和人文情怀的深度关怀等诸多方面胜出我们不少,比如《母亲》在一件谋杀案中,讲诉的是母子深情;《太极旗飘飘》则是民族内战中,兄弟手足情深的感动;《大长今》全方位式的韩国饮食文化,则令人惊叹不已。这一切都令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受众和青少年学子,在一定程度上深切感受到了从未有的视觉享受和心理震撼。于是,众多青年学子和普通受众倾心于韩国影视文化就不足为奇了。但作为教育者而言,所有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因为“如果说单纯而独立的个人习惯力量已不小,那相互结合而成的集体力量则可谓强大无比”。韩国影视作品正是在无形之中,不仅结合了人文因素中诸多积极有利因子,还结合了社会现实问题,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文化教育效应。

首先,韩国影视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因子,对于学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有着明显的作用和意义。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有41.1%的人认为韩国影视文化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理念,22.4%的人则认为韩国影视文化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只有近35%左右的学生群体认为韩国影视文化无助于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8](p24)。尤其是《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大长今》等家庭伦理剧,其所提倡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以及行为准则,使很多学子们能看到了相互关爱、孝敬父母等儒家礼仪规范和道德理念。可以说,这种文化的亲和感,是我们许多学子醉心于韩剧文化的最大原因所在。不仅如此,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也可看到,有许多学子甚至为了看韩国影视,不惜重金去学习韩语。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由于东亚文化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韩国影视以《大长今》《明成皇后》《商道》等影视作品为代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回归到中国,它所经历的文化循环“漂移”和百年文化“寻亲”经过现代传媒技术的整合,得到中国学子群体的普遍认同。而令人汗颜的却是,我们的影视作品在迈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娱乐至死”的文化效应被无限放大的时刻,各种庸俗和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则充斥于媒体受众群体中。难怪出于青春期可塑的学子们在一遍遍咒骂“烂片”的失望中,转而沉迷于韩国影视作品不能自拔。此外,以《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孤胆特工》《老男孩》等为代表的影视作品,所传递出家庭情感的民族视野,正是处在憧憬爱情和事业的青春期学子心中最为渴望和亟待的“家园”情结所在。正是基于此,笔者以为,韩国影视作品中所特有的人性和文化的亲和力,使其在具体的文化传播中得到了中国广大受众的青睐。

其次,韩国影视作品中的社会问题自觉意识,更能诱发青年学子和受众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

韩国导演黄赫曾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我们被世界改变。”正是这种文化追求,使得韩国影视作品不但对现实问题深切关注,还表达出草根社会的原生状态。比如《不可饶恕》则是通过一桩惨烈的谋杀案,揭露出人性的恶与善,法律正义与现实困惑;《熔炉》以光州聋哑障碍人学校的性暴力事件为蓝本,引发出了人们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和反思;《杀人回忆》以1986-1991年期间发生在韩国华城市的连环杀人案件,能促发人们对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命关怀,以及对产生社会阴暗角落原因的深刻反省;《生死谍变》所突出意识形态下的情仇爱恨,使得人们在惋惜中,更能深入反思特殊历史社会环境的人性悲剧。加之,韩国影视作品一向又以制作精巧,形象俊美,服饰靓丽,情节曲折而著称,而这种“集束”文化经济的影视文化效应,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青年学子的人生奋斗激情和意愿。

尽管韩国影视作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韩国影视作品中的.负面因子也不少。

其中一些所谓励志的青春剧和偶像剧,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社会现实环境,容易造成青少年学子不切实际的行为和想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于影视文化效应的需要,韩国影视作品中存在着许多虚幻和浮夸的不良因素,将会对我们的青年学子产生许多不良的文化效应。

以韩国的偶像剧为例,这些影视作品大多数离不开高富帅的俊男靓女和一掷千金的豪门作背景。比如《哈佛爱情故事》《浪漫满屋》《皇太子的初恋》《守护老板》《秘密花园》等影视作品,其所渲染的赤裸裸的“感性消费”,已经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不少人间悲剧。特别是对于处于风华正茂、可塑性强的高校学生,在相对宽松的校园环境中,他们极易接受这些“集束”经济文化效应包装起来的行为和理念。韩国世宗大学的金京昱教授在评价韩国影视作品时曾说:韩国影视作品“那些在历史创作中饱受痛苦的主人公,面对死亡,经历前所未有的悲剧。即便如此,这类作品并没有直面历史的伤痛和旧时代的黑暗。取而代之的是幻想和怀旧、新派通俗派剧和感伤主义和退行的情绪”。比如最近热映的《鸣梁海战》就有过分夸大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在其中,而忽视了真实的历史原貌;以《咖啡》《明成皇后》等为代表的韩国影视剧,则具有扭曲史实,美化傀儡帝后的正义号召力量,充满了一股虚无缥缈的自我满足感倾向。这一切当然与韩国影视产业文化上的独立和文化输出的独特发展思路,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一切假如为我们的广大受众所接受,那么其后果将不言而喻。我们的青年学子不仅会因此迷失人生发展的合理目标设计和判断,还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严重的隔膜感。

第二,由于影视作品具有很强娱乐文化因素在其中,韩国影视作品所奉行的情感路线,很容易促使青年学子和广大受众沉迷在一种虚幻迷茫的世界中。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兼之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弊端,使得广大受众中的草根群体,尤其是青年学子特别需要影视作品的娱乐放松和审美愉悦。而“韩国影视大多数走人情、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受众”,往往会被韩国影视剧演绎的虚拟生活空间所迷惑和引诱。不仅如此,韩国影视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没有摆脱“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世俗观念,更没有摆脱“媚众”的文化理念。以《宫》《皇太子的初恋》等为代表的韩国影视作品,一方面,使广大受众和青年学子产生了许多不良的理念和行为,比如拜金主义,消费至上,过分追求相貌等不良观念和行为,可谓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由于此类影视剧的文化影响所及,国内近几年来模仿韩剧的作品也可谓屡见不鲜,这就使得本来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学子更加迷茫和困惑,也极易滑向负面影响的深渊。

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模板19篇)篇十九

陈锡萱(特级教师)。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老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但是,重人文轻基础,重理解轻运用,重分析讲解轻语言训练的现象时有发生,高耗低效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整个语文教学中负荷最重的一个板块,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或高效呢?我认为突出语文课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日标尤为重要。

第一,要制订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日标是师生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也就是通过教学,学生应当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质量的标准。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效益。

有效的教学日标应与课标中的总日标、年段目标、教材的编写意图相一致。所定的课时目标应当是全面的:既有思想情感方面的日标,也有语言训练、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应当是适度的:难易适中,内容适量;应该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应当是分层的: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行为的标尺,不应当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不应当目标与行为两张皮――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更不应当遗失目标,随心所欲,摸黑行船。老师们应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目标的指引下展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教学活动,在目标的指引下奔向成功的彼岸。

第二,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提炼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我们施教的主要凭借,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一篇课文往往存在多种教学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等。作为语文课,我们应当关注的只能是语文核心价值。应重点挖掘文本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当达到的教学目标,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一篇课文,具体教什么,要根据年段要求、学生实际、文本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重构。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要把最有语文价值的、最适合学生水平的部分作为这个学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一篇课文,同一个年级,不同的教师教,教学内容不同的例子很多。例如,人教版四年级《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一位老师教学时,把目标指向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内容选定为“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聋哑青年什么样的品质”。另一位老师的目标是“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前者把力量用在了感悟、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上,没有抓住吾文课程学语习文的特点来选择内容;后者从文章的表达形式人手,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在刻画人物品贡中发挥的作用,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细致入微地、生动地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显然,后者的教学目标符合语文课程要求,能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到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达到让学生言意兼得的目的。

人教版三年级有一篇课文是《燕子》。该课的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对于这一段的教学,教学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一位老师侧重让学生体会小燕子的美丽可爱、活泼机灵,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另一位老师则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用优美的词句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和整个外形。该老师在教学中有这样的环节,她说:“燕子还有头、眼睛、爪子等等,为什么作者不全部写下来呢?”学生说:“作者是抓住最能表现小燕子美丽可爱的几个点写的,没有样样都写。”该老师趁势总结:“对呀!这就叫抓住特点写。我们写一个事物、一只鸟、一个人,都应当抓住特点写。本文作者抓住特点写,就写出了燕子的美丽可爱。”该老师还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乌黑发亮”和“黑黑的”,“剪刀似的”和“树权似的”体会用词的生动形象,启发学生在读中发现这段话中的词语字数相等、结构相近,读起来朗朗上口,像诗歌一样好记、好背的特点。在她的鼓励下,学生很快就背会了这段话,把“乌黑发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等词语连同这种表达的句式全都收藏进了自己记忆的仓库,实现了语言积累。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是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效少。”叶老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语文学科学习的直接对象是语言形式,是语言本身,而其他所有学科学习的对象都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首先,要瞄准言语特点、表达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重点组织教学。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一要选学生必须学习的,如生字新词等。二要选学生想要学习、充满期待的。学习的本质是实现最近发展区,要依据学生的欲望,选择他们兴趣十足、跳一跳够得着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古诗词教学,有的经典篇目小学有,中学有,大学还有。学生年龄不同,学段有别,理解、感悟、品析的广度和深度就不可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切忌面面俱到,要学会舍弃,学会集中力量解决最有价值的一两个问题。

再次,要依据认知规律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在小学阶段,阅读一篇课文,一般情况应该是“认识领会――语言积累――技能运用”,就是要在学习理解、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并学会举一反三,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去迁移运用。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形式,教学的航标要更多地指向于“怎么写的”,而不是“写了什么”。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语习文处多动脑筋,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三,要真心实意地“让学”,让“教”更好地为“学”服务。

首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人”。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已知什么(现在在哪里),需要什么(要到哪里去),困惑的是什么(有哪些困难),容易忽略的是什么(似懂非懂、浅尝辄止的地方)。然后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最需要的地方人手设计教学方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释疑解惑、跳起来摘果子。

其次,上课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三要”,一要注意察言观色,看看学生对当下的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并适时组织调控;二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发现差错加以指导,根据出现的问题调整方案;三要学会等待,学生的学习和领悟有个过程,当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指导后,要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切忌为了赶进度、出精彩,只和几个学习好的学生你来我往地对话,不厌其烦地挖掘教材的深度,而把大部分学生晾在一边。在“让学”的语文课上,教师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时而把他们引向热烈的讨论,时而让他们进行深沉的思索。讨论时,学生畅所欲言,智慧的火花频频闪现;沉思时,学生潜心会文,圈点批注,感受着文字的张力,体悟着语言的温度,积累着对话的资本,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主体的地位,教师发挥的只是组织的作用、唤醒的作用、激励的作用、服务的作用。

再次,教学时要敢于“放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课标始终提及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不放心、不放手,牵得太紧、统得太死的现象仍然很普遍,串讲式、问答式的课堂不在少数,这与“让学”的精神和课标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在字里行间,在词句段的关系和关联中,在叙事情节的曲折交错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在阻塞处疏导,在衔接处穿针引线。自主前提下的合作,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智慧互补,情感交流,资源共享。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鼓励他们发表见解,注意倾听,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探究是在已知的前提下,对未知领域进行某种推测和揣摩,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亲历过程,体验过程,享受过程。对于小学生的探究,不应要求过高,只需培养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不必过于重视探究的结论。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即使有一点小小的发现,或能说出自己的困惑。提出一两个问题,都应给予鼓励。

乐于表现是儿童的天性,老师要多为学生搭建朗读的、争论的、讲述的、习作的各种平台,激发他们浓厚的自主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展示中运用语言,丰富认识,在展示中增长智慧,获得发展,在展示中体验成功,享受语言表达的乐趣。

教师手里有千万顶“高帽子”,要善于适时地戴在每一个学生头上。激励和赏识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汽车的引擎,是人们前进的外在动力。激励和赏识学生是一种教育方法、一种教育态度、一种教育思想,是“让学”精神的明显体现。让我们的学生因赏识而愉悦,因赏识而感动,因赏识而更加优秀!

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涉及的远远不止以上几点。在教学策略、文本研读、教师素养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讨的地方。老师们在教学的实践中也摸索了不少个性化的好经验、好方法,只要有效都可以推广。让我们在贯彻2011版课标的实践中,不做观潮者,勇做“弄潮儿”!

(作者系甘肃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相关范文推荐

    观太阳的后裔有感(通用19篇)

    优秀作文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作者独到的思考和洞察力。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故事描述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特

    大声说出我爱你(优秀18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展示自己语文写作水平的机会,通过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经过审稿的优秀作文,它们既有内容上的深度,又有

    伟大的爷爷(汇总15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对于题材选择和写作结构恰如其分,以及内容丰富和观点鲜明的展示。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文,值得大家参考和借鉴。星期五,我便开心地盼着星期六;

    学校夏令营活动方案(模板20篇)

    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应该能够使参与者满意,并达到预期的目标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活

    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范例(优质23篇)

    民主生活会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更好服务群众的重要环节。这些民主生活会的范文展示了党员干部们如何建立起互信和团结,推动工作的进行。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39号

    新婚来宾代表讲话稿大全(18篇)

    通过准备一份讲话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路,提高演讲的效果。这些讲话稿范文来自于政府领导、企业高管、社会名流等各个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表达能力。

    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通用16篇)

    活动方案是对一项活动的具体安排和组织方式的详细表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计划。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活动方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活动策划中提供一些实用的指

    论语读后感大全(18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阅读材料中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一些读者自己撰写的读后感,它们展示了不同读者的角度和观点,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化学教学工作心得感悟(专业21篇)

    工作心得是对工作过程及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回顾工作中的得失并获得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工作心得是一种重要的经验总结形式,读者可以借鉴范文中

    干部担当作为情况汇报(优质21篇)

    汇报的内容通常包括事实描述、数据统计和问题分析等方面。情况汇报范文是实践经验的结晶,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写作灵感和技巧。按照《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