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飞雪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三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一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进一步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2.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准备】。

4面小红旗,圆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4面小红旗)今天老师要把其中的1面小红旗奖给昨天写作业最认真的小红同学。

请小红上台领取小红旗。

师:根据刚才的情境,同学们能提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老师手上还剩几面小红旗?二.探究新知1.减法的认识。

生答:老师手上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问:“飞走”还可以怎样说?生:“飞走”还可以说“去掉”。

1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问: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怎么知道的?全班汇报交流。

生: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还剩3个。

师: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个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教师用手势配合“去掉”)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减法也有它的运算符号(教师介绍减号),那么这道算式怎样写呢?请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学生的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明:一共有4个气球,“4”写在减号的前面,去掉1个,“1”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即4-1=3。

问:这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一试?读作:4减1等于3。

问:根据之前的演示说一说算式中的。

4、

1、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能用4-1=3表示呢?

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显示:有5只小松鼠在一块儿玩耍,后来跑了3只。老师引导:你能根据课件显示的过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不同算法。然后集体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学具,并让学生看着算式,边摆边说过程。2.教材第27页“做一做”。

第1题:看图计算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算出得数。

2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第2题:是借助操作进行计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照着例子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画线的。

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九第1~2题。

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视频展示台,挂图,小正方体等。

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1.情境引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

学生3:买肉比买蔬菜多用多少钱?

3.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的。

6.56.5

+3.4-3.4

9.93.1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尝试练习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1:张明跳了多少米?

学生2:朱红跳了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1)点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2-0.3=2.2+0.9=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讨论,明确算理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 ,要向个位进1。

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

更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三、巩固练习

1.第111~112页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2题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第111页课堂活动:做游戏

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课堂总结

(略)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三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逛过商场吗?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老师逛商场买体育用品,篮球234元,足球:187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老师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指名一孩子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板书)。

3.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2.3元等于2元3角,1.8元等于1元8角;2元+1元=3元;3角+8角=11角,也就是1元1角;3元+1元1角=4元1角,4元1角等于4.1元。

(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指导学生列竖式并说说想法,教师板书。

教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借此机会再出示问题: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4.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师:谁想起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列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过程。

小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再减,计算结果的数位要与加(减)数的数位对齐,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加(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小数的竖式加减法呢?下面就检验一下。

(尝试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

3.5+4.86.7+2.34.2-1.84.1-3.3。

教师巡回检查,并请四位学生演板后讲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部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充分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应用知识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类应用题的雏形,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关键: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今天老师可忙坏了,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想!

师:早晨,老师的闹钟罢工了,竟然没有响,害的我没有赶上接送车,为了上班不迟到,所以我只好打面的到车站,再坐公共汽车过来了。

今天早晨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50元钱。我先从家里出发,打面的到车站花了4元钱。然后我又用了3元钱乘车到旧县。(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交汽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虞老师到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生:虞老师打完面的后还剩多少钱?

生: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

生:坐公共汽车比做面的少用多少钱?

师: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谁来解决?

生:4-3=1(元)。

师:谁求出老师到达车站后还剩多少钱?

生:50-4=46(元)。

师:谁能求出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4+3=7(元)。

师:那么,老师到达旧县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挺难的,你会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

1.第一次尝试。

师:请小朋友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信息。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进行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生:我们先求出了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数:4+3=7(元)。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数:50-7=43(元)。

生: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老师打面的的花的4元:50-4=46(元)。然后再减去做公共汽车花的3元钱:46-3=43(元)。

生:我们的想法和第一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50-(4+3)=43(元)。

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小朋友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虞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43元减去笔记本的40元,你还剩3元钱。

师:3元钱够我从旧县回家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打面的就的用4元钱了!

师:(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走回家吧?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我家吧。(学生和老师都笑了)。

师:谢谢你啊,但老师回家得干活啊,所以不能住外面的。

生:老师你可以到了溧阳城里不打面的。早晨你是怕迟到,但放学晚一点回家没关系啊。

师:这个办法太好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虞老师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得谢谢你们了!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像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有没有这种模型的存在?结果通过找部分学生询问,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类的应用题已经能够解决,因此,我将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问题并能灵活的解答定为本节课的首要目标。本着这一思想,所以我在教学时放弃了课本的教例,而是选择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探讨。经过这番尝试,我发现学生无论是从理解知识还是从掌握技能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寻求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一、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

变单纯的例题为丰富的生活情境,把解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的提高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创造自主探求研究的机会。

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关注学生整体的活动状况。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中!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五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现在男女生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找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2.说一说。1.28元表示元角分,0.03元表示元角分,2.50元表示元角分,3元5角表示元。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好好表现好不好...

1.谈话引入:“家家文具店赶在六一节开张了,很多小朋友都在购买优惠商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热闹文具店)仔细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收集信息。

3.例3.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该怎样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例4.一支橡皮头铅笔比一支铅笔贵多少钱?(你会计算吗,该怎样列式,你能用小数直接计算吗?)。

1.2-0.6=0.6元(学生回答怎样列式,用小数列竖式计算,一生板演,学生说一说计算要点。)。

5.试一试。任意选两种物品,先求它们单价的和,再求它们单价的差,并与同桌交流。

6.讨论:想一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注意什么呢?

7.教师小结。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当十”,只是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算一算:

0.6+0.9=0.9+0.3=1.9+0.4=7.8+1.1=。

1.1+2.8=2.6+0.8=3.9+2.5=6.2+3.9=。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内容?

2.教师:这节课有很多很多同学表现得非常棒,只要你认真去学习,努力发现和积累,你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一定会越来越聪明。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我注重了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的内容注意了回归生活,“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知道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不足之处:练习设计还有一些欠缺,有些问题的解决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六

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聪明屋。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___.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___.

46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28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口算。

12-2=3+10=。

8+10=14-4=。

活动2【讲授】互动新授。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一共有多少本呢你打算怎么解决。

30+2=32。

三个十二个一三个十和二个一。

师:2+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2.

生:2因为30+2=32,所以2+30=32。

师: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如果老师:拿走3包,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法。

活动3【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后列出1个加法的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2)根据图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54-4=65-5=。

2+70=26-6=。

3做一做第2题烤玉米游戏。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再这节课中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85+68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⑨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巩固发展。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八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583接近百。

718接近()百。

192接近()百。

219接近()百。

583接近()百()十。

718接近()百()十。

192接近()百()十。

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

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

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预设3: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220+230=450(人)45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4: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所以不能同时坐下。

讨论交流:

(1)这些方法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2)方法一和方法三、方法四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小结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有的是精确计算,有的是估算,但是一般我们不用找到准确答案更简洁一些。

4.方法提炼: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明确问题,找到信息——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方法。

(三)巩固提升。

1.解决15页问题。

(1)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2)汇报方法。

2.解决17页第7题。

(1)仔细审题,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

(2)独立解决。

(3)汇报方法。

3.解决17页第6题。

(1)要帮助小猫解决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独立完成。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九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

1、出示ppt(超市图片)

师问:同学们看看这是哪里呀?(超市)

对,这是超市,大家都知道我们街上也刚刚开了一家超市,你们去过吗?(去过)老师前两天也去过呢,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前两天从超市里买来的东西。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想~)看来同学们不是很想知道,能不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想知道吗?(生大声回答)

2、出示教具尺子和毽子等,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师在黑板上标好价格。(尺子1.2元,毽子2.5元)

3、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东西呢,大家喜欢这些东西吗?(喜欢)师:好,如果待会儿哪位同学表现很棒的话,老师就将这些东西作为奖品奖励给他们,不过,要想表现好的话首先得和老师一起解决几个问题。

2、这就是我们今天即将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个问题朗读一遍。

3、指名列算式,师板书:1.2+2.5=,师: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合理即给予鼓励表扬)

4、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呢?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前边学习的元角分的知识来计算出它的结果呢?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

5、反馈。生可能

(1)2元加1元等于3元,2角加5角等于7角,合起来就是3元7角。

元角

1 2

+ 2 5

————————

3 7

师生一起回顾计算过程,师:能用1元加5角等于6元吗?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元加元,角加角。

6、这道题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进行计算,那么小数加法又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然后分组讨论。

7、反馈,生答师板书。先写什么?然后2写在哪里?5写在哪里?然后从哪儿开始计算呢?。.......最后再对齐横线上小数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所以算出来的结果是3.7元,也就是3元7角。

8、生观察,师引导,发现小数点要对齐。师强调小数点必须对整齐,这是小数加减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小数点对整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整齐了。

9、练习

6.5+2= 4.2+3.7= 53.6+2.2=

(1)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到黑板上,集体订正。

(2)师着重以第一道算式为例讲解整数和小数相加的方法。(在小数的末尾去掉一个或几个零,或者增加一个或几个零,小数的大小不改变)

10、小结一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即小数点对整齐)然后再按照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11、刚才的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同学们还能顺利过关吗?请看大屏幕,出示ppt加法问题。指名读题(可多找两个,比比谁读得更好,并给予鼓励)

12、生列式师板书,然后让生根据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试着计算一位小数的减法。分组讨论。

14、小结一位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15、练习。

7.5-3.2= 9.8-6= 4.5-3.5=

(1)指名到黑板上做,其余做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并强调最后一道题的结果1.0也可以直接写1。

2 6 . 5 1 3 . 2 5 . 3

+ 7 . 2 + 7 x 2 . 1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

9 8 . 5 1 3 . 9 3 . 4

同学们,不知不觉这节课即将结束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开心)那请同学们大声地告诉老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呀?(一位小数的加减法)那我们在做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小数点对整齐)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十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8+7= 9+5= 8+42= 46+9=

34+53= 28+12= 520+300=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笔算下列各题:25+38= 45+29=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3、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2、尝试解答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6 5 3 9 6 7 4 3

+ 7 8 + 8 6 + 9 5 + 8 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58+94 68+52 86+77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58+94 58+67 59+75 79+89

125 168 152 158 134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想一想(扩展延伸)

的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98+25=123(种)

9 8

+ 2 5

1 2 3

答: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123种。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十一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51+62。

(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十二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7.2–6.4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过程。

1,简单的分数加法。

问:求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谈话: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先把它的2/8涂上红色,再把它的3/8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

组内讨论,交流想法。

评讲: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小结:观察算式,计算时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没变。

2,简单的分数减法。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组内交流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指名说出题意。让学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2。

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校正,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3。

独立读题完成,指名说出题意。

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出题意。

在小组内一人提出问题,其他人共同解答。

5,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

p106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去填一填,再比一比,然后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不必揭示分数基本性质的名称及其抽象的内容。)。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三年级数学减法教案(热门14篇)篇十四

《5以内的减法》是在教学完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思考完教材玩教材后,我决定把学生会的知识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减法意义的教学和提问上。让学生用2句话描述图的意思,同时让学生尝试体温。我先做示范:原来有5个,走了2个,还剩几个呢?虽然有示范,不少反应快的孩子能够自己体温,比如:现在有几个?还有几个?等等。但队医一些反应比较慢的孩子,还不理解如何提问,甚至不理解提问的意思。会直接报算式。这里我想,原因有二:1、开始交代的不清楚,什么是问题?问题是要我们求的,通过列式计算能够得到的一个问句。2、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不能在第二课时强迫每个孩子都会说,注意层次性。

减法意义教学时,我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减号表示去掉。从什么中去掉呢?重点强调从总数中去掉。比如:5-2=3。从5去掉2是3。让学生反复说,可以结合图意,最后抽象到算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到减法算式的含义,个别学生还不能独立说图意,同时对从总数中去掉的概念比较模糊。这节课比较缺憾的地方我觉得没有让孩子经历自己将得数5以内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排列,在对算式之间的规律变化挖掘的不够深。

相关范文推荐

    欣赏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专业21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想法,还能够给读者带来耐人寻味的阅读体验。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它们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公司工作汇报公司工作汇报标题(优质15篇)

    定期进行工作汇报,有助于公司或组织了解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展和贡献。如果你对工作汇报的写作技巧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相信会有所帮助。转眼间又过了一年,回顾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热门18篇)

    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定制化教案。文杰,男,13岁,六年级新转来的学生。该生平时上课要

    小学生放学路上(优质16篇)

    优秀作文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和观点的独特见解。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叮铃铃,下课的铃声

    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会议纪要(热门22篇)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录会议过程和决议的重要文书,它可以帮助参会人员回顾会议内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会议纪要样例,具体内容如下。一个好的。能使工作起到事半功

    吆喝教案公开课(汇总22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知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小编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信息

    高中班主任个人工作期末总结(优质21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个人总结是一项需要用心完成的任务,以下是一些别人写得不错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帮助和

    小班数学活动找朋友教案(实用15篇)

    在小班教案中,通常会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要素。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小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1.感知长方形的基本

    食品清洁剂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实用20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与幼儿的家长保持沟通,以了解他们的期望和关注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大班教案示范,供教师们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写和

    落叶幼儿园教案(实用21篇)

    幼儿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评价与反思,以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幼儿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下面是一些广受好评的幼儿园教案,供大家参考。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